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越冬期的管理技术


每年到了10月下旬的时候,泥鳅就会开始停食,停食后即要进入越冬期。根据目前养殖户的情况看,今年越冬期的泥鳅比往年要多,所以如何能够让泥鳅安全的渡过越冬期,成为很多泥鳅养殖户尤其是泥鳅养殖新手最关心的问题。

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当前的实际情况,为了让泥鳅安全的渡过越冬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停食前的营养积累。

这点很重要,养殖户如决定年前不出塘,在9月底就要开始进行营养投喂,主要饲喂多种维生素、免疫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由于10月中下旬泥鳅的吃食量已大幅下降,有的还达不到1%,所以这时要抓紧投喂,可每顿都拌料投喂。同时为了加大泥鳅的吸收,可用多种维生素化水全池泼洒,每天一次,如天气突变可在夜间泼洒一次,增强泥鳅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

二、肥水

停食前尤其是在10月中下旬这段时间,由于泥鳅塘内的蓝绿藻大量死亡,而喜冷性的硅藻、裸藻等又没有繁殖起来,所以这时期的水质比较偏瘦,养殖户可在此期间肥水调藻。

三、池底消毒

泥鳅进入越冬期后,为了保暖都钻入到底层二十公分左右的淤泥中,所以一定要定期改底和消毒,消毒时可用颗粒状的药物,直接干撒到塘底,让它慢慢在淤泥上溶化,消毒效果会更好。使用底改是为了让底层的有机物和杂质分解更快,以便让越冬的泥鳅在底层的冬眠不会受到打扰。消毒药一般15~20天用一次,底改一般也是在15~20天用一次,即同时使用消毒药和化学改底药物。

四、换水

有的养殖户在整个越冬期不换水,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越冬期也要定期换水,一般在2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能过大,以防泥鳅应激反应。这主要是为了预防气泡病的发生,还可定期使用增氧剂,给泥鳅增氧的同时也预防了亚硝酸盐的增加。

五、破冰

越冬期如塘中的水结冰,要及时破冰,或用微流水注入及时化冰,预防泥鳅发生缺氧状况。

整个越冬期养殖户要备好增氧剂和VC应激灵或多种V生素。不管是换水还是平时的管理,都要定期泼洒,以增强泥鳅的抗应激能力。让泥鳅安全的渡过越冬期。

相关阅读

泥鳅养殖之越冬和管理技术介绍



(一)越冬前的肥育

泥鳅在秋季水温不再升高的时候,摄食量增多,这是准备冬眠增强体质的自然现象。这时要让泥鳅好吃好饱,做好越冬前的育肥工作。育肥的饵料配合比例应是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各半。投饵量可随着水温的降低而减少,在水温15℃左右时,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水温13℃以下时,则停止投饵。

(二)越冬环境

越冬的泥鳅,除了要有好的体质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对越冬场所要进行修整,清除污泥杂质,特别是对食场更要进行重点清理,以防残渣分解,消耗氧气和放出有害气体。越冬的场地还要预先进行消毒,或者经过太阳曝晒,并做好注水、排水口的加固工作,以免逃鱼。在气候暖和的地方,越冬池可在食场的基础上加深30厘米以上。

(三)越冬管理

越冬池应保持较高的水位,一般在2米左右。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测定池定泥土的温度,如果泥土温度接近5℃,就要改进温度较高的地下水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使水温升高。


甲鱼的越冬管理技术



鳖的越冬管理非常重要。特别对于稚、幼鳖和亲鳖。鳖一般在11月份之后水温降至12℃以下时,就潜伏于池底泥沙中冬眠,不吃不动,一直到翌年4月。水温15℃以上时开始复苏。在长达半年的冬眠期间,稍有不慎,会造成严重损失。

鳖的越冬管理技术有:

1、越冬前强化培育
即在越冬前的一至二个月除了按正常要求投喂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外,还要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活鲜饲料。如动物血、内脏及螺蚬、蚌肉、鱼、虾等。若只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需添加3%-5%的植物油,使其体内积累贮存一定量的脂肪和营养物质,满足越冬期能量消耗,增强抗寒能力。

