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混合型蠕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感谢阅读《绵羊混合型蠕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内容,养殖网yz023.com养羊致富频道小编在本频道收罗多篇优质内容供您阅读参考!我们也准备了优质的专题供您参考:龙虾养殖发病

寄生虫病极大地制约着俄罗斯养羊业的发展。根据许多研究工作者的资料称,我国南方地区绵羊遭受蠕虫的侵袭实际上己达100%,它们寄生于胃肠道和肝脏,在这种状态下往往呈混合型侵袭病。蠕虫病常常呈不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程经过。此时以寄生虫的种类为先决条件,具有寄生虫群落和宿主以及其防御能力状态之间相互制约而密切联系的特性。 从卡腊查耶夫契尔克斯农场493只绵羊的蠕虫学解剖猎及的结果表明,2-3岁龄绵羊双腔吸虫一圆线虫的侵袭.少居极大比例(74.1%)。双腔吸虫的侵袭强度为61士23-185士34 条,肠毛圆线虫为132-44至691士101条。我们在作蠕虫检查时发现当年生的羔羊常呈毛圆线虫同线虫科毛圆线虫科的混合侵袭病,这种情况占蠕虫病总数的70%以上。 研究寄生虫同宿主的相互关系,发现蠕虫对动物机体的病理影响总体说,有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晓蠕虫病的发病机制就能够实施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这就是说,这仅只是针对寄生虫,而且能使动物机休在病理过程中促进正常化,与此同时还能加强机体对蠕虫继发感染的抵抗力。

近些年来,蠕虫对于肠道常驻微生物菌落的负面影响给予了超常的极大注意。分析有关动物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信息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动物的上皮复盖物便是自身的第一道防线。从蠕虫入侵到肠道之始就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对动物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进行着破坏,特别是未满3个月龄的幼羔,迫使其机体自然抵抗力降低。移行的蠕虫幼虫破坏着胃肠道粘膜的完整性、损伤血管、损害其它的器官组织机体的天然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从外界环境和胃肠道而来的各种微生物和寄生原生动物得以顺利带入并促使它们更快地传播。蠕虫侵袭的结果,肝脏的肝细胞和其它细胞受到损害导致在消化上起着重要作用的胆 汁合成障碍和肝内游离脂肪酸增加,同时对胃肠道的微生物区系组成也产生影响。

防治蠕虫病时所用的主要的兽医治疗药物,通常是应用广谱作用的抗蠕虫药物,除了具有杀蠕虫作用的活性外,它们还应该有,能够在动物机体内促进机能止常化和有机物的良性变化为前提,这时,往往可增强更进一步地杀灭寄生蠕虫。业己确认,施以驱虫法之后,动物机体的代谢过程需经过11-25天的时间得以修复,而蛋自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则M-3 -4个月方能正常化。 我们的研究结果将显示如何呢?在养羊场广泛采用具有高效的抗线虫鲦虫和吸虫的阿苯达唑。日前在某些地区的农场安排预防绵羊蠕虫病的措施方案中,在放牧期间预定采用 2-3个必须执行的成虫前的驱虫法,而在舍饲期间则采用一次驱虫措施。 以前曾在玻璃器皿进行的试验确认,除了某些其它的抗蠕虫制剂之外,2.5%阿苯达唑 混悬液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它对分歧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表现出最强的杀菌作用,而对肠杆菌科的细菌稍微弱一些。所以,我们研究了阿苯达唑对侵袭强度不同程度的绵羊体内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取不同年龄的绵羊,按照类似的原则将它们分成四组,每组40只。第一组取膘肥中下等的羔羊,每克粪便中包含有17至24枚毛圆线虫卵;第二组取2-3岁龄绵羊,每克粪便中同时存在20至30枚毛圆线虫卵和7至12枚双腔吸虫卵;第二组和第四组取同样年龄大小膘肥中等的羔羊和绵羊,每克粪便中计有2至9枚毛圆线虫卵和2至5枚双腔吸虫卵。每组动物采用2.5%阿苯达唑混悬液驱虫,剂量按有效活性物质计算每公斤体重0.005克,药剂用塑料瓶一次性灌服。

微生物学检查确认,不同年龄的绵羊呈混合型侵袭并伴随着同样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扰乱。受高侵袭强度的膘肥中一下等的羊只占优势的微生物菌落是大肠杆菌,其数量在羔羊为 8.3士0.53 1g/克,而绵羊为8.45士0.43 1g/克;它们具有微弱的乳酸酶活性分别为20%和18.5%; 具有溶血特性分别为1%和2.21%a该组只有71.4%的羔羊分离出分歧细菌,其数量为7.9士 0.39 Ig/克,乳杆菌数量为5.6+0.80 1g/克。有57%的膘肥中下等的羔羊发现有乳糖缺乏的肠杆菌,占肠杆菌总数的14.5%)有42.9%的羊只发现有变形杆菌属的细菌(2.0土0.1 IF/克),有57%的羊只发现有其它属的腐败性革兰氏阴性细菌( 3.9 1 1.05 1g/克)。 低侵袭强度的膘肥中等的绵羊肠道中所具分歧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分别为9.7士0.59和 7.01士0,74 Ig/克,而羔羊则分别为9.5210.64和6.75 10.83 1g/克。大肠杆菌的数量:羔羊为 7.7士0.97 1g/克,绵羊为7.97 1 0.74 1g/克,它们都没有发现非典型的发酵特性的细菌。第三组羔羊的肠球菌数量为6.61 1.06 1g/克。乳糖缺乏的肠杆菌,其中包括变形杆菌属,这在羔羊来说都没有发现。

检查结果显示,毛圆线虫和双腔吸虫的混合侵袭必然导致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不良变化,其特征是减少了足以保障开创生物体抵抗力的主要细菌的数量(首先是分歧细菌和乳杆菌),同时增长了潜在致病性细菌的数量。对于羔羊而言,这种变化尤为表现突出。 各个年龄组的羊只在驱虫后第二天,分歧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分别达97- 98%和90-95%)。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里大肠杆菌,其数量平均增长了三倍,这时伴同弱乳酸酶活性增加的大肠杆菌数量,aIJ,M肥中下等的绵羊达25%:而平均为6%。驱虫后第五天采取各试验组羊只样品检验,没有发现蠕虫卵。 试验组绵羊直到驱虫后第25-30天方可观察到分歧细菌丛和乳杆菌丛的逐渐恢复,但是,占居优势的微生物菌丛仍然是大肠杆菌1伴同弱乳酸酶活性增加的大肠杆菌数量,在膘肥中下等的绵羊还是保留高水平(10.4%)。肠道微生的群落正常化仅仅表现在那些低侵袭程度的羊只而且微生物菌丛的质和量组成方面受破坏程度也较弱的羊只。

为了矫正发生于蠕虫病和施用驱虫法之后出现的细菌障碍病,我们采用了乳双法多尔 (lactobiphadol)制剂(标准规格9384-001-02068640-98),该制剂经俄罗斯农业粮食部兽医总局批准使用。这种新的原生物制剂是由国立莫斯科人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研制出来的,而且还运用于防治仔猪、犊牛家禽和食肉动物的胃肠道疾病。该制剂是由两株动物大机体内的细菌:嗜酸乳杆菌AF-1和B.adolescentis B-1组合而成的复合物,它通过在天然植物媒体(粉状或者麸皮状)中利用接触吸附的方法干燥而成。在1克制剂中含有不少于80百万个分歧细菌和不少于1百万个乳杆菌。分歧细菌和嗜酸乳杆菌表现出对致病菌和条件性致病微生物拮抗的作用,因为这类细菌具有产酸的特性、抗生物活性和粘连的特性。创门对广谱抗菌素、酸碱度、高浓度的盐、胆汁和酚皆具稳定性。由于乳双法多尔的制造技术和它的菌种活性独特,使用时无需大的剂量(每公斤活量0.2-0.5克),技术操作方便,所以用之并不需求大量的物质消耗。 为了研究原生素和抗蠕虫药物对肠道微生物菌丛的联合影响,每个试验组取10只绵羊同时给予乳双法多尔和阿苯达哇,或者单独用药,用量分别按活性有效物质计算为每公斤体重0.5克和5毫克。服药后第三天取粪便检验,没有发现蠕虫卵,另取粪便作培养也没有发现蠕虫的幼虫。

