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浙花猪

【品种名称】皖浙花猪
【品种外文名】Wanzhe Spotted Pig
【品种曾用名】兰田花猪
【科名】Family Suidae 猪科
【属名】Genus.Sus 猪属
【品种原产地】中国
【主产区及分布】产于安徽省休宁县的兰田县和浙江省淳安县。分布于安徽省的屯溪、祁门、太平、绩溪、旌德等县,浙江省德昌化、开化等县和江西省德婺源县。
产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农作物产量低,养猪主要靠青粗饲料,用粮水平低,尤其是母猪的空怀和妊娠前期以及肥育猪的架子期,几乎不喂精料。农民养猪作为家庭副业,自养自食。产区养猪从古至今都与外界有猪种交流。皖浙花猪就在这种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青粗饲料为主的饲
【种质来源】2.地方
【种质经济类型】1.肉用型
【经度】11754
【纬度】2906
【海拔】200~600m
【地貌】丘陵,山地
【年平均温度】16℃
【无霜期】240
【降水量】1800㎜
【夏季风力】风力:
【夏季风向】风向:
【气候带】2.亚热带
【农作物条件及利用】水稻、玉米、薯类、豆类、大麦、小麦、油菜、荞麦和绿肥等。
【土壤类型】红壤土
【功能特性】3.肉质优良
【主要用途】1.瘦肉猪
【公猪体高(cm)】公猪:69.7 母猪:54.8
【公猪体斜长(cm)】公猪:119.3 母猪:103.3
【公猪胸围(cm)】公猪:108.4 母猪:90.1
【母猪体高(cm)】公猪:69.7 母猪:54.8
【母猪体斜长(cm)】公猪:119.3 母猪:103.3
【母猪胸围(cm)】公猪:108.4 母猪:90.1
【公猪成年重(kg)】公猪: 母猪:94.4
【母猪成年重(kg)】公猪: 母猪:94.4
【屠宰率(%)】73
【瘦肉率(%)】34
【眼肌面积(cm2)】15
【背膘厚(cm)】4
【皮厚(cm)】0.5

小编推荐

兰溪花猪


黑白色不止是熊猫还可能是兰溪花猪,这种数量稀少的黑白猪种,已经被列入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目前兰溪花猪数量开始多起来最少的时候数量生猪不足百头,现在好多了但也不足千头是真的数量稀少的猪种。

全身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憨态可掬,别以为这是国宝熊猫,这是因数量稀少而被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兰溪花猪。

兰溪花猪俗称寿字头、老虎头,是在兰溪当地特殊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下,依靠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选育而成。它与其他品种的猪相比,因生长缓慢、四肢粗壮等遗传特性,具有肉质细嫩、色泽鲜艳、口感纯正等特点。

兰溪花猪繁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游埠、永昌、女埠等地饲养最多。据1980年6月进行的畜牧系统调查显示,当时全市存栏15500余头成年母花猪,80%农户饲养花猪。随着外来品种猪的引进,兰溪花猪的市场占有率逐渐萎缩。兰溪花猪饲养期至少10个月,而其他品种的猪只需6个月。在金达利养猪场专门饲养兰溪花猪的徐建红、柴建芬夫妇告诉记者,花猪由于生长缓慢,经济效益远不如其他品种。因此,农户纷纷养起外来品种的猪。到2008年,兰溪市仅有花猪80头,其中公猪5头,母猪16头,后备种猪7头,仔猪52头。

兰溪花猪的保种,与保护大熊猫的目的一样,就是为了保持生物的多样性。金达利公司董事长助理吴建光说。为此,兰溪市农业部门决定实施兰溪花猪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实施周期为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并委托该公司承担,具体实施原种猪收集、保种群选育、性能测定、系谱登记、实验室建设等。

通过一年多的项目实施,我们成功将兰溪花猪繁育至705头,并能向市场提供商品猪,圆满完成了保种任务。吴建光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向社会提供商品花猪500头,实现产值96万元,利润19.3万元。接下来,兰溪花猪保种还将继续,并将带动1000户养殖户发展花猪养殖,进而在全市推广。

