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类养殖注意事项 夏季养鱼的注意要点

淡水养殖鱼类具有很悠久的历史,最初人们在沟渠、小河流、池塘利用窗纱围起来进行小规模的养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膳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鱼类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近年来出现了集约化很高的水产养殖项目,人们利用水库、大型池塘、河流进行规模化养殖。夏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也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投入的饲养物质大量增加,饲养的水域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用药量在不断的增加,所出现的水产养殖的疾病也在增多,鱼病增多直接影响了全年的产量、质量和效益。随着水质的进一步恶化,给鱼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所以为了增产增收,就必须进行严格的饲养管理,否则可能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夏季鱼类养殖注意事项夏季养鱼的注意要点。

1、水质方面

“鱼儿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鱼,没有良好的水质就养不好鱼。所以池塘内水质的好坏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活环境,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关系到鱼类的繁殖。在池塘中饲养鱼类也要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有利于控制和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在饲放鱼苗前,要把池塘底部的淤泥清除干净,减少有机物和病菌对水质的干扰和影响,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空塘1周,进行阳光的暴晒,以便杀灭病菌。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必须适时进行冲注新水调节。夏季气温高,水面蒸发量大,一般每隔10天左右冲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深。当池内水质严重恶化时,应排出1/3~1/2,然后注入新水,以便保持池塘内的水新鲜和清洁,保证鱼类的生活环境不受干扰和侵害。

2、鱼类的饵料方面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鱼类的生长速度。在所投放的饲料中要保持饲料中各种营养的平衡,氨基酸、蛋白质及鱼类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等物质。如果添加的物质含量少或者营养物质不均衡,就会很容易发生疾病,这样不利于鱼类生长。饲料中如果长期添加激素类药物,虽然可以使鱼类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是对鱼类本身的生理机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降低了鱼类的抗病能力。尤其是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隐患,给人们的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所以在养殖期间不要对鱼类投放含有激素类的饲料进行饲养。饵料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具体投喂量应根据鱼类每天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精料要少些。夏季,由于气温高,天气变化较大,容易发生泛塘,应控制投喂量,不给鱼吃夜食。一般晴天的时候多投喂饲料,雨天的时候要少投放一些饲料。投喂的饵料要新鲜,不喂腐化变质的饵料;投放饵料要有固定的食场,同时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避免投放的饲料过量,既造成饲料的浪费,又会影响池塘内的水质,从而影响池塘内的鱼类的生态环境。

3、投放肥料方面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繁殖生长,能最快、最好地促进微生物增生繁殖,最大程度地降低有机肥料对水质的污染,保证鱼塘物质的良性循环。为了促使鱼类天然饵料的不断繁殖生长,保证其摄食的需要,各类池塘都应适当追施肥料。由于每年7~9月份气温热、水温高,有机物分解快,浮游生物繁殖量多,鱼类耗氧量大,加上气温多变,水质容易变化,所以一次施肥量不易过多,应采取少量勤施的原则。有机肥料须经充分发酵,水中含氧丰富,合理施用有机肥不但成本低,而且可以达到很好的养殖效果。

鱼塘施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充分发酵,因为经过发酵腐熟、有机物质充分分解的肥料施人鱼塘既可减少水中氧的消耗,又能较快地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还能杀死有机肥料中的病原体。如天气晴好可适当多施,雨天或闷热打雷天气应少施或不施肥;在这个期间,由于鱼类的生长速度加快,长势良好,投放的饲料等物质增多,加上天气的闷热,鱼类所需要的氧气量也在增多,所以在池塘的中间要安放有一个给池塘增加氧气的打氧机,以便保证鱼类正常的生活所需要的氧气量。要经常捞出剩草、污物,割除池塘边杂草,以免污染水质,影响水中的氧气的含氧量。夏季天气温度高,相应的水温也高,尤其在炎热的夜晚或遇雷雨天气时更要格外注意,稍有疏忽就会引起泛塘,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除定期调节水质外,还应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动打氧机增加氧气,同时停止施肥并控制吃食量,缩短吃食时间。