2、选择条件好的越冬池
越冬池应选在阳光充足、避风、温暖、安静的地方。池底用10-20ppm漂白粉清塘消毒,并曝晒2-4天;然后铺上20-30厘米厚的软泥或黄沙供越冬潜伏。

亲鳖池进入冬眠之前应更换一次池水,越冬期内水位保持在1.5米,北方寒冷地区应在2-2.5米。1-2个月换出1/4-1/5的池水,以防止池水污染。

春天亲鳖复苏后,池水深度降至0.8米左右,提高水温,促进性腺发育,使之提提产卵。

3、注重越冬池的保温
稚鳖在无保温措施时,室外自然越冬,死亡率高达70%-90%。因此,稚鳖最好移入室内池中越冬或露天池加盖棚,密度为100只/平方米。室内越冬也应将池水灌满,并在池顶放上竹帘,其上铺一层柴草保温,或采取别的措施,防止池水冰冻。室内越冬成活率可达80%-90%。

越冬适宜水温4℃-8℃,15℃以上,稚鳖因代谢旺盛,但不摄食,消耗体内储存营养过多,而致死亡。还要注意室内的空气流通。

4、调节池水水位
成鳖或幼鳖自然越冬时,要把水位提高至1.5米以上,并保持池塘周围的环境安静。

5、补养对于水质过分清瘦的越冬池,可在池塘边堆施一些有机肥料,即可肥水,又可发酵提高水温。

甲鱼越冬后的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夏初春末,水温稳定在18℃以上,甲鱼逐渐苏醒,开食时应以原投饵量的30%进行投喂。适当添加鱼油、食母生、益生素等助消化及高营养的保健物质,逐步提高甲鱼的摄食水平。
开始试投喂时,应选择甲鱼爬坡数量较多时,一般为一天的中午时段。随着气温逐渐上升,甲鱼投饵时间按照逐渐扩散的方式调整至正常时段。甲鱼投饵该时段正常时段为早上八点半,下午四点。
越冬后,气候多变,甲鱼体质较弱,该时段应注意甲鱼的体质保健与生存环境的维护。甲鱼投喂正常后,喂食一个阶段的助消化、高营养的添加物;第二阶段应注意甲鱼的抗病力提高,饲料适量添加免疫多糖、多维及多矿等免疫增强物质;第三阶段,必要时注意防范呼吸道疾病。
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甲鱼本身体质较弱,且处于温暖潮湿的春末阶段,开展必要的病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塘后将水位回落至投料台的正常位置利于甲鱼摄食,尽早提升池塘水体的水温。通过泼洒碘制剂、二氧化氯片、苯扎溴氨等低刺激性外消药物,控制池塘水体的微生物含量,隔3天后根据水体透明度泼洒微生物菌剂及肥料制剂(具有活性有机物的氨基酸肥)。

稚鳖培育的越冬管理技术



由于稚鳖出壳的时间先后不一,个体差异较大(3~10克),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少,在漫长的冬眠中,因需要消耗体内贮存的物质,出壳不久的稚鳖又非常娇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稚鳖经过一个冬季体质衰弱易患疾病,如越冬管理不善,稚鳖越冬期的成活率就很低,有时仅有20%~30%,甚至死亡率更高。所以,越冬管理是稚鳖饲养管理的重要关键之一。因此,越冬前要加强对稚鳖的饲养,以优质的饵料,让稚鳖吃好吃饱,有利于越冬。越冬前将室内越冬池水排干,加30~40厘米厚的细沙,再加水5~10厘米深,以备越冬用。当气温降至15℃左右时,稚鳖停食,即可集中起来转入室内越冬池准备越冬。当水温降至10℃时,稚鳖便钻入泥沙中冬眠,此时可将池水灌满,池上放竹帘或大小相当的苇箔,上面再铺一层20~30厘米厚稻草或干草保温。翌年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可将池水放干再注新水,越冬后的稚鳖便会自己爬出沙层。如在室外越冬,就要移入深水池,水位1.2~1.5米,越冬池水温最好是3~4℃。越冬期间每0.5~1个月换新水1次。根据稚鳖越冬有钻入沙内不食不动的习性,越冬池要增铺15厘米左右的细沙,同时要做好保温防冻的工作,使稚鳖能安全越冬。