用药后第三天微生物学检查结果证明,所取样品中分歧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大大增加,特别是那些膘肥中下等的羊只尤为显著。同时条件性致病菌和致病性微生物菌丛的数量便减少了,其中需氧芽胞杆菌减少了十分之四,葡萄球菌减少了5/6至4/6,具弱乳酸酶活性的大肠杆菌数量减少6.3%0膘肥中等的羊只没有分离到具有非典型发酵特性的大肠杆菌。 用药后第巧天时,肠道微生物菌丛以分歧细菌和乳杆菌占居优势,分离到的数量:就膘肥中下等的羊只而言分别为9.72-0.68和7.89-0.62 1g/克,而膘肥中等者则分别为9.85 士0.78和7.97士0.551g/克。所有的试验羊群全都没有分离到具溶血特性的大肠杆菌、乳糖缺乏的肠杆菌、变形杆菌和腐败性革兰氏阴性细菌。 这样一来,检杳结果表明,在毛圆线虫和双腔吸虫混合侵袭的情况下,联合应用抗蠕虫药物和原生素不仅能够促使动物机体排除蠕虫,而且可以避免来白肠道微生物菌丛方面的非所希望的变化(负面影响)。抗蠕虫药物和原生素联合用药处置,后第15天可观察到绵羊肠道标准乙糖的稳固修复。分歧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增多便能拮抗致病菌和条件性致病微生物:能够开拓机体抵抗力的提高,还能够改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寄生虫病临床症状表现轻微的羊只是无需驱虫的。因此我们作了以下实验。取11只8 个月龄的有腹泻症状的膘肥中下等(直至消耗尽净)的高U9f(每克粪便有157枚毛圆线冲 )的羔羊,并经粪便细菌学检查确认为细菌碍准备给它们用乳双法多尔驱虫,为此而应用了原生素,用量以每公斤体重0.3克计算,连续三天口服。级过了一昼夜. 有4只羔羊(36.4%)排出成形的粪便块,至第三天则有8只(72.7%),再至第5天则11 只羔羊连一只腹泻情况也没有发现了。至此期间,取粪便作细菌学检查,结果未见细菌障碍 病的征候。经过14天,侵袭强度较之开初约减少了一半(每克粪便约有77士11枚虫卵)。 这样一来,乳双法多尔的应用能够在短期内给予虚弱的衰竭的高侵袭强度的和患细菌障 碍病的羊只驱虫,是一种使肠道微生物菌群恢复的途径,并在同种程度上促进肠蠕动正常化, 然而处于这种状态之中,肠道内仍允许存有蠕虫。 根据所猎及到的资料,我们还开展了田间生产试验,同时有计划地进行驱虫工作,对当年生的自然感染毛圆线虫的羔羊320只,毛圆线虫白然棍合侵袭的母绵羊145只以及毛圆线虫和双腔吸虫白然混合侵袭的母绵羊145只进行了检查第一试验组羔羊(150只),应用阿苯达唑按活性有效物质计算每公斤体重5毫克并结合应用乳双法多尔按每公斤体重0.5克计算;第二试验组羔羊仅应用阿苯达唑(按有效活性物质每公斤体重5毫克计算);第二组羔羊(20只)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母绵羊同时获取阿苯达唑(按活性有效物质每公斤体重5毫克计算)和乳双法多尔(每公斤体重3毫克)二种药物。另25只母绵羊不给药物而作为对照。 全部羊群都是在放牧期间予以试验观察。粪便学检验确认,第一组羔羊在驱虫后第45 天只发现稀罕的毛圆线虫卵,至第60-75天时测计每克粪便中有18-32枚虫卵,三个月时为每克粪便中有45士11枚虫卵。第二组羔羊驱虫后第30天取粪便样品检验仅发现稀罕的毛圆线虫卵,经两个月时每克样品中有69士12枚虫卵,而经三个月时则为98士19枚虫卵/克。 母绵羊的驱虫后20天每克粪便中毛圆线虫和双腔吸虫的虫卵数量分别减少到17士5和 7士2枚。这样的虫卵数量水平直至二个月时再取粪便样品检验依然如故,以后每克粪便中毛圆线虫和双腔吸虫的虫卵数量又分别增至46士11和15士4枚。尽管如此还是证明它们比对照组羊只要少得多,后者每克粪便中分别含有虫卵86士巧和18士7枚。 每个试验组宰杀了5只羔羊,检查结果证明,毛圆线虫的侵袭强度:第一组比第二组要少2.5倍,几乎比对照组少4倍。

抗蠕虫药物和原生素联合应用以后第21天,同对照组比较显示,血液中红血.球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确实大有增加,白血球不见增多,血清中总蛋白含量和中性自血球的吞噬活性大大地提高。 测重结果揭示,获取了抗蠕虫药物和乳双法多尔联合用药的羔羊,其活重明显增加,在放牧结束时比对照组增2.6公斤,而母绵羊也增重1.3公斤。 阿苯达唑和乳双法多尔联合用药后的经济效益,在1000只羔羊中统计获得18750卢布(据1999年上半年统计),支付1卢布的经济效益可挽回25卢布的经济损失。 因此说,绵羊遭受蠕虫病的侵袭必定伴随着肠道微生物生态的紊乱,细菌障碍病的严重程度及其后果对绵羊机体而言直接取决于受侵袭的强度。阿苯达唑是高效的抗蠕虫药剂,但是它的抗菌活性就加深了由寄生蠕虫挑起的微生物生态扰乱。细菌障碍病的症状在侵袭高强度的条件下大约要维持三周以上,这样,羊群的生产力便会下降。 阿苯达唑和乳双法多尔的联合应用能够避免肠道细菌障碍病所致的并不希望发生的变化或者说能够使之降到最低的限度。关于准备为羔羊实行驱虫措施,又是在高强度侵袭和异有损害胃肠道而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乳双法多尔便可以成功地采用。

延伸阅读

羊片形吸虫病的发病特点 羊片形吸虫病的防治方法


羊肝片形吸虫病多呈慢性经过,可引起动物消瘦,发育障碍,生产力下降;急性感染时引起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可引起幼畜和绵羊大批死亡,严重威胁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羊片形吸虫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临床诊断和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生产中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羊片形吸虫病的发病特点羊片形吸虫病的防治方法。

1、病原

肝片形吸虫。成虫呈扁平叶状,长度为20~35mm,宽度为5~13mm。从宿主胆管内取出的鲜活虫体呈棕红色,经过固定变成灰白色。虫体体表存在大量小刺。虫体前端为头锥,呈圆锥状突起。头锥基部有所扩展变宽成为肩部,肩部后面又逐渐变窄。头锥的前端是口吸盘,肩部水平线中部是腹吸盘,腹吸盘前方是生殖孔开口。虫体的中后部分布有呈前后排列的两个分枝状的睾丸,腹吸盘后方的右侧分布有1个鹿角状分枝的卵巢,而卵模位于虫体中央,接近睾丸前方。子宫呈盘曲状,位于腹吸盘和卵模之间,里面含有大量黄褐色虫卵。卵黄腺分布于虫体两侧,是由大量褐色的小滤泡构成。虫卵呈黄褐色的椭圆形,长度为120~150μm,宽度为70~80μm,且前端比较狭窄,存在一个不明显的卵盖,后端比较钝圆。

大片形吸虫。成虫呈长叶状,长度为33~76mm,宽度为5~12mm。该虫与肝片吸虫的主要区别是虫体前端没有存在明显的头锥突起,也没有形成明显的肩部;虫体两侧边缘基本保持平行,且前后宽度没有存在明显差异,但虫体后端相对略微钝圆;具有较大的腹吸盘,且吸盘腔可逐渐向后延长而形成盲囊;肠管内侧存在较多分枝,且存在明显的小枝;睾丸具有较少的分枝,且长度机器所占的空间都较小。虫卵呈深黄色,长度为150~190μm,宽度为75~90μm。

2、发育过程

片形吸虫的发育可分为8个阶段,即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后尾蚴(童虫)、成虫。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在每个阶段的虫体基本具有相似的形态,又存在一定不同,但发育时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成虫主要在羊肝胆管内寄生,并在该处产卵,虫卵随着胆汁进入肠道内,然后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虫卵内的卵细胞会逐渐发育成熟,变成毛蚴,并从卵内孵出。根据外界不同温度,毛蚴能够生存6~36h,但只在很短时间具有感染力,一般孵出后大约1h就无法钻入中间宿主螺类的体内。毛蚴整个钻入螺类体内时,已经形成1个囊状的胞蚴。当胞蚴发育成熟后,就会转移到螺蛳肠周围的淋巴腺,此时已经在胞蚴体内有雷蚴处于发育阶段。经过一代雷蚴或母雷蚴、子雷蚴两代的发育,形成尾蚴,然后从螺体逸出,并在结囊时先在水面草叶等物体的表面附着,且尾部持续摆动,一般在5~15min内尾部发生脱落,此时存在于体内的各种成囊细胞持续分泌出内含物,经过2~3天即可形成囊壁,也就是囊蚴。如果此时羊、牛或者其他动物食入污染有囊蚴的植物或者饮水,就会侵入到宿主消化道内,接着囊内存在的后尾蚴就会发生脱囊而使其逸出。后尾蚴主要在宿主小肠内发生脱囊,之后会主动穿过肠壁而进入腹腔,并经由肝表面钻入到肝实质,在其中持续6星期的移行,最后侵入到胆管中,经过4星期左右就会发育变为成虫。

3、临床症状

急性型。主要是肝实质内有童虫移行时发生,是由于短时间内发生严重感染而引起。发病初期,病羊表现出精神沉郁,体温明显升高,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体质衰弱,容易疲劳,往往离群独自呆立,伴有腹胀,有时发生腹泻;肝区半浊音面积增大,按压后具有明显痛感;快速发生贫血,黏膜苍白;血液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症状严重的病原,通常会在几天内就发生死亡。

