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豆豆浆制作新工艺的研究与探讨

仔猪断奶转料工作是当前养猪生产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不同养殖场存在不同的方法。黄豆豆浆味香,蛋白质含量高,饲喂产房仔猪和断奶仔猪能很好地起到诱食和补充营养的作用。近年来,部分养猪生产场采用煲黄豆豆浆饲喂仔猪的方法,提高仔猪在断奶阶段的采食,具有一定的效果。能明显提高仔猪出栏率。黄豆豆浆普遍的制作工艺:黄豆浸泡一碾磨一煲豆浆.但该工艺存在煲豆浆时需专人看管,易沸出溢出,费时等缺点。为了探索更好的豆浆制作方法。克服以上工艺的不足,本研究将制作下艺修改为:黄豆浸泡一煮熟一碾磨,并对2 种T艺制作的豆浆进行饲喂效果观察。对比试验和重复试验结果表明:2种丁艺制作的豆浆饲喂仔猪可有效提高保育舍仔猪在断奶阶段的采食,但仔猪日增重差异不显著。新制作工艺可节省饲养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使豆浆饲喂仔猪工作变得简单容易。值得推广应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某猪场。

1.2实验时阈

第一阶段:断奶转保仔猪380头,试验期26天。
第二阶段:断奶转保仔猪260头,试验期26天。

1.3黄豆豆浆制作工艺
旧工艺:黄豆浸泡一碾磨一煲豆浆。

(1)黄豆浸泡:将一定量的黄豆先用清水洗干净后放人准备好的饱和食盐水中进行漂浮。挑出腐烂变质黄豆.再用多于黄豆一半的水浸泡4小时以上:

(2)碾磨:将浸泡好的黄豆用豆浆机碾磨.根据需要调节磨浆细度.磨}H豆浆越细越好。磨浆时不问断地往磨浆机内加水,以免堵塞,加水多少视豆浆的流出速度和细度合理加减。保证豆浆匀速流出。1斤黄豆碾磨出 12~14斤豆浆:

(3)煲豆浆:将磨好的豆浆放入锅中进行煮煲。在煲的过程中要经常拌(不要让豆浆发粘),煮开以后捞起,自然冷却到40℃左右。

改良工艺:黄豆浸泡-煮熟-碾磨。

(1)黄豆浸泡:与方法一相同;
(2)煮熟:将泡好的黄豆放入锅中,煮沸后煲一个钟左右;

(3)碾磨:将浸泡好的黄豆用豆浆机碾磨。根据需要调节磨浆细度。磨出豆浆越细越好。磨浆过程不问断地加入温水。以免堵塞。保证豆浆匀速流出。1斤黄豆碾磨出12~14斤豆浆。确保碾磨出的豆浆温度40度左右。

1.4豆浆的使用方法

豆浆+教槽料或小猪料+全脂奶粉。热豆浆湿拌料饲喂,2次,天。

1.5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产房27日龄断奶仔猪转保育舍.称初始体重,记录耳号,该猪场保育舍采用分小单元饲养(即单元里面又分成A、B两个小单元)的方法饲喂保育猪。在A、B小单元中各选择22头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的保育猪。A小单元采用旧工艺制法,B小单元采用改良工艺制法制作豆浆。拌水料。饲养管理方法相同。26天后不再补水料时。称重记录每头实验猪的体重。计算猪只实验期间的日增重。

第二阶段:A小单元采用新制法. B小单元采用旧制法,实验保育猪各选择33头。其它方法同第一阶段。

1.6统计分析

利用Excel2003的数据分析T具。对初始体重和日增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

2试验结果
2.1临床效果观察

对2个阶段的猪只生长情况和采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猪只上料快、采食量好,对改善毛色,减少消瘦。提高生长速度和降低残次率具有一定的帮助。

2.2两种工艺豆浆对仔猪日增重的影响

由表1、2可知,饲喂仔猪转保育舍时初始体重组问差异不显著.经过 26天的补料饲养后。平均日增重组问差异不最著。

扩展阅读

猪舍修建标准与发酵床制作技术


发酵床养猪就是在猪舍内充分采用以益生菌为优势菌群降解有机物,为猪生长繁育创造一个自然、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它是千百年草圈养猪的创新和发展,是养猪史上又一科技成果。它具有省工省水省料,提高抗病力和肉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益,保护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料等功效。笔者根据多家多地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宝贵经验,经多年实践总结出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供读者参考。

1 猪舍修建标准

以加强人性化管理、改善福利待遇、科学合理、经济实用为修建原则。发酵床猪舍应建成半开放窗式猪舍(即门窗面积占前后墙面积的30%以上,发酵池墙体面积除外),圈舍周围种花种草,栽植阔叶落叶树,南北朝向为佳。

