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效益好



戴玉兰为阜宁县沟墩镇渔业科技示范户,1996年开始从事水产养殖,有养虾面积20亩。虽然养殖时间较长,但效益不高,在指导员邓元富的帮助下,今年采取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多品种主养模式,选择南美白对虾一代苗,采取小塘精细化管理,养殖经验总结成“清源头、巧搭配、稳环境、重防病、严记录”,取得较好的收益。现将经验与各位同仁分享。

1、精心做好放苗前各项准备工作。在每个冬春季节,抓紧时间对虾池进行圩堤、进排水系整改,清除池塘滩面翻耕,冷冻暴晒,使底泥充分氧化分解。在放养前对池塘彻底清塘消毒。

2、合理搭配开展生态混养。采用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模式是利用罗氏沼虾可以清除养殖残饵、吞食南美白对虾病死虾,有效控制了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机率,实现稳产、高产的原理。按照5:1的比例混养,既不会影响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又能抑制虾池病害的发生,同时当年的罗氏沼虾平均个体可以达到45g左右,有效增加养殖效益。

3、调控稳定的养殖水环境。投喂优质的配合颗粒料,配置微孔增氧设备,提高水体溶氧,保证整个养殖期间水环境较稳定。特别是夏季台风暴雨等灾害时节,提前开启微孔增氧机,调优水质。

4、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原则。选择低毒高效的药物,全程做好虾病预防,定期泼洒消毒剂、水质改良剂,以及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大蒜素等药饵,提高虾体抗病力。

5、坚持填写水产养殖记录。生产中及时记录水温、投饵、用药和虾生长情况,收集有关技术数据和材料,建立养殖塘口档案,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同时也为周边养殖户来年的养殖提供经验。

小编推荐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金线虾、淡水长脚大虾等。原产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地区,生活于淡水或咸淡水水域,主要栖息于受潮水影响的江河下游。罗氏沼虾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虾类,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易于养殖、肉质好等优点。在东南亚的一些天然水体中,雄虾体长可达40厘米,体重600多克;雌虾体长25厘米,体重200多克。罗氏沼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测定,虾肉中含蛋白质18.27%、脂肪1.97%,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8种之多,是市场上畅销的名贵水产品。

罗氏沼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前部大,后部渐细。雄虾比雌虾个体大。雄虾第二步足特别发达,颜色较其他步足鲜艳。罗氏沼虾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5~30℃,在37℃以上,14℃以下时就会死亡。成虾白天隐蔽在水深层或水草、石缝、洞穴处,夜间活动。

食性随发育生长而有变化,刚孵化出的幼体以丰年虫为饵料,经多次蜕皮长大后,可摄食碎肉及其他幼小的动物性饵料。经淡化后的幼体变为杂食性,主要摄食水蚯蚓、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动植物碎片、瓜菜、谷物、水生植物等。

一、建好虾池

虾池应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深1~1.5米,池底要平坦,防渗性好,长方形,东西走向,1~3亩为佳。

二、做好准备工作

1.彻底清塘

虾苗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泥鳅、野杂鱼、青蛙等。

2.设置附着物、隐蔽物

池中应放置树枝、网片、瓦块等,并种植水草,供虾苗附着。附着、隐蔽物占池塘面积的20%以下。

3.培肥水质

虾苗放养前3~5天,注水30~50厘米,施牛、羊、马粪700~1000千克/亩,培育饲料生物。

三、虾苗的放养

在4月底或5月份,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放养虾苗,放养的虾苗应体质健壮、无病伤、规格整齐。单养罗氏沼虾,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虾苗10000~15000尾;鱼虾混养,以虾为主,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罗氏沼虾苗8000~10000尾,配养不与沼虾争食的鲢鳙鱼50~120尾。

四、科学投饲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浮游动物,水生昆虫、水草、藻类;饼类、米糠、麸皮等都可摄食。一般放苗后20天内投喂蛋黄,豆渣、豆浆等。6~9月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要在30%以上,饲料的粒度和长度分别为0.3厘米和1~2厘米,一般不应投喂粉状饲料,以利沼虾摄食。可每日投喂2~3次,早、晚(或再加午夜)各1次,夜间投饲量可占全天投饲量的2/3。主要生长季节,日投饲量可占池塘虾总重的5%~7%。要坚持定时、定量、定质投饲,沿池四周均匀泼洒,并根据天气及虾的摄食,活动等情况而灵活增减。

五、管理好水质

罗氏沼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而要加强水质的调节、控制。虾苗入池后1个月保持水位在40~60厘米,以后逐渐加深水位,8~9月加至最深。注水时要用尼龙筛绢网袋严格过滤,严防敌害生物入池。在夏季,可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去15~20厘米。并要安增氧机调节水质,一般池水呈淡绿、油绿为佳,发现水质不适,及时大量换水。生长季节水的透明度在25~35厘米即可。并要注意及时清除污物,严防污水、农药水入池。

