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I型牛疱疹病毒(BHV-1)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有时诱发小牛脑炎等。病牛主要是出现鼻气管发炎、发热、呼吸困难、咳嗽以及流鼻液等症状,且会伴有角膜炎、结膜炎、脑膜脑炎以及流产、子宫内膜炎和阴道炎。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在自然感染情况下,只有牛易感。任何品种和年龄牛都能够感染,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20~60日龄的犊牛,且肉用牛易感性要高于乳用牛。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毒动物,尤其是呈隐性感染的种公牛,由于精液带毒,会成为危害性最大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在鼻、眼、排泄物以及阴道分泌物中存在。病牛康复后,依旧在6~12个月带毒,有时甚至能够持续19个月左右。该病能够经由直接接触病牛、飞沫、空气、物体以及交配感染病毒,并通过经呼吸道黏膜、眼结膜、生殖道黏膜进行传播,其中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是主要方式。另外,该病还可经由蜱虫等吸血昆虫进行传播。在牛群过于拥挤、频繁接触时更容易造成快速传播。此外,该病的发病率与应激凶素、卫生条件、运动、运输、发情、分娩等都相关。一般来说,该病的发病率在20%~100%范围内变化,而死亡率只有1%~12%。

2、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在冬春季节发生,一般具有4~5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牛体温明显升高,通常能够达到大约39~42℃,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鼻黏膜明显充血,有时还会形成溃疡面。同时,伴有结膜炎,眼周存在较多分泌物。病牛往往张口呼吸,且由于黏膜发生坏死会导致呼吸气散发腐臭味。呼吸道黏膜也发生严重炎症,且引起深度支气管炎。在临床上主要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眼炎型,病牛主要是发生结膜炎和角膜炎,结膜水肿、充血,眼角膜变得浑浊,通常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较少发生死亡。脑膜炎型,病牛体温明显升高,往往超过_O℃,初期精神沉郁,后期呈现神经症状,过于兴奋,通常是犊牛群体容易发生,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生殖系统感染型,通常具有1~3天的潜伏期,患病母牛初期明显发热,精神沉郁,并伴有尿急、尿频现象,繁殖能力明显下降,阴道潮红,并有黏性分泌物流出,且阴门黏膜分布大量的白色小病灶,非常容易形成溃疡;公牛感染后具有2~3天的潜伏期,精神较差,停止采食,症状轻时经过1~2天症状就会消退,并完全康复,症状严重时体温明显升高,且在阴茎和包皮上存在脓包,导致肿胀和水肿,通常从表现出症状的2周内能够逐渐恢复。

3、病理变化

将病死牛鼻腔打开,可见黏膜呈深红色,且鼻甲骨上出现坏死病灶,口腔黏膜有所潮红,将气管剥离后打开可见大量的出血点,且气管内含有很多混杂血丝的黏液。另外,鼻腔和气管中都含有很多纤维蛋白渗出物。肾脏发生出血,具有黄灰色的坏死病灶。肺脏发生肿胀、出血,具有灰白色的坏死病灶。

4、防控措施

一般治疗。病牛要立即进行隔离,直到体温降低后的2天。病牛初期要充分休息,增加饮水,并饲喂容易消化且含有丰富营养的饲料,且采食结束后要供给一盆温盐水(含有5%~10%的盐分)任其自由饮用。确保病牛鼻、眼睛、口腔、咽以及生殖道清洁,避免出现继发感染,防止症状加重。

西药治疗。病毒可在每侧鼻孔滴加6滴唑滴鼻,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同时,口服600mg金刚烷胺盐酸盐,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3~5天。另外,病牛还要采取对症治疗,如发生高热,可肌肉注射20~10ml}复方氨基比林,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也可在大椎、阴陵泉穴使用三棱针点刺,确保ILIJ血,且无需进行止血,通常白行停止出血,经过15mln就能够退热;如果咳嗽比较严重,可每次口服15~30mg可待因,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也可配合在天突、颊车穴进行针刺,采取平补平泻法。当病牛ILIJ现继发感染时,可肌肉注射800万IU青霉素、200万IU链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如果病牛并发性肺炎,且呼吸极度困难,可采取药物雾化加氧吸人,如支气管扩张剂、磺胺制剂和抗生素等,一般使用5mg地塞米松、1~8mg硫酸庆大霉素、2.5~5mg-糜蛋白酶以及25~30mL生理盐水,且控制氧流量为6~10L/min,每次吸人10~20min,每天吸入2~3次。如果病牛关节肿痛,较难稳定站立,可采取胸腔内注射10~20mL10%~20%水杨酸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疫苗免疫。在发生疫病地区或者受威胁的牛群,要及时给没有感染牛免疫接种油乳剂灭活疫苗或者弱毒疫苗。其中弱毒疫苗是指强毒株使用牛肾细胞等进行传代培养致弱后形成的产物,尽管对牛失去病原性,但依旧具有免疫原性,采取肌肉注射就能够形成免疫力。但由于弱毒苗具有毒力返强的特点,从而可能导致免疫接种后的牛群变成潜在传染源,要慎重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安全性好,但免疫期持续时间非常短,且无法完全避免强毒攻击。犊牛一般适宜在6月龄免疫接种疫苗,能够至少保护半年之久。

临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6天,人工感染(气管内、鼻内、阴道滴注接种)时,潜伏期可缩短至18-72小时,可表现以下临诊类型:
(一)鼻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有轻有重。病初高热(40-42℃),精神萎顿,厌食,流泪,流涎,流粘脓性鼻液。母牛乳产量突然下降。鼻粘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并出现浅的、粘膜坏死。呼吸高度困难,呼出气体恶臭,咳嗽不常见。一般经10-14天左右症状消失。
(二)传染性脓疱性阴道炎病初轻度发热,食欲无影响,产奶量无明显改变。动物表现不安,频尿,排尿时因疼痛而尾部高举。外阴和阴道粘膜充血潮红,有时粘膜上面散在有灰黄色、粟粒大的脓疱,阴道内见有多量的粘脓性分泌物。重症病例,阴道粘膜被覆伪膜,并见有溃疡。孕牛一般不发生流产。病程约2周左右。
(三)传染性龟头包皮炎龟头、包皮、阴茎等充血,有时可见阴茎弯曲或形成溃疡等。多数病例见有精囊腺变性、坏死。通常在出现病变后一周开始痊愈,彻底痊愈需两周左右。若为种公牛,患病后3-4月间,失去配种能力,但可成为传染源,应及时淘汰。
(四)角膜结膜炎多与上呼吸道炎症合并发生,病初由于眼睑水肿和眼结膜高度充血,流泪,角膜轻度混浊,一般无溃疡,无明显的全身反应。重症病例,可见眼结膜形成灰黄色针头大颗粒,致使眼睑粘着和眼结膜外翻。眼、鼻流浆性或脓性分泌物。
(五)流产一般见于初胎青年母牛怀孕期的任何阶段,有时亦见于经产牛。常于怀孕的第5-8个月发生流产,多无前驱症状,约有50%流产牛见有胎衣滞留,流产胎儿不见有特征性肉眼病变。
(六)肠炎生后2-3周的犊牛感染不娠妊的原因。
上述症状往往不同程度的同时存在,很少单独发生。
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病毒常常经上呼吸道粘膜、生殖道粘膜侵入,还可经眼结膜上皮和软壳蜱侵入,是否经口腔感染仍未证实。经上呼吸道入侵的病毒沿粘膜、神经纤维、淋巴管扩散到邻近部位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虽然血液的细胞成分在病毒复制、扩散中起重要作用,但很少观察到病毒血症。在病毒血症期间,病毒可侵入呼吸道深部、中枢神经系统、胎犊中,在这些部位引起病变,表现发热性全身性呼吸器官疾病、脑膜脑炎或流产。因条件致病菌易在发炎的粘膜中繁殖,所以有时还可能发生继发性炎症病变如肺炎。
呼吸道病变表现在上呼吸道粘膜的炎症,窦内充满渗出物,粘膜上覆有粘脓性、恶臭的渗出物组成的伪膜。在极少数病例,肺小叶间水肿,一般不发生肺炎。组织学检查,粘膜面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在疾病早期,气管上皮细胞内见有CowdryA型包涵体。
受侵害的消化道表现颊粘膜、唇、齿龈和硬腭溃疡(与粘膜病不同),在食道、前胃、真胃也可见同样的病变,肠表现卡他性炎症。组织学检查,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派伊尔结(Peyer’spatches)坏死,肝可见坏死灶、核内包涵体。
生殖道型的病例,表现外阴、阴道、宫颈粘膜、包皮、阴茎粘膜的炎症,一些病例可发生子宫内膜炎。组织学检查,见有坏死灶区积聚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坏死灶周围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并能检出包涵体。
流产胎儿体内所见的肉眼变化,几乎是由于死后所致。组织学检查,在肝、肺、脾、胸腺、淋巴结和肾等脏器常发生弥漫性的灶状坏死。由于胎儿物均系死后排出,因机体自溶,包涵体多已消失,很难检出。
患有脑膜脑炎的病例,除脑膜轻度充血外,眼观上无明显变化。组织学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及由单核细胞形成血管套为主的病变。

相关阅读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治


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侵入牛体后,导致持续性感染,病牛长期乃至终生带毒,给控制和消灭本病带来极大困难.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治。

1、发生和传播

病原体为疱疹病毒科的牛疱疹病毒1型。病毒对热敏感,加热至50℃时21min即死亡。常用消毒药液,如0.5%氢氧化钠溶液、5%福尔马林溶液、1%石炭酸均能在数分钟内将其灭活。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及隐性带毒牛。病毒随患牛的鼻液、眼液、阴道分泌物不时排出体外,有的牛康复后带毒时间长达17个月以上。隐性感染牛可在牛群中散布病毒.使该病长期存在,难以根除。易感牛通过吸入污染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病牛的精液中可带毒,故可通过交配感染,在冷冻保存的精液中,病毒可存活4~12个月。

2、临床特征

该病的潜伏期为3~7天,有时超过3周。由于病毒重点侵害的脏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但通常是不同程度地同时发生,很少单独表现。

呼吸道型。为最常见的病型,有时表现为轻微感染,仅见有水样的鼻汁和流泪。也可表现为很严重的疾病。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40℃以上),大量流涎、流泪、流黏液脓样鼻汁。鼻黏膜高度充血,并散在灰黄色粟粒大脓疱性颗粒,以后出现浅溃疡。频发咳嗽,呼吸增数、浅表。

生殖器官型。①母牛:该型主要见于性成熟的母牛,母牛患该病型时,以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道炎为主症。病牛摇摆不安,频频举尾,阴门红肿,流出黏脓性分泌物。阴道黏膜有灰白色粟粒大的脓疱。大量小脓疱形成特征的颗粒状外观。小脓疱相互融合形成广泛的伪膜,脱落后形成浅溃疡,产奶量下降。②公牛:患该病型时以传染性脓疱性包皮一龟头炎为主症。阴茎、包皮水肿,有小脓疱或溃疡,同时多数病牛精囊腺变性、坏死。公牛因此而失去繁殖配种的价值,即使康复也将长期带毒,须坚决予以淘汰。

流产型。有的病毒株可以侵害胎盘和胎儿,引起流产,且以头胎怀孕牛多见,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阶段。流产率2%~20%。该病型可与上述两种病型并发,也可能无任何其他症状而突然流产。

肠炎型。以2~3周龄的犊牛多见。病犊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还可导致腹泻症,甚至粪便中带血。犊牛的病死率可达20%~80%。

脑膜脑炎型。4~6月龄的犊牛最易发生,病犊在出现上呼吸道症状之后3~5天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肌肉震颤甚至倒地、惊厥、抽搐、角弓反张;兴奋和沉郁交替发作,病程大约为5~7天。本型发病率很低(1%~2%),但病死率很高(50%以上)。

角膜结膜型。该型一般与呼吸道型并发。轻症患牛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大量流泪;重症患牛眼结膜表面形成灰白色伪膜,呈颗粒状外观。重症患牛角膜呈白色混浊,一般无溃疡,流黏液脓样分泌物。

3、病理剖检

不同临床病型有不同的病理变化。主要病变是重剧的呼吸道黏膜炎症,有浅溃疡,覆盖灰色、恶臭的黏液脓性渗出物。继发细菌感染时,还可见支气管肺炎。生殖道型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相同。流产胎儿皮肤有水肿和出血,肝、肾和淋巴结有小坏死灶。脑膜脑炎型可见非化脓性脑炎变化。

4、诊断要点

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特点,可初诊。最可靠的确诊方法是通过实验室诊断法检测病毒是否存在。用灭菌棉拭子沾取疑似患牛的鼻分泌物、泪液、生殖器官分泌物、公牛精液,以及流产胎儿的胸水、气管、肺、肝、脾等病料后妥善保存,送往有关实验室诊断;或者通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核酸探针技术进行检测。中和试验是最常用的血清学方法,可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各采取1份血清送检,中和抗体可持续5年之久。

