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种资源的区划

按照我国地方猪种的起源,体质外形,生产性能,结合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将我国的猪种划分为六大类:

1.华北型

华北型猪具有性成熟早(3-4月龄即开始发情),公母猪4月龄即可配种,每胎产仔12头以上,乳头8对左右,护仔性强、仔猪育成率高等特征。该类型猪肥育增重低,一般须饲养一年左右才出栏,但瘦肉率45%左右、肉味鲜美。

该类型猪根据其体躯大小和成熟迟早分大、中、小三型。目前其大型猪种因成熟晚、饲料消耗量大等原因而濒临绝迹,属于华北型的有东北民猪、西北八眉猪、内蒙河套大耳猪、山西马身猪、河北深州猪、山东莱芜猪等。

2.华南型

华南型猪从小到大体型一直肥胖、背宽阔,腹多下垂,臀部丰满。头较短小,面微凹、额部有横行皱纹、耳小竖立或向两侧平伸,皮薄毛稀无绒毛,毛色多为黑色或黑白花,该类型猪性成熟早,3-4月龄发情,6月龄左右体重达30千克即可配种,繁殖力较低,每窝产仔8-9头,乳头数5-6对。母性强,仔猪双月重7-8千克。早期生长发育快、积脂早、骨骼细小、膘厚、腹体脂肪含量高,肉质细致,屠宰率较高,一般在75%以上,属于华南型的猪种有两广小花猪、海南猪、滇南小耳猪、福建槐猪等。

3.华中型

华中型猪的体型和生产性能基本与华南型相似,体格大于华南型,体质疏松,早熟易肥,背腰较宽,腹大下垂,骨骼细致.

编辑推荐

我国猪种的主要类型品种介绍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在长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各地区各自形成适合本地区的猪种类型。可划分为:华北型、华中型、江海型、华南型、西南型和高原型。

华南型猪种

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南和南部边缘,广西、广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省和台湾省。该地区为亚热带地区,四季如春,草木繁茂,一年三熟,青绿饲料极多,养猪条件最好,可培育出早熟易肥;皮薄肉嫩的优良猪种。华南猪背腰宽阔凹陷,肋弯曲,胸较深,腹部疏松下垂拖地,后躯丰满,大腿肥厚,四肢短小,骨骼细致,卧系。头短而宽,嘴短,耳小直立,额部皱纹多横行,皮薄毛稀,毛色多为黑白花。性成熟早,母猪生后3一4月龄开始发情,母性好,护仔性强,一般每窝产仔猪8~9头。主要猪种有:云南德宏小耳猪、广西陆川猪、海南文昌猪和广东大花白猪等。

华北型猪种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东北、华北、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该地区一般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农作物一熟或两熟,因此饲料条件不如华中和华南。这种条件下可促使猪的体质健壮,骨骼发达,体躯高大,背狭而长,四肢粗壮,头部平在,嘴长耳大,额间皱纹纵行,皮厚多皱褶,毛黑色粗密,鬃毛发达。母猪繁殖力强,一般每胎产仔10~12头。按照个体大小和成熟的迟早可分大、中、小型,分布在不同地区。一般山区和边远地区为大型,城市附近为小型,农村饲养中型。主要猪种有河南八眉猪、河北深县猪、陕西南山猪、江苏淮猪等。

西南型猪种

分布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四川、贵州北部、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属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由于地处高原和盆地,地理、气候及农作物差异较大,所以猪种在外形和生产性能方面也有明显差异。盆地的猪饲料条件丰富,可形成体形丰满、早熟易肥的肉脂兼用型猪。生长发育较快,母猪产仔猪10头左右。而生长在高原的猪,则形成体质结实的腌肉型猪,母猪一般产仔猪8~9头。主要猪种有:四川荣昌猪和内江猪,云南保山大耳猪等。

高原型猪种

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的南部、四川的阿坝州和甘孜地区。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期短。猪种表现背狭而微凹,腹小臀斜,四肢健壮有力,头狭小嘴直长,耳小直立,皮厚鬃毛粗密,毛为黑色、黑褐或黑白花。繁殖力低;母猪产仔猪5~6头。生长缓慢,饲养一年体重20~25千克,2~3年35~40千克,是体形小的晚熟品种。

华中型猪种

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各省,它的北缘与华北型的南缘相接,南缘与华南型北缘相接,地区广阔,是粮、棉主要产区,饲料条件充足,青绿饲料丰富。华中型猪体型呈圆桶型,中等大小、背较宽、背腰下陷。耳稍大下垂,毛色多为黑白花,也有少量黑猪。性较早熟,母猪每胎产仔猪10~12头。主要猪种有:湖北监利猪、湖南宁乡猪、浙江金华猪和江西萍乡猪等。