稚甲鱼的安生越冬管理技术



越冬是稚甲鱼培育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因为稚甲鱼生长期短,个体小,一般仅5克~10克重,在越冬期体能消耗多,死亡率高。因此,要加强越冬管理。
在秋后停食前,适当投喂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促使甲鱼体内脂肪积累,为冬眠作好物质准备。稚甲鱼一般在11月水温降到16℃时,就开始停食,此时要及时做好越冬准备工作。越冬池可利用水位较深的室外成甲鱼池,若利用室内稚甲鱼培育池越冬更安全。可先将室内池水排干,捉出池中稚甲鱼,然后加入30厘米~40厘米厚的泥沙层,并注水至5厘米~10厘米深。再将稚甲鱼(包括室外培育池和网箱中的稚甲鱼)放入池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只~250只。当水温降到12℃以下时,稚甲鱼就往泥中钻。如果水温太低,可逐步加些温水,增强稚甲鱼的活力,使其钻得更深些。待稚甲鱼全部钻入泥中,可将池水放满,并在池顶上加盖竹帘,帘上铺一层20厘米~30厘米厚的稻草保温。到第二年4月,水温上升到16℃时,将池水放浅,留5厘米~10厘米深,让稚甲鱼自行出土。
在越冬期间要避免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过低时,会使池水结冰,造成缺氧,这时要适当加温;过高时,稚甲鱼新陈代谢旺盛,影响冬眠。越冬时室温一般控制在0℃~8℃。

河蟹的越冬管理



养殖河蟹,当年达不到商品蟹上市规格的,就要越冬。越冬一般从立冬季节算起,对需要越冬的河蟹,在立冬前后要进行一次检查。凡因饲养不当,生长较慢、只重在50-100克之间的未达到商品蟹上市规格的,经解剖,可见腹部有"蟹黄"或"蟹油"的,说明性腺已发育成熟,应尽量销售掉。否则,越冬时会死在洞穴中,造成经济损失。性腺未发育成熟的河蟹,才能留下越冬。
为提高河蟹越冬的成活率,减少在越冬期的死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河蟹的越冬管理。一是河蟹的越冬池应是土池,不能是水泥池或砖池。在土池内,还应有高出水面的小土墩,以提供河蟹掘洞钻穴的条件,以便用洞穴来抵御寒冷。二是河蟹越冬池要适当提高水位,做到深水越冬。一般池中的水深要达到1-1.5米,并尽量不使池水结冰。北方有些地区气候严寒,气温很低,有条件的可采用塑料大棚使河蟹安全越冬的方法。三是向河蟹越冬池内添加适量食盐,以降低冰点,适应河蟹生理需要。盐度以不超过0.3%为宜。四是河蟹越冬池内要多布水草,同时,要在池埂上铺些柴草,以档风遮雪,使雪水不能直接流入池内。此外,还要做好越冬河蟹的病害防治工作。

水蛭的越冬管理


冬季来临前,要做好种水蛭的安全越冬工作。入冬后,气温降至10;C以下,水蛭开始停止摄食。早春期间放养的水蛭已生长成成体了,这时选出个体大、健壮的留作种用,每亩应留1015公斤,将它们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其余的水蛭全部加工后出售。

水蛭耐寒力强,一般不会冻死。它们各有自身越冬的办法,如医蛭入冬后进人排水沟中或水田下或就地钻人比较松软的土内越冬,潜伏深度为7一15厘米;金钱蛭冬季蛰伏泥土中越冬。

