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高温季节泥鳅养殖的五个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泥鳅养殖能够健康发展,在7-8月份高温季节泥鳅养殖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搞好降暑降温:最适合泥鳅生长繁殖的水温为21~28℃,夏天阳光暴晒易使泥鳅中暑。可在池子四周种植南瓜、丝瓜、葡萄等攀援植物或用稻草搭棚遮阳,也可在鳅池水面投入适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遮阳(但面积不能超过池子1/3),还可采取换水调温,即在盛夏把池子水位加至25厘米—30厘米,并采取更换池内表层水来平衡池水温度。有条件的可采用整日微流水的方法降温,效果更佳。

二、注意饵料质量:饵料一定要新鲜,切忌投喂变质、腐臭饲料,以免泥鳅吃后患肠胃病。夏季泥鳅生长快,要尽量多喂螺蚌肉、鲜蚯蚓和蝇蛆等动物性蛋白饵料,并改平时一日喂一次为每日两次,分别在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6点以后较凉爽的时间投饵,投喂量以泥鳅当日吃完为宜。应及时捞出剩余饵料,以防污染池水。

三、控制鳅池水质:夏季鳅鱼池的水质酸碱度以PH值7—8之间较适宜,如果池水长时间呈酸性,可以向池内泼洒生石灰水进行调节。

四、做好病害预防:夏天泥鳅发病率最高,特别是烂鳃病、水霉病、肠炎尤为突出。夏季泥鳅疾病的预防方法有:经常用漂白粉溶液全池遍洒;或者将韭菜、大蒜捣烂,加入精料中投喂;也可用生石灰12.5-15公斤/亩化水后全池泼洒;还可在饲料中掺大蒜素,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3天。

五、防止泥鳅浮头: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如出现一般性浮头,说明放养密、投饵多、泥鳅生长旺。但在天气闷、阴雨天、水质严重恶化、水面出现气泡等情况下,或早晚巡塘时发现泥鳅受惊跳动、群集水面、散乱游动,则说明是严重缺氧,必须迅速处理。对轻度浮头,只需立即注入新鲜水增氧即可,但千万不能在傍晚注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对流反而加剧浮头。暗浮头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初,由于症状轻,不易察觉,如不及时注水预防,易发生泛塘死亡。对天气、水质突变引起的浮头,只要减少投饵,将饵料残渣及时捞出,从速注入新水即可解决。

相关阅读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注意事项



1、高温季节池塘水温较高,蒸发较多,应注意保持池塘水深,水深宜控制在1.8-2.0左右。
2、如养殖池塘需补水,应检查外源水,外源水质量良好方可加水,加水时间宜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每次加水量应控制在20公分左右。
3、有增氧设施的池塘,应注意池塘溶解氧的变化,养殖池塘溶解氧不应低于4-5毫克/升,勤开增氧机,有条件的地方应增加中午开增氧机2个小时。
4、高温季节应加强河蟹吃食情况的检查,建议将投喂改为每天二次,早晚投喂,并适当减量。正常情况下,河蟹在晚上10点左右摄食能力最强。
5、当池塘水温高于32度时,河蟹会停止吃食,活动能力下降。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在池塘表层布一些漂浮植物,可使底层水温较表层水温低1-2度。
6、高温季节应特别注意投喂食物的新鲜度,忌投变质食物,尤其是投喂冰鱼的养殖模式。
7、持续高温应注意池塘水草的维护,特别是蟹池伊乐藻因水温较高活力下降,应注意检查伊乐藻的生长,池塘伊乐藻应控制草头向上,草头离水面宜控制在10-20公分左右。
8、高温季节应避免大量使用外源人工合成制剂,可适当应用生态制剂,注意各种生态制剂的使用条件。
(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顾问周刚教授提供)

