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及虾体发光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眼下已经步入炎热夏季,气温逐渐高升,此时水温也相对较高,水中有机质逐渐增多,养殖水体容易富营养化,导致发光弧菌、发光甲藻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水体或虾苗出现发光现象。养殖朋友们要有防患意识,平时注意观察水色和虾体,一旦发现水体或虾体发光,可参照一下处理方案进行操作。

一般水体发光常有两种原因:

一是发光甲藻(俗称的夜光虫),一般发生在夏季高温时期,水中有机质多、水体富营养化的池塘。发光甲藻晚上分布于水的上层,因而在夜间可以看到池水中点点荧光,用竹竿或手划一下水面可见,有时增氧机打出的水花也能见到发光。若夜光虫大量吸附在鳃上,也可见到虾鳃有微弱发光现象。

还有一种情况是发光弧菌引起的水体发光,通常发生在成虾养殖的中后期,不仅水体发光,同时也会感染虾体(育苗场也有“荧光苗”的问题发生,放苗几天也有出现虾苗发光),造成对虾发病。发光虾摄食减少或不摄食,须易断,反应迟钝,常缓慢游于浅水区,陆续死亡。

如何区别两种发光?

一、看水:星星点点的发光,是甲藻,一整片发光,是弧菌;
二、看虾:虾体发光,是弧菌,虾体不发光,是甲藻。

水体及虾苗发光的危害:

1、发光体在水中大量繁殖,会不断消耗水体中大量溶解氧,易造成对虾缺氧浮头;
2、消耗水体大量营养盐,使有益单胞藻无法正常生长;
3、水体发光易引起对虾惊恐不安,产生应激反应,食欲减退,抗病力下降,而引发其他疾病;
4、有的病原体会分泌毒素。

虾苗发光的处理方案:

1、弧菌引起的发光:有淡水的养殖区域,可通过加换淡水解决。使用“菌克27”虾蟹专用2-3亩/瓶+“强效乳酸菌”2-3亩/瓶全池泼洒,控制弧菌引起的发光现象,连续两次;对虾发光严重,还需内服抗菌药物辅助治疗。

2、发光甲藻引起的发光:尽量不要杀甲藻(杀藻剂对水体破坏很大,菌类藻类通杀)。可通过加大增氧,减少投喂,改底分解有机质并解毒稳水,改善水质,逐渐减少甲藻数量。使用“绿水解毒安”2亩/瓶全塘泼洒。2小时后使用“菌克27”虾蟹专用2亩/瓶+“低聚糖863”(150g/亩)混合泼洒。发光严重时,养殖朋友可在晚上用大蒜粉加白云石粉混合泼洒来控制发光甲藻,效果显著。


扩展阅读

好水出好虾,龙虾生存水体及水质的要求


优劣的水质对小龙虾的危害有哪些?

与小龙虾养殖密切相关的水质指标有: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体的异味和透明度等。

溶解氧不仅是保证小龙虾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也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应低于3.5毫克/升。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是小龙虾养殖的有害有毒指标物质,其在水体中的浓度和含量分别应该控制在0.5毫克/升、0.05毫克/升和0.1毫克/升以下。pH值是反应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和水体中浮游生物含量、溶解氧含量等有密切的关系,又影响着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毒性,在小龙虾养殖中pH值应控制在7.6~8.8为宜。

透明度是反映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有机腐屑数量的一个间接的物理指标,小龙虾养殖中一般应前期透明度低一些,后期高一些,大约控制在30厘米~60厘米之内。水的异味是说明池塘底层水,特别是底泥是否有腐败有机物质的指标,如果水体发黑,有腥臭味,说明水底腐败的有机物质太多,容易引发病害。