5、防治方案

防止传染源传人牛群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杜绝从已知疫区引牛,确实需要引进牛的,对引进牛须先隔离检疫3周;对种公牛要进行精液检验,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进而参与配种。一经发生该病后,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国外已生产有弱毒疫苗,除妊娠母牛和种公牛外都可以应用,老疫区只对5~7月龄犊牛接种疫苗。妊娠母牛和种公牛可用灭活疫苗。据报道,免疫期可达3年。康复牛可终生免疫。犊牛吮吸康复牛初乳可获得被动免疫2~4个月。但据报道,使用疫苗并不能阻止持续感染,因此认为捕杀病牛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该病尚无特效药物可供治疗。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学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或牛疱疹病毒I型(BHV-Ⅰ)引起,IBRV在分类地位上属疱疹病毒科a疱疹病毒亚科。该病毒呈球形,带囊膜,成熟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50~220nm,主要由核心、衣壳和囊膜三部分组成。核心由双股DNA与蛋白质缠绕而成,包含基因组的核衣壳为立体对称的正二十面体,外观呈六角形,有162个壳粒,周围为一层含脂质的囊膜。双股DNA分子量为8.4x106,其中G+C含量为72%,浮密度为1.731g/cm。IBRV基因组是138Kb的线性双股DNA分子,分成特异长区(UL,106Kb)和短区(US,10Kb),后者被两个反向重复序列(IRS,TRS各为11Kb)包围,因而短区能够反转方向,使病毒DNA具有两种异构体。据测IBRV基因组可编码大约70个蛋白质,其结构和功能目前大部分已知,存在于病毒囊膜的gB、gC、gD和gE四个主要精蛋白基因已经测序并在哺乳动物中表达。gB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显示出引起细胞融合和多核体的形成,对病毒复制是必需的;gC对病毒吸附组织培养细胞是重要的,但它在牛细胞内的表达并不影响病毒蚀斑的数量和病毒的存在;gD被认为是病毒粒子表面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主要分子,抗体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病毒吸附后中和病毒并显示出较高的中和滴度,表明gD可能参与病毒进入细胞,并为病毒复制非必需基因。鼠和牛的免疫试验显示出gD能够引起比gB、gC更强和持久的细胞免疫。
诊断
本病的典型病例(上呼吸道炎)具有鼻黏膜充血、脓疱、呼吸困难、鼻腔流脓等特征性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包括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通常检测血清样品中BHV1抗体的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VN)和各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另外,还有琼脂扩散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因为IBRV感染后一般发生病毒潜伏,所以,鉴定血清学中阳性动物是检查动物感染状态非常有用而且理想的指标。抗体阳性动物可认为是病毒携带者和潜在的间歇性排毒者,从初乳获得母源抗体的犊牛和经灭活疫苗免疫的非感染牛除外。
(一)病毒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的,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它被认为是血清抗体检测最标准的方法。IBRV只有1个血清型,只要有1个已知标准毒株的免疫血清,通过在敏感细胞培养后所进行的中和试验就可以作出鉴定,但该方法存在费时费力、试验周期长、易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如病毒毒价的准确性、细胞量的多少及生长情况、病毒/血清孵育时间长短不同等因素将直接影响中和试验的结果,目前在检疫中逐步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所替代。
(二)ELISA
ELISA法是将酶与抗原结合成酶标记物,这些酶标记物仍保持原有的免疫学活性和酶的活性,它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量呈正比,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ELISA法因其具有快速、敏感、简便、易于标准化等优点,在大批量动物进口时作为首选方法被推广使用,但经长期应用发现,目前市场上已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或多或少存在有质量问题,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几率较大,很难确保检疫质量,而且进口的试剂盒价格普遍偏高,无形中又增加了检疫的成本。
(三)琼脂扩散试验
可用已知的IBR抗原检查被检血清中的沉淀抗体,也可用IBR阳性血清来检测病料标本或细胞培养物中的相应抗原。
(四)间接血凝试验
将已知抗原结合在鞣酸处理的绵羊红细胞上,采用常规的试管凝集法或微量凝集法来检查被检测血清中的相应抗体,这是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诊断方法。由于IBRV有潜伏感染性,自然感染病牛中和抗体滴度在感染2周时才达到高峰,并且在持续2周或4周后即逐渐下降,且可能降到零,进入潜伏感染期。此后,一旦应激因素刺激,抗体滴度又上升,并排毒,如此反复,IBR感染牛的抗体滴度也随之呈现波浪式的起伏。因此,即便通过中和试验或ELISA法判定牛群IBR抗体呈阴性反应,仍难保证牛群确无IBRV感染。由此可认为,要确定1个牛群是否有IBRV感染的最根本的方法应当是检测IBR抗原。
(五)病毒分离鉴定
1.样品的收集和处理:从早期感染牛采集鼻腔拭子。对于外阴道炎和**炎病例,采取生殖道拭子,用拭子在生殖道阴道黏膜表面上用力刮取,**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包皮,收集其洗液。所有样品均应悬浮于运输培养基(含抗生素和2%犊牛血清的组织培养液),储存于4℃,并迅速送达实验室。样品送到实验室后,将拭子在运输培养基中充分搅动以便将病毒洗脱,室温放置30min再取出拭子,将运输液1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作病毒分离的样品。用做病毒分离的精液需经特殊处理,因为精液中含有对细胞有毒或对病毒增殖有抑制作用的酶和其它因子。
2.病毒分离:多种细胞可用于IBRV分离,牛胎儿肺、鼻甲或气管等组织制备的细胞株及已建立的传代细胞系(如MDBK细胞)都比较合适。当使用24孔塑料培养板时,每孔需接种细胞培养物上清液100μl~200μl,吸附1h后倾去液体,然后,加入维持液。每天观察细胞病变情况,一般于接种后3d出现细胞病变现象(CPE)。细胞的典型变化是圆缩,聚集成葡萄样群落,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空洞,有时会发现有数个细胞核的巨大细胞。若7d还不出现CPE,应再盲传1次,将培养物经反复冻溶后离心,取其上清液用于接种新的单层细胞做进一步病毒分离。为鉴定致细胞病变的病毒是否为IBRV,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必须与单特异IBRV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MAb)作中和试验。
(六)免疫荧光试验
用来检查眼结膜触片、组织切片和细胞培养物涂片中的IBRV。
(七)PCR法
1993年,Vilcek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用于IBR的诊断。试验证明,PCR比病毒分离更加敏感,阳性检出率比病毒分离高出5倍。甚至可检出3个分子的病毒。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而能够在检测牛血清中微量的IBRV等方面得到重要应用。因此,将PCR技术应用到进出境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检疫,将会大大降低检疫成本和检疫周期,并有效的提高检出率,为打破贸易技术壁垒、促进我国外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保护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安全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临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6天,人工感染(气管内、鼻内、阴道滴注接种)时,潜伏期可缩短至18-72小时,可表现以下临诊类型:
(一)鼻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有轻有重。病初高热(40-42℃),精神萎顿,厌食,流泪,流涎,流粘脓性鼻液。母牛乳产量突然下降。鼻粘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并出现浅的、粘膜坏死。呼吸高度困难,呼出气体恶臭,咳嗽不常见。一般经10-14天左右症状消失。
(二)传染性脓疱性阴道炎病初轻度发热,食欲无影响,产奶量无明显改变。动物表现不安,频尿,排尿时因疼痛而尾部高举。外阴和阴道粘膜充血潮红,有时粘膜上面散在有灰黄色、粟粒大的脓疱,阴道内见有多量的粘脓性分泌物。重症病例,阴道粘膜被覆伪膜,并见有溃疡。孕牛一般不发生流产。病程约2周左右。
(三)传染性龟头包皮炎龟头、包皮、阴茎等充血,有时可见阴茎弯曲或形成溃疡等。多数病例见有精囊腺变性、坏死。通常在出现病变后一周开始痊愈,彻底痊愈需两周左右。若为种公牛,患病后3-4月间,失去配种能力,但可成为传染源,应及时淘汰。
(四)角膜结膜炎多与上呼吸道炎症合并发生,病初由于眼睑水肿和眼结膜高度充血,流泪,角膜轻度混浊,一般无溃疡,无明显的全身反应。重症病例,可见眼结膜形成灰黄色针头大颗粒,致使眼睑粘着和眼结膜外翻。眼、鼻流浆性或脓性分泌物。
(五)流产一般见于初胎青年母牛怀孕期的任何阶段,有时亦见于经产牛。常于怀孕的第5-8个月发生流产,多无前驱症状,约有50%流产牛见有胎衣滞留,流产胎儿不见有特征性肉眼病变。
(六)肠炎生后2-3周的犊牛感染不娠妊的原因。
上述症状往往不同程度的同时存在,很少单独发生。
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病毒常常经上呼吸道粘膜、生殖道粘膜侵入,还可经眼结膜上皮和软壳蜱侵入,是否经口腔感染仍未证实。经上呼吸道入侵的病毒沿粘膜、神经纤维、淋巴管扩散到邻近部位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虽然血液的细胞成分在病毒复制、扩散中起重要作用,但很少观察到病毒血症。在病毒血症期间,病毒可侵入呼吸道深部、中枢神经系统、胎犊中,在这些部位引起病变,表现发热性全身性呼吸器官疾病、脑膜脑炎或流产。因条件致病菌易在发炎的粘膜中繁殖,所以有时还可能发生继发性炎症病变如肺炎。
呼吸道病变表现在上呼吸道粘膜的炎症,窦内充满渗出物,粘膜上覆有粘脓性、恶臭的渗出物组成的伪膜。在极少数病例,肺小叶间水肿,一般不发生肺炎。组织学检查,粘膜面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在疾病早期,气管上皮细胞内见有CowdryA型包涵体。
受侵害的消化道表现颊粘膜、唇、齿龈和硬腭溃疡(与粘膜病不同),在食道、前胃、真胃也可见同样的病变,肠表现卡他性炎症。组织学检查,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派伊尔结(Peyer’spatches)坏死,肝可见坏死灶、核内包涵体。
生殖道型的病例,表现外阴、阴道、宫颈粘膜、包皮、阴茎粘膜的炎症,一些病例可发生子宫内膜炎。组织学检查,见有坏死灶区积聚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坏死灶周围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并能检出包涵体。
流产胎儿体内所见的肉眼变化,几乎是由于死后所致。组织学检查,在肝、肺、脾、胸腺、淋巴结和肾等脏器常发生弥漫性的灶状坏死。由于胎儿物均系死后排出,因机体自溶,包涵体多已消失,很难检出。
患有脑膜脑炎的病例,除脑膜轻度充血外,眼观上无明显变化。组织学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及由单核细胞形成血管套为主的病变。

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控措施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感染疱疹病毒科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而导致.病鸡的主要特征是咳嗽、呼吸困难,咳出的渗出物中含有血液,且气管和喉部黏膜肿胀、出血并且糜烂。该病发病快、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春冬两季发病率最高,如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大面积的死亡,严重影响了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要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冬干燥、寒冷的季节最为严重,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发生在1~10日龄的雏鸡,该病发病突然,一旦发生可迅速传播,感染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因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条件、鸡群的健康状况以及继发的感染情况而存在差异,低者为3%,高者可过85%。该病的病程为10~30天。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鸡、康复鸡以及带毒鸡,不良的饲养管理,如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管理粗放、缺乏营养物质、感染寄生虫等都会促使该病发生和传播。该病主要经由鸡的上呼吸道以及眼内传染,传播媒介可为病鸡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以及用具等,如果对该病的治疗不及时会引发大规模的暴发而引起大面积的死亡,造成严重的损失。

2、临床症状

急性型多发生在未经免疫的鸡群,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一般不见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病鸡在最初表现为鼻腔内有半透明的分泌物,眼部流泪,伴有结膜炎,很快就会蔓延到全群。表现为鸡群精神不佳,食欲减退甚至废绝,鸡冠和肉髯发绀,呼吸困难,喘气时伸颈、张口,伴有喘鸣音、湿性哕音,病鸡还表现为痉挛性咳嗽、甩头有时会咳嗽或甩出带血的黏液,黏附在地面、垫草、料槽、水槽或鸡笼上而传染其他健康鸡,常发生病鸡因血块、黏液、干酪物等堵塞喉头而发生窒息死亡,死后鸡的鸡冠及肉髯为紫黑色。发病初期病鸡会排泄绿色粪便,后期为绿色稀便,在发病初期对产蛋量的影响不明显,后期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在康复15—35天后产蛋量可慢慢恢复。