2 主体结构要求
2.1 舍高与窗户

圈舍净高2.442.8 m,开问一般为3.6 m,跨度8-12 m。南窗宽2 m,高1.7-2.1 m;北窗宽2 m,高1.5 m。

2.2 过道与饲喂平台

单列式过道宽1.2 m,双列式过道宽1.5 m,过道两头设大门,在舍内门口建一消毒地;饲喂平台长度(跨度)断奶仔猪为1.2~1.5 m,生长猪为1.5~1.8 m,育肥猪为1.8~2。1 m,种猪为2.1~2.4埘。在每栏饲喂平台建一饮水区,饮水区长宽均为0.6 m,四周高中问低,在最低处设一地漏。地漏下接PVC暗管,能及时将饮用滴漏之水排入舍外雨水沟。伍产仔舍、断奶仔猪舍、生长育肥舍中每栏中安装一高一低2个饮水器,在公猪空怀妊娠舍中每栏安装1个饮水器,在饲喂平台上放置自动落料饲糟或修建限饲饲糟。饲喂平台坡度2%~ 3%,向发酵池倾斜。

2.3 发酵池

断奶仔猪舍深0.6~0.8 m,其余各类猪0.8~1 m。发酵池建设要求一般以不积水为标准,池底不硬化。发酵池长度,空怀妊娠带仔母猪和公猪及断奶仔猪为 2.1~2.5 m,生长育肥猪4.9~6.5 m。

2.4 饲糟

种猪及刚断奶猪应采用限饲饲糟,其余各类猪可采用自动落料饲糟,空怀妊娠母猪应采用一猪一糟,单栏饲喂,大圈活动模式。

2.5 保温补饲发酵间

保温补饲发酵问1.2~1.4m2,宽1.1m,长1.2 m仔猪可自由进出,母猪不能进入。夏季在垫料上放置3层板或木板,在其上放置柔软干草或消毒棉布、麻袋等。

2.6 隔栏宽度(开间)

断奶仔猪2.4~3.6m,空怀妊娠猪为3.0m或3.6m,带仔母猪和公猪为2.4 m,生长育肥猪为3.6m。隔栏高度,断奶仔猪70 cm,生长育肥猪1 m,种猪1.2~1.4 m。栅栏间隔,哺乳仔猪5cm,断奶仔猪647 cm,生长猪 8~9 cm,育肥猪10 cm,种猪12~14 cm。纵隔栏可建成可拆卸活动隔栏。

2.7 密度

断奶仔猪0.4~0.8m /头,生长猪0.8~1.2m/头,育肥猪1.2~1.5 mz/头,妊娠母猪3~4 m2/头,带仔母猪和公猪9~11 m /头。

2.8 种猪运动场

运动场面积为圈舍面积的1.5~2.5倍。运动场不硬化,用联砂石、炉灰渣、珍珠岩铺垫,污液渗入地下自然净化处理,圆体污物及时清理。

2.9 其它事项要求

每栋圈舍应设垫料进出口1个,宽度143 m,发酵池砖墙高度比发酵地高度高0.3~0.4 m,砖柱建于舍外。每栏猪群大小为断奶仔猪25头,生长育肥猪20头, 怀妊娠母猪3~4头,带仔母猪和公猪每栏1头。种猪舍和断奶仔猪舍应建成双列式猪舍,生长育肥猪建成单列式猪舍。

3 发酵床制作技术
3.1 制作步骤
① 将谷壳和锯木末以5:5或6:4的比例充分混合。
② 将发酵微生态制剂200~300 g/m。垫料与米糠或麸皮、玉米面等按3 kg/m。充分混合。
③将①的混合物和②的混和物充分混合(也可同时再按每1m 垫料加入新鲜健康猪粪或菜枯5~30 kg)。
④将③的混合物加清水调节水分至45%~50%(手捏不出水,手松即散开),充分混合后堆积发酵,表面覆盖编织袋或麻袋及秸秆等。
⑤ 一般发酵第2天,垫料初始温度上升到40~ 50度,并且每天升高5℃,到第7~10天上升到60~70℃,说明发酵成功。待温度降到45~50℃(新垫料和夏季垫料温度趋于稳定的时间为10 d,旧垫料和冬季垫料趋于稳定的时间为15 d),即可辅开。在发酵垫料上辅垫5~10 cm厚预留干垫料,为防扬尘可用树叶或 3~5 cm长的秸秆作铺垫物,观察24 h后方可进猪。

3.2 发酵床的管理

3.2.1生猪入舍准备工作发酵床养猪一般采用自繁自养方式,凡引进种猪应隔离观察28 d以上,购进商品猪须隔离观察21 d以上,并做好防疫驱虫工作,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入发酵舍饲养。

