南美白对虾偷死野田村病毒检出率增加,提醒加强检测和防控

m.Yz023.CoM
近期公司(利洋)研究所利用(RT-)PCR检测方法,对各地利洋水产药店收集的发生急性偷死池塘的发病南美白对虾以及到药店采集的发生急性偷死池塘的南美白对虾进行了白斑症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对虾杆状病毒(BP)、肝胰腺细小病毒(HPV)、虾肝肠胞虫(EHP)、桃拉病毒(TSV)、黄头病毒(YH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虹彩病毒(IV)及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等的检测,其中到药店共采集1个急性偷死池塘的18尾虾,其中14尾虾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7.78%;从福建、广东、海南地区的利洋水产药店共收集30个急性偷死池塘的121尾虾,其中50尾虾样CMNV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1.32%,药店收集4个未发病的养殖池塘的19尾虾未检出CMNV阳性。

我们从2014年年底开始对偷死野田村病毒进行检测,一直未检测出阳性,2017年2月从福建地区检测出首例阳性后,开始对从广东和海南地区收集的发生急性偷死池塘的南美白对虾进行跟踪检测,从这两个省分别检出4尾和1尾偷死野田村病毒阳性虾。

偷死野田村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南美白对虾的一种病原体。中科院黄海所的科研人员通过通过组织病理学、人工感染实验、疑似病原基因进化分析、病毒分离纯化和荧光原位杂交等研究手段,初步认定其属于偷死病病原之一。但是目前偷死野田村病毒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对我国养殖对虾的危害程度还不是十分清楚,也没有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措施,因此有必要对该病加强检测并提前防控。

鉴于目前偷死野田村病毒的高检出率,提醒大家


1、加强对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检测,一旦发现有偷死野田村病毒感染,及时做相应处理;

2、加强对种苗的检测,防止偷死野田村病毒从苗种携带传播;

3、加强对南美白对虾饵料生物(如丰年虫)等的检测,防止偷死野田村病毒由饵料生物带入感染;

4、保持养殖环境稳定,适当内服“LY-生命素”增强免疫,提高虾体抵抗力。
从福建西埔地区采集的急性偷死南美白对虾偷死野田村病毒RT-PCR检测结果
感染偷死野田村病毒的南美白对虾

小编推荐

南美白对虾池塘生物生态综合防控高产技术



○张洁1郑凤红2袁东芹2

(河北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技术推广站;2、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饲料兽药办)