慢性型。耐过的急性型病羊就会变成慢性型,主要是胆管内寄生有成虫引起。病羊体温可能略微升高,食欲略微下降,严重贫血,黏膜苍白,下颚、眼睑、腹下以及胸下发生水肿,之后体质渐进性消瘦。病羊由于身体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导致被毛粗乱且失去光泽,质地较脆,干枯易断,有些还会发生脱毛。交替发生便秘和下痢,往往不会发生黄疸,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1~2个月后就会由于恶病质而发生死亡,或者持续到天气回暖,改善饲草后有所恢复。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羊可同时饲用针剂和片剂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可先使用四氯化碳液体石腊注射液进行多点肌肉注射,每只用量为4mL,之后再按每体重口服20mg/kg丙硫咪哇片,间隔3天后再口服1次。另外,病羊还要采取对症治疗。如病羊必须采取舍饲,加强饲养管理,补充适量维生素C,采取补液强心,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喂量,直到彻底病愈。

定期驱虫。预防改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进行驱虫,即羊场要有计划地对全群进行驱虫。羊群通常每年进行1次驱虫,适宜在秋末冬初时候进行。但对于曾经发生过该病的羊群,每年要进行3次驱虫,一般在大量虫体成熟前20~30天进行第1次驱虫,经过5个月进行第2次驱虫,再经过2.0~2.5个月进行第3次驱虫。

羊片形吸虫病也叫做肝蛭病,是比较常见且造成较重危害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发生慢性或者急性肝炎和胆管炎,症状严重时会伴有缺乏营养和全身中毒,并影响生长发育,导致羊毛及肉质量明显下降,大量肝脏被丢弃,甚至导致大量发生死亡,给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加强防治。

羊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症状 羊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江川农场通过采取创环境大引资、给政策强服务、筹资金扩规模、抓标准增效益等多项措施,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使全场得到了健康、稳定、长效发展。重点发展专业养殖大户、规模化牧场和规范化小区。村机动地和树影地优先承包给养殖户用于种植牧草;养殖贷款优先扶持规模养殖户等多项优惠政策,助推全场规模化、规范化养殖的发展。羊巴氏杆菌病是各养殖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疫病,如不及时加以防控和治疗,不仅直接威胁羊的生长发育,更会影响养殖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症状和羊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1、发病规律

羊巴氏杆菌病多发生在断奶期的羔羊,以及1岁左右的幼龄羊,绵羊发病率较高,山羊发病率较少。羊巴氏杆菌病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而传播发病。病菌随病羊和带菌羊的分泌物、排泄物排出体外,再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其他羊。长途运输、应激惊吓、缺乏营养、受寒受冻等情况下,带菌羊机体抵抗力下降,可发生自体内源性感染。

2、发病条件

羊巴氏杆菌病多发生在羊圈、栏舍过小、养殖密度却过大;舍内空气污浊、质量较差;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管理不及时、不到位;天气多变,气温起伏较大,闷热、多雨、潮湿;饲料养分不足,导致营养缺乏,甚至是营养不良;因缺乏营养使其自身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羊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3、发病症状

羊巴氏杆菌病按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类型,表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①最急性型。此类型多见于哺乳羔羊。通常是突然发病,伴有寒战、虚弱、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病后多在几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胡。②急性型。此类型的症状有精神沉郁,咳嗽,鼻孔常有出血,眼鼻流出黏液。食欲消减,甚至拒绝进食。体温升高至41~42℃。病初便秘,后期腹泻,有时粪便皆为血水,消瘦,后期因虚脱而死,病程2~5天。③慢性型。此类型多发生于成羊。发病后食欲迅速下降,拒食,腹泻,消瘦,咳嗽气喘,呼吸困难,鼻流黏脓性鼻液,有时颈部和胸下出现水肿现象,角膜发炎,死亡前体温下降,极度衰弱。

4、诊断方法

取病羊死羊的心血、肝脏、淋巴结、肠系膜等镜检,并接种肉汤增菌镜检,检出两极浓染的小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取典型病变的肺门淋巴结、肝脏及心血做抹片和触片,分别用瑞氏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下见到两极着色的小杆菌。根据病羊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羊巴氏杆菌病。

5、防治方法

预防方法。加强日常养殖管理是关键。做好场内外、圈舍的清洁工作。每日及时清除垃圾及排泄物,保持干净卫生。适时通风换气,尤其是冬季寒冷季节,既要保证舍内温度又要坚持每日通风,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对环境及用具定期消毒,减少致病因素。控制好舍内湿度,避免湿度过大,滋生病菌。夏季要注意遮雨防晒。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羊的密度,避免过于拥挤。保证饲料质量及养分全面,尤其是漫长的冬季,要适量添加矿物质、维生素,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以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长途运输时,防止羊过度劳累。建议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外引携带病原菌,引发疫病。

防治方法。发现病羊和可疑羊立即隔离,可用复方新诺明片内服,每千克体重10mg,每日2次,直到体温下降,食欲恢复为止。彻底清扫羊舍,用5%漂白粉、10%石灰乳或1:400新申抗毒威等将羊舍、用具及运动场地彻底消毒。对粪尿等排泄物用20%漂白粉彻底消毒。羊群用高免血清或菌苗作紧急免疫接种。对病死羊消毒、深埋并做无害化处理。对健康羊及周边羊群紧急接种疫苗,其间不得外卖和引入羊只,防止疫情蔓延。

6、注意事项

饲养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江川农场地处我国北方,每年有长达半年的寒冷冬季。因气候等原因,羊群活动时间减少,活动场地受限,采食新鲜食料也减少,但生长所需的养分却不能缺失。因此,冬季必须要做好羊舍的保温、控温工作。更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饲料营养全面、养分充足,使羊群能够安全越冬。

羊巴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

羊巴氏杆菌病也称羊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日前笔者接治一起并确诊为羊巴氏杆菌病的病例。

该场饲养本地小尾寒羊共计215只,其中羔羊88只,成羊127只。于2009年11月下旬发病,成羊发病13只,死亡2只,羔羊发病52只,死亡8只。

发病症状

该羊群死亡情况有最急性死亡、急性和慢性死亡,其症状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

最急性多见于哺乳羔羊,突然发病,出现寒战、虚弱、呼吸困难等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

急性病羊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1℃~42℃,咳嗽,鼻孔常有出血,有时混于黏性分泌物中。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有时粪便全部变为血水。病羊常在严重腹泻后虚脱而死,病期2天~5天。

慢性病程可达3周。病羊消瘦,不思饮食,流黏脓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难。有时颈部和胸下部发生水肿。有角膜炎,腹泻;临死前极度衰弱,体温下降。

病理剖检

取最新死亡的羔羊5只,成羊3只,分别做病理剖检,结果如下:胸前皮下胶样出血性浸润。肺脏有斑点状出血,肺体积肿大,切面外翻,流出粉红色泡沫状液体,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液。肝脏淤血质脆,胆汁充盈。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充血、出血、水肿,胃肠出血性炎症。心外膜点状出血和淤斑,腔内有浑浊液体。其他脏器不同程度水肿、淤血。

羔羊羔羊病变主要在胸腔器官和肝脏上。胸腔中集有大量的淡黄色浆液,肺充血、淤血、颜色暗淡,体积肿大,肺间质增宽,个别的在局部肺浆膜下积有液体,有波动感,肺切面外翻,流出淡粉红色泡沫样液体。少数死亡病例肺急性扩张,边缘变钝,触压如海绵样,伴有充血。心叶有小块组织质地变硬,浆膜下有胶冻样物质浸润,分不清间质纹理。肺门淋巴结肿大,颜色暗红,切面外翻,流出淡红色液体。多数病例在气管中充有泡沫样液体,心包膜内积有浑浊的黄色液体,心肌扩张,有的在冠状沟脂肪处有针尖状出血点。肝脏淤血,表面散有灰白色米粒大小的坏死灶,胆囊肿大、充盈。肠壁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水肿。

成羊与羔羊相似,但肺部多表现局部灶性质地变硬,浆膜下有明显的胶冻物。外观如大理石样。肋胸膜附有纤维素假膜,气味腐败,肺切面有颗粒感。心包液浑浊,混有绒毛样物质,心肌外膜上粘连绒毛样物。实验诊断

采取病死羊心血、肝脏、淋巴结、肠系膜做触片镜检,并接种肉汤增菌镜检,结果均检出两极浓染的小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取典型病变的肺门淋巴结、肝脏、肠系膜淋巴结及心血做抹片和触片,分别用瑞氏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下可明显见到两极着色的小杆菌,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取肺门淋巴结、心脏血、肝脏无菌操作接种血液琼脂、血清琼脂、麦康凯琼脂和肉汤培养基,经37℃、24小时培养后观察,结果:肉汤中轻度浑浊,管底生成黏稠的沉淀物;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在血液琼脂表面生长成圆形、湿润、表面光滑、隆起如露珠样灰白色菌落,菌落不溶血;在血清琼脂表面生长的菌落45度析光下观察有蓝绿色荧光。

取心血和肺门淋巴结分离到的纯菌株做生化试验,结果: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鼠李糖、杨苷、肌醇。产生过氧化氢酶,M·R·实验阴性,V-P实验阴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初步确诊为羊巴氏杆菌病。