3.2.2 日常维护进猪l周后,每周调整垫料1~2 次,即将粪便均匀混入垫料中(30 cm以下),排泄区的垫料与非排汇区内垫料相调换。在夏季可将粪便原位堆积或向后堆积或埋入垫料下10 cm处。每50 d深翻垫料1次;饲料中添加相应微生态制剂;猪出栏后垫料放置干燥2~3 d,适当补充发酵益生菌,并与适当米糠充分混合,重新堆积发酵成熟后辅开,表面撒上稻壳或锯木面的混合物i0 cm,为防扬尘观察24 h后再次进猪饲养。

3.2.3 冬夏管理当室温高于25℃时,应降低垫料厚度10~20 cm,降低水分,补充垫料应以锯末为主。少翻垫料,减少发酵菌补充量,打开门窗,安装防虫网。当室温低于18~C时,垫料补充应以谷壳为主,保持适宜水分。及时补充适量发酵菌,关闭门窗,圈舍可安装顶棚或采取其它保温措施。适时打开窗户,确保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

4 注意事项

1)如锯末不够,可用粗糠、树枝、树叶、秸秆代替。
2)如果垫料温度不上升,首先应确定垫料原料是否新鲜,有无加入防腐剂、杀虫剂,水分是否适宜。
3)正常垫料发酵应无异味,有曲香味或酒糟味。温度45~50℃(20 cm以下),水分45%~50%左右,垫料没有大面积结块。
4)垫料发酵⋯段时问后,如出现异味,说明粪尿量超过了发酵的降解能力,应增加垫料厚度,翻耙垫料,减少饲养密度,补充麸皮、米糠、玉米面和发酵菌等。
5)猪舍喷雾消毒后应间隔1~2 d,适当补充发酵剂,以保持有益菌的活力。
6)如垫料变黑,手捏成粉,说明垫料使用期已到,应更换垫料。清出的旧垫料应堆积发酵2个月后用于农业生产。一般垫料使用期限为2~3年。
7)若猪皮肤出现淤血出血点,如果是垫料造成的,过几天会自然消失,下一批猪不会出现此现象。若发生疾病或疫情时,应按照兽医卫生防控程序或无害化处理程序从严处置。

高锌对断乳仔猪促生长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高剂量锌在断乳仔猪饲粮中的添加效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据报道,早期断乳仔猪饲粮中添加高锌能减少仔猪下痢,提高日增重,改善饲料报酬。目前国内部分早期断乳仔猪饲料中已开始添加高锌。本文仅就国内外高锌对断乳仔猪促生长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加以综述,供进一步应用参考。

1 作用效果

丹麦科学家Poulsen(1989)最先发现,饲粮中含锌量2500mg/kg(氧化锌)可降低断乳仔猪腹泻的发病率。最近美国10所大学合作试验研究表明,以氧化锌形态添加药理效应水平(3000mg/kg锌)提高仔猪日增重13%,饲料采食量8%,饲料效率4%(Hill等,2000)。此效应对早期断奶(14天)和传统断奶(21天)仔猪同样有效,并且饲喂药理效应水平锌应在断奶后持续2周(Carlson等,1999)。 作者统计了前人33次以氧化锌形态添加高水平锌对仔猪促生长作用的试验,其中27次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00~4000mg/kg锌对断乳仔猪有促生长作用,6次试验表明断乳仔猪饲粮添加3000mg/kg锌没有促生长作用(Miller,1992;Tokach等,1992;张镇福,1998)。Schell(1994,1996)分别以氧化锌、赖氨酸锌、蛋氨酸锌或硫酸锌作为锌源,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1000、2000或3000mg/kg的锌,两周结果表明添加1000、2000或3000mg/kg锌均无促生长作用。这些彼此矛盾的试验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验证高锌对断乳仔猪的影响,并弄清影响高锌效果的各种因素。