4、疾病方面

淡水鱼类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是出血病。出血病的主要症状为:病鱼的口腔出血,鱼鳃发白。如果发现鱼类出现此种情况,应立刻携带病鱼到水产兽医部门进行解剖治疗。

细菌性疾病还有鱼类烂鳃病。其主要症状为:鱼体色变黑,鱼鳃发生腐烂症状,常有污泥塞在其中,鱼鳃上面黏液增多。鱼类的疾病还有很多,要根据发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切实找到适合病症的治疗方案。真正的解决好鱼类发生的疾病,以便保证整个池塘内的鱼类健康生长。

夏季养鱼的注意要点
投饵施肥

夏季应改间隔投饵为中午前后每天投饵,饵料以饼类、米糠、麦麸、颗粒饲料等精料为主,加一些适口鲜嫩的青草、菜叶和浮萍等。若水质不肥,应少量多次施肥,以防塘水过肥造成泛塘死鱼。食草鱼投喂青料量,7月按每100公斤鱼体重每天投40~50公斤,8月增至65~80公斤;吃食鱼投喂精料量,按每100公斤体重每天投4~5公斤;投喂螺、蚬等饵料的量,以7~9小时能吃完为好。盛夏塘水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若塘水过瘦,应多施绿肥和无机化肥。绿肥施用前应先晒至半干再掺入一定量粪肥,堆于塘边浅水处,上压石块或泥土,沉入水里,隔3~5天翻一次,让其充分腐败分解,然后捞去残渣,再补充新料,每次亩施绿肥100公斤左右。无机肥隔5~7天施一次,每次亩用尿素1公斤,或用硫酸铵1.5公斤加过磷酸钙1~1.5公斤,施前先将无机肥溶于水中(防鱼误食中毒),再均匀泼洒水面。施肥次数和数量根据天气、水色和饲养品种而定,晴天适量多施,阴雨天少施或不施;水色呈淡黄色或淡绿色时多施,呈油绿色或红褐色时少施或不施;白鲢、罗非鱼、白鲫等多施,草、青鱼为主的塘少施。

调节水质

一是隔10天左右冲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15~20厘米深。若水质恶化,应先排出1/3~1/2陈水,再注入新水。二是隔10天左右,在晴天中午搅动塘底1次,搅动面积要小于池塘的一半。三是间隔20~30天,每亩水面用15~20公斤生石灰溶于水后泼洒。

防治鱼病

每日早晚巡塘观察,捞去塘中杂草污物。黎明前后鱼类易缺氧浮头,如鱼有浮头现象,应立即开增氧机或加注新水。若无增氧设备,可向塘中泼洒加有食盐的黄泥土(每亩水面用黄泥10公斤,加水调成糊状,再加10公斤食盐并稀释),效果也很好。但要注意不能用漂白粉,否则会加快鱼类窒息死亡。隔15天左右,在塘边和食台上用漂白粉250~300克以及硫酸亚铁125克兑水泼洒,可防治鱼类细菌性皮肤病和烂腮病。按每10公斤鱼体重用蒜0.5公斤,捣碎拌入饵料喂鱼,每月喂2~3次,每次连喂3~5天,可防鱼类肠炎等疾病。

相关推荐

甲鱼养殖技术之夏季时节养殖注意事项



 1、7-8月份是中华鳖的繁殖旺季,将有大量的稚鳖孵出。一要及时做好孵化收集工作,二应加强稚鳖的强化培育和防病措施。稚鳖入池前必须用高锰酸钾和食盐等药浴消毒,以防病菌感染。积极提倡养鳖户自繁自育,若到外地购入鳖蛋或稚鳖时,应加强检验检疫,并进行严格消毒,避免病菌带入。
 2、温室养殖甲鱼,因室内气温较高,应注意通风换气,并加强水质的调节和饲料的合理投喂。从温室移至外塘进行养殖时,应注意温差不要太大,搬移时最好选择在早晨阴凉天气,操作时尽量减少损伤和相互撕咬,以免入池后发病。
3、切实做好防病工作。7-8月份甲鱼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腐皮病、穿孔病、白底板病、鳃腺炎、疖疮病等,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1)温室养鳖池应注意水质改良,定期消毒,适时换水,饲料中添加em原露或免疫多糖等增强鳖体的抗病能力;(2)把好苗种质量关。养殖的甲鱼要选购体质健壮、健康无病的鳖种。放养入池前必须用药物严格消毒;(3)定期进行水质调节和水体消毒。一般每隔20-25天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em原露等环保药物交替使用消毒;(4)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大蒜素、免疫多糖,以增强甲鱼自身机体免疫力。

