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感染疾病易复发的原因 冬季鸡群易发疾病的防治

随着市场以及各方面的需要,我国鸡只的饲养量比较大,但是因为饲养水平的不同,鸡群的饲养管理情况也都不同,现在鸡感染疾病之后出现复发的情况非常多,导致鸡场遭受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感染疾病的鸡群生产性能比较低,产品质量不佳,及时进行疫苗免疫之后也收不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实际的临床生产工作中应该了解疾病复发的具体原因,并且根据原因展开针对性的用药治疗,减少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鸡群感染疾病易复发的原因冬季鸡群易发疾病的防治。

1、原因分析

疾病控制的基础条件差:当前鸡的饲养者非常多而且饲养规模都不相同,饲养场中的实际管理水平和防疫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导致鸡群免疫水平的高低都不相同。在我国众多的饲养场中,中小的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占有比较大的比例,控制鸡群发生疾病能力都偏低,导致鸡群容易感染多种疫病并且在接受治疗之后很容易复发。

治疗水平偏低:大多的养殖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基层的养殖场都不具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再加上目前防疫体系仍然不太健全等问题的存在,这些都会导致临床生产中对于鸡群疾病诊断的水平不高。

疾病防治观念守旧:在我国大多的养鸡场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鸡群疾病防治方面都非常的重视,但是大多的饲养者还不能够具备很专业的饲养知识,同时还没有比较先进的疾病防治观念,所以就很容易造成在实际生产中偏重鸡群的免疫接种和疾病防治措施,却往往忽视了环境条件对于鸡群抵抗力的提高和环境卫生、消毒的重要性。如果饲养者在临床生产过程中在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就会造成免疫失败、药物残留比较严重等其他情况,因此就要求饲养者必须在适当的时间采取正确并且有效的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与蔓延。

种鸡选育观念的滞后:目前有不少的养鸡场非常重视高产性能的选育,但是对于抗病性能的培育和筛选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鸡只抗病性减弱。结果导致不少经蛋进行传播的疾病在鸡场流行并且更大范围的加以传播,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损害鸡只饲养者的经济效益。

饲养环境条件偏差:实际的临床生产中如果鸡只饲养场的环境条件比较差,就算是选用饲养非常优良的鸡只品种配备全价的饲料供给,并且实施合理的免疫接种措施等,都不会保证鸡只发挥应有的生产水平,反而会导致鸡群中疾病的频发,造成相应的损失。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如果鸡场管理者给鸡群提供的饲养管理水平不高,就会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产生直接而明显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于鸡群的抵抗力和抗病力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鸡群中有流行性疫病的传播。鸡群的饲养管理方面应该重视免疫接种和药物使用两个方面。首先要选用合适的疫苗并且采取正确的接种方式和时间,避免造成疫苗免疫的失败。此外避免抗生素滥用、正确的使用药物、同时要采用恰当的方法给鸡群用药,还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以在最合适的范围内及时控制疫病的出现和流行,还要避免在鸡群发生中毒性疾病。

2、正确合理用药

按规定程序用药:目前在临床生产中使用的大多药物疗程是3-5天,而且必须保证给药量充足,以确保鸡只体内的药物可以达到有效的浓度。切忌在对病鸡的诊疗过程中使用一种药物1-2天,发现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就立即更换其他种药物的做法。

按标准剂量给药:如果鸡群中有疫病流行,在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应该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适量给药。如果不能按照要求用药,自然药物也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如果盲目加大药物的使用量,在用药的时候可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会对机体造成比较大的危害,与此同时还会增加鸡群的用药成本。更会对鸡群造成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生产中必须加以重视。

重视药物的预防作用:在鸡只的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应该树立疾病的预防意识,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管理理念,并且要根据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预防用药程序。日常生产中重视疾病的预防,不仅能够缩短治疗期,还能够降低用药成本,能够减少鸡场的经济损失。yZ023.CoM

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患鸡进行治疗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药物的合理搭配,就会发挥出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但是还要注意不同的药物之间也是会产生拮抗作用的,盲目的对药物进行搭配使用就会对鸡群造成危害,轻者会造成用药无效,严重的患鸡会发生中毒而出现死亡的情况。