江海型猪种

分布在华北和华中两类型交界的汉水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人们对猪种和培育方面进行了很多工作,受华北型和华中型猪的影响,江海型猪种较杂,可分为两类:一类受华北型影响较大的中小型黑猪,耳大下垂,背腰凹陷,四肢粗壮,皮厚多皱褶。主要品种有江苏大伦庄猪,江、浙和上海一带的太湖猪等。另一类爱华中型影响较大,毛色向黑白花过渡的猪种。主要品种有湖北阳新猪等。

山东里岔黑猪的资源现状及保种措施


中国地方猪品种在当年都受到瘦肉型猪的冲击很对数量都急剧减少到这几年大家开始喜欢吃土猪肉了,这些地方猪品种才开始被普通的消费者关注在意,但很对地方猪品种数量真的变的非常稀少。而山东里岔黑猪算是比较的好的一个地方猪品种。一起来了解山东里岔黑猪的资源现状及保种措施。

l、品种特点

里岔黑猪属华北型黑猪,毛色全黑,嘴筒长直,额有纵纹,四肢健壮,体躯伸长,乳头一般7-8对,胸腰椎数较一般猪多1-2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生长较快、繁殖性能好、瘦肉率高、肉质鲜美等特点。

2、群体规模及选育进展

现存养基础群种猪458头,年可向社会提供种猪4000头,出栏育肥猪6000头。基础群种猪主要由三个群组成:一是里岔黑猪原种猪群,该群现有种猪120头,其中经产母猪70女,初产母猪40头,种公猪10头,8个血统,基础母猪中特级的60头,一级的50头。核心群母猪60头,公猪8头,全为特级种猪。里岔黑原种猪自组群至今已进行了11个世代的继代选育。经过多次测定,育肥痞平均日增重达650克以上,料重比3.3:1,胴体瘦肉率50%以上,初产母猪窝产仔猪10头,经产母猪窝产仔猪13头,仔猪育成率88.6%。二是里岔黑猪瘦肉型新品系群,该群现有种母猪120头,种公猪10头,7个血统。新品系猪是以里岔黑猪为基础,与杜洛克杂交培育而成,现已进行了7个世代的系统选育,经测定育肥猪平均日增重735克,料重比3:1,胴体瘦肉率58%。母猪初产仔猪10头,经产仔猪l3头。仔猪育成率92.3%。三是长黑猪群,该群现有母猪126头,种公猪12头,6个血统,长黑猪是以里岔黑猪和长白猪为育种素材进行培育的。该项研究自96年开始,现已完成了导血、横交和三世代基础群的选育。经测定:育肥猪日增重650克,料重比3:1,月同体瘦肉率60%,胸腰椎2l22个,母猪初产仔猪10头,经产母猪l3头。仔猪育成率92.4%。除以上三个主要猪群外,还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汉普夏四大国外瘦肉型种猪70头进行纯繁,在向社会提供里岔黑猪母本的同时,配套提供优良父本种猪。

我们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聘请了有关专家为技术顾问。承担的七五省科委《里岔黑猪选育提高的研究》和八五农业部《里岔黑猪瘦肉型新品系的选育研究》均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胶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自96年开始,又承担了九五青岛市畜牧重点科研课题《中国长黑猪培育及产业化生产的研究》和山东省三0工程中的《商品瘦肉猪良种猪选育及产业化开发利用的研究》,均获得良好的科研成果。

几年来,我们本着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先后向辽宁、天津、江苏、浙江等十几个省市及山东各地提供里岔黑猪2万余头,促进了全国商品瘦肉猪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里岔黑猪存在问题

1、由于国外猪种的大量引进和杂交利用,纯种里岔黑猪与杂交猪相比生产性能低,群众养猪仅注意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偏面追求经济效益,使里岔黑猪的推广和利用受到影响。

2、随着里岔黑猪闭锁选育的进展,近交程度越来越高,使优良性状难以得到进一步发挥。

3、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三、保护对策

l、改革经营管理模式。一是学习和借鉴当前农村生产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如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合作联营等,提高良种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要在完成良种生产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开展多种经营,增强经济实力,逐步建立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

2、增加财政良种补贴。财政部门对育种场仍要实行良种埠卜贴,补贴数额不仅要做到随良种生产任务定额确定,而且要根据良种生产的实际亏损情况实事求是地补足。财政部门安排支农周转金时,要适当扩大用于育种场生产和发展综合经营的份额,尽可能帮助解决急需的资金困难,并注意增加投入,改善育种场生产的条件和基础设施。

3、加大科研力度,进一步提高里岔黑猪的各项生产性能。研究开发利用里岔黑猪配套生产技术,充分发掘、利用里岔黑猪所特有的优点,向社会提供更优秀的里岔黑猪,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两年一个世代继代选育,在适当时期应该有计划地开放里岔黑猪的核心群,引入新的高产基因,改造生产性能差的个体,哟氏近交系数,确保里岔黑猪优良特性的进一步提高,培育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优良瘦肉猪种。

5、积极争取各级领导、专家、教授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尽快完成里岔黑猪育种中心和配套设施建设,使育种中心基础群种猪存养数量扩大到800头,达到年提供种猪8000头,出栏杂优猪8000头的生产规模。