夏季生猪疫病防控和养殖注意事项


夏季,天气炎热,极易引起生猪疫病的暴发流行和病源的传播扩散,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的防控措施以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猪瘟、口蹄疫、蓝耳、猪链球菌等疫病的免疫工作极其重要,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民增收,关系到猪肉市场的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生猪夏季常见的疫病及其防控

1.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致死性烈性传染病,特征是病猪高热稽留、全身广泛出血,呈败血症或母猪发生繁殖障碍,是OIE必须通报的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1流行病学

1.1.1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1.1.2传播途径:可以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精液、胎盘传播。

1.2症状及病理变化

1.2.1急性型:较常见。病猪体温41℃左右,呈稽留热,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体表或粘膜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挤压有恶臭液体流出。病理变化: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脾出血性梗死,具有诊断意义;肾脏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盲肠及结肠粘膜扣状溃疡;膀胱、心外膜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1.2.2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腹泻交替进行,病程一般20天左右,最后衰竭而死。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

1.2.3迟发型:由先天感染所致。

1.3防控

1.3.1坚持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杜绝传染源的引入。

1.3.2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种公猪和种母猪每年免疫工作,仔猪在30-35日龄和60-65日龄进行两次免疫,对于新补栏生猪及时补免。

2.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猪的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仔猪多因心肌炎而死亡。

2.1流行病学:本病可直接接触传播,最常见的感染门户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以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每隔一、二年或三、五年大爆发流行一次。

2.2症状:病初体温高达40-41℃,口腔粘膜及鼻形成小的水疱,水疱破裂形成糜烂,吃奶仔猪多呈胃肠炎和心肌炎而死亡,病死率高达60-100%。

2.3诊断:病猪可取淋巴结、肾上腺、肾脏、心脏、水疱皮、食道-咽喉粘液和血清一同送检。

2.4防控: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方法,生猪第一次免疫接种后间隔20-30天再进行一次强化免疫,发生口蹄疫时,必须立即上报疫情,确切诊断,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封锁疫区,扑杀患病动物及其同群动物,并作无害化处理,当疫点内最后一头患病动物被扑杀后14天未出现新病例,经批准并经终末消毒,可以解除封锁。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6年夏季PRRSV变异毒株在我国爆发,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最为常见,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为特征。

3.1流行病学:猪是唯一感染本病并出现症状的自然畜主,病猪和康复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精液和生殖道传播,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尤以寒冷季节多发。

3.2症状及病理变化

3.2.1母猪:发热,少数母猪可见耳、腹部、腿部发绀,母猪早产,妊娠晚期发生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

3.2.2仔猪:28日龄前感染,体温40-41℃,呼吸困难,眼睑水肿,腹泻,耳尖至耳根皮肤发绀,也可见神经症状。

3.2.3保育和生长猪30-90日龄最易感,体温39.5-42℃,多数猪呼吸困难,后期耳尖、臂部皮肤发紫。

3.2.4育肥猪、感染初期出现呼吸系统症状,随后眼睑肿胀,结膜炎、腹泻和肺炎等,死亡率高。

3.2.5病理变化:肺组织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肿胀等,肺门淋巴结出血,大理石样外观。

3.3防控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活疫苗(JXA1-R株)免疫接种,提倡自繁自养,新引进的猪要隔离观察一个月方可混群。