官庄花猪


当年国外瘦肉型猪种和商品猪对我国本土猪冲击有多大。官庄花猪作为的福建省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在瘦肉猪的冲击下也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几乎濒临灭绝。让这个基因优良的脂肪猪种危在旦夕,好在进入新世纪才有所好转。

官庄花猪是福建省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原产于福建省上杭县官庄乡、珊瑚乡一带,已有几百年历史,主要分布于上杭、武平、长汀、连城4个县的才溪、通贤、南阳、中堡、武东、宣城、新泉等20多个乡镇。

官庄花猪主产区官庄乡位于闽西中部丘陵山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盛产大米和甘薯。小麦、大豆、花生、玉米等也有少量种植。官庄花猪在当地适应性强、抗病力好、耐粗、性格温顺、早熟易肥、肉质细嫩,是小型早熟脂肪型。

长期以来,山区交通不便,粮食及农副产品难于外运,大多就地用作饲料养猪。饲料蛋白质不足,主要以米糠、大米、甘薯等碳水化合物为主,易于沉积脂肪,而猪油是当地群众的主要食油,猪粪又是农田的重要肥源,同时为防兽害,猪被长期关在狭窄的猪圈里养。又因当地农民选种标准以体躯矮胖、四肢短小、性情温顺、长膘快、生长周期短为好,经长期培育官庄花猪成为性格温顺、早熟易肥的小型脂用品种。

官庄花猪8月龄公猪38kg、母猪56kg,成年公猪74kg,3胎以后母猪90kg;60日龄断奶至300日龄日增重300~4OOg,肥育期日增重可达450g;饲料转化率为4.4~4.8:1;300日龄屠宰测定结果:胴体重45.5kg,平均屠宰率为72.15%,平均瘦肉率37.4%,脂肪占胴体35.9%,6~7肋背部脂肪平均厚度4.4cm,平均背膘厚度3.64cm,眼肌面积9.101112,皮厚5.8mm;对3头不满60日龄的乳猪屠宰测定,平均含板油75.83g。

另据调查,1924年当地群众从广东兴宁南口地区引进南口花猪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小型花猪杂交,经长期培育而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利益驱动,大量引进外种猪开展官庄花猪经济杂交,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养猪追求高瘦肉率和生长速度,官庄花猪数量急剧减少,其优良遗传基因濒临消亡危险。

仙居花猪——中华名猪


中国很多地方猪种,分布非常小,可能只有一个小县城的范围但这些猪种有的却非常优秀,比如仙居花猪,其产地就是仙居县,主要分布在横溪、田市、城峰三个区而几个邻县也有饲养,这仙居花猪那可是中华明珠,当年也是有几万数量的地方猪种。

仙居县地处浙江省东部,东邻临海、黄岩,南毗永嘉,西连缙云,北接天台、磐安,是台州、温州、丽水、金华四个地区的接合部。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240天;年降水量1644mm,年蒸发量1261mm;年平均日照时数1933h。

据清光绪年间(1875)修缮的《仙居县志》记载:猪其种不一。《台州府志》记载:猪,大日彘,小日豚,色黑,有白蹄者名花猪。可见当地养猪历史悠久。据调查,在200多年前仙居就大量饲养和繁殖小猪,并建立了小猪市场,以仙居城关市场为最大,交易最多时,每市可达1000多头。由于母猪多、基础好,养猪生产发展较快,农民家庭收入显著增加。

2006年11月,存栏仙居花猪856头,其中母猪850头、公猪6头。主要在仙居县境内。在20世纪6080年代,仙居花猪曾经是台州地区的当家品种,据《浙江省畜禽品种志》记载,1980年时仙居县有母猪1.59万头,临海县有母猪1.34万头。1983年仙居全市存栏母猪8.42万头,其中仙居花猪3.32万头,占39.95%,有存栏母猪1.41万头,仙居花猪母猪占98.97%。90年代以后,仙居花猪存栏量急剧下降。