高温季节高密度养殖罗非鱼应该注意五个事项



每年6月至9月是云南临沧市临翔区的高温季节,也是罗非鱼生长旺盛时期,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一段高温期促使罗非鱼尽快达到上市规格,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水位,增加养殖水体容积对于高密度养殖池塘,一般在夜间开动增氧机,特别是在阴雨天或天气突变的情况下,更要注意开机,防止泛塘。每月用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和饲料台进行消毒1次,浓度为0.25ppm~0.3ppm,并定期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进行防治鱼病。投喂颗粒饲料或膨化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在28%~30%左右,每日投喂2次,每次投喂时间要控制在40分钟~60分钟左右,投喂时要均匀,以使大部分鱼体都能吃到饲料,投喂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3.5%,并根据鱼体生长、摄食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确保罗非鱼正常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高温季节,由于天气多变,要多注意天气预报,如气压低、雷雨天气则要减少投喂或不投喂,以免浪费饲料,污染水体,影响罗非鱼生长。

五、适时出塘,减少存塘量。由于罗非鱼的生长受到水温的限制,所以在养殖期间(特别是在高温时期)要将部分达到上市规格的罗非鱼出塘,以减少存塘密度,使小规格的鱼种能够尽快生长,可以提高整个养殖的经济效益。高温期捕捞罗非鱼要注意选择在晴天进行,并停止投喂饲料,向池塘加注新水,最好进行一下拉网锻炼后再进行出塘,可降低成鱼运输的难度。

初夏季节泥鳅养殖注意事项




随着近期短暂降雨,气温逐渐回升,池水蒸发量加大,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浓度升高会导致水质恶化概率增大。为保证泥鳅能健康度夏,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保证水质。每天定时查看水质情况,池水要保持在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5~8.5,透明度20~30厘米。如发现水源水质较差,可以选择晴天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每15~20天用1次。另外,水生植物调水作用不可忽视,如水芹菜能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

二是病害防控。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水体消毒可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全池泼洒,杀灭水中的病原菌,以预防细菌性鱼病。漂白粉每半个月使用1次,用量为1克/米3;定期用1%聚维酮碘全池泼洒,用量为0.5克/米3;每半个月用溴氯海因0.2克/米3或生石灰20克/米3全池泼洒1次。

三是保证饵料质量。夏季泥鳅生长快,要尽量多喂螺蚌肉、鲜蚯蚓和蝇蛆等动物性蛋白饵料,并改平时一日喂一次为每日2次,投喂量以泥鳅当日吃完为宜。巡塘时要观察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以及有无病情,应及时捞出剩余饵料。


七八月份虾蟹塘口生产管理24字经



1、加水位
合理补水、冲水、加水,保持较高水位,抗高温,稳环境,安然度夏。
2、勤增氧
关注天气变化,多开机,合理增氧,并备好急救产品防缺氧。
3、多改底
小剂量底改产品多次使用,改底除污,解除底臭,防底热、发酵、酸化、腐败发生,防返底。
4、稳水质
稳水、调水、爽水、养水,稳定水质指标和水色、透明度,常解毒,防倒藻,防水变。
5、保水草
捞浮草,畅通道,养护水草,防草脏、草败、草烂。
6、适投饵
控制调整投喂量,并降低动物蛋白、脂肪含量,且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注重营养的平衡。
7、防蓝藻
捞除上浮老化青苔的同时,合理防控蓝藻暴发并多解毒。
8、常保健
加营养,多补钙,抗应激,强体质,少用药(不杀虫),安然度过高温期。

养殖淡水白鲳高温季节的注意事项


白鲳属白鲳科,为经济鱼类,栖息深度在10-30公尺左右,体近圆形,侧扁而高,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富含高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也因为鲳鱼刺少肉嫩、做法多样化等特点,受到不少人的亲睐。时至夏季,气温高,水质易变,鱼病易发。为了减轻高温对淡水白鲳养殖的影响,提醒示范户注意以下事项:

