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

首先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建设养殖池,并选好合适的种苗。然后将种苗投入养殖池,投放后的前3天不要投喂饲料,从第4天再开始投喂。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饲养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最后注意防治病虫害即可。

水产养殖什么最赚钱?

1、小龙虾

小龙虾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小龙虾出产和食用大国,平时在饭店或烧烤摊时都会点上一份小龙虾,配合酒水饮料,简直是人间美味。小龙虾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它的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加上它的价格很高,利润空间极大,是水产养殖中最赚钱的之一。

2、螃蟹

和小龙虾一样,螃蟹同样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味道鲜美,深受很多人喜爱,螃蟹是常见的淡水养殖产业。我国的螃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形成产业规模,养殖历史较长,相对于养殖基础和技术较成熟,养殖风险较低。螃蟹品种较多,市面上价格皆有不同,但很肯定的是养殖利润高。

3、鲍鱼

鲍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海洋软黄金的美称,是名贵的海珍品,鲍鱼的养殖方法主要有海上筏式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岩礁潮下带沉箱养殖。它是高产出、高利润的水产养殖项目,同样的它的前期投入极大,养殖风险也较高,但若是养殖技术过关,病害防治措施好,它的养殖前景还是很好的。

4、生蚝(牡蛎)

生蚝是牡蛎中的一个个头较大的品种,它富含铁、锌、钾等人体所需元素,营养价值极高,又有海中牛奶的美称。它以天然浮游饵料为食,是少有的纯天然绿色食品,越来越来受人喜爱,而且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相关推荐

水产养殖新兴品种泥鳅养殖技术介绍



泥鳅养殖在苏北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江苏淮安市涟水县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也有不少水产养殖示范户从事泥鳅养殖,现就泥鳅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泥鳅白天喜钻入水底腐泥中,晚上出来觅食,以昆虫、小甲壳动物、扁螺、蚯蚓、水草和藻类为天然食物,更喜欢腐殖质。

1、鳅池条件。泥鳅以单养为好,应选择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池的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的深度80厘米,池壁泥土应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质塑料薄膜围造。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逃跑。池沿要设泻水口,防暴雨时池水高涨漫过平面而逃鳅。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鳅池的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千万不要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应有面积为4平方米、深为5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在排水口下设1个,池内均匀排布3-4个),以利泥鳅在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放厚约15厘米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池水深度春秋为30厘米,夏季为40厘米。

池内应种些水生植物,以利泥鳅生活(如套种茨菇,还可增加收入)。当夏季池中杂草太多时,应予清除。池内还可放养一些藻类或浮萍,以补充泥鳅的植物性饲料。

2、培育肥泥肥水。放鳅前20-30天,每100平方米用石灰3公斤消毒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施干质鸡粪30公斤,均匀撒在池内,或用大量猪、牛、羊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化。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施肥。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水层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3、放养规格。选用3厘米以上的泥鳅作种苗,每100平方米放养15-30公斤。如以市场上收购来的小泥鳅作种苗,以每100平方米放养25-35公斤为宜。如有流水条件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一些种苗

4、投喂饲料。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平时应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20℃以下,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动物性食料可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及屠宰场下脚料等。每天投喂一般为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2%-15%。投喂时间可在下午一次投入,也可分早晚两次投喂,以次日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食为度。夏末初秋,应注意高蛋白饲料的配比,促使泥鳅快长速肥。

5、日常管理。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勤检查堤坝,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鳅;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活爽的肥水;防止鸭、黄鳝、蛇等进入池内伤害泥鳅;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过冬。

6、适时捕捉。捕捉时可用竹笼诱捕,也可排干池水掘泥捕捉。捕捉时应注意捕大留小,保存繁殖鳅种,以利来年再生产。泥鳅一般放养150-180天,通过强化饲养,体重可增至鳅种的8--10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水产养殖贴士:池塘围网养殖泥鳅技术



1、泥鳅养殖池的改建。应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或利用现有的养鱼池塘。每个养殖池塘的面积在5亩左右,水深要求在55~65厘米之间,池埂高1~1.2米,顶宽1.5米左右,不渗漏。池塘四周靠边埋设防逃网,防逃网地下深埋60厘米,地上竖立100厘米,上有网纲,用毛竹支撑。每四个池塘配一口机井,装有5.5千瓦水泵,每小时供水80立方米以上,实现微流水交换,这样既保证了高温季节的降温需求,又保证池中不缺氧。

