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名贵食疗珍禽”的乌骨鸡该如何饲养?

想必大家都听过乌骨鸡的大名了吧。乌骨鸡是有广泛药用价值的,是远近闻名的珍禽。关节炎、慢性肾炎、偏头痛等都可以以乌骨鸡来治疗。作用之大,不少农户得知后,纷纷搭院饲养了起来。但是乌骨鸡可不是那么好养的,接下来我们就聊一下乌骨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吧。

乌骨鸡的饲养技术

1、分群饲养

(1)就全饲养过程来说,生长发育期和增重育肥期这两个时期必须做到饲料新鲜、充足,不要轻易变动饲料品种和喂料方法。

(2)鸡的饲养要分群。大的和大的,强的和强的。公母分开。这样才能保证每只鸡都得到了充足的营养。公、母仔鸡的生理基础有所不同,它们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也不一样,由于性激素方面的差异,母仔鸡沉积脂肪力强,因而增重慢,饲料利用率差。

(3)公仔鸡能很好地利用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因而增重快,饲料效率高。公、母仔鸡分群饲养,各自在适当的日龄出场,有利于提高增重率、饲料利用率和整齐度,降低残次品率。

2、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鸡来说,保证了清洁的用水才能好好生长。特别在夏季,鸡的饮水量是采食量的4倍,尤其是在采用干粉料喂养的情况下,如果饮水不足,鸡的采食量会明显下降,致使生长缓慢。因此,一定要安好饮水器,保证鸡饮足清洁的水。

3、温度

鸡是怕冷又怕热的。所以鸡舍内要冬暖夏凉,室温保持在16度到20度之间。小鸡出生的前面2周,温度稍高,对仔鸡影响不太大;后期,皮下积有一定脂肪,温度偏高则会增加死亡率。因此,应注意鸡舍的温度。夏季要降温防暑,保持环境干燥卫生,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新鲜空气;冬季要有防寒、取暖措施。

4、饲养密度

(1)15日龄前

在15日龄以前,鸡体型小,可以密集一点,一般是30到50只每平方米。

(2)5周龄以前

5周龄以前饲养密度就要减少到23到30只每平方米(3)育肥期

当鸡的体重体型都慢慢变大后又要相应的减少数量了,一般以10只到15每平方米为宜。冬天可稍密,夏天宜稀。密度过大,鸡含空气污浊,鸡群采食拥挤,饥饱不均,生长慢,发育不整齐,互相啄斗,尤其容易引起啄癖和传染病,降低成活率和商品合格率。密度太稀,则不经济。乌骨鸡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很敏感,易受惊吓而惊群,影响鸡群安静休息。

5、光照

一般为了减少鸡的消耗与活动量,会采用昏暗的灯光或者环境。如果采用灯光照明,以微弱灯光为好,只要能提供保证方便采食、饮水的光度就行了。

好了,以上就是植物59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乌骨鸡的饲养方法了。今天啰嗦了这么多,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也希望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植物59网。每天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土地农业知识。谢谢大家!

相关知识

罗非鱼该如何防寒越冬?


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但是冬天来了,罗非鱼该如何防寒越冬呢?

一、选好鱼塘。

最好选择村边鱼塘、家门口鱼塘、城镇郊区的鱼塘以及在甘蔗林、竹林、树木边的鱼塘。这些鱼塘一般在西、北两边有房屋、树木等作为挡风的天然屏障,以阻挡寒潮的袭击,水温变化较小,有利于越冬。鱼塘面积以2~3亩为好,受风面小。鱼塘选好后,先进行清塘消毒,消灭一切病菌敌害,为两种鱼安全过冬创造条件。

二、及时放水。

增加水深以提高鱼塘的水温,这是保护养殖鱼安全过冬最基本工作。据多年调查,凡水深在2.5米以上又有树木避风的地方,基本上达到保温的要求,因此务必及早贮足塘水,使水深达到2.5米以上。对排灌不便的水面,则可在鱼塘西、北边,挖一条鱼床,使其水深达到防寒过冬要求,在寒潮袭击时,塘内鱼类都集中在鱼床内御寒取暖。

三、搭盖防风、防寒棚。

对没有房屋、竹木挡风的鱼塘,更应搭好防风、防寒棚。防风、防寒棚可用稻草或甘蔗叶,夹成每块为3米4米的草苫,然后在鱼塘的西、北两边用竹架固定,把草苫扎好,以阻挡寒潮入侵,防风棚则要把草苫斜覆盖于鱼塘西、北水面上,前端离水面约67厘米,后端贴近塘边,在棚下还应投些稻草,当寒潮侵袭时,鱼类可群集棚下乱草丛中取暖御寒。

对罗非鱼亲鱼的保种塘,则用竹竿或细钢筋在塘边搭一个半圆形棚架,用薄膜覆盖在棚架上,做成一个防寒的温室,在晴天上午10:00下午15:00,要把薄膜掀开,以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确保亲鱼安全过冬。

四、挖排水沟。

在越冬鱼塘的四周,挖一条深0.5米、宽0.7米的排水沟,这一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寒潮连续南下时,往往造成阴雨连绵的低温天气,雨水比塘水温度低,挖排水沟后,可把雨水排出塘外,使塘内水温保持稳定。

农机该如何正确操作?