防治措施

对病死羊消毒、深埋并做无害化处理加强饲养管理,清除舍内和运动场积粪,对病畜活动的圈舍、场地、接触过的用具以1∶400新申抗毒威喷雾或清洗。对粪尿等排泄物用20%漂白粉彻底消毒。以百毒杀溶液清洁用具和舍内外喷雾消毒,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修筑火墙增加舍温,同时防止羊群食用冰雪的饲料。采取上述措施3天后疫情得到控制,再未复发。

对健康羊及周边羊群接种用生理盐水洗掉纯巴氏杆菌菌落加入肉汤中继续增菌培养24小时,加入0.8﹪甲醛灭活培养12小时,再加入铝胶制成简易菌苗,全群紧急接种。每只羊皮下注射2毫升。其间不得外卖和引入羊只,防止疫情蔓延。

体会

本次发病,寒冷、潮湿和刺激性气体以及突变的气候是诱因。羊巴氏杆菌是以非致病状态存在于健康羊呼吸道及消化道内,属条件致病菌。冷热交替、潮湿多雨等异常气候造成机体衰弱,病原伺机侵染,内源性感染并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本病例中发病后畜主未能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有效防治措施,使该病由原本内源性传染发展至外源性传染并迅速得以传播,导致本病的暴发与流行。因此建议养羊户在此季节搞好圈舍卫生,及时清除粪尿污物,通风干燥,遮雨防晒,定期消毒,减少发病诱因。增加精料及矿物质、维生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条件的可添加益生素及保健营养药品,可抑制有害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效果极佳。

本地养羊户一直以口蹄疫、羊三联四防、羊痘等防疫为主,忽视羊巴氏杆菌病的免疫接种,这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羔羊首次越冬,对寒冷的气候缺乏适应能力,本身抵抗力又差,故发病率高于成年羊。羔羊抵抗力弱,多在肺充血、水肿期即死亡,成羊可达到肝变期形成典型的纤维素性肺炎。由于巴氏杆菌血清型较多,不同型间多不发生交叉免疫,市售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因此在预防时采取本场发生疫病分离的菌种制成简易苗,具有针对性,效果较明显。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在绵羊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肺炎。本病分布广泛。严谨周密有效的免疫接种,防患于未然,是控制羊巴氏杆菌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一时疏忽或侥幸淡薄的防疫意识,必给养羊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不可掉以轻心。

本病对青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较为敏感,首次用药须倍量且足够疗程,切忌给药1次~2次不见效就急于更换药物。配合使用地塞米松、安钠咖、安乃近等药物对制止休克,控制体温,改善循环效果甚好。须注意在使用地塞米松时,不可骤然停药,否则会导致病原复发或病症加剧,待症状缓解后以渐减剂量逐渐停药为宜。在输液时,对呼吸高度困难的病羊,要慎重输液,以免引发肺水肿窒息死亡。另外,病羊一旦出现体温下降,粪便大量潜血,心律不齐,常预后不良,可果断放弃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治疗

国浩高科的羊菌清200斤/支+干扰素200斤/支+头孢先锋。


晋中绵羊


【种质资源名称】晋中绵羊
【种质外文名】Jinzhong sheep
【科名】洞角科绵羊山羊亚科
【属名】绵羊属
【种质原产地】山西省的中部地区
【主产区与分布】山西省的中部地区
【形成历史】在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心选育和饲养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晋中绵羊。
【种质来源】地方
【种质经济类型】肉用型
【经度】东经11024~11409
【纬度】北纬3638~3832
【海拔(m)】700-2567m
【地貌】高原、盆地
【年最高温度(℃)】37.4
【年最低温度(℃)】-24.6
【年平均温度(℃)】9.2
【无霜期(天)】169
【降水量(mm)】520.6
【气候带】暖温带
【气候特点】降雨量大
【农作物条件及利用】种植小麦、玉米等为主
【草场情况及利用】丘陵山地的大面积成块牧坡,为养羊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种质适应性及疾病感】适应性强,抗病力强。
【功能特性】肉质好、抗病虫、耐粗饲
【主要用途】肉用
【人工授精否】是 否
【头部被毛颜色】白色
【颈部被毛颜色】白色
【体躯被毛颜色】白色
【腹部被毛颜色】白色
【臀部被毛颜色】白色
【被毛类型】异质毛
【皮肤颜色】粉红色
【皱褶类型】无皱褶
【头型】长窄
【鼻型】突起
【耳型】垂耳
【角型(公)】旋体
【角型(母)】旋体
【尾型】短脂尾
【外貌特征】体格大,四肢粗壮,蹄质结实
【其他特征】尾大近似圆形,并具有尾尖。
【公羊体高(cm)】62.05
【母羊体高(cm)】57.96
【公羊体斜长(cm)】64.0
【母羊体斜长(cm)】62.26
【公羊胸围(cm)】86.15
【母羊胸围(cm)】80.95
【公羊胸深(cm)】29.6
【母羊胸深(cm)】24.5
【公羊胸宽(cm)】22.3
【母羊胸宽(cm)】19.6
【公羊初生体重(kg)】2.89
【母羊初生体重(kg)】2.88
【公羊断奶体重(kg)】14.03
【母羊断奶体重(kg)】15.52
【公羊周岁体重(kg)】30.6
【母羊周岁体重(kg)】27.26
【公羊成年体重(kg)】47.56
【母羊成年体重(kg)】30.96
【公羊初情期】5-6月龄
【公羊性成熟期】7月龄
【公羊适时配种期】1.5-2岁
【母羊初情期】4-5月龄
【母羊发情季节】四月,七月
【母羊发情周期】18d
【母羊发情持续期】20-30小时
【母羊适时配种期】1-1.5岁
【妊娠期(天)】149d
【屠宰日龄】10月龄
【宰前体重(kg)】42.52
【净肉重(kg)】15.41
【屠宰率(%)】56.4
【胴体净肉率(%)】36.24
【肉嫩度】细嫩
【肉风味】膻味小
【产毛量(kg)】公羊:1.11 母羊: 0.76
【毛长度(cm)】10.17
【净毛率(%)】62.19
【收缩温度(℃)】
【产毛性能】中
【产肉性能】高
【皮张质量】硬
【饲养方式】半舍饲半放牧
【饲养水平】一般
【舍饲期饲喂情况】日补饲精料量 (0.25-0.5㎏)
【饲养难易度】容易
【种质资源优缺点】体格大,耐粗饲,易管理,抗病力强,好饲养,不择食,易肥育。 产毛量低,毛品质差。
【研究开发及主要利用方向】采用生长快,成熟早的长毛种半细羊毛进行杂交改良,提高产肉性能和毛品质,推行羔羊肥育工作,加快羊群周转,提高出栏率,降低养羊成本,扩大群众受益。

羊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1致病作用

毒素作用:由于机体红细胞内寄生有虫体,其在生长与繁殖过程中,会分泌形成很多的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会在一定程度上毒害红细胞,造成机体中枢神经以及各个器官出现病变,破坏系统之间的正常运转,引起整个机体发生病症,导致病羊临床上表现出体温升高,同时会引起精神、造血、呼吸、脉搏以及胃肠等方面发生异常现象,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且淋巴结会出现明显的肿大,最终导致机体的全部功能丧失,从而发生死亡。

机械性破坏:机体血液红细胞内寄生的虫体会不断进行增殖,从而导致红细胞被破坏,使其发生裂解,进而引发溶血性贫血。另外,由于红细胞被破坏,会导致血红蛋白流入肝脏,并生成胆红素而流入血流,造成黄疸症状;红细胞被破坏后,导致血红蛋白经由肾脏排m,形成血红蛋白尿,还会损伤造血器官,导致严重的贫血症状。

2.流行病学

该病通常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任何品种、年龄的羊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羔羊和幼龄羊只相对比较容易感染,青壮年羊只则较少感染发病;与本地羊只相比,引起的外地羊只更容易感染该病;与常年舍饲羊相比,放牧饲养的羊只比较容易感染该病。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病高峰期是每年的6~9月份,这可能与该阶段传播该病的媒介(即蜱)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就是蜱在高温潮湿环境下频繁活动,从而传播病原体,造成大量羊只死亡。

3临床症状

病羊通常呈急性症状,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2℃左右,呈典型的稽留热,精神严重沉郁,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呼吸困难,少数会发出鼾声;眼睑发生水肿,眼结膜先是明显潮红,接着呈苍白色,并伴有轻度的黄疸,从口腔和鼻腔会流出铁锈色的脓性黏液,胃肠和反刍蠕动缓慢或者完全停止,开始会排出比较干燥的粪便,之后发生腹泻,且有血样黏液混杂在其中,还会散发腥臭味;排出呈黄色或者浓茶色的尿液,少数甚至会排出血尿。随着症状的不断加重,病羊体质快速消瘦,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尤其是肩前淋巴结非常明显,严重贫血.其血液变得稀薄,可视黏膜呈苍白色或者发生黄染。发病后期,病羊走动困难,只能够卧地不起,口吐涎沫,最终会由于心肌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程一般持续7~15天,部分急性病例会在2~3天内发生死亡。