仙居花猪的头型可分老鼠头和寿字头两种。根据其花斑大小可分大白花猪(即白花猪)、小白花猪(即乌铁猪)两个品系,以乌铁猪稍多。仙居花猪具有八白特征,即鼻端、额心、尾尖有白毛,四肢、下腹或腹侧为白色,大白花猪体躯白色多一些,黑白分明;乌铁猪则四肢、下腹部为白色。

仙居花猪被毛中等长,鬃毛不发达,体型较大。额宽面平,额部皱纹浅而少,呈纵行。耳大小中等,耳根硬而平举,耳壳软而下垂。颈粗细适中,胸宽而深,背宽广而平直,腰部较长较平整,少数猪微凹,荐部稍高于髫甲部,腹部大而稍下垂。乳头多为7对。四肢较高,骨质坚硬有力,臀部倾斜,后腿部不够丰满,具有肉脂兼用型体型。

仙居花猪尚未建立仙居花猪保护区和保种场,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在19801986年间仙居县农业局先后在县柑橘场、县良种场建立仙居花猪群体世代选育基地,开展保种和选育工作,同时以仙居花猪为母本,与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进行两品种或三品种杂交试验,均获得省饲料、增重快、瘦肉率高、饲养周期短等杂交优势。

泛农花猪


泛农花猪是为改善黄泛地区地方猪种项城猪将其和苏白猪还有约克夏猪杂交最后开始杂种花猪的自繁自养经过几十年培育最后稳定为三品系五品种更在80年代达到选育标准算是彻底被承认了,今天就来带大家来了解这个泛农花猪。

产地和分布

产于河南省西华县的黄泛区农场,现有繁殖母猪。历年来向省内、的温县、盂县、长葛、许昌、郑州、镇平、方城、社旗等县以及新疆、内蒙古、甘肃、山西、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推广一定数量的种猪。

培育过程

黄泛区农场位于河南省东部的黄河冲积平原,土质为沙质壤土。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兼种玉米、水稻、豆类、花生、棉花、苜蓿等。丰富的农副产品为泛农花猪的育成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

1952年,黄泛区农场饲养的是西华、扶沟一带的项城猪。该猪虽然耐粗放饲养,产仔多,但晚熟、皮厚、屠宰率低。为了改进这些缺点,于1953年引入苏白猪和约克夏猪与项城猪杂交。白色杂种猪的生产性能虽有很大提高,但夏天在烈日曝晒下易患皮炎,冬天易患疥癣。又于1956年引入巴克夏猪再度进行杂交,所产后代有白猪、黑猪和黑白花猪。黑色和白色杂种猪产仔少,且偏于脂肪型,而花猪生长快,耐粗放管理,能较好地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故自1959年开始了杂种花猪的自群繁育。1962年建立种猪场,制定了泛农花猪育种方案。通过有计划的选种选配和后裔测定,建立了三个品系和五个品族。

泛农花猪的肥育猪曾运销香港,受到好评。认为泛农花猪皮薄、骨细、瘦肉多,对泛农花猪的育种起了一定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其品质,1963年导入了农大1号[吉林黑(苏白海南)]公猪的血液,获得显著效果,并建立了214号品系。

1972年泛农花猪各项主要生产性能都已达到育种计划指标。遂于1973年重新修订了泛农花猪的育种计划。

泛农花猪育种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1962年),为杂交和横交自群繁育阶段;第二阶段(1962-1972年),为着重于体型外貌的选育阶段;第三阶段(1972-1980年),为着重于生产性能的选育阶段。建立了多仔系、快长系和体长系。特别是1974年以后,采用了群体建系方法,增加了基因组合的机率,丰富了选种素材,取得了良好效果。1983年5月,经河南省省级鉴定,确认泛农花猪已达到预定的选育指标。

