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花牛

【种质资源名称】 峨边花牛
【种质外文名】 ebianhuaniu
【科名】 牛科(Bovidae)
【属名】 牛属(Bos)
【种质原产地】 国家 中国 省(市)四川省 县(区) 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小凉山北坡的峨边县中山地带的彝族聚居区 乡(镇)
【主产区与分布】 中心产区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小凉山北坡的峨边县中山地带的彝族聚居区。其邻近的大、小凉山亚高山地带,以及汉源县等均有少量分布。
【形成历史】
据四川省农业厅和峨边县农业科于1955年的联合调查,峨边花牛原产于大、小凉山海拔800-2000m中山地带的彝族居住区,是由当地黄牛群中分离出的花牛个体,经彝族人民选育而成。

建国前,大、小凉山腹地彝族聚居区交通阻塞,彝、汉民族交往艰难,未有外地牛种引入。彝族群众彝一贯认为花牛是祭祀和肉食的上品,专选花牛放牧于草山草坡,不作役用,供屠宰祭祀后食用,由此形成了具有较好肉用特征的峨边花牛。建国以来,随着山区发展农业对畜力的需求,花牛亦供役用,成为役肉兼用型牛。

产区草山、草坡面积宽广,可牧地与耕地之比为10:1(109.8万亩:10.1万亩),草场类型为山地灌丛草甸两类。山坡耕地有丢荒休闲的习惯。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作物为玉米,其次有马铃薯、荞麦、小麦、大豆等,河谷阶地有水稻及红薯等。

峨边花牛饲养管理一贯粗放,终年以放牧为主。每年5月初至10月底,牛只均在海拔2000-3000m亚高山草场混群放牧,不需专人管理,放牧员不定期上山照看,晚上不收牧。当年11月至翌年4月,牛只在海拔800-2000m的中山与河谷地带放牧,晚上进入简易牛栏或岩穴过夜。枯草季节补饲玉米苞叶、豆萁和干草,一般不补精料,历年有喂盐的习惯。


【种质类型】 2:地方种质
【海拔(m)】 800-3000
【农作物条件及利用】 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作物为玉米,其次有马铃薯、荞麦、小麦、大豆等,河谷阶地有水稻及红薯等。
【草场情况及利用】 产区草山、草坡面积宽广,可牧地与耕地之比为10:1(109.8万亩:10.1万亩),草场类型为山地灌丛草甸两类。山坡耕地有丢荒休闲的习惯。峨边花牛饲养管理一贯粗放,终年以放牧为主。
【种质利用】 1:役用 2:毛用 3: 兼用 4:肉用 5:乳用 6: 竞技、娱乐、观赏 7:皮用 8:其它
【被毛颜色】 5:花色
【角型】 2:八字形角
【体貌特征】
公牛头粗重,母牛头狭长,额微凹,口正方,角形多种,以角尖斜向两侧分开的八字角为主,也有无角个体。颈宽短,垂皮发达,从颌下延伸至胸后,据测定,公牛垂皮长119㎝,最大宽度为14.0㎝;母牛垂皮长100.4㎝,最大宽度为7.8㎝。前躯发育较好,胸深,肋欠拱圆,无肩峰,腹圆大不下垂,尻部长而平直,欠宽。尾根粗、着生高、且粗长、过飞节。据测定,公牛尾长82.5㎝,母牛尾长72.6㎝。四肢短而结实,筋腱明显,前肢间距较宽,后肢略显内靠。蹄小而圆,蹄质坚实。

皮稍厚,不失弹性;毛细软较密,毛色为花毛,花色以黄白花为主,占55.9%,黑色次之,占27.8%,亦有黄、白、黑三色相间的个体,占16.3%,花斑由点状到大小不同的块状不等,在体表的分布从头直到系部,背部和胸腹的正中为一带状白毛。鼻镜呈肉色或深灰色。

【体高(cm)】 公牛:113.35.4 母牛: 105.85.4
【体斜长(cm)】 公牛:127.18.0 母牛: 119.27.5
【胸围(cm)】 公牛:156.111.1 母牛:144.48.7
【官围(cm)】 公牛:17.41.3 母牛: 15.31.2
【成年体重】 公牛:318.657.2 母牛: 254.533.0
【初情期】 公牛:8-12 母牛:8-12
【性成熟期】 公牛:14-18 母牛:14-18
【适配期】 公牛:36 母牛:36
【生命周期】 公牛:12-15 母牛:12-15
【配种方式(天)】 1:自然交配 2:人工授精
【妊娠期(天)】 280
【产犊率】 66.6%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210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