4防治措施

特效药治疗:血虫净能够很好的杀灭病羊血液内寄生的原虫,取适量药物配制成7%的药液后给机体进行深部肌肉注射,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3天,通常用药后机体会表现出一些轻微的副作用,如容易嗜睡,但很快就能够恢复正常。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该药进行治疗过程中,必须控制剂量适宜。一般2月龄左右且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的小羊,用药量控制在中等剂量,即适宜按每千克体重使用5~7mg。锥黄素,也叫做黄色素,病羊按每千克体重使用3~4mg,配制成0.5%~1%溶液后进行静脉注射,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药液外漏而导致血管外的组织发生坏死,还要注意机体注射后要防止直射强光,这是由于存在光敏现象,会导致灼伤,通常根据病情经过1~2天再注射1次。复方盐酸吖啶黄注射液,也叫做血虫敌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08~0.16mL,给病羊进行静脉滴注或者肌肉注射,每天给药1次,1个疗程是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羊体质较差,可在采取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灌服加减八珍汤,即取12g茯苓,12g木香,12g川芎,12g甘草,12g白术,12g白芍,12g当归,lOg黄芪,12g陈皮,20g党参,12g熟地,每天1剂,连续使用3剂,治疗效果较好。

加强体外寄生虫防治:蜱作为羊焦虫病的传播媒介,不仅是由于其能够长时间在冬季滋生,长时间存在带虫羊也是导致夏、秋、冬季发生羊焦虫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羊只不仅要供给充足的营养,增强体质,创造舒适的饲养环境,还要加强灭蜱、灭蚊等T作,且发现羊体存在蜱要立即进行处理,及时将传播途径切断。运动场、圈舍墙壁等要定期采取严格喷雾。羊体每年要进行l~2次药浴,防止发生该病。羊只引进后,必须采取15~30天的隔离观察,确保健康无病后才能够并群。如果羊场曾经发生过该病,可在每年4~5月份采取1次预防性给药。每年10月初,羊只可使用伊维菌素和多拉菌素注射液进行驱虫;对于容易流行羊肝片吸虫病的地区,则要适时使用特效药物进行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在该病高发阶段,尽可能停止从外地引进羊只,如果必须引进则要加强隔离观察,严格药浴,并进行涂片镜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投服焦虫片或者药物注射用于预防该病。羊只要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缩短放牧距离,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加适量的葡萄糖、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如果贫血严重还要补给抗贫血药物,如硫酸亚铁和维生素B12等。

洼地绵羊


洼地绵羊产于山东省滨州市的惠民、滨州、无棣、沾化和阳信等县市,是适于低洼地放牧,耐粗饲,抗病力强,肉用性能好的地方肉毛兼用品种。

洼地绵羊公、母羊均无角,鼻梁隆起,耳稍下垂,胸深,背腰平直,肋骨开张良好四肢较矮,后躯发达,体型呈长方形。被毛白色,少数羊头部有褐色或黑色斑。

该羊体格较大,成年公羊体重60.40千克,成年母羊40.08 千克;周岁公、母羊分别为43 .63千克、33.%千克。生长发育快,在放牧条件下,10月龄公羊活重32.50千克,胴体重14.35 千克,净肉重11.27千克,屠宰率44.14%;在放牧加补饲条件下,分别为37.80,18.15,14.89,48.02%。

洼地绵羊性成熟早,公羊4-4.5月龄睾丸中就有成熟精子,母羊182天就可配种,一般1.0-1.5岁参加配种。一年四季均可发情配种。据袁淑先报道,平均产羔率202 .98%,其中双羔占52.85%,3羔占25.17%。

迪庆绵羊


【种质资源名称】迪庆绵羊
【种质外文名】Diqing sheep
【科名】洞角科绵羊山羊亚科
【属名】绵羊属
【种质原产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种质来源】地方
【种质分类编码】
【种质经济类型】粗毛型
【经度】东经9844-100018
【纬度】北纬2654-29011
【海拔(m)】2300-3600m
【地貌】山地
【年最高温度(℃)】24.9
【年最低温度(℃)】-25.4
【年平均温度(℃)】5.3
【无霜期(天)】125.2
【降水量(mm)】609.3
【雨季】6-9月份
【气候带】寒温带
【气候特点】干旱
【农作物条件及利用】青稞,小麦,马岭薯,燕麦。
【草场情况及利用】禾本科,莎草科
【土壤类型】草甸土
【功能特性】耐粗饲、耐高寒
【主要用途】毛用
【人工授精否】是 否
【头部被毛颜色】白色
【颈部被毛颜色】白色
【体躯被毛颜色】白色
【腹部被毛颜色】白色
【臀部被毛颜色】白色
【被毛类型】异质毛
【皮肤颜色】粉红色
【皱褶类型】颈部有皱褶
【头型】长宽
【鼻型】突起
【耳型】垂耳
【角型(公)】旋体
【角型(母)】旋体
【尾型】短脂尾
【外貌特征】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四肢粗壮,肋骨开张,背腰平直,尻部平斜
【公羊体高(cm)】63.75
【母羊体高(cm)】59.37
【公羊体斜长(cm)】71.50
【母羊体斜长(cm)】63.82
【公羊胸围(cm)】85.00
【母羊胸围(cm)】76.67
【公羊胸深(cm)】36.13
【母羊胸深(cm)】32.28
【公羊胸宽(cm)】25.00
【母羊胸宽(cm)】21.55
【公羊初生体重(kg)】3.7
【母羊初生体重(kg)】3.3
【公羊断奶体重(kg)】9.3
【母羊断奶体重(kg)】9.4
【公羊周岁体重(kg)】24.5
【母羊周岁体重(kg)】28
【公羊成年体重(kg)】41.25
【母羊成年体重(kg)】35.87
【公羊初情期】5-7月龄
【公羊性成熟期】8-9月龄
【公羊适时配种期】1.5周岁
【母羊初情期】5-7月龄
【母羊发情季节】5-10月龄
【母羊发情周期】18-20d
【母羊发情持续期】20-30小时
【母羊适时配种期】1.5岁
【妊娠期(天)】145.5d
【屠宰日龄】2岁
【宰前体重(kg)】39.50
【胴体重(kg)】13.80
【屠宰率(%)】36.45
【内脏脂肪重(kg)】0.60
【产毛量(kg)】公羊:0.82 母羊:0.57
【毛细度(m)】55.80-74.60
【毛长度(cm)】7.25
【产毛性能】高
【产肉性能】中
【皮张质量】硬
【饲养方式】全年放牧
【饲养水平】一般
【舍饲期饲喂情况】精料+秸秆
【饲养难易度】容易
【研究开发及主要利用方向】集中地方进行细毛羊改良。

羊疥癣病的发病原因 羊疥癣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疥癣病:该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危害十分严重。该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和秋末、春初。发病时,疥癣病一般始发于皮肤柔软且毛短的部位。如嘴唇、口角、鼻面、眼圈及耳根部,逐渐向周围扩散,因主要病变发生头部象似皮肤上洒上一层石灰,老百性称之石灰头。发病后,患部被毛脱落,病羊不停啃咬和摩擦患部,烦躁不安,影响正常采食和休息,羊只日渐消瘦。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疥癣病的发病原因羊疥癣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发病原因

羊疥癣病主要是由于疥癣虫寄生在皮肤上而发生的,疥癣虫适合生存于湿润的环境中,在温暖的地方繁殖能力强,一旦空气干燥、寒冷,疥癣虫就会迅速减少或死亡。疥癣传染方式主要就是和患有疥癣病的羊接触,如果无病羊和患病羊一起放养、喂养、交配,疥癣虫可以通过接触爬到健康羊身上,病羊用过的饮水桶、饲料槽以及病羊接触过的地方,都会被疥癣虫利用,从而传染给健康羊。羊疥癣病各个季节都会发生,但主要发病集中在春初、秋末和冬季。可见疥癣病十分常见,其发病发生于各类羊群,公羊、母羊和羔羊都会患病。

2、临床症状

羊疥癣病多发病于羊身体长毛下的皮肤处,在尾部和背部常见,尤其在秋冬季羊毛比较长,疥虫活动频繁,繁殖也较快,很快就会蔓延到全身,主要的症状就是发痒,尤其在羊不活动的时候,发痒程度会更加明显,这时羊会找东西乱蹭,甚至啃咬患病部位,严重时患病处皮肤会不断增厚,而且发炎,导致羊食欲下降,引起贫血,在北方严寒地区,有的还会因身体抵抗力差而死亡。

3、诊断方法

在羊的患病部位用沾有甘油的外科手术刀片刮皮肤,将患处刮至微见血即可,将刮下来的皮屑放到载玻片处,再滴入50%甘油水,这时就可以用显微镜进行观看,用低倍显微镜可以清晰的看见疥螨虫体的活动。还可以用放大镜观看,前面步骤一样,将皮屑取下后,放到黑纸上,准备一个酒精灯,将纸放到上面加热,这时用放大镜也可以看到爬动的疥螨虫体,通过诊断可以根据发病情况进行治疗。

