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季节泥鳅养殖注意事项



随着近期短暂降雨,气温逐渐回升,池水蒸发量加大,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浓度升高会导致水质恶化概率增大。为保证泥鳅能健康度夏,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保证水质。每天定时查看水质情况,池水要保持在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5~8.5,透明度20~30厘米。如发现水源水质较差,可以选择晴天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每15~20天用1次。另外,水生植物调水作用不可忽视,如水芹菜能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

二是病害防控。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水体消毒可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全池泼洒,杀灭水中的病原菌,以预防细菌性鱼病。漂白粉每半个月使用1次,用量为1克/米3;定期用1%聚维酮碘全池泼洒,用量为0.5克/米3;每半个月用溴氯海因0.2克/米3或生石灰20克/米3全池泼洒1次。

三是保证饵料质量。夏季泥鳅生长快,要尽量多喂螺蚌肉、鲜蚯蚓和蝇蛆等动物性蛋白饵料,并改平时一日喂一次为每日2次,投喂量以泥鳅当日吃完为宜。巡塘时要观察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以及有无病情,应及时捞出剩余饵料。


相关知识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注意事项



1、高温季节池塘水温较高,蒸发较多,应注意保持池塘水深,水深宜控制在1.8-2.0左右。
2、如养殖池塘需补水,应检查外源水,外源水质量良好方可加水,加水时间宜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每次加水量应控制在20公分左右。
3、有增氧设施的池塘,应注意池塘溶解氧的变化,养殖池塘溶解氧不应低于4-5毫克/升,勤开增氧机,有条件的地方应增加中午开增氧机2个小时。
4、高温季节应加强河蟹吃食情况的检查,建议将投喂改为每天二次,早晚投喂,并适当减量。正常情况下,河蟹在晚上10点左右摄食能力最强。
5、当池塘水温高于32度时,河蟹会停止吃食,活动能力下降。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在池塘表层布一些漂浮植物,可使底层水温较表层水温低1-2度。
6、高温季节应特别注意投喂食物的新鲜度,忌投变质食物,尤其是投喂冰鱼的养殖模式。
7、持续高温应注意池塘水草的维护,特别是蟹池伊乐藻因水温较高活力下降,应注意检查伊乐藻的生长,池塘伊乐藻应控制草头向上,草头离水面宜控制在10-20公分左右。
8、高温季节应避免大量使用外源人工合成制剂,可适当应用生态制剂,注意各种生态制剂的使用条件。
(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顾问周刚教授提供)

夏季鱼类养殖注意事项 夏季养鱼的注意要点


淡水养殖鱼类具有很悠久的历史,最初人们在沟渠、小河流、池塘利用窗纱围起来进行小规模的养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膳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鱼类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近年来出现了集约化很高的水产养殖项目,人们利用水库、大型池塘、河流进行规模化养殖。夏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也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投入的饲养物质大量增加,饲养的水域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用药量在不断的增加,所出现的水产养殖的疾病也在增多,鱼病增多直接影响了全年的产量、质量和效益。随着水质的进一步恶化,给鱼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所以为了增产增收,就必须进行严格的饲养管理,否则可能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夏季鱼类养殖注意事项夏季养鱼的注意要点。

1、水质方面

“鱼儿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鱼,没有良好的水质就养不好鱼。所以池塘内水质的好坏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活环境,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关系到鱼类的繁殖。在池塘中饲养鱼类也要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有利于控制和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在饲放鱼苗前,要把池塘底部的淤泥清除干净,减少有机物和病菌对水质的干扰和影响,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空塘1周,进行阳光的暴晒,以便杀灭病菌。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必须适时进行冲注新水调节。夏季气温高,水面蒸发量大,一般每隔10天左右冲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深。当池内水质严重恶化时,应排出1/3~1/2,然后注入新水,以便保持池塘内的水新鲜和清洁,保证鱼类的生活环境不受干扰和侵害。