注重药品的有效成分:鸡场饲养者购买药品的时候应该仔细查看药品的有效成分、含量和有效期。不能一味的追求价格优惠而忽视了治疗效果,耽误病鸡的最佳治疗时间,严重时会导致其他疾病的趁虚而入。但是也并不是价格高的药品效果就一定好,还要看有效成分及含量。所以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应该兼顾价格和效果,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冬季鸡群易发疾病的防治
1、禽流感
禽流感又称欧洲鸡瘟、真性鸡瘟或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全身出血性败血症。主要特征为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头颈水肿和腹泻。高致病力毒株可引起禽的急性大量死亡,低毒力毒株只引起少量死亡或不死亡,表现为生长障碍和产蛋下降。
防治:要从无禽流感的养禽场引进种鸡或种蛋,加强卫生和检疫工作,定期检测鸡群。坚持全进全出制的饲养方式。根据当地疫情选用相应亚型禽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冬季多发季节应加强免疫,蛋鸡开产前最少免疫两次,产蛋期每50~60天免疫一次。
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一旦爆发生,应划定疫区,扑杀并严格消毒防疫。低致病性禽流感(H9亚型)可采取隔离、消毒与治疗相结合的措施,一般可选用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中药(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等)和抗病毒药物(病毒唑、金刚乙胺)对症治疗,同时辅以免疫增强药物(黄芪多糖、淫羊藿等)和促进生殖系统恢复物质(维生素E等)。此外,还要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2、新城疫
新城疫也叫亚洲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各日龄鸡均可发生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蛋鸡产蛋下降、蛋壳颜色变浅。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杜绝传染源。定期消毒,加强检疫。根据本地、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做好鸡群的免疫接种。建立必要的免疫检测制度。
常用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肉仔鸡:5~7日龄,活疫苗滴鼻、点眼,同时注射新城疫灭活疫苗;18~21日龄再次用活疫苗免疫。蛋鸡、种鸡:5~7日龄,活疫苗滴鼻、点眼,同时注射灭活疫苗;18~21日龄二次疫苗免疫;50~60日龄用活疫苗、灭活苗三免,开产前用活苗结合灭活疫苗进行四免,产蛋高峰过后,每2个月用活疫苗免疫一次。条件许可时应定期进行新城疫抗体测定,根据抗体水平进行免疫。
一旦发生疫情,应封锁疫区,隔离饲养。对周围鸡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必要时也可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紧急注射,待病情稳定后再用疫苗接种。同时要对鸡舍、用具以及环境进行消毒,消灭传染源。对病死鸡及其排泄物要焚烧或深埋。对发病鸡群选用适宜的抗病毒药物和广谱抗菌素拌料或饮水,以防止并发或继发感染,提高抵抗力。
3、鸡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使产蛋鸡产蛋量下降,育成鸡生长受阻,肉鸡的肉质变劣,淘汰率增加,公鸡的睾丸萎缩、精质变坏、受精率降低。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鸡舍要注意防寒防湿,注意通风,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不同日龄的鸡群混养,不要从外场购入带菌鸡。一旦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治疗。免疫接种,应用副鸡嗜血杆菌菌苗预防该病有一定效果。由于副鸡嗜血杆菌各血清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保护,同一血清型的不同亚型之间只有部分保护,故最好选用包含A、B、C三个血清型的疫苗效果会更好。治疗鸡传染性鼻炎的药物很多,其中磺胺类药物治疗鼻炎最为有效,可使用磺胺二甲氧嘧啶以0.05%比例溶于加有小苏打的饮水中,连饮7天。磺胺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用药时要搅拌均匀,防止中毒。另外,由于鼻炎易复发,应在间隔3~5天后,重复一个疗程,巩固治疗。其他抗生素氟苯尼考、先锋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红霉素等,一般按每公斤体重5~20毫克溶于水中饮水,严重者可肌肉注射链霉素,每只每日3万~5万单位,连用5天。
4、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病鸡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发生罗音,产蛋鸡产蛋减少、蛋畸形、沙壳,质量变劣,气管、支气管卡它性炎症,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康复鸡经常出现大腹鸡。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严格防疫和免疫接种。预防接种的常用疫苗包括弱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要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适的呼吸型或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程序,按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免疫。通常在雏鸡7~10日龄时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株首免,1月龄左右时用毒力强的传染性支气管炎H52弱毒株进行二免,120~140日龄要再用H52弱毒株加强免疫。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生严重的地域,选用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制备的活疫苗或灭活疫苗疫进行接种可以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对于已发病的鸡场要将病鸡隔离,病死鸡及时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减少应激因素,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病毒和抗菌药物,增添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减少该病的死亡率。可选用复方口服补液盐、或含有柠檬酸盐或碳酸氢盐的复配制剂以消除肾脏炎症,用利尿药物促进尿酸盐的排出,使病鸡尽快恢复。
5、鸡慢性呼吸道病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毒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病程长,病理变化发展慢,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罗音、咳嗽、流鼻液及气囊炎等。
防治:做好引种检验工作,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日粮营养均衡;禽群饲养密度适当,防止过度拥挤;保持禽舍卫生清洁,通风良好,空气清新;保持禽舍适度干燥,防止阴湿受冷;同时定期驱除寄生虫。疫苗接种:弱毒活疫苗:目前国际上和国内常使用的活疫苗是F株疫苗。灭活疫苗:基本都是油佐剂灭活疫苗,效果较好,能防止本病的发生并减少其他疾病的感染。链霉毒、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泰乐菌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治疗本病都有一定疗效。链霉素的剂量在成年鸡为每只肌肉注射20万单位;5~6周龄幼鸡为5万~8万单位。土霉素和四环素一般为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10万单位;大群治疗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0.4%(每公斤饲料添加2~4克),连喂1个周;泰乐菌素每升水中500毫克,连用5天;恩诺沙星每升水中加入50毫克,连用3~5天。环丙沙星每升水中加入70毫克,连用3~5天。
6、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鸡舍及育雏舍烧煤取暖,若煤炉装置不当(如烟道漏气、堵塞、倒烟),舍内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当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1%~0.2%,即使吸入少量,就会发生中毒。雏鸡在含0.2%的一氧化碳环境中2~3小时可中毒死亡,而成鸡在0.3%以上的一氧化碳环境中可发生中毒死亡。
防治:经常检查育雏室及鸡舍的取暖设备,防止漏烟、倒烟。舍内要设有风机或通风孔及其它通风换气设备,并定期检查,确保室内通风换气良好。发现鸡群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或将病鸡移入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鸡舍。饮水中可添加水溶性多维素和葡萄糖。可选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或25%~30%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快速腹腔注射。也可采取对症治疗措施:用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强心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兴奋呼吸药物治疗呼吸麻痹,还可补充电解质等。
7、肉鸡腹水综合症
肉鸡腹水综合症是肉鸡生产中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肉鸡20~28日龄快速生长的阶段,发病率一般为5%~10%,是冬季肉鸡最严重的疾病。主要症状是病鸡腹部膨大,头面部发紫,呼吸困难,生长缓慢,逐渐衰弱死亡。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在保温的同时,每日定时对鸡舍进行通风换气;并且管理好热源,严防煤气泄漏,及时清理粪便,控制好鸡群密度和鸡舍的湿度,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以减少腹水的发生。适度限食饲养,以限制1~30日龄的肉鸡每日采食量的10%~20%为度,限食5~19天后恢复正常。

相关推荐

免疫鸡群疫病的流行原因 免疫鸡群疫病的防治措施


随着我省养鸡业生产由原来分散零星粗放型的放养转变为现在的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由于综合防制技术跟不上,监测手段滞后,免疫程序不当,老病未消灭,新病又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免疫鸡群疫病的流行原因免疫鸡群疫病的防治措施。

一、免疫鸡群疫病流行原因

1、消毒不严格,防疫措施不力

(1)引起种鸡苗导致疫病流行,经蛋垂直传播。(2)野毒严重污染,疫病的传播媒介众多,散毒范围广泛。如果养鸡户综合防疫措施不力,病毒就传入免疫力不强的鸡群。(3)霉菌毒素的影响。(4)鸡群限饲或更换饲料时,由于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类的缺乏,鸡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饮水免疫中使用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用水,使用金属器皿;鸡群疫病流行时使用非SPF鸡胚来源生产卵黄抗体治疗;没有消毒制度,或消毒方法不当。(5)免疫用器具被污染,免疫器具使用前应清洗、消毒,每注射50~100只鸡换1次针头。

2.、疫苗免疫方法不当,免疫剂量混乱

(1)数种疫苗同时接种。(2)被免疫鸡群由于受到某些传染病侵袭时,都会引起免疫抑制,影响疫苗免疫力的产生。(3)母源抗体过高及首免时间选择不当。当雏禽母源抗体正处于高峰值时接种疫苗,疫苗病毒会被雏禽母源抗体中和,影响抗体产生。(4)随意改变免疫程序。(5)疫苗选择不当。(5)随意加大和减少疫苗免疫剂量。免疫剂量过大致免疫机能麻痹,还可诱发该病的发生;同时破坏了病毒和机体免疫之间互相制约的平衡关系,加速了毒株的变异。免疫剂量过小,不能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疫病严重流行地区,却选用安全性好,免疫力较低的疫苗。(7)在应激状态下接种疫苗,消弱免疫能力。饲养密度过大、炎热、通风不良、舍内氨气过高,断啄,都会造成鸡抵抗力降低。(8)接种疫苗期间错误的使用消毒药或抗病毒药,或抗球虫药,致使这些药物杀死活疫苗、菌苗和破坏苗的抗原性。

