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草鱼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治思路

夏季是草鱼疾病的高发季节,多种疾病的爆发使养殖风险增加,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养殖的失败,因此需要我们格外地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从夏季草鱼疾病多发的原因入手,针对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重点,结合多年技术服务的实践经验,对夏季草鱼常见疾病防治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整理,供大家参考。

1疾病多发原因

1.1底质

草鱼养殖大多采用土池养殖,池底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富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质氧化分解会消耗底层本来并不多的氧气,造成池底缺氧,多年未清淤的池塘,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缺氧条件下,厌氧细菌的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很多还原性的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硫醇等,这些物质的累积进一步消耗水体中的氧气,更造成鱼体的伤害,成为疾病爆发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1.2溶氧

水温升高时,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优势种群交替加快,水体中的生物耗氧量大大增加,导致水体溶氧不足。夏季表层水和底层水温差较大,水体易出现正分层,表层和底层的溶氧交换减少,导致底层溶氧缺乏。

夏季频发的异常天气也会引起水体缺氧。闷热、低压的天气,造成空气中溶入水体中的氧气减少;炎热的天气突降暴雨,会造成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对流,造成池塘溶氧水平大大降低;天气突变引发藻类大量死亡,水体溶氧急剧减少,还会增加水体的生物耗氧量。

1.3人为因素

养殖户为了片面追求草鱼的生长速度,在高温季节对日投喂量不加控制,增加鱼体肝脏负荷,使鱼体的抵抗力下降。还有一些养殖户防病意识薄弱,片面强调降低养殖成本,忽视养殖中的水质调节和疾病预防,成为草鱼疾病多发的人为因素。

1.4病原

草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多是条件致病菌,当池塘水质恶化的时候,它们就会大量繁殖,增加了草鱼感染疾病的机会。原虫类、蠕虫类、桡虫类的寄生虫在夏季的活力以及繁殖能力都会大大增强。

2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思路

2.1细菌性并发症

从近几年的技术服务中发现,草鱼的细菌性疾病往往表现出多种细菌性疾病并发的症状,比如烂鳃、出血、肠炎的症状经常出现在一条鱼上,而且细菌性并发症的病程越来越急,流行越来越快,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给养殖和防病治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引起细菌性并发症的细菌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这些致病菌是常年存于水体中的,只是在池塘底泥较多、水质恶化的情况下就会大量繁殖,当它们达到一定数量就会致使鱼发病,因此只要定期消毒,控制细菌数量,就能有效地预防细菌性疾病。通过摄食活动感染鱼体的致病菌,只要定期内服一定的抗菌药物即可。抗菌药物可以是抗生素,如氟苯尼考、喹诺酮类药物或磺胺类药物,也可以是中草药。然而抗生素很容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建议抗生素轮换使用,忌超量或低量使用。因此,细菌性疾病预防时用中草药为好,治疗时用抗生素或与中草药联用。目前,土法疫苗在预防细菌性疾病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不稳定,持续时间不长,以后随着专业化的疫苗的普及,疫苗会成为预防细菌性疾病的首选。

实践证明,细菌性疾病多发于养殖密度高的精养塘口:池塘底泥较多,池塘水质恶化,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因此做好日常的水质管理,对于预防细菌性疾病意义重大。此外,鱼体发病后,通过水质调节可以缓解鱼体的发病状况,为鱼体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

总之,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思路就是,保证良好的水质条件,外用消毒药(禁用强氯精),内服抗菌药。

2.2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主要以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的危害最大,主要危害2.5~15cm大小的草鱼,其中以7~10cm的当年鱼种最为普遍,有的可持续于整个鱼种培育阶段。根据经验,在浅水塘、高密度草鱼养殖池发病常为急性型,发病急,来势凶猛、死亡严重,2~3周后池中草鱼大部分死亡;而在稀养的大规格鱼种池发病常为慢性型,病情发展缓和,每天死亡数尾至数十尾。

目前还没有研究出安全、有效的治疗病毒的内服药物,所以草鱼出血病的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目前,有效的预防途径有两种:一是注射或者浸泡草鱼出血病病毒灭活疫苗,提高草鱼对出血病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这是至今为止最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可以使得鱼种的成活率高达80%以上;二是定期内服免疫刺激剂或者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草药,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也叫基础免疫力)。免疫刺激剂的主要成分为葡聚糖、肽聚塘、酵母或脂多糖等;中草药型免疫增强剂主要成分有甘草、绿豆、五加皮、党参、栀子、杜仲、枸杞、当归、泽泻、陈皮等。