2 影响高锌效果的因素

2.1 锌源、添加M量和添加时期 鉴于添加高锌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际生产中一般用氧化锌按含锌量为2000--3000mg/kg的剂量在断乳后两周内添加,添加时间不宜超过3周。目前的大多数研究报道认为,仅氧化锌来源的高锌具有防腹泻和促生长作用(Hahn和Barker,1993),而同时报道各种锌源中氧化锌的生物利用率最低。氧化锌中的锌大部分从粪中排出未被利用(Hoover等,1997)。对于这种矛盾现象的解释可能是因为氧化锌本身具有弱抗菌和收敛作用,以及由于氧化锌的生物利用率低于其它锌源,较高剂量的氧化锌也不会使动物发生不良反应。 为了减少高锌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动物营养学家们正努力尝试以低剂量的有机锌替代高剂量无机锌取得相同或更好的促生长效果。有试验表明添加酪蛋白锌(200mg/kg锌)的促生长效果相当于氧化锌(3000mg/kg锌)(赵国芬,1998)。Hoover(1997)的结果表明,以氨基酸复合物的形式添加有机锌(250mg/kg锌)可促进断乳仔猪的生长性能。但Hahn和Baker(1993)的试验结果只是以氧化锌形式添加3000mg/kg锌可提高断乳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其它锌源(硫酸锌、赖氨酸锌和蛋氨酸锌)则无效。郑家茂(2000)的试验表明,氧化锌(3000mg/kg锌)的促生长效果显著好于硫酸锌(3000mg/kg锌)。Hahn和Baker(1993)发现以饲料级氧化锌提供3000mg/kg和5000mg/kg锌均可提高仔猪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 而硫酸锌只在3000mg/kg锌水平才提高这些生长性能指标,5000mg/kg锌无效,但添加硫酸锌的血浆锌浓度是添加氧化锌的两倍。某些研究者认为,由于氧化锌生物利用率较低使猪对多余氧化锌较其它锌源如硫酸锌有更强的耐受性(Wedekind和Baker, 1990;Wedekind等,1992;Wedekind和Lewis,1993)。目前对于不同锌源仅做了一些生长性能比较试验,因为有机锌和无机锌的吸收机制可能不同,其进入体内的代谢途径也未必完全相同,所以很有必要对不同无机及有机锌源的作用模式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为在生产中应用高性能的锌源提供理论依据。 Smith(1997)认为添加3000mg/kg锌(氧化锌)4周可有效提高12日龄断乳仔猪生长性能, 以4000mg/kg剂量在断奶后2周饲喂可提高日增重。Carlson等(1999)认为早期或传统断乳仔猪断奶后2周补饲3000mg/kg锌(氧化锌)获得的日增重与整个28天哺乳期补饲的结果相同,仅在断乳后1周饲喂无促生长作用。Smith等(1996)发现在断奶后3周饲喂3000mg/kg锌可以在不影响血细胞比容或血红蛋白浓度的情况下提高生长性能。Cox等(1997)的试验结果是补饲4000mg/kg锌(氧化锌)仔猪平均日增重降低。Smith(1995)认为,分两阶段饲养即断乳后两周补饲4000mg/kg锌,第3、4周补饲2000mg/kg锌促生长效果最佳。Muihead(1992)也认为,所用锌的化学形式和饲喂时间是影响试验结果的关键。Wedekind等(1992,1994)认为猪和鸡的贮存机理不同,需进一步研究确切的锌贮存机理。生产中多以氧化锌添加3000mg/kg,饲喂2周为宜。 由于锌能迅速从体内排除,因此锌在组织内不会积累。荷兰IPVS(1992)的研究表明,即使每吨猪饲料中添加4kg氧化锌,肝脏中锌累积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完全没有差异。因此,在短时期(3周内)添加氧化锌几乎没有毒性危险。Brink(1959)的研究发现,饲喂2000-8000mg/kg碳酸锌后仔猪出现中毒症状。Jensen- waern(1998)的试验表明, 以2500mg/kg锌(氧化锌)添加4周可能对肝脏有中毒影响,肝细胞质内出现空泡,脂肪沉积增多。而许梓荣(2001)报道,短期(30天)内添加高剂量3000mg/kg锌(氧化锌)不会对肝脏产生功能上的损伤。

2.2 饲料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 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高锌的效果受饲粮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在以营养丰富的乳清粉、喷雾干燥血粉和进口鱼粉为原料的配合饲粮中添加3000mg/kg的锌(氧化锌)比无环境控制条件下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3000mg/kg的锌(氧化锌)效果要好(LeMieux等,1995)。但Lee等(1996)报道,在组成较复杂的饲粮(包括乳清粉、喷雾干燥血粉和鱼粉等)中添加3000mg/kg的锌(氧化锌)和在简单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锌一样对断奶仔猪有效。张英东(1998)建议添加高锌,以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高于20%,赖氨酸1.1%-1.5%为宜,并要控制好仔猪的生长环境。 2.3其它微量元素 饲粮中添加超过正常需要量20-30倍的高水平锌,有可能打破原有各种元素之间的平衡。因此在添加高锌的同时,要考虑与其它元素的平衡,主要考虑的是铜、铁、钙等,但深入研究高锌下这些元素用量的报道却很少。 Smith等(1997)、Hill等(1996)报道,高锌和高铜(250mg/kg)混合添加对仔猪生产性能的提高不具有可加性。Hill等(1996)在混合添加高锌(3000mg/kg)和高铜(250mg/kg)时,尽管血清锌和铜的浓度都升高,但不改变血清铁的浓度。Jensen-waern(1998)给仔猪补饲2500mg/kg锌(氧化锌),肝脏、肾脏、骨骼肌中钙、铜、铁、镁和锰的浓度未见降低。对高锌条件下仔猪达到最优生产性能时,其它元素的用量和比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作用机理