一般认为淡水小龙虾对坏境的适应力及耐低氧能力很强,但是长时间处于低氧和水质过肥或恶化的水质环境中会影响小龙虾的蜕壳速率,从而间接影响到它的生长速度和周期,从而影响到产量和品质。不良的水质不仅其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行为,而且可助长几寄生虫、细菌等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致使养虾失败。因此,按照季节变化及水温、水质状况及时调整,营造一个良好的水质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1.淡水小龙虾的养殖水位根据水温的变化而定,一般掌握春秋浅、夏天深的原则,从春季到盛夏逐渐递升,最深不大于1.5m。春季浅水不仅有利于阳光照射,提高水温,水草的生长,而且有利于增进幼虾食欲和脱壳生长。夏季温度较高时,较高是水深有利于小龙虾度过高温季节。特别强调水位避免忽高忽低,因为小龙虾有打洞的习性,水位经常变化,小龙虾每次繁殖前就得重新打洞,浪费体力、消耗能量,影响繁殖和生长。

2.适时换水。坚持蜕壳高峰期不换水,雨后不换水,水质差时多换水的原则。一般4-6月,没半月换一次水,7-9月没1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三分之一。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

3.调节pH值。每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用量为1m水深时,每亩10kg,使pH值保持在7.5-8.5之间,同时可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促进小龙虾的蜕壳生长。

4.定期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之类的生物制剂调节水体:一般配合泼洒生石灰一周后,选择晴天中午,按每亩使用光合细菌冻干粉0.5kg,加适量的红糖水,搅拌后置容器内暴晒1-2h活化,再兑水全池泼洒,建立澡,菌相的平衡体系、稳定水质,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养小龙虾需要什么样的水质?

生存水体及水质要求

小龙虾的适应能力很强,从调查情况看,无论湖泊、河流、池塘、水渠、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存活。龙虾对水体溶氧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它不但可以爬上岸来,而且可以借助水中的飘浮植物或水草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利用身体一侧的鳃呼吸以维持生存。为了测定龙虾对水体溶氧的临界值,我们在实验室用水族箱作了实验,40cm×60cm的水族箱放水深25cm。水中没有龙虾能够附着的飘浮物,放人龙虾后让其逐渐消耗水体溶氧,当水族箱中龙虾因缺氧死亡率达到73%时,测定水中溶氧为0.67毫克/升。

食性

龙虾的食性很杂,各种鲜嫩的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及各种鱼、虾的尸体及同类尸体都是龙虾的喜食饵料,对人工投喂的饲料也很喜食。在生长旺季,池塘下风处浮游植物很多的水表面,能够观察到龙虾将口器置于水平面处用两只大螯不停划动水将水面藻类送人口中的现象,表明螯虾甚至能够利用水中藻类。

掘洞习性

1、掘洞深度与速度

龙虾掘洞的深度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据我们对35例克氏龙虾洞穴的实地测量,大多数洞穴的深度在50~80厘米,约占测量洞穴的70%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过1米,我们测量到最长的一处洞穴达2.1米。通常,横向平面走向的龙虾洞穴才有超过1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纵深向下的洞穴一般都比较浅。龙虾的掘洞速度很快,尤其在放人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尤为明显。我们在大丰龙虾试验地中,放人龙虾经一夜后观察,在砂质土壤条件下,大部分龙虾所掘的新洞深度超过30厘米。

2、龙虾洞穴的位置

龙虾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选择在水平面处较多,但这种选择常因水位的变化而使洞口高出或低于水平面,故而一般在水面上下20厘米处龙虾洞口最多。但龙虾掘洞的位置选择并不很严格,在我们试验基地,在水上池埂,水中斜坡,及浅水区的池底部都有龙虾洞穴。

3、生存环境对龙虾掘洞的影响

水体底质条件对龙虾掘洞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底质有机质缺乏的砂质土,龙虾打洞现象较多,而硬质土打洞较少。在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龙虾洞穴明显减少。但是,无论在何种生存环境中,在繁殖季节龙虾打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

小龙虾提前红壳的原因及应对方案!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小龙虾会从青壳变成红壳,按照常理来讲,小龙虾变成红壳应该是性成熟的表现啊,那么小龙虾提前变红壳是不是就代表着提前性成熟呢?