本技术模式利用食物链关系,在虾池内套养一定数量的白鲳鱼用于生物防治对虾疾病,同时使用益生素、沸石粉等微生态制剂生态调控水质,通过生物生态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探索出了高度集约化的对虾养殖高产模式,解决了对虾养殖空间日益萎缩的难题,为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一、技术路线
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敌害和病原携带者→微生态制剂“养水”、培养基础饵料→放养高健康苗种→生态防控和生物防控→日常管理(投喂无病原饵料、增氧、日常检测)→收获
二、技术要点
1、池塘准备。高产试验区设在唐海县十一农场,试验面积50亩,每个池塘10亩。水深达到2.5m,配备增氧设备,达到精养条件。3月中旬,利用吸浆泵或人力把池底淤积层清出池外,厚度小于20cm,不可将其推至池塘护坡上,以免随水流回灌池。清淤曝晒后进水20~30cm,每亩按照水体使用2~3ppm浓度的二氧化氯或者溴氯海因充分浸泡池塘,持续48小时后,将池水排净。
2、微生态“养水”。4月下旬开始进水,进水60~80cm。根据池塘的自身营养情况,在放苗前5~7天,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营养素和芽孢杆菌菌剂,培育良好藻相和菌相,营造对虾健康生长的良好水环境。之后相隔5~7天再反复施用2~3次,补充水体营养,使浮游微藻持续繁殖,保持稳定的良好水色和透明度,池水水色呈淡绿色和浅茶褐色。具体实施养水措施时,还要特别注意与天气的配合,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时进行效果才明显,切忌在阴雨天盲目过量施用。
3、生物防控。放养白鲳鱼进行生物防控。白鲳鱼放养时间有两种方法,一是前期放养,时间在4月下旬至5月,与南美白对虾苗放苗时间大致相同。一般放养规格100~200g的白鲳鱼种400~500尾/亩;二是对虾发病初期及时放养,放养密度为规格500g的白鲳鱼400~500尾/亩。
4、虾苗放养。高健康对虾苗来自省级苗种生产场会达苗种场,体长1cm以上。盐度淡化至2‰~5‰。放养时间为5月初至6月上旬,放苗密度为8万尾/亩。
5、科学投喂。
(1)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先喂白鲳鱼,当白鲳鱼抢食完毕,再喂对虾。白鲳鱼种入池第二天即开始投饵驯化,开始时全池投喂,以后每天逐渐缩小投饵范围,至7天左右将鱼群引到一处,此处作为投饵场。淡水白鲳为不断觅食的鱼类,需多次投喂。投喂次数为每天4次,上、下午各2次,上午投饲量占40%,下午占60%。在适温范围内,日投饲率为5%~9%,水温低时可适当减少。不同生长阶段对虾的摄食量也不同,体重在10g以前投饵率占虾体总重的8%~12%,体重10~15g投饵率占虾体总重的4%~8%,体重16g以上投饵率占虾体总重的3%~4%。一般每15~20天测定池鱼生长情况,正确估算池鱼重量,以便调整日投饵量。日投饵次数3~5次,放苗早期每日投喂2次,中期投喂3~4次,后期投喂4~5次。养殖初期宜全池均匀投喂,然后逐渐回到池塘四周清洁区处投喂,随着对虾的生长,日间逐渐向深水清洁区投喂,夜间在浅水清洁区投喂,投喂应力求均匀。
(2)饵料台观察。在确定了某一阶段的投饵量后,必须经过饵料台观察,判断投饵量是否适量,并加以调整。方法是:在虾池四周设2~3个饵料台,投喂后1.5小时进行观察,若饵料台无剩余饵料且80%左右虾胃饱满,说明投饵量合适。若饵料台有剩料,说明投饵量偏大,应适当减少。若胃饱满的虾不足80%,说明投饵量偏小,应适当增加。
(3)益生菌改善对虾体质。对虾养成期间,定期在对虾饵料中添加EM菌等益生菌混合投喂,增强对虾体质,提高对虾免疫力。
6、生态防控。
(1)微生物调控。利用有益菌和微藻营养素改良水质,防止残饵与代谢废物过度积累,促进优良浮游微藻相的稳定,通过菌—藻协同的生态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定期施用益生素等芽孢杆菌降解转化代谢产物。养殖过程每天都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需要培养有益菌进行降解转化,芽孢杆菌在养殖水体中6~8天达到高峰,以后数量慢慢减少,要保持芽孢杆菌的数量优势,需要每隔10天左右定期追施。首次施用益生素数量为1kg/亩,以后每10天0.3kg/亩。
(2)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可使池塘水体中的污染物结合有益菌和浮游微藻的生态转化作用,重新进入池塘营养的循环利用途经,从而改善水环境。定期使用沸石粉,养殖的前、中、后期均可使用,15~20天使用一次。养殖前期每次施用2~5kg/亩,中、后期每次施用7~10kg/亩。
(3)使用增氧机。增氧可促使池水形成水平流动及上下对流,增加水体的流动性,改善对虾栖息生态条件,促进对虾生长。一般3亩左右的虾池需设置1台功率为0.75kW左右的水车式增氧机。高温闷热天气、暴雨等情况以及下半夜多开;为避免影响对虾摄食,投喂饲料时一般停止开动增氧机。还可采用底部增氧和水车式增氧相结合的立体增氧方式。
7、日常管理。
(1)每天早晚测定气温、水温、盐度、pH、水色、透明度等,每周测定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观察水质状况,是否需要换水,调节进排水。
(2)定期取样检测浮游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养殖水体中的有益藻相,防止有害浮游生物的生长。
(3)掌握对虾摄食情况,在每次投喂饲料1~2小时后观察对虾的肠胃饱满及摄食饲料情况,控制饲料投喂量。
8、出池收获。
把握达到上市规格白鲳鱼的出池时机,使用大眼拉网将白鲳鱼捕获上市。对虾规格达到40~60尾/kg即达到出池规格。可先使用密眼拉网拉2~3遍,将大部分对虾捕获,再排净池水人工捕捉剩余对虾。
三、结论
1、本例成功地采用了生物和生态综合防控技术开展对虾淡水池塘高产养殖试验。经过养成期管理,对虾亩产530kg,白鲳鱼亩产280kg。亩纯利润达到了5000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虾病的传播途径可分为纵向传播途径与横向传播途径。纵向传播途径因使用高健康苗种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横向传播途径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试验过程中,我们总结出生物、生态防控的方法来控制虾病的横向传播。对虾池中的白鲳鱼只吃病虾和体质较弱的虾,而正常虾的生长活动不会受到影响。利用这一特性,在虾池内套养一定数量的白鲳鱼防止和延缓了病害横向传播,从而有效地控制虾病,同时最大程度地利用水体,提高对虾品质,实现虾鱼双赢。另外,我们通过有效地使用有益菌、浮游藻类营养素生态调控水质,平衡藻相与菌相,营造良好的养殖生态,预防了虾病的发生,保障了对虾的健康生长。