3.1 对采食量的影响 锌是味觉素(一种含两个锌离子的唾液蛋白)的组成成分,味觉素对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有重要作用,进而影响舌乳头中味蕾小孔的形态和功能,因此添加锌可增强味蕾对味觉的敏感性,产生促进采食的效果。Hahn等(1993)报道,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高锌,大约在1.5mg/L血浆锌水平刺激仔猪的随意采食量,并且认为生长性能的提高直接得益于采食量的增加。郑家茂(2000)、LeMieux(1994,1995)和Hoover(1997)也认为高剂量无机锌的作用与仔猪的采食量密切相关,增加采食量而使生长加快,可能是由于猪具有正常过剩的消化能力,也可能是由于增加采食量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或二者兼而有之。仔猪刚断奶时的主动采食量一般都很低,无规律,并且变化不定。仔猪断奶后的采食量同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呈正相关。这表明采食对胃肠道的成熟有促进作用(Kelley,1991)。因此仔猪的采食量在促进消化系统发育上有重要作用。仔猪断奶后采食量大,会使其消化系统适应于新的饲喂系统和饲料成分,因而高锌对仔猪有促生长作用。 Ward(1996)的试验发现添加锌(氧化锌、蛋氨酸锌)虽然不影响平均日采食量,但仔猪的增重耗料比或平均日增重仍有所提高。Carlson(1999)认为高锌的促生长作用并不完全是由于增加了采食量所致。一些研究者(Carlson等,1995;Poulsen,1995;Smith等,1997)报道,当采食量不增加或少量增加时,断乳仔猪补饲高锌2500~4000mg/kg(氧化锌形态),生长性能提高了10%一26%。因此,锌的促生长作用很可能是包括直接效应和提高采食量的间接效应在内的系统作用机理。

3.2 对消化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锌能改变消化道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Carlson(1998)报道补饲高剂量氧化锌能改善肠道形态,使十二指肠隐窝变深,绒毛变长,绒毛:隐窝比降低,因此他推测高锌促生长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十二指肠形态有关。Stanger(1998)用感染传染性胃肠炎(TGE,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的断乳仔猪作试验,发现高锌可促进受病毒损害的肠道组织的恢复。 饲粮中锌水平的变化影响小肠MTmRNA的表达,高锌刺激肠黏膜细胞MT的合成,而MT可调节锌的吸收。所以有人认为(Carlson,1998)肠道MT的生成可能是高锌促进仔猪生长的作用模式之一。肠道细胞通过MT储留的锌增多可能增加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增殖,从而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 Schell和Korneay(1994)因为非肠道注射醋酸锌对生长无促进作用,认为氧化锌促生长作用似乎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肠道的机理产生的。由于有试验表明醋酸锌对仔猪无促生长作用(MuCully等,1995),所以此推论值得怀疑,但这不失为验证高锌的作用位点是否在肠道的一个新思路。

3.3 对消化酶的影响 锌能调节各种含锌消化酶的活性,影响猪的消化。饲粮中添加高剂量氧化锌使饲料干物质、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4.32%和4.52%。这可能与羧肽酶A和羧肽酶B的活性上升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许梓荣,2001)。

3.4 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锌具有抑制某些肠道有害微生物生长的作用。腹泻常与病原性大肠杆菌相关,锌离子对大肠杆菌的呼吸链有抑制作用(Kasahara等,1972,1974)。这可能是高锌抗腹泻的机理之一(Fryer,1992)。Jensen(1987)发现,在琼脂培养基中添加100mg/kg锌(氧化锌形态)可使猪小肠内容物培养物的大肠杆菌总数减少,表明锌可能有杀菌作用,但随后的体内试验(添加1350mg/kg锌,氧化锌形态)未观察到类似的抑菌作用(Jensen,1987)。LeMieux等(1994)用高氧化锌(锌3000mg/kg)与抗生素(阿布拉霉素165mg/kg)对比试验,发现高锌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提高显著,阿布拉霉素效果却不显著。而O'Quinn等(1997)报道,氧化锌和抗生素对隔离早期断奶(SEW)仔猪都有效。近年来,发现饲粮中添加高剂量氧化锌可使断乳仔猪肠道大肠杆菌区系多样性的降低减小(Melin等,1996)。因此,断乳时添加氧化锌导致的高生长率可能与维持稳定的大肠杆菌区系有关。Schell(1996)报道,在无腹泻的情况下添加高锌(1000、2000或3000mg/kg锌,分别以氧化锌、赖氨酸锌、蛋氨酸锌或硫酸锌作为锌源)无促生长作用,表明高锌促生长的作用模式与腹泻有关。但也有试验表明添加3000mg/kg锌(氧化锌)影响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严重程度不明显(Miller,1992)。Hahn和Baker(1993)报道,不发生腹泻的仔猪饲喂高锌也有促生长作用。所以,对高锌是否通过减少腹泻而促进生长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