6、在活体保种的同时,研究冷冻胚胎、精液保存力法,使里岔黑猪的优良基因得以完整、永久的保存下来。

长白猪的生长特点 外来优良猪种


长白猪又称为兰德瑞斯猪,原产于丹麦,目前世界上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均有饲养,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广的主导瘦肉型猪种,是养猪生产不可或缺的优秀猪种。长白猪现有丹系、法系、加系、美系、英系等几个品系。

长白猪由于体型特长,毛色全白,故在我国称它为长白猪。体躯呈流线型,头小,鼻嘴直,狭长,两耳向前下平行直伸,背腰特长,后躯发达,臀腿丰满,rǔ头数7~8对。

长白猪性情温驯,行为不易受惊,对外来刺激反映温和,不打斗。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等优良特点。

经产母猪产仔数可达11.8头,仔猪初生重可达1.3千克以上,多作母本,在国外三元杂交中长白猪常作为第一父本或母本。该猪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优良猪种之一,许多国家的猪种改良都引入了该猪种血源。猪成年体重,公猪可达450公斤左右,母猪可达350公斤左右。

品种特征:体型特别长、毛色全白,故称长白猪。全身被毛白色,头小轻秀、颜面平直,体躯呈流线型,耳向前倾,胸部窄,背线平直稍呈弓形,后躯肌肉特别丰满,背腰特长,四肢结实,rǔ头一般7-8对,颜面直,耳大向前倾,背腰长,体形前窄后宽,呈流线型,体驱长,有16对肋骨,大腿丰满。

繁殖性能:产仔数12头,初生重1.4千克左右,60天断奶重18千克左右,6月龄肉猪体重90千克左右,屠宰率为75%;胴体瘦肉率为58.1%,成年公猪体重400千克左右,母猪300千克左右。

育肥性能:6月令体重超过90公斤,日增重550800克,料重比3.0-3.5:1,屠宰率72%,胴体瘦肉率6365%。

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生长发育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以上。体重90千克时屠宰,屠宰率为70%一78%。月同体瘦肉率为55%一63%。母猪性成熟较晚,6月龄达性成熟,10月龄可开始配种,母猪发情周期为21-23天,发情持续期2-3天,初产母猪产仔数9头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12头以上,60日龄窝重150千克以上。

杂交利用:在饲养条件较好的地区,以长白猪为父本,与地方猪种或我国的培育猪种杂交,均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由于其繁殖能力较强,所以国外多用此为母本,与杜洛克或大白猪杂交。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多以长白猪为母本,以大白猪为第一父本生产的杂种母猪(习称长大杂良种母猪),再以杜洛克或汉普夏公猪为第二父本进行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瘦肉型猪,能取得产仔多、成活率高、断奶窝重大、生长速度快、规格一致、胴体质量高的最佳效果,这种杂交组合适合于外向出口型猪场,为我国现行推广的猪种杂交组合,应用范围日趋扩大。

长白猪的选育:

长白猪对饲养要求很高,体质较弱,抗逆性差,极易发生繁殖及裂蹄等疾病,所以长白猪的选育工作很重要。

在选育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客户和选育目标的矛盾。即:既要满足客户挑选种猪时对种猪外形的要求,又要兼顾种猪本身具有的优良性能;在选育过程中有时为了改良某一性状,大胆地有的放矢地引入杂交品系的血缘再加以固定也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首先要看猪的繁殖性能:要求产活仔数初产为8.5头,经产活仔数为11头,21天龄窝重45公斤,断奶成活率90%。

其次要看猪生产性能:要求日增重760克,饲料报酬平均2.24:1,背膘1.15厘米,瘦肉率65%,眼肌面积33平方厘米,肉色3分。

最后,要以生产出适应性强,产活仔多,增重快,饲料报酬高,背膘薄,后躯丰满的新型长白猪为标准。


我国培育出新的微型猪品种售价上万


我国对猪肉的需求占全世界的一半,有这么庞大的需求其生猪养殖业也是全球最大。但养殖技术并不算拔尖,对此我国一直在全方面进行提高。在猪品种上面的研究最近又取得了新突破,在某公司的基因组研究生培育出了新品种的微型猪,预售价最低一万。

它们由小品种的巴马猪基因改造而来,体重15公斤,与中型犬差不多大,一开始它们是作为人体疾病的动物模型而培育的。专家预计这些微型猪的售价每头最少要1万元。为了培育这种微型的巴马猪,科学家通过干扰基因生长因子的表达克隆出公猪,再将之与母猪进行交配。

相比之下,原来的巴马猪重量在35~50公斤之间,而家养的猪体重一般都超过110公斤。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购买微型猪的消费者或许还能选择不同的肤色和样式。

