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出血病(肠炎型)继发烂鳃病赤皮病的治疗

【基本情况】2009年4月20日,大同湖肖家湖李木概老板反映其小草鱼大量死亡,希望我能到他的鱼塘上帮助他诊断治疗鱼病。李老板养殖面积40亩,粗养回型塘,中间有20多亩种植的小米草,实际养殖水面只有18亩,主要养殖四大家鱼。检测水质,发现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pH正常。

【诊断】检查死亡的小草鱼,烂鳃,赤皮很严重,解剖内脏,肠道充血,肠内无食物,无黄色脓状物,肠壁有弹性,部分鱼的肝胆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这些症状初步判断为出血病,烂鳃,赤皮和代谢障碍并发症。据李老板反映,小草鱼死亡有七八天了,刚开始死亡时,连用了两天杀车轮虫的药,而且剂量很大,第三天用二氧化氯消毒,第四天又用聚维酮碘消毒。连续用药不仅没有控制鱼病,反而死亡量增加。

【方案】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

第一天先停食,同时用爽水解毒剂改水,解除水中大量药物毒素;YZ023.Com

第三天内服达克菌+板蓝息毒敏+应激宁,连用五天。使用爽水解毒剂的第二天,李老板就反映死亡量减少了,这也增加了李老板的信心。

【效果】内服药喂了四天后,死亡量就降到了10尾以下,达到了治疗效果,李老板也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久违的笑容又出现在李老板的脸上。

相关推荐

草鱼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三病的防治浅析与实践


草鱼三病的诱因

草鱼三病的诱因无非主客观两种情况。

摄食习性,身体结构是客观因素,我们要了解草鱼的食性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以及对水环境的要求,顺势而为。

在主观原因上,增氧机的使用、池塘环境的调节、饲料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树立草鱼三病防重于治的思路,是笔者在鱼病工作中处理草鱼三病的理论基础。

合理使用增氧机对于草鱼养殖相当关键

在使用增氧机上,我们要彻底摒弃夜晚不浮头不开增氧机,不缺氧不开增氧机的习惯,夜晚也要保持充足的溶氧,给草鱼创造一个良好的的环境。晴天也要在重点时段加开增氧机(如摄食前后或光照较好的时段等),这样能使草鱼保持良好的状态,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合理使用增氧机能促进饵料的转化和吸收:一方面可促进水中有益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让水体保持“活”的状态,从而给草鱼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水体环境。同时合理使用增氧机更能让饵料的利用达到最大化。现代饲料工业且使饲料的质量有了大的改进和提高,鱼种期到成鱼期的饲料要合理搭配,使草鱼能够快速而又健康的生长。而保证饵料有效利用的首要条件就是充足的溶氧,而增氧机是提升水中溶氧直接有效的方法。

草鱼三病的防治

草鱼三病的防治也是保证草鱼能够健康生长的重点工作之一,在能保证水体环境良好的状态下,对于由细菌和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如何合理的使用药物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防病于未然,尽量不要等到到疾病发生以后再去用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定期的使用“车轮虫清II”和“车轮虫清”杀灭车轮虫,定期使用“戊二醛“和“苯扎溴铵”能够有效防治外部寄生虫和细菌引起的疾病。定期使用有“出血止”制作的药饵更能有效防治草鱼三病。

实例一:房山段保华,水面10亩,水深1.8m,第一台增氧机在20点开,第二台增氧机在23点左右开,第三台增氧机一直未开。亩养草鱼2000尾,鲤鱼200尾,夜晚无明显浮头症状,第一日发现有黑头现象,死亡量在20条左右,第二日死亡量上升,50条左右。笔者赶到现场处理。处理外部寄生虫后,第一台增氧机仍在20点前开,第二台增氧机在21点开,第三台在24点开。内服“出血止”,第三日杀菌,第四日杀菌,第五日死亡量在2-3条左右,五天后再使用一次“暴发停”,巩固治疗效果。