3.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血液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及IgG的检测,表明3000mg/kg锌(氧化锌)能促进仔猪的体液免疫反应。对血液中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的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高锌能提高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赵昕红等,1999)。Jensen-waern(1998)认为添加锌2500mg/kg(氧化锌)对断奶仔猪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功能无影响。Smith等(1996)也报道,添加高锌并不改变血细胞总数或细胞免疫功能。另外,饲粮中添加高剂量锌可使肝脏金属硫蛋白(MT)含量显著升高,为对照组的12.4倍,肝脏中Cu-Zn-SOD活性上升了48.36%(许梓荣,2001)。金属硫蛋白可通过巯基与自由基结合,从而保护细胞免遭氧化反应中产生的超氧自由基的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则是机体内超氧自由基的主要清除剂,二者在体内含量的升高对于维持生物膜完整、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Carlson等(1997)报道,在早期断奶后1~2周饲喂高锌对细胞中铜锌超氧化酶(Cu-Zn-SOD)的活性无影响。Heugten等(1995)报道,添加有机锌复合物不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

3.6 对促生长激素的影响 生长激素是通过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生成而发挥其生理功能的,锌可能通过影响IGF-I含量影响动物的生长。推测高剂量锌的添加,或是通过提高DNA聚合酶、RNA聚合酶活性,或是影响锌指DNA结合蛋白,或二者兼而有之,提高了IGF-I mRNA的丰度和稳定性,促进了IGF-I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为证实这一推测,需采用cDNA探针、NorthernBlot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作深入的探讨。仔猪饲粮中添加高剂量锌对血清中3碘甲腺原氨酸丁3、甲状腺素丁4、生长激素未产生明显影响,但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浓度分别上升了24.74%和35.43%(许梓荣,2001),但是由于此试验未作配对饲喂,因此无法断定这些影响是高锌的直接效应还是采食量提高的间接效应。胰岛素和IGF-I水平的升高,为高锌的促生长功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可能是一种整体性效应,而并非仅仅停留在消化道水平。

3.7 其它影响 RNA聚合酶是含锌酶,分子中含有2个Zn2+,2个Zn2+在所有的RNA聚合酶中发挥着催化功能和结构功能,RNA含量升高可能与该酶活性升高有关。另外,在哺乳动物中近年来相继发现一些含锌蛋白质如锌指(Zincfinger)可调控基因的表达。对于添加锌是否引起这些含锌蛋白变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值得深入研究。 锌的促生长作用可能是系统性的,并非仅局限于肠道。锌通过锌指蛋白刺激合成代谢激素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仔猪的生长也是可能的,但尚需从猪上获得这方面的直接试验证据。

4 高锌与环境问题

高锌的应用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猪粪中的锌可能导致可耕地严重的金属污染。日本政府规定可耕地干土中的锌含量应在120mg/kg以下。有人指出,不能否认锌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但决定粪便中排出的锌量不仅是开食料中的含锌量,也取决于日粮内99%的其它饲料(生长猪和肥育猪饲料)的含锌量。因此,即使对环境有污染,但仅仅指责开食饲料中加锌是不可取的(朱钦龙译,1994)。

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高剂量锌的研究和应用是当前养猪业的热点之一,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停留在饲养试验水平。因此,对高剂量锌的效果和作用机理很有必要从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深入探讨:

(1)对无机锌源和有机锌源的作用模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确定发挥断乳仔猪最大生长性能所需的添加形式和最适添加量,了解影响高锌添加效果的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 2)在消化生理方面,对于高锌对消化道中含锌酶的活性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通过显微镜和电镜来观察高锌对胃肠道特别是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以进一步研究高锌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4)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深入研究高锌对关键含锌酶、关键生长调控激素及免疫有关活性物质的基因表达的调控。

(5)对于MT在高锌的作用模式中是否具有重要地位有待研究;

(6)高锌对生长调控激素受体与对应激素结合效率和控制采食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如神经肽或其受体)是否存在影响也有待研究。受体)是否存在影响也有待研究。

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


对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进行制备工艺的研究。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加味玉屏风微丸,以微丸的累积溶出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按照最佳工艺制得的加味玉屏风微丸外形美观,圆整度良好,大小均匀,累积溶出度均达到94%以上;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的制备。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AGB5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METTLERTOLEVO公司),Waters600-2487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产),Millennium32数据处理系统(美国产),Altech2000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美国产),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泰斯特有限公司),DHG-903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S-450型挤出滚圆机(深圳市信宜特科技有限公司),RCZ-683型药物溶出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

1.2试药

黄芪甲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材(世一堂饮片有限公司),乙腈、甲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馏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加味玉屏风微丸的制备