特征

生物学特性

小型猪通常称之迷你猪,一般成年猪体重45~65千克称之为小型猪,25~35千克者称之为微型猪。我国小型猪和微型猪品种资源很丰富。如藏猪、五指山猪、版纳小耳猪、巴马香猪、香猪、荷包猪、乌金猪等,都具有体型小、性成熟早、抗逆性强、肉质好等特点,是培育烤乳猪和实验动物的优良品种。在当前需求多样化的市场形势下,小型猪和微型猪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①体型小发育慢,6月龄体高40厘米左右,体长在60~75厘米,体重20~30千克,体重相当同龄大型猪的1/4~1/5,平均日增重120~150克,而同龄大型猪为600~800克。

②性成熟早,一般3~4月龄性成熟时具有繁殖能力。

③抗逆性强,对不良的生态和饲料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④产仔数少,一般为5~6头。微型猪为中国的宝贵品种资源。

价值及利用

小型猪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做实验动物,由于猪和人在生理解剖、营养代谢、生化指标等特征上有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结构与人更为相似,所以是研究人类疾病防治的理想实验动物。其二是烤制食用,如烤乳猪。中国是养猪大国,养猪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几千年来,在长期的人工选育和特定的生态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数以百计各具特色的地方猪品种,为世界养猪业的发展及改善我国人民的肉食结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养猪业只是把解决人们肉食来源作为主要目标,使得我国宝贵猪种资源未得以充分利用,特别是一些产用量不高而在其他方面颇具特殊价值的微型猪(MiinatureiPgs)未受到足够重视。在今天我国猪肉产品已相对丰富,而养猪业经济效益却不甚理想的境况下,开发利用微型猪已是势在必行。而微型猪的实验动物化将成为开发养猪新产业,提高养猪业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的新的突破口。

近日,深圳华大公司的基因组研究所培育出了一种微型猪。它们由小品种的巴马猪基因改造而来,体重15公斤,与中型犬差不多大,一开始它们是作为人体疾病的动物模型而培育的。专家预计这些微型猪的售价每头最少要1万元。目前,微型猪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十分受宠,每只售价高达800美元。我国是微型猪的故乡,体重在30~70公斤的微型猪有10余种,如能合理开发利用,将是我国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国科学家培育出微型猪


猪养殖业是我国主要的养殖业之一,为了促进猪养殖业的发展我国一直致力于猪新型品种的研制,日前,深圳华大公司的基因组研究所培育出了一种微型猪,预计这些微型猪的售价最少要1万元。我国科学家培育出微型猪,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这种微型猪。

它们由小品种的巴马猪基因改造而来,体重15公斤,与中型犬差不多大,一开始它们是作为人体疾病的动物模型而培育的。专家预计这些微型猪的售价每头最少要1万元。为了培育这种微型的巴马猪,科学家通过干扰基因生长因子的表达克隆出公猪,再将之与母猪进行交配。
相比之下,原来的巴马猪重量在35~50公斤之间,而家养的猪体重一般都超过110公斤。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购买微型猪的消费者或许还能选择不同的肤色和样式。

特征
生物学特性
小型猪通常称之迷你猪,一般成年猪体重45~65千克称之为小型猪,25~35千克者称之为微型猪。我国小型猪和微型猪品种资源很丰富。如藏猪、五指山猪、版纳小耳猪、巴马香猪、香猪、荷包猪、乌金猪等,都具有体型小、性成熟早、抗逆性强、肉质好等特点,是培育烤乳猪和实验动物的优良品种。在当前需求多样化的市场形势下,小型猪和微型猪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①体型小发育慢,6月龄体高40厘米左右,体长在60~75厘米,体重20~30千克,体重相当同龄大型猪的1/4~1/5,平均日增重120~150克,而同龄大型猪为600~800克。
②性成熟早,一般3~4月龄性成熟时具有繁殖能力。
③抗逆性强,对不良的生态和饲料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④产仔数少,一般为5~6头。微型猪为中国的宝贵品种资源。

价值及利用
小型猪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做实验动物,由于猪和人在生理解剖、营养代谢、生化指标等特征上有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结构与人更为相似,所以是研究人类疾病防治的理想实验动物。其二是烤制食用,如烤乳猪。中国是养猪大国,养猪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几千年来,在长期的人工选育和特定的生态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数以百计各具特色的地方猪品种,为世界养猪业的发展及改善我国人民的肉食结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养猪业只是把解决人们肉食来源作为主要目标,使得我国宝贵猪种资源未得以充分利用,特别是一些产用量不高而在其他方面颇具特殊价值的微型猪(MiinatureiPgs)未受到足够重视。在今天我国猪肉产品已相对丰富,而养猪业经济效益却不甚理想的境况下,开发利用微型猪已是势在必行。而微型猪的实验动物化将成为开发养猪新产业,提高养猪业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的新的突破口。
近日,深圳华大公司的基因组研究所培育出了一种微型猪。它们由小品种的巴马猪基因改造而来,体重15公斤,与中型犬差不多大,一开始它们是作为人体疾病的动物模型而培育的。专家预计这些微型猪的售价每头最少要1万元。目前,微型猪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十分受宠,每只售价高达800美元。我国是微型猪的故乡,体重在30~70公斤的微型猪有10余种,如能合理开发利用,将是我国一笔巨大的财富