特征和特性

1.体型外貌

头中等大小,面微凹,耳前伸。背腰平直,体侧深,腹围大,臀部略倾斜。大腿不够丰满,四肢较细而结实。毛色黑白相间而黑多白少。乳头6-7对。

2.生长发育

据1978-1979年对后备公猪(55头)和后备母猪(93头)的测定,在粗料占日粮20%的饲养条件下,6月龄公猪体重76.72公斤,6月龄母猪69.22公斤。

快长系的24月龄公猪(4头)体重169.5公斤,体长140.5厘米,胸围141.0厘米124月龄母猪(6头)相应为:148.5公斤,134.5厘米和123.0厘米;成年公猪(4头)相应为:217.5公斤,152.2厘米和141.0厘米;成年母猪(53头)相应为:187.6公斤,143.0厘米和137.2厘米。体长系的24月龄母猪(11头)体长139.0厘米,胸围122.0厘米;成年母猪(10头)相应为:159.7厘米和146.4厘米。

3.繁殖性能

小公猪于3月龄性成熟,睾丸出现成熟精子,并能射精。小母猪3-3.5月龄时开始发情,卵巢出现红体和黄体。2岁以下的青年母猪发情持续期较长,平均6.4(6-7)天。发情周期较短,平均16.2(16-22)天。2岁以上的青年母猪发情持续期平均4.4(2-6)天,发情周期平均20(19-21)天。

据1982年统计,经产母猪产仔数10.88头,60日龄断乳窝重145.80公斤,断乳个体重17.69公斤。

4.肥育性能

1975年和1979年,用同一饲料配方(每公斤混合料含粗料25%、粗蛋白13%、饲料单位0.8~1),对泛农花猪进行测定。1975年,肥育猪6月龄体重69.1公斤,日增重517克。1979年,肥育猪6月龄体重85公斤,日增重560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精料3.66公斤。

1966年在较低营养水平(每公斤混合料含消化能3.14兆卡、消化粗蛋白12.86%)下,肥育猪日增重358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4.1公斤。1980年在稍高营养水平(每公斤混合料含消化能3.27兆卡、消化粗蛋白14.57%)下,日增重617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6公斤,180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

据对泛农花猪不同月龄肥育猪的日增重、瘦肉率和饲料消耗的测定表明,6月龄日增重达到高峰,此后开始下降;胴体瘦肉率则从4月龄以后下降,8月龄大幅度下降;而饲料利甩率则从4月龄开始一直逐月上升,8月龄以后大幅度上升。说明泛农花肥育猪在营养水平较低的条件下,8月龄、体重90公斤左右屠宰为宜。

据1979-1981年的屠宰测定体重90公斤的肥育猪(77头),屠宰率73.18%,胴体长75.93厘米,膘厚4.27厘米,胴体中瘦肉占49.73%、脂肪占34.86%、皮占6.79%、骨占8.62%。

1980年对泛农花猪快长系和体长系肥育猪分别进行了屠宰测定。快长系的肥育猪187.2日龄,体重89.8公斤,屠宰率73%,体长71.25厘米,6-7肋间膘厚4.85厘米,瘦肉率49.1%,腿臀比例27.6%;体长系的肥育猪相应为:211.5日龄,91.28公斤,69.9%,78.75厘米,3.06厘米;52.0%,27.6%。

杂交利用

1980年用长白和大约克夏公猪分别与泛农花母猪进行杂交,杂种猪的日增重、瘦肉率和饲料利用率以大约克夏与泛农花猪的杂交效果较好。

评价和展望

泛农花猪是通过多品种复杂杂交而育成的肉脂兼用型猪种,日增重快,具有本地项城猪性成熟早、产仔多、适应性强的优良特性。泛农花猪产区周围,地方猪种(项城猪)已基本绝迹,应将泛农花猪向农村推广,建立杂交繁育体系,推广有效的杂交组合。

泛农花猪的瘦肉率还不够高,但品系间、个体间在瘦肉率方面的差异大,今后应加强选育,提高瘦肉率,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黔邵花猪