2、鱼类的饵料方面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鱼类的生长速度。在所投放的饲料中要保持饲料中各种营养的平衡,氨基酸、蛋白质及鱼类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等物质。如果添加的物质含量少或者营养物质不均衡,就会很容易发生疾病,这样不利于鱼类生长。饲料中如果长期添加激素类药物,虽然可以使鱼类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是对鱼类本身的生理机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降低了鱼类的抗病能力。尤其是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隐患,给人们的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所以在养殖期间不要对鱼类投放含有激素类的饲料进行饲养。饵料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具体投喂量应根据鱼类每天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精料要少些。夏季,由于气温高,天气变化较大,容易发生泛塘,应控制投喂量,不给鱼吃夜食。一般晴天的时候多投喂饲料,雨天的时候要少投放一些饲料。投喂的饵料要新鲜,不喂腐化变质的饵料;投放饵料要有固定的食场,同时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避免投放的饲料过量,既造成饲料的浪费,又会影响池塘内的水质,从而影响池塘内的鱼类的生态环境。

3、投放肥料方面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繁殖生长,能最快、最好地促进微生物增生繁殖,最大程度地降低有机肥料对水质的污染,保证鱼塘物质的良性循环。为了促使鱼类天然饵料的不断繁殖生长,保证其摄食的需要,各类池塘都应适当追施肥料。由于每年7~9月份气温热、水温高,有机物分解快,浮游生物繁殖量多,鱼类耗氧量大,加上气温多变,水质容易变化,所以一次施肥量不易过多,应采取少量勤施的原则。有机肥料须经充分发酵,水中含氧丰富,合理施用有机肥不但成本低,而且可以达到很好的养殖效果。

鱼塘施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充分发酵,因为经过发酵腐熟、有机物质充分分解的肥料施人鱼塘既可减少水中氧的消耗,又能较快地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还能杀死有机肥料中的病原体。如天气晴好可适当多施,雨天或闷热打雷天气应少施或不施肥;在这个期间,由于鱼类的生长速度加快,长势良好,投放的饲料等物质增多,加上天气的闷热,鱼类所需要的氧气量也在增多,所以在池塘的中间要安放有一个给池塘增加氧气的打氧机,以便保证鱼类正常的生活所需要的氧气量。要经常捞出剩草、污物,割除池塘边杂草,以免污染水质,影响水中的氧气的含氧量。夏季天气温度高,相应的水温也高,尤其在炎热的夜晚或遇雷雨天气时更要格外注意,稍有疏忽就会引起泛塘,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除定期调节水质外,还应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动打氧机增加氧气,同时停止施肥并控制吃食量,缩短吃食时间。

4、疾病方面

淡水鱼类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是出血病。出血病的主要症状为:病鱼的口腔出血,鱼鳃发白。如果发现鱼类出现此种情况,应立刻携带病鱼到水产兽医部门进行解剖治疗。

细菌性疾病还有鱼类烂鳃病。其主要症状为:鱼体色变黑,鱼鳃发生腐烂症状,常有污泥塞在其中,鱼鳃上面黏液增多。鱼类的疾病还有很多,要根据发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切实找到适合病症的治疗方案。真正的解决好鱼类发生的疾病,以便保证整个池塘内的鱼类健康生长。

夏季养鱼的注意要点
投饵施肥

夏季应改间隔投饵为中午前后每天投饵,饵料以饼类、米糠、麦麸、颗粒饲料等精料为主,加一些适口鲜嫩的青草、菜叶和浮萍等。若水质不肥,应少量多次施肥,以防塘水过肥造成泛塘死鱼。食草鱼投喂青料量,7月按每100公斤鱼体重每天投40~50公斤,8月增至65~80公斤;吃食鱼投喂精料量,按每100公斤体重每天投4~5公斤;投喂螺、蚬等饵料的量,以7~9小时能吃完为好。盛夏塘水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若塘水过瘦,应多施绿肥和无机化肥。绿肥施用前应先晒至半干再掺入一定量粪肥,堆于塘边浅水处,上压石块或泥土,沉入水里,隔3~5天翻一次,让其充分腐败分解,然后捞去残渣,再补充新料,每次亩施绿肥100公斤左右。无机肥隔5~7天施一次,每次亩用尿素1公斤,或用硫酸铵1.5公斤加过磷酸钙1~1.5公斤,施前先将无机肥溶于水中(防鱼误食中毒),再均匀泼洒水面。施肥次数和数量根据天气、水色和饲养品种而定,晴天适量多施,阴雨天少施或不施;水色呈淡黄色或淡绿色时多施,呈油绿色或红褐色时少施或不施;白鲢、罗非鱼、白鲫等多施,草、青鱼为主的塘少施。