六、加强防病

每半月泼洒1次生石灰达20ppm,或泼洒漂白粉达1ppm,可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罗氏沼虾与鳜鱼轮养技术



罗氏沼虾不耐低温,秋末冬初,当水温降至15℃时,需及时干池起捕上市,这样罗氏沼虾养殖池实际只利用(5~10月)半年。鳜鱼冬季并不完全停食,仍持续生长,只是摄食强度和生长速度减缓。利用罗氏沼虾养殖池冬闲期养鳜鱼,此阶段苗种便宜,饵料鱼丰富,鳜鱼养至翌年4~5月份上市,价格相对较高。实行罗氏沼虾与鳜鱼轮养,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鱼池闲置期,提高池塘产出率,增加养殖效益。

1 池塘条件与准备

1.1 池塘条件与清整 要求池塘水源充足,排灌水方便,面积3~5亩,池塘滩脚平坦,坡比1∶3以上,有效保水深1.2~1.5m。放暂养后虾苗前,必须进行干塘、清整、曝晒、开挖宽1m、深0.5m且同排水沟相通的沟作为收虾槽;每亩用100kg生石灰干法清塘,翌日注入新水,水深0.6m。

1.2 种植隐蔽物 在池塘四周塘坡种植空心菜。一般在4月底播种,5月中旬鳜鱼清塘后移植至塘坡的0.7m的水位线上,种植间距为0.1m,待水位上升,空心菜长势良好时延伸至池塘2~4m,面积占整个池塘面积的1/5,作为罗氏沼虾栖息及蜕壳环境。

1.3 搭建中间培育池 在池塘的背风向阳处,开挖面积为50m2的长方形小池,池水深0.8~1.2m,搭好毛竹架子,上覆盖薄膜,池内挂有网片供虾栖息。在虾苗放养前一星期(4月15日左右)用1kg漂白粉消毒,杀灭野杂鱼及病菌,在放苗前三天(4月22日)进水,并加热(可用热泵)保温,水温控制在22℃以上时可放养罗氏沼虾苗。

2 苗种放养

2.1 罗氏沼虾苗放养 4月25日左右在中间培育池内放养淡化苗10万尾(每平方米2000尾)。在暂养过程中用电磁式空气泵增氧,在5月中旬,天气晴朗,池塘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揭去保温薄膜,待培育池内水温与池塘水温一致后,用抄网捕出计数后入塘。在正常情况下,暂养25天左右,虾苗成活率60%~70%,规格达到2~3cm,放养3~5亩(亩放1.0~2.0万尾),在虾苗入塘后20天,6月15日亩放养仔口或当年夏花鲢鳙鱼种各50尾以控制浮游生物量,避免水质过肥,影响罗氏沼虾摄食和生长。

2.2 鳜鱼种放养 罗氏沼虾养至9月份,大部分已达到上市规格(60尾/kg),可提前分批捕捞上市,直至10月下旬干塘,用生石灰清塘后10天放养鳜鱼种,规格为每尾0.15~0.2kg,亩放养量300尾,计50kg左右;鱼种下塘前用孔雀石绿及食盐合剂消毒。

3 养殖管理

3.1 投饵

3.1.1 虾养殖 刚进大棚的早繁虾苗主要投喂蛋羹,每日二次,每次50g;7天后投喂鱼糜、豆浆等高蛋白饵料,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50%,每日上午、中午、傍晚各一次,傍晚的投喂量为全天的60%,同时视吃食及水质情况酌情增减。25天左右转入池塘后,开始投喂罗氏沼虾全价颗粒饲料,同时辅以豆饼、小麦粉、麸皮、小鱼、轧碎的螺蛳投滩,动物性饲料占35%以上,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20%~40%;两个月后按虾体重的5%~10%投喂。每日两次,上午投日总量的30%,下午70%,同时适当投喂一些浮萍、蚕沙等富含蜕壳素和其它微量元素的植物性饵料以满足罗氏沼虾的生理生长需要。

3.1.2 鳜鱼养殖 11月上旬,鳜鱼下塘时同时投放饵料鱼,规格为每尾25~50g价廉的白鲫、鳙鱼鱼种及泥鳅,开始亩放150kg,以后逐步增加,搭配放养0.4~0.45kg的白鲫100尾。投喂按阶段进行,3月份前天晴时每星期投喂1次,3月份每星期投喂2次,每次亩投喂15~20kg,4月份根据天气情况酌情增加。保证鳜鱼和饵料鱼尾数之比1∶(5~10),饵料鱼密度过稀,鳜鱼因掠食饵料鱼而消耗过多的体力,达不到充分摄饵的目的影响生长;饵料鱼密度过高容易引起缺氧浮头。为保证未吃完的饵料鱼的同比增长,同时投喂适量的菜籽饼。