4.猪II型链球菌病:由不同群的链球菌引起的不同临床症状疾病的总称,急性病例常表现败血症和脑膜炎,慢性病例则为关节炎、内膜炎及组织化脓性炎。

4.1流行病学:大、小猪均可感染,尤其小猪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怀孕母猪和中猪,我国呈地方流行性,多数为急性败血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慢性型呈散发型,以闷热潮湿的夏秋季节发病率高。

4.2症状及病理变化

4.2.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体温41-42℃,多在6.5-24h死于败血症。

4.2.2急性型:病初体温40-41.5℃继而升到42-43℃,稽留热,眼结膜潮红,流泪,呼吸困难,鼻盘干燥,流浆液性、脓性鼻液,颈、耳廓、腋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多在3-5天心力衰竭死亡。

4.2.3慢性型: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

4.2.4病理剖检:死于败血症的猪,体表有紫红色斑点,天然孔流暗红色血液,胸腔积液,含絮状物、心包积液,心肌柔软,呈煮肉样,胃肠粘膜、浆膜点状出血,关节多有浆液纤维素性炎症、皮下有胶冻样水肿。

4.3防控:在猪链球菌流行季节前用灭活苗进行预防注射,患猪和病死猪是主要传染源,严格禁止擅自宰杀和自行处理,按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5.猪圆环病毒:由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引起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和母猪的繁殖障碍。

5.1流行病学:猪是本病的自然宿主,主要发生在保育阶段和生长期的仔猪,病猪和带毒猪以及公主的精液、流产胎儿均是本病的传染源。

5.2症状及病理变化:

5.2.1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生长不良或停滞,皮肤苍白和呼吸困难。

5.2.2猪皮炎与肾炎,本病常发生于12-14同龄的猪,皮肤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隆起,呈周围红色或紫色而中央黑色的病灶。

5.2.3繁殖障碍,可发生于不同妊娠阶段,多见于妊娠后期,表现为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

5.2.4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无法站立,有的仔猪仅头颈部震颤或后躯不能站立。

5.3防控

5.3.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

5.3.2免疫预防

5.3.3控制继发感染,pcv2常与蓝耳、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混合感染,加重疾病严重程度。

6.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或革拉瑟氏病,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关节肿大和运动障碍为特征。

6.1症状,病猪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关节肿胀、跛行、共济失调、可视粘膜发绀,病理变化:初期心包积液,胸水,腹水和关节液增加,继而在胸、腹腔和关节等部位出现淡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时胸腹腔不同器官黏连,急性病例,可见皮肤发绀,皮下水肿和肺水肿。

6.2防控:

6.2.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合理的密度。

6.2.2药物预防,可选用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头孢类等药物。

二、加强饲养管理和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采取严格消毒措施,保持猪舍清洁、干燥、猪舍实行封闭管理,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提倡自繁自养,防止购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确需补栏,应尽量选择专业良种繁殖场,并事先了解对方猪场生猪的健康状况,凭有效的检疫证明购入后执行严格隔离观察和消毒免疫制度。

2.给予全价饲料,防止饲喂霉变饲料,为防止霉变可在饲料中添加丙酸钙、丙酸钠等防霉剂。

3.精心呵护猪群,避免应急反应,优化日粮配方,供足清洁饮水,保持猪舍通风、防暑、防湿,坚持常规消毒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按照科学有效的生猪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夏季肉羊养殖八注意


夏季饲草丰富,正是肉羊放牧长膘的大好时机。但夏季天气炎热,极易造成肉羊中暑或引起其他疾病。因此,养殖户要因地制宜,科学放养,以达到快速育肥的目的。

一、给羊驱虫药浴。成羊和产后母羊,在5月中旬之前可用新型驱虫药阿福丁(虫克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用药量为:50公斤体重用虫克星5克,混匀在饲料中饲喂。隔7~10天后重复给药1次。春季生产的羔羊,在肝片吸虫病流行的地方,可用硝氮粉等药物,按药用说明进行驱虫。

二、注意羊舍改建。应选择在无遮挡的高爽地带修建羊舍,保持舍内通风,便于清理粪便。羊舍高度应保持在2米左右,达到防水、通风、隔热。门口要有一定的坡度,但要平整,以便羊进出时蹄底平实。