其实并不是小龙虾红壳就代表着它性成熟了,红壳的小龙虾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性成熟的小龙虾会呈现为红色,另一种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产生脱壳频率不高,虾的色素长期作用于甲壳,导致甲壳呈现红色,且甲壳的硬度比较高。这是小龙虾为了对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逐渐进行的自我保护的特征。所以非性成熟的红壳的小龙虾体质往往会不好,脱壳的频率不高生长的速度就相对来说比较慢。

小龙虾好像不管是多大规格的,都有可能出现青壳虾和红壳虾,有的是刚出塘的仔虾也是红壳虾,那么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小龙虾种群物种退化,容易导致小龙虾变红。老塘口每年育苗只用原塘虾不投放种虾,所以塘里虾子很容易近亲繁殖,导致小龙虾苗种退化。

2、池塘密度过大,无论是苗塘还是成虾塘,当超过一定密度时,小龙虾就非常容易变红。具体这个密度在多少合适呢,还是要结合塘口环境来定。一般情况下一亩地6000尾就差不多了。

3、投喂不足缺食,营养单一时,由于营养不足,小龙虾容易变红。投喂过量蛋白质过高的饲料,造成营养过剩,龙虾也容易早熟红壳。

4、长期缺氧或者亚缺氧,小龙虾容易变红。小龙虾生活于水体底层,一旦水体缺氧,底层水相比其他层水最先缺氧,所以小龙虾更容易缺氧。当小龙虾连续3-5天缺氧上草时,小龙虾就极易变红。

5、池塘底质恶化,底臭、底脏,小龙虾容易变红。同上,小龙虾属于底栖动物,底质环境不好小龙虾不舒服,为了保护自己,小龙虾很容易红壳。

6、水体环境变化大,比如天气突变,经常大换水,龙虾为了保护自己尽量不受环境影响,导致龙虾应激性红壳。

7、池塘水位浅、水温高,小龙虾容易变红,这是目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适宜水温(22-30℃)内,水温的升高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发育,但水温超过30℃时,其生长反而受阻,同时会诱导其性腺提前启动成熟发育,这和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积温”效应、物种的繁殖延续规律有关。

8、当水草过少时,没有了水草来遮光降温,水温高,龙虾很容易红壳,另一个是水草少了,龙虾没有了躲避,脱壳藏身之地了,龙虾为了尽快蜕壳,保护自己,所以会提前红壳。

9、龙虾自身体质不行,阻碍龙虾脱壳,也会容易红壳。

那么如何做才能尽可能的避免龙虾提前红壳早熟呢?

1.水位控制

根据温度,水草长势,龙虾长势去调节水位。

2.水草的密度

种植时水草覆盖率在20%-30%,水草最高峰时不要超过60%,定期护草。

3.底质管理

定期改底,清除底部残饵粪便,耗氧的有机质等,间接提高溶氧。

4.水质管理

定期解毒肥水消毒,换水时不要一次性换太多。

5.苗种管理

无论原塘虾多与少每年都要引进一些优质种虾,避免近亲繁殖,导致苗种退化。

6.饲料投喂

投喂量一定要跟得上,多观察龙虾吃食情况,前期虾子小时可以投喂30蛋白的龙虾饲料,后期28蛋白的就可以了。

7.密度

龙虾密度一定不能过大,每亩6000尾就差不多了。有的老板考虑到龙虾成活率,想着多放点,小龙虾成活的多一点,产量高一点,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8.龙虾体质

定期的给龙虾补充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保肝护胆,抗病毒的内服产品,提高龙虾的免疫力,抗病能力。