2、放养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鳅池,清除过多淤泥,检查防逃围网,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管道。因泥鳅适合在中性或偏酸性环境中生长,故不能用生石灰清塘,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清塘。放养前4天加注新水,在向阳池边施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作基肥,每667平方米施100~150千克。泥鳅放养时间根据情况而定,一般在6月中旬,泥鳅大量上市时收购或买繁殖苗种放养。泥鳅放养前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浸泡4~5分钟消毒。实行分级放养,放养密度:中鳅(每千克不超过90尾)每667平方米放养1000千克,小鳅(每千克300尾以内)每667平方米放养800千克,同池放养的泥鳅要求规格均匀、无病无伤。

3、水质调节。养殖池水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通过施放有机肥,调节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保持微流水。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高,要适当追施肥料。池水温度保持在25~28℃,当水温超过高限时马上加注井水降温,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

4、科学喂养。投放泥鳅种苗5天后开始少量投饵,饲料以专用颗粒饲料为主,逐步诱食、驯化,当泥鳅对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时加大投饵量,逐步增加到泥鳅体重的3%~4%。泥鳅性贪食,喜欢夜间觅食,经过驯化可改为白天摄食。每天投饵4次,时间为上午6时、11时,下午14时、18时,投饵量分别占日投饵量的30%、20%、15%、35%。

5、日常管理。主要是加强巡塘,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水质变化情况、泥鳅吃食情况、设施运转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高温季节保持微流水,每天注入新水,日交换量达10%以上。每天投饵时,观察有无泥鳅逃到网外,检查有无因田鼠嚼咬、操作不慎造成防逃网损坏等。经常用地笼在网外捕捞,根据捕捞量的多少,大体判断漏洞所在位置,以便人工检查、修复。

6、泥鳅的捕捞、暂养和运输
(1)捕捞。在池塘的排水底口外套张网,随着水从排水口流出,泥鳅慢慢集中到集鱼坑中,并有部分随水流出到张网中,再用水冲集鱼坑使泥鳅集中于张网中。若在放水同时在集鱼坑之外池塘中,每亩水面用5—6公斤,在火中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研成粉末:再用水浸泡3—5小时的茶枯泼洒驱赶泥鳅使其快速到集鱼坑中,则捕捞效果更佳。
(2)暂养。泥锹起捕后,不论是内销还是外运都必须放在鱼篓、网箱、水缸或水泥池中用清水(不投饵)暂养数天。其目的是:排除体内粪便,提高运输成活率;除去泥鳅肉质的泥腥味,改善食用口味;将泥鳅集中于一处,便于成批起运。
(3)运输。成鳅的皮肤呼吸和肠呼吸功能很强,运输较方便。近程运输可采取干法运输,即把泥鳅装在容器内,保持皮肤湿润就可作近距离运输;中程运输可用木桶或运鱼大篓装运,一般1公斤水可装运1—1.5公斤泥鳅。气温在15℃时,可装运5—8小时;远程运输则应采用降温运送.即把鲜活的泥鳅置于5℃左右的冷藏车控温保温运输。

水产养殖贴士之罗非鱼养殖防冻技术


1.在池塘北面搭建用尼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0.3米-0.5米的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

2.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亲本、鱼种培育的池塘,可采用全池覆盖塑料大棚方法。池中放置增氧机,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木炭等增加温度。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越冬。

3.对于面积较大的成鱼养殖池塘,可采用集中越冬法,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的分隔和保温,使鱼类聚集越冬。

4.网箱保温,可将网箱尽量下沉,保持2米以下水深。

恢复生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气候好转时应尽早清塘、晒塘,并用生石灰等消毒,清除过多淤泥。气温回升后,先注水,并放入适量鲢、鳙等混养鱼种;投放早苗时,应注意降低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以保证上半年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鱼投放市场;对死鱼现象较轻的池塘,由于受长期阴雨天气及为保温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响,应严密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质偏酸,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调水进行全池泼撒,调节酸度,用量为每升10毫克;加强日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因长期低温冻伤导致的水霉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并可用碘制剂治疗因低温导致的水霉病。