人工养殖水蛭的越冬方法比较简单,现介绍两种方法,供参考。//农村致富经网//

(一)自然条件下越冬法

在自然条件下,水蛭在气温低于loC以下时通常躲在泥底下越冬,不再活动、吃食。可在养殖池。沟的上面和四周,也就是在水蛭栖息地盖上干稻草或草帘子等,让它们自然而平安地在土中冬眠,保存体内能量。待翌年气温转暖后,能很快地出来活动、取食。这种自然过冬法,能避免大批水蛭冻僵或死亡,也节省费用、省力,适合于大面积商品水蛭的养殖。

(二)塑料暖棚越冬法

把育种水蛭放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在池、沟的顶上用竹子或钢筋搭建成人字形顶棚,高度不宜过高。上面盖两层塑料薄膜,与池边连接成一密封的保温罩,利用充足的阳光取暖保温。在四周用泥将薄膜密封,薄膜上再盖一层疏网,以防大风把薄膜吹翻。棚四周要筑排水沟,防止雨水大量流人棚内。

当外界气温下降时,将薄膜密封,并盖上一层稻草帘子。晴天掀开,利用日照保温,也可通气,半月喂一次食。这种方法能保持一定的温度,使留种的水蛭正常生长和活动。待温度进一步上升即可交配、产卵茧。

越冬前后网箱黄鳝养殖的细节管理技术分享



◇放苗前网箱的消毒及水质管理:大多数养殖户进入七、八月份就进隔年子(养到第二年),放苗前用30ml护苗露加水稀释浸泡100斤鱼苗8~10分钟,增强苗子的抗应激能力;苗子下箱3~4天后适应了周围的环境,用百安威或绿康露(1瓶泼20~25口网箱)消毒,过一天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1瓶泼35~40口网箱进行解毒;若水质过瘦,就按6亩用六抗培藻膏1小桶+酵素钙肥1包+活菌王(粉剂)2包培藻培菌,若水质过肥或浓绿,改用清源+新活菌王(2+1用5亩),效果显著。

◇越冬网箱的设置:网箱无土囤养要选择背风向阳而又水位较深的位置,水深最好1.5~2m,网箱网衣只露出水面750px,其余全部沉入水下,箱内水花生的根须约750px厚,这样可以帮助鳝鱼越冬保暖,成活率高。

◇训食喂食的方法:鳝苗入箱后3~5天不要投喂,使其肠道内食物全部消化,处于空腹饥饿状态,同时初步适应生活环境。训食多用蚯蚓和红丝虫诱食,训食期间投喂量占体重的百分之二,经过一个星期的训食,待鳝鱼开口后加少量的白鲢和饲料投喂,饲料和鱼的比例初期在1:3,同时按200斤料用健长灵0.5瓶或活性蒜宝1瓶拌料投喂,因两种产品有独特的芳香气味,能起到诱食健肠的作用,还可增强免疫力,进一步提高鳝苗的开口率。隔年鱼喂食不宜过多也不宜过早停喂,一般情况按8个点投喂,白露过后昼夜温差大,气候不稳定应适当减料或停一天料,定期在混合饲料中添加清源、酶解多糖,增强排毒、解毒功能。越冬前投喂丰富蛋白质和一定量脂肪的能量饲料,并按200斤料添加金肽康1包+酶解多糖1包+活性蒜宝1瓶拌料投喂,增强鳝苗活力及免疫力,以抵抗越冬恶劣的气候变化和虫害的侵袭。

◇入冬前网箱内水草的管理:网箱内的水草要定期地用活性蒜宝(1瓶加入2桶水)驱草上的蛔虫,若是水草不茂盛或草根不密集,就用健草养螺宝1桶泼40~50口网箱,培植大量水草,促进水花生水下根系的生长,为鳝苗越冬提供良好的保暖条件。

◇霜降时的管理:由于冬季霜降时水花生草被冻死,而这些枯萎的水花生在网箱里腐烂,一旦温度适宜很容易滋生大量细菌、病害及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等),因此必须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1瓶泼35~40口网箱)进行解毒,用六控底健康(1包丢20口网箱)改底除臭,减少网箱底部的耗氧因子,减轻有害气体对黄鳝的毒害。冬季出太阳或暖和气候时,每半个月用刺激小但对黄鳝无副作用的消毒杀菌产品,如百安威或绿康露(1瓶泼25~30口网箱),阻断细菌的生长源,杀灭水里游离生物,保护黄鳝不受病害袭击。