慢性经过者的鸡群精神尚可,食欲时好时坏,个别有咳嗽的症状,多伴有气喘、下痢、在发病后期会迅速的消瘦,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不高,发生零星的死亡,病程较长,淘汰率较高,多数病鸡多是由于呼吸困难而瘫倒在地,并发出响亮的喘鸣声,表情痛苦,多在夜间发生窒息死亡。如果继发其他疾病死亡率增加。慢性经过会严重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使产软壳蛋、无壳蛋的数量增多。

3、病理变化

通过对病死鸡以及病危鸡进行剖检,可见病变位置多发生在喉头和气管。发病初期在喉头和气管可见灰白色的黏液状渗出物,随着病情的发展,喉头、气管的黏膜肿胀、充血、出血,鼻腔内有黏液蓄积,气管内的分泌物增多,有的病鸡可见血块而形成栓塞,有时气管内还会形成一层可剥离的黄白色的纤维索性干酪样的气管套假膜,而使气管变窄;肺部轻度瘀血,支气管有泡样渗出物;腺胃乳头突起,严重者充血、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肠道的病理变化不明显;胆囊充盈,胆汁浓稠,蛋鸡的卵巢异常,出现肿胀、变形、出血;在发病后期,气管内充满了凝血块或者黄色的干酪样渗出物,部分病死鸡的喉部黏膜附着有较厚的假膜,易剥脱而堵塞喉裂部,肺部瘀血。

4、鉴别诊断

根据病鸡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该病,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其方法为在蛋鸡发病初期取气管或者眼结膜的组织染色镜检,可见上皮细胞核内包涵体;用病死鸡的病料制成悬液接种易感鸡,2~5天后可见典型症状和病变;用病鸡的气管黏液涂抹健康鸡泄殖腔,3-4天后可见泄殖腔红肿发炎;取病死鸡的病料可分离出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因传染性喉气管炎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类似处为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因此要做好鉴别诊断工作,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给蛋鸡提供营养平衡的全价饲料,尤其要注意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以增强蛋鸡的体质,提高抵抗力。保持鸡舍内的环境卫生,每天清理舍内的粪污,定期消毒。保持鸡舍良好的通风,但是要注意避免贼风进入,保持空气新鲜,防止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降低饲养密度,加强日常的管理,减少鸡群发生应激反应。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为弱毒苗和强毒苗,弱毒苗的接种方法为点眼,可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强毒苗则使用擦肛法。蛋鸡接种疫苗时要进行2次,首免一般在4~5周龄,二免在12-14周龄。为了减少免疫接种的副作用可以在免疫的前后3天在饲料或饮水中加人多维和抗生素。

病原介绍

病毒组成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原属疱疹病毒I型,病毒核酸为双股DNA。病毒颗粒呈球形,为二十面立体对称,核衣壳由162个壳粒组成,在细胞核内呈散在或结晶状排列。该病毒分成熟和未成熟病毒两种,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95~250nm。成熟粒子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纤突。未成熟的病毒颗粒直径约为100nm。
存在位置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肝、脾和血液中较少见。
病毒最适宜在鸡胚中增殖,病料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鸡胚于接种后2~12天死亡,病料接种的初代

鸡胚往往不死亡,随着在鸡胚继代次数的增加,鸡胚死亡时间缩短,并逐渐有规律地死亡。死亡胚体变小,鸡胚绒毛尿囊膜增生和坏死,形成混浊的散在的边缘隆起、中心低陷的痘斑样坏死病灶。一般在接毒后48h开始出现,以后逐渐增大。
病毒易在鸡胚细胞(鸡胚肝细胞、鸡胚肾细胞)及鸡肾细胞中增殖,病毒接种后4~6h,就可引起细胞肿胀,核染色质变位和核仁变圆,胞浆融合,36~48h后,可成为多核的巨细胞(合胞体),接种后12h,可在细胞核内检出包涵体,30~60h包涵体的密度最高。
传染性喉气管炎不同的病毒株,在致病性和抗原性均有差异,被认为只有一个血清型。由于病毒株毒力上的差异,对鸡的致病力不同,给本病的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在鸡群常有带毒鸡的存在,病愈鸡可带毒1年以上。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对鸡和其他常用实验动物的红细胞无凝集特性。
本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均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加热55℃存活10~15min.37℃存活22~
24h;在死亡鸡只的气管组织中病毒,在13~23℃可存活10天。37℃44h死亡;气管粘液中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6~8h死亡,但在黑暗的房舍内可存活110天;在绒毛尿囊膜中,在25℃经5h被灭活。病毒在于燥环境下可存活1年以上。在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长,如在-20℃~-60℃时,能长期保存其毒力。煮沸立即死亡。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如3%来苏尔、1%苛性钠溶液或5%石炭酸lmin可以杀死。甲醛、过氧乙酸等消毒药也有较好消毒效果。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鸡,各种年龄及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症状最为特征。幼龄火鸡、野鸡、鹌鹑和孔雀也可感染。鸭、鸽、珍珠鸡和麻雀不易感。哺乳动物不易感。
病鸡、康复后的带毒鸡和无症状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来源。经呼吸道及眼传染,亦司经消化道感染。由呼吸器官及鼻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及用具可成为传播媒介,人及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可机械地传播。种蛋蛋内及蛋壳上的病毒不能传播,因为被感染的鸡怀存出壳前死亡。
病毒通常存在病鸡的气管组织中,感染后排毒6N8天。有少部分(2%)康复鸡可以带毒,并向外界不断排毒,排毒时间可长达2年,有报道最长带毒时间达741天。由于康复鸡和无症状带毒鸡的存在,本病难以扑灭,并可呈地区性流行。
易感时间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寒冷季节多发。
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好,缺乏维生素,寄生虫感染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病一旦传入鸡群,则迅速传开,感染率可达90%~100%,死亡率一般在10%~20%或以上,最急性型死亡率可达50%~70%,急性型一般在10%~30%之间,慢性或温和型死亡率约5%。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自然感染的潜伏期6~12天,人工气管接种后2~4天鸡只即可发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株的毒力有关。
发病初期,常有数只病鸡突然死亡。患鸡初期有鼻液,半透明状,眼流泪,伴有结膜炎,其后表现为特征的

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咳嗽,有喘鸣音,病鸡蹲伏地面或栖架上,每次吸气时头和颈部向前向上、张口、尽力吸气的姿势,有喘鸣叫声。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可咳出带血的粘液,可污染喙角、颜面及头部羽毛。在鸡舍墙壁、垫草、鸡笼、鸡背羽毛或邻近鸡身上沾有血痕。若分泌物不能咳出堵住时,病鸡可窒息死亡。病鸡食欲减少或消失,迅速消瘦,鸡冠发慧:有时还排出绿色稀粪。最后多因衰竭死亡。产蛋鸡的产蛋量迅速减少(可达35%)或停止,康复后1~2个月才能恢复。
发病过程
病程:最急性病例可于24h左右死亡,多数5~10天或更长,不死者多经8~10天恢复,有的可成为带毒鸡。有些毒力较弱的毒株引起发病时,流行比较缓和,发病率低,症状较轻,只是无精打采,生长缓慢,产蛋减少,有结膜炎、眶下窦炎、鼻炎及气管炎。病程较长,长的可达1个月。死亡率一般较低(2%),大部分病鸡可以耐过。若有细菌继发感染和应激因素存在时,死亡率则会增加。
病理变化
总特征
本病主要典型病变在气管和喉部组织,病初粘膜充血、肿胀,高度潮红,有粘液,进而粘膜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气管中有含血粘液或血凝块,气管管腔变窄,病程2~3天后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干酪样假膜。
其它变化
由于剧烈咳嗽和痉挛性呼吸,咳出分泌物和混血凝块以及脱落的上皮组织,严重时,炎症也可波及到支气

管、肺和气囊等部,甚至上行至鼻腔和眶下窦。肺一般正常或有肺充血及小区域的炎症变化。
病理组织学检查时,气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细胞水肿,纤毛脱落,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粘膜细胞变性。病毒感染后12h时,在气管、喉头粘膜上皮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出现临诊症状48h内包涵体最多。病毒接种鸡胚组织细胞12h时后可见到核内包涵体。

诊断鉴别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有些相似,易发生误诊。因此,对本病应进行几方面检查综合诊断。
现场诊断
1.本病常突然发生,传播快,成年鸡发生最多;发病率高,死亡因条件不同而差别大。
2.临诊症状较为典型:张口呼吸、喘气、有罗音,咳嗽时可咳出带血的粘液。有头向前向上吸气姿势。
3.剖检死鸡时,可见气管呈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病变,以后者最为特征。气管内还可见到数量不等的血凝块。
病毒分离、鉴定
1.用病料(气管或气管渗出物和肺组织)做成1:5~1:10的悬液,离心,取上清液,加入双抗(青霉素、链霉素)在室温下作用30min,取0.1~0.2ml接种9~12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尿囊腔,在2天以后,绒毛尿囊膜上可出现痘斑样坏死病灶,在周围细胞内可检出核内包涵体。
2.病毒接种在鸡胚肾细胞单层培养,24h后出现细胞病变,可检出多核细胞(合胞体)、核内包涵体和坏死病变。
3.在病的初期(1~5天),用气管和眼结膜组织,经固定、姬姆萨氏染色,可见上皮细胞核内包涵体。据报道,在60份样品中包涵体检出率为57%,病毒分离率为72%。
抗原、抗体检查
检查本病的抗原和抗体的方法有荧光抗体法、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核酸探针、PCR、ELISA、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等。郑世军、甘孟侯建立的Dot—ELISA法,对发病鸡群口咽、泄殖腔拭子检查,检出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0.2%(162/202)、75.41%(92/122),敏感性好。
动物接种
病鸡的气管分泌物或组织悬液,经喉头或鼻腔或气管接种易感鸡和雉鸡,2~5天可出现典型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症状和病变。
鉴别诊断
本病易与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鸡新城疫、粘膜型鸡痘、维生素A缺乏等混淆,应重视鉴别工作。
防治措施
治疗
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1头份用法:30日龄点眼,滴鼻。注意:由于接种疫苗能使鸡带毒,本处方仅在该病流行地区使用。
发病时,可用龙达三肽每套可注射1000羽成禽。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
消毒
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进行消毒。来历不明的鸡要隔离观察,可放数只易感鸡与其同兼.观察2周,不发病,证明不带毒,这时方可混群饲养。
淘汰
病愈鸡不可和易感鸡混群饲养,耐过的康复鸡在一定时间内带毒、排毒,所以要严格控制易感鸡与康复鸡接触,最好将病愈鸡淘汰。
免疫力
鸡自然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后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获得至少1年以上,甚至终生免疫。易感鸡接种疫苗后可获得保护力半年至1年不等。母源抗体可通过卵传给子代,但其保护作用甚差,也不干扰鸡的免疫接种,因为疫苗毒属于细胞结合性病毒。作者认为:没有本病流行的地区最好不用弱毒疫苗免疫,更不能用自然强毒接种,它不仅可使本病疫源长期存在,还可能散布其他疫病。
疫苗接种
本病流行的地区,可考虑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滴鼻、点眼(也有用饮水)免疫。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措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如果病原不是肾病变型毒株或不发生并发病,死亡率一般很低。产蛋鸡感染通常变现产蛋量降低,蛋的品质下降。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措施。

1、病原及流行病学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鸡是唯一的宿主,各日龄的鸡都易感,但以6周龄以下的雏鸡患病后临床症状表现的较为明显。该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以冬季较为严重。鸡气管上皮细胞对该病毒有很高的易感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该病具有传染期较短,传播速度迅速的特点,可在48h内使鸡群陆续出现感染症状。此病主要传染方式为病毒从感染的鸡的气管内咳出或者经由粪便排出而污染工具、饲料、饮水、垫料和工作人员,易感鸡通过接触这些污染物而发生感染。另外,该病毒还会经由空气传播,因此即使严格隔离的鸡舍也很难防止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入侵。此病传染与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通风换气不到位、接种不当、温度不适宜、饲养密度大、营养物质缺乏等,都可引发此病。

2、临床症状

呼吸型。该类型在前期无明显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并可迅速导致全群发病。病鸡常表现为张口伸颈呼吸、打喷嚏、甩头,呼吸时有咕噜声,在夜间更为严重。个别严重病例会出现犬坐姿势。病鸡的鼻窦肿胀,有流动的液性鼻涕,眼泪多。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表现为全身衰弱,精神不佳,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呈昏睡状,双翅下垂,畏冷,常挤在一起取暖。病程一般为3~14天,小日龄雏鸡死亡率较高,大日龄的死亡数较少,病鸡在康复后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幼龄蛋鸡感染该病毒后输卵管会出现永久性的退化而丧失产蛋性能。成年蛋鸡除了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外,还会增加产畸形蛋、软壳蛋、粗壳蛋的数量,并且蛋清稀薄,蛋的质量下降,产蛋率下降,即使康复后产蛋率也恢复不到病前的水平。