1、硫酸铜和敌百虫作为传统的化学药物,在渔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有时添加硫酸亚铁作为合剂来使用效果也很好,但是由于铜的毒性较强,淡水白鲳对硫酸铜的敏感性较高,我们在使用硫酸铜治疗白鲳时,都会遇到治疗后至少白鲳3至5天不吃食,或者吃的很少,如果用药浓度过量,白鲳甚至10天左右不吃食,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对淡水白鲳的伤害,影响生长速度,从而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敌百虫在淡水白鲳养殖中严禁使用。
2、溶解氧在淡水白鲳养殖中非常重要,一旦造成淡水白鲳养殖过程中缺氧,淡水白鲳就沿池塘边狂游,消耗大量能量,而且至少5天左右几乎不吃食。因此夏季应每天坚持早晚巡塘,注意天气变化,必要时开动增氧机或进行换水。
3、高温季节,细菌滋生快,白鲳吃食量大,水质易变,容易患肠炎、出血等病。白鲳生产周期一般在2—3个月,最好两个星期投喂一次药饵,连续3天,对池塘消毒一次或注入新鲜水。
4、淡水白鲳习性喜静,捕捞前一定要估计好规格和上市的百分比,最好两次完成全部捕捞,第一次70%以上,因为捕捞一次淡水白鲳吃食要3-5天才能正常。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1、形体特征:淡水白鲳的体型似海水鲳鱼。呈卵圆型,侧扁,头部小,头长与头高相等。口中位,吻较钝。成鱼的体色鲜艳,红鳍,白身,黑尾,浅蓝色斑纹。上颌具有切割型呈指状的牙齿二行。腮细长,腹棱自胸鳍基点直达肛门,并有齿状突起。背部尾鳍基点处有一脂鳍。
2、生态环境:淡水自鳗不耐低温。11℃时出现休克,12℃以上活动正常,其适温范围12~35℃,最佳生长温度28~30℃,淡水白鲳喜欢微酸性或中性水,PH值6.5-7.4。
3、生活习性和食性;淡水白鲳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喜群居和群游。杂食性,易捕捞。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如单孢藻、轮虫、水蚤、枝角类,鱼种阶段可投喂植物碎屑及人工配合饲料。淡水白鲳鱼的摄食过程属于吞食性的方式。
4、生长与发育:通常5厘米的鱼种,饲养3个月,体重1000克左右。成鱼个体在1500克以后,生长减慢。性成熟年龄为3龄。
二、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面积以5~10亩为宜,蓄水深度l.5米以上,投放鱼种前15天,用茶麸30~40公斤/亩或生石灰60~75公斤/亩全池泼洒清塘。
2、放养密度:亩放养3厘米左右的淡水白鲳夏花鱼种1500尾,搭配鲢、鳙、鲤、鲫等150尾左右。
3、日常管理:
(l)、鱼种入池后的半月内,每亩每天用1.5~2kg黄豆浸泡磨成的浆泼洒投喂,后半个月用2~2.5kg/亩的花生饼等浸泡投喂,一个月后长至12-13厘米,12~15克。
(2)、鱼种长至12~15克后,改投菜籽饼、糠饼或鸭饲料、鱼用饲料等,采取定点投喂,其投饵占鱼体重比例如下:10~20克鱼种为6-9%,20~50克鱼种为5-7%,50~100克鱼种为4-6%,100克以上时为2-4%。
(3)、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向池塘加注新水可增加水中含氧量,保持优良水质,加速鱼的生长,一般每半个月注水一次,天气干旱时,应增加注水次数。
(4)、勤巡塘,适时了解鱼的生长情况,天气闷热、突变时,注意防止泛塘,控制投喂量。
(5)、饲料来源:淡水白鳗对饲料的要求不高,粗蛋白在25%以上即可,各地可根据情况选择花生饼、菜籽饼、糠饼、酒糟、麦麸,最好混合投喂,也可选用畜禽饲料粪便或全价配合饲料。
三、越冬保种与疾病防治
并塘前应停食3-4天,水温在20C以上,并消毒。用高锰酸钾30ppm药浴30~40分钟,或0.2PPm亚甲基蓝药治10-15分钟,入池后2-3天用流酸铜和流酸亚铁和剂或食盐水溶液全池遍洒,以防水霉病和斜管虫病。每周一次用硝酸亚汞和漂白粉防治小瓜虫病,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越冬池与培育池水温相差不能超过3℃。水温低于16℃时起捕的鱼不能越冬保种。种苗进池10天内,静水越冬池每天必需更换池水一次,换水量以30%-50%为宜,但要注意池水温度。饲料投喂;4-5天内,每日两次,投饵量为其体重的l%。同时投喂一些新鲜的菜叶、瓜皮或浮萍等。越冬期间,投饵量应少量多次。疾病防治:当水温在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等。
l、小瓜虫病:入池前发现用2PPm。硝酸亚汞浸洗1.5或2小时。入池后发现用0.l-0.15PPm硝酸亚汞全池遍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或用干辣椒粉煮后全池遍洒,用量0.38-0.75m3,每日一次,连续3天。注意不能使用流酸亚铜与流酸亚铁合剂,会加重病情。
2、白皮病:鱼体受伤所致。用1ppm漂白粉(含氯20%以上)全池遍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或用12.5ppm金霉素或25ppm土霉素浸浴30分钟。
3、细菌性烂鳃病:定期用漂白粉挂袋,每半月用lppm白粉全池泼洒一次,以此预防。发病后用0.025PPm呋喃唑酮全全池遍洒,隔天一次,连续两次。
4、水霉病:用0.1ppm亚甲基蓝全池遍洒,每天一次,连续两天或3%-4%食盐水浸透分钟。
5、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用1.2-1.5pm流酸铜与流酸亚铁(5:2)合剂全池遍洒。