4、防治措施

如果患病数量少、患病部位面积小可以采用涂药治疗,涂药疗法可以在任何季节使用,但每次涂药的时候,涂擦面积不可以超出体表的1/3。在药物配比上可用以下药物:将5份来苏儿,溶于100份温水中,兑好后再加入5份敌百虫即成,涂抹患处即可;煤酚和肥皂各1份,同8份酒精同时调兑,调合后涂抹即可;准备1份烟丝,加水10份,煎汁,等水凉至50℃涂擦患部即可,同时还可以用烟丝60g、食醋500mL,一起煮沸20min,冷后涂擦患部,每天最少涂抹2次,而且要连用5d;百部根7份,同清水7份,对百部根蒸30min,凉后再涂擦患部;在患处涂抹山苍子油,一般1~2次即可见效。

在温度高的季节,患病羊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药浴治疗。目前治疗疥癣病的药物有螨净,在药浴浓度调试上按照1∶1000进行调试,药浴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也可用0.05%蝇毒磷水溶液或

0.05%辛硫磷进行药浴。药物要调试均匀,为防止羊感冒,药浴尽量在白天进行,药浴的时间也要不低于1h,对于即将产仔的母羊不可以进行药浴,按照患病羊的病情严格控制药浴天数,以免发生中毒事件。

在羊疥癣病预防过程中,首先羊舍要做到定期消毒,在放牧或者饲养过程中,饲养员要多注意检查羊群,如果发现可疑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病情的扩散。也可以对未患病羊定期进行药浴,药浴后再进行驱虫药的注射。饲养员定期进行饲养知识的学习,养殖厂要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新引进的羊只要进行隔离饲养,经兽医人员观察后再混群饲养。

治疗羊疥癣要早发现早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蔓延,因此,要坚持每天对羊群细心观察,在给羊药浴时,工作人员进入药池后要穿雨衣和水裤,还要戴橡胶手套和口罩,池外进行药浴操作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中毒。

5、结语

羊疥癣病发病与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主要发病原因就是羊舍湿度大、通风效果不好和管理条件差。为此,在饲养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舍内干燥,保证舍内温度,提高饲养管理能力,养殖人员要不断提高科学的饲养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羊疥癣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羊疥癣病和毛癣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措施


羊疥癣病由寄生虫引起,毛癣病由真菌引起。疥癣病亦称螨病,俗名叫癞,是羊的一种接触传染的慢性皮肤病,由各种螨引起的。发病特征是皮肤发生炎症,剧痒,皮肤增厚,脱毛,消瘦。羊毛癣是传染性强的皮肤病,不仅能在羊之间传染,还能在羊与人之间传染。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疥癣病和毛癣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措施。

1、羊疥癣病

病原和流行。在我国养羊地区,对羊危害最严重的主要是疥螨引起的疥螨病和痒螨引起的痒螨病。螨体型很小,长度为0.2~0.8mm,前后各有脚两对,雌虫较雄虫大,整个体型呈卵形或圆形。传染的途径往往是健康羊和患羊直接接触传染,但也能由羊舍、饲料、饲养用具、T作服等媒介物间接传染。在秋、冬季节螨病蔓延最广,特别是多雨天气,羊体身上的疥癣虫,在黑暗的羊舍中非常活跃,从虫卵发育到成虫约需2~3周时间,繁殖很快,极易蔓延,到冬季发展到最高峰。羊舍潮湿、阴暗、拥挤、饲养管理不良及卫生不好,能加速螨病传播。

临诊特点。羊疥癣病首先侵害密毛部位,先在臀部和背部发生,然后转向体侧,背线和其他部位。病羊不安,四处蹭痒或用后蹄搔痒,有些皮肤发炎、增厚变硬,形成龟裂。羊毛结成束,继之毛悬垂于羊体,直至最后脱落,呈现秃斑。病羊表现高度营养障碍,贫血,在严寒季节里,常大批死亡。

预防。羊群定期检疫:从外地买羊做好隔离观察,经过预防处理,确认无病,冉并群。羊舍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透光,不拥挤。粪土勤起勤垫,垫草粪土要充分发酵后利用。已污染的圈舍和用具等,用20%生石灰水,或5%克辽林溶液喷洒或洗刷,其温度不低于80℃。药浴:药浴需要先修建药浴池。药浴池使用,无疫区每年春季剪毛后10~15天,进行1次药浴;对疫区每年2次药浴,间隔时间1~2周。

治疗。方1:采用50%辛硫磷乳油0.05kg,加水25kg,制成浓度为0.02%溶液,药浴。方2:蝇毒磷合剂1份,加水320份,制成溶液,药浴。方3:用热硫磺石灰水(硫磺末12.5kg,新鲜石灰7.5kg,加热水500kg)溶液进行药浴。方4:药浴应在专设的药浴池内进行,羊数少也可进行缸浴、锅浴或桶浴。药液配制与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药浴应在晴朗无风天进行,浴前半天停牧,浴前2h内饮足水,浴前检查羊有无伤口,药液配制好后先用几只质量较差的羊试浴,如无意外冉大群进行,并先浴健康羊,后浴病羊。第二,药浴时要浸透羊全身,头部用木权压人药液中2~3次,每只羊药浴时间为3~5min。第三,浴后要在滴流台停留10~15min,将体液流回池内;成羊、幼龄羊、羔羊要分别药浴。第四,浴后不要立即放牧,要将羊赶到凉棚或圈舍,避免阳光直射,并要认真观察羊群,发现中毒者立即抢救。

2、羊毛癣病

病因。该病病原为毛癣霉属的致病真菌,最常见的是毛癣菌属的疣状毛癣菌,霉菌存在于患病皮肤表皮的鳞屑内、毛囊内、毛根周围或毛内,当健羊与病羊直接接触时,最容易受到感染,饲养员的手和衣服也可能携带病原菌而成为传染的媒介。

症状。癣斑多发生于鼻粱、面部、肩部、背部、颈部及胸部,患部发红,中央部的颜色较深,癣斑为圆形,表面直径为1N2.5cm,皮肤发硬。由于病羊的搔抓摩擦和撕咬,使病变迅速扩大,部分斑块相互融合,以至形成广泛的脱毛。对于羔羊,如果病变发生于局部,往往由于厚层硬皮盖着颜面,很像黏贴着面团,凶而呈现“面团脸”的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恶病质而死亡。

诊断。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在皮肤上出现有界线明显的圆形癣斑,癣斑完全秃毛或者带有几根残毛,患部常被以鳞屑或硬皮。如果从癣斑附近取来几根容易拔下的毛,在肉眼和显微镜下检查毛根,可以看到周围有霉菌的套膜。凶为羊毛癣具有传染特性,所以在发现病羊后,第一时间就应该隔离,然后冉按照治疗羊毛癣的方法进行下一步T作,而对于那些没有发现病羊的羊舍应该采取预防措施,以免被传染。

预防。羊舍及其用具要实施定期消毒,经常进行皮肤护理。当羊群内发现该病时,应对全群羊进行逐头检查,严格隔离病羊,消毒病羊及接触过的一切用具,圈合的消毒最好用50℃的5%石炭酸溶液;对不受热水损害的东西,可以用煮沸法消毒,也可用60℃的5%克辽林乳剂作用30min。护理病羊的人员应该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防止本人受到感染。

治疗。剪去癣斑周围的被毛,以便药剂接触患部,如果癣斑的范围较大或被毛密,可将全身被毛剪短,以便查明病灶。软化皮肤,除去硬皮,可用温肥皂水洗涤患部。应用抗霉菌药物,霉菌对脂肪和油类具有敏感性,最好将药物配成软膏使用,如10%水杨酸或10%木馏油软膏,也可应用碘甘油、碘酊、10%水杨酸酒精溶液、5%龙胆紫酒精溶液、2%硫酸铜溶液。