肾型。20~40日龄的鸡为易感群体,死亡率一般为20%~300/。在发病早期可见一次性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轻微的咳嗽,因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的饮水量增加,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生长缓慢甚至停滞,逐渐的消瘦,精神沉郁,最后会衰竭死亡。有的病鸡会排大量的稀便,并且粪便内有未消化的饲料和白色的尿酸盐,导致病鸡的肛门附近粘有粪便。

腺胃型。多发生在20-110日龄的鸡身上,病程一般为10-25天,病鸡会出现呼吸道的症状,精神和食欲均较差,腹泻,病鸡逐渐消瘦,死亡较为缓慢,发生陆续的死亡。

3、病理变化

呼吸型病死鸡可见鼻腔、鼻窦、咽喉、气管、支气管黏膜潮红、充血,有大量稀薄或黏性渗出物。病程稍长者的渗出物为黄白色豆腐渣干酪样,可在气管后部或支气管内形成栓条状堵塞物,使气道变窄,甚至不通;气囊壁混浊;肺脏局部有炎性病灶。蛋鸡的卵泡充血、变形,输卵管缩短变细,管腔变窄。

肾型病死鸡的鸡冠、肉髯为暗红色,因腹泻而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导致皮下干燥。肾脏高度肿大、苍白,肾小管内有尿酸盐,使肾呈“花斑状”。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引起输尿管扩张、增粗。有些严重病例在腹膜、腹腔器官表面、心包、胸膜、胸腹气囊表面及泄殖腔内,也可见尿酸盐沉积。

腺胃型病死鸡的病理变化主要以腺胃的变化最特征,腺胃肿胀明显,有的可呈圆形。胃壁增厚,腺胃乳头周围溃疡出血。

4、鉴别诊断

对该病进行诊断时可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来进行确诊,在对该病进行诊断时要注意与其他类似疾病相区分,以防止贻误病情,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进行实验室诊断可使用血清中和试验来诊断。

5、防控措施

因该病为病毒病,临床上并没有特效药来治疗,因此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加强消毒是预防此病的重点,但是传染性支气管炎为高度接触性的疾病,要防止鸡群不受侵害,难度非常大,因此选择使用疫苗接种的方法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性疫苗主要为H120和H52,H120用于首次免疫,H52用于二次免疫,接种方法可使用饮水、点眼和滴鼻。要想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需要不断的从病鸡中分离病毒,以确定本场或本地区的血清型,使用相应的血清型疫苗接种效果更好。

发生该病后要及时给予抗生素,主要目的是防止发生继发性的感染,增加日粮中维生素的含量,合理的配制日粮,对于呼吸型可使用中药止咳化痰平喘,结合使用抗菌类药物如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同时舍内要封闭养殖,进行气雾给药,让药物直达患处,效果更好一些。对于肾型则主要是以恢复肾功能为主,可使用肾肿解毒的中成药,同时减少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停止使用对肾有损伤的药物。

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尼多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冠状病毒Ⅲ群的成员。本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对普通消毒药过敏,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在这些毒株中多数能使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但也有些毒株能引起肾脏病变和生殖道病变。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等传播。饲养密度过大、多热、过冷、通风不良等可诱发本病。1日龄雏鸡感染时刻使输卵管发生永久性的损伤,使其不能达到应有的产量。
本病感染鸡,无明显的品种差异。各种日龄的鸡都易感,但5周龄内的鸡症状较明显,死亡率可到15~19%。发病季节多见于秋末至次年春末,但以冬季最为严重。环境因素主要是冷、热、拥挤、通风不良,特别是强烈的应激作用如疫苗接种、转群等可诱发该病发生。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此外,人员、用具及饲料等也是传播媒介。本病传播迅速,常在1~2天内波及全群。一般认为本病不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6小时或更长一些。本病的发病率高,雏鸡的死亡率可达25%以上,但6周龄以上的死亡率一般不高,病程一般多为1~2周,雏鸡、产蛋鸡、肾病变型的症状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
(1)雏鸡:无前驱症状,全群几乎同时突然发病。最初表现呼吸道症状,流鼻涕、流泪、鼻肿胀、咳嗽、打喷嚏、伸颈张口喘气。夜间听到明显嘶哑的叫声。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加重,缩头闭目、垂翅挤堆、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如治疗不及时,有个别死亡现象。
(2)产蛋鸡:表现轻微的呼吸困难、咳嗽、气管罗音,有“呼噜”声。精神不振、减食、拉黄色稀粪,症状不很严重,有极少数死亡。发病第2天产蛋开始下降,1~2周下降到最低点,有时产蛋率可降到一半,并产软蛋和畸形蛋,蛋清变稀,蛋清与蛋黄分离,种蛋的孵化率也降低。产蛋量回升情况与鸡的日龄有关,产蛋高峰的成年母鸡,如果饲养管理较好,经两个月基本可恢复到原来水平,但老龄母鸡发生此病,产蛋量大幅下降,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考虑及早淘汰。
(3)肾病变型:多发于20~50日龄的幼鸡。在感染肾病变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时,由于肾脏功能的损害,病鸡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肾炎和肠炎。肾型支气管炎的症状呈二相性:第一阶段有几天呼吸道症状,随后又有几天症状消失的“康复”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排水样白色或绿色粪便,并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失水,表现虚弱嗜睡,鸡冠褪色或呈紫兰色。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程一般比呼吸器官型稍长(12~20天),死亡率也高(20~30%)。
病变
主要病变在呼吸道。在鼻腔、气管、支气管内,可见有淡黄色半透明的浆液性、粘液性渗出物,病程稍长的变为干酪样物质并形成栓子。气囊可能浑浊或含有干酪性渗出物。产蛋母鸡卵泡充血、出血或变形;输卵管短粗、肥厚,局部充血、坏死。雏鸡感染本病则输卵管损害时永久性的,长大后一般不能产蛋。肾病变型支气管炎除呼吸器官病变外,可见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内尿酸盐沉积而扩张,肾呈花斑状,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而变粗。心、肝表面也有沉积的尿酸盐似一层白霜。有时可见法氏囊有炎症和出血症状。

防治措施预防
本病预防应考虑减少诱发因素,提高鸡只的免疫力。清洗和消毒鸡舍后,引进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疫情鸡场的鸡苗,搞好雏鸡饲养管理,鸡舍注意通风换气,防止过于拥挤,注意保温,适当补充雏鸡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治疗
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常用中西医结合的对症疗法。由于实际生产中鸡群常并发细菌性疾病,故采用一些抗菌药物有时显得有效。对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人采用口服补液盐、0.5%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药物投喂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1、发病时,可用龙达三肽每套可注射1000羽成禽,2000羽初禽,一般注射一次即可。饮水每套500羽成禽、1000羽初禽集中3—4小时饮完,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者饮水两天、一天一次。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
2、咳喘康,开水煎汁半小时后,加入冷开水20-25公斤作饮水,连服5-7天。同时,每25公斤饲料或50公斤水中再加入盐酸吗啉胍原粉50克,效果更佳。
3、每克强力霉素原粉加水10-20公斤任其自饮,连服3-5天。
4、每公斤饲料拌入病毒灵1.5克、板蓝根冲剂30克,任雏鸡自由采食,少数病重鸡单独饲养,并辅以少量雪梨糖浆,连服3-5天,可收到良好效果
5、咳喘敏、阿奇喘定等有特效。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项主要措施。目前用于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种类很多,可分为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类。
①灭活苗:采用本地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灭活苗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未被广泛应用。
②弱毒苗:单价弱毒苗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引进荷兰的H120、H52株。H120对14日龄雏鸡安全有效,免疫3周保护率达90%;H52对14日龄以下的鸡会引起严重反应,不宜使用,但对90~120日龄的鸡却安全,故目前常用的程序为H120于10日龄、H52于30~45日龄接种。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二联苗由于存在着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鸡体内对新城疫病毒有干扰的问题,所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此种疫苗的使用价值一直存有争议,但由于使用上较方便,并节省资金,故应用者也较多。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症状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秋季节、气候骤变时发病相对严重。病鸡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突发呼吸困难,且频繁打喷嚏甩头,常见咕噜声。应加强检疫工作,坚持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以呼吸困难、喘气、咳出血样渗出物为特征。该病各季均可发生,但以冬秋季节、气候骤变、饲养管理粗放时发病相对严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症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1、症状分析

1.1喉气管炎型

病鸡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且鼻孔内存在分泌物。而在羽毛、墙壁等处也都可以看到血样的分泌物。病鸡的鸡冠一般呈现紫色,会排出白色及绿色的粪便,且蛋鸡的产蛋率也会快速下降,薄壳蛋与波纹蛋的数量明显增多。

1.2眼型

此种病症一般常见于雏鸡及重复感染的鸡群,且主要症状是流鼻涕,眼睑出现泡沫状的分泌物质,眼内也会流出脓性分泌物。多数鸡群一侧眼睛发病,个别会两侧眼睛都发病,虽然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但其却具备较低的死亡率。

2、类型鉴别

相较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患有喉气管炎的病鸡会突发呼吸困难,且频繁打喷嚏甩头,呼吸中常见咕噜声音,翅膀也会呈下垂状并挤在一起。解剖后可以发现,病鸡气管内存在黏稠液体,而支气管炎则可见炎症及水肿现象。

相较禽流行性感冒,两种疾病都会出现流鼻涕、咳嗽症状,但喉气管炎的病原体为禽流感病毒,且病鸡羽毛下垂,鼻咽内存在血状渗出物质。解剖后可以发现,病鸡的肝脏严重肿大,且存在淤血现象。

相较鸡毒支原体感染,两种疾病都具备传染性,且都会导致病鸡咳嗽、打喷嚏。但患喉气管炎的病鸡鼻孔会存在大量黏稠性鼻液,且羽翅也会沾有鼻涕。解剖后可以发现,病鸡鼻孔、器官等处存在较多的分泌物。

相较鸡传染性鼻炎,两种疾病都会出现结膜炎及流鼻涕现象,但喉气管炎传播更为迅速,且病鸡眼睑出现肿胀现象。解剖后可以发现,病鸡鼻腔及眼眶下均存在炎症,其他内脏并无明显变化。

3、防治措施

3.1对症治疗

对于患有结膜炎的病鸡,可以利用眼药水滴眼,并选用环丙沙星、甲矾霉素等抗生素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于患有喉气管炎型的病鸡还可以用板蓝根、桔梗、麻黄以及甘草等中药进行清热解毒,缓解疾病症状。

3.2防控措施

一方面应加强检疫工作,坚持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并封锁疫点,做好饲养人员、饲料以及设备的检查工作。同时,各养殖场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并选用有机氯、有机碘等物质作为消毒剂,做好鸡舍的除尘消毒工作。另一方面应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避免将康复鸡与感染鸡进行混养,且未感染过的鸡场尽量不要使用活疫苗。当前,免疫接种较为常见的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弱毒疫苗,点眼、滴鼻进行免疫,但一般毒性较强,可以引起不同反应,甚至会导致病鸡死亡,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二是强毒疫苗,主要治疗出现水肿及出血炎症的病鸡,但排毒危险性较大,因而主要被用于发病鸡场;三是灭活疫苗,但此种疫苗效果并不理想;四是正在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可以克服常规疫苗易引起潜伏期感染的缺陷。