3.2 施肥和水质管理

3.2.1 虾养殖 罗氏沼虾暂养苗下塘前5~7天,每亩施放经发酵过的有机粪肥100kg,以培育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生长期间,每20天施用过磷酸钙一次,每亩用量3~5kg,但切忌与生石灰混用或同期使用。罗氏沼虾下塘后一般每8~9天加注一次新水,每隔一星期提高水位8~10cm,两个月后水位达1.4m左右。高温季节每2~3天加注一些新水,遇连续的低压或阴雨天需及时调换新水。虾蜕壳高峰期,白天适度降低水位,以利提高水温,促进新壳硬化,傍晚加注新水,有利虾蜕壳生长。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注意水质变化,一旦发现有虾游爬靠岸,应立即注入新水或用增氧机增氧,防止缺氧造成鱼虾死亡。

3.2.2 商品鳜的养殖 水体要求溶氧丰富、水质清新。冬季15~2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0~15cm,春季7~10天一次,每次20~30cm,水体溶氧保持在4mg/L以上,透明度保持在0.4m以上。

3.3 病、敌害防治

3.3.1 虾病 虾的常见病害有甲壳病、黑鳃病和纤毛虫病等。甲壳病发病后换池或大量换水,用浓度为1mg/L的呋喃西林全池泼洒;黑鳃病发病后用浓度为3mg/L孔雀石绿泼洒和用土霉素拌饵投喂;纤毛虫病可用硫酸铜和硫酸锌(1∶1)合剂0.6mg/L全池泼洒。

在防治方法上,应以生态预防为主。如7~9月份,当虾处于快速生长期时,可定期向虾池移植适量的水草(如轮叶黑藻),一方面可为罗氏沼虾提供栖息、隐蔽的场所,避免罗氏沼虾相互残食以及蚂蝗、蟾蜍、泥鳅、野杂鱼等敌害的侵害,另一方面还可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虾池的生态平衡。

3.3.2 鳜鱼病害预防 鳜鱼养殖期间有锚头蚤寄生,但危害不大。下池前5天池水用0.5mg/L浓度的B型灭虫灵全池泼洒;鳜鱼用盐水和孔雀石药浴后进塘;每月用0.25mg/L浓度的强力灭虫精I型泼洒预防。因鳜鱼对大多数灭虫类药物敏感,泼洒时注意池鱼的变化情况,饲养过程中应坚持投喂饵料鱼,但需药浴后下塘。

4 收获与效益

4.1 罗氏沼虾收益 罗氏沼虾按该模式饲养至秋末冬初,整个饲养期间,亩投饲量需380kg,饲料系数2.4左右,虾成活率约75%,虾产量可达160kg,产值8000元,鱼种收入300元左右;成本按每公斤6元计约为2280元,电费、塘租等人工杂支亩计1000元,亩纯利达5000元以上。

4.2 鳜鱼收益 鳜鱼养至4月底5月初干塘,养殖过程中亩投喂饵料鱼600kg,菜饼粉200kg,可亩产鳜鱼150kg左右(0.4kg以上的商品鳜鱼占80%),白鲢70kg,亩总收入7800元;支出鳜鱼种2300元,鲫鱼等饵料鱼2400元,饲料、电费、塘租等人工杂支计1000元,亩纯利2000元以上。

5 小结

一年两茬合计亩净利7000元以上,比常规养殖效益要高出许多,是值得进一步研试的一种养殖模式,但在生产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5.1 罗氏沼虾养殖采用早繁苗进行子母池套养,一次放足、多次捕捞、分批上市的养殖模式,可延长罗氏沼虾1~2个月的生长期,增大成虾上市的规格和拉开销售期,避免集中上市,提高售价。空心菜种植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导致水体缺氧。

5.2 饵料鱼应丰富适口,饵料鱼的供应量至少为商品鳜鱼重量的4倍。鳜鱼的产量依赖于鳜鱼种的质量:(1)规格整齐,鱼不受伤、表面光滑,无寄生虫等病害;(2)控制放养量,加大放养规格,提高上市率。

5.3 经常注入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罗氏沼虾概述


一、概述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东南亚。它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成份好,以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罗氏沼虾以来,发展迅速,现东南亚国家和其他一些地区养殖此虾比较普遍。我国自1976年引进此虾,现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上海、浙江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养殖,一般亩产可达70~100公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形态特征