◇冬季水面结冰和水温剧降:黄鳝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一般在1度,严寒的冬天网箱水面容易结冰,时间过长会导致黄鳝窒息死亡,养殖户应及时破冰,以增加水里溶解氧,防止黄鳝缺氧窒息。

◇开春季节的细节管理:由于开春季节昼夜温差大,越冬后黄鳝体力消耗大,体质弱,抗病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建议按25口网箱用应激宁、高稳C各1包泼洒进行防抗应激;越冬期间黄鳝的排泄物及水草的腐烂物发酵腐败,待开春后气温水温回升时易滋生病害和虫害,建议用六控底健康、得立康、粒粒神各1包丢40~50口网箱,消除底部的虫卵,抑制弧菌及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此外,还需用百安威(1瓶泼25口网箱)阻断细菌的生长源,保护黄鳝不受病害侵袭。

◇分箱时间的选定:分箱时一般选在气候温差较小的四月,分箱前在网箱内泼洒应激宁、护苗露,分箱后泼洒高稳C。提示:最好不要在5月份分箱,因5月份温度变化大,应激反应大,加之5月份鳝鱼是排卵期,不经盘动。

经实践证明,养殖户做到以上几点,其黄鳝越冬成活率大大提高。


肉鸡产蛋期养殖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产蛋期是鸡群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养殖者应详细了解此期肉种鸡的生理发育特点,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提供足够的营养,以保证鸡群健康,最大限度地挖掘鸡群生产性能,从而获得丰厚的生产效益。

一、产蛋前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1.产蛋前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15周龄后周增重比前期明显增大,所以,应按照体重增长曲线,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②17周龄后激素分泌迅速增加,性器官也开始发育,体重若比标准低5%,就会造成性成熟不均匀。③从17周龄开始,耻骨间隙由1指宽逐渐加大至1指半宽,22周龄耻骨开到两指宽。④开产前三周要保证体重曲线直线上升,这非常重要,因为体重增加的重量基本上是生殖系统迅速增加的重量。⑤在21周龄左右母鸡输卵管呈线状,21~24周龄快速发育成管状,同时卵巢迅速发育。开产前12天,卵泡迅速长大。

2.相应的管理措施

①15周龄到光照刺激阶段是影响肉种鸡开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应通过增加料量来加速肉种鸡的生长,获取适宜的周增重。体重不断增长会促进种母鸡生理变化逐渐趋于性成熟。随着肉种鸡进入生殖系统快速发育阶段,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及时调整饲料的能量,建议17周龄左右开始使用预产料,见蛋后更换为产蛋料。15周龄到光照刺激阶段,如果每周的周增重不达标,即增重不足,会造成以下影响:开产推迟、产蛋前期蛋重偏轻、不合格蛋和畸形蛋比例增加、受精率下降、抱窝倾向增强、均匀度下降等。反之,如果此期周增重过多,也会造成早产、蛋型较大、双黄蛋增多、受精率下降、产蛋期喂料量增加、产蛋高峰较低、总产蛋量减少、由脱肛造成的死淘率增加等。

②17周龄称重时检查耻骨间隙。此时耻骨间隙应逐渐开启到1指半宽以上,如有10%以上鸡只耻骨间隙还在1指宽就要推迟加光时间,同时推迟加料时间。另外,进行光照刺激前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22周龄之后;体重最少达2.3千克;鸡只丰满度呈半U形;脂肪沉积适宜(体脂太少或丰满度不够则母鸡产蛋推迟,体脂太多则刺激排卵造成双黄蛋比例增加,从而影响产蛋高峰和产蛋持续性)。每两周增加1小时光照,26周龄时光照时间加到15小时。加光后光照强度一定要大于育成期10倍以上,这样才能让鸡只感觉到光刺激。