江苏金坛地方猪种米猪


米猪本身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已经绝种。米猪是江苏金坛的地方猪种,其体型小,但生产性能在本土猪当中还是算是不错,其名字也是因此而来。这里小编将和大家全面介绍下这个个体型不大但作用不小的米猪,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米猪(Mipig)是原产于江苏省金坛市的地方猪种,由于该猪历史上来源于体型较小但生产性能优良的猪种而得名。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米猪中心产区在江苏省金坛市,多集中在金坛的水北、河头、尧塘、儒林、白塔、洮西、朱林等镇。主要分布于溧阳、丹徒、丹阳、武进及毗邻的市(县)。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较快,被省内外部分地区引种。

米猪因分布广,各地条件不尽相同,据陈效华等(1964)调查,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北生头、大南生和小南生。后两者比较接近,常合称为南生头。目前,北生头已消亡。

南生头分布于北生头之南,故名。分布区绝大部分在江南,由于饲料条件较好,管理较细致,因此其体质较北生头细致疏松,体型也较丰满。个体略小,头稍短,耳小且耳根软,背腰宽而下凹,腹部大而下垂,呈球状,故俗称荷包生或元宝猪。

产于金坛、武进南部和溧阳、宜兴一带的南生头,常被称为小南生或称金坛猪,其体质在米猪中最为细致疏松,是米猪的正宗。在过去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50~70日龄断乳时体重在12kg左右,再饲养5~6个月后,体重达50~60kg时即出售或屠宰。其脂肪较多、肉质较好[www.nczfj.com],屠宰率约为60%~65%。母猪繁殖性能强,一般年产仔2~2.5窝,但每窝产仔数较少。由于其耳和尾都稍大,毛较稀软,皮薄而松弛、软如棉花,故又称为棉皮猪或薄皮猪。

产于扬中下洲和武进小河一带的南生头,体质较小南生为结实,常被称为大南生,其性能和外形特征,与地理分布位置一样,介于小南生和北生头之间。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主产区金坛市位于北纬31o3342~31o5322、东经119o1745~119o4459,地处江苏省南部,为宁、沪、杭三角地带的中枢。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6天;年降水量1078mm,相对湿度为76%;年平均日照时数2034h。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以水稻、麦类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大豆、棉花、薯类、花生、芝麻、瓜类、各种蔬菜等,饲料作物主要有红花草、南瓜、甜菜、胡萝卜等。产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饲料资源为米猪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在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当地已逐步形成了体型较小,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猪种,称棉皮猪。太平天国失败后(1864),大批苏北人南迁,带入了毛粗皮厚、体型较大的华北型猪种,称之为沙皮猪,与棉皮猪杂交后,逐步分化成两种类型,即小型米猪(棉夹沙)和大型米猪(沙夹米)。原来的棉皮猪因体型小被淘汰,棉夹沙结合了双亲优点,受到农民喜爱,经过长期选育,发展成为现在的米猪。

米猪的形成也与当地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水平有密切关系。产区位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气候条件好,适宜各种农作物和饲料生产,同时粮食加工、酿酒、榨油等加工副产品丰富,为米猪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加上当地农民长期习惯熟食饲喂,精青搭配,垫圈舍饲,精心管理,逐渐形成米猪。米猪适应性强,特别适宜太湖流域地区饲养,其他地区引进饲养,生长情况良好。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据江苏省畜牧生产管理部门2006年调查,全省有米猪母猪8000多头,公猪19头,主要分布在常州市的金坛、武进一带。在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也有少量分布。

历史上米猪曾是当地群众养殖的当家品种,群体规模较大。据《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1979年全省有太湖猪45.44万头,其中米猪占8%(米猪原为太湖猪的一个类群),约为3.64万头。《中国猪品种志》记载,1980年产区太湖猪60多万头,米猪占5.6%,约为3.36万头。20世纪8090年代其存栏量始终稳定在3万头以上,最高年份的1992年达5.5万头。随着优质瘦肉猪的推广,以及猪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当地先后引进推广了二元杂种母猪、苏太猪和洋二元母猪以及国外瘦肉型猪,米猪饲养量开始逐年减少。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米猪头小嘴长,面平直或略凹,额纹少而浅、多竖纹或略有横纹,耳软、下垂过嘴角。背腰略凹,腹大下垂。被毛细疏短软,色浅黑。四肢卧系,腿臀多倾斜,骨细皮薄。皮肤紫红色或灰白色。乳头8~9对,多为偶数排列,约占70%左右,奇数排列约占30%。乳头形状可分丁香乳头和蓑衣乳头两种。

2.体重和体尺2006年金坛市畜牧兽医站随机抽样调查,在当地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50头成年母猪资料,2008年1月对江苏永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3头公猪进行测量,其体重和体尺见表1。