(一)外观形态

罗氏沼虾躯体肥壮、短粗。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粗大,腹部自前向后逐渐变小,末端尖细。雄虾个体大于雌虾,雄虾第二步足特别发达,长度超过体长,颜色鲜艳,显得格外壮观。
水域透明度小,体色则深。罗氏沼虾具有鲜艳的体色和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有时在池中缓慢游泳。具明显的负趋光性,白天多呈隐蔽状态,活动较少,但在投饵时照样觅食。夜间活动较为频繁,觅食产卵均在夜间进行,因此在夜间捕捞往往比白天好。

罗氏沼虾活动的强弱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关,特别是对水温、水流及水中溶氧量等的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8℃时,活动减弱;16~17℃时,反应变迟钝,持续一定时间即会冻死。当注入新水时便朝着新水方向集群游泳,甚至游到进水口逆水而上;当水中溶氧低时可造成浮头,并集群攀缘于岸边,反应迟钝,严重时跳于堤岸,不久将会窒息死亡。

四、食性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动物,随着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要求的食物组成是不同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刚孵出的幼体主要以丰年虫幼体为食,经4、5次蜕皮后个体逐渐长大,可以摄食鱼肉碎片、鱼卵、蛋黄等以及其它细小的动物性饵料,经过淡化处理后的幼虾则转化为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水生蠕虫、其它动物尸体以及有机碎屑、幼嫩植物碎片为食。成虾阶段食物更杂,动物性饵料有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蚯蚓、小鱼、小虾以及各种动物尸体;植物饵料有鲜嫩的水生植物、着生藻类、谷物豆类等。在饥饿和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还以同类为食,这对蜕壳虾来说,危害是比较大的。罗氏沼虾的摄食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水温的变化影响。水温20~30℃,摄食旺盛;水温18℃以下,摄食量减少

五、生长

刚孵出的幼体长1.7~2.0毫米,营浮游生活。经24~35天培育,脱皮11次,变态为稚虾,体长可达7~9毫米,转为淡水栖息生活。体长达3~4厘米的幼虾,经过4~5个月的饲养,雄体长达31厘米以上,体重80克左右;雌体长10厘米以上,体重在40克左右。若将越冬后的幼体(体长5~6厘米)在春天放养,到年底雌虾可达体长13~14厘米,体重60~70克,雄虾可达体长17~18厘米,体重200克。

六、生殖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一冬龄的罗氏沼虾达性成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达到性成熟的最小个体,雌体长7厘米,体重12克左右;雄体长10厘米,体重25克左右。性成熟的雄虾第二步足特别发达,粗而长,呈蔚蓝色。生殖孔开口于第五步足基部,性成熟的雌虾第二步足较小,呈浅蓝色,腹部较发达,侧甲延伸形成抱卵腔,用以附着卵。生殖孔开口在第三步足基部。性腺位于头胸甲的背部,性成熟时,通过透明的头胸甲背面近胃区可以见到橙黄色的卵巢和乳白色的精巢。雌虾在产卵前要脱一次壳,称生殖脱壳。脱壳前活动减弱,对阳光反应迟钝,摄食明显减少。雌虾脱壳后几小时开始交配,此时,雄虾主动接近雌虾,并守护在雌虾旁边,不让其它虾靠近,雌虾行动迟缓,不久就开始产前脱壳,脱壳后,雄虾兴奋地举头竖身,不停地摆动触须,并伸出强有力的大螯,呈抱雌虾状态,并连续跳动,几分钟后,便将雌虾抱住,并把雌虾抱举起反转位置,胸腹部紧紧相贴,游泳足不断地拍击,很快就完成了交配过程。射出的精液成块状附着于雌虾胸腹部的附肢之间,由一层薄的胶状物包住。雌虾在交配后数小时开始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产卵时对光线反应迟钝,时而将背部隆起,腹部呈屈伸动作,并在水中上下翻动,忽而卷曲身体,忽而伸直腹部微微向前游动,产卵过程一般持续4~5小时。产出的卵粘在携精块的刚毛上,此时精荚散放出精子,精卵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腹部侧甲延伸形成抱卵腔,用于保护受精卵,未受精卵在1~3天内自行脱落。

罗氏沼虾的卵为中黄卵,充满着卵黄,随着胚胎发育,卵径由0.5~0.6毫米增加到0.6~0.7毫米;卵色由橙黄色依次变为淡黄、淡灰,最后变为瓦灰色。罗氏沼虾属一年产卵多次的一次性产卵类型,两次产卵间隔为30~40天。怀卵量随个体大小、营养水平而异,由几千到数万粒不等。