水产养殖贴士:生态甲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饲料投喂饲料以鲜活饵料为主,搭配部分植物性饵料为自配饵料,主要种类有:鲜活螺蚬、小杂鱼、动物内脏、饼类、麸类、南瓜等及人工配合饲料,在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开始投喂,日投喂量为鳖体重3%~6%。每天投喂1—2次,具体视水温及天气情况而定,在投饵时可搭配少量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一般不使用甲鱼颗粒饲料,禁用添加剂和含激素类或有残留的药物。
二、水质调控及病害防治。半野生化甲鱼养殖过程中,控制甲鱼疾病及提高甲鱼品质关键在于水环境控制,重点是搞好水质调控,尽量营造甲鱼的自然生长环境,建立水体的生态平衡,主要应做好:
1、搞好池塘生态设置。一是投放活螺蚬、河蚌等贝类,在春季3~4月份亩放200kg;二是移植水草,要移植苦草、伊乐藻、水葫芦等,覆盖面达1/3,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塘内自净。
2、定期加水和换水,每10~15天应适量换水和加水,换水量一般不宜超过三分之一,保持水质清新稳定。
3、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pH值稳定。
4、控制投饵,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破坏。首先投喂饵料要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其次,坚持检查,避免过多投喂造成残饵破坏水质。
5、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品。如光合细菌等,可定期泼洒和每天添加到饵料中,起到净化水质、防病促长、提高饵料转换率等作用。在防治病害方面,必须坚持生态防治为主,药物预防为辅,根据需要可定期投喂药饵和使用杀菌、杀虫药物泼洒预防,药物使用必须符合NY5071—2001的规定。
三、分池管理每年根据鳖的生长情况,及时做好挑选,将规模大小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饲养,防止残杀和造成病害,有利于甲鱼的养殖管理,促进生长。

水产养殖贴士之泥鳅人工高产养殖技术



近年来,泥鳅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珍品。由于泥鳅对环境适应力较强,容易繁殖和养殖,而且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看好。在泥鳅养殖过程中,放养密度应合理,要科学投喂与施肥,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重视病害防治,才能促进其健康生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养殖环境营造。泥鳅对养殖环境要求不高,稻田、庭院水泥池、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水塘、浅塘等均可。放种苗之前,要将养殖塘口全面整治、消毒。因泥鳅喜欢钻洞打穴逃游,所以养殖水域四周堤埂要宽而坚固、无洞穴,进排水口要有防逃网,防止泥鳅逃走。同时,还要在池塘边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水草),给泥鳅营造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水生植物的根部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条件,也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抓投放种苗质量。要选择体质强健、游动活泼、体光表滑、无伤无病、规格一致的泥鳅种苗。投放前要用20~3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10分钟左右,以杀灭体表的病原体。投放要选择晴天上午或下午投入,刮风、下雨、气压低及天气寒冷不宜投放苗种。

3、合理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大小要根据养殖水域条件决定。池塘养殖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稻田养殖一般亩放尾重2-5克的小泥鳅80公斤左右,或亩放10厘米以上的泥鳅2万尾左右。在养殖条件好、鲜活饵料又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4、饵料投饵。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他浮游生物。在养殖过程中,人工投喂的饵料做到适口、新鲜。在饵料投喂过程中注意饵料品种不能经常变化,否则会造成泥鳅阶段性摄食量降低,影响生长速度。另外,泥鳅贪食,投喂动物性饲料时不宜让泥鳅吃得过饱,否则,影响肠道呼吸,并产生毒害气体而致死。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可以停止投喂。

5、水质管理。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2毫克/升以下时,要及时注入新水。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处于肥、活、嫩、爽的状态。

6.疾病防治。在养殖工作中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每半月用漂白粉泼洒杀菌一次,使池水浓度为1ppm,或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10~15千克兑水泼洒,调节水质。在夏秋高温生长期间,经常加注新水、排放老水,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保持水质新鲜肥活,并相对稳定,预防病害,有利生长。

7.捕捉上市。在当年年底至第二年5月前捕获,采取捕大留小,上市规格在70~90尾/公斤。捕捞方法:拉网为主,地笼网为辅。最后进行干塘捕捞。

水产养殖池塘精养草鱼技术


近几年来,由于饲料价格不断上涨,鲤鱼鲫鱼价格忽高忽低很不稳定,而饲料价格偏高,利润偏低;但草鱼价格相对不错且稳定,饲料价格比较低饵料系数也低,利润相对来说比养鲤鲫鱼高且稳定,且由于鲤鱼的钻底习性很容易破坏建好的池塘堤坝,因此精养草鱼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现将我们从实践中摸索出的主要养殖技术综述如下。