与《江苏省猪品种志》记载的1981年金坛县种猪场数据对比,母猪体尺相对稳定,无明显变化。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米猪早熟、多胎、高产,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母猪一般70日龄、体重约13kg开始发情。发情周期17~22天,产后第一次发情多在产后26~45天,发情持续期,后备母猪24h,经产母猪2~3天,有的中老年母猪长达3天以上,适配期一般在发情开始后的36~48h。母猪5月龄,即第四次发情、体重达30kg左右初配,妊娠期110~116天,年产2~2.5胎。公猪60~70日龄、体重10kg左右开始爬跨,~般6~7月龄、体重40kg左右时初配。

利用年限母猪7~8年,部分优秀个体可达10年;公猪4~5年。据2006年江苏省调查,米猪母猪繁殖性能见表2。

与《江苏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7)记载的3至7胎纯繁(82窝)母猪窝总产仔数为(14.650.41)头,窝产活仔数(13.380.32)头相比,繁殖性能有所下降。

2.育肥性能米猪早期增重快,体重达30kg以后生长逐渐缓慢,体重60kg以后生长更慢,几乎不长。6~7月龄时体重60kg左右。其中个体较大的北生头一般8~10月龄可达70~75kg,个别肥育期延长到1~1.5年时体重可达100~125kg。

据原金坛市种猪场1980年测定,8头米猪从(3月龄)体重23.88kg开始,至(8月龄)体重93.25kg结束,日增重455g,每千克增重需精料4.48kg、青料3.88kg。屠宰率68.81%,胴体长74.45cm,背膘厚37.2mm,皮厚4mm,眼肌面积16.00cm2,后腿比例28.03%。米猪以6月龄、体重70~75kg屠宰为宜。

四、饲养管理

历史上米猪均为圈养,以粮食副产品及青绿饲料作为饲料来源,粮食副产品主要包括米糠、麦麸、豆饼、渣类等。在饲料调制方法上精料磨碎,煮熟饲喂,青粗饲料洗净切碎,并与精料拌和。20世纪80年代前,饲养育肥猪采取阶段育肥法,即25kg仔猪阶段喂得好些,25~50kg架子猪阶段喂得差些,从50kg到出栏为催肥阶段,再喂好些。进入20世纪80年代,推广应用配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养猪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1990年开始,在金坛全市大幅度推广了仔猪全价颗粒饲料,科学养猪得到了新的提升。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1974年曾在薛埠镇建立种猪场,重点开展米猪的提纯复壮工作。种猪场常年存栏母猪130头左右,其中核心群母猪30头左右,纯繁比例达30%。2002年种猪场划归方麓茶场。2007年江苏省永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金坛市朱林镇)建立米猪保种场,有公猪3头、母猪30多头。金坛市郊区的一些乡镇和农村养有部分米猪。米猪作为太湖猪的一个类群,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

米猪作为杂交母本与长白猪、约克夏猪、杜洛克猪开展杂交利用,生产商品猪,杂交一代优势显著,受到群众欢迎。

六、品种评价

米猪繁殖性能好(产仔多、母性好、泌乳力强、哺育率高)为其突出特点,曾享誉省内外,且抗病耐粗、杂交效果显著。米猪体型较小,对于选育体型适中的高繁殖力母系具有潜在的资源价值。但米猪存在瘦肉率低、生长速度较慢等劣势。今后应加强米猪保种工作,扩大群体数量。

杜洛克猪 外来优良猪种


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等地,是世界四大著名猪种之一,分布很广。毛色棕红色,以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而著称,是目前三元杂交猪生产公认的最佳终端父本。

杜洛克猪适应性强,生长发育迅速,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高,容易饲养。

杜洛克猪平均产仔在11头以上,初生重1.5千克以上,断奶个体重16千克以上,6月龄平均体重105千克以上,成年公猪体重350千克以上,成年母猪310千克以上,料肉比在2.38:1。平均胴体瘦肉率达60%以上。

杜洛克猪瘦肉率高,饲料报酬好(料肉比低),生长快,屠宰率高,瘦肉颜色好,肢体健壮,公猪配种比较积极。

一、体质外貌:

杜洛克猪全身被毛呈棕红色,体躯高大,粗壮结实,全身肌肉丰满平滑,后躯肌肉特别发达,头较小,颜面微凹,鼻长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而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四肢强健,蹄黑色,体躯深广、肌肉发达,属瘦肉型肉用品种。

1、头部特征:头大小适中、较清秀,颜面稍凹、嘴筒短直,耳形适中或向前下垂。

2、第二性征:公猪:包皮较小,睾丸匀称突出、附睾较明显。母猪:外阴部大小适中、rǔ头一般为六对,母性一般。

二、生产性能:

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9.78头,母性较强,育成率高,且以生产鲜肉能力强而著称;杜洛克是生长发育最快的猪种,胴体瘦肉率在60%以上,屠宰率为75%,成年公猪体重为340-450千克,母猪300-390千克。