很都地方猪种的名字都以地名来加上特点来命名的比如产于湖南省怀化市和邵阳市的花猪品种就被称为黔邵花猪。黔邵花猪是肉脂兼用型猪种。黔邵花猪的黔邵大家知道了,而花猪是因为身体由黑白毛色组成其中鼻和镶嵌在额中的白毛衬托为花头猪特点。

黔邵花猪产于湖南省雪峰山西南部、云贵高原的延伸地带、沅水上游及其支流巫水等流域(位于怀化、邵阳两地区),因主产区位于湖南省新晃县的凉伞、扶罗、李树、贡溪和溆浦县的龙潭、温水、戈竹坪、横板桥以及绥宁县的东山、鹅公、朝仪等地,又称为凉伞猪、龙潭猪、东山猪。

目前主要分布区域为通道、绥宁、新晃、黔阳、芷江、中方、洪江、会同、邵阳等地。产区地处边远山区,境内峰峦重叠,海拔一般在500~600m,高处达1200~1900m。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5.5℃~16.5℃,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1000~1700mm,无霜期为285~290d。土质多沙壤和红壤。农作物除水稻以外,还盛产红薯、马铃薯、玉米、高粱等。农副产品丰富,野生青绿饲料充足,为发展养猪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产区山地、旱土较多,为解决农田肥料来源和增补农业收入,养猪历来为当地农家主要副业,母猪饲养量较大,从而形成了几个繁殖中心和仔猪集散地。

黔东花猪


黔东花猪作为贵州黔东地方猪品种其数量本来就不高当年在商品猪的影响下其数量生猪建设到了一万头,让这本就稀少的地方猪品种更为稀少。现在十几年前甚至每年只有2000头纯种黔东花猪诞生,但如今黔东花猪渐渐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

黔东花猪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地区。主产区是锦屏县敦寨镇,黎平县肇兴乡。黔东南州各县市及铜仁玉屏县也有少量分布。其体型长而扁,头大小适中,嘴稍长,嘴叉深,吻突粉白色,额较宽,额部中间无旋,有菱形皱褶,耳中等大小、下垂,背腰平直,腹大下垂但不拖地,后躯丰满,尻稍倾斜,四肢粗壮。

2006年贵州省猪种资源普查时,锦屏县品种改良站鲍思永、杨通泽和龙清建等调查,至2005年底贵州省锦屏县黔东花猪的饲养量约1.4万头,其中母猪已下降至近2000头(包括用于杂交的母猪在内)。历史上,黔东花猪是产区的当家猪种。1978年全国畜禽品种资源普查时,全县饲养量约5万头,基础母猪近3000头左右。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大量引入、推广瘦肉型优良杂种猪,致使黔东花猪存栏量锐减,且血缘混杂严重,猪种资源已面临濒危。到90年代,黔东花猪的饲养量由5万头减少到2万头,至2000年锦屏县黔东花猪饲养量已不足1万头。

成年公猪体重为57.5千克,母猪体重72.6千克。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为8~9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40.6克,屠宰率为71.3%,膘厚5厘米,眼肌面积21.8平方厘米。1993年有繁殖母猪4万多头。

黔东花猪现多用于与长白猪或大约克夏猪公猪杂交,生产二元商品猪。19861990年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儒良和玉屏县畜牧局罗道善在玉屏进行了杂种猪育肥试验,体重20~90kg阶段,约花二元杂种猪的日增重561g,料重比3.64;长花二元杂种猪日增重543g,料重比3.92。

采用保护区保护。2002年锦屏县人民政府在中心产区敦寨镇山洞村建立了黔东花猪保种区。2006年有保种农户88户,饲养种猪126头,其中公猪4头、母猪120头,年产纯种黔东花猪仔猪近2000头。

国宝熊猫猪—湖南长沙宁乡花猪


宁乡花猪可以说是我国的国宝熊猫猪,宁乡花猪系中国四大名猪之首,原产于湖南长沙宁乡县草冲和流沙河一带,主要分布于与宁乡毗邻的益阳、安化、连源、湘乡及怀化、邵阳等地区。因其全身黑白花毛色,故俗名花猪子,具有适应性广、早熟易肥、蓄脂力强、肉质鲜嫩等特点。