③21周龄以后应尽量减少应激并供给充足的营养。正常情况下,21周龄母鸡第一个卵泡开始发育,23周龄产蛋。如果由于应激或营养不足导致卵泡停止发育,下一个卵泡要等停止发育的卵泡被吸收后才发育,在此期间鸡只会超重。

二、产蛋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1.产蛋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开产后,母鸡见到人或公鸡有下蹲动作,耻骨间隙开到3指多宽;公鸡有交配行为。此时会出现争抢饲料的现象,公鸡表现较突出。②产蛋高峰前加料不应考虑高峰产蛋率的高低,主要考虑不要使鸡只超重,确保后期产蛋持续性,使鸡群充分发挥生长潜能。③鸡蛋形成需要23~26小时,排卵一般在上午,钙的沉积在下午。排卵后24小时鸡开始找蛋窝产蛋。产蛋多的一般在加光后2小时左右产蛋,产蛋少的一般在下午产蛋,如果检查发现下午产蛋的多,说明这群鸡的产蛋性能不好。鸡只每产3~8个蛋要停1~2天(歇窝)。④母鸡的能量储存足以使其维持产蛋高峰,因此,高峰料量无须维持很长时间。一般鸡群在32周龄左右达到产蛋高峰,此后产蛋率开始减少,营养需要也随之降低。

2.相应的管理措施

①准确称取总料量并均匀分配到各个料箱。料线使用前要调整出料口,使每个料桶下料量相同。人工加料时,要确保每个料桶下料相同并防止料桶倾斜。

②产蛋率5%至产蛋高峰期间的加料方法:产蛋率5%时料量为125~130克,以后产蛋率每升5%增加料量2~3克,直至产蛋率达到35%;产蛋率35%以后,产蛋率每升5%增加料量4~5克;产蛋率65%~70%时,采用高峰料量。此期间17~21天。还有一种加料方法:产蛋率5%时料量125克,产蛋率65%时采用高峰料量165克,此期间大约20天,每天大约加料2克【(165-125)20】。产蛋高峰前加料方式、速度以及高峰料量的确定,应根据不同鸡群的实际情况而定,这主要取决于体重、蛋重、产蛋率、采食时间这四项指标。鸡群体重在见蛋前三周直线上升,每周加料150克或170~180克甚至200克,此时输卵管和卵泡在发育,给料越集中越好。在30周龄左右,鸡群每周增重由150克逐渐降低为70~80克,以后每周保持增重15~20克。如果体重减轻,产蛋率肯定下降。正常情况下,产蛋率每天增加2%~5%,如果均匀度高,产蛋上升快/。蛋重的变化趋势可作为鸡群采食的总营养成分是否恰当的指标,如果鸡群的饲料量不足,蛋重将在4~5天内不会增加,应提前加料或适当增加高峰料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蛋重连续4~5天的下降趋势,将会导致产蛋高峰水平下降。高峰鸡群产蛋率在50%~70%之间,容易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如果日产蛋率超过75%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建议不要采取任何加料措施,否则极易产生鸡群体重超重问题。

③高峰后期减料的速度和时间应取决于以下因素:日产蛋率和产蛋趋势、每日蛋重和蛋重变化趋势、鸡群的健康状况、饲料质量、高峰料量、育成和高峰期的生产性能、舍内环境温度以及季节变化、采食时间的变化等。因此,应有计划地减料。一般在产蛋高峰过后2~3周开始减料,产蛋率在85%以上时,34周龄以前不能减料,使鸡群周增重稳定保持在15~20克,35~50周龄最多减料25克,50周龄后停止减料,使料量保持在150克左右。如果鸡群未换羽,在淘汰前10周试探加料、加光,还可以挖掘一下其生产潜能。

减料应参考蛋重、产蛋率和体重。蛋重是最敏感因素,减料过快蛋重下降,减料不及时蛋重超标。如果发现蛋重不增加,用现有料量维持1周,再考虑降料,这对后期的体重维持很重要。产蛋期的料量70%用于体重维持,其次用于产蛋,最后用于增重,所以开产后体重大的需要的料量多,高峰料量也高。高峰料量不能太注重数据,应结合检测胸肌等来确定。