分别称取加味玉屏风提取物和微晶纤维素(MCC)等原辅料,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加入适当润湿剂制成软材。经挤出机筛板(孔径1mm)挤成光滑致密的条状物,置于滚圆机中,直至颗粒滚制成丸。取出微丸,适度干燥,筛分,即得。

2.2制备工艺因素水平的确定

通过多次预试验,确定影响挤出滚圆工艺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挤出频率、滚圆频率和滚圆时间,对三者进行考察,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设计表安排实验,以60min的累积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微丸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因素、水平见表1。

3黄芪甲苷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2.3.1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0mL/min;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94℃,载气:氮气,流速为2.0L/min。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2.3.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0.5mg的溶液,即得。
2.3.3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0,200,400,800μL,置1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取以上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条件进行测定,以进样量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得回归方程为:Y=1.0619X+?1.624,r=0.9994,结果表明:在1.16~9.28μg黄芪甲苷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2.3.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中第二法操作。以900mL脱气蒸馏水为溶出介质,温度为(37±0.5)℃,转速为75r/min,取自制的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分别投入6个溶出杯内,在第5、10、15、30、45、60min时分别进行取样,每次取10mL溶出液(同时补液10mL),置于分液漏斗中。
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振摇提取4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充分洗涤2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用旋转蒸发仪80℃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25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备用。

2.3.5供试品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量取各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供试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见表2。

由表2的分析结果可看出:三因素对成丸影响的大小顺序为B>A>C,从正交试验结果看,最优组合为A1B3C1,即挤出频率为30Hz,滚圆频率为40Hz,滚圆时间为8min。
2.4最佳制备工艺的验证?
按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3批微丸,照上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和供试品含量测定的方法对3批样品的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微丸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在60min内的累积溶出度均达到94%以上,且按优化所得工艺制备的微丸大小均匀、硬度适宜、圆整度较好、收率较高。

3、讨论

微丸的制备国内外常见的方法较多,但挤出滚圆制丸技术是在国际制剂工业中较为广泛应用的制丸方法之一。用该技术制备西药微丸已比较成熟,但用于中药微丸的制备报道较少。本研究尝试用该技术制备中药缓释微丸,试验证明该方法简便、可行,但目前还存在着载药量低等技术障碍,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兽医在猪病诊断治疗中的用药问题探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生猪出栏量、存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重大疫病的防治问题凸显,如病原的多重感染、旧病流行不断,新病逐渐增多,疫病呈非典型化、毒株变异而出现非典型疫病、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日益增大等新现象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技术推广手段落后是阻碍生猪疾病防治技术普及的主要原因。高效、低毒、无副作用和无耐药性的中兽医学疾病防治技术是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今天介绍的的是:兽医在猪病诊断治疗中的用药问题探讨。一起来了解一下!

1、引言

兽药的滥用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资金,还使生猪养殖遭受打击,更令人担心的是耐药性几乎达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严重危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构成潜在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和环境隐患。笔者结合多年一线工作实践经验,查阅大量资料,旨在倡导“科学用药、规范用药、安全用药”,希望对基层兽医同行在猪病诊疗过程中有所帮助。

2、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2..1正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先决条件

一旦发生疾病,必须对病因、病原、病理过程、临床、剖检及结合实验室检验等进行深入了解后,正确、合理用药,以免延误病情、丧失救治最佳机会等。

2..2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通过“望、闻、问、切”临床详尽检查来诊断,结合尸体解剖、病理变化、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就可预测和初步诊断属于普通病(内、外科,寄生虫)还是传染病、属于哪个系统。如果怀疑传染病还要结合实验室进一步确诊属于细菌还是病毒病,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2..3用药要对症

要按照药物的适应症选药,做到对症下药,选用高效、安全、方便、廉价的药物制剂,切勿超范围、超剂量、无停药期、不注意配伍禁忌和滥用抗生素。药物联合应用时应利用药物协同作用。

2..4根据抗菌活性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临床上把抗菌药物分为杀菌药、抑菌药两大类。

杀菌药是指具有杀灭病原菌作用的药物,如青霉素类等;抑菌药是指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类等。对危机病例宜选用杀菌药物,而不选用抑菌药物。

2..5根据抗菌谱和适应症选用抗菌药物

在病原菌确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窄谱抗生素或抗菌药。如病因不明、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可选择广谱抗菌药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前做药敏试验。

2..6根据药物动力学选药

防治消化道感染时选用肠道不易吸收或难吸收的抗菌药,使药物在消化道有较高的浓度,如庆大霉素、吡哌酸(PPA)等采用口服给药;泌尿系统感染时,应选用原形从尿液排出的抗菌药,如青霉素类等,采用肌注方式;呼吸道感染宜选用肺组织有选择性分布的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等。

3、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

不同的给药途径决定药物吸收速度、血药浓度和疗效。根据病情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来确定适宜的给药方法。