如何预防对虾偷死病


对虾经济效益高,养殖的人多,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偷死症。那么对于这种症状该如何处理呢?下面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一、症状

此病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发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对虾毫无征兆地、少量地死亡,或者在进出水口、排污口、料台上发现少量的死亡个体。但是有些对虾还是会有一洗症状的,常见的类型有肠炎型偷死、中毒缺氧型偷死、肌肉白浊死型、脱壳不遂型池底恶化型等,它们的症状各有不同。

二、预防措施

1、苗种选择

首先不要选择低质量的苗种,尤其是使用过抗生素的苗种,它们的肝胰腺和肠道都已经受到果损失,后期管理比较困难,极易出现偷死。

2、水质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最需要用心的地方就是水质管理,要解决水质污染,增加养殖池的自净能力,尤其是在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是残留下的毒素,它们会影响到对虾的肝胰腺和肠道健康,从而影响到对虾的生长发育,极易发生偷死现象。

3、底质管理

养殖池底是对虾主要的活动区域,所以底质的管理同样极为重要,很多对虾发生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缺氧、中毒等情况都和底质密切相关。所以要定期进行改底,解决底质污染物和毒素问题,以免引起肠道中毒偷死。

4、定期消毒

在养殖时要定期的进行消毒,要选择刺激性较小、毒素残留低的药剂进行消毒,抑制细菌随着繁殖。

5、保护肝肠

在虾苗时期就要保护肝胰腺和肠道,主要是减少肝胰腺和中毒和肠道细菌感染,要多投喂蛋白含量高的饲料,提高对虾的抗病力和抵抗力。

以上是如何预防对虾偷死病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秋季南美白对虾养殖须防白斑病




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是一种带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期的疾病,多发于秋后和春天之间,当水温高于28℃或者太低就较少见。这种疾病最为致命的是:病毒性白斑与夏季各种细菌和脱壳不遂引起的对虾头甲带白色斑块明显不同,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目前暂时基本无确切的治疗办法,许多神丹妙药在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面前基本上多数均以失败告终。因此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的预防工作更为显得重要。

白斑综合症疾病的预防工作结合这种疾病的流行特点、传播特点来进行可能会好一点,习惯性通过加强消毒、口服抗菌素或免疫多糖等预防白斑综合症疾病措施,在过去的养殖十几年历史表明:这样的措施似乎也不确切。所以: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和红体综合征等等病毒性疾病的的确确是一个:只能够预防为主的疾病。

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的传播途径见图1:
从上图可以看到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的特点,经口传播。从而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体质弱的对虾(易感体)。

根据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是经口传播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切断白斑综合症疾病的传播途径

一、白斑综合症疾病的发病特点

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包括红体)是经口传播的疾病,也就是说:健康的虾感染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包括红体)是由于摄食了携带相关病毒的虾和蟹,或者带病毒的飞鸟粪便等等其他而感染上这些疾病的。所以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的流行往往是捕食能力强的大虾先出问题,这一点也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和其他疾病区别的一个明显表现。

二、如何针对性切断经口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

经口传播疾病流行的控制说起来非常简单做起来就不一定容易了。具体措施就是:不让对虾吃携带相关病毒的虾和蟹,或者带病毒的飞鸟粪便等等,这一点靠人力把带相关病毒的虾和蟹,或者带病毒的飞鸟粪便一一清理干净是很难很难。目前这方面能够做的措施主要有见图2:

也就是:
1、整理池塘的时候,尽可能的把池塘壁的蟹居洞封闭好,螃蟹和杂虾可能都是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的中间宿主。所以:螃蟹可能会传播这些疾病。
2、海边的池塘可以拿粘网在池塘周边建立拦蟹网,阻止蟹进入养殖池塘。
3、对天空飞鸟可以利用冬棚架子拉网,让鸟知道:此地觅食无望,自然而然就减少了飞鸟拉便到养殖池塘的几率了。
4、及时清理病虾、死虾
疾病发生时,及时清理病虾、死虾,阻断疾病流行的传播途径这一点对是否可以控制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的流行非常重要,让病毒没办法感染到健康虾是是否控制住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流行的关键点。

在大养殖池中及时清理病虾、死虾,人力是很难做到的,杂食性和肉食性鱼可能是能够承担及时吃了死虾和活力一般般的不健康虾这个任务。
鱼一般不是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中间宿主,所以一般不会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的流行起推波助澜的作用。04年我们曾经把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流行的池塘水排到罗非鱼池塘里,3天后把鱼塘水抽到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里,重复了几次都没有发现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患上白斑。
所以:在密度不高的养殖池塘可以套一些杂食、底栖的鱼,请这些鱼帮忙吃了那些可能有感染的、活动不好的虾,对这些疾病的预防有明显的帮助。