1、生长发育:70日龄至100kg日增重:750克。70日龄至100kg饲料报酬:2.8:1。出生至100kg天数:170天。

2、繁殖:总产仔数:9头;产活仔数:8.5头;初生重:1.5kg;21日龄重:5kg;35日龄重:8kg。

3、胴体:屠宰率(%):70%;瘦肉率(%):64%;背膘厚(mm):18;眼肌面积(cm2):30;后腿比例(%):30%。

三、杂交利用

杜洛克猪性成熟较晚,母猪在6一7月龄开始第一次发情,发情期在21天左右,发情持续期为2-3天.初产母猪产仔数9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数10头左右。因其繁殖能力不如其他些个国外猪种,故在生产商品猪的杂交中多用作三元杂交的终端又本,或二元杂交的父本。

由于杜洛克猪具有增重快,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为2.8-3.2:1),胴体品质好、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等优点,而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差些。故在与其它猪种杂交时,经常作为父本,以达到增产瘦肉和提高产仔数的目的。

四、评价:杜洛克猪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几大特点,在生产商品猪的杂交体系中适合做终端父本,同时杜洛克猪适应性好,无应激敏感现象,易饲养管理成功,广泛适合于工厂化养猪和农户饲养。


成都本土猪种成华猪


上世纪大量引入瘦肉型猪十分有效解决我国人民对猪肉的急切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已经从简单的猪肉需求,变成对了猪肉口味和品品质的追求,这时候我国本土猪种又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这成都本土猪种成华猪就是如此这里和大家介绍下这个成华猪。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成华猪(Chenghuapig)原产于成都平原,以成都市金牛区、郫县、温江等区、县为中心产区。现主要分布于成都市青白江区、新都区、郫县和德阳市的绵竹、广汉、旌阳、什邡、罗江县(市、区)。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成华猪原产区成都平原位于北纬30o05~31o26、东经102o54~104o53,海拔650~2000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2~16.6℃;年降水量900~1300mm,相对湿度82%;年日照时数1042~1412h。境内河渠纵横,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壤肥沃,以灰色及灰棕色潮土的平原冲积土为主。农作物一年二三熟,是四川省内富饶的粮食产地,农作物品种较多,以水稻、小麦、油菜子、蔬菜为主。饲料来源丰富,苕子、蚕豆苗等优良豆科作物种植面积大、种类多,青绿多汁饲料能常年供应。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成华猪饲养历史悠久,据考古研究,成都平原多处东汉墓葬中发掘出陶猪、石猪。据扬雄《蜀都赋》蜀人籴米肥猪的记载推算,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条件好,粮食丰盛,又位于大中城市附近,商品猪需求量较大。当地群众为缩短肥育期、提高商品率,喜养体型较小的猪种。除注意母猪繁殖性能外,还十分注重体型外貌的选择,喜欢颜面皱纹少、耳较小(俗称金钱耳)、头部较轻的猪,多选择背腰宽、平直,腹圆而略下垂(俗称船底肚),全身被毛黑色的猪种。在养殖方法上,采取直线育肥的方式,习惯用大米、细糠等精料催肥,促进了成华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是成都平原地区的主要地方品种。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成华猪经历了由迅速发展到急剧下降的过程。1985年存栏成华猪48.16万多头,其中能繁母猪47.61万多头、种公猪5500多头。之后随着瘦肉猪生产的兴起,外来良种公猪的引进和杂交猪生产的发展,成华猪饲养量逐年下降。1995年存栏成华猪35.66万多头[www.nczfj.com],其中能繁母猪35.5万多头、种公猪657头。至2005年存栏成华猪能繁母猪4.6万多头,种公猪80头。近年来,产区进一步推广三元杂种猪生产技术,原有中心产区如成都市金牛区、双流、温江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县,已难以找到纯种成华猪。成华猪品种资源数量急剧减少,母猪饲养分散且严重老化,纯繁比例很低。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

1.外貌特征成华猪体型中等,头方正,额面皱纹少而浅,耳较小、下垂,嘴筒长短适中。颈粗短,背腰较宽、微凹,腹圆、稍下垂,臀部较丰满。四肢较短,结实、直立。被毛黑色。乳头6~7对,排列均匀。

2.体重和体尺2006年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总站组织测定了成华猪成年猪体重和体尺,由于农村公猪使用较早,淘汰更新快,故未测定到农村自养条件下成年公猪。与1980年数据相比,成年公、母猪的体重、体尺有下降趋势(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成华猪性成熟早,公猪60日龄有爬跨行为,能排出精液;母猪90日龄出现发情征状。农村饲养条件下,公猪3~4月龄、体重25kg,母猪6~8月龄,体重50kg开始配种。母猪发情周期17~24天、平均19.8天,发情持续期4~5天,妊娠期114.2天。

2006年在郫县、青白江区多个社区对农村养猪户母猪繁殖性能进行了调查,与1980年数据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表2)。