3、疫苗质量存在问题

(1)疫苗保存不当。冻干疫苗反复冻融,油乳剂灭活疫苗冷冻保存。(2)疫苗储存、运输环节中的冷链问题没有解决,或根本就没有冷藏储运设备,使疫苗在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或在阳光下曝晒,致使市场流通中的疫苗有效价降低和失效。有的经销商甚至出售过期疫苗。(3)疫苗稀释浓度不符合或稀释液不当。或稀释后的疫苗免疫接种时间过长。

二、防治措施

1、合理选址

鸡场址选择在地势高燥、向阳、通风,水源丰富、水质良好、排水方便,电力、交通方便,避开兽医站、集市、屠宰场,有良好的自然隔离条件,远离工业区、化工厂和居民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要分开,注重场区绿化、改善环境,注意鸡舍的距离,尤其育雏舍与成鸡舍之间的距离。建立“全进全出”制度,即在一栋鸡舍不允许饲养不同日龄鸡。

2.、加强卫生消毒

生产区入口处建宽于大门,长于车轮胎周长1.5倍的消毒池,其消毒液每周更换1次,保持消毒液的有效作用。同时,设更衣和紫外线消毒室。出入生产区的生产用车,必须经消毒后准许入内。非生产区人车辆禁止进入场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衣、更帽、穿工作服,紫外线照射以后方可进入场区;生产区工作服不许穿出场区。严禁非生产人员入内,特殊情况经消毒后允许入内。栋与栋之间的人员不得相互串岗,更不允许育雏人员与成鸡舍饲养人员串岗。引种鸡苗前对鸡舍及周围环境彻底消毒1次,转群、转舍前对圈舍彻底消毒1次。通常情况每周对鸡舍、清扫、清洗和消毒1次(也可带鸡消毒)。用具每周清洗消毒1次,周围环境每15d清扫消毒1次。必要时生产区主要道路可用火焰消毒器重点烧灼消毒。回场的蛋盘、蛋箱经消毒后进入场内。免疫医疗器械用前清洗、消毒。疫病流行期首先封锁,隔离病区或病区生产人员,防止疫源扩散;每天消毒1次,直到疫情解除。生产区内应设病畜隔离室、焚尸炉。严禁从疫区购进鸡苗饲料,应从信誉好的厂家进。做好鸡舍防鼠、灭鼠工作。确保鸡舍保暖、通风,光照、温度和湿度适宜。

3、科学用药

选用针对性强的中成药或中西结合治疗方案。采用拌料和饮水双管齐下。病毒疫病除选择抗病毒药外,配合使用抗继发感染的药物。细菌性疫病通过药敏试验,选择用敏感性强的药物。少数病鸡可采用注射,投服方法给药。用药时间一般3~5d,最好5d,因为病情好转后有个巩固期,以防反复。疫情稳定后,停药48h,然后再接种疫苗。药物治疗中,应选用抗药敏,保肝、护肾、修复黏膜上皮细胞的药物。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及预防


在对畜牧进行养殖的过程中,动物出于自身的原因或者外界原因,经常会出现很多复杂的疾病,如果不能对这些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会威胁动物的生命,使动物死亡,会造成养殖户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大面积的动物疫情,严重影响畜牧业的生产和发展,这些肉类如果流入市场,还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所以,我们需要对畜牧养殖中出现的各种疾病给予重视。本文以中原为例,分析了中原地区畜牧养殖的情况和出现的几类疾病,接着分析了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措施。

最近几年,我省的畜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养殖的种类和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但是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疾病,增加了引发动物疫情的可能。因此,在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中原地区畜牧养殖中几种常见的疾病

所谓畜牧养殖中出现的疾病,指的就是养殖的动物由于受到病毒或者病菌的影响而造成的生理上的疾病。在这些被养殖的动物生病的过程中,动物的机体功能会由于病毒或病菌的影响出现不良的变化,使得动物无法健康地生长,不仅不利于动物的快速的成长,甚至还会导致动物的死亡,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在中原地区动物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有下列几类:

1.普通病

普通类的动物疾病一般发病率比较高,主要有内科病和外产科病两大类。从发病原因上来说,内科病的原因多且复杂,外产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外伤和产科类的疾病等。动物的普通类疾病通过正确的诊断和科学有效的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得到痊愈,而且对动物的健康生长不会产生不良作用。

2.传染病

所谓传染病,指的是动物受到某些疾病的病菌或者病毒侵袭而造成的可以传染的疾病,即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瘟疫。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原来进行传播的,所谓病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细菌、病毒和已经得病的动物。传染病可以通过没有患病的动物和已经患病的动物之间的接触来传播,也可以借助空气、水等来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是很快的,给预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寄生虫病

在对动物进行养殖的过程中,寄生虫病是比较常见的,几乎在每种被养殖的动物中都会出现。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受到寄生虫的侵袭而造成的疾病,其中可以引起这种疾病的生物主要有三种,即蠕虫、原虫和节肢动物。这些生物在动物表面寄生,吸收动物的营养来生存下去。在这些寄生虫中,每种都有自己固定的寄生体,并且通过寄生体的接触来扩大自己的寄生范围。

二、畜牧养殖中疾病发生的原因

1.环境因素

不同动物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有的环境有利于动物的生长,有的环境不利于动物的生长,众所周知,动物本身对环境有一个适应能力,如果外界的环境不能很好地让动物和外界接触来更新自身的新陈代谢时,动物在机体方面就会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可能会出现生理疾病。根据资料显示,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动物疾病占据了动物患病总数的绝大多数比例。

2.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动物疾病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药物的使用不正确。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时,养殖人员如果不具备扎实的药物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就会在配药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不仅影响了药效的发挥,甚至还会增加药的毒性,造成动物出现药性中毒的情况。二、养殖场设计的建筑不合理,设施不齐全。就中原地区的养殖场来说,很多养殖场(中、小型)没有做到科学合理地选址,主要表现在没有进行足够的实地考察就盲目选址,也没有考虑到选址处是否具备养殖的气候和条件,同时在修建养殖场的过程中设施配备也不齐全,结果导致了养殖场没有达到最佳的养殖环境,出现了脏、乱、臭的情况,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增加了动物的发病率。另外,养殖场也没有充分重视消毒问题,这也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三、预防畜牧养殖中疾病的对策