秋季河蟹养殖的五个注意事项



高温闷热的夏季过后,进入秋季,秋季是河蟹育肥的关键季节,也是河蟹养殖的最后阶段,为了提高河蟹的品质、产量和效益,此时需加强管理,搞好四定(定质、定时、定量、定位)、四消(养殖池消毒,苗种消毒,食物、饲料、工具消毒,水体消毒。)等基本工作,同时也要注意营养,预防脱壳不遂及软壳性疾病,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失。
1、水质调控。随着秋季的到来,水温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因此水温已不再是大多细菌生长、繁殖的最佳温度,疾病的发生率较上一季度的高温季节有明显的降低,但也会出现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即所谓的“秋老虎”,再加之蟹塘内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很多,水质易变坏,极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应防患于未然。首先需要从水质入手,蟹池应保持水深1.2米,透明度在35—40厘米。当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需要排出底部老水,注入新水,换水时要注意不能使塘内的水温有较大的波动,为了防止河蟹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而生病,可适当泼洒活力VC,提高机体的抗应激力。注水后可施用微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如光合冻干粉、EM冻干粉、乐活、生物净水宝等,底质改良剂如多效底改颗粒、底改素等,同时适当泼洒汉宝淝,来改变水色、水质,使水质清亮、绿爽。一般每10天使用微生物制剂1次,至10月底结束。