此外,池塘的养殖管理很重要,比如放苗前清除池塘淤泥,鱼种消毒,定期水体消毒,加强水质调控,这些措施对于预防草鱼的病毒性疾病起到很大的作用。

3肝胆综合症

该病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与投料、池塘环境、养殖管理、滥用药物等有很大关系。夏季高温大量投料时,草鱼患此病的机率会大大增加,在水体环境变化时易引起死亡。由于此病不易发现,常常被养殖户忽视,待到发病后再来治疗时,所需疗程较长。

预防是此病的首选。多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勤开增氧机,使水质保持清爽。高温季节,控制投喂量。采用少量多餐,同时搭配青饲料投喂。定期拌饲保肝护胆药物(如肝肠宝、保肝宁、盐酸甜菜碱等)和维生素C。

纠正不良的养殖习惯。不要频繁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等重金属杀虫;准确诊断,对症用药,抗生素轮换用药,要用足疗程,切勿随意加大剂量使用。

4寄生虫疾病

草鱼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有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三代虫、中华鳋、锚头鳋等等。除中华鳋、锚头鳋肉眼可见外,上述其它寄生虫要用显微镜检查确诊。所以寄生虫病流行的季节,要定期用显微镜检查,发现有虫,即要及时用药。并且杀虫之后,要接着消毒,这是因为寄生虫往使得草鱼的鳃、体表受伤,伤口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如果杀虫之后不消毒,就会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达不到治疗效果。一些常见药物有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甲苯咪唑溶液、苦参提取液、溴氰菊酯溶液等。

草鱼体内的寄生虫主要以绦虫为主。大量绦虫堵塞肠道,影响草鱼摄食与消化吸收。防治绦虫,要根据绦虫的生活史不仅要拌饲驱虫药物如吡喹酮或百部贯众散,还需要外泼阿维菌素溶液或溴氰菊酯,杀灭水体中的剑水蚤等大型蚤类(绦虫的中间寄主)。

5结束语

草鱼疾病的预防是养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关乎养殖的成功与效益。我们一定要摒弃“预防无用论”观念,提高防病意识,在正确的防治思路的指引下,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药品(给合),这样才能降低养殖用药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相关推荐

羔羊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治


初生羔羊由于调节体温能力较差,对疾病缺乏抵抗力,容易因气候变化和极易从脐带断端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护理不当等感染各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做好新产羔羊的脐带感染性疾病、窒息、便秘、肺炎、痢疾、口疮等的护理和疾病预防工作,对发展养羊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羔羊是指1日至7日龄内的羔羊,这一时期的羔羊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再加上初生羔羊由于调节体温能力较差,对疾病缺乏抵抗力,容易因气候变化和极易从脐带断端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护理不当等感染各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做好新产羔羊的护理和疾病预防工作,对发展养羊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新产羔羊的护理及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列举如下:

一、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临床观察表明,经脐带感染引起的新生羔羊疾病就有十几种之多,这类疾病,由于病原复杂,诊断及治疗处理困难,死亡率可达80%以上。现将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严格消毒脐带羔羊断脐后,对脐带断端要及时用7%碘酒进行消毒,保持脐带局部的清洁卫生。发现脐带发炎、化脓要及早治疗。

2.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初生羔羊通过吃初乳、免疫球蛋白即可在血清中起到杀菌作用。因此羔羊出生后,应尽早吃足初乳,以获得免疫力,对个别体弱羔羊要人工辅助吃上初乳。

3.病羔要早期诊治由于新生羔羊脐带感染性疾病发病急,进展快,要力争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4.治疗用药剂量要足新生羔羊吸收药物较快,排泄也快。因此,治疗用药剂量要足,治疗措施必须及时得力,以控制和扭转病情的发展。

5.及时处理脏器功能衰竭临床上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是造成病羔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密切观察病羔,发现脏器功能衰竭时,要抓紧时机进行急救处理。

6.作好病羔护理及喂养病羔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对不吃奶的病羔,要进行人工喂养,做到定时、定温、定量、定质。