4、结束语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可以导致蛋鸡死亡,并降低其产蛋率,为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病发病初期,蛋鸡会出现呼吸困难,且喘息加快,经常会咳出带血黏稠物,其典型的病理变化则是鸡喉部与气管发生肿胀,并出血糜烂,且早期患部细胞还会形成核内包涵体。当前,多数国家都有流行此病,作为一种严重疫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对养鸡业产生了较大威胁,为此养殖户应全面了解其诊断及防控措施,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病原介绍病毒组成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原属疱疹病毒I型,病毒核酸为双股DNA。病毒颗粒呈球形,为二十面立体对称,核衣壳由162个壳粒组成,在细胞核内呈散在或结晶状排列。该病毒分成熟和未成熟病毒两种,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95~250nm。成熟粒子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纤突。未成熟的病毒颗粒直径约为100nm。
存在位置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肝、脾和血液中较少见。
病毒最适宜在鸡胚中增殖,病料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鸡胚于接种后2~12天死亡,病料接种的初代
鸡胚往往不死亡,随着在鸡胚继代次数的增加,鸡胚死亡时间缩短,并逐渐有规律地死亡。死亡胚体变小,鸡胚绒毛尿囊膜增生和坏死,形成混浊的散在的边缘隆起、中心低陷的痘斑样坏死病灶。一般在接毒后48h开始出现,以后逐渐增大。
病毒易在鸡胚细胞(鸡胚肝细胞、鸡胚肾细胞)及鸡肾细胞中增殖,病毒接种后4~6h,就可引起细胞肿胀,核染色质变位和核仁变圆,胞浆融合,36~48h后,可成为多核的巨细胞(合胞体),接种后12h,可在细胞核内检出包涵体,30~60h包涵体的密度最高。
传染性喉气管炎不同的病毒株,在致病性和抗原性均有差异,被认为只有一个血清型。由于病毒株毒力上的差异,对鸡的致病力不同,给本病的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在鸡群常有带毒鸡的存在,病愈鸡可带毒1年以上。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对鸡和其他常用实验动物的红细胞无凝集特性。
本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均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加热55℃存活10~15min.37℃存活22~
24h;在死亡鸡只的气管组织中病毒,在13~23℃可存活10天。37℃44h死亡;气管粘液中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6~8h死亡,但在黑暗的房舍内可存活110天;在绒毛尿囊膜中,在25℃经5h被灭活。病毒在于燥环境下可存活1年以上。在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长,如在-20℃~-60℃时,能长期保存其毒力。煮沸立即死亡。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如3%来苏尔、1%苛性钠溶液或5%石炭酸lmin可以杀死。甲醛、过氧乙酸等消毒药也有较好消毒效果。
流行病学易感动物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鸡,各种年龄及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症状最为特征。幼龄火鸡、野鸡、鹌鹑和孔雀也可感染。鸭、鸽、珍珠鸡和麻雀不易感。哺乳动物不易感。
病鸡、康复后的带毒鸡和无症状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来源。经呼吸道及眼传染,亦司经消化道感染。由呼吸器官及鼻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及用具可成为传播媒介,人及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可机械地传播。种蛋蛋内及蛋壳上的病毒不能传播,因为被感染的鸡怀存出壳前死亡。
病毒通常存在病鸡的气管组织中,感染后排毒6N8天。有少部分(2%)康复鸡可以带毒,并向外界不断排毒,排毒时间可长达2年,有报道最长带毒时间达741天。由于康复鸡和无症状带毒鸡的存在,本病难以扑灭,并可呈地区性流行。
易感时间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寒冷季节多发。
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好,缺乏维生素,寄生虫感染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病一旦传入鸡群,则迅速传开,感染率可达90%~100%,死亡率一般在10%~20%或以上,最急性型死亡率可达50%~70%,急性型一般在10%~30%之间,慢性或温和型死亡率约5%。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自然感染的潜伏期6~12天,人工气管接种后2~4天鸡只即可发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株的毒力有关。
发病初期,常有数只病鸡突然死亡。患鸡初期有鼻液,半透明状,眼流泪,伴有结膜炎,其后表现为特征的

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咳嗽,有喘鸣音,病鸡蹲伏地面或栖架上,每次吸气时头和颈部向前向上、张口、尽力吸气的姿势,有喘鸣叫声。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可咳出带血的粘液,可污染喙角、颜面及头部羽毛。在鸡舍墙壁、垫草、鸡笼、鸡背羽毛或邻近鸡身上沾有血痕。若分泌物不能咳出堵住时,病鸡可窒息死亡。病鸡食欲减少或消失,迅速消瘦,鸡冠发慧:有时还排出绿色稀粪。最后多因衰竭死亡。产蛋鸡的产蛋量迅速减少(可达35%)或停止,康复后1~2个月才能恢复。
发病过程
病程:最急性病例可于24h左右死亡,多数5~10天或更长,不死者多经8~10天恢复,有的可成为带毒鸡。有些毒力较弱的毒株引起发病时,流行比较缓和,发病率低,症状较轻,只是无精打采,生长缓慢,产蛋减少,有结膜炎、眶下窦炎、鼻炎及气管炎。病程较长,长的可达1个月。死亡率一般较低(2%),大部分病鸡可以耐过。若有细菌继发感染和应激因素存在时,死亡率则会增加。
病理变化
总特征本病主要典型病变在气管和喉部组织,病初粘膜充血、肿胀,高度潮红,有粘液,进而粘膜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气管中有含血粘液或血凝块,气管管腔变窄,病程2~3天后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干酪样假膜。
其它变化
由于剧烈咳嗽和痉挛性呼吸,咳出分泌物和混血凝块以及脱落的上皮组织,严重时,炎症也可波及到支气管、肺和气囊等部,甚至上行至鼻腔和眶下窦。肺一般正常或有肺充血及小区域的炎症变化。
病理组织学检查时,气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细胞水肿,纤毛脱落,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粘膜细胞变性。病毒感染后12h时,在气管、喉头粘膜上皮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出现临诊症状48h内包涵体最多。病毒接种鸡胚组织细胞12h时后可见到核内包涵体。
诊断鉴别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有些相似,易发生误诊。因此,对本病应进行几方面检查综合诊断。

现场诊断
1.本病常突然发生,传播快,成年鸡发生最多;发病率高,死亡因条件不同而差别大。
2.临诊症状较为典型:张口呼吸、喘气、有罗音,咳嗽时可咳出带血的粘液。有头向前向上吸气姿势。
3.剖检死鸡时,可见气管呈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病变,以后者最为特征。气管内还可见到数量不等的血凝块。
病毒分离、鉴定
1.用病料(气管或气管渗出物和肺组织)做成1:5~1:10的悬液,离心,取上清液,加入双抗(青霉素、链霉素)在室温下作用30min,取0.1~0.2ml接种9~12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尿囊腔,在2天以后,绒毛尿囊膜上可出现痘斑样坏死病灶,在周围细胞内可检出核内包涵体。
2.病毒接种在鸡胚肾细胞单层培养,24h后出现细胞病变,可检出多核细胞(合胞体)、核内包涵体和坏死病变。
3.在病的初期(1~5天),用气管和眼结膜组织,经固定、姬姆萨氏染色,可见上皮细胞核内包涵体。据报道,在60份样品中包涵体检出率为57%,病毒分离率为72%。
抗原、抗体检查
检查本病的抗原和抗体的方法有荧光抗体法、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核酸探针、PCR、ELISA、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等。郑世军、甘孟侯建立的Dot—ELISA法,对发病鸡群口咽、泄殖腔拭子检查,检出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0.2%(162/202)、75.41%(92/122),敏感性好。
动物接种
病鸡的气管分泌物或组织悬液,经喉头或鼻腔或气管接种易感鸡和雉鸡,2~5天可出现典型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症状和病变。

鉴别诊断
本病易与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鸡新城疫、粘膜型鸡痘、维生素A缺乏等混淆,应重视鉴别工作。
防治措施
治疗
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1头份用法:30日龄点眼,滴鼻。注意:由于接种疫苗能使鸡带毒,本处方仅在该病流行地区使用。
发病时,可用龙达三肽每套可注射1000羽成禽。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
消毒
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进行消毒。来历不明的鸡要隔离观察,可放数只易感鸡与其同兼.观察2周,不发病,证明不带毒,这时方可混群饲养。
淘汰
病愈鸡不可和易感鸡混群饲养,耐过的康复鸡在一定时间内带毒、排毒,所以要严格控制易感鸡与康复鸡接触,最好将病愈鸡淘汰。
免疫力
鸡自然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后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获得至少1年以上,甚至终生免疫。易感鸡接种疫苗后可获得保护力半年至1年不等。母源抗体可通过卵传给子代,但其保护作用甚差,也不干扰鸡的免疫接种,因为疫苗毒属于细胞结合性病毒。作者认为:没有本病流行的地区最好不用弱毒疫苗免疫,更不能用自然强毒接种,它不仅可使本病疫源长期存在,还可能散布其他疫病。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I型牛疱疹病毒(BHV-1)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和发热,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急性IBRV呼吸道感染还可以继发细菌性肺炎。此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乳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人工感染潜伏期1~3天,自然感染一般为4~7天,有时可达20天以上。该病可表现五种临床类型。

呼吸型。是最重要的一种类型。可能表现为一种很轻的不受注意的传染,也可能表现为很严重的疾病。常发生于转舍后或从牧场转入舍饲后。急性病例主要是整个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受害。病初体温突然升高(40~42℃),严重委顿,不食,流大量黏液脓性鼻液。鼻黏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故又名“红鼻病”)并出现浅溃疡,鼻翼和鼻镜部坏死。由于病牛鼻孔塞满炎性渗出物而使呼吸高度困难甚至张口呼吸,可见结膜炎和流泪,呼出气体由于鼻黏膜坏死而发臭。呼吸次数增加,频频听到发白深部支气管的咳嗽声。有时可见血染的下痢。

生殖器型。病初通常表现轻度发热,严重感染者表现尾竖起和挥动不安,频频排尿而有痛苦状,阴户水肿性肿胀,阴户毛染有血样渗ILIJ物。最初病症是阴道黏膜发红及形成脓疱,后者使阴户前庭及阴道壁出现颗粒状外观。然后在阴道底壁积集黏液样至黏液脓性渗出物。有些病例,小脓疱越变越多,并融合在一起,随后在前庭和阴道壁形成一种广泛的灰色坏死膜,当擦掉或脱掉后剩下一个发红的擦破表现,一般此型不并发流产。病程一般2周左有,如有并发症则可达3~8周。公畜表现为传染性脓疱龟头包皮炎,其龟头包皮的病变类似阴户阴道的病变,波及的组织伴有脓疱形成而呈颗粒肉芽状外观。包皮和阴茎水肿时引起包茎皮炎,则有阴囊肿胀,但未证实有睾丸炎。

结膜型。由于病毒对患牛黏膜的亲嗜性,有时也可引起角膜结膜炎,通常不致发生角膜溃疡。此种类型的传染一般无明显全身反应,有时可同时发生呼吸型。一般在结膜下可有水肿,其上可形成灰色坏死膜,造成颗粒状外观,角膜可变为轻度云雾状,患牛眼鼻流浆液脓性分泌物。

流产型。在某些情况下野毒或人工致弱病毒(疫苗)可引起牛发生流产,通常见于头胎青年母牛怀孕期的任何阶段。该病毒引起流产的病例发病率还不清楚,但近年来发现引起流产的病例有所减少,这可能是由于改进了诊断方法以及对该病的认识有所提高之故。在许多病例中,流产发生前1~2个月时牛群中可能流行过一种未经诊断的呼吸道传染病。从流产的犊牛中分离到该病毒,且将此病毒接种于易感青年母牛可引起流产。

脑炎型。该病可表现为脑膜脑炎。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均有报道,但发病率很低。病牛的特征是共济失调、抑郁,随后兴奋、吐沫、惊厥,最后倒卧、角弓反张、腿甩动、磨齿。病程短促,通常死亡。

总的来说,该病的病程根据发病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轻性病例很难察觉,有些呼吸型或脑炎型可在发现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而大多数病例病期为几天。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大有差别,根据病毒的毒力、病牛的年龄、临床类型、牛群饲养管理条件、体况等而定。

2、诊断要点

病牛死亡,剖检时发现在鼻腔和气管有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是该病的指示病变。

结膜型的诊断困难较小。颗粒状外观、纤维蛋白性坏死膜、结膜下水肿以及眼和外鼻孔有浆液脓性分泌物,是该病的显著病变。在上呼吸道传染而发生卡他性结膜炎时,有助于支持该病的诊断。同样,对表现为生殖器型的任何公母牛不难做出临床诊断。

由该病毒所致流产,能借助于病毒分离做出诊断(可从胎儿胸腔液或胎膜分离病毒)。流产时母牛血清中抗体滴度增高。该病的脑炎型也可用病毒分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方法来诊断。

分离病毒可从有病变的部位采取病料,最好在发热期间分离,可用牛肾细胞或猪肾细胞等组织培养分离病毒。病毒的初步鉴定可以根据其在组织培养上迅速产生特征性的细胞病变(细胞变圆、皱缩、颗粒增大并凝聚、最后脱落)而判定,也可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和荧光抗体检查作为诊断指征。

3、防治措施

该病尚无特效疗法。广谱抗菌素的作用是阻止细菌的继发感染,使用综合性的对症治疗可使死亡率降低。康复牛能终身免疫。采用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一般是对半岁左有的犊牛进行预防接种,接种后10~14天产生免疫力,有9%免疫牛体内抗体能保存较长时间。犊牛吃母牛初奶可获被动免疫达2~4个月。怀孕牛不能接种,因有可能引起流产。