1.加强对动物饲养过程的管理

在养殖动物的过程中,调配和管理动物饲料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两个方面不仅直接影响着动物的饮食,决定着动物的健康程度,而且也关系着能否有效预防动物疾病。在调配和管理动物饲料的过程中,要对饲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并且对调配饲料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消毒,保证喂养动物的饲料是安全的。另外,在清理动物的圈舍时,要挑选那些专业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清理掉动物的粪便,保持圈舍的卫生,还要对粪便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喂养动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动物的生长情况和身体状况来决定饲料的数量,以此保证动物能够健康生长。

2.加强安全检疫工作

要想及时有效地预防动物疾病,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安全检疫工作。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动物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现有的圈舍已经无法满足增加的动物量了,这样就必须把新增加的动物和已经在养殖的动物安排在一起,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检疫工作,确保新增加的动物是健康的,不会对已有动物的健康产生威胁。

3.保证生长环境的健康

不健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动物疾病的发生,所以要想有效预防动物疾病,就要保证动物有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圈舍时要考虑到其通风是否良好,是否有充足的光线,同时在饲养的过程中还要保持圈舍的干净和干燥并经常定期消毒。

4.加强对疫情的处理

如果预防失败出现了疫情,特别是传染性的疾病,为了避免疫情的家中,就需要对疫情进行有效地处理。具体做法是可以对那些已经患病的动物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结语

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的疾病是很复杂的,病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单凭注射疫苗是无法起到控制动物疾病的作用的。养殖户必须根据自己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养殖知识和养殖能力,保证动物免疫力的提高,减少病菌对动物的侵袭,才能有效地控制畜牧养殖中疾病的发生。

猪群疾病的科学防治方法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群疾病成为影响养殖户经济收入的重要因素。为了防治猪群疾病,需要做好猪群疾病的分析与流行病分析,并且做好消毒工作,从而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保证猪群健康。

一、前言

猪群在生长过程汇总会发生一些疾病,相关的疾病会对生猪的生长、健康造成影响,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猪群疾病严重影响养殖户的收入,但是当前一些养殖户只重视如猪瘟、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生产损失较为严重的疾病,对于混合感染交叉的疾病预防研究较少,比如猪气喘病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猪的生长率,从而引发潜在的经济损失。为了对猪群疾病进行及时防治,应该采取果断措施,采用药物治疗结合综合防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消除疾病根源,从而提升猪群疾病的免疫力,保证猪群健康生长。

二、猪群疾病的影响因素

1.猪群越庞大,控制疾病越困难

猪群疾病需要易感宿主作为病原的载体,在防控的过程中,如果猪群数量较多,则防控越困难。因为被感染的猪只会通过呼吸、排泄等方式产生病原颗粒,从而污染猪群环境。当具有强感染性的病原菌进入猪群时,会造成猪群疾病的爆发,从而影响猪群的生长;而且猪群越庞大,受影响的猪只越多,会导致相关的疾病爆发期延长,从而影响猪群的生长。因此需要及时做好防控措施,并且需要采用依次分娩或全进全出的方式进行管理。

2.病原体越多,疾病越严重

当前的猪群疾病呈现出交叉感染、多病原菌的特点,而且很多病原菌以混合感染,从而导致相关的疾病难以防治。病原体越多,比如寄生虫、细菌等会造成猪群疾病的混合感染,从而导致相关疾病更加严重。比如猪气喘病会引发猪的食欲下降,从而影响生猪生长发育,如果巴氏杆菌感染患有气喘病的生猪,易引发较为严重的肺炎;患有蓝耳病的生猪感染沙门氏菌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而且会引发疫病,影响猪群生长,导致死亡率变大。病原菌以及病原体越多,会导致病菌的交叉感染,从而影响猪群生长,因此针对猪群疾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防治,避免病情复杂化。

3.病原存活力越强,其疾病越难控制

一些病原菌在体外的存活能力较长,所以较难控制,比如轮状病沙门氏菌等微生物不易消除。相应的感染源主要来自于其他猪群,为了应对这些病原,需要科学饲养,将猪群进行年龄划分,并且减少猪场工人活动,防止造成病菌四处传播。

4.频繁引种,易带入新的病原

为了扩大猪群,当前的养殖户频繁引种,但是对于病原菌的控制不足,导致引种带来新的病原、为了对病原进行控制,应该从管理较为严格的种猪场购买种猪。因为猪场的疾病防治不同,因此不同的猪场有不同的疾病,而且随着引进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容易对猪群疫病造成影响,使猪场疾病复杂化,因此为了做好猪群疾病防治,需要严格控制种猪来源并且做好疫病管理。

三、猪群疾病防治措施

为了做好猪群防疫,应该做好综合防治,从而避免病原菌的感染,尤其是防治交叉感染,从而保证猪群健康。

1.科学饲养

为了保证主群健康,首要的应该做好猪群营养,保证猪群能够健康生长。为了维持均衡的营养,应该对猪群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严格执行饲养标准,并且集合温度变化、猪群胃口变化而科学配粮。稳定而健康的饲养对于猪群的生长以及免疫功能十分重要。喂养的饲料必须保持新鲜,防止饲料感染病原菌,做好饲料储存与管理,避免因为喂养发霉变质的饲料而造成的病原菌感染。保障粮食安全是促进猪群机体免疫的重要措施,为了做好饲料健康,应该及时清除猪槽内剩余饲料,防治霉变变质;而且因为环境变化而造成的猪群胃口变化,应该做好饲料配方,保障猪群能够健康成长。为了保障猪群健康摄入饲料,应该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从而提升饲料的爽口性,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防止应激。

2.根据猪群的生态环境考虑猪群福利

为了做好猪群的喂养,应该做好猪群的福利,包括:(1)猪群布局需要做到良好通风,并且采光良好,保证猪舍内清洁、安静;(2)在喂养中必须保证猪群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而且需要将室内休息与室外活动结合起来,控制猪群的密度;(3)做好猪舍的环境调控,在猪群的生长过程中,环境的冷热变化对于猪群的生长以及疫病的感染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猪舍的环境控制过程汇总,应该做好夏季防暑措施,并且为了改善猪群生长环境,应该增加场内的绿地面积,并且需要做好猪舍内的通风管理,及时清理杂草,避免杂草中带有病原菌,做好猪舍的降温处理,利用喷雾、喷淋等方式进行降温;(4)冬季应该做好保温措施,做好猪群外围结构的保护,并且有效的避免冷风灌入,增添杂草以及启动供暖设备进行供暖,增加食物的密度,保证猪群生长。

3.灵活控制猪群规模,正确引进猪只

猪群疾病的爆发与控制和猪群规模具有密切的联系,大规模的养猪场更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经济损失,应该做好猪场的规模控制,而且做好猪场之间的隔离,避免相互来往,以不超过500头母猪的猪场养殖为宜。

