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猪营养代谢性疾病是营养紊乱和代谢紊乱疾病的总称,猪只对于各类营养物质都有一定的基本需要量,摄入过多、过少、比例不当等都会引发营养代谢性疾病,对猪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猪营养代谢性疾病有什么发病特点?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一、猪营养代谢病主要病因

猪机体对各类营养物质都有一定的基本需要量、大和小允许量、耐受量,当摄入的一种或多种营养物质不足、过多、比例不当,或者中间代谢中某一环节出现障碍时,猪都会发生营养代谢疾病。

1.饲料中存在抗营养物质

日粮配置时没有充分考虑饲料中的抗

营养物质或抗营养因子,如豆科植物中的胰蛋白抑制因子导致肠道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能力下降。

2.猪消化吸收发生障碍

一般是由于供给的日粮中某类饲料消化吸收率低,或者猪本身患消化吸收方面的疾病引起消化吸收障碍。

3.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剩

常见于日粮供给不足、饲料品种单一、饲料品质不良或者供给没有限制、营养含量超标严重。

4.不同性能阶段猪营养需求考虑不周

猪体在不同生产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在特殊阶段不特别照顾就会因营养素缺乏而发生营养代谢病。如母猪妊娠、哺乳,仔猪保育,公猪配种等特殊阶段,营养素需求和正常生长的需求差异是显着的。

二、猪营养代谢病的发病特点

1.生殖机能下降

多见于日粮配合不当、过量使用饲料添加剂或者使用饲料物质质量存在严重缺陷,导致猪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生产发育和生产性能的需求,引发代谢紊乱而发病。一般在一个养殖场会成病,症状基本相同或相似。有的还会出现地区性的、多种动物的。

2.多与不同生理阶段或生产性能相关

有些营养代谢病多发生在不同的生理、生产阶段。如缺铁性贫血多发生于仔猪,低血钙性瘫痪多见哺乳母猪。

3.发病缓慢、病程较长

营养代谢病从病因起作用到有临床表现,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

4.无传染性

病猪除非发生继发感染,不会发生传染性流行特点,只要改善了营养和机体的代谢状况后,就可在短期内恢复。猪体温一般为正常或偏低,这是营养代谢病早期发病时与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一个显着差异。

5.无特征性临床症状

大多营养代谢疾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消化障碍、生长发育停滞、贫血、异嗜、生产性能下降、生殖机能紊乱等,容易与一般的营养不良、寄生虫病或一般中毒相混淆。

三、猪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生产中猪营养代谢病虽然影响缓慢,但发病往往比较急,也只有通过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才能根本改善。所以营养代谢疾病防治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保证供给全价日粮。特别是不同生产阶段应根据猪群不同需要,及时、准确、合理的调整日粮结构。

以上就是猪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防治措施,我们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搭配饲料喂养,保证饲料和饮水的干净卫生,避免长时间使用单一饲料,做好猪肠胃健康的保健工作。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扩展阅读

猪脑炎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猪脑炎是我们在养猪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病主要发生在保育猪和育肥猪身上,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并且会伴发严重的脑机能障碍,对猪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猪脑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脑炎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猪脑炎的病因

传染性因素主要由链球菌、李氏杆菌、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等,中毒性因素主要由食盐中毒、铅中毒等。其他因素如中暑、脑震荡等也能引起本病的发生。

猪脑炎的预防措施

(1)由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平时要搞好卫生防疫,适时接种相应的疫苗。

(2)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控制饲料中食盐用量,不用或少用饭店、食堂的剩饭菜和泔水喂猪;防止有害物质污染饲料和饮水。

猪脑炎的治疗措施

(1)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症状较轻的可试用干扰素、利巴韦林、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2)由细菌性疾病引起的,用磺胺嘧啶钠、喹诺酮类、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等注射治疗。对能采食的猪,可用喹诺酮类或强力霉素、土霉素拌料饲喂。

(3)食盐中毒引起的,灌服大量淡水或糖水,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甘露醇、磺胺嘧啶钠。