三、科学放牧。夏季天气炎热,上午放牧应早出早归,一般露水刚干即可出牧。中午11时至下午3时让羊在圈内休息吃草料,可在下午5时收牧。热天要选择在林荫地放牧,以防中暑。

四、注意补盐给水。在每天补喂1~2次混合饲料(麦麸、玉米面、豆饼等加稻糠、草糠制成)的同时,每天还要给羊饮用4~6次淡盐水。切忌让羊饮用死塘水、排灌水、畦沟水或让羊在潮湿泥泞的地方吃草、休息,以免引起风湿病。

五、防止风雨袭击。夏季雷阵雨较多,羊群一旦遭到袭击很容易感冒、掉膘,因此夏天放牧应尽量避开风雨天。多雷多雨天气放牧时,可自带能容纳羊群的大块纤维布,四角扣牢在大树根上,中间用较粗的木棍顶起,这样可让羊临时避雨。另外,切忌电闪雷鸣时在陡坡放牧,以防羊受惊摔伤。

六、注意散热凉体。夏季羊很容易上火发病,为保证羊体健康,每天给羊体散热十分重要。羊经过长时间放牧,往往会造成疲劳闷热,这样很容易得病。中午放牧羊群不要急于赶入羊圈,可直接让羊在树荫下乘凉休息、饮水。晚上放牧后,可待羊凉爽一段时间后再入圈舍。每次出牧和收牧时,不要急于赶羊,应让羊缓慢行走、活动、凉体散热。

七、搞好环境卫生。夏季高温多湿,羊放牧归来后,活动范围变小,容易造成圈舍潮湿和环境不良,往往会引起寄生虫病的发生,因此要注意羊舍的环境卫生、通风和防潮,保持羊舍清洁干爽。日常喂给的饲料、饮水必须保持清洁。不喂发霉、变质、有毒及夹杂异物的饲料。饲喂用具应经常保持干净。羊舍、运动场要经常打扫,并定期消毒。

八、防治疾病。定期进行预防注射,注射时要严肃认真,逐只清点,做好查漏补注工作。放牧时要随时注意羊的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情况。要特别注意羔羊的疾病防治。一般羔羊出生后36小时内应喂土霉素10毫克,每天2次,连喂3天,这样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具体可做好以下几点:1.及时注射羊痘和四联疫苗(炭疽、快疫、羊痘、羊肠毒血症)。2.羔羊痢疾。每只羊用磺胺0.5克、碳酸氢钠0.2克,1次口服,连服3次,或青霉素5万~10万单位,每日肌肉注射2次。3.羔羊肺炎。每只羊静脉注射10%磺胺嘧啶钠5~10毫升,并加25%葡萄糖液20~30毫升。

(河南王媛)

夏季养猪四注意


1.采取遮阳措施。在猪舍周围要种植一定量的树木,除了起到绿化作用外,还能起到遮阳作用。此外,要在猪舍旁边搭建凉棚,以降低猪舍附近的地温。

2.保证用水充足。夏季猪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以喂稀食为宜,现拌现喂,防止变馊。同时,水槽内必须保证清洁饮用水供应充足。在猪舍周围定时喷洒一些水,可起到一定降温作用,切忌将凉水直接泼到猪身上降温,防止感冒。

3.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整喂食时间,以夜间喂食最佳,一般情况下以4:00—5:00和20:00—21:00为宜,尽量避开正午时间饲喂。但是,调节喂食时间应循序渐进,随着温度的变化逐渐调整,不能突然改变。仔猪转群或出场出售,应安排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气候凉爽时进行。适当调整母猪分娩时间,尽量避开在温度较高的季节产仔。母猪产仔时,猪舍尽量不要用过多的冷水冲圈,防止湿度过大,产床上的粪便痕迹要用带有消毒液的抹布擦净。要保持圈舍卫生,每天至少清理粪便2~3次,每月消毒3~4次,并做好消灭蚊蝇工作。