二、羔羊窒息的护理与治疗

由于母羊难产(宫内窒息)或羔羊吸入羊水,使刚生下羔羊在短时间内(0.5-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为羔羊窒息。

症状:刚生下的羔羊,口唇青紫,呼吸呈喘息状或呼吸微弱,甚至没有呼吸,心跳慢而有力或快或弱,心率不规则,喉头气管有水泡音,咳嗽,羔羊四肢无力。

治疗:可用医用静脉输液管吸出羔羊呼吸道阻塞物(粘液、羊水),结合施行人工呼吸。术者左手握住病羔头部,右手握住两前肢腕关节,以肩部为轴心,前后摆动。每分钟速度为30-60次,先快后慢,直到羔羊恢复呼吸为止。也可用25%葡萄糖25毫升,加维生素C0.1克,25%尼可杀米0.3毫升,脐静脉注射。

三、羔羊便秘的诊断与治疗

羔羊出生后1-2天胎粪难下。

症状:病羔无精神,无食欲,弓背,不断呻吟无粪便排出。多数羔羊在肛门外可见到少量黑绿色的胎粪。

治疗:可用软肥皂水或温水装入橡皮洗耳球内,接医用导管深部灌肠。口服酚酞类泻剂,如双醋酚汀1-2片,果导1/2-1片(每片含酚酞0.1克)。

四、羔羊肺炎症状及治疗

羔羊在胎内或出生后都可以患肺炎,常见者为支气管炎。一般在产前或生后2-3天感染发病。发病原因主要由于保暖不好,受凉感冒,身体抵抗力减弱,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肺炎。

症状:精神沉郁,吃乳减少,反应迟钝,呛咳,口吐白沫,心跳加快,呼吸浅而快,口唇青紫,甚至全身发凉,叫声低或不叫唤。

治疗:产后三天发病羔羊,用卡那霉素0.5-1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两次。产后三天以上的发病羔羊用青霉素20-40万单位,链霉素或红霉素0.125克-0.25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或用青霉素胸腔注射,即取青霉素液5-10万单位,在病羔倒数第6-8肋间,距中背线4-5厘米处,进针1-2厘米注入,每日两次,连用2-3天。

五、羔羊痢疾防治措施

出生后七天以内的羔羊易发此病,且死亡率较高,故该病对羊群繁殖威胁很大。羔羊感染此病,首先奶欲减退、精神萎靡,常卧地不起,粪便起初是黄色稀汤,后来为血样紫黑色稀粪。也有的羔羊发病很快,未见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

防治措施:

1.产羔前对产房作彻底消毒,可选用1%-2%的热烧碱水或20%-30%石灰水喷洒羊舍地面、墙壁及产房一切用具;

2.刚分娩的羔羊留在家里饲养,可口服青霉素片,每天1-2片,连服4-5天;

3.灌服土霉素,每次0.3克,连用3天;

4.对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两次,一次在分娩前25天左右,皮下注射2毫升,隔10天再注射3毫升。一旦发现羔羊患有痢疾可采取如下方法治疗:

4.1土霉素、胃蛋白酶各0.8克,分为包,每小时加水灌服一次;

4.2盐酸土霉素200毫克,每小时肌肉注射一次,连用-天;

4.3土霉素、胃蛋白酶各0.8克,次硝酸铋、鞣酸蛋白各0.6克,分为包,每小时加水灌服次,连服-天;

4.4磺胺胍、胃蛋白酶、乳酶生各0.6克,分成包,每小时加水灌服一次,连用-天;

4.5磺胺脒、乳酸钙、次硝酸铋、鞣酸蛋白各份,充分混合、日灌服次,每次-1.5克,连服数日;

4.6严重失水或昏迷的羔羊除用上述药方外,可静脉注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20-40毫升,皮下注入阿托。

六、羔羊口疮症状及治疗

口疮是羔羊感染口腔病毒引起的。发病的诱因:

一是羔羊出齿期间,牙床的破溃是造成感染发病的主要条件,由于牙齿生长、牙床部有痛痒现象,羔羊乱啃乱舔,往往使羔羊口疮广泛传播;

二是病羔和健康羔羊共同使用饲槽、水槽等,相互感染发病;