七、脱皮和变态习性

刚孵出的罗氏沼虾称为蚤状幼体。这是罗氏沼虾整个生命周期中唯一在咸淡水中度过的生活阶段,在此期间,幼体在一定的温度、盐度、溶氧量和饵料等适宜的生活条件下,历时一个月左右,经过11次脱皮后变态成仔虾。变态时间随水温和饵料的条件而异。从稚虾开始转为底栖生活,摄食底栖生物和有机碎屑。

当有90%以上的幼体变为稚虾后,即应把稚虾移出进行淡化处理,使其逐步适应淡水生活。稚虾经过淡化处理后,即可移入培育池进行强化培育,当稚虾平均规格达到2.5厘米左右即为幼虾。幼虾经过暂养达到3~4厘米即可作为虾种用来进行成虾养殖。

罗氏沼虾幼体发育共分为十二期,各期的交递是通过脱皮实现的,每进行一次蜕皮后幼体就出现新的形态构造特征,使幼体发育逐步完善。这个发育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见表2。

表2罗氏沼虾幼体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



八、营养价值

根据对罗氏沼虾的营养成分分析,其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0.5%,脂肪0.48%,水分77.8%,蛋白质含量与对虾(20.6%)相当,而比常见的草鱼(17.9%)、鲤(18.1%)等食用鱼类都高。

罗氏沼虾营养成分与海养对虾相当,而虾壳厚,附肢粗,可食部分比对虾少。但罗氏沼虾适宜在沿海和内陆养殖(而对虾只能在沿海养殖),养殖区域宽,可以就近活体应市,鲜活度高,运销成本低,市场售价相应也低于海养对虾,因而大受欢迎,销量也大。



罗氏沼虾蜕壳


蜕壳,是罗氏沼虾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它与幼体发育、幼虾和成虾生长,以及亲虾产卵繁殖都有直接的关系。

同其他甲壳动物一样,罗氏沼虾的几丁质外壳,质地坚硬,对有机体的防护极为有利。但达到一定的时期,却成了虾体生长的严重阻碍,只有去除障碍,虾体才能长大。因为虾体的生长是在旧壳蜕去之后、硬壳硬化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内进行。幼体发育、变态是通过蜕壳来实现的,每进行一次蜕壳,幼体就进入一个新的发育期。幼虾和成虾每进行蜕壳一次,体长都有显著增加。 雌虾在产卵之前,必须进行一次蜕壳,然后才与雄虾交配产卵。因此,蜕壳是罗氏沼虾生命活动的发展规律,在其一生贯穿始终。

幼体蜕壳,先是头胸部与腹部之间的背面薄膜裂开,随后头胸部及附肢蜕膜而出,最后才是腹部蜕出,整个过程在几分钟内完成。每进行蜕壳一次,幼体不仅体一长增加,而且形态构造上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且臻完善。

幼虾至成虾的蜕壳,完全是为了生一长,当旧壳蜕下之前,新壳已经形成,在新、旧壳之间为一薄层的液体将两者分开。即将蜕壳时,虾体停止运动,接着侧卧于水底,很快发现头胸甲与第一腹甲之间薄膜裂开,接着头胸部先蜕出,然后进行剧烈的屈伸动作,整个虾体从旧壳中一跃而出。整个头胸甲、腹甲、额角、复眼、附肢,以及鳃、胃、后肠、肛门等都完整的蜕出,连成一体,好像从虾体上刚刚蜕下了一套外衣。

据观察,罗氏沼虾蜕壳与季节变化有关。在广西桂南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蜕壳的月份为4-11月,又以5-10月为最盛,到了12月以后,水温明显下降,则很少发现蜕壳。在越冬阶段,细果人为给予较高水温(20℃以上),则照常出现蜕壳现象。另外,雌虾在抱孵化期间,不进行蜕壳。

罗氏沼虾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蜕壳所间隔的时间是不同的。在水温26-28℃时,幼体发育阶段.以2-3天进行蜕壳 1次;幼虾以4-6天蜕壳1次;至成虾阶段,则以7-10天蜕壳1次;性成熟以后的亲虾,则相隔20天左右蜕壳1次。

总之,罗氏沼虾蜕壳,促进了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但由于在蜕壳期间,外壳柔软,活动力弱,特别是正在侧卧水底进行蜕壳之际,往往成为一些肉食性鱼类及其同类残食的极好机会,使蜕壳虾受害,养殖成活率下降。因此,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必须给予一定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罗氏沼虾在各个阶段的养殖中,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罗氏沼虾食性


罗氏沼虾和所有的动物一样,必须不断地向外界环境摄食各种营养物质,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以保证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的需要。罗氏沼虾属于杂食性动物,随着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要求的食物组成是不同的。

刚孵出的搔状幼体至第一次蜕壳之前,是以自身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物质。

经第一次蜕壳之后,自身虽然还残留部分卵黄,但已经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在人工养殖情况下,主要是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 经4-5次蜕壳之后,个体逐渐长大,可摄食煮熟的鱼肉碎片、鱼卵、蛋品等以及其他细小适口的动物性饵料。