猪只是外来病原菌的重要方式,为了做好猪群疾病的防治,应该保证猪只引入的健康,做好定期的防疫以及免疫接种。为了避免新猪只带来的混合感染,因此最好选择同一来源的猪源,从而将猪群疫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做好猪只的防疫工作,结合流行病情况,做好猪只的防疫,需要对引进的猪只进行彻底检查,避免选购具有猪瘟、伪狂犬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痢疾、布氏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钩端螺旋体病、猪疥癣、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猪只,其中狂犬病潜伏期长,应该做好彻底检查。

4.有效的控制措施

外来人员以及不同猪舍间相互来往是造成猪群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猪群养殖中,应该做好猪群的控制措施。对于内部养殖人员,应该穿规定的工作服,并且做好消毒管理,猪场工人不得串岗,避免带肉食进入猪场,而且做好个人卫生与定期消毒,按照猪场管理手册进行防治。

四、结语

为了做好猪群疾病的防治,应该做好科学饲养,采取封闭式管理,对于外来人员以及猪场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引进猪只健康,做好猪场免疫防治。

秋季昼夜温差大 安全养鸡需注意的几种易发疾病


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气候干燥等特点,易造成鸡群发病,引起产蛋性能下降、死亡率增加,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减少鸡群秋季疾病的发生,应该从疫病防控入手,尤其要高度重视以下几种易发疾病的控制,要按免疫程序防疫,做到免疫程序化、疫情检测制度化.一旦发病,要及时进行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具体是哪几种易发疾病。

一、鸡新城疫

1.危害。几乎所有养殖户都知道新城疫是重点防范的疫病之一,但每年都有一部分养殖户在新城疫的防控上出现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机把握不好、免疫剂量不准确、接种途径不对等问题,导致该病的非典型症状在一些养殖场中散在流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等。

2.病变。剖检病鸡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及消化道上,表现为喉头出血、充血,病程长者喉头上有黄色干酪物附着或堵塞,直肠黏膜有条状或块状出血,小肠淋巴结出血、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要求至少剖检5只病死鸡,检查直肠黏膜、盲肠扁桃体、小肠淋巴集结、十二指肠黏膜4个部位共计20个点,如有70%及以上的点出现出血就可初步诊断。

3.防治。针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在蛋鸡开产前做1次油苗免疫,以后产蛋阶段每隔6~8周做1次新城疫弱毒苗免疫,可用IV系进行2倍量气雾或饮水免疫。注意在免疫弱毒疫苗前后2天内,不要在鸡舍内进行消毒。如果已经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应紧急用新城疫IV系疫苗4倍量气雾或饮水免疫;同时用病毒灵饮水,抑制病毒复制;可辅以“多维”饮水。

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1.诱因。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此病,以2~4周龄的雏鸡多发。鸡舍卫生条件差、温差大、过分拥挤以及营养缺乏等是此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2.免疫。实践证明,30日龄前的雏鸡感染越早,日后的产蛋水平越低,所以在传支高危地区免疫时机越早越好,最好在进雏第1日龄进行。产蛋阶段保持警惕,在没有检测抗体水平手段的情况下,可每2~3个月气雾1次新支二联弱毒苗加强黏膜抗体,从第一道防线抵御病毒的侵袭。

3.防治。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发病后应及时淘汰病鸡,同时可使用一些广谱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作用。

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病鸡,可肌注青霉素10万单位/只、链霉素10万国际单位/只,连用5天,疗效较好。

也可在饲料中拌0.1%的病毒灵,连喂5天。

或用贝母、板蓝根、连翘、甘草等,经开水浸泡30分钟,加500千克料混饲,连用7天。

三、呼吸道与大肠杆菌病

1.诱因。初秋时节,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夜间下雨时,若不调整风机和进风口,就会造成鸡群夜间着凉受寒,导致呼吸道病的发生,进而引发大肠杆菌病。

2.防治。每次强冷空气到来时,不仅要及时调整好风机和进风口,保持温度平稳过渡,昼夜温差控制在3~5℃,而且要在强冷空气到来的前1天和后2天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优质电解多维或投抗生素(四环素或喹诺酮类,按0.03%比例投放)。

四、鸡痘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防治此病时建议用刺种法在鸡的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鸡痘弱毒疫苗。对于病鸡,可用维生素C、土霉素片(每片0.1克)同时内服,一般各喂1片,每天1~2次,连服5~7天即愈。

五、支气管堵塞的发病机制

当前雏鸡群的呼吸道黏膜受病毒侵害,尤其是温和型流感病毒侵袭全部呼吸道。

典型特征是出现卡他性、纤维蛋白性、黏脓性或纤维素性脓性的炎症,出现典型的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病变。其中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出血。气管渗出物从浆液性变为干酪样,常发生通气闭塞,导致窒息。纤维素样炎症转化为纤维素性肺性炎症,则可能出现气囊炎,出现纤维素性及脓性炎症通常是由于伴随有细菌的继发感染。

支气管肺栓塞很多时候的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下面分析下支气管肺栓塞的诱因:

1、鸡舍内高热低湿,发病率达(60%)。

2、舍内高热高湿,通风瞬间过大,鸡群着凉(10%)。

3、H9阴性感染:免新城疫苗后爆发(10%);饮新城疫核酸等生物制品后爆发(5%)。

4、霉菌引起肺坏死继发气囊炎诱发支气管栓塞(10%)。

5、舍内风速过快,负压偏高,鸡群缺氧诱发(5%)。

患上此病的鸡群突然发病,传播快,一般1~2天可迅速波及全群,死亡率高,从出现死亡开始每日翻倍增长,日死亡率高达10%左右。发病初期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病鸡“吭吭”甩鼻,流清鼻液,眼睑变长,眼圈内有泡沫,之后出现呼噜,咳嗽,张口伸脖喘、“呴呴”怪叫的症状,鸡群采食量严重下降、羽毛蓬乱、缩头闭眼,个别鸡排黄绿色稀便,最后出现支气管栓塞并发肺栓塞,窒息而亡。本病典型病变是在气管、支气管内形成黄白色的栓塞物,严重的延伸到肺内细支气管,这也是造成鸡高死亡的主要原因。

支气管堵塞的危险

气管或支气管气道栓塞性堵塞是危急症之一,因为呼吸道也称气道,是生命通道,一旦完全堵塞,几分钟内就会危及生命。要抓紧治疗时机,否则会危及生命,导致鸡群高死亡率。

如何科学高效给药防控鸡群疾病


一、选混水给药。

选用对症药物,将其充分溶解于水中,供鸡群自由饮用。溶解药物的水宜用凉开水或无菌水。切记不可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氯,会消解药效。药物一定要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科学配制,浓度不可过高或过低,以避免出现中毒、减效或无疗效现象。为使每只鸡摄入足够的药量,提高防治效果,用药前应让鸡停止饮水2~3个小时。在水中容易失效的药物,应现配现用。配制药液要根据鸡群大小确定所需用量,太多会浪费,太少又不够用。当天鸡群饮不完的药液第2天不可再用,应经无害化处理后倒掉。现推荐介绍几种常用药的混水方法。