具体分析青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处理方法


一、青苔大量繁殖的原因

1.池塘冬季存有积水,开春没有排干,未进行清池,消毒,青苔的孢子大量存在于池底,待水温适宜阳光充足开始萌发。

2.前期肥水工作做的不好,致使水过清,阳光直接照射池底,池底的青苔孢子由于水温回升和阳光照射,迅速萌发生长。

3.外援水有青苔,打水时不小心带入池中,待池塘营养足,条件适宜,导致青苔疯狂生长。

4.种植水草(如伊乐草等)时,草上携带着青苔丝,条件适宜就可大量繁殖。

二、青苔的危害

1.覆盖或者吸附在水草上,消耗水体中的无机盐类,阻碍水草光合作用,导致水草萎缩死亡。

2.青苔死亡分解后产生有毒物质引发水质发黑发臭,水中溶氧偏低。

3.青苔附着在龙虾体表影响其生长或者钻进青苔茂盛处无法脱身致其死亡,尤其是虾苗。

4.青苔腐烂后,破坏水质,影响龙虾的品质,也可能会诱发黑鳃病和水肿病。

三、青苔的处理办法

(一)老苔或者已经爆发

1.人工捞取,人工捞取这主要针对于已死青苔,或青苔已经爆发多的影响虾子活动,才建议人工捞取。如果青苔还活着,你去捞青苔,青苔孢子就会因为你的捞取随水漂动,捞到哪里孢子就跑到哪里,出现越捞越多,永远捞不完的现象。把表面的捞干净了解决的只是表面问题,问题还是依然在,有时还会取到相反的效果。

2.人工捞取一部分后用杀青苔药杀,不过注意风险!或用遮光剂。

(二)只是幼苔用腐殖酸钠混水泼(可适当加点青苔药在里面),起到遮光的作用,幼苔见不到阳光自然会死亡上浮,此时要注意,幼苔漂浮在水面上时,阳光能够直射,青苔又会很快生长,所以一旦有上浮的青苔及时捞出,防止生长过快爆发和青苔丝随着水流附着在草上,从而无法捞取导致爆发!

温馨提示:慎用硫酸铜杀青苔!建议使用水田虾青苔一洒灵

四、为什么青苔难杀呢?

青苔有两种繁殖方式:结合生殖和营养生殖。在条件适宜时青苔以营养生殖为主,但环境恶化(如使用青苔药),青苔就以结合生殖为主,接合生殖形成合子,又称结合孢子,其外部有一层后壁,药物无法将其杀死,随着药性消失,条件适宜,休眠的结合孢子再次萌发生长!

五、如何预防呢?

先来了解一下青苔,青苔爆发有3个条件:孢子、阳光、营养源。孢子无法杀灭完,但可以预防,因为青苔结合孢子主要在土壤中休眠,我们可以通过肥水,使水色变深,能遮挡底部阳光照射,同时培养优质藻类也能与青苔(青苔也属于藻类,不过是大型藻类)之间进行营养的竞争!

很多塘口水混,不长青苔,原因就是因为水混,起到了遮光的效果,从而是青苔无法生长。

肥水:培养有益藻类即可,肥水其实也是在起到遮光作用!有些新养殖户刚养虾不久,经验不足,肥水可以防青苔,塘口出现青苔就使劲的肥水,养龙虾肥水这个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也是分情况的。

1、冬季气温低,龙虾都进洞了,现在肥水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气温低肥水遮光的时间也会缩短,施下去几天水就变清了,如果不继续遮光不继续肥水,那么来年青苔爆发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你肥水的同时也给青苔提供了养分。如果不控制好,温度一上升,青苔就开始爆发了。

不停的肥水也会增加养殖户的成本,这也会导致一些养殖户为什么养虾挣不到钱的原因了。把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上去了。

2、肥水的时间应该是来年3、4月份开始,虾子出来活动的时候,那时肥水既可以培藻给虾子吃,又可以防青苔。

要养好虾,先处理青苔,预防为主才是关键。

一起虾塘泥皮的处理方案



虾塘泥皮

2016年7月初,河北黄骅王老板有对虾粗养塘池塘60亩,水深1.2米左右,每亩投苗1.5万,三天左右投喂一次卤虫。对虾目前80头左右。6月26号凌晨对虾缺氧浮头,用增氧颗粒急救。由于池水清淡养殖同行建议用尿素干撒肥水,每亩2.5公斤。6月30号养虾工告知老板用尿素肥水后水色没有好转反而清瘦清瘦的,池底有泥苔越来越多,并且在下风口有大量暗绿色和土黄色泥皮。由于温度较高,泥皮很快遍布全塘,池塘下风口及四角沉积的泥皮发黑发臭。有人建议用化学杀苔药处理,试了但没有效果。看到满池子的泥皮四处游荡,池塘四角的臭味很是愁人。王老板想到镇上经销根源微生态产品的经销商,电话邀请技术人员到塘口看看能否帮助解决。