羊疥癣是羊传染性皮肤病的一种,主要是由于羊体癣虫寄生引起,在群体饲养过程中,羊接触到患病羊或者接触到有疥癣虫物体最易被传染。在雨季,爬到羊身上的疥癣虫就会迅速繁殖,而且蔓延速度较快,到了冬季其发展到了高峰。此病的主要特点是,羊患病处脱毛及痛痒,一旦有羊患病,不及时处理就会传染给其他羊只,危害相当严重。
1、发病原因
羊疥癣病主要是由于疥癣虫寄生在皮肤上而发生的,疥癣虫适合生存于湿润的环境中,在温暖的地方繁殖能力强,一旦空气干燥、寒冷,疥癣虫就会迅速减少或死亡。疥癣传染方式主要就是和患有疥癣病的羊接触,如果无病羊和患病羊一起放养、喂养、交配,疥癣虫可以通过接触爬到健康羊身上,病羊用过的饮水桶、饲料槽以及病羊接触过的地方,都会被疥癣虫利用,从而传染给健康羊。羊疥癣病各个季节都会发生,但主要发病集中在春初、秋末和冬季。可见疥癣病十分常见,其发病发生于各类羊群,公羊、母羊和羔羊都会患病。
2、临床症状
羊疥癣病多发病于羊身体长毛下的皮肤处,在尾部和背部常见,尤其在秋冬季羊毛比较长,疥虫活动频繁,繁殖也较快,很快就会蔓延到全身,主要的症状就是发痒,尤其在羊不活动的时候,发痒程度会更加明显,这时羊会找东西乱蹭,甚至啃咬患病部位,严重时患病处皮肤会不断增厚,而且发炎,导致羊食欲下降,引起贫血,在北方严寒地区,有的还会因身体抵抗力差而死亡。
3、诊断方法
在羊的患病部位用沾有甘油的外科手术刀片刮皮肤,将患处刮至微见血即可,将刮下来的皮屑放到载玻片处,再滴入50%甘油水,这时就可以用显微镜进行观看,用低倍显微镜可以清晰的看见疥螨虫体的活动。还可以用放大镜观看,前面步骤一样,将皮屑取下后,放到黑纸上,准备一个酒精灯,将纸放到上面加热,这时用放大镜也可以看到爬动的疥螨虫体,通过诊断可以根据发病情况进行治疗。
4、防治措施
如果患病数量少、患病部位面积小可以采用涂药治疗,涂药疗法可以在任何季节使用,但每次涂药的时候,涂擦面积不可以超出体表的1/3。在药物配比上可用以下药物:将5份来苏儿,溶于100份温水中,兑好后再加入5份敌百虫即成,涂抹患处即可;煤酚和肥皂各1份,同8份酒精同时调兑,调合后涂抹即可;准备1份烟丝,加水10份,煎汁,等水凉至50℃涂擦患部即可,同时还可以用烟丝60g、食醋500mL,一起煮沸20min,冷后涂擦患部,每天最少涂抹2次,而且要连用5d;百部根7份,同清水7份,对百部根蒸30min,凉后再涂擦患部;在患处涂抹山苍子油,一般1~2次即可见效。
在温度高的季节,患病羊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药浴治疗。目前治疗疥癣病的药物有螨净,在药浴浓度调试上按照1∶1000进行调试,药浴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也可用?0.05%蝇毒磷水溶液或
0.05%辛硫磷进行药浴。药物要调试均匀,为防止羊感冒,药浴尽量在白天进行,药浴的时间也要不低于1h,对于即将产仔的母羊不可以进行药浴,按照患病羊的病情严格控制药浴天数,以免发生中毒事件。
在羊疥癣病预防过程中,首先羊舍要做到定期消毒,在放牧或者饲养过程中,饲养员要多注意检查羊群,如果发现可疑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病情的扩散。也可以对未患病羊定期进行药浴,药浴后再进行驱虫药的注射。饲养员定期进行饲养知识的学习,养殖厂要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新引进的羊只要进行隔离饲养,经兽医人员观察后再混群饲养。
治疗羊疥癣要早发现早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蔓延,因此,要坚持每天对羊群细心观察,在给羊药浴时,工作人员进入药池后要穿雨衣和水裤,还要戴橡胶手套和口罩,池外进行药浴操作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中毒。
5、结语
羊疥癣病发病与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主要发病原因就是羊舍湿度大、通风效果不好和管理条件差。为此,在饲养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舍内干燥,保证舍内温度,提高饲养管理能力,养殖人员要不断提高科学的饲养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羊疥癣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羊球虫病的发病特点 羊球虫病的防治方法


羊球虫病是由艾美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于羊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发病羊只呈现下利、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主要危害羔羊。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球虫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原虫疾病。1-3月龄的山羊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粪不成形或拉稀,食欲下降,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高度贫血,衰竭而死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羊球虫病的发病特点羊球虫病的防治方法。

1、病原生活史

羊球虫属于单宿主寄生性原虫,只需要经过一个宿主就能够完成其整个发育过程。病羊体内寄生羊球虫产生的卵囊会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并导致外界环境发生污染,当温度、湿度适宜且存在氧气的情况下,数天之后就会形成孢子化卵囊,每个孢子化卵囊里面存在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里面又存在2个子孢子。当羊食入孢子化卵囊,就会进入到产道,并在二氧化碳、胆汁和胰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脱囊,使里面含有的子孢子逸出,并钻入小肠上皮细胞,经过数代裂殖生殖,就会形成裂殖子。完成最后一次裂殖生殖后就开始进行配子生殖,也就是进入宿主细胞的裂殖子发育变成雌性配子体(大配子体)或者雄配子体(小配子体)。雄配子体会形成大量小配子并逐渐逸出,找寻并钻入雌性配子体进行受精,最后发育成卵囊,并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对于不同种类的羊球虫,从羊食入孢子化卵囊到经由粪便排出卵囊所需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其中雅氏艾美耳球虫具有最强的致病性,从羊食入孢子化卵囊到排出卵囊需要大约15天。

2、发病特点

羊感染该病是由于经由口腔食入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但球虫卵囊发生孢子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因此在温度较低的冬季不利于卵囊发育,基本不会出现发病,而春、夏季节温度较高,尤其是多雨潮湿的天气能够促使球虫卵囊发生孢子化,此时如果羔羊食入这种孢子化的球虫卵囊,就非常容易引起球虫病。成年羊感染球虫后基本不会表现出症状,即呈现隐性感染,但可长时间作为该病的带虫者和散虫者,从而导致羔羊非常容易出现发病,形成发病高峰期。在东北地区,夏季7月底8月初正处于温度较高的阶段,且容易出现阴雨天气,这种环境温度能够促使球虫卵囊发生孢子化。

3、临床症状

病羊的主要症状是发生腹泻,排出黄绿色的稀薄粪便,有时呈糊状甚至水样,且粪便中还会混杂血液、脱落的黏膜以及上皮,并散发恶臭味,排出的粪便会黏附在肛门附近、尾巴以及后肢,肠蠕动增强,增加排便次数,排便时还伴有疼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停止反刍,瘤胃蠕动缓慢或者停止。体温升高达到40~41℃,目光呆滞,被毛粗乱,头及尾部都下垂,体质消瘦。眼窝塌陷,可视黏膜苍白。

4、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在无菌条件下使用经过灭菌的镊子将病死羊的肝脏、脾脏夹住,再分别使用经过灭菌的剪刀剪取厚度小于5mm的小块组织,置于载玻片表面轻柔触印,形成3个压迹,每个组织制作3张触片,选取其中较薄且均匀的一片使用火焰固定,然后进行革兰氏染色,置于油镜下检查,没有发现任何致病菌。

直接涂片。先取一片清洁的载玻片,将1滴蒸馏水滴加在中央,然后用小棒蘸取少量病羊排出的粪便,放在载玻片上与水滴混合均匀,将其中较大的粪渣去除,接着涂成薄片,最后盖上盖玻片进行镜检,发现存在大量的球虫卵囊。

肠黏膜刮片镜检。病死羊进行剖检是将小肠管腔剪开,将其表层存在的黏液和血液刮去,然后使用刀片刮取少量的肠黏膜,置于载玻片上条件1~2滴蒸馏水,混合均匀后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能够发现呈椭圆形或者卵圆形的球虫卵囊。

5、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发现病羊后要立即采取隔离饲养,并将舍内粪便及时清除干净。同时,场外周围环境使用5%氢氧化钠进行消毒,料槽和饮水器使用0.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其他用具使用0.3%百毒杀(癸甲溴氨溶液)进行消毒,每天1次。病羊可按体重肌肉注射50mg/kg磺胺间甲氧嘧啶,连续使用3天。然后在饲料中加入0.02%氨丙啉混饲,连续使用15天,同时配合按体重肌肉注射20~30mg/kg30%氟苯尼考,连续使用3次。对于场内没有发病的羊,可在饲料中加入0.02%氨丙啉混饲,连续使用30天,并配合按每75kg饲料添加强力霉素20g混饲。另外,在整个羊群的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K和电解多维,连续使用7天,提高机体抵抗力。

加强饲养管理。羊舍要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的地方建设。羊床要与地面间存在一定高度,便于及时清除粪便,防止羔羊接触粪便,从而减少感染球虫卵囊。羊只要确保饲喂足够的均衡营养的饲料,羊舍保持干燥卫生,控制饲养密度适宜,并根据年龄采取分群饲养,对于哺乳期母羊要经常清洗乳房,并进行消毒,避免哺乳羔羊时使其感染球虫。舍内粪便要及时清理,并采取集中堆积发酵,确保将球虫卵囊杀死。另外,羊舍及其周围环境要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羊感染球虫的机会。