三、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预防常见的误区

1、流行期大量拌喂抗菌素或者神奇秘方
抗菌素对病毒性疾病的流行暂时还是很难起到预期的控制作用。

2、通过泼洒消毒药或者神奇秘方散阻止疾病的流行:
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是经口传播的疾病,而消毒药或者神奇秘方散暂时还是很难干扰到携带病毒的生物体内细胞的RNA、DNA片段的。所以:通过泼洒消毒药或者神奇秘方散是无法打断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同时频繁的使用消毒药可能会破坏本来就脆弱的秋天的池塘水环境而带来更加容易流行这些疾病的严重后果。

提高对虾活力(对虾体质)是降低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发病率的主要手段

无论采取苗检验把关、消毒、以菌抑菌等什么措施,要做的完全让虾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病原体的真空状态几乎可以是不可能的,这一条最好现实一点。那怎么才能降低开放的养殖环境里对虾的患病率?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并不是有病毒就肯定有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的流行。这种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冬春天是流感高发期,但并非所有人都会感冒,感冒是多始发在体质弱且无抗体的人群中。同样的,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等病毒可能会是无处不在,而且对虾是一种不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生物,拼命消毒不能够完全杀灭病毒还会又影响对虾。所以:提高对虾体质(也就是减少易感体)才是预防病毒性疾病流行的关键点。对虾活力好就是体质好,养殖户一般现场也没办法测这个那个酶,最实在的办法就是通过观察虾的活力来判断:对虾免疫力、体质是否好!见图3

如何提高对虾的活力(免疫力、体质)?

一、保持水体充足的溶解氧
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通过增氧机的配备和合理使用、通过改底措施降低底泥的耗氧量,提高池塘水体的溶氧量,一般需要保持在5mg/L以上。太低的溶解氧会导致对虾的活力和体质下降,就可能会增加了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感染率。
要保持水体充足的溶解氧,在养殖过程中除了合理配备相应的增氧系统外,降低池塘的耗氧量是提高水体溶解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养殖过程中改底、调水的主要目标,如果达不到降低池塘的耗氧量的措施是毫无意义的!

降低池塘的耗氧量本质上就是通过减少池塘中可以参加水体氮循环的氮,相应降低了微生物的耗氧量。有时候降低池塘耗氧量可能比增氧还重要。见图5:

二、采取措施保持水体温差日波动不要太大,避免干扰对虾的正常生理代谢

日早晚温差波动太大,对对虾的生理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现在秋季也到了,许多养殖区域的早晚温差明显的比夏季大了。见下图6:
气候的早晚温差大,自然会带来水体日温差变化偏大,当水体日温差变化大于5℃时,对对虾的正常生理就可能就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增加了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感染率。

这种气候条件只能够是通过合理使用增氧机和提高水位来缓冲水温的波动幅度,也可以在气温温差大的时候每亩撒胜维211一包/亩,提高对虾体质、提高对虾对温差波动的抵御能力,降低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感染率。

三、水温太低,尽量维持池塘水体合适的水温和提高对虾对低温的耐受力
在水温低于二十度时,对虾的抗寒工作必须做好,提高对虾体质也就是保证虾的体温在低温时的生化代谢能够相对稳定。可以在水温低于二十度时适当减料同时每亩撒胜维211一包,同时做好冬棚通风工作前提下尽可能的发挥冬棚的保温工作,降低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感染率。

调整好水环境,保持水质在适合对虾的适合范围

一、创造适合南美白对虾生理的PH值
适合南美白对虾生理的PH范围为7.6—8.4。PH过高会增加氨氮的毒性等等不说,仅仅是水体的PH太高或者太低,对对虾的健康生长都是不利的,也可能增加了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感染率。

1、pH太高的原因
水体pH太高和水体的总碱度和藻丰度用密切关系。总碱度太低的水体,藻丰度稍微上去(出水色),池塘的pH就大幅度波动和偏高。池塘水体太浓也会引起水体pH偏高,见下图7:

2、稳定pH的措施
1)总碱度低稳定pH措施见图8
2)藻丰度太大(水太浓)稳定pH措施见图9-10

二、控制氨氨低于O.2mg/L

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的提高水体溶解氧、保持适当的藻、降低底部和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使到池塘水体的氮循环是良性循环,把氨氮控制在O.2mg/L以下。当水体的氨氮浓度太高对对虾的健康生长都是不利的,也可能增加了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感染率。