经观察泥皮分别为(绿皮)和(土皮),呈片状或块状浮在水面。分析原因是干撒尿素导致大量藻类(泥苔)繁殖,底泥呈暗绿色。由于连续高温,底部缺氧底栖藻类死亡。泥皮晴天上浮,到了晚上会慢慢沉降。技术人员建议:第一天下午6点左右用底益净除臭型每包3亩干撒氧化池底,提高氧化还原电位。第二天上午水自然077一袋20亩配底益净降解性一袋10亩用水浸泡3小时后全池泼洒分解死草死藻等有机物,下午6点左右再干撒底益净除臭型。 第三天EM一桶15亩配氨基酵素菌肥一袋40亩肥水调水。在处理过程中,第二天观察泥皮基本消失,第四天水色恢复正常。

第四天水色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天气一天比一天闷热,水中氧气的溶解度越来越小,温跃层也逐渐形成,使得在养殖管理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底质恶化聚毒层耗氧导致生物死亡。池塘中泥皮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倒藻或肥水不当产生的后果。池塘中的泥皮,上面有着大量的泡沫和有机物。凡是有泥皮的池塘,水质普遍清瘦,泥苔容易滋生。泥皮主要有以下两种:绿皮或土皮。墨绿色泥皮手感滑腻,不易分散,有时一抓能提起一大把,用手捻磨会沾在手心成油脂状,色泽为墨绿色或深绿色,仔细观察会有丝状藻类在其中。这种泥皮是一些大型浮游藻类或青苔部分死亡后漂浮在水上随风堆积在下风处,这种情况下水质清爽,不易肥水,池水PH值偏高,漂浮沉积在池塘四角引起恶臭。主要危害:增加了氨氮浓度、耗氧加剧。

虾田稻收割及稻草处理问题


目前已进入小龙虾虾田稻收割时期,虾田稻收割与普通稻田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之处,大家要结合水稻长势与天气预报1周内的天气情况决定收割时间。

一、收割时间。9成稻谷黄了即可开始收割,虾田稻收割宜早不宜迟,早收可以提前上水,让龙虾抱卵孵化虾苗,否则一旦遇到连阴雨,耽误了收割,虾田上水推迟,将对龙虾孵化有一定的影响,也影响稻谷的品质。

二、稻茬留多长?稻草要不要收集拿走?稻茬留多长,这与我们的养殖模式有关,如果是育虾苗的稻田,稻茬要留最长,也就是最大限度的留茬,收割机打碎的稻草最好收集到一小堆一小堆,在田中间就近堆成小垛,延长其腐烂时间,可以长时间肥水,节约肥水费用,同时,冬天虾苗会有部分进入躲避。如果是第二年养殖成虾的田块,要留低茬,能留多低留多低,稻草收集起来打捆放在田埂上,可以用在环沟中肥水,也可以在虾苗田中肥水,培育天然饵料。

三、稻草腐烂后如何处理?稻田第一次上水,淹到顶后,立即降水到田面10公分位置,待水开始发红、发黑时,加水稀释,并根据水色,在水位加到田面上20公分时,稳定水位,可采取换水、施用芽孢杆菌等分解有机质的菌种和EM菌等措施,将水色稳定在淡茶色,如果有条件可检测氨氮、亚硝酸盐含量,不超标即可。定期使用EM菌或其他肥水菌培藻。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水体及虾体发光的原因及处理方案》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青蛙的养殖及概要”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8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