1.高锰酸钾:主要用于杀菌、消毒,按0.05%~0.1%混水,连用2~3天。

2.百毒杀:用于防治鸡细菌和真菌性等的疾病,按每升水中加入50~100毫克混水,连用3~4天。

3.青霉素G:可防治鸡的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禽霍乱等,按每升水中加2000国际单位混水,连用4~5天。

4.红霉素:可防治鸡的葡萄球菌病、霉形体病、传染性鼻炎、坏死性皮炎等,按每升水中加入100毫克混水,连用3~5天。

5.硫酸庆大霉素:可防治鸡白痢、坏死性皮炎、肉垂性水肿、慢性呼吸道病等,按每升水中加入3万~4万国际单位混水,连用3~4天。

6.硫酸链霉素:可防治禽霍乱、鸡伤寒、溃疡性肠炎等,按每升水中加入500毫克混水,连用3~5天。

7.新霉素:可防治鸡细菌性肠炎、鸡白痢、禽伤寒、呼吸道感染、亚利桑那菌病等,按每升水中加入40~70毫克混水,连用4~5天。

8.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可防治禽伤寒、鸡白痢、禽霍乱、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螺旋体病等,按每升水中加入150~200毫克混水,连用3~4天。

9.泰乐菌素:对防治鸡霉形体病有特效,也可防治鸡螺旋体病、坏死性皮炎和缓解应激等,按每升水中加入600~800毫克混水,连用3~5天。

10.磺胺噻***:可防治禽霍乱、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等,按0.1%~0.2%的量混入水中,连用3天。

11.氟哌酸:可防鸡大肠杆菌病、鸡白痢、霉形体病等,按每升水中加入20~40毫克混水,连用3~5天。

12.常用于饮水免疫的疫(菌)苗:主要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鸡新城疫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等。用于饮水免疫的疫(菌)苗应选用高效价的疫(菌)苗,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配制(/)。用于2日至2周龄的鸡免疫,每500羽份疫苗用水5000毫升;用于2~4周龄的鸡免疫,用水量为7000毫升;用于4~8周龄鸡的免疫,用水量为20000毫升。如能在稀释疫(菌)苗的水中加入0.1%的脱脂奶粉,可以提高免疫效果。

二、选混饲给药。

将所选用的药物均匀混拌于鸡饲料中。拌料时药物与饲料一定要拌均匀,特别是用量少和易产生不良反应的药更要拌均匀。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适当给鸡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K等微量元素。现推荐几种常用药的混饲方法,它们的防病对象请参阅混水给药的相关内容。

1.青霉素G:按每公斤饲料中加入2000国际单位,连用4~5天。

2.红霉素:按每公斤饲料中加入30~50毫克,连用3~5天。

3.新霉素:按每公斤饲料中加入100~140毫克,连用4~5天。

4.泰乐菌素:按每公斤饲料中加入25~50毫克,连用3~5天。

5.磺胺噻***:按0.1%~0.2%的用药量加入饲料中,连用3天。

6.磺胺嘧啶:按0.01%~0.02%的用药量加入饲料中,先连用3天,停药3天后再用3天。

7.氟哌酸:按每公斤饲料中加入70~100毫克,连用3~5天。8.环丙氟哌酸:按每公斤饲料中加入100毫克,连用3~5天。

三、选气雾给药。

就是将选用的药物用雾化器械喷射出来,使药物均匀地悬浮于空气中,经鸡的自由呼吸将药物吸入鸡体内,以达到防控鸡疫病的目的。气雾给药主要用于消毒灭源和对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管炎等病疫(菌)苗的气雾免疫接种。无论选用何种药物进行气雾给药,都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用

疫(菌)苗气雾免疫时,应选用高效价产品,且疫(菌)苗的使用量要适当加大,一般为正常用量的2~3倍。疫(菌)苗气雾免疫最好用纯净水稀释,如果能在稀释的疫苗中加入1%的脱脂奶粉,则可提高防效。气雾免疫要求喷出的雾滴在80%以上,成鸡雾滴直径以5~10微米为好,雏鸡以30~50微米为宜。气雾免疫的操作人员等应戴口罩等进行自身防护。

(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敖礼林邮编:330700)

河蟹易发疾病黑鳃病烂鳃病的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案



河蟹营底栖生活,喜昼伏夜出,轻微病症时很难发现,日常管理以“预防为主”!疾病高发期,加强早晚巡塘、定期下地笼查蟹,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黑鳃病】
1、症状
病蟹鳃部受感染变色,鳃丝呈现暗灰或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该病多发生在河蟹养殖中后期,水环境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2、预防
夏季高温时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投饵合理。定期使用标点或复合碘溶液或浓戊二醛溶液进行全池消毒,防止病菌感染;定期使用底可卫或底立清或底确良改良底质,抑制有害菌繁殖。
3、治疗
先使用底可卫或底立清或克源生改良底质,2小时后使用复合碘溶液全池消毒,如果病情严重隔一天后再使用复合碘溶液一次。同时内服恩诺沙星粉或拜力沙+双效安肽+肝胆康5-7天。
【烂鳃病】
1、病因
由弧菌、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引起。
2、症状
病蟹的鳃丝变色,有炎症,并局部溃烂,病蟹活力下降,摄食减少,严重时导致死亡。
3、预防
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投饵合理。定期(每15-20天)使用标点或复合碘溶液或浓戊二醛溶液进行全池消毒,防止病菌感染;定期使用底可卫或底立清或底确良改良底质,抑制有害菌繁殖。
治疗
外用复合碘溶液或浓戊二醛溶液全池消毒,内服恩诺沙星粉或拜力沙+双效安肽+肝胆康5-7天。
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引起重视,及早诊断,及时采取措施。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的技术人员。

羔羊易患疾病及其诊疗方案


本文介绍羔羊易患的六种疾病。羔羊肺炎多发于2周至2个月后,有传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以肺和胸膜发炎为特征;1周龄内羔羊突然出现消化紊乱,以腹泻、衰弱、不吃奶为特征;初生羔羊2~3天内若患低血糖症表现体质虚弱,不能站立,甚至头无法抬起,若不采取抢救措施很快就会死亡;羔羊出生后36h未见排出胎粪者,为羔羊胎粪便秘;羔羊痢疾是指30日龄以内的羔羊发生的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下痢,以排灰白色稀粪为特征;初生羔羊败血症在出生后5~6天常见发生,以体温突然升高至41℃以上,诸黏膜出血为特征。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羔羊易患疾病及其诊疗方案。