4.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全价饲料每吨可添加小苏打2~3千克、维生素C150~200克和维生素E80~100克;哺乳母猪的饲料,每吨可添加食用油5~8千克,并适当提高粗蛋白含量。

张传占芮志立河南省濮阳县畜牧局457100

夏季鱼类的饲养管理措施


夏季是鱼类旺长的黄金期,也是决定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正确选择饲料、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疾病防治等工作是决定全年养殖效益的几项关键措施:
一、饲料的选择
建议首选知名大企业的饲料,一方面其产品质量稳定性好,另一方面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完全可以应对原料涨价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始终保持技术领先。正确选择饲料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必须分清主养和副养品种,有针对性地选料。若养殖的是鲤鱼、鲫鱼、草鱼等常规品种,建议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养殖情况选择中、高档饲料;若养殖对象为名优品种。建议使用高档饲料,以缩短养殖周期,减少养殖风险。
2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即分清养殖是主业还是副业,是精养还是粗养,做到心中有数。
3终端产品上市时间。要达到的规格和产品价格的预期。一般情况下,鱼价高时,宜选择高档饲料,使鱼快速生长,提早上市:鱼价稍低时要计算饲料的盈亏平衡点,选择稍低档次的饲料,从而保证经济效益。
二、加强饲养管理
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管理得好才会出效益。鱼类生长黄金期必须加强以下管理措施:
1加强投饲。为了满足鱼类快速生长的需要,从七月份左右。就应该逐步增加日投喂量,投饲率在厂家推荐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水温、天气、鱼的摄食情况灵活确定。此外,日间管理要求要有专人负责精细投喂,保证必要的投饲次数和投饲时间,如鲫鱼日投喂次数最好保证在6次以上,鲤鱼保证在4次以上较好,有胃鱼也不要少于2次,每次使鱼摄食八成饱。也可多使用浮性料,以减少人工和饲料浪费。
2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水温高,投饲量大,水质易恶化(),必须适时调节水质。良好的水质能刺激养殖水体内藻类进行繁殖,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保持肥、活、嫩、爽。夏季换水应掌握少加少换、勤加勤换的原则。水源条件良好的精养鱼池最好每10天加注新水15厘米以上,当水质过肥有机质过多时,换水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水源条件较差的要适当控制投饲量,同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水,也可以做到一池水养一池鱼。另外,注水时间和方法也有讲究。注水时要避免水流过急,同时避开食场,以免搅动沉积在池底的饲料残渣、排泄物及污泥。注水时间宜选择在凌晨3-4时。此时池水溶氧较低,加注新水可提高池水的溶氧量,避免鱼类缺氧浮头。此外,还应结合增氧设备改善水体中溶氧,如在晴天中午1-2时应开启增氧机。搅动水体,补充底层氧气,改善底层水质条件。
3加强巡塘。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白天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和摄食有无异常,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检查病因并掩埋,夜间观察有无浮头征兆。遇天气骤变的夜晚,更要加强巡塘,严防浮头泛池。夜间若发生严重浮头,在注水和开动增氧机的情况下,可配合使用增氧剂。
4疾病防治。鉴于鱼病不易被发现的特点,必须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如预防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病和细菌引起的肠炎、赤皮、烂鳃等,一般采取药物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另外,在用药时必须讲究方法,确定用药后要充分了解所选药物的特性,如晶体敌百虫与生石灰合用会生成剧毒的敌敌畏,可能导致养殖鱼类中毒死亡。还有些药物要现配现用,如二氧化氯,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否则可能起不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24500江苏省滨海县水产局李为学

山鸡夏季养殖要点


山鸡,又叫野鸡、雉鸡。性情活泼,善于奔走而不善飞行,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并且不能持久。食量小,食性杂,胃囊较小,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山鸡是杂食性,喜欢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草子、绿叶嫩枝等。人工养殖山鸡,可以适合大群饲养环境。山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其蛋白质含量高。因此,饲养山鸡是发家致富的好项目。