经淡化后的虾苗,则变成杂食性。在天然水域中,幼虾阶段,主要是以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水生蠕虫、其他动物尸体以及有机碎屑、幼嫩植物碎片等为食物。

到了成虾阶段,食物更杂,动物性饵料包括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蚯蚓、小鱼、小虾以及各种动物尸体等;植物性饵料包括鲜嫩的水生植物、着生藻类、谷物、豆类等。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的食物组成主要来源是以人工投喂商品饲料为王、天然饵料为辅。常见的动物性饵料是鱼、虾、贝类及蚕蛹、蝇蛹和蚯蚓等;常见的植物性饵料是豆渣、豆饼、花生麸、麦麸、米糠、酒渣以及浮萍、水草等。在条件较好的地方,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为其最好的食物于。一般是将配合饲料加工成形状、大小适口的颗粒状饲料。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是根据虾体营养需要研制而成,营养全面,饲料营养成分配比合理,优质高效。

总之,罗氏沼虾的食性是很广的,但一般来说,是偏爱动物性饵料。在人工养殖时.同时投喂颗粒饲料和蚯蚓,则先摄取蚯蚓为食;在饥俄的情况下,又常以刚蜕壳活动能力弱的虾为其饵料,出现同类相残现象。但在天然水域中,罗氏沼虾有时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这固然与天然水域动物性食物不丰富有关,更主要的是罗氏沼虾对植物纤维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加上罗氏沼虾本身是一种游泳能力较弱的底栖动物,捕捉能力较差,要捕获更多的动物为食物是有困难的。因此,植物性食物便成为它的主要食物。

罗氏沼虾的摄食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是受水温变化的影响:在广西桂南地区,一般是在4-11月,池塘水温多为 20 - 30℃,水温适宜,摄食旺盛;到了12月至翌年3月,池塘水温多在18℃以下,水温较低,摄食量减少。这时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保护其安全越冬。

罗氏沼虾和澎泽鲫混养技术


罗氏沼虾与澎泽鲫成鱼混养或与澎泽鲫鱼种混养都是可行的,下面分别用1个生产实例介绍它们的主要技术措施。

福建省漳州市水产站1996年进行了180亩罗氏沼虾与澎泽鲫成鱼混养实验,养殖周期180天,亩产罗氏沼虾225.5千克,规格40—50尾/千克;亩产鲫鱼126千克,平均体重0.4千克,最大体重达0.6千克;总产值237万元,盈利72.9万元,平均亩盈利405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其技术要点有:

一、池塘选择

罗氏沼虾对溶解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水源充分、水质清新、排灌水方便、无污染、泥底或沙底的池塘作为混养池。池子设有进排水闸,池口大小5—10亩,混养水深1.3—1.5米。

二、放养模式与放养量

采取以虾为主,混养澎泽鲫的养殖模式。每亩放养体长0.8厘米的罗氏沼虾淡化苗2万尾,混养体长5—7厘米澎泽鲫鱼种400尾。

三、放养前准备

放苗前50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整平池底,曝晒20—30天,堵塞漏埂。放苗前10—15天消毒除害。水深1米,泼洒生石灰每亩125—250千克或漂白粉15—20千克,杀死野杂鱼、细菌及寄生虫。此外,每亩还用敌百虫0.8克,毒杀杂虾和水生昆虫。放苗前检验池水,确认毒性已过才可放苗,放苗前7—10天施肥培育天然基础饵料(浮游动物),以提高放养成活率。

四、苗种放养

罗氏沼虾于5—6月份放苗,虾苗经过完全淡化且暂养2—3天后才投入池塘。虾苗投放1个月后再放养澎泽鲫鱼种。

五、饲养管理

一是水质控制,前期(放苗后15天)以添水为主,少量换水;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换水,一般每2—3天换水1次,换水量20—40%;透明度前期保持在20—30厘米,中期保持在30—50厘米。每池配备1—2台增氧机,二是饵料,罗氏沼虾前期(放苗后15天)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搭配少量蛋羹、豆腐等。中期以鲜活饵料(如小杂鱼、贝肉等)搭配配合饵料。每天投喂3次,早晨、傍晚、半夜各投喂1次,每池设置饵料台1—2个,以观察其摄食情况。投饵量根据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澎泽鲫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有机碎片等,所以不必专门投喂饲料。