1、羔羊肺炎

①病原。病原为肺炎双球菌,血液涂片,革兰氏染色阳性,有荚膜,呈双球排列。②症状。病原常见于产后数天的羔羊,表现虚弱,口腔黏膜充血,呼吸加快,体温41~42℃,精神沉郁。流脓性带血鼻涕,咳嗽,颈部肌肉抽搐。胸部听诊有各种哕音,腹泻。急性败血型1~2天即死亡,转为慢性者半个月才能康复。③剖检。整个肺充血,气管内有黏性红丝分泌物。胸腔有红色积液,肝脾肿大,心外膜和胸膜有纤维素附着和黏连。④治疗。发现该病发生要立即隔离,防止传染;治疗时可使用青霉素20万IU、蒸馏水3mL一次肌内注射,每天3次,直至痊愈为止;氢化可的松10mg、异丙嗪0.1mL,一次肌内注射;为了降温,可用30%安乃近滴鼻,每次1~2滴;0.5%环丙沙星按体重0.5mL/kg肌内注射,每天2次。

2、初生羔羊消化不良

①病凶。产羔时,外界气温低,羔羊受寒冷刺激,抵抗力下降,或哺乳时乳房不洁,舍内地面潮湿。②症状。精神不振,喜收腹伏卧,病初排灰绿色水样稀便,污染尾部周围,持续腹泻不止,出现脱水,眼球凹陷,呼吸困难,皮肤失去弹性,可视黏膜苍白,凶衰弱而卧地不起。③防治。首先将羔羊置于温暖处(室温25℃左右);内服磺胺咪0.5g,胃蛋白酶0.5g,次苍0.1g,葡萄糖粉10g,混合后分3次1日服完;青霉素10万IU,蒸馏水2mL,1次股内侧肌内注射;用茶叶红糖熬成糖茶水,每天2次,每次10mL灌服。

3、初生羔羊低血糖症

①病凶。病凶有两个:一是母源性,孕羊本身营养不良,多胎怀孕,引起羔羊先天不足;二是分娩时间过长、难产等,引起羔羊元气大伤所致。②症状。出生后的羔羊衰弱,体温偏低,精神沉郁,四脚绵软,勉强站立,东倒西歪,无哺乳动作。接着出现犬坐姿势,四脚伸展,肌肉震颤,头向后仰,口微张,鼻端、四肢凉感,皮肤发生褶皱。③治疗。立即用25%葡萄糖每次20mL,一次灌服,每隔2hl次,直至体力恢复为止;也可使用中药党参20g、附子1g、桂枝lg,煎汁100mL,每天1次,每次5mL,从口腔灌服。

4、羔羊便秘

①病凶。主要是羔羊出生后没有及时吃到初乳,初乳不仅有增强抵抗力,而且有促进胎粪排出的作用。另外,分娩时外界温度太高(37℃以上),空气干燥、水分蒸发量大,也会影响胎粪不能及时排出。②症状。羔羊不安,有时做排粪姿势,弓背努责,举尾,后躯下蹲,发出痛苦叫声;有时急起急卧,表现腹痛状;严重时腹围增大,口干舌燥,呼吸加快,眼结膜充血。

③治疗。用双氧水20mL,一次由肛门注入直肠内;使用中药附子lg,党参10g,干姜5g,大枣5个,煎汁100mL,每次内服10mL,每天1次,连服3天;氨甲酰胆素滴鼻孔内1~2滴也很有效;巴米1个(巴豆去壳),麸皮10g,放铜勺中炒至均为焦黄,除去巴米,将麸皮中加奶粉10g,研碎内服。

5、羔羊痢疾

①病凶。由于羔年在出生断脐时消毒不严感染大肠杆菌,或从口腔吃进不卫生的异物引起。②症状。病初排白色牙膏样稀便,以后变为淡绿色含黏液性稀便,呈糜状、恶臭,精神不佳,吮乳减少,眼睑水肿,全身无力,不能久站,卧地不起。体温偏高,所排稀便污染双后肢。③防治。预防可用硫酸链霉素10万IU-次内服,从生后起每天1次,连服3天。治疗时用以下几种方法。痢特灵20mg、鞣酸蛋Hlg、胃蛋白酶lg、白糖10g共研细粉,分成6包,每天3次,每次1包,干药粉直接撒人口腔内。杨树花2.Og煎汁内服。0.5%环丙沙星注射液,每天1次,肌内注射5mg(lmL)。

6、初生羔羊败血症

①病凶。由于断脐消毒不严,致病菌由脐带侵入,也可由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引起。②症状。生后几天内未见异常,尔后突然发病,横卧姿势,呼吸迫粗,心跳急速,两个心音混而不清,全身肌肉松弛,可视黏膜暗红,颜面浮肿,体温升高至41~42℃,死时鼻孔流血。③治疗。30%安乃近滴鼻1~2滴。检查脐带,进一步消毒包扎。皮下注射青霉素20万IU、链霉素20万IU,注射用水4mL,每天2次,连用3天。内服生理盐水200mL,维生素C5mL,马前子酊0.5mL。槐麦10g,寸冬Sg,熬水灌服,每次10mL。

三种易发蟹病的治疗



烂鳃病
症状:病蟹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严重时全部变黑,行动缓慢,呼吸困难,死亡率高,发病季节在7月底至8月底。
防治措施:用水体消毒灵或二氧化氯等强力水体消毒剂化水全池泼洒2~3天,同时用环丙沙星或土霉素等拌饵料内服5~7天。
水肿病
症状:病蟹鳃丝肿胀成棒状,腹脐成透明状,且后缘有顶壳现象,发病高峰季节在每年7月底至8月底。
防治措施:用二溴海茵液或三代鱼虾安整池泼洒,连续泼洒2~3天,同时用环丙沙星或菌毒克星拌饵料内服3~5天。
肝脏代谢紊乱
症状:病蟹肝脏呈土黄色或灰白色或白黄相间,并腐烂坏死,该病主要发生在7~8月。
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1)用蟹安、纤毛虫净等杀虫药物全池泼洒,以杀灭纤毛虫。(2)用水体消毒剂连续泼洒2天,同时内服土霉素或菌毒克星5~7天。8~10天后,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生石灰3~3.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隔天再用1次。

猪群的常见疾病与保健技术 猪常见疾病的防治


目前,我国养猪业中个体养殖比较多,其养殖质量难以保证,经常会暴发疾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为养殖管理问题而引起疾病很常见,因此,养殖人员必须重视养殖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提高养殖的科学性,降低疾病发生率。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群的常见疾病与保健技术猪常见疾病的防治。