实例二:房山李小东,6亩水面,水深1.5m,草鱼2100尾/亩,鲤鱼200尾/亩。第一日发现有死鱼现象,有10条左右。自行用药后,停止投喂,一周后开始投喂,又发现死鱼现象。停止投喂,死鱼现象消失。一周后开始投喂,死鱼现象再次发现,次日笔者到达现场,详细询问管理情况,发现以下几点情况。第一点:寄生虫每月杀一次,第二点:杀菌药物7天使用一次,第三点:第一台增氧机19开,第二台增氧机24点开,第三台增氧机未使用。笔者给出以下建议,第一:杀虫、杀菌并内服“出血止”药饵。第二台增氧机提前三小时开,在24点打开第三台增氧机,自此死亡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实例三:北京平谷朱松林,8亩水面,水深1.5m,鲤鱼1500尾/亩,草鱼500尾/亩。养殖户在草鱼发病季节较为合理的使用增氧机和合理的用药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在8月份的时候,由于大风所致两次停电,第一次在23点时才恢复正常供电,第二次在22时正供电,这两次停电使鱼有轻微浮头现象。在三日后发现草鱼有死亡现象发生,死亡草鱼平均尾亩在2斤,笔者认为,缺氧导致草鱼抵抗力下降,被病菌侵袭。

实例四:平谷柏店王国庆,第一日发现有死鱼现象,第二日死亡量上升,第三日开始投喂以“出血止”为主成份药饵,由于水环境并未恶化,并未外部杀虫和杀菌,第五日死亡现象消失。

一例草鱼烂鳃病肠炎病的治疗方法


2012年6月,沈阳市辽中县杨士岗镇一养殖户池塘爆发鱼病,所养池塘面积20亩,主养草鱼,套养白鲢、花鲢和鲫鱼。据养殖户介绍,草鱼采食状况非常好,三天前鱼吃食见差,池塘边开始发现十几尾死鱼,接下来两天死亡数量都在四五十尾。经诊断确定为草鱼烂鳃、肠炎型出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病情得到治愈,现将对此病的诊断分析和治疗方法总结并与广大水产养殖人分享。

一、病鱼检查

病鱼体表失去光泽,粘液脱落,以手触之发涩,鳞片掉落;原本是草绿的体色发黑,并且出现区域性褪色形成白色斑块,尤其以背鳍基部严重,体表腹部鳞片下有出血痕迹;检查鳃盖、下颌、眼球均有充血、出血现象。鳃盖有“开天窗”迹象,剪开鳃盖,鳃部有溃烂,粘液大量,鳃边缘缺刻,鳃丝萎缩,上面附着淡绿色污物,个别鳃丝失去血色发白,已经烂鳃,镜检无寄生虫;剪开体腔观察发现肠系膜上堆积了大量脂肪,肠道内无寄生虫,后段发炎形成脓液,肛门红肿,肝脏略有些发黄,胆囊膨大颜色较深,体腔内无出血症状。水质化验,各项指标正常。肠炎型出血由于细菌侵入血液系统,引发败血性出血及肠道发炎化脓,肛门红肿。

二、病因分析

养殖户在发病前从未对池塘水体进行过消毒,致使水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得不到控制,引发草鱼烂鳃,病菌侵入鱼体,又导致肠炎型出血。烂鳃病原体是嗜纤维黏细菌,细菌体长大小为0.5微米×(4~4.8)微米,病鱼鳃丝腐烂并带污泥,严重时鳃丝软骨外露,鳃盖内表皮被腐蚀,形成一个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和流行。发病时间南方在4-10月份,北方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病鱼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病鱼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最后死亡。

三、治疗方案

全池泼洒“草鱼三病清”,隔天一次,连续两次,杀灭水体病菌,控制烂鳃恶化;饲料拌服“出血止”和多种维生素。同时辅助添加免疫多糖和肝胆宁,连续投喂喂5~7天。消毒剂使用后第二天,死亡量得到控制,药饵投喂第3天后死亡开始减少,第5天后草鱼停止死亡。

草鱼出血病的防治


病因症状: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由于内脏器官受到损害,导致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3~4月份,病鱼出现的体表发炎充血症状是:头部、嘴、鳃盖、眼眶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等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内脏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膨胀。5月后的病鱼症状是体表多以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有时口腔骨肉也同时充血发炎。该病在草鱼养殖中广泛流行,水温在9~36℃之间均有可能发生,尤以28℃时发病最为严重,往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这是流行地区最广、季节最长、危害最大的一种流行病。