1、主要症状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发热性传染性疾病。本病最多见于传染性鼻气管炎,并常伴发结膜炎、流产和脑膜炎。其次是以局部过程为主的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或龟头皮包炎。
传染性鼻气管炎型。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2~3天,自然感染潜伏期可达1星期。病毒首先侵入牛上呼吸道黏膜,引起急性卡他性炎症,经24~48小时体温升高至39.5~42.0℃,鼻分泌物开始呈浆液性,后呈粘液性,最终为脓性,常混有血液。随病情发展,牛鼻黏膜高度充血、溃疡,鼻镜、鼻翼坏死,病牛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食欲严重减退时,体重下降,产奶量减少,常伴发结膜炎。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病程为7~9天,随后好转,病牛恢复正常。
结膜炎型,常为鼻气管炎的伴发症,但有时呼吸症状不明显,而结膜炎症和角膜混浊为此型的主要临诊特征,病初见浆性分泌物,后期即成脓性分泌物。仔细检查结膜和角膜可见脓疱或白色坏死性斑点,患部水肿、潮红、疼痛,患牛拒绝诊治。
流产型。妊娠的任何阶段,特别是妊娠5~7.5个月的母牛,在感染后数天至数个月发生流产,在暴发结膜炎型的某些牛群里流产率很高。在野外暴发疫情,病毒毒力较强时,能使25%的孕牛流产。妊娠后期感染牛鼻气管炎的孕牛可产死胎或木乃伊胎。
脑膜脑炎型,多见于3~6个月的犊牛和青年牛,病牛表现为共济失调、转圈、乱撞,阵发性痉挛,沉郁和兴奋交替出现。本病病程一般持续4~5天,几乎都以死亡而告终。
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型,潜伏期为24~72小时,之后是持续数天的轻度体温反应。轻症不易发现,重症可见病畜站立时常举尾,排便、排尿有明显的疼痛感,外阴部见轻度肿胀和少量脓性分泌物。轻症者外阴黏膜发炎,表面散在大量白色小脓疱,阴道黏膜轻度充血,阴道壁上附着淡黄色渗出物。重症者外阴表面的脓疱融合成淡黄色斑块和痂皮,当阴道黏膜发生出血灶时,其分泌物大量增加,几天后出血灶结痂脱落,形成圆形裸露的表面。临诊康复需10~14天,阴道渗出液的排出可持续数星期。公牛发生龟头包皮炎,包皮皱褶和阴茎头出现脓疱、肿胀,有时脓疱也可见于阴茎体,病程1~2星期。
2、剖检特征
患牛有鼻、喉、气管黏膜炎症,并有出血点和浅在性的糜烂或坏死。当侵及肺脏并继发细菌感染时,形成支气管肺炎,侵害眼结膜时,结膜和角膜表面形成白斑。经组织学检查,牛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坏死的表皮黏膜会有大量的噬中性白细胞。发病早期,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能发现典型的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流产胎儿主要是各脏器的灶性坏死,遍及肝、脾、胸腺、淋巴结、肾和肺等任何组织,并伴有局限性的炎症反应,但常因胎儿的自溶作用,而难于检出包涵体。
死于脑膜脑炎的犊牛,除脑膜轻度充血外,表面病变并不明显。组织学检查,中枢神经系统见有非化脓性的脑膜脑炎,由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构成血管周围套,并有弥漫性的小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后者在白质更为常见。神经细胞广泛性坏死,大脑半球和中脑内的血管和神经周围的空隙可明显增宽。脑部各处均受损害,切片经布安氏固定液固定和苏木紫伊红染色,可见脑细胞内的包涵体。生殖器感染,组织学变化以坏死为特征,坏死区集聚大量中性白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并能检出核内包涵体。
3、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和剖检特征,有经验的兽医进行初步诊断并不困难。但确切诊断,尤其在新发生地区,需要依靠病毒的分离或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也可用荧光抗体组织切片或DNA探针检查。
4、防治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和防疫隔离措施可防止本病的传播。但由于易感牛对本病十分敏感,这些措施只能限制活动型或隐性型的广泛扩散。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10%~96%血清抗体阳性的牛是隐性感染源,因此,使用疫苗仍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若控制合并症,可采取对症疗法。如呼吸道型,当确定有细菌合并症时,可用磺胺类药和抗生素,但应考虑这些药物在乳和肉中残留的问题。对脓疱性外阴-阴道炎和龟头包皮炎可局部施以抗生素软膏以减少后遗症。

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防控方法


1流行特点

牛疱疹病毒I型是引起该病的病原微生物,该病毒呈圆形,生有囊膜,是一种具有较强抵抗力的病毒,但其耐碱而不耐酸,一般在pH值为6.9~9.O的条件下非常稳定,而在pH值小于6的条件下快速失去活性;抗冻而不耐热,即在低温环境中能够生存较长时间,如在零下60℃温度下经过9个月依旧具有活力,当置于50℃温度下经过大约21min就发生死亡。另外,该病毒对大多数消毒药以及甲醇、氯仿、乙醚、丙酮都比较敏感,用其处理会快速发生死亡。

任何品种和年龄的奶牛都能够感染该病,尤其是20~60日龄的犊牛比较容易发生。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毒牛,且感染牛只的眼泪、鼻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胎衣以及流产的胎儿等都含有病毒。该病主要是病毒侵入呼吸道和生殖系统而引起发病,易感奶牛通常是呼吸污染有病毒的空气、飞沫、尘埃,或者与病牛进行交配,就会发生感染。

2.临床症状

呼吸道型。该类型具有3~7天的潜伏期,通常在10~20天开始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但少数健康牛会由于体质差异,具有更长的潜伏期,也可能会突然出现发病。病牛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发热,鼻窦潮红,从眼睛、鼻孑L有大量分泌物流出,呼吸加快或者呼吸困难,大量流涎。如果病牛呈急性发病,且出现继发感染时,还可能突然发生死亡,如果没有继发感染通常病程持续5天左右。但新生犊牛较少出现发病,而妊娠母牛发病后会发生流产。

生殖道型。该类型也叫做传染性脓疱外阴道炎,通常饲幼龄奶牛容易发生,主要经由患病奶牛与公牛进行交配而造成传播。幼龄奶牛患病后会表现出现外阴道充血、发炎,并有大量的黏稠分泌物流出,但没有散发臭味,且在阴门处存在白色病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随者病程的进展在病变处形成脓疱,接触病变部位具有明显的痛感,对后代犊牛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公牛患病后会发生龟头包皮炎,采取其精液进行检测,能够分离到病毒。

脑膜炎型。通常是小于6月龄的新生犊牛容易发生。临床上表现出运动障碍或者不协调,病牛会出现高音呜叫、流涎、痉挛,交替出现兴奋和安的状态,严重时还会出现失明。

3鉴别诊断

牛恶性卡他热病。该病能够并发脑炎症状,眼黏膜出现炎症,有黏脓性分泌物从口、鼻流出,角膜变得混浊;发病初期体温不断升高,最高能够超过40℃,并会持续数天出现发热,之后体温会急剧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通常病牛濒临死亡的前兆是出现眼部症状,流泪、惧光、闭合眼睑。

牛流行热。病牛出现高热,且体温可能达到40℃以上,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只能够持续2~3天,之后体温开始逐渐降低;鼻黏膜发生充血,存在脓疱,且鼻、气管发生炎症反应,喉头发生水肿;出现肺气肿,且发生肺水肿和肺充血等病变,同时由于四肢关节明显疼痛而出现跛行。

4防控措施

西药治疗。该病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有效药物,但为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可使用磺胺类药物或者广谱抗生素采取综合性的对症治疗。当病牛出现高热时,可注射20~40mL复方氨基比林。同时,还要采取解毒、强心、补液的治疗措施,如每次注射由1000~3000mL林格尔氏液、2—4g维生素C、2~5g安钠咖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次。如果病牛关节疼痛,可注射适量的水杨酸钠溶液。

中药治疗。取18g升麻,18g马勃,30g柴胡,20g黄连,20g薄荷,20g桔梗,30g连翘,30g甘草,120g板蓝根,30g黄芩,30g玄参,30g牛蒡子,添加1500ml_水进行煎煮,每次取500mL药液给病牛灌服,每天早、晚各使用1次,直到完全康复,能够有效解毒消肿和清热。如果病牛患有呼吸道型,且需要促使体表疏散力加强,可以上药方中再添加30g荆芥穗、18g麻黄、20g葛根;患有生殖器型,为确保利湿化瘀,可在以上药方中添加30g土茯芩、60g败酱草、20g扁蓄、30g红藤,除去升麻、薄荷、桔梗,如果导致流产不孕,则要采取益肾固本,加强活血化瘀,可在以上药方中添加30g桃仁、45g当归、30g赤芍、30g红花、60g熟地、20g川芎,除去升麻、桔梗、黄连、薄荷;患有脑膜脑炎型,则可在以上药方中添加240g生牡蛎、90g代赭石、90g生石膏。

免疫预防。目前,用于预防该病的疫苗主要有弱毒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缺失苗等。对于发病奶牛经过治疗痊愈后,会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可不接种疫苗,但没有被感染的奶牛则要接种灭活疫苗或者弱毒疫苗,如果母牛经过免疫,其产出的后代犊牛血清中会存在一定的母源抗体,能够持续保护4个月。但要注意的是,母源抗体会对机体的主动免疫产生一定的干扰,要选择适当时间对牛群进行疫苗接种。

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接触性高、发病急的呼吸道传染病。一旦鸡群感染上该病,不但鸡会死亡,还会导致鸡群产蛋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给养鸡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其临诊特征是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该病毒呈螺旋状对称的球形,生有囊膜。该病毒接种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就能够大量繁殖,导致鸡胚发生萎缩,影响发育。大部分病毒在56℃温度下作用15min就能够失活,在零下20℃的温度下能够保存长达7年。另外,病毒对一般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如在0.01%高锰酸钾溶液中经过3min就能够被杀灭,但是在室温中能够抵抗l%氢氧化钠、1%石碳酸、l%氯化氢长达th。此外,该病毒具有非常多的血清型,并且还在不断形成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导致该病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非常大的困难。

流行特点。自然感染的情况下,家禽中只有鸡容易感染,且任何年龄的肉鸡都具有易感性,尤其是没有免疫力时非常容易感染该病,其中对雏鸡造成严重危害。该病在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特别气候寒冷的早春季节和秋冬季节容易发生。病鸡和治愈后的带毒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气源性,也就是以飞沫的形式通过呼吸道造成水平传播,且无法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尽管该病毒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但由于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能够快速传播,只要发生感染就迅速蔓延至全群。雏鸡感染病毒中的部分血清型后,可能会导致部分种雏鸡的输卵管发生永久性损伤,使其在性成熟后无法正常产蛋或者容易产出畸形蛋,从而造成整个种鸡群无法出现产蛋高峰期,尤其是日龄越小时发生感染,会对后期的产蛋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导致产蛋率非常低。另外,由于该病毒还会损伤鸡的呼吸道黏膜,因此往往并发或者继发感染支原体、大肠杆菌等。近年来,我国个各地都能够发生并流行传染性支气管炎,且发病逐渐严重,一般来说发病轻重程度与下述因素密切相关,即雏鸡体内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感染毒株的强弱,鸡日龄的大小(日龄越小症状越重),环境温度的高低(寒冷容易诱使发病和加剧症状),营养是否丰富平衡(高水平蛋白质或者缺乏维生素)。

2、临床症状

呼吸器官病变型。病鸡表现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张口呼吸,流鼻液,咳嗽。出现呼吸症状后经过2~3天,患病幼雏就会开始发生死亡。中雏和大雏发生该病后,由于气管存在大量黏液,呼吸音会出现异常,如发出“咕噜”声,且能够持续7~14天,经过2~3天就发生黄白色下痢,造成的死亡率要低于幼雏。种鸡感染该病后,不仅会表现出呼吸道症状,还会导致产蛋量和蛋品质降低,蛋白如水状稀薄,容易产出沙皮蛋、畸形蛋、软皮蛋。

肾炎型。发病初期,病鸡表现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经过数天呼吸道症状基本上完全消失,接着会出现急性发作,病鸡发生剧烈的水样腹泻,且粪便中往往混杂白色的尿酸盐。病鸡食欲不振,大量饮水,体重显著下降,面部及皮肤明显发绀,逐渐死亡,经过10-12天会达到死亡高峰,严重时死亡率甚至能够达到60%左右。

腺胃型。肉鸡感染病毒后,经过10~15天食欲不振,体质逐渐消瘦,后期出现缩头,双翅下垂,并发生腹泻,最终由于严重消瘦而发生死亡。

3、病理变化

呼吸道型。对病死雏鸡进行剖检,能够发现呼吸道内存在大量的浆液性或者干酪样性渗出物;气囊变得混浊,并有干酪样的黄色渗出物附着在表面;产蛋种鸡还会发生卵黄性腹膜炎,有时卵巢会发生充血、变形、出血,输卵管明显萎缩、长度变短、重量降低或者发生囊肿。