山鸡生长发育快,抗病能力强,但是夏季饲养难度大,不好管理,因此夏季如何才能管理好山鸡,是广大山鸡饲养户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现将夏季山鸡的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相信会对广大山鸡饲养户有所帮助。

一、通风降温

夏季尽量给山鸡创造良好环境。有条件的可把鸡舍搬迁到树木茂密的地方,如不能搬迁,一定要搭遮阳篷,防止太阳光直射在山鸡身上。采用室外养殖或室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既有运动场,又有遮风避雨的地方,不论昼夜必须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二、保证饮水

夏季水易污染,每天要换水两次。换水时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刷洗水槽,必须保持有充足清洁的饮水,任何时间槽内都不能断水。如果气温超过35℃时,可在饮水中加入3%的白糖,有利于降温和防暑。

三、饲喂管理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山鸡的采食高峰期一般都集中在早晨和晚上。所以,每天应在天亮前2小时开灯,并供给充足的饮水和饲料;晚上也要定时开灯2~3小时,开灯时饮水、饲料必须充足。光线不宜太强,一般以每平方米3~4瓦为宜。日喂3~4次,每次饲喂的时间要逐渐拉长,饲料的营养成分要全面,最好饲喂专用全价饲料,饲料的代谢能要保持在2700~2750千卡,粗蛋白达23%以上,并注意适量搭配青绿饲料和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

四、安全防疫

保持鸡舍清洁卫生,是减少疾病的根本措施。除按时清扫圈舍外,每周可用百毒杀或灭菌灵(1:1000)喷雾消毒两次。喷雾时应把食槽、水槽拿出后进行。饲料中可加0.04%的土霉素,每周喂两次。饮水中加青霉素每只1万单位,每周喂一次,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兔子养殖注意事项


1、要注意防暑降温

夏季兔舍应保持阴凉通风,不能让阳光直射兔;露天养兔要搭建凉棚。室内笼养的兔舍要大开门面,让空气对流。

2、要搞好环境卫生

笼舍要勤打扫,坚持每天清洗食槽、水槽一次,每天清除粪便,将粪便堆集发酵处理,定期对兔舍、笼具、食具清毒,坚持灭鼠、灭蚊蝇并消灭蚊蝇孳生地。要注意给兔舍通风换气,若舍内温度偏高时,在舍内、承粪板上可撒些生石灰或苹木灰,既吸湿又消毒。

3、要重视防疫灭病

是兔球虫病、腹泻病、疥癣病暴发的李节,要以预防球虫病为重点,搞好防疫灭病工作。对兔要及时注射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等传染病疫苗。给兔常饮0.01%高锰酸钾水或0.02%痢特灵水,实行母子分养,以减少相互感染。另外,要坚持用药物预防球虫病。

4、要合理搭配日粮

根据家兔的品种、性别、生理阶段合理搭配精料、青抖、粗料的比例,喂给兔低能高蛋白的全价日粮,粗纤维应控制在10~14%,尽量喂含水分少的青绿饲料。可适当喂车前草、青蒿、马齿苋、大蒜、韭菜、西瓜皮、杨树花等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植物。

5、要讲究喂料时间

每天喂料一定要做到早餐早喂.晚餐迟喂,中餐喂少量青饲料,晚上加喂夜苹,同时供给充足饮水,在饮水中加入1~2%的食盐。注意把80%的饲料集中到中晚喂。

6、要适当配种繁殖

对种公兔采取特殊降温保护,安排在凉爽的地方,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喂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全价日粮,以保证母兔体质健壮。另外要勤观察母兔外阴变化,记住粉红早、黑紫迟、大红正当时,把握适时配种。配种方法可采取双重配种与重复配种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受胎率及产仔数。即在母兔发情时,用一只公兔配种后再用另一只公兔配种,过6~8小时再重复配一次。要勤观察配过种的母兔,对空怀母兔要及时补配。

夏季影响养鸡要注意的因素


鸡作为人类生活当中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也是我国养殖业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本篇文章主要讲述高温环境下对鸡所产生的影响、如何让鸡在夏季环境下生长。从而更好的保证人类的健康。