六、病害防治

澎泽鲫生活力强,一般无明显病害。罗氏沼虾在试养期间发生过细菌性黑斑病、霉菌性黑鳃病、丝状藻类附生等。黑斑病采用改善水质,并用每立方米水体0.5—0.7克高锰酸钾全池泼洒,24小时换水50%。黑鳃病用生石灰每立方米10—15克全池泼洒,并加大换水量。对于丝状藻类附生,采用施肥以降低池水的透明度,结合使用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用0.5—0.7克泼洒,杀死丝状藻类。

七、起捕

澎泽鲫饲养到12月底收获,罗氏沼虾10月份开始收获上市,规格为每千克50尾左右,当水温至16℃以下则全部起捕。在罗氏沼虾池中混养澎泽鲫成鱼,在不增加投饵的条件下,平均亩产澎泽鲫126千克,亩增收入1890元,经济效益明显。

提高罗氏沼虾养殖效益的几点措施



一、对多年养虾池应进行全面整修

养虾池经过几年的使用,由于在养殖期间投喂量较大,随着鱼虾排泄物的日益积累,一些老塘淤泥增厚,底质较差。同时,由于有些塘埂长年受风浪侵袭,坍塌严重,池塘蓄水减少,在养殖期间极易因水质变坏而影响罗氏沼虾的正常生长,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罗氏沼虾泛池死亡。因此,对此类虾池应着力进行全面清整改造,保证高温季节池塘最高蓄水位达到1.5m--1.8m左右,以利于罗氏沼虾的生长与栖息。池塘进水时应用60目网袋仔细过滤,防止野条鱼苗进入虾池而与罗氏沼虾争氧、争饵、争空间,从而影响罗氏沼虾养殖产量与效益。

二、提倡放养暂养苗,增大虾苗放养密度

利用锅炉加温培育3月份早期虾苗对绝大部分养殖户来说困难较大,因此应尽量利用简易毛竹塑料大棚,对4月中下旬的虾苗进行中间培育,暂养至5月初时分养入大池,这样不仅在出售时将成虾上市时间提早至7月中旬左右,而且也将全年的正常养殖周期增加近1个月,至11月初清塘时,可极大地减少小规格罗氏沼虾的数量。

由于近年虾苗价格相对便宜,所以在放养时,应考虑适当提高放养密度,经过中间培育的暂养苗,每亩可放养3.5万尾--4.0万尾。如果池塘直接投放5月中旬的淡化苗,则应将放养密度提高至5万尾/亩--6万尾/亩,尽管会使上市时大规格虾体比例有所下降,但因中间规格成虾(100尾/kg)市场销路较好,比大规格成虾更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出售时价格与销路具有优势。通过增加放养密度,不仅能提高虾池单位产量,同时也能提高10%--15%的饲料利用率,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利润是非常有利的。

三、根据罗氏沼虾的摄食习性,增加日投喂次数

通常情况下,广大养殖户在生产期间考虑到劳动强度与养殖习惯,一般均采用日投喂2次的投喂方法,但从罗氏沼虾的生活习性及消化生理来看,此方法并不妥当。因为大部分的罗氏沼虾(除蜕壳虾外)白天摄食较少,晚上则活动能力加强,摄食增加,且罗氏沼虾的肠管较短,饲料在体内消化停留时间不超过4小时。因此,结合实际生产上的操作便利,提倡上午8时、下午4时、晚上9时投喂3次,可以极大地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加快罗氏沼虾的生长蜕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四、调整套养鱼类的数量与比例

为了改善罗氏沼虾养殖池的水质状况,养殖户往往在虾池中套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种,但从养虾的经济效益考虑,过分增加套养鱼类的数量,特别是鳙鱼的数量是不足取的。由于鳙鱼对罗氏沼虾饲料的争抢能力较强,虽然在收获时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鱼,但因而影响罗氏沼虾产量,降低饲料效益,从总体经济效益上看并无大益。笔者认为,套养鲢鱼必须在500g/尾以上,每亩放养不超过50尾,在7月中旬捕虾时即可全部出售,而对于鳙鱼(包括吃食性的草鱼、鳊鱼等)最好放弃不养。

五、随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早开捕、晚清塘,捕大留小

虽然近年罗氏沼虾上市的总体价格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下滑,但早期虾价与高峰期虾价相比仍要高出50%左右,因此,可从7月中旬开始,每隔10天左右拉网起捕1次,操作时务必精心挑选,捕大留小,切忌大小统货出池,以免降低总产量。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将清塘时间延迟至10月底或11月初,尽量使一些僵苗能达到上市规格,从而提高苗种的出成率。

六、养殖后期套养带籽青虾,可以充分利用冬春季节闲置虾池

至9月上旬罗氏沼虾起捕1/2以上时,每亩养虾池可放养1.0kg--2.0kg带籽青虾,使青虾在池塘中进行自然繁殖,待罗氏沼虾干塘起捕后,将这批小青虾留于池内自然越冬。如自繁的青虾苗种不足,也可收购,并按5kg/亩--8kg/亩的比例放养,待翌年开春后,视天气情况适当投喂,至4月份清塘时,每亩可获青虾10kg--20kg,可以充分利用冬闲池塘,从而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额外收入。