氨氮的控制:
氨氮的控制要把水体氨氮超标视为养殖管理问题,不能够把水体氨氮的控制寄托在某一个绝招或者神丹妙药上。重点是合理排污、合理投料、降低水体和底泥的富营养化程度、提高水体溶解氧、降低池塘的耗氧量。
 
三、把硫化氢控制在0.1mg/L以下

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的提高水体溶解氧、保持适当的藻、降低底部和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稳定水体pH,把池塘水体的硫化氢浓度应控制在0.1mg/L以下。当水体的硫化氢浓度太高对对虾的健康生长都是不利的,也可能增加了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感染率甚至引起硫化氢中毒而大量死亡。
硫化氢的控制一样的应该视为养殖管理问题,一旦出现水体硫化氢超标,马上泼洒塘生态,土池还需要撒底康,需要尽可能1-2天就把硫化氢控制下来,否则一旦对虾硫化氢严重中毒就无能为力了。

四、把亚硝酸盐控制在0.2mg/L以下

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的提高水体溶解氧、保持适当的藻、降低底部和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使到池塘水体的氮循环是良性,把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控制在0.2mg/L以下,当水体的亚硝酸盐浓度太高对对虾的健康生长都是不利的,也可能增加了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感染率。
 
亚硝酸盐控制
亚硝酸盐控制要把水体亚硝酸盐超标视为养殖管理问题,不能够把水体亚硝酸盐的控制寄托在某一个绝招或者神丹妙药上。重点是合理排污、合理投料、降低水体和底泥的富营养化程度、提高水体溶解氧、降低池塘的耗氧量。
 
护理好每一次的换壳,保持对虾状况良好
脱壳不遂是目前对虾偷死、空胃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好每一次的换壳,才能够提高对虾活力和体质。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是伴随着换壳来维持的。换句话说,换壳不仅是南美白对虾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志,也是能不能长大生长的一个标志。对虾的换壳主要受对虾体内内分泌激素调控而不是由体外因素主导,这一条提示;在换壳中的脱壳阶段,泼洒维生素c、钙等和对虾能否把壳顺利脱下来关系并不是那么直接,直接因素是脱壳素。脱壳不遂见图11

为对虾提供平衡的营养素,使对虾有良好的状态,提高对虾体质,减少其感染机率。
一、针对性强化人工养殖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保持对虾有良好的消化系统,见图12
二、针对性强化人工养殖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尤其是室内循环水养殖),减少问号虾等异常状况

这里需要强化的营养素包括盐--电解质
这里的盐是指包括钾、钠、钙、镁等等的电解质,电解质是影响对虾生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养殖户说的问号虾、惊跳、抽筋和对虾摄取的饵料电解质不平衡可能有一定的关系。长期缺乏电解质的对虾可能会出现问号虾、惊跳、抽筋等不健康状态,对虾的健康生长都是不利的,也可能增加了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疾病感染率。
 
不过电解质补充可不能够随意的、定期的、大量的泼洒微量元素等,微量微量意思就是需要量很少很少的意思,随意大量泼洒,你用的是假货还好说,要是真货搞不好就出现重金属中毒了。

病毒性白斑和细菌性白斑的肉眼鉴别
对虾头甲有白色斑块不一定就是白斑综合症疾病,有时候细菌感染、老壳虾、水体硬度太高滥用钙的脱壳不遂也会在头甲出现白色斑块。病毒性白斑和细菌性白斑的肉眼初步鉴别见图14-16

【技术分享】科学肥水控亚盐,提高南美白对虾后期成活率



江苏如东小棚虾养殖到35天左右时,水体会逐渐由肥转浑,如东当地称其为“扫浑期”,是小棚养虾模式特有的现象。大多数细心的客户会发现,进入扫浑期后,虾身透亮,肝包膜雪白,肝脏轮廓清晰,且吃料速度加快,吃料量明显增加。此时的水体环境趋于稳定,给对虾的摄食和生长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但是,水浑一段时间后,尤其是进入白浑阶段,亚硝酸盐将逐渐升高,对虾易出现黑斑、黑鳃;在蜕壳阶段,还易出现偷死,肉段等问题,严重影响养殖后期对虾的吃料量和成活率。
水中亚硝酸盐偏高
病虾出现黑斑
水色白浑,藻类少

水浑阶段,如果水色出现白浑现象,说明水中的藻类数量很少,产氧能力严重不足,池塘pH值过低,所以在养殖后期便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果水色是浑中带肥,水体中含有大量的藻类,产氧能力强,一方面可以减少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降低危害;另一方面,也可间接提高后期水体的pH值,降低了亚硝酸盐的毒性(pH偏低时,亚硝酸盐毒性高)。这里要提醒广大养殖朋友,密切关注小棚养殖后期水体pH值的变化,尤其是夜间pH值是否过低。下面就此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水浑且肥,藻类丰富