1、哺乳仔猪

新生仔猪生理特征。无母源抗体,抗疾病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差,体内能源贮备有限;易发生贫血;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保健与健康培育技术。一是注意保温。仔猪适宜环境温度,出生后6h以内为34~36℃,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28~30℃,15~30日龄为22~25℃,2~3月龄为22℃,分娩猪舍应采用保温箱、地板、红外线灯保温。二是尽早哺食初乳(1日龄)。哺食初乳越早越好,只有在出生后4h内吮吸到足量初乳,约40~60g/头,才能确保仔猪获得所需IgG(免疫球蛋白),出生12h后才吃到初乳,就不能确保仔猪IgG浓度达到所需水平。为使同窝仔猪均等哺食初乳,可采用分期授乳、寄养、固定乳头的措施。三是补铁(2~3日龄)。初生仔猪体内铁贮存量少,约50mg,每天需约7mg,母乳中含铁少,仔猪每天从母乳中最多可获得铁1mg。因此,仔猪体内贮存铁很快会耗尽,如得不到补充,早者3~4日龄,晚者8~9日龄便可出现缺铁性贫血。所以,仔猪2~3日龄预防缺铁性贫血,补铁剂量150~200mg/头。补铁应口服铁铜合剂,采取硫酸亚铁2.5g,硫酸铜1g,溶于1000mL水中,自2~3日龄滴于母猪乳头上令其吸食,也可直接滴喂,每天1~2次,每天约10mL/头。肌肉注射补铁,市售产品,于2~3日龄注射100~150mg,2周龄再注射一次。舔剂法,生后5天补饲骨粉、食盐等,拌上铁铜合剂,自由采食。四是在缺硒地区应补硒,仔猪3~5日龄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0.5mL/头,断奶时再注射1次。五是补水、补料。哺乳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母猪乳汁含脂率高,所以需水量较大。2~3日龄内补水,水中可添加0.8%盐酸或电解质多维。注意水质卫生,定温。3天补水,7天补料。六是预防仔猪腹泻(1~7日龄)。1~3日龄饲喂微生态制剂,仔猪出生后肌肉注射头孢噻呋5mg/头,3、7和21日龄注射20%长效土霉素0.5mL/头。七是仔猪去势(10日龄)。公仔猪10日龄去势,母仔猪20~50日龄去势。

2、断奶仔保育猪

常见疾病主要有断奶后腹泻、肺炎、非典型猪瘟、伪狂犬病、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水肿病、增生性肠炎。

保健技术。断奶转舍前后,仔猪在23~28日龄断奶,母猪下产床,仔猪在产房停留5d后转入保育舍。一是预防腹泻,在仔猪断奶前后7d进行药物保健。预防呼吸道病、腹泻,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饲料添加氟苯尼考40g/t;泰乐菌素50g/t、金霉素或土霉素或者强力霉素150g/t。二是仔猪在转群时进行预防驱虫1次,口服丙硫咪唑10~20mg/kg体重;5%芬苯哒唑和0.15%伊维菌素按0.5kg/t拌料,连用5d。

3、育肥猪

育肥猪较少发病,在14~18周龄易发生呼吸道综合征。常见疾病主要是猪瘟、伪狂犬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感染等。

保健方案。一是转群前,保育猪转入肥育舍前7天驱虫1次,丙硫苯咪唑10~20mg/kg,口服1次。补充维生素,电解多维。二是转群1周。育肥阶段重点预防呼吸系统病,在13~18周龄,每吨饲料加80%支原净125g,10%盐酸多西霉素2.5kg,饲喂7天,预防支原体、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巴氏杆菌病、螺旋体病等。

4、妊娠母猪

分娩前管理与保健。一是注意预防细小病毒、乙型脑炎、伪狂犬病、钩端螺旋体、衣原体、布氏杆菌等引起死胎的疾病。二是药物预防及用药。妊娠母猪在产前1~4周内驱虫1次,孕期用丙硫咪唑驱虫。围产期(分娩前后1周)预防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便秘和仔猪腹泻。如产前3~7d注射一次恩诺沙星注射液,或20%长效土霉素每头10~20mL/t,预防经产母体感染仔猪。

母猪分娩管理与保健。分娩前要保证分娩环境清洁和干燥。母猪临近分娩时每隔30~60min需进行产前观察。

猪常见疾病的防治

养猪常见病--口蹄疫
防治措施
1.注射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对溃烂处用消毒剂定期清洗;
2.对周围环境和猪舍内加强消毒,发病期每天1—2次,直至周围疫情全部控制半个月以上为止;
3.康复猪血清治疗;
4.销毁病猪。
养猪常见病--猪瘟
防治措施
1.做好免疫接种,最好使用脾
2.有疫情时紧急接种注射疫苗,并彻底消毒;
3.高免血清预防或治疗。
一、仔猪贫血病:发生在5-28日龄,症状:精神不振,活力减弱,皮肤和粘膜苍白,有轻度的黄疸现象,有的可发生下痢。防治:血多素、富来血、硫酸亚铁。

二、猪肺疫:病猪体温达40~41℃,初为干咳,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血液,后为湿咳,犬坐姿势,皮肤出现红斑。治疗: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磺胺药。

三、猪弓形虫:病猪呼吸困难,呈现腹式呼吸,部分有咳嗽、呕吐和流鼻液的症状,怀孕母猪出现流产。防治措施:猪场定期杀虫灭菌,禁止养猫。

四、附红细胞体病:仔猪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体温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便秘或拉稀。内侧皮肤红紫。治疗:血虫净。

发病鸡群三管理


鸡群发病会导致生理机能障碍,对其环境适应能力、营养物质需求,内分泌调节都有一定的影响。若此时通过特殊的管理措施,给予辅助治疗,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饲料调整

鸡群发病往往导致体温升高,代谢紊乱,因此,要改变饲料配方和饲喂方法。

1.能量水平调整。要提高能量水平,根据鸡群采食量降低程度,能量水平应提高到正常的1.1~1.2倍。

2.增加维生素含量。维生素A、维生素B族可增量2~3倍,维生素E可增量5~10倍,还可加入适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D3。

二、饮水

鸡群发病期间一定要保证饮水的正常供应,饮水器内的水要充足、清洁。若要在饮水中投药,首先,要投入易溶于水的药物,充分搅匀;其次,要根据鸡的实际饮水量计算投药量;最后,要注意药物在水中的有效时间,保证药品有效期内喂完水或饮用到治疗的剂量。

三、管理

鸡群发病期间一般要增加通风量,保持空气清新,但冬季要注意鸡舍保温,并尽量防止贼风和冷风对鸡群的直接侵袭。夏季则要设法降低鸡舍的温度,防止热应激,尤其是发生呼吸道疾病时,不要进行气雾免疫和带鸡消毒。●

洪学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畜牧组1313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376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