(4)铅中毒引起的临床症状很少见,猪对铅中毒有较大的抵抗力。铅矿、炼铅厂污染的水源或饲料、含铅的机油、油漆污染的饲料,都可能引起铅中毒。治疗可使用一烯二胺四乙酸二钠钙1-2克溶于5%葡萄糖盐水100-50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两次,连用3-5天。

以上就是猪脑炎的病因以及防治措施,猪脑炎一般是由其他疾病继发引起的,因此常常出现诊断失误的现象,所以我们在诊疗时要根据疾病特征进行病因分析,注意区分,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常见的猪寄生虫疾病以及防治措施


寄生虫疾病是我们在养猪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治的对象,猪发生寄生虫后,会出现食欲下降,消瘦,掉膘等现象,对猪只健康和养殖成本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猪身上的寄生虫疾病都有哪些?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猪寄生虫疾病以及防治措施。

猪寄生虫病有哪些?

1、蛔虫病: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其感染率高、繁殖力强、感染强度大。猪感染后的危害:一是幼虫移行可导致猪内脏器官机械性损伤,引发肺炎;二是夺取患猪营养,致使患猪贫血消瘦、体重下降;三是虫体寄生刺激造成肠炎下痢;四是虫毒素引起猪机体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疾病,最终导致死亡。本病是危害最重的猪体内寄生虫病。

2、肺线虫病。是肺线虫寄生于猪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引起,轻度感染有强烈的阵发性咳嗽,可引发肺炎,运动采食后呼吸困难,病猪贫血消瘦,最后衰弱而死。

3、胃圆线虫病。是胃圆线虫寄生于猪胃黏膜内引起。当猪抵抗力强、虫寄生数量少时,未见异常;当猪体弱、抵抗力差或虫大量寄生时,虫体机械刺激可致胃炎,病猪精神较差,贫血、消瘦、发育不良,排混血黑便。

4、棘头虫病。棘头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引起,虫体吻突牢牢吸入小肠黏膜,吻突钩机械损伤可引起肠炎、坏死和溃疡,猪严重感染时食欲减退、下痢、排血便、腹痛等症状明显,可导致肠穿孔、腹膜炎、肠粘连。

5、姜片吸虫病。是姜片吸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引起,主要是虫体吸附肠黏膜机械性损伤,夺取营养及毒素作用而致病。严重感染时可致病猪顽固性下痢、进行性消瘦、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

6、疥螨病。疥螨寄生于猪的头、颈、肩、腿部皮肤内引起,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虫体在寄生处皮下开凿隧道,产卵繁殖,致使病猪奇痒,啃咬栏杆。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7、血虱。多寄生于猪颈、耳、肋部、腿内侧和腹部皮肤皱褶中。血虱使猪烦躁不安,生长缓慢。

猪有寄生虫该怎么办?

1.建议自繁自养

建议养猪场自繁自养,如从外地外场引进生猪,应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防止寄生虫病传入。确需购进生猪时,要从无疫情的地方购进,购前要查验检疫证明。购入的猪隔离饲养2周以上,并对粪便进行检查,以确定其有无寄生虫寄生。发现患病,须进行1~2次驱虫并做再次检查,经全面检测确认无病方可转入生产区。

2.制定防治方案

养猪场应在兽医指导下,根据本地区或本场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和规律、猪场的病史及猪品种、日龄和饲养管理情况制定寄生虫防治程序。每年可在适当时机,对本地饲养的生猪进行2次驱虫。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应经常化、制度化。规模化养猪场驱虫前做好寄生虫监测工作,以监测结果为驱虫依据。