1、早期和转肝期科学投喂,保证对虾的体质和生长。
许多客户在每造虾的养殖中都能取得成功,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合理且充足的喂料模式。早期和转肝期喂料充足,保证了对虾的营养,提高了其抗病和抗低氧的能力。

2、水浑之后,少量、多次补肥。
如果单次补肥量过大,易出现水体由浑转肥的现象,这样容易导致对虾慢料,肝脏白膜不清晰,肝脏轮廓模糊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所以建议大家少量、多次合理的补肥。

3、后期补肥,多补碳肥。
水浑之后,亚硝酸盐升高很快,经常出现严重超标的现象,这就意味着养殖水体中含有大量过剩的氮肥。因为亚硝酸盐是由氨氮转化而来的,而氨氮则主要来自于饲料中蛋白的降解产物——氨基酸。所以,后期应少补氮肥,多补碳、补磷,平衡水体中碳、氮、磷的比例,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和危害。建议使用“肥水肽”+“活力碳”肥水,水体相对稳定、水色浑中带肥。
使用“肥水肽”+“活力碳”肥水,水浑且肥

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白斑病的防治方法



最近在走访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现很多白对虾养殖的池塘出现对虾游塘、红体、甚至出现死亡。经检测确定为病毒性白斑病。病毒性白斑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是影响养殖成败的主要病害。本文就白斑病的防治做初步探讨。

一、白斑病症状:

早期白斑病在头胸甲上可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数量不多,不易观察到,此时对虾胃内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中晚期白斑病白斑大且连成片,严重的全身甲壳都有白斑,胃内空无食物,肝胰腺发白肿大等现象,头胸甲容易剥离。

白斑分细菌性白斑和病毒性白斑。细菌性白斑可控制;病毒性白斑在发生早期未扩散前(俗称“未开花”)有治疗的价值,一旦扩散基本无法治疗。

二、流行时间及危害

一般病毒性白斑病高发期为放苗30-45天左右,影响3-6公分的对虾的成活率。感染病毒性白斑病的对虾,严重的会出现摄食下降、红体、游塘,一旦出现游塘基本会大量死亡,难以控制。

三、影响白斑病发生的可能因素

1.苗种因素及体质因素
2.养殖池塘底质情况恶化
3.水质环境恶化
苗种病毒隔离的不彻底或苗种体质弱是白斑病发生的基本因素。在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现,病毒性白斑病经常发生在底质或水质条件恶化的池塘;有时一次不当的换水或加水,抑或改底不及时甚至气候引起的应激都有可能造成白斑的发生。

四、预防方案

1.放苗15天后
内服:芪黄素+金美康+生泰蓝3-4天/周,2餐/天,连用2周。
提高对虾体质、增强免疫水平,减少感染的几率,从基层上防止病毒的侵袭。

2.白斑病易发、高发季节或放苗25-30天内
外泼金美康+天清素+生泰蓝连用两次
内服金美康+芪黄素3-4天2次/天

3.放苗20-25天需要进行底质处理,减少病毒白斑病诱发的环境因素
控制和杀灭底部的致病菌;改善底部环境,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对虾的侵害。
外泼:本草粒粒净+底改

五、结论

芪黄素中的真正具有生物活性的黄芪多糖,具有增强对虾的体质,提高对虾的免疫力,抗病毒的功能;金美康具有清热解毒,抑制病原,有杀菌、凝血、清除细菌内毒素、抗病毒的作用;生泰蓝成分板蓝根,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天清素能够快速消出炎症,预防和治疗细菌、病毒性疾病及混合感染性疾病。
通过系统化、程序化的预防方案既能减少病毒性白斑病的发生,又能够在病毒性白斑病早期控制病毒的扩散,控制病毒病的发展,减少病毒性白斑病对对虾的危害。

龙虾养殖:如何预防对虾偷死病


对虾经济效益高,养殖的人多,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偷死症。那么对于这种症状该如何处理呢?下面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一、症状

此病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发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对虾毫无征兆地、少量地死亡,或者在进出水口、排污口、料台上发现少量的死亡个体。但是有些对虾还是会有一洗症状的,常见的类型有肠炎型偷死、中毒缺氧型偷死、肌肉白浊死型、脱壳不遂型池底恶化型等,它们的症状各有不同。