一、池塘和水质:

1.池塘条件:要求池塘远离污染源,面积5~10亩,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壤土,稍有渗漏为佳,底泥10~20厘米,水深2米左右。每口池塘应配备3千瓦叶轮机式增氧机一到两台,4寸潜水泵一台,以备及时换水与增氧。

2.严格清野消毒:草鱼精养池塘易暴发流行病,同时消除杂鱼是保障草鱼正常摄食、节约饲料的重要举措。具体做法是:在干塘情况下(积水5~10厘米)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或亩用漂白粉10千克,溶解后全池泼洒,做到不留死角死面,彻底杀灭致病细菌。

3.水质:PH值7.5~8.5,养殖盛季(6~9月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有机物耗氧量(COD)为18~20毫克/升。

二、苗种选择与放养:

1.苗种选择:草鱼种应选择体色金黄,外表无伤,活泼健壮,体重在100克左右的体。同时,由于草鱼出血、肠炎两大病均易感染当年鱼种,所以在苗种选择上应以2龄苗种为佳。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草鱼种一般亩放养800~1000尾,搭配个体规格为250-500克鲢鱼种100尾,鳙鱼种15尾,不搭配或少搭配鲤鱼,以避免与草鱼抢食。另外,鱼种入池前,应注意体表消毒。

三、鱼用饲料:池塘精养草鱼所用饲料采用以配合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的方式。配合饲料以鱼粉、豆粕、麦麸、次粉、玉米、精草等原料为主,配以矿物盐、多维及氨基酸的复合添加剂,要求饲料营养全面,其中粗蛋白20%、粗脂肪4%、碳水化合物40%、纤维素8%~10%;青饲料投喂紫花苜蓿、黑麦草、苏丹草、旱草、水草等,要求饲草鲜嫩,以便于草鱼消化。

四、饲养管理。

1.投喂:精养池塘的投喂是饲养管理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常规饲料投喂和药饵投喂。投喂方式采用人工驯化定点投喂,严格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点投喂。具体做法如下:

①常规饲料投喂:投喂次数,3月中旬-5月份每日2~4次,6月~8月中旬每日3次,8月中旬~10月每日4次。从6月份开始,每天投喂青饲料一次,投喂量不宜过大,以七八成为宜,严防过饱过饥。

②药饵投喂:用药采用磺胺胍,将其做成浮性饲料。做法如下:每5克磺胺胍拌合麸皮1斤,再加榆树皮粉或红薯粉3两,用热水调合,压成小块,晒干待用。投喂方法是:将药饵掺于颗粒中,第一天按池鱼体重每10千克用药1克,第2~6天每天药量减半投喂。每天一次,6天为一周期,每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投喂一周期。

2.水质管理:

(1)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按每亩水面,每米水深20千克施用、或漂白粉1PPM全池池洒。

(2)有计划地加水换水,每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注入20~30厘米,到7月中旬,视实际情况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2。

(3)每天开动增氧机:6月~8月中旬。草鱼容易缺氧浮头,在此时节,晴天中午开机2~3小时,凌晨开机3~4小时,阴天半夜开机一次,以预防鱼类浮头。

(4)认真巡塘,及时掌握池鱼活动、吃食状况,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5)清理池中杂物,捞出草鱼吃剩的青饲料茎、叶等。

五、鱼病防治

1.肠炎病:采用前述药饵投喂方法进行防治。

2.烂鲤病:①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两到三遍。②三黄粉、恩诺沙星治疗肠炎、烂鳃并发症。用药方法:三黄粉煮成药液连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成1.4~3.0PPM,同时连喂6天合剂。

3.打印病:一般杀菌药如鱼虾敌菌灵、鱼病灵、鱼康等均有疗效。

水产养殖贴士:青虾池混养泥鳅技术



泥鳅近年的市场行情看好,不仅国内市场需求大,且往韩、日等国出口亦有增加。利用青虾池混养泥鳅,可以增加泥鳅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一、方法