调节水质

一是隔10天左右冲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15~20厘米深。若水质恶化,应先排出1/3~1/2陈水,再注入新水。二是隔10天左右,在晴天中午搅动塘底1次,搅动面积要小于池塘的一半。三是间隔20~30天,每亩水面用15~20公斤生石灰溶于水后泼洒。

防治鱼病

每日早晚巡塘观察,捞去塘中杂草污物。黎明前后鱼类易缺氧浮头,如鱼有浮头现象,应立即开增氧机或加注新水。若无增氧设备,可向塘中泼洒加有食盐的黄泥土(每亩水面用黄泥10公斤,加水调成糊状,再加10公斤食盐并稀释),效果也很好。但要注意不能用漂白粉,否则会加快鱼类窒息死亡。隔15天左右,在塘边和食台上用漂白粉250~300克以及硫酸亚铁125克兑水泼洒,可防治鱼类细菌性皮肤病和烂腮病。按每10公斤鱼体重用蒜0.5公斤,捣碎拌入饵料喂鱼,每月喂2~3次,每次连喂3~5天,可防鱼类肠炎等疾病。

七八月份高温季节泥鳅养殖的五个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泥鳅养殖能够健康发展,在7-8月份高温季节泥鳅养殖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搞好降暑降温:最适合泥鳅生长繁殖的水温为21~28℃,夏天阳光暴晒易使泥鳅中暑。可在池子四周种植南瓜、丝瓜、葡萄等攀援植物或用稻草搭棚遮阳,也可在鳅池水面投入适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遮阳(但面积不能超过池子1/3),还可采取换水调温,即在盛夏把池子水位加至25厘米—30厘米,并采取更换池内表层水来平衡池水温度。有条件的可采用整日微流水的方法降温,效果更佳。

二、注意饵料质量:饵料一定要新鲜,切忌投喂变质、腐臭饲料,以免泥鳅吃后患肠胃病。夏季泥鳅生长快,要尽量多喂螺蚌肉、鲜蚯蚓和蝇蛆等动物性蛋白饵料,并改平时一日喂一次为每日两次,分别在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6点以后较凉爽的时间投饵,投喂量以泥鳅当日吃完为宜。应及时捞出剩余饵料,以防污染池水。

三、控制鳅池水质:夏季鳅鱼池的水质酸碱度以PH值7—8之间较适宜,如果池水长时间呈酸性,可以向池内泼洒生石灰水进行调节。

四、做好病害预防:夏天泥鳅发病率最高,特别是烂鳃病、水霉病、肠炎尤为突出。夏季泥鳅疾病的预防方法有:经常用漂白粉溶液全池遍洒;或者将韭菜、大蒜捣烂,加入精料中投喂;也可用生石灰12.5-15公斤/亩化水后全池泼洒;还可在饲料中掺大蒜素,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3天。

五、防止泥鳅浮头: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如出现一般性浮头,说明放养密、投饵多、泥鳅生长旺。但在天气闷、阴雨天、水质严重恶化、水面出现气泡等情况下,或早晚巡塘时发现泥鳅受惊跳动、群集水面、散乱游动,则说明是严重缺氧,必须迅速处理。对轻度浮头,只需立即注入新鲜水增氧即可,但千万不能在傍晚注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对流反而加剧浮头。暗浮头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初,由于症状轻,不易察觉,如不及时注水预防,易发生泛塘死亡。对天气、水质突变引起的浮头,只要减少投饵,将饵料残渣及时捞出,从速注入新水即可解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041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