二、预防措施

1、苗种选择

首先不要选择低质量的苗种,尤其是使用过抗生素的苗种,它们的肝胰腺和肠道都已经受到果损失,后期管理比较困难,极易出现偷死。

2、水质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最需要用心的地方就是水质管理,要解决水质污染,增加养殖池的自净能力,尤其是在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是残留下的毒素,它们会影响到对虾的肝胰腺和肠道健康,从而影响到对虾的生长发育,极易发生偷死现象。

3、底质管理

养殖池底是对虾主要的活动区域,所以底质的管理同样极为重要,很多对虾发生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缺氧、中毒等情况都和底质密切相关。所以要定期进行改底,解决底质污染物和毒素问题,以免引起肠道中毒偷死。

4、定期消毒

在养殖时要定期的进行消毒,要选择刺激性较小、毒素残留低的药剂进行消毒,抑制细菌随着繁殖。

5、保护肝肠

在虾苗时期就要保护肝胰腺和肠道,主要是减少肝胰腺和中毒和肠道细菌感染,要多投喂蛋白含量高的饲料,提高对虾的抗病力和抵抗力。

以上是如何预防对虾偷死病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每周一例]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混养塘发病,检出虾血细胞虹彩病毒


[病例03]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浮宫镇一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混养池塘,面积5.5亩,平均水深1m,配备1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3台0.75kW水车式增氧机。2018年9月15日一次性放罗氏沼虾16万尾,18日一次性放南美白对虾(二代苗)25万尾。10月30日盖冬棚。养殖到2019年1月12日,罗氏沼虾平均规格达45尾/斤、南美白对虾平均规格达120尾/斤。

2018年11月15日,南美白对虾开始出现问题,少量虾到水面吃泡沫,游水。

2019年1月份以来,该地区以阴雨天、雾天为主。

1月5日,养殖户查料时从料台中发现有南美白对虾偷死虾,随后南美白对虾开始大量偷死,两天后罗氏沼虾开始出现偷死,截止1月12日,南美白对虾偷死40斤左右,罗氏沼虾偷死30斤左右。发病期间,用过多种改底、调水及消毒药,效果均不明显,养殖户开始陆续抓虾。

1月12日下午1点到该养殖池塘现场调查,当天死亡南美白对虾约5斤,罗氏沼虾约3斤。测定水温22.7℃,水质指标:pH值8.7、氨氮测不出、亚硝酸盐0.05mg/L、溶解氧6.75mg/L。从塘中的料台取4尾罗氏沼虾及6尾南美白对虾,外观发病虾多数发蓝,个别虾体色微微发红,罗氏沼虾额剑基部下方组织有“白点”症状。从所采取的4尾罗氏沼虾的肝胰腺接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取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分别用95%酒精和波恩氏固定液固定保存,带回实验室做病毒检测和组织病理切片分析。

结果:采取的4尾罗氏沼虾未分离到病原菌。利用实验室建立的PCR方法进行检测,采集的10尾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罗氏沼虾诺达病毒(MrNV)均呈阴性,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都呈阳性。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肝胰腺轻度萎缩,腺管崩解,个别样品水肿、淤血,有增生,可见胞质包涵体;肌肉萎缩、断裂,个别坏死;鳃组织淤血、出血,轻度水肿。

1月12日当天用地笼抓虾120斤,随后几天陆续出虾,池塘中养殖虾密度降低后,死虾逐渐减少,到1月18日,基本无死虾。

分析:1、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混养池塘,两种虾先后发病死亡,从病虾的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初步诊断都是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引起的(见【病例488】)。

2、本病例中放养密度大以及该地区长期阴雨天,导致池塘水质不稳定,可能是该病的诱发因素,降低密度后死亡量下降。

南美白对虾养殖户请关注:弧菌病诱因与防控措施



对虾弧菌病,对对虾养殖造成严重的影响。弧菌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养殖水体环境不良、底质恶化、虾体受机械损伤时,在对虾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弧菌病。弧菌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感染率可达100%,发病严重的虾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

一、对虾弧菌病症状

对虾弧菌病的主要症状为:红腿、黄黑鰓、断须、额剑和尾部溃烂,对外界反应迟钝。部分虾体发黑和肌肉白浊,在患病对虾体内抽取的血淋巴凝固缓慢,颜色也由正常的淡蓝色变为微红色,解剖发现肝胰腺肿大、变红,肠中内无食物残留。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所发生的对虾“偷死病”就是由弧菌属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其所引起的弧菌病特点是:对虾少量进食或不进食,肠胃空无食物,肝胰脏明显萎缩,虾体不红(变得更透明),染病对虾很少在水面游动,常常趴在池边,活力较弱,在土池中有扒沙泥现象,而且死亡一般发生在池底。弧菌起的对虾病还具有普发性,对虾的种苗也会感染,通常以蚤状幼体Ⅱ期以后发病率最高。有的虾苗提前到蚤状幼体Ⅰ期,部分在无节幼体后期即开始发病,这与自然海水的污染及水质恶化有关。患病幼体活力明显下降,在烧杯中沉于水底,不久死亡;大部分为急性型,从发病到死亡仅1~2天,且传染性强,一旦发现有患病虾苗,很快全池虾苗发病;部分慢性型虾苗体表严重粘脏,蜕皮困难,不久便会死亡。