2.育肥性能2006年调查,在较好的饲料条件下,成华猪200日龄体重可达80kg,育肥期日增重497g,料重比3.93。成华猪育种场等单位对81kg左右的育肥猪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与1981年数据相比,变化不大(表3)。其90kg体重时,背最长肌含水分63.9%,粗蛋白质25.8%,粗脂肪4.1%,肌肉纤维直径78.5m,熟肉率88.8%。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1973年成华猪曾列入四川省地方良种选育规划,成立育种协作组,建立了成华猪育种场,并在产区开展了群众性的种猪普查和群选群育工作,2000年成都市种畜场(成华猪育种场)列入四川省畜禽重点品种资源场,承担成华猪的保种任务。成华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四川省2007年发布了《成华猪》地方标准(DB51/T6512007)。

2005年成都市种畜场有成华猪63头,其中能繁母猪52头、公猪11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华猪产区大力推广以引进外来猪种如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为父本的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与成华猪杂种一代75kg出栏时,日增重分别达到5549、5489和5019,瘦肉率分别达到50.6%、48.7%和51.8%;90kg出栏时,日增重分别达到566g、551g和522g,瘦肉率分别达到47.9%、47.1%和48.7%。杜长成、汉长成三元杂交组合的瘦肉率可达57%以上。

五、品种评价

成华猪饲养历史悠久,是成都平原地区的代表猪种,体型外貌一致性好,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高、皮薄肉嫩等特点,但其体躯较短、生长速度较慢。在做好保种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利用。今后应加强保种工作,扩大群体数量。

华中型猪种——大花白猪


经过长时间选育形成的大花白猪品种属于我国华中型生猪种,由于这一猪品种便于饲养,繁殖性能强,且肉质口感鲜嫩,因此被当地的养猪户所广泛饲养,目前大花白猪这一华中型生猪品种的养殖前景还是不错,养猪户要重视该猪品种的饲养知识掌握,从而获取可观的大花白猪养殖效益,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一生猪品种。

1.大花白猪品种介绍起源

大花白猪品种是广东大耳黑白花猪的统称,由分布于广东各地的大花乌猪、金利猪、梅花猪、梁村猪、四保猪和坭坡猪合并,1983年统称为大花白猪。过去农户习惯以产地名称和集散地对其进行命名,因此,大花白猪的俗名很多。目前,大花白猪可分为三个品系,即粤北品系、粤中品系和粤东品系,三个品系间毛色存在较大的差异,粤北系与粤东系的黑毛覆盖率高于粤中系;三个品系间母猪体型和繁殖性能方面存在显着差异,而公猪除粤北系与粤中系尾长差异显着外,其他性状均无显着差异。

据对广州、韶关古墓中发掘出来的陶猪模型研究,东汉时期(25--220)当地已普遍饲养家猪。由陶猪的模型考证,当时饲养的是一种耳小而直立的猪。历史上由于战争的影响,我国中原地区人民曾两次向南大规模迁移,第一次为907967年,移民经湖南到达广东的连州鹤曲江一带;第二次为11271279年,移民经江西的五岭隘口和大庾岭到达广东省的北部。随着移民带人华中地区的大耳型猪种与广东本地猪杂交,逐渐育成粤北一带的大耳花猪。随后,部分移民沿北江迁居至珠江三角洲,把粤北的大耳花猪再引入该地,并吸收了附近江西、东江等地方猪种的血统,经过长期选育,形成了近代的大花白猪。

大花白猪各品系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及选育要求有所差异,因而,各品系间的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亦略有差异。

2.大花白猪品种外貌特点

大花白猪体型中等,毛色为黑白花,头部和臀部有大块黑斑,腹部和四肢白色,背腰部和体侧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黑块,在黑白色的交界处有一条宽3~6cm的灰色带,大部分被毛稀疏。背腰较宽,背微弓,腹大。耳稍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皱纹。乳房发育良好,有效乳头多数为6对。大花白猪体型外貌各品系间稍有差异。其体型中等,耳稍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的皱纹。背腰较宽微凹,腹较大。背毛稀疏,毛色为黑白花,头部和臂部有大块黑斑,腹部、四肢为白色,背腰部及体侧有大小不等的黑块,在黑白色交界处形成晕。

由于大花白生猪分布范围广,体重和体尺差异较大。2006年8月对大花白猪成年猪的体重、体尺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中国猪品种志》记载,1973年测定平均体重成年公猪(9头)133.3kg,成年母猪(154头)110.8kg。两者比较,目前的公猪体重略小。

3.大花白猪品种适宜环境

大花白猪原产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包括佛山市的南海、顺德,中山市,广州市的番禺、增城、花都、从化。产区平均海拔50m,属南亚热带季风雨林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是广东省内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用于喂猪的饲料以大米、米糠、甘薯为主,青绿饲料终年不断,饲料条件优越。4~9月为高温高湿期,各月平均气温20~28℃,此时期雨量占全年的80%;10月至翌年3月为低热低湿期,最冷月平均气温10~15℃。

4.大花白猪生产繁殖性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558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