3、环境消毒

饲养员的衣物、用具加热消毒;栏舍、运输车喷雾消毒。未成熟卵对干燥、高温环境抵抗力弱,猪舍应采用混凝土圈面,圈舍要向阳。

4、做好定期检测

规模猪场应定期对猪进行寄生虫病检测,饲养人员也应定期进行检测或健康检查,以监控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猪群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以上就是猪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及其防治措施,购进生猪时,要经全面检测确认无病方可转入生产区。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饲料饮水的干净卫生,做好猪舍清扫、消毒工作。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猪肺疫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猪肺疫俗称锁喉风,肿脖瘟,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本菌存在于病畜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里,健康家畜的上呼吸道也可能带菌,对猪群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猪肺疫都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猪肺疫的临床症状

1.最急性:俗称锁喉风,发病突然,迅速死亡。体温升高至40~42C,不爱吃食或食欲废绝,犬坐式,伸长颈部呼吸,发出喘鸣声,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腹部、耳根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

2.急性型:最常见的就是急性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胸膜肺炎。体温升高,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初期干咳,后转为湿咳,咳嗽时有痛感,听诊时胸部有啰音和摩擦音。鼻流黏脓性分泌物,有时混有血液。初期便秘,后期开始腹泻,多因窒息而死亡,病程5~8天,没有死亡的转为慢性型。

3.慢性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和胃肠炎症状。病猪出现痂样湿疹,关节肿胀,持续性咳嗽,鼻子流出分泌物,经常伴随腹泻,病猪极度消瘦,不及时治疗,两周后就会衰竭而死,死亡率高达60%~70%。

猪肺疫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注意保证饲料营养,增强猪体的抵抗力,保持猪舍干燥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适当降低饲养密度,避免拥挤。

2.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种猪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1次,仔猪断奶后注射1次,大小猪一律皮下注射5ml。

3.发现病猪后要及时隔离,对猪舍及用具用2%氢氧化钠、5%漂白粉进行彻底消毒。

4.本病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广谱抗菌素等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猪肺疫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发生本病时,应将病猪隔离、封锁、严密消毒。同栏的猪,用血清或用疫苗紧急预防。对散发病猪应隔离治疗,消毒猪舍。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夏季猪呼吸道疾病频发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进入夏季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这给很多细菌病菌提供了生长和传播的温床。每年夏天,猪呼吸疾病就成为了猪场的头号杀手,此病很容易引发大规模性爆发,轻则让猪食欲下降,严重时病猪生长缓慢,甚至导致死亡,给猪场造成很大的损失。那么夏季猪场为什么会高发呼吸道疾病呢?又该如何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夏季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1,夏季,天气高温、潮湿利于呼吸道类病原的繁殖和传播,造成猪群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呼吸道类疾病。

2,猪场育肥猪一般会自由采食,猪槽会有饲料残留,由于夏季温度高,易造成残留饲料发生霉变,猪采食后引发呼吸道疾病。

3,猪皮肤脂肪较厚,而且汗腺不发达,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引发肺部热热呼吸道疾病。

夏季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策略

1,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预防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呼吸道类疾病的药物做好预防。

2,喂食猪群后,及时清除残留的饲料,防止猪群吃到霉变的饲料而发病。

3,做好猪舍的降温措施,门窗要经常打开,保障猪舍空气流通,可在进风口安装排风扇,加快空气的流动,有条件的话在猪舍内安装喷雾装置,提高猪舍的降温效果。

防治措施

1,隔病于外: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2,管理于内: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

3,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4,发病治疗:首选药物:肌肉注射用恩诺沙星;内服(包括混料和饮水)用强力霉素。可用药物: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二氟沙星、单诺沙星、氧氟沙星)、林可霉素、北里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

以上就是猪场高发呼吸道疾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夏天我们一定要重视猪场的通风,潮湿闷热的环境会导致有害气体升高,因此要及时清扫猪粪便,定期进行消毒。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呼吸道疾病是目前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养殖过程中一旦有猪只发病,就会在猪群内大范围传播,不仅会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而且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率,成为猪养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风险。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猪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细菌性呼吸疾病由1种或2种以上的细菌感染,如猪支原体肺炎、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等;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由1种或2种以上的病毒引起,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是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另外,饲养管理和环境应激因素也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二、猪支原体肺炎