防治方法:

彻底清塘消毒,实行四消、四定;

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

内服10%恩诺沙星100g+三黄散200g拌饲40kg,连喂5~7天。

草鱼烂鳃病的新治疗方法


烂鳃病在水产养殖中为常见病,对淡水鱼类危害极大,常给水产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在2011年7月初,选取160条健康的草鱼幼鱼体重(554.2)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40条,试验在实验基地的池子(长宽高=3米2.2米1.2米)里进行,在驯化期间,草鱼幼鱼暴发烂鳃病。7月5日发现第4组有少量草鱼幼鱼沿暂养池边缘缓慢游动,投喂时摄食异常,反应迟钝;开始出现死亡现象。7月7日发现四组都出现死亡现象,捞出死鱼经观察症状、显微镜检查和分析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7月8日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4天后病情得以控制,幼鱼逐渐恢复健康,病情最终彻底治愈,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一、主要症状与诊断
病鱼鱼体发黑,特别是头部: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有开天窗现象;鳃丝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末端糜烂,()并粘附淤泥。
取鳃匕粘液,剪取少量病灶处鳃丝放在载玻片上,加上2~3滴无菌水,盖上盖玻片,放置20~30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见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结合症状和镜检最后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
二、治疗过程.
1.治疗方案。采用药浴和内服的方法:①上午进行药浴:先放水,留下10厘米深的水,然后选用聚维酮碘溶液按照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300毫升的剂量标准进行浸泡30分钟。②把水全部放掉,然后加清水至水深1米,同时在池子中泼洒煎好的黄芪汁剂(10克/立方米),半小时后投喂拌有鱼炎康(0.7克/千克体重,主要成分是甲砜霉素)的饲料。③下午再投喂一次含同样剂量标准的鱼炎康的饲料。④连续治疗4天。
2.治疗效果。从7月、8日开始用药,连续用药四天后,7月11日后没发现死亡情况。
李超发

草鱼烂鳃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草鱼是主要的淡水池塘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等优点,食性为草食,是很多养殖户喜欢养殖的优良品种。但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不高。对草鱼危害较大的,除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外,最常见的应当是草鱼烂鳃病。导致草鱼烂鳃的病原主要有寄生虫、真菌及细菌性,其中尤以细菌性烂鳃病最为严重。烂鳃病为草鱼“老三病”之一,每年都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基本情况

养殖池塘规模8hm2,单个池塘面积0.67~3.33hm2,水深3m左右,放养模式为混养,水源引自地下水,底泥厚度0.4m,浮游植物大部分为绿藻,部分池塘具水花生。主养品种草鱼80%,混养品种鲢、鳙20%。草鱼规格分别为0.5kg/尾、0.25~0.3kg/尾、1~1.5kg/尾,数量5万kg左右,发病草鱼规格为1~1.5kg/尾。症状:养殖二龄草鱼食量减少,鳃异常,浮头。

2病因初诊

笔者到达现场后,发现3个池塘,草鱼集中于水面,似浮头很严重,其它池塘也有,比较少。听养殖户说,其它时间也有浮头,凌晨最为严重。抽查最严重池塘10尾二龄草鱼1~1.5kg/尾。现场检查发现,鱼体发黑,鳞片完整、无松动和脱落。鳃丝发白、肿胀,末端腐烂缺损,个别严重的,呈“刷把样”,并附有较多污泥和杂物碎屑,似“泥巴团柱”。腹部大小正常、腔内无积水,但肠胃较空。

分别取鳃上淡黄色黏液、剪取少量病灶处鳃丝,制成水浸片,放置20~30min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鳃上没有寄生虫或真菌寄生,见有大量细长、滑行杆菌。有些菌体一端固定,另一端呈括弧状缓慢往复摆动。有些菌体聚集成堆,形成像仙人球或仙人柱一样的“柱子”或呈珊瑚状和星状。

笔者观察到池塘残饵、残草未及时清除,加重水体负担,造成水质恶化,加上饲养密度大。结合观察症状,初步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