疾病简介
山羊球虫病的病原体系艾美尔科艾美尔属的原虫。由于山羊和绵羊的某些艾美尔球虫卵囊在形态学上较为相似,早期曾被人们视为相同的种,其种名在山羊和绵羊间相互通用。近来,学者通过大量的卵囊交叉传递试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羊球虫具有宿主特异性,寄生于山羊和绵羊的一些球虫是形态相似的不同的种,分别冠以不同的种名,以免出现混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已得到公认的山羊球虫为艾美尔属的13种。
生活史:山羊艾美尔球虫属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须经过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抱子生殖3个阶段。抱子化卵囊被羊吞食后,在胃液的作用下,子抱子逸出,迅速侵人肠道上皮细胞,进行多世代的无性生殖,形成裂殖体和裂殖子。在山羊球虫的发育过程中,有两种类型的裂殖体存在,即大裂殖体和小裂殖体。子抱子首先侵人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的内皮细胞,在其内发育为大裂殖体。大裂殖体很大,直径可达300微米,内有成千上万个裂殖子,大裂殖体成熟后释放出的裂殖子再侵人上皮细胞,又形成大裂殖体或小裂殖体。小裂殖体主要寄生于小肠腺上皮细胞中,少数寄生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小裂殖体较小,直径只有10微米左右,内有十几或几十个裂殖子,成熟后释放出的裂殖子侵入上皮细胞,再形成小裂殖体或进人有性生殖阶段,形成大、小配子体。大、小配子体寄生于肠腺和肠绒毛上皮细胞中,发育成熟后,后者分裂生成许多小配子,小配子与大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再形成卵囊。卵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进行抱子生殖。经数日发育成感染性卵囊,被羊吞食后,重新开始其在宿主体内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艾美尔球虫一般都在肠内发育,但已有许多山羊球虫在肠外发育的报道。在山羊的肠系膜淋巴结中发现了球虫的大裂殖体;在肠系膜淋巴结中发现了大裂殖体、大小配子体和卵囊;在肠系膜淋巴结中发现大裂殖体和卵囊。除在肠系膜淋巴结中发现球虫的内生殖阶段外,在山羊的胆囊壁中发现了球虫的小裂殖体、大配子体和卵囊;在羊胆组织压片和肝中央静脲中发现球虫卵囊,胆管中有大裂殖体样物,胆汁中有数量不等的球虫卵囊,不同的羊胆汁中的卵囊大小的形状极为相似,平均大小为21.8微米x18.3微米,形状指数平均为1.17,与柯雅艾美尔球虫的卵囊相似,但这些卵囊经分离培养后不能抱子化。这些可能是由于子抱子或裂殖子随血流或通过肠粘膜的吞噬细胞或其他某种途径到达这些组织发育而来的。
流行病学
各种品种的绵羊、山羊对球虫均有易感性,但山羊感染率高于绵羊;1岁以下的感染率高于1岁以上的,成年羊一般都是带虫者。据调查,1~2月龄春羔的粪便中,常发现大量的球虫卵囊。流行季节多为春、夏、秋三季;感染率和强度依不同球虫种类及各地的气候条件而异。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卵囊发育,很少发生感染。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羊和带虫山羊,卵囊随山羊粪便排至外界,污染牧草、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经消化道使健康山羊获得感染。所有品种的各种年龄的山羊对球虫均有易感性,但I一3月龄的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发病率几乎为100%,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成年山羊感染率也相当高,也不乏每克粪便卵囊数很高的例子,但不发病或很少发病,这可能是一种年龄免疫现象,仅为带虫者,成为病原的主要传染来源。饲料和环境的突然改变,长途运输,断乳和恶劣的天气和饲养条件差都可引起山羊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球虫病的突然发生。
不同年龄的山羊,各种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有所差异。大多数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随年龄的不同仅有很小的差异,但羔羊的克氏艾美尔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较高,家山羊艾美尔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较低,而成年山羊则与此相反。1年以下的山羊,克氏艾美尔球虫、羊艾美尔球虫和约奇艾美尔球虫的感染率比成年山羊高。1-3月龄的山羊克氏艾美尔球虫和艾丽艾美尔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特别是感染率较其他年龄的山羊高,而家山羊艾美尔球虫和约奇艾美尔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较其他年龄的山羊低。由于克氏艾美尔球虫和艾丽艾美尔球虫的致病力较强,而它们的感染率和优势率较高时,羊的年龄恰好与山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时的年龄一致。在所有地区各种年龄的山羊中,阿氏艾美尔球虫的感染率和优势率均是最高的,表明它是山羊感染最普遍的一种球虫。不同年龄的山羊,球虫的感染水平也有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11~17天。本病可能依感染的种类、感染强度、羊只的年龄、抵抗力及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而发生急性或慢性过程。急性经过的病程为2~7天,慢性经过的病程可长达数周。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体重下降,可视黏膜苍白,腹泻,粪便中常含有大量卵囊。体温上升到40~41℃,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死亡率常达10%~25%,有时可达80%以上。
病初山羊出现软便,粪不成形,但精神、食欲正常。3一5天后开始下痢,粪便由粥样到水样,黄褐色或黑色,混有坏死粘液、血液及大量的球虫卵囊,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随之精神萎顿,被毛粗乱,迅速消瘦,可视粘膜苍白,体温正常或稍高,急性经过1周左右,慢性病程长达数周,严重感染的最后衰竭而死,耐过的则长期生长发育不良。成年山羊多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异常表现。
病理变化
呈混合感染的病羊的内脏病变主要发生在肠道、肠系膜淋巴结、肝脏和胆囊等组织器官。小肠壁可见白色小点、平斑、突起斑和息肉,以及小肠壁增厚、充血、出血,局部有炎症,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肠腺和肠绒毛上皮细胞坏死,绒毛断裂,粘膜脱落等。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被膜下和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淋巴管的内皮细胞中有球虫的内生殖阶段的虫体寄生,局部有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管扩张,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渗出现象。肝脏可见轻度肿大、郁血,肝表面和实质有针尖大或粟粒大的黄白色斑点,胆管扩张,胆汁浓厚呈红褐色,内有大量块状物。胆囊壁水肿、增厚,整个胆囊壁有单核细胞浸润,固有层有小出血点,绒毛短粗,腺和绒毛上皮细胞有局部性坏死,有小裂殖体和配子体寄生。值得注意的是,胆汁中有球虫卵囊的病羊,多数的肝脏和胆囊无明显的病变。胆汁中卵囊数量也不一致,有的胆汁直接涂片检查即可见到,有的则要离心后检查沉淀物才可见到,因此以往病羊胆汁中可能也有卵囊,只是被人们忽视了。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常规粪便检查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通过剖检,观察到球虫性的病理变化,在病变组织中检查到各发育阶段的虫体。另外,在粪便中只有少量卵囊,羊无任何症状,可能是隐性感染。生前诊断必须查到大量球虫卵囊,并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才能诊断为球虫病。
治疗
据报道,氨丙啉和磺胺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用药后,可迅速降低卵囊排出量,减轻症状。
(1)氨丙啉:每千克体重50毫克,每日1次,连服4天。
(2)氯苯胍:每千克体重20毫克,每日1次,连服7天。
(3)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每日1020毫克,连用5天,腹泻停止,恢复食欲和健康。
(4)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六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每日100毫克,连用3-4天,效果好。
可选用的治疗药物:
①盐霉素,按每天每千克体重0.33~1.0毫克混饲,连喂2~3天;
②氨丙啉,按每天每千克体重145毫克混饲,连喂2~3周;
③对急性病例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按每天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服用4~5天。
防制措施
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可大大降低球虫病的发病率,圈舍应保持清洁和干燥,饮水和饲料要卫生,注意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放牧的羊群应定期更换草场,由于成年羊常常是球虫病的病源,因此最好能将羔羊和成年羊分开饲养。

农膜暖棚型羊舍


这是一种更经济合理、方便而实用的棚舍结合式羊舍。冬春季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羊体自身散发热量来提高舍内夜间的温度 (10-20℃)。这种羊舍可以在半敞棚舍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就是距棚顶前房檐2-3米处1.2米高短墙之间用竹、木杆或钢筋作成支撑架,上面覆盖塑料膜,并固定牢固。羊舍门在舍的两端墙或前墙中间开均可,舍门2.0米宽左右。同时在舍东西两端墙距地面 1.5米处各开一可关闭的进气孔,棚顶安装排气窗。利用这种羊舍必须注意通风换气,随时修补损坏的塑膜,保持舍内地面的清洁与干燥。

农膜暖棚羊舍的特点:
(1)适合北方寒冷地区采用
可用于接羔产羔和肉羊育肥,提高羔羊成活率和育肥增重。

(2)投资少、易修建

可根据需要按设计修建,亦可利用原有棚舍改建。

在新建这种羊舍时,要求座北朝南,地势必须高燥利水,采光充足、通风良好。每只羊占有羊舍面积1.2平方米,占有饲槽0.4 米。这种羊舍一般跨度为6米,可修筑土墙,亦可用砖砌墙,羊舍棚顶可修成单坡面式、双坡面式、半拱形或拱形。棚舍后墙高1.7 米,中梁高2.5米,南面前墙高1.2米,与中梁相距2-3米,后墙与中梁之间搭上永久性棚顶,中梁与前墙间用竹木或钢筋搭成弓形支架,上面覆盖双层塑料膜。山墙一端开口,高1.8米,宽1.2 米。在距前沿墙基5-10厘米高处留可关闭的进气孔数个,棚顶开设百页窗式排气孔数个,排气孔的面积为进气孔的1.5一2倍。羊舍内可设补饲槽、饮水槽,可以大群补饲草料,亦可以采取舍内围栏隔离进行全舍饲育肥,或妊娠、哺乳母羊及羔羊补饲、接羔产羔。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939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