该病又称猪气喘病、猪霉形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疾病。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影响该病发生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寒冷、多雨、潮温、拥挤、通风不良或天气突变及饲料单一、猪只抗病率下降时,发病增高,症状也加重。临床上多呈慢性经过,一般情况下,该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在流行暴发的早期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时,猪只抵抗力降低,继发性病原体感染也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给养猪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该病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该病的发生经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型常为新发生该病的猪,尤以怀孕母猪及小猪为多见,呈急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伸舌,口鼻流沫,腹肋起伏运动(腹式呼吸)。有时也会发生痉挛性阵咳。猪体温一般正常,如继发感染,则体温可升高。妊娠后期的母猪发病症状较重,病死率高,仔猪死亡率也较高。

三、加强饲养管理

1.建立和完善消毒卫生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把关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传入。2.引购种猪严格隔离,新引进的种猪隔离21-28天。3.坚持严格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测和搞体水平检测,以便逐步净化。4.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杜绝将不同来源的猪只或日龄相差很大的猪只混群饲养。5.降低饲养密度。6.防寒保暖,外界环境气候骤变防止贼风侵袭。7.搞好了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侵袭。8.控制好了猪舍内的湿度。9.设立病猪隔离栏,病猪、弱猪及时隔离护理及治疗。

四、提高营养水平和控制霉菌毒素

应用优质营养丰富的饲料,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在仔猪断奶、转群、天气气候突变,免疫接种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VC。定期清理料槽,防止槽底部饲料时间过长而发霉变质,以防霉败饲料中毒。

五、免疫接种

1.着重加强猪瘟(HC)、伪狂犬(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肺疫(PM)、猪肺炎支原体(MPS)、猪胸膜怀肺炎(APP),猪萎缩性鼻炎(AR),猪链球菌(SS)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2..用本场病料制成多联灭活苗,在哺乳仔猪阶段二次免疫,因为自家苗包含了本场可以分离和培养的几种细菌(如Ss、APP等),针对性强,解决了某些病菌血清型复杂的问题,而且避免了活菌苗俄在使用过程中抗生素干扰免疫效果的影响。

加强环境消毒,相对于化学消毒法对猪体健康负面效应和对环境的压力,机械消毒、物理消毒、生物消毒要小得多。如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加强粪便清理,粪便堆积后封土发酵。及时隔离病猪,太阳光下暴晒用具,紫外线净化处理空气。降低猪舍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使用烟叶水或沼气池废液喷洒消毒等等。

六、继发性感染疾病

继发感染疾病包括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副伤寒、猪副嗜血杆菌病等。在一个猪场中,如果发生和流行上述原发性感染疾病,同时又合并发生或继发感染,即可加重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造成极高的死亡率。

1.临床症状和病变

该病多暴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通常称18周龄墙,发病率25%~60%,发病猪的死亡率为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眼睛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急性发病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猪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哺乳仔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群密度过大或出现混合感染,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更为严重。病猪在药物的辅助下逐渐康复,死亡率较低。

2..防治对策

2..1药物使用

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发生PRDC的猪场,药物治疗的效果常常不是很好,因此建议使用药物预防,可采用母猪和仔猪饲料添加药物的方式。断奶仔猪可用支原净(50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300mg/kg),连续使用1个月,母猪产前1周和产后1周使用支原净(100mg/kg)+金霉素(400mg/kg)。如果育肥猪存在PRDC,可在13、17周龄使用1周,对PRDC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但应避免使用产生盐酸克伦特罗假阳性的药品,如含氨茶碱的猪喘平等。

2..2做好驱虫工作

蛔虫和鞭虫等寄生虫可损害猪体免疫系统,使其抵抗力下降,蛔幼虫经肺移行和肺丝虫都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病症。因此,在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舍1周后,可饲喂拌有2mg/kg有效成分的伊维菌素粉剂的饲料连喂1周,间隔7~10d再喂1次。