二、防控措施

为防治对虾弧菌病,应尽可能消除传染源及切断传染途径,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同时加强饲养管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控制对虾弧菌病的暴发,提高养殖成功率。

1、彻底清塘消毒。一是清掉污泥,加入生石灰改良底质,堵漏防渗(防止病毒“串联”传播),为对虾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二是应用消毒药物杀灭池内敌害生物。

2、创造良好的水环境。每次进水必须经过过滤和消毒处理。消毒后,应向池中加入藻种和有益微生物细菌,以维持水中有益种群的优势性,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可以减少水体中残饵,减轻虾塘受污染的压力。放苗前10天左右,全池泼撒经发酵的有机肥或无机肥,为了加快肥水还可施用生物肥水王(微生物肥料),把水培至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30~40cm。水要肥而爽,营造良好的藻相,使其中有足够的活饵料,达到肉眼可见水中有大量的轮虫、枝角类、挠足类等。投苗后半个月内主要依靠天然生物饵料,可少投甚至不投人工饵料。

3、投放优质、不携带病毒原的虾苗。虾苗质量是提高养虾成活率及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然质量好的虾苗不一定可以百分之百养殖成功,因为还涉及到养殖水环境、饲料与技术管理水平等相关因素。但劣质、带有病毒原的虾苗一定难养。

4、科学投饲。投喂要选用正规厂家的优质配合饲料,其中主要营养成份要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其他微量元素也要配比合理。整个养殖过程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在傍晩后和凊晨前多喂,烈日条件下少喂;投饵1个半小时后对虾空胃率高(超过30%)的应适当多喂;水温低于15℃或高于32℃以上时少喂;风和日丽时多喂,大风暴雨(7级以上),寒流侵袭(降温5℃以下)时少喂或不喂;对虾大量脱壳的当日少喂,脱壳一天后多喂;水质良好时多喂;水质变劣时少喂;池内生物饵料充足时可适当少喂。

5、综合管理。养殖期间适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三黄精华素、肝胆利康、黄芪多肽)、维生素(健渔新能源、全效解激灵、氨基酸液体维生素)等增强对虾体质的生物添加剂,提高对虾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防止弧菌的继发性感染。在每年的弧菌病流行季节,每7-10天改底一次,陈塘底肥需要使用“超能改底王”和“二氧化氯泡腾片”、“泡腾碘”等勤改底和底质消毒。每10~15天全塘泼洒“超能金碘”、“菌毒克”水体消毒。用“诱食解毒灵”、“解毒碧水安”及时解毒和降低水体PH值。有效配合使用“EM益生菌原种”、“乳酸菌”、“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可有效预防弧菌病的发生。在养殖的中后期更要提倡使用芽孢杆菌等反硝化菌类微生物净水剂,以减少池底污泥的沉积。养殖期间要注重水体溶氧。有效培养池塘水体益藻“蛋白核小球藻”“硅藻源”。

适时开动増氧机,保持池中溶解氧含量大于4mg/L,自始至终为对虾生长保持良好的环境。

南美白对虾放养标准


放养标准是依养殖方式,预期产量,设备保障条件、技术管理能力等因素调整的动态参照量,一般应注意把握的要点是:
(1)虾苗的体长和活力
应选用体长在0.7~2cm,体壮活跃,透明无脏物,无病灶的虾苗。有条件的单位最好经中间池管养至2.5cm后再放苗。
(2)出苗水温和盐度
育苗池与虾池水温差不超过5℃,盐度不超过5。
(3)放养密度
每亩放苗量(尾/亩)=计划产量(公斤/亩)要求出池时每公斤尾数预计成活率。一般潮间差养殖每亩放苗8000~10000尾,半精养15000-25000尾,工厂化精养35000~50000尾,条件好的可放50000~80000尾。经中问培养后的可适当减少放苗量。国外最高可达16.6万尾/亩。

(4)放养时还应注意天气、风向等
原则上室外水温不应低于6℃,pH值在7.8~8.7之问和盐度在25~33之间,水深在60cm以上。
另外还应注意苗种要一次放足,放苗要均匀。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南美白对虾偷死野田村病毒检出率增加,提醒加强检测和防控》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养牛如何防偷”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99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