罗氏沼虾简介


罗氏沼虾(Macyobrachiunrosebergii)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长臂虾科、沼虾属。与我国淡水生长的青虾、褐壳虾和海南沼虾同属。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淡水大虾、长臂大虾、金钱虾,是世界性大型热带淡水虾之一。我国于1976年引进罗氏沼虾在广东试养,获得成功,现已推广到全国各地养殖。

该虾个体大,雄性体长可达40厘米,体重600克;雌性体长25厘米,体重200克。出肉率51.7%,肉质厚实;含蛋白质20.5%(与对虾近似),脂肪0.48%,属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的优质水产品。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味美、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从而成为世界性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

罗氏沼虾属热带、亚热带水域的品种,其适应水温上限为38℃;下限为16℃,适温为24~30℃。罗氏沼虾营底栖生活,喜栖水草丛中,晚上出来觅食,摄食的主要方式是用螫足捕捉小动物和有机碎屑。能作短距离游泳,靠6对附肢和尾节划动。刚孵出的虾苗称溞状幼体,简称幼体,生活在一定盐度的咸淡水中,若放火纯淡水中,则会死亡。幼体变成幼虾后,在淡水中生活,直到成熟产卵。罗氏沼虾人工繁殖除广西、山东等地采用天然海水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采用人工配制海水,出苗率较高,技术已基本成熟,为罗氏沼虾大面积推广养殖打下了基础。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刚孵出的幼体主要以丰年虫幼体为食,经4~5次蜕皮后个体长大;可以摄食鱼肉碎片、鱼卵、蛋黄等以及其他细小的生物饵料。经过淡水处理后的幼虾则转化为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水生蠕虫以及有机碎屑为食。成虾阶段食物更杂,动物性饵料包括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小鱼、小虾、水蚯蚓等,植物性饵料则包括鲜嫩的水生植物、着生藻类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各种饼、麸类、糟渣类、蚕蛹、打碎的螺蛳、蚌肉等都可投喂,专用的颗粒饲料效果最好。

在池塘中放养,每667平方米池塘可放养虾苗1万-2万尾,规格2-3厘米/尾,饲养4~5个月,平均体长可达9~10厘米,体重20~30克,即每千克40尾左右,便可上市,最大个体可达160克。一般每667平方米池塘成虾产量150-200千克,高的可达400千克以上。

罗氏沼虾的生长


罗氏沼虾以其生长快、个体大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池塘中养殖,每亩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幼虾10000尾,经5个月左右饲养,一般成活率达60%-70%体长达8-9厘米,体重达20- 25克。在较大的个体中,雌虾体长达11-12厘米、体重达50-60 克,雄虾体长达14-15厘米、体重达90-100克,同时,有部分个体达到性成熟。现将罗氏沼虾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简介如下:

1.幼体阶段的生长情况罗氏沼虾幼体阶段,经历12个发育时期,据初步测定,在水温26-28℃时,溞状幼体经培育 25-27天,变态成仔虾,其体长增长情况及生长速度(用生长比速表示)。

2.虾苗至成虾阶段的生长仔虾蜕壳变态成虾苗,经淡化后,在虾苗培育池中培育 20-30天,体长达2-3厘米,将其放到池塘中饲养,经5-6 个月的饲养管理,长成成虾,便可捕捞上市。我们在多年的罗氏沼虾池塘养殖试验中,每相隔半个月定期采样检查1次,每次取样50尾以上,测量其体长、体重,取其平均值,比较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现以1979年在广西水产研究所II-7号池塘养殖的罗氏沼虾的生长情况为例,以推断一般。

罗氏沼虾的生长,存在着性别差异。在同龄虾中,在性成熟之助,雌雄虾个体大小相差不大,当雌虾达到性成熟时,它所吸收的营养物质相当大的部分是用于供给卵巢发育的需要,使生长变慢,而雄虾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没有像雌虾那样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仍然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因此,在同龄虾中,出现了不同性别的生长差异。我们在罗氏沼虾池塘养殖试验中发现,在同一池塘放养的一批幼虾,经饲养5个半月后干塘收虾,结果雌虾平均体长达7.91厘米、体重达15.49克,最大个体体长达 10.1厘米、体重达32克;而雄虾平均体长达8.97厘米、体重达25.38克,最大个体体长达15.4厘米、体重达130克。雄虾平均体重为雌虾的1.63倍。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效益好》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小龙虾与对虾养殖”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2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