泥鳅与青虾混养,一般在5月份向青虾池中投放抱卵虾,6月底7月初放养泥鳅种苗,在7月中旬以后,每亩搭配放养300~400尾鲢鳙鱼种,以改善水质。同时在池中种植一些水草。

二、放养

虾苗放养,用自繁自养的方法虽然投入少、成本低,但池中当年5月~6月份繁殖的虾,到8月份前后一般会性成熟,并繁殖出大量的幼虾,往往导致到年底时,池中几乎没有大规格虾,很难取得好的效益。因此,在夏季青虾与泥鳅混养池应保持1.5米左右的深水位,以降低水温,防止青虾性早熟,提高大规格虾的比例。

三、注意点

青虾与泥鳅混养,泥鳅会捕食刚孵化不久的幼虾。所以,泥鳅种苗的放养时间需作合理安排外,最好设专池培育虾苗,等虾苗有3厘米~4厘米长的时候再混养,就可以减少虾苗被泥鳅捕食的数量。

四、捕捞

青虾与泥鳅混养的捕捞,可在青虾或泥鳅达到上市标准后,不断用网捕捞,实行捕大留小,大的青虾和泥鳅陆续出售,小的继续入池饲养,直到最后全部清池。

水产养殖贴士:稚鳖强化培育技术



刚孵出的稚鳖比较娇嫩,体重仅有3-5克,觅食能力和抗病力较弱。如果直接放入池塘进行养殖,生长速度慢,死亡率高,容易感染疾病和遭受敌害的侵袭。因此,稚鳖出壳后要进行强化培育,精心喂养,提高成活率。
科学喂养
刚出壳的稚鳖不宜马上收集培育,应在沙盘上或浅水盆中暂养2-3天,后再移入稚鳖池进行培育。放养密度为40-50只/平方米。稚鳖孵出3天后,体内的卵黄已吸收完毕,便开始摄食外界食物。首先应选用稚鳖专用饲料,要求其精、软、无腐烂与霉变、营养全面、适口性好。饲料蛋白质含量46%以上的无公害绿色全价配合饲料。
投喂时应坚持“四定”原则,使稚鳖养成定时、定位的摄食习惯。高温季节可分上、下午两次投喂,秋季每天投一次。饲料应投在饲料台上,投喂量可根据天气、水温、稚鳖生长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4小时吃完无剩余为宜。在水温25-30℃的情况下,投喂量应占稚鳖体重的2-5%。每天投料前要进行食场清扫,以防沾污新饵料和污染水质。
科学调水和改水
有人认为,鳖用肺呼吸,水质的好坏对鳖的生长影响不大,其实不然,鳖虽然是肺呼吸,但是它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水中,因此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稚鳖的生长与培育成活率。稚鳖池较小,水较浅,蓄水深度只有30-40厘米,放养密度又高,水质极易变坏,因此应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体总量的1/3左右为宜,换水时温差不要超过3℃。培育池可放少量的水浮莲等漂浮植物。一是改善和净化水质;二是可供稚鳖栖息,隐蔽,减轻稚鳖的互咬,可起到防病的作用。利用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一般每隔10-15天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菌泼洒,改善水质;用生物底质改良剂改良池底环境。
科学防病
 
稚鳖的病害预防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一是生态防病;二是药物预防。生态防病就是改善稚鳖培育池生态环境,水环境,科学投饵,控制放养密度,利用鳖与水生植物种群之间的互利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药物预防就是在放养前,对培育池和稚鳖进行药物消毒,操作方法为: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50-300克或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25-30克,对培育池进行消毒,消毒后将池水排尽,再让日光曝晒2-3天,然后引入新鲜水后再放苗。稚鳖下池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20-30分钟,杀灭有害微生物,杜绝带菌入池,可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随着稚鳖快速生长,个体大小不一,应及时分级饲养,以免小鳖抢不到饵料,导致饥饿消瘦,降低稚鳖的抗病力和免疫力,引发疾病发生和死亡。总之,稚鳖的预防要以防为主,从改善生态环境、水环境,控制病原,结合科学的管理措施,就能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

水产养殖贴士:池塘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1、饲养池建造: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泥鳅养殖池塘的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2、清池消毒: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3、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

4、饲料投喂: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

5、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6、水质管理: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7、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m.yz023.com/y/526616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竹鼠养殖成本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