2..3疫苗注射

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等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阳性猪场切忌不要使用活疫苗。因猪肺炎支原体是重要病原,可在仔猪1、3周龄时各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2mL,以提高猪群免疫力。采本场(在暴发该病时不发病)健康老母猪或健康商品猪血清,在仔猪断奶前1周腹腔注射3~5mL/头有一定效果。

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是目前猪场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因其发病原因极其复杂,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从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其疫苗免疫做了铺垫,给予药物发挥疗效的基础,但任何一种抗生素受抗菌谱的限制,对病原菌的敏感程度不一,不可能适合所有疾病,必须合理使用药物,视病情缓急轻重对症联合针对性的投药。

1、猪养殖中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大体可以分为疾病因素和饲养环境两方面。
1.1疾病因素
医学上对于所有种类的呼吸道疾病发病因素进行总结后发现,呼吸道疾病的始发因素多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支原体对呼吸道上毛细血管进行破坏,使得毛细血管上的纤维毛细胞损伤甚至死亡,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层脱落,从而导致养殖猪感染上呼吸道疾病。此外,猪流感病毒等也会入侵猪的淋巴细胞,影响养殖猪的免疫力,给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创造条件。
1.2饲养环境
近年来,随着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养猪规模逐渐扩大化和规范化。目前我国养猪模式基本都采用圈养模式,该模式使得猪只的活动空间比较封闭,养猪场室内猪群密度较大,空气流通性比较差,容易滋生病菌,引发肺炎,成为呼吸道疾病感染的诱发因素。另外,猪群密度过大,会造成猪只呼吸困难,产生间歇性缺氧的现象。二氧化碳和氨气的浓度也逐渐升高,到达一定的浓度时就会刺激猪的呼吸道,病菌就更容易侵入。
1.3其他因素
由于呼吸道疾病是一种传播性较广的高感染性疾病,所以,在猪养殖过程中一旦有一头猪出现了发病症状,就会对整个养猪场的猪群产生威胁。再加上猪群饲养密度较大,很难对病猪进行及时的治疗和隔离,病菌就会通过空气和肢体接触等方式大面积传染,使得猪呼吸道疾病愈演愈烈。
2、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对生猪群呼吸道疾病的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主要从控制疾病病原体滋生和传播、改善猪的饲养环境两方面来进行防治。
2.1控制病原体
病原体是导致猪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要从根本上杜绝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就要从病原体方面入手,一旦生猪感染上呼吸道疾病,应首先查明其感染的病原体,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对策。在圈养模式下,养殖猪的密度是控制病原体的关键因素,应对妊娠猪、猪仔、成年猪等不同阶段的生猪进行不同密度的养殖,这对病原体会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尤其是在大型养猪场,更应注意对生猪的免疫接种,做到防患于未然。如猪副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细菌性病原体都是引起生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提前接种这些病原体的疫苗,可以有效控制生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根据猪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的生长阶段,所接种的疫苗种类、注射量、注射次数等都不同。而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要避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尽量避免猪的免疫系统被破坏。此外,应对猪只进行定时监测,提早发现发病症状,减少疾病的传播。
2.2改善生猪的饲养环境
除了对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控制以外,改善生猪的饲养环境也是防止猪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的重要预防措施。实践发现,户外饲养生猪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的概率非常小,这就是因为空气流通,病原体不易滋生。所以,保持养猪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卫生是预防生猪患病的重要措施。养猪场应保持猪舍环境卫生,遵循相应的章程和规范,对猪圈进行消毒防疫,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责任到人,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旦发现有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要及时对猪圈内所有的生猪进行隔离,然后对该猪圈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通风之后再将生猪移入,避免交叉感染。
3、结语
我国养猪业规模越来越大,生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所以,生猪的健康和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呼吸道疾病是猪群中常见的严重影响生猪健康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病原体侵染和饲养环境不当造成的。所以,对于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要从以上两方面入手,既要注重饲养环境的清洁,还应提前注射抑制该类疾病的疫苗。只有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有效防控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保证生猪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668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