肾炎型。病死鸡主要是肾脏发生病变,会比原来肿大2~3倍,表面呈花斑状,存在大量的尿酸盐,切面也沉积有尿酸盐,且呈放射状,肾小管、输尿管内由于含有大量的尿酸盐而导致其明显增粗;直肠末端膨大部含有大量的石灰样稀便,部分还会导致肝脏发生肿大,心冠浸润脂肪并发生出血,肝被摸、心包膜沉积有灰白色的尿酸盐;喉头存在黏液,气管、支气管发生充血,存在黏液状的灰白色分泌物;肺脏略微发生淤血水肿。

腺胃型。病死鸡主要是腺胃发生肿大,胃壁变厚,黏膜发生充血、水肿、出血,部分甚至会形成溃疡、发生坏死,胃乳头存在肉芽样病变,肌胃质地柔软,角质膜上往往出现溃疡,容易发生脱落,肠道黏膜充血、肥厚,胸腺、法氏囊发生萎缩,盲肠、扁桃体发生出血。

4、实验室诊断

诊断该病时,可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血清中抗体滴度高低、抗原含量、病毒分离鉴定、检测病毒基因组来确定,通常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就能够进行初步诊断,但如需确诊还要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学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

病毒分离。在无菌条件下,取急性期病鸡的气管渗出物、肝脏、肺脏以及肾脏组织,制成悬浮液,分别添加2000万IU青霉素、2000万IU链霉素,放在4℃冰箱中过夜。在无菌条件下给9~11日龄的鸡胚经由尿囊腔接种以上组织的悬浮液,发现初代接种的鸡胚在孵化到19日龄时会有个别出现发育受阻的现象,多次传代后对鸡胚病变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电镜对病原进行观察,并配合使用其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来确定。

新城疫干扰实验。该法是指利用传染性支气管炎会干扰鸡胚中形成新城疫病毒Ⅱ系苗的血凝素的原理,即先给鸡胚接种制成的悬浮液,然后置于孵化器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孵育,再接种新城疫病毒,继续进行36-48h孵化,将其取出在4℃冰箱内放置8h,之后取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如果含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就会导致新城疫病毒的血凝性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

血清学实验。近几年,随着血清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在诊断该病时被广泛应用。主要是指血凝抑制试验(HI)、血凝试验(HA)、琼脂扩散试验(AGP)、中和试验(V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以及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等,其中IFA和ELISA或者抗原捕获ELIS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尤其是在近期感染或者持续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都可选择使用El_ISA。

分子生物学技术。由于该病具有遗传变异的特点,促使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该病检测中逐渐被应用。近几年,诊断该病中已广泛使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其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核酸探针、RNATI酶指纹图谱技术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

5、防治措施

5.1疫苗免疫

传统型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和全病毒灭活苗两种。其中活疫苗通常适用于肉鸡进行初次免疫。在饲养过程中,常用的活疫苗一般是通过鸡胚接种实现连续传代致弱,从而避免免疫原性下降,但要注意避免过度传代。这种疫苗的优点是便于使用,且能够促使鸡体内尽快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够进行群体免疫,所需成本较少等;缺点是无法很好的控制毒株致弱程度,部分疫苗毒株在鸡体内经过传代后会导致毒力增强,可能出现返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致病并进行传播,还可能导致生产性能降低,在感染后还可能导致发生持续的潜伏感染,并可能造成疫苗株和野毒株间发生转基因重组,要求严苛的运输存储条件。目前,Mass型疫苗是养殖业中最常使用的活疫苗,如常用的Ma5、H52、Hl20、M41都属于该血清型,对多种m清型的毒株都能够提供交叉免疫保护。一般来说,Mao、Hl20毒株主要用于保护Ⅱ乎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目前严重损害肾脏的肾型毒株间存在明显差别。H52具有较高的毒力,用于已经接种过H120的21日龄的鸡群,而M41通常是作为用于制作灭活疫苗的种毒。灭活疫苗是指直接灭活整个病毒颗粒所制备的疫苗,这种疫苗主要用于种鸡开产前。这种疫苗的优点是研制时间短,安全性高,能够使免疫抗体持续较长时间,不会出现毒力返强和扩散的危险,且能够根据当地分离出的毒株制备多价疫苗,并便于保存和运输等;缺点是无法诱导机体形成局部免疫和细胞免疫,且必须进行注射,不容易操作,所需成本也较高等。

基因丁程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指利用存在于微生物表面局部的抗原性、结构成分来制成不包含核酸、促使机体生成抗体的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指使能够保护抗原的基因在真核或者原核细胞中表达,并将该基因产物即蛋白质或者多肽通过提纯制得的疫苗。DNA疫苗也叫做基因疫苗或者核酸疫苗,是指在真核表达质粒中导人编码免疫原或者与免疫原有关的基因,从而得到重组载体,然后通过某些途径接种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体内表达,生成的抗原就能够使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从而引起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这种疫苗被认为是继传统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

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活载体疫苗是指将致弱的病毒或者细菌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处理下构建成一个能够携带外源基因并进行表达的载体。动物免疫接种这种疫苗后,给宿主免疫系统提供免疫原性蛋白的方式类似于自然感染的情形,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比较广泛的免疫,主要是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甚至是黏膜免疫。病毒活载体疫苗既具有活疫苗的低成本、高免疫效力的优点,还具有灭活疫苗的高安全性等优点,也是现在以及今后研制疫苗的一个主要方向。如今,常用的病毒活载体主要是人的腺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牛痘病毒、禽病病毒、火鸡疱疹病毒等;常用的细菌活载体主要是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沙门氏菌、枯草杆菌等。

推免免疫程序。对于当前规模化高密度养鸡地区,通常会在同一个鸡场或者同一个鸡舍饲养日龄不同的鸡群,增大各种疾病的防治难度,因此要求通常免疫接种的方式来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带来的损失。但要注意的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且持续不断的出现新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且不同血清型之间只存在较小的交叉保护性,甚至没有交叉保护性。目前,我国鸡群中往往会同时存在和流行多种不同的血清型,但市场上常见的商品化疫苗相对过于单一,从而导致该病能够在非免疫鸡群以及免疫鸡群中大面积发生并流行。因此,为有效防治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必须要先明确当地流行的血清型,并选择使用匹配于当地流行血清型的毒株用于研制疫苗并应用。推荐鸡群采取以下免疫方案,雏鸡、青年鸡可使用冻干活疫苗来预防该病,一般在50日龄前免疫接种Hl20,在60~120日龄免疫接种H52,其中采取点眼或者滴鼻具有最好的效果。种鸡用于预防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一般在1日龄使用H120弱毒疫苗进行首免,采取滴鼻或者点眼免疫,每只接种1.O羽份;在7日龄使用H120弱毒疫苗进行二免,采取滴鼻或者点眼免疫,每只接种1.5羽份;在22日龄再次使用H120弱毒疫苗免疫,采取滴鼻或者点眼免疫,每只接种2.O羽份;在60日龄使用H52免疫,采取滴鼻或者点眼免疫,每只接种2.o羽份;在开产前肌肉注射灭活油乳疫苗,每只用量为0.8~1.OmL。为预防种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分别在4-5日龄和20~30日龄免疫接种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或者在7~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灭活疫苗。为预防种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可分别在20~30日龄、l00-120日龄使用弱毒疫苗接种,也可肌肉或者皮下注射接种灭活疫苗。

5.2治疗措施

该病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可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如控制舍内温度、湿度适宜,保持通风换气良好,适当光照,饲养密度合理,并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定期进行清扫、消毒,育雏和成鸡必须分开饲养,鸡舍出人口设置消毒池,避免发生冷应激,以及确保采食量正常.避免发生减重等。另外,可选择使用适宜的抗生素用于治疗,能够有助于避免继发感染细菌感染而导致气囊炎。

病鸡可采取对症治疗,如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并使用利尿药物来加速尿酸盐的排泄,还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和柠檬酸钾,控制日粮中钙和蛋白质适当减少,提高机体抵抗力。另外,为及时补充机体损失的钠、钾,同时缓解肾脏炎症,可以给病鸡服用适量的口服补液盐。此外,也可根据该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病鸡的临诊症状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雏鸡出现发病后,要确保提供足够的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和肾肿解毒药。为防止鸡群发生应激反应,要确保舍内保持安静,育雏舍温度可提高2-3℃,并在饮水或者饲料中配合添加抗生素,避免出现继发或者并发感染大肠杆菌等。在发病初期,鸡群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主要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为治疗原则。可取甘草、桔梗、菊花各29,连翘、金银花、制半夏、生石膏、黄连各49,大青叶、麻黄各69杏仁、桑皮、黄芩、蒲公英、麦冬各39,以上药量为100羽雏鸡1剂的用量,加水煎煮取药液给病鸡直接饮服或者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天1剂。

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尼多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冠状病毒Ⅲ群的成员。本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对普通消毒药过敏,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在这些毒株中多数能使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但也有些毒株能引起肾脏病变和生殖道病变。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等传播。饲养密度过大、多热、过冷、通风不良等可诱发本病。1日龄雏鸡感染时刻使输卵管发生永久性的损伤,使其不能达到应有的产量。

流行特点
本病感染鸡,无明显的品种差异。各种日龄的鸡都易感,但5周龄内的鸡症状较明显,死亡率可到15~19%。发病季节多见于秋末至次年春末,但以冬季最为严重。环境因素主要是冷、热、拥挤、通风不良,特别是强烈的应激作用如疫苗接种、转群等可诱发该病发生。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此外,人员、用具及饲料等也是传播媒介。本病传播迅速,常在1~2天内波及全群。一般认为本病不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6小时或更长一些。本病的发病率高,雏鸡的死亡率可达25%以上,但6周龄以上的死亡率一般不高,病程一般多为1~2周,雏鸡、产蛋鸡、肾病变型的症状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
(1)雏鸡:无前驱症状,全群几乎同时突然发病。最初表现呼吸道症状,流鼻涕、流泪、鼻肿胀、咳嗽、打喷嚏、伸颈张口喘气。夜间听到明显嘶哑的叫声。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加重,缩头闭目、垂翅挤堆、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如治疗不及时,有个别死亡现象。
(2)产蛋鸡:表现轻微的呼吸困难、咳嗽、气管罗音,有“呼噜”声。精神不振、减食、拉黄色稀粪,症状不很严重,有极少数死亡。发病第2天产蛋开始下降,1~2周下降到最低点,有时产蛋率可降到一半,并产软蛋和畸形蛋,蛋清变稀,蛋清与蛋黄分离,种蛋的孵化率也降低。产蛋量回升情况与鸡的日龄有关,产蛋高峰的成年母鸡,如果饲养管理较好,经两个月基本可恢复到原来水平,但老龄母鸡发生此病,产蛋量大幅下降,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考虑及早淘汰。
(3)肾病变型:多发于20~50日龄的幼鸡。在感染肾病变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时,由于肾脏功能的损害,病鸡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肾炎和肠炎。肾型支气管炎的症状呈二相性:第一阶段有几天呼吸道症状,随后又有几天症状消失的“康复”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排水样白色或绿色粪便,并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失水,表现虚弱嗜睡,鸡冠褪色或呈紫兰色。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程一般比呼吸器官型稍长(12~20天),死亡率也高(20~30%)。
病变
主要病变在呼吸道。在鼻腔、气管、支气管内,可见有淡黄色半透明的浆液性、粘液性渗出物,病程稍长的变为干酪样物质并形成栓子。气囊可能浑浊或含有干酪性渗出物。产蛋母鸡卵泡充血、出血或变形;输卵管短粗、肥厚,局部充血、坏死。雏鸡感染本病则输卵管损害时永久性的,长大后一般不能产蛋。肾病变型支气管炎除呼吸器官病变外,可见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内尿酸盐沉积而扩张,肾呈花斑状,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而变粗。心、肝表面也有沉积的尿酸盐似一层白霜。有时可见法氏囊有炎症和出血症状。
防治措施
预防
本病预防应考虑减少诱发因素,提高鸡只的免疫力。清洗和消毒鸡舍后,引进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疫情鸡场的鸡苗,搞好雏鸡饲养管理,鸡舍注意通风换气,防止过于拥挤,注意保温,适当补充雏鸡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治疗
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常用中西医结合的对症疗法。由于实际生产中鸡群常并发细菌性疾病,故采用一些抗菌药物有时显得有效。对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人采用口服补液盐、0.5%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药物投喂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1、发病时,可用龙达三肽每套可注射1000羽成禽,2000羽初禽,一般注射一次即可。饮水每套500羽成禽、1000羽初禽集中3—4小时饮完,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者饮水两天、一天一次。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
2、咳喘康,开水煎汁半小时后,加入冷开水20-25公斤作饮水,连服5-7天。同时,每25公斤饲料或50公斤水中再加入盐酸吗啉胍原粉50克,效果更佳。
3、每克强力霉素原粉加水10-20公斤任其自饮,连服3-5天。
4、每公斤饲料拌入病毒灵1.5克、板蓝根冲剂30克,任雏鸡自由采食,少数病重鸡单独饲养,并辅以少量雪梨糖浆,连服3-5天,可收到良好效果
5、咳喘敏、阿奇喘定等有特效。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项主要措施。目前用于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种类很多,可分为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类。
①灭活苗:采用本地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灭活苗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未被广泛应用。
②弱毒苗:单价弱毒苗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引进荷兰的H120、H52株。H120对14日龄雏鸡安全有效,免疫3周保护率达90%;H52对14日龄以下的鸡会引起严重反应,不宜使用,但对90~120日龄的鸡却安全,故目前常用的程序为H120于10日龄、H52于30~45日龄接种。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二联苗由于存在着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鸡体内对新城疫病毒有干扰的问题,所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此种疫苗的使用价值一直存有争议,但由于使用上较方便,并节省资金,故应用者也较多。