2、科学投喂。秋季正是增加河蟹肥满度和绝对重量的最佳时期。因此饲料中应增加精饲料所占比例,蛋白质含量需增加到32%左右,且要求饲料营养全面。为降低成本,也可以自制配合饲料,但一定要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以及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衡,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高稳易还原水产专用VC+VE、汉宝多维、汉宝速长,这些制剂能满足河蟹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从而提高河蟹免疫力及抗病力。每天的投饲量要根据天气及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刚好能够吃完为宜,切不可多投喂而败坏水质。
3、水草护养。保持水草覆盖率60%左右。水草过密,覆盖率超过60%,在过密的水草中打条水道,水草宽5米,水道宽2米。对于水草过稀的池塘,可移植水花生,空心菜、浮萍等,使河蟹有一个良好的生长栖息场所,也可使用水草专用肥,促进水草根系发达,防止水草叶片疯长,保持叶片适宜长度,增加水体溶氧,保持养殖池塘藻相稳定,还可预防青苔生长及蓝藻发生,保证水体“肥、活、嫩、爽”的状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上市规格。
4、病害预防。病害防治要以防为主,可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的预防方法,同时每月在饲料中添加汉堡大蒜粒等拌饲投喂,连喂3—5天,使河蟹健康生长。另外,由于水质、营养等多种原因,河蟹极易发生甲壳松软症或脱壳不遂而导致死亡。预防此病可在饲料中添加快佳钙补充钙质,快速硬壳,促进脱壳。
5、做好防逃工作。成熟河蟹极易逃跑,因此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走的痕迹,检查是否有洞与外界河沟稻田相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水口的拦护设备,也要注意更换、防患于未然。

白露期间黄鳝养殖的五个注意事项




一、适当减料加强保肝

理由:经过7、8月份的大食量、快增长之后,黄鳝的肝脾均处于超负荷状态,相对脆弱,白露期间温差加大;水质易变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为肝功能较弱,体质偏差而引起发病。

对策:每周用肝胰乐+佳维拌料用3天,一天两次;强化肝脏的解毒和免疫防病作用;

二、箱底除臭注意氨氮

理由:进入秋季,水草、藻类容易死亡,加上粪便、残饵等堆积在箱底,极容易发酵导致箱底发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超标;导致黄鳝中毒,表现为减料、大头病、腹部充血等症状,长时候处于不良环境将严重影响黄鳝的体质和品质。

对策:每周用净底安泼洒一次,第二天用解毒型改底加水灵活泼洒;此操作能有效抑制发臭,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一旦发现氨氮超标,立即用解毒水护士进行解毒,次日用解毒型改底加水灵活调水,并加强内服佳维和保肝料王进行体内排毒。

三、雨后转晴特别注意

理由:秋雨较凉,下雨期间黄鳝容易长时间应激,导致体力消耗巨大,转晴后底部细菌容易快速繁殖,弱体质碰上大量细菌极容易导致发病。

对策:下雨期间经常用解毒水护士或氨基酸高稳C泼网箱,减少应激;雨后,立即用金银毒清泼洒一遍网箱,同时用保肝料王拌料,促进上料和加强保肝。

四、注意加强防护

理由:白露期间是黄鳝发病高峰,除了需要采取加强保肝、加强营养等强化免疫的措施外,用一些药物加强对有害菌的杀灭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策:每周用金银毒清泼洒一遍,另外每周用鳃肠康或渔菌清+肠卫士拌料喂2次,加强对已经进入机体和水体中可能导致发病的有害菌进行及时清除。