宁乡花猪是由宋朝王氏农户驯养而成,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饲养历史。由于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以及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宁乡花猪一直保持纯正血统的严密传承,千年未曾中断或同化,这就使宁乡花猪拥有原汁原味的独特口感,符合人们对原生态食品的要求,血统纯正有效保护了宁乡花猪较少受到外界病害侵袭,因此,宁乡花猪一直高抗病性引起的特点为自豪,也赢得了健康猪肉的美誉。

乌云盖白雪,脖戴银项圈,丝颈葫芦肚,耳薄体毛稀,这是对宁乡猪体貌的传神写照。宁乡花猪皮薄毛稀,后腿高于前躯;大腿欠丰满,皮肤又褶皱,俗名穿裤腿;尾很粗,垂直不卷曲,成为泥鳅尾;四肢开张,蹄形如猴掌,故称猴子腿;毛色光泽,额部有白斑,胸腹部下方和四肢为白色,肩肿骨部前方有一白色环带,其他部位均为黑色覆盖,故有乌云盖雪银颈圈之美称。黑与白的完美交融,彰显出宁乡花猪的珍贵品质。因与大熊猫同色,是珍稀品种,赢得了东方国保之美誉。宁乡猪依毛色分布不同有乌云盖雪、大黑花、烂布花三类型;依头型差异,有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三种。

宁乡猪属偏脂肪型猪种,具有早熟易肥,边长边肥,蓄脂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性情温顺,适应性强,体躯深宽短促,体质松疏等特点。宁乡猪肥育期日增重为368克,进食利用率较高,体重75~80千克时屠宰为宜,屠宰率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积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4.7%。宁乡猪三胎以上产仔10头。宁乡猪在华北、东北、西北、华南等地饲养,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外种猪杂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最高优势率达19.12%。

宁乡花猪除了品种特别外,饲养方面非常严格,生猪饲养要经历圈养、林地放养、山地放养、集中喂养四个标准严格的饲养程序。遵循传统养殖也是宁乡花猪保持独特的原因之一,所有的宁乡花猪均采用熟食的传统喂养方式。饲养以喂熟食为主,青料为辅,不添加任何精饲料、添加剂及药剂,熟食是将稻谷、红薯、小麦、玉米、大米、谷粉糠煮成糊状,亦可将青料加入其中一起煮熟。青料如薯藤、菜叶、小白菜、罗卜等。青料要求洗的净,切的细、猪潲要求煮得发,捏得烂。喂养的过程:1每天都会采集新鲜的青菜,然后洗净,人工粉碎。2事先准备好的自家种植的纯天然玉米大米将青菜拌在里面3将搅拌后的混合物放入锅中煮熟,冷却后再进行喂食。

宁乡花猪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经权威部门检测表明:宁乡土花猪除了含有大量钾、钙、钠、镁、铜、锌等40余种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有机营养成分含量也非常丰富,如:肌肉脂肪、亚油酸、a-亚麻酸、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其中亚油酸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具有软化心脑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血压、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和减缓衰老等功用。a-亚麻酸经人体自身酶将其转化为DHA,DHA俗称脑黄金,是人的大脑发育和成长的重要物质之一。宁乡土花猪肉基本不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可以有效防止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宁乡花猪的具体知识介绍,综上所诉,我们可以了解到宁乡花猪是四大明猪之首,距今有1500余年的饲养历史,还具有健康猪肉的美名。对于养殖户来说,如果要饲养该品种的话,因为宁乡花猪对饲养方面非常严格,所以自身养猪场的管理要做好。

东北花猪都有哪些系列?各个系列的花猪有什么特点?


我国是个养猪大国,随着人们的日常需求量逐渐提高,因此每年的养殖数量都在逐渐增大。而在我国多个地方也都存在着极其优秀的猪品种,不但耐粗饲而且肉味好、繁殖力也很高,每一个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我国东北的花猪吧,它可以分为哪些系列呢?每个系列的花猪又都有什么特点?一起跟着小编来了解看看吧。 东北花猪都有哪些系列?