在使用农机时,为了确保机具和人身的安全,一定要精心操作,切不可掉以轻心,使用中要避免以下几种错误操作法:

1.用手摇把启动的错误操作。维修人员用手摇把启动发动机时,应该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握摇把,而不是五指并拢后握摇把;下压摇把而不是上提摇把;双手握摇把摇车。

2.拆装弹簧时的错误操作。拆装离合器弹簧、气门锁夹等不用专用工具,而是用起子等撬起,这样容易导致弹簧弹出击伤人。

3.加油时的错误操作。夜间加油时,用明火而不用安全灯、电池灯照明;油滴在箱外不擦干净;燃油着火后用水浇等行为容易引发着火造成火灾;加带铅的汽油用嘴吸油管,或用嘴接触带油的零件,这样容易导致人员中毒。

4.轮胎充气不安全操作。轮胎经卸装后重新充气,不加防护致钢圈弹出击伤人。正确的方法是充气前将轮胎、锁圈、挡圈和轮圈一起用锁链锁住,还可将挡圈一侧朝向地面或墙壁再充气。

5.维护传动机的错误操作。用手或其他物体伸向传动部位;皮带接头安装不牢固;机器运转中摘挂皮带;用手拉皮带;调节皮带紧度时机器不熄火;在皮带上跨越。这样容易导致被转动的皮带绞住伤人。

6.加水的错误做法。在发动机高温特别是开锅的情况下,立即打开水箱盖,而不是先把放水开关打开,待水压降低后再用毛巾等物包住水箱盖,并将身体靠后,头脸偏向一侧后再缓慢拧下。

河蟹纤毛虫该如何应对?



秋风送爽,正是稻熟蟹肥之时。古语有云,“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9-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所以有美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为最隆重之事”。然而在这个收获的时期,随着卖螃蟹的热潮,纤毛虫也伴着秋风增多,给养殖后期带来了困扰。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纤毛虫的危害,引起纤毛虫病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防治纤毛虫。
一、纤毛虫对河蟹有哪些危害?
1、导致河蟹体质下降,易趴塘死亡纤毛虫寄生在河蟹身上,不断吸收蟹体营养,导致蟹体质下降;水体环境差,加重蟹体负担,螃蟹越来越瘦弱,严重的会趴边死亡。
2、蟹体脏,卖相差,影响销售感染纤毛虫病的螃蟹腹部有较多黏液,体表会有棕色或黄绿色绒毛,卖相差,难销售。
3、掉膘,有体格但没重量纤毛虫不停吸收蟹体营养,导致螃蟹越来越清瘦。在打规格的时候,明明体格大,却没有重量。
二、引起纤毛虫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底层环境差,易滋生纤毛虫等虫害。有些池塘后期饲料、冰鱼投喂量大,河蟹吃不完便会在塘中腐烂,变成有机质,导致水体浑浊;外加平时改底频率低,导致底质差,利于纤毛虫生长繁殖。
2、天气变化大,阴雨天多,导致池塘浮游藻类、水草(伊乐藻、水韭菜)活力下降,净化水体的能力下降;变天后,易出现藻类大量死亡,水体发浑等现象,导致纤毛虫暴发。
三、如何防治纤毛虫?
1、定期(3-5天)使用“底居安”改底抑虫,改善底质,避免底质恶化耗氧,减轻后期池塘管理负担;同时底层环境好,溶氧高,可防止纤毛虫生长繁殖。
2、雨后和蜕壳期及时用蛭弧菌“消毒”,安全无刺激,防止细菌滋生和纤毛虫繁殖。
3、九月中旬开始使用改底驱虫类产品“底虫净”2-3次,能有效消灭底层中的虫、卵,抑制纤毛虫繁殖,避免后期大量使用重金属药物杀纤毛虫造成药物残留。另外,“底虫净”可以高效分解底层有害物质,减轻污染,预防亚硝酸盐升高;坚持使用,能有效防止河蟹黑、黄底板。
总之,纤毛虫病是河蟹养殖后期的重大隐患之一,为提高河蟹品质,增加产量,在最后收获的关键时期,养殖朋友们切勿掉以轻心。

养殖淡水鲳成鱼该如何喂养


淡水鲳饲料中,粗蛋白的适宜含量为33%~25%,一般30%~33%适用于亲鱼或鱼种;25%适用于成鱼养殖。饲料系数一般在1.50左右,池塘总饲料系数多在1.20以下,饲养成鱼的饲料系数一般在1.60左右。由于淡水鲳食性广,对粗蛋白含量要求不高等特点,根据各地饲料源情况与价格,当前可采用如下配方:

(一)亲鱼(或鱼种)饵料配方

鱼粉10%,大豆饼25%,菜饼和芝麻饼25%,米糠10%,麸皮10%,混合料(猪用,含粗蛋白约13%)18%,磷酸氢钙为主体的混合盐2%,此外,另添加作为粘合剂用的下脚面粉5%。

(二)成鱼饵料配方

鱼粉5%,大豆饼20%,菜饼和芝麻饼30%,米糠15%,麸皮8%,混合料(猪用,含粗蛋白约13%)20%,磷酸氢钙为主体的混合盐2%,此外,另添加作为粘合剂用的下脚面粉5%。

上述配方用于饲养淡水鲳,其饵料系数一般在1.3~1.6。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03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