3病因确诊

初步诊断后,采用实验室细菌鉴定进行下一步病因确诊,做药敏实验指导给药。

3.1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

根据SC/T7201.2-2006标准,进行细菌鉴定。

鉴定结果:革兰染色阴性(红色)。(O/F)实验产气产泡。淀粉水解实验具水解区。硫化氢实验黑色沉淀。过氧化氢酶实验产泡。硝酸盐还原实验红色。鉴定为柱状嗜纤维菌。

3.2药敏实验

根据药品临床实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进行药敏实验,用培养基+药膜方法,选择盐酸多西环素粉、甲砜霉素粉、氟苯尼考粉、恩诺沙星粉等进行药敏实验。

判定参考:+:有环、不明显;++:环小、明显;+++:环大、明显。

结果:盐酸多西环素粉++、甲砜霉素粉+++、氟苯尼考粉++、恩诺沙星粉++。

建议首选甲砜霉素粉。

确诊结果: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

湖北仙桃地区草鱼出血病治疗案例


客户名称:高会明

客户地址: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镇柳沟村

养殖品种:草鱼

养殖规模:30亩

水质指标:氨氮1.0亚硝酸盐0.1PH值8.2

发病日期:7月12号

摘要:该养殖户自4月份开始喂饲料就有死鱼现象,数量在10条左右,中间用过内服药和杀菌药,但是草鱼还是一直不断根的死,直至7月初,亚硝酸盐突然升高,草鱼死亡数量增加到60条左右,高峰时期能到100条。后用了芽孢杆菌,亚硝酸盐恢复正常指标,但是草鱼还是处于发病状态,每天死亡80条左右

发病症状:草鱼黑头黑背,体表有破损,口腔眼球充血,肛门红肿,剖开后肝脏呈病态黄色,肠道发红变硬,并有黄色粘液

用药史:板蓝根,大黄,二氧化氯

初诊结果:疑似草鱼病毒性出血

解决方案:普尔兴+大熊座+10%恩诺沙星(生泰尔产品),普洁净

药物使用方法:

13号食台泼:普尔兴1瓶+大熊座1瓶

拌料内服:普尔兴1瓶+大熊座1瓶+10%恩诺沙星2包拌40斤料

14号食台泼:普尔兴1瓶+大熊座1瓶

拌料内服:普尔兴1瓶+大熊座1瓶+10%恩诺沙星2包拌40斤料

15号拌料内服:普尔兴1瓶+大熊座1瓶+10%恩诺沙星2包拌40斤料

16号全池泼普洁净10瓶

使用效果:13号草鱼死亡数量为80条,14号草鱼死亡数量为50条,15号草鱼死亡数量降到10条,16号死亡数量为5条左右,17号未发现草鱼死亡

分析总结:该养殖户虽然前期用过内服药及杀菌消毒,但是草鱼一直死亡不断根,判断是有病毒参与。草鱼死亡直接原因为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本方案中,普尔兴对于肝脏排毒和修复,提高鱼体免疫力;10%恩诺沙星对于肠炎治疗和杀灭体内病菌;大熊座对于病毒的抑制;普洁净对于水体细菌、病毒的杀灭,该方案4个产品配合取得很好的效果,且缺一不可,能够有效的治疗草鱼爆发性死亡。