东北花猪是以克米洛夫猪为父本与民猪或巴克夏杂种母猪杂交选育而成的。包括三个品系,即黑龙江省的黑花系、吉林省的吉花系和辽宁省的沈花系。

黑花系主要产区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分布于其周围各县及大庆等地。

吉花系主要产区在吉林省吉林市的近郊和永吉、蚊河、舒兰、磐石、样甸等县。

沈花系主要产区在辽宁省沈阳市郊及周围各县,并分布在锦县、铁岭、康平、辽阳和风城等地。

各个系列的花猪有什么特点?

东北花猪吉花系

地理分布:东北花猪(吉花系)分布于吉林市的近郊和永吉、蛟河、舒兰、磐石、桦甸等县。

品种特征:东北花猪(吉花系)体质结实紧凑,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嘴中等长而宽,两耳直立或前倾微垂,胸廓宽深,背腰平直,身腰较长,腹不下垂,后躯丰满,四肢强健,被毛为黑白花,吉花系黑白花片近似均匀,乳头7对。

品种性能:东北花猪(吉花系)成年公猪和成年母猪体重分别为241.

东北花猪沈花系

产地及环境:东北花猪是以克米洛夫猪为父本与民猪或巴克夏杂种母猪杂交选育而成的品系,沈花系主要产区在辽宁省沈阳市郊及周围各县。产区地处松嫩平原和松辽平原,饲料资源丰富,盛产玉米、高粱、小麦和大豆等作物,

地理分布:东北花猪(沈花系)分布在锦县、铁岭、康平、辽阳和凤城等地。

品种特征:东北花猪(沈花系)体质结实紧凑,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嘴中等长而宽,两耳直立或前倾微垂,胸廓宽深,背腰平直,身腰较长,腹不下垂,后躯丰满,四肢强健,被毛为黑白花,其中黑花系以黑色为主,但有少量零散分布的小块白毛,乳头7对。

品种性能:东北花猪(沈花系)成年公猪和成年母猪体重分别为241.

东北花猪黑花系

地理分布:东北花猪(黑花系)分布于齐齐哈尔市各县及大庆等地。

品种特征:东北花猪(黑花系)体质结实紧凑,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嘴中等长而宽,两耳直立或前倾微垂,胸廓宽深,背腰平直,身腰较长,腹不下垂,后躯丰满,四肢强健,被毛为黑白花,沈花系黑白花片近似均匀,乳头7对。

品种性能:东北花猪(黑花系)成年公猪和成年母猪体重分别为241.

以上就是有关东北花猪的知识介绍。东北花猪可以分为三个系列,分别是黑龙江省的黑花系、吉林省的吉花系和辽宁省的沈花系,每个系列的分布地区以及品种特征等都是不相同。而不管哪个系列,现如今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的养殖分布范围都非常广,其适应性极强,不但生长速度快且饲料利用率也很高。

小型猪——兰屿小耳猪


兰屿小耳猪是中国本土猪种,不过比起其他本土猪种的它更加声名不显,是真正的酒藏深巷这兰屿小耳猪和其它小型猪种一样都被称为迷你猪,其原产地是在在台湾省台东县兰屿岛,这座位于太平洋中的岛上让这小猪有不同的变化。

一、品种来源与变化

在台湾的地方猪种中,有一个系统是高山族人民在山岳地带饲养的小耳猪种,包括小耳猪、小型长鼻猪和大型长鼻猪。据调查,17世记初期,在荷兰入侵前,台湾已饲养红毛小耳猪。这种猪后来与汉族移民带来的猪交配,产生了黑色小耳猪,当地又名生番种。其性多粗野,以放牧饲养为主。经过几十年的演变,随着台湾养猪业的发展,猪种的更替,这种小耳猪的数量大大减少。目前仅在台湾省台东县有保存。台湾省畜产试验所在台东县卑南乡宾朗村建立台东种畜繁殖场,作为兰屿小耳猪的保种场,至2011年4月存栏约60头,主要作实验动物用。