鸡作为人类生活当中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其生存环境的优劣、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食品安全。特别是夏季高温、湿度、鸡舍换气以及环境中的微生物的含量直接影响着鸡只的品质好坏。

一、高温对鸡的影响

鸡只正常生长温度在20-33℃,若气温持续升高超过极限温度,则机体的某些散热功能受阻,使散热减少;另一方面,外界环境的热能还可通过辐射、对流进入体内,结果导致体温升高。而体温升高将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最后形成所谓热射病,逐渐衰竭致死。各种动物都不能忍受高温,动物在气温高于体温5℃的环境中不能长时间存活,禽体温超过45℃就会死亡。

二、空气湿度对鸡的影晌

气湿对鸡的影响主要建立在热平衡基础上的,另外还有一些间接作用。鸡的适宜生长湿度一般为60%-70%。为了正确分析和掌握气湿对鸡的影响,可以认为70%以上为高湿,低于60%为低湿。如果高温加上高湿,使鸡最重要的散热方式一蒸发散热发生困难,加剧了高温对鸡的不良影响;如果高温加上低湿,鸡的蒸发散热比较顺利,可以减缓高温对鸡的不良影响;如果气温适宜,湿度过高,鸡的抵抗力减弱,对传染病的蔓延较为有利,而且一旦发病,难以控制,很多试验表明,湿度过高能促使致病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的发育,如果气温适宜,但湿度过低,如相对湿度在40%以下时,可使鸡的皮肤发生干裂,呼吸道黏膜水分减少,从而减弱皮肤和呼吸道黏膜对微生物的防御能力,此时因空气干燥使其中的灰尘尤其是带菌灰尘大大增多,因此呼吸道发病率升高;湿度过低是羽毛生长不良的原因之一;低湿也是鸡只喙癖发生的有利条件。

三、气流对鸡影响

气流的状态通常用风向和风速来表示。鸡舍内空气流动的动力,一是舍外的风通过门、窗、通气口和一切缝隙进入舍内,造成舍内外空气的交换流动;二是由于机械通风设备的运转,使舍内保持着适宜有序的气流状态。高气温的夏季,空气流动有利于鸡体散热,可缓和高温的不良影响,因而对鸡体热平衡的维持和生产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夏季舍内气流速度如能保持在0.5m/s左右较好,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若能达到1.0-1.5m/s则较为理想。

四、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

由于清洁空气中缺乏水分和营养物质,还可能有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所以微生物不能在空气中繁殖,且大多数会很快死亡,只有一些抵抗力强、奈干燥的细菌和真菌能在空气中存活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来源非常广泛和容易,空气中随时随地都漂浮着各种微生物,特别是在养鸡场和鸡舍空气中,还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这给养鸡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鸡舍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远远超过大气中的含量,尤其是通风不良和长期高湿度的环境,微生物含量比较多,这些微生物一般是腐生菌,腐生菌的积累会使环境的含氧量降低,易引起畜禽的呼吸道、大肠杆菌类疫病。清新的环境中一般不存在病原微生物,只有在疫病区才有。为了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传播和杀灭腐生菌,必须对养殖环境进行定期消毒。

综上所述,夏季鸡舍的环境控制技术不但要保证有适宜的温度同时要保证合适的湿度,这样才能避免高温、高湿或低湿度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据调查,对中小型规模的养殖户,夏季通常采用直接用喷枪向鸡舍内打水的方法降温,消毒则用背负式的小型喷雾器来喷雾消毒,这样不仅造成鸡舍高湿度环境促使了腐生菌的生成,而且带来大量的水源的浪费和体力消耗。根据畜禽舍生产特点和养殖场的环境特点,为改变传统的背负式喷雾消毒工作量大的工作模式,可以采用贯流风机送风的风送式喷雾消毒降温机具。由于此机具采用的贯流风机的优点是风量大、运行平稳、噪音小,能够把喷嘴喷出的雾滴二次雾化和远送,所以预计能够获得较好的消毒、降温效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87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