药效发挥速度是静注肌注皮下注射口服。对于危机病例宜静注,肠道感染或寄生虫宜口服,严重消化道感染并发败血症、菌血症应内服并配合注射给药。混饲混水饮水给药注意浓度和均匀度;皮肤给药防治疥螨与体外寄生虫;黏膜给药、直肠给药更应注意药物浓度。

4、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和次数

4.1药物剂量

药物剂量是指一次给药的数量,是决定药效的关键因素。临床上使用的剂量称为治疗量,是产生明显疗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量。一般剂量和疗效呈正相关关系,但不能盲目加大剂量。最大治疗量称为极量,加大剂量引起中毒叫中毒量,超过极量可致死称为致死量。首次用量加倍是突击量,以后按照常规治疗量。

一般用药剂量:假如口服剂量为1,则肌注、皮下注射为1/2,静注为1/3。15kg犬与人剂量相同,50kg猪与2倍成人剂量相同,25-30kg猪与一个成人用药剂量相当。

4.2药物剂量的换算

如药物剂量标明千克用药量则按照体重认真计算,如仅标明猪用量,则是指50kg标准体重用量,用前除以50,可换算出每千克体重用量。

4.3剂量必须准确

用药剂量准确,是达到预期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前提。用药剂量分为法定剂量和临床经验剂量。

法定剂量时根据官方《兽药使用指南》中记载,临床兽医常用的剂量为经验剂量,后者一般要以前者为依据灵活掌握,虽可临床发挥,但要以安全有效为“度”。

临床用药必须严格掌握剂量范围,用药量应准确。对有毒副作用、安全范围小、剂量要求严格的药物如痢菌净、激素类、三氮脒、疫苗与血清,尤其是毒药(阿托品,亚硒酸钠)、剧毒药(安钠咖、肾上腺素)严格按照法定的用法、用量使用,用前要按照体重认真计算。

4.4去伪存真,查看药物有效成分

目前药物的商品名繁杂众多,用时一定要看清有效成分,避免超量中毒发生。

4.5严格用药时间间隔和给药次数

每天给药2-3次,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清除速率,尤其是抗菌药物要求血液浓度高于最小抑菌浓度。抗菌药物有时间依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和浓度依赖(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两大类。

对于时间依赖药物,药物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的时间是维持药效的关键因素。如青霉素注射后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6-8h,因此必须每天注射2-3次;对于时间依赖型药物,使血药浓度/最小抑菌浓度维持8-10倍,可达到最大杀菌效率,可采取每日注射一次的方法。

5、按疗程给药

有些疾病经单次、短期给药便可恢复、治愈,但多数疾病必须反复多次给药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称为疗程。一般解热镇痛、利尿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再对因治疗。对于细菌性传染病,一定要有足够的疗程,直至症状消失后1-2天,否则会导致疾病复发或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一般感染性疾病,杀菌药3-4天为1个疗程,最短2-3天。磺胺类抑菌药5-6天1个疗程,最短3-5天,最长不超7天。

连续3天正规用药无效方可换药,这是换药原则。

对于急性感染如果连续5天临床疗效欠佳,可考虑适当加大剂量或换药。呼吸系统疾病、败血症,用药最短疗程5-7天。对危及生命的感染,疗程1-2周或5-7天,休药1-2天后继续治疗。

6、正确处理对因、对症治疗

遵循中医理论:“治病必求其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6.1对因治疗

对因治疗指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的治疗,即治本,当选择使用消除病因的药物。如常见的喘气病,病因是支原体感染,故选用支原净、泰乐菌素、恩诺沙星、林肯霉素等敏感药物,达到杀灭病原的目的。

对因治疗,用药量要足,首次加倍,疗程要够(3-5天),疗程不足易引起复发、诱发耐药性。

6.2对症治疗

针对高热、心跳骤停、呼吸衰竭、脱水、休克、惊厥等症状进行治疗,中医称“治标”,则首选解热镇痛、强心利尿、解痉平喘、止血、镇静、止泻、防止酸中毒、调节电解质平衡等维持生命机能的药物对症治疗,为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一旦症状缓解,则转向对因治疗。

6.3标本兼治

有些情况下,要对因、对症治疗相结合进行。如急性肺炎、严重的呼吸困难、高热(41.5℃)会影响动物的抵抗力,加重病情,甚至死亡,则应对症、对因相结合治疗。

7、掌握好妊娠母猪禁用的药物

禁用直接收缩、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药物(如缩宫素、硫酸镁)、抑胆碱药(氨甲酰胆碱)、敌百虫等剧毒药、氟苯尼考胎毒性药物、可引起流产中毒死亡(病毒唑、血虫净)药物、行气破滞(桃仁、红花、鸟头);云南白药也应慎用;伊维菌素不能超大剂量使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345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