二、品种特性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兰屿小耳猪体型微小。头长嘴尖,颜面平整,少皱纹,两眼中间有少许川形皱纹。耳小竖立,鼻镜黑色,鼻孔大。体型短小,后肢与地垂直。乳头6对。

2.体重、体尺及生长性能据台湾省畜产试验所1980年编印的《畜产种原保存及利用手册》记载,兰屿小耳猪仔猪初生个体重(0.670.13)kg;4周龄体重(3.230.75)kg;8周龄体重(5.491.85)kg;6月龄体重(19.387.74)kg;12月龄体重(45.6210.45)kg;成年猪体长(84.13.99)cm,体高(50.52.48)cm,头长(27.91.60)cm,头宽(10.90.51)cm。肋骨14对(第10~14对为假肋)。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据台湾省畜产试验所1980年编印的《畜产种原保存及利用手册》记载,兰屿小耳猪母猪妊娠期(1143)天,初生窝产仔数(8.102.87)头;窝产活仔数(7.092.74)头;3周龄活仔数(6.032.73)头;8周龄活仔数(5.702.31)头。

2.育肥性能兰屿小耳猪料重比为3.18。

淮猪和新淮猪


老淮猪名为黄淮海黑猪,简称淮猪,是我国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在淮北平原成群饲养,后因战乱和水害,老淮猪逐步迁移到苏北以东海县为中心的地区饲养,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专家介绍,老淮猪是所有猪种的始祖,就连日本黑猪也有老淮猪的血统。

淮猪是原产淮北平原的古老地方品种,主要分布本省淮北平原和宁、镇、扬丘陵山区及沿海地区。70年代后期,淮北地区因广泛推广新淮猪,当地大部分淮猪被新淮猪及其杂种猪取代。至1987年,淮猪中心产区主要集中赣榆、仪征、高邮、溧阳、高淳、东台、大丰等县,其母猪数量居全省地方品种母猪的第二位。

淮猪品种分淮北猪、山猪、灶猪3个类型。其主要特征:被毛黑色而较密,额部皱纹浅而少,嘴筒较长而直,体型较紧凑,四肢结实。性成熟早,母猪产仔数较多,3-9胎平均产仔13头左右。育肥猪平均日增重475克左右,饲料报酬4.57:1,胴体背腰部较薄,皮较厚,瘦肉率较高达45%。

最近新闻: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东海种猪场保种繁育的老淮猪被国家首批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地方保护品种,2007年初在江西召开的全国地方品种保护会议上,老淮猪又被推上被保护的19个地方品种的第一名。

新淮猪:

新淮猪是用江苏省淮阴地区的淮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育成的新猪种,为肉脂兼用型品种,具适应性强、生长较快、产崽多、耐粗饲、杂交效果好等特点。

1.品种特征新淮猪全身被毛黑色,仅在体躯末端有少量白斑。头稍长,嘴平直微凹,耳中等大,向前下方倾垂。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臀略倾斜,四肢健壮,rǔ头7对以上。成年公猪体重230~250公斤,成年母猪体重180~190公斤。

2.生产性能新淮猪在以青饲料为主的饲养条件下,肥育猪2~8月龄全期日增重为490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65公斤,青料2.47公斤。肥育猪最适屠宰体重为80~90公斤。体重87公斤时屠宰率71%,膘厚3.5厘米,眼肌面积25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5%,胴体瘦肉率45%左右。新淮猪性成熟较早,公母猪3月龄左右有交配现象。初产母猪产崽数为10.5头,经产母猪产崽数为13.23头。

3.杂交利用用内江猪作父本与新淮猪作母本进行杂交,其杂种猪6月龄体重可达90公斤,2~6月龄日增重560克,用杜二(杜洛克公猪配二花脸母猪)杂种猪作父本,配新淮母猪,其三品种杂交猪日增重590~700克。体重90公斤屠宰率在72%以上,腿臀比例27%,胴体瘦肉率50%以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266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