五、驱虫

理由:白露前后是黄鳝上市前最后的育肥时间;做好驱虫工作能有效保障黄鳝达到理想的上市规格,减少寄生虫引发的肠炎,出血等病症。

对策:9月初用线虫康驱虫一次,驱虫之后用佳维和肝胰乐进行肝胆保健,既能保证驱虫效果,又减少驱虫药的副作用,为黄鳝生长打好基础。

河蟹蜕壳期间的五个注意事项



河蟹只有蜕壳才能长大,河蟹也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正常顺利蜕壳,它们要求浅水、弱光、安静、水质清新的环境和营养全面的优质适口饵料。如果不能满足上述生态要求,河蟹就不易蜕壳或造成蜕壳不遂而死亡。河蟹在蜕壳期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看河蟹体色及吃食情况: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果发现这几天投饵后剩饵大量增加,且在池边浅水处发现有空壳,则表明河蟹已开始大批量蜕壳了。
二、为使蜕壳尽量同步,每次大批量蜕壳来临前,不仅要投喂含有蜕壳素的优质配合饲料,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50%以上,要保持饵料的适口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三、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发现河蟹开始蜕壳,可直接用生石灰(高温季节慎用)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每亩用生石灰15斤~20斤,既可消毒杀菌,又可增加水体钙离子,帮助蜕壳。另外,也可泼洒磷酸二氢钙,每亩泼洒1.5斤~2斤。
四、保持水位稳定:河蟹蜕壳前,可进行冲水或换水,刺激蜕壳,进入大量蜕壳期,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
五、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清除漂浮、腐烂水草,蜕壳期间投饵量应酌情减少,并且严禁在蜕壳密集区投饵。在巡塘时如发现软壳蟹,要加强保护,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2-3小时,待能自由爬动后再放回原地。

冬季畜禽防病的五个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

圈舍常规消毒要定期进行,专业户(场)应在大门、人畜通道出入口设消毒池或铺垫消毒地毯。消毒液、消毒地毯要勤换,保证新鲜有效。平常如有外来人员出入、车辆进出等,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强化免疫

预防在免疫注射中必须按照严格要求和程序操作并做好登记建档,佩戴免疫耳标,畜禽免疫密度必须是100%。

防寒保暖

畜禽圈舍必须能防严寒,在冬季应经常检修圈舍,保证顶不漏雨雪、四壁无风洞、地面铺垫草、挂好门帘等防寒保暖措施到位。

搞好卫生

应做到圈舍常清扫、垫草勤更换,污水、粪便早除净。

精心饲养

加喂一些玉米、谷物、麦类等含能量高、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能使畜禽壮体增膘,增强抗病力。饮水应饮用清洁温水或井水,保证畜禽吃饱饮好,避免夜间饥饿。牛羊应抓住无雨雪冰冻时机,到背风向阳较温暖的草坡上进行游动放牧,中午不休息,放牧迟出早归。应尽量赶到小气候比较温暖的河滩、塘坝等背风处晒太阳,多活动。

高温季节池塘养殖大闸蟹抓好五个关键措施



高温季节是河蟹生长的关键期,也是河蟹病害高发期,此时天气炎热,水温较高,加强池塘养殖管理至关重要,池塘养蟹应抓好“五关”:
1、抓水草管理关
对池中水草加强管理,适时割草,保持合理的密度和分布,保证适当的覆盖率,水流畅通。发现水草腐烂或漂浮,应及时捞除,水草有污泥的,采取换水去污,保持水质清新,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水草过少及时补充。
2、抓水质管理关
一般水深保持0.8-1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5米,水质调节应侧重三个方面:一是勤换新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加水10-20厘米,同时开动增氧设备。二是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一般保持PH值在7.5-8.5之间,用生石灰调节,7-10天全池泼洒一次,每亩1米水深用10-15千克。三是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底质,先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然后再使用EM菌改良水质,可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3、抓科学投喂关
要注意饵料投喂,7—9月是高温季节,是河蟹摄食生长的高峰,此时饲料容易变质,投喂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投喂时要做到“四定、四看”,结合天气、水质、河蟹摄食情况进行调整,科学投喂。
4、抓好防逃关
经常巡塘,了解河蟹的吃食、活动情况,检查防逃设施,一旦发现河蟹有逃走现象,要及时堵塞漏洞,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和进水口网罩,特别是大风暴雨天气,更要防止河蟹逃逸。
5、抓病害防治关
高温期水质恶化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这一时期要做好防病工作,10—15天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杀菌消毒,净化水质,也可用微生物制剂等改善水质、底质,控制各种病原体的滋生,发现病蟹、死蟹要及时弄清病因,对症下药,及时治疗,7—10月,交替使用生石灰、二溴海因、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同时在饵料中添加内服药进行预防,5—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4—5个疗程。排除致病因子、致病因素对河蟹的干扰,减少病害的发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025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短脊鼓虾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