草鱼烂鳃病的防治方法


带菌鱼是烂鳃最主要的传染源,还有曾经被得过烂鳃病的鱼污染过的底泥和水源也是导致烂鳃发生的源头,水中病原越多、水质越差、底质越差、鱼密度越大,此病就越容易暴发与流行。
在湖北江汉地区,养草鱼不怎么打疫苗,每年草鱼烂鳃病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养殖户的鱼塘一旦发生了这样的病,总是不断地杀虫、杀菌,药用了不少,死鱼也没控制下来,是否真正搞清楚了病原的由来,怎么入手预防与治疗?
1.烂鳃病原体。一般认为烂鳃病是由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粘液球菌、车轮虫、指环虫、粘孢子虫等引起的。
2.烂鳃病症状。病鱼鱼体和鱼头发黑,鳃盖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常成糜烂状或者有一圆型通明的小窗,鳃丝肿胀或者充血发黑,黏液增多,末端残缺等症状。
3.病因。①细菌性烂鳃。因细菌感染而引起鳃丝糜烂的疾病,发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有肿胀,有鳃丝鲜红与乌黑界限;随后鳃丝出现坏死、腐烂,有贫血与失血症状,有淤泥和开天窗,应根据病情轻重来对症下药(根据水质与鱼大小、体质,还有当时季节天气的情况来考虑该下什么药)。
②鳃霉性烂鳃。因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鳃丝内有黑色丝状,严重时鳃丝内有枯树状物质。该疾病会影响鱼鳃丝的正常功能,当水质恶化、天气突变引起水中氧气降低时,鱼易浮头。
③寄生虫烂鳃。从鳃上观察是什么类型寄生虫引起鳃部损伤和损伤的程度,中华蚤等可以通过眼睛判断,但是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要用显微镜确诊,再根据轻重来对症下药,杀虫后需对水体杀菌,预防受过伤的鱼被细菌感染再次受伤,过后注重水质调节,鱼体内服调理。
④营养性烂鳃。正常鱼的鳃丝是鲜红色,营养性烂鳃会使鳃丝肿胀并且发黑,有人会说水环境恶化与药物的刺激也会使鳃丝肿胀和发黑,()所以需要正确判断与诊断(以鱼体内部来确诊),这样可选用抗应激药物与内服中草药、营养方面的药来增强鱼的体质。
⑤药物性烂鳃。养殖户滥用杀虫药与杀菌药、水质不好等原因,导致鱼鳃丝被腐烂,大多数鳃丝水肿呈白色、有缺损并且有细菌性感染。这个时候不能用刺激性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该病通常用温和性药物来配合水质调节,改变水质环境与营养,且还要加以内服药物来解毒与增强营养。
⑥环境性烂鳃。水环境性烂鳃往往是水质分层与水质有机质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使水体呈黄浊色,因天气突变导致水体缺氧而引起的中毒性烂鳃。一般症状是,鱼在天气变化当天有浮头现状;第二天吃食减退、没激情;第三天出现靠边,烂鳃,死鱼的现象。
4.防治。①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坚持每15天调1次水,如用通威伴侣2(4~6亩水面用1袋,主要成分是芽孢杆菌)改一次底,控制水的稳定性;还要及时内服通威鱼氟星(1000千克吃食鱼/袋,主要成分是氟苯尼考)+肠炎三病康(1000千克吃食鱼/袋,主要成分是大青叶、白头翁、大黄、黄连等)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草鱼运输与分塘时,做好四消工作,防止鱼病发生。特别是150克和150克以下的小草鱼特别容易得烂鳃病,往往是水质与塘泥的原因引起草鱼鳃丝功能减退,且这种水环境特别容易发生由指环虫、车轮虫、细菌等引起的烂鳃。调水改底是根本,发现吃料情况异常时(比如炸群,发现草鱼打转、一群一群沉底吃料),就得引起高度注意,抓鱼诊断,及时用药预防。
②治疗。首先要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烂鳃。若是单方面的烂鳃,可根据鱼的大小、抵抗能力强弱,还有当时水质情况与内脏器官变化来用药,例如草鱼平均500克有4~5条,吃料正常,水质淡绿色,透明度20厘米,水质理化指标正常,则是细菌性烂鳃,死亡10~15条,当天用聚维酮碘500毫升/2~4亩,隔1天用二氧化氯150~250克/亩,第2天开始内服,由专业的技术员配药。综合方面烂鳃我们该如何处理?方法如下:先处理塘底,再解除水中毒素,保证溶氧充足。也可以先解毒3小时,再用二氧化氯200克/亩水体,阴雨天也可以用。消毒用温和性药物杀菌控制病状;杀虫则看鳃丝黏液多少,黏液多则用阿唯菌素+亚铁处理,最好用显微镜检查与内脏检查,情况严重,则晚上11时用颗粒增氧粉干洒;下停料天数由当时情况来确定;内服是根本,病情控制好时,赶快调水。
郑欣成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0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