三是一个有口疮病的羔羊在母羊圈内偷奶,也能引起这一疾病流行。

症状:发病初期,在嘴唇边缘、口角部、鼻孔下缘出现小结节,几天后由于炎症发展,结节肿大,破裂后形成溃疡,面上有一层褐色硬痂,唇部肿胀。以后,齿龈、上颚、口腔、舌部也发生炎症,出现红肿、溃烂、齿龈肿胀一般比较突出,肿胀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粘膜,致使口腔不能闭合,病羔因而不能吃奶。

治疗:可用食盐水冲洗患部,除去痂皮及疮面覆盖的坏死性粘膜,再涂1:3碘甘油,每天1-2次(碘甘油是用5%的碘酒1份,甘油3份混合而成)。亦可用0.1%高锰酸钾清洗疮面,再涂以青霉素药膏或磺胺药膏,每天1-2次。

病期一般为1-2周左右。

预防:因羔羊口疮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必须加强防疫措施,保持圈舍及用具的清洁卫生,消灭疫源;发现病羔后立即单独饲养,对原有圈舍用具进行消毒。

猪常见疾病的防治


1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1猪瘟
猪瘟又名烂肠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烧,体温40.5~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喜喝脏水,畏寒打抖,常钻垫草,皮肤有红色出血点且压不褪色,先便秘像算盘子,后下痢恶臭,带有黏液和脓血,有脓性眼屎。此病只能通过注射猪瘟冻干苗来预防。
1.2猪丹毒
猪丹毒又叫打火印,夏秋两季发生较多,急性死亡率高,多由消化道感染,一般4~9月龄的猪发病多,发病突然。病猪体温急剧升高到42℃以上,精神沉郁,怕冷、不吃、呕吐,初便秘后腹泻,发病不久在耳后、颈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后逐渐变为暗红色,指压时褪色,离去手指即复原。可定期注射猪丹毒氧化铝菌苗进行预防。
治疗:①肌肉注射青霉素20万~100万IU,每天2次。此外,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对本病也有较好的疗效;②皮下或耳静脉注射猪丹毒血清;③用大清叶75g(炒)、石膏50g、升麻40g,研细服用。
1.3猪肺疫
猪肺疫又叫锁喉症,多发于夏秋,中小猪感染较多,多经呼吸道感染。患病猪体温在40℃以上,不吃食,呼吸困难,张嘴喘气,呈犬坐姿势,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可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进行预防。
治疗:①肌注双抗,即青霉素20万~100万IU、链霉素50万~100万IU,每日2次;②内服土霉素或四环素,每次0.5g,或肌肉注射40万~100万IU。
1.4猪流行性感冒
多发于春秋末和冬初,患病猪体温在41~41.5℃,食欲减退,无精神,鼻流黏液分泌物,咳嗽。
治疗:①肌注安痛或安乃近、百尔定5~20ml,也可加注青霉素40万~100万IU;②肌注土霉素或四环素20万~100万IU,每日2次。
1.5仔猪副伤寒
本病多侵害2~4月龄的幼猪。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不食,不爱走动,下痢,粪恶臭,死前鼻唇、四肢末端、耳、颈、胸下及腹部皮肤变成蓝紫色。慢性病猪的主要病状是食欲减退,呈周期性下痢,粪便呈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并混有血液和脱落的肠黏膜。猪常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预防:①对生后30日龄前后仔猪注射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每次1ml,肌肉注射;②把大蒜捣碎,混入饲料中饲喂。
治疗:①磺胺脒每日每千克体重0.4~0.6g,分2次内服,连服3d;②呋喃西林或痢特灵每次0.2~O.5g,每日2次,连用4d;③中草药:黄连、黄柏、通草各10g,白头翁、甘草各6g,车前子、滑石粉各15g,研制成细末,分4次灌服。
1.6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拉白屎,多发生在2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猪初期拉稀粪,以后粪便逐渐变为白色,混有泡沫,黏稠而腥臭,病猪精神萎靡、消瘦、行走不稳,幼猪死亡率较高。