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活体症状、实验室检验及其对策


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于感染疱疹病毒而导致的一种病毒病,通常在气候寒冷的季节容易发生。该病会导致育肥肉牛生长和增重缓慢,母牛泌乳量显著减少,甚至停止泌乳,种公牛感染后会导致精液带毒,严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现通过对该病的活体症状、实验室检验进行分析。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活体症状、实验室检验及其对策。

1、发病机制

疮疹病毒的典型特征是泛嗜性,能够使多种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表现出多种不同的临床症状。通过鼻腔感染的病毒,先是附着在上呼吸道和扁桃体黏膜上大量繁殖,随着滴度的不断升高会逐渐蔓延至结膜,并经由神经轴突到达三叉神经节,导致结膜炎和脑炎。通过生殖系统感染的病毒,附着在阴道或包皮黏膜内不断繁殖,使其发生病变,接着会扩散到荐神经节,并在该处潜伏下来。该病的基本特征是持续感染和潜伏感染。

一般来说,病毒会持续存在于感染牛的上呼吸道、生殖道上皮组织以及神经节内,甚至能够持续终生,尤其是中和抗体无法作用于潜伏病毒,在发生分娩、运输等应激因素,以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能够促使处于潜伏感染状态的病毒被激活,引起间歇性排毒,从而导致带毒牛再次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2、活体症状

呼吸系型。急性感染时可导致病毒侵入到整个呼吸道,但只可轻度感染消化道。发病初期,病牛体温能够升高超过40℃,精神非常萎靡,食欲废绝,有大量的黏液脓性分泌物从鼻腔中流出,鼻黏膜明显充血,形成浅溃疡。鼻窦以及鼻镜由于组织严重发炎,导致鼻黏膜逐渐出现坏死,呼出的气体中往往散发恶臭味。呼吸道往往由于被炎性渗出物阻塞而引起呼吸困难,呈现张口呼吸,呼吸浅且快,一般还伴有疼痛性咳嗽。如果炎症扩散到眼部,就会引起结膜角膜炎。

生殖道感染型。发病初期,病牛稍微发热,精神萎靡,停止采食,经常排尿,并伴有疼痛感,严重时往往会将尾巴向上竖起,不断摆动,烦躁不安。母牛阴门发生水肿,有大量黏液从阴门下联合处呈线条状流出,导致周围皮肤被污染。阴道充血、发炎,且底面上存在大量黏稠状的黏液性分泌物,但没有臭味。阴门黏膜上存在大量白色的小结节,之后逐渐发展成脓疱,随着脓疱的逐渐增多,会相互发生融合,形成一个较大面积的灰白色坏死膜,将坏死膜擦去或者坏死膜发生脱落,会形成一个红色的创面,随着病程的进展,会逐渐在阴道前庭以及整个阴道壁都出现该症状。

3、实验室检验

样品的收集和处理。在病牛感染早期,根据其表现出的临床症状选择在相应部位采取病料,都要悬浮在运输培养基,即添加有2%犊牛血清以及适量抗生素的组织培养液,放在4℃下储存,并立即运送到实验室。运送到实验室的样品,在运输培养基中用拭子充足搅动,促使洗脱病毒,接着在室温条件下放置30min,然后将拭子取出,以1500r/min的速度进行10min离心,取上清液用于分离病毒。需要注意的是,从精液中分离病毒时,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这是由于精液中混杂能够毒害细胞或者抑制病毒增殖的酶以及其他因子。

病毒分离。病毒可使用多种细胞分离,如原代或者次代牛睾丸、肺或者肾细胞都较适宜。选用24孔塑料培养板,在每孔需添加100~200μL细胞培养物上清液,经过1h吸附将液体倾去,接着添加维持液。每天对细胞病变进行观察,通常在3天之后会出现CPE。细胞发生的典型变化是逐渐圆缩,并聚集形成葡萄样的群落,并在单层细胞上出现空洞,有时还能够看到有多个细胞核的巨大细胞。如果经过7天依旧没有出现CPE,则要再进行1次盲传,然后多次冻融培养物后进行离心,取其上清液在新的单层细胞上接种用于进一步分离病毒。为鉴定引起细胞发生病变的病毒是否为感染疱疹病毒,还必须取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同单特异感染疱疹病毒抗血清或者单克隆抗体进行中和试验。

核酸检测。主要是指DNA-DNA杂交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一般来说,PCR的灵敏性要高于病毒分离,其阳性检出率能够比病毒分离提高5倍,甚至能够检出3个分子的病毒。

结果解释。在肉牛体内分离到感染疱疹病毒并不能说明是由该病毒引发疾病,这是由于检出的病毒可能是受到应激而被激活的潜伏病毒,因此只有对多头肉牛就进行检查,并结合血清学检查抗体阳转或者感染疱疹病毒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者更高,通过实验室诊断才能够确诊。收集鼻拭子的牛只要间隔2~3周进行2次采血,且双份血清样品要确保进行同一个血清学实验。

4、对策

引种前必须进行血清学检测,确保将疑似阳性或者阳性牛淘汰。牛到场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才能够正式进入生产区,对于表现出临床症状的要马上进行扑杀。牛舍间必须采取相应的消毒,并在牛群饲养过程要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已将阳性感染牛及时淘汰。只要牛场发生该病,要立即进行封锁、检疫,并对病牛或者感染牛进行扑杀,同时全面消毒牛舍。

临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6天,人工感染(气管内、鼻内、阴道滴注接种)时,潜伏期可缩短至18-72小时,可表现以下临诊类型:
(一)鼻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有轻有重。病初高热(40-42℃),精神萎顿,厌食,流泪,流涎,流粘脓性鼻液。母牛乳产量突然下降。鼻粘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并出现浅的、粘膜坏死。呼吸高度困难,呼出气体恶臭,咳嗽不常见。一般经10-14天左右症状消失。
(二)传染性脓疱性阴道炎病初轻度发热,食欲无影响,产奶量无明显改变。动物表现不安,频尿,排尿时因疼痛而尾部高举。外阴和阴道粘膜充血潮红,有时粘膜上面散在有灰黄色、粟粒大的脓疱,阴道内见有多量的粘脓性分泌物。重症病例,阴道粘膜被覆伪膜,并见有溃疡。孕牛一般不发生流产。病程约2周左右。
(三)传染性龟头包皮炎龟头、包皮、阴茎等充血,有时可见阴茎弯曲或形成溃疡等。多数病例见有精囊腺变性、坏死。通常在出现病变后一周开始痊愈,彻底痊愈需两周左右。若为种公牛,患病后3-4月间,失去配种能力,但可成为传染源,应及时淘汰。
(四)角膜结膜炎多与上呼吸道炎症合并发生,病初由于眼睑水肿和眼结膜高度充血,流泪,角膜轻度混浊,一般无溃疡,无明显的全身反应。重症病例,可见眼结膜形成灰黄色针头大颗粒,致使眼睑粘着和眼结膜外翻。眼、鼻流浆性或脓性分泌物。
(五)流产一般见于初胎青年母牛怀孕期的任何阶段,有时亦见于经产牛。常于怀孕的第5-8个月发生流产,多无前驱症状,约有50%流产牛见有胎衣滞留,流产胎儿不见有特征性肉眼病变。
(六)肠炎生后2-3周的犊牛感染不娠妊的原因。
上述症状往往不同程度的同时存在,很少单独发生。

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病毒常常经上呼吸道粘膜、生殖道粘膜侵入,还可经眼结膜上皮和软壳蜱侵入,是否经口腔感染仍未证实。经上呼吸道入侵的病毒沿粘膜、神经纤维、淋巴管扩散到邻近部位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虽然血液的细胞成分在病毒复制、扩散中起重要作用,但很少观察到病毒血症。在病毒血症期间,病毒可侵入呼吸道深部、中枢神经系统、胎犊中,在这些部位引起病变,表现发热性全身性呼吸器官疾病、脑膜脑炎或流产。因条件致病菌易在发炎的粘膜中繁殖,所以有时还可能发生继发性炎症病变如肺炎。
呼吸道病变表现在上呼吸道粘膜的炎症,窦内充满渗出物,粘膜上覆有粘脓性、恶臭的渗出物组成的伪膜。在极少数病例,肺小叶间水肿,一般不发生肺炎。组织学检查,粘膜面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在疾病早期,气管上皮细胞内见有CowdryA型包涵体。
受侵害的消化道表现颊粘膜、唇、齿龈和硬腭溃疡(与粘膜病不同),在食道、前胃、真胃也可见同样的病变,肠表现卡他性炎症。组织学检查,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派伊尔结(Peyer’spatches)坏死,肝可见坏死灶、核内包涵体。
生殖道型的病例,表现外阴、阴道、宫颈粘膜、包皮、阴茎粘膜的炎症,一些病例可发生子宫内膜炎。组织学检查,见有坏死灶区积聚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坏死灶周围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并能检出包涵体。
流产胎儿体内所见的肉眼变化,几乎是由于死后所致。组织学检查,在肝、肺、脾、胸腺、淋巴结和肾等脏器常发生弥漫性的灶状坏死。由于胎儿物均系死后排出,因机体自溶,包涵体多已消失,很难检出。
患有脑膜脑炎的病例,除脑膜轻度充血外,眼观上无明显变化。组织学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及由单核细胞形成血管套为主的病变。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如果病原不是肾病变型毒株或不发生并发病,死亡率一般很低。产蛋鸡感染通常变现产蛋量降低,蛋的品质下降。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1、病原和流行特点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冠状病毒,变异性极强,血清型较多,主要存在于病鸡的体内各器官,其中以肺脏、气管和肾脏最多。鼻液、口腔分泌物以及粪便内也含有该病毒,这些病毒会引起气管发生特异性病变,有时还会引起肾炎以及肠炎等,从而使该病表现为呼吸型、肾型、生殖型等。

该病在不同性别、不同品种以及不同日龄的群体中均可发病,但是以1月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较高,并且对蛋鸡危害较大。蛋鸡患此病后会引起蛋量大幅度的下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冬春寒冷季节的发病率最高,病鸡以及康复鸡为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康复鸡可带毒5-7周,是引起鸡群连年发病的主要原因。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受到污染的用具、饲料、饮水以及垫料等传播。而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饲养管理,如饲养密度过大、不适宜的环境温度、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佳等,另外,严重的应激反应也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因素。

2、临床症状

呼吸型。病鸡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并会迅速的引起全群发病。症状在夜间尤其明显,病鸡常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有咕噜声,2周龄以内的病雏鸡还有鼻窦肿胀、有黏液状的鼻液流出,眼内有分泌物。随之着病情的发展,病鸡会出现全身的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废绝,羽毛松乱,双翅下垂,嗜睡,畏冷,常挤在一起取暖。蛋鸡感染后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并且蛋的质量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以及砂壳蛋的数量增加。

生殖型。雏鸡早期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并且死亡率不高,垂死型表现为卵巢发育正常,但是由于输卵管堵塞,而使成熟的卵泡无法进入输卵管中形成蛋,使蛋向腹腔坠落,而出现产蛋障碍。

肾型。此类型的病鸡在最初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可持续1-4天的打喷嚏、咳嗽,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从表面看逐渐康复,呼吸道的症状消失,但是受感染的鸡会突然的发病,且在2-3天会病情加重,表现为挤堆、厌食、腹泻,粪便中几乎全是尿酸盐。病情更为严重时则会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积于其他的组织器官表面。

3、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见典型的病理变化,可见鼻腔、气管以及支气管内有大量灰白色或者黄色浆性渗出物覆盖。黏膜充血、肿胀。病鸡的气管下段和支气管内可见淡黄色