④产蛋窝的管理。18~20周龄安装产蛋窝,若是镀锌板的产蛋窝,窝顶要刷1~2次废机油,这样就可以防止鸡粪腐蚀蛋窝。每天要检查窝底和垫料情况。30~35周龄每天关灯前要抓出窝内鸡只,并关闭蛋窝,早晨开灯后打开,35周龄后鸡只习惯了就可以不关闭蛋窝。蛋窝踏板一般是用木条制作的,很容易损坏,应有备用的,可以用油漆点一下踏板的螺丝,以免松动。每月应彻底更换蛋窝垫料,因垫料中的细菌和病原微生物含量易超标。

⑤减少窝外蛋的措施。蛋窝设计要合理,踏板距地面高度应小于45厘米。光照强度要高于60勒克斯,且光照均匀。要在开灯后30分钟内或开灯后5~6小时喂料,因开灯后鸡群开始产蛋。要严格控制早期公母鸡比例,避免过度交配,一般在加光1周后再放性成熟的公鸡入鸡群。开产时蛋放在蛋窝内不捡出来,发现窝外蛋赶紧捡到蛋窝内,发现在窝外产蛋的鸡要抱起放到窝内。

⑥种蛋管理。每天捡蛋6次,每次捡蛋前消毒双手,将好蛋、脏蛋、淘汰蛋分开放,可以一人捡好蛋一人捡脏蛋,避免在捡蛋时交差感染。如种蛋上有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的赃物可用钢丝球或小刀将其刮掉,脏物面积大的就剔除。种蛋捡出后立即熏蒸,否则细菌就会进入种蛋内。

⑦光照管理。加光不能太快,第一次由8小时加到12小时,如果均匀度不好可以加到10小时,如果均匀度特别好可以直接加到14小时,否则会导致双黄蛋增多。实践证明,产蛋期15小时光照就可以了。使用节能灯时由于光衰厉害,所以最好每月检测光强,每周擦1~2次,并及时更换不亮的灯。

⑧饮水管理。及时调整水线高度和水压,使鸡脖与水线呈70度角。水线高度不适宜,鸡喝1滴漏3滴,极易造成舍内湿度过大。每天检查乳头,及时更换滴水或不漏水的。每天冲洗水线,每月清洗过滤器、水箱,清洁的饮水才能保证鸡群消化道正常,这也是养鸡成功的秘诀之一。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邮编:050091)

成品黄鳝的防暑和越冬管理技术



黄鳝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5~28℃,在28℃以上时食欲下降,摄食量减少;而水温降到10℃时,黄鳝进入休眠状态。因此,在饲养过程中保持适宜水温是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

1、进入高温炎热季节时,要做好防暑工作,使池水水温不至过高,主要的防暑措施是在养殖池顶上搭棚架,四周种植一些高秆植物和瓜、豆类藤本经济植物,当这些藤本植物爬到棚架上生长时,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当水温超过30℃或发现黄鳝见到人后逃避迟钝时,则需立即换水或在泥里添加清凉的淤泥,一般可避免死亡。若用井水或泉水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能过快,以免温差过大黄鳝无法适应而得病死亡。

2、当水温降到15℃左右时,投喂优质饵料,使之膘肥体壮以利安全越冬。水温降到10℃时,黄鳝便钻入泥中越冬,所以在入冬前要将达到上市规格的起捕出售。若要全年饲养或对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部分鳝鱼,必须采取越冬措施,通常要在池上搭棚保温。同时将池水排干,让黄鳝在底泥里越冬,为保持底泥湿润保温,在排干水的底泥上覆盖20厘米左右厚度的稻草或草包,以防底泥结冰而冻死黄鳝,并要防止老鼠和家猫进入池内危害黄鳝;也可以不排干池水,进行带水越冬,但要加深水位。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温泉水或电厂的余热水,便池水温度保持在20~25℃,这样可以大大缩短黄鳝的越冬期甚至能完全免去越冬环节,有利于黄鳝的快速生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122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