治疗:呋喃唑酮每天每头喂2~3次,每次0.05~0.1g;或土霉素每头每天喂2~3次,每次0.25~~0.5g;或每头每天喂盐酸黄连素2~3次,每次0.05~0.1g;或大蒜500g+甘草120g,(/)切碎捣烂后加白酒500ml,浸泡5d,然后取原液lml+水4ml,调匀后口服,每日2次。
2常见普通病的防治
2.1猪拉稀病
病猪不爱吃食,拉便次数增多且粪稀,并带有未消化的饲料,尿量少、色黄,四肢发凉。
治疗:①磺胺脒,每千克体重日量0.2~0.3g,分成4等份,第一次喂2份,以后每隔6h喂1份;②土毒素或合霉素,每千克体重按0.02~0.04g剂量,日服3次;③红小豆或绿豆250g,煮开花,凉温,加大蒜2个,捣烂后混合喂猪,日服2次。
2.2猪感冒病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常因气温突变,猪受寒着凉而引起。病猪咳嗽,打喷嚏,流清鼻涕,精神不振,眼结膜潮红、充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咳嗽加剧,流浓稠鼻涕,呼吸费力,不爱吃食,喜躺卧,有时钻到垫草或站立在向阳处,体温稍有升高。
治疗:①复方阿司匹林,每次每千克体重按0.1g剂量内服;每千克体重用复方氨基比林或百尔定0.2ml,或30%安乃近0.1ml,1次肌肉注射,连用2~3d;②如上呼吸道炎症严重,可用青、链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③紫苏、防风、荆芥各10g,桔梗、杏仁各15g,款冬花7.5g,煎水口服,日服3次。
2.3母猪产后瘫痪
母猪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称风瘫,多发生在产后20~40d,对瘫痪的母猪应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母猪室外活动,让其多晒太阳,合理补喂钙磷,减少仔猪吃奶次数或提前断奶,以减轻母猪的泌乳负担。
治疗:①用新鲜猪骨砸碎熬汤喂猪,加喂饲用骨粉,每天喂50g左右;②静脉注射10%~20%葡萄糖酸钙100~150ml、5%~10%氯化钙济射液40~80ml;③治疗瘫散:骨粉270g、防己35g、制马前子18g,研为细末后混匀喂服,每日2次,连服数日。
2.4乳房炎
母猪的乳房因与地面摩擦,或因冻伤、被仔猪咬伤、断乳方法不当等,都可引起乳房炎。病猪乳房潮红、肿胀、发热、发硬有疼痛,不让仔猪吃奶。
治疗:①用0.2%呋喃西林溶液洗涤患部后,涂擦呋喃西林粉剂;②青、链霉素80~100万IU,1次肌肉注射,或内服磺胺类药物;③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各10g,知母、黄柏、木通、大黄、甘草各6g,研末拌食。
2.5猪蛔虫病
蛔虫,俗称螬虫,是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猪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生长缓慢或形成僵猪。
防治蛔虫病,除经常打扫猪圈、勤换垫草、注意饲料和饮水清洁外,还应对3~6月龄的小猪进行定期驱虫,具体办法是:按每千克猪体重喂给0.02驱虫净(四咪唑),或每千克猪体重喂给O.30g驱蛔灵(哌哗嗪嗪),拌入饲料一次性喂给。
2.6猪姜片吸虫病
姜片吸虫是寄生在猪小肠里的一种寄生虫,各类猪都能感染。病猪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泽,逐渐消瘦,小猪发育缓慢;严重时可引起肠炎,便秘,下痢,水肿,流产甚至死亡。该病因喂水生饲料较为多见,故应将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水花生、浮萍、菱角等做成发酵饲料喂猪,定期驱虫,猪粪堆积发酵后再作肥料。
治疗:①六氯乙烷按每千克体重0.3g剂量,混在饲料内一次性喂给;②精制敌百虫每千克体重0.1~0.12g,溶解在水中,混入饲料里生喂;③槟榔30g+木香3g,煎浓汁,早晨空腹一次性服下,连用2~3次。
2.7发霉饲料中毒
病猪腹痛,下痢,被毛粗乱,迅速消瘦,尿呈茶色;严重者可见抽搐,过度兴奋,呻吟等症状,一般在几天内就会死亡。发现中毒后应立即停喂发霉的饲料,改喂青绿易消化的饲料。
治疗:①内服硫酸钠30~50mg,或人工盐40~60g。②肌肉注射2.5%氯丙嗪,每千克体重0.06ml;或内服溴化钾,每千克体重0.15g。③静脉或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千克体重10ml;肌肉或皮下注射10%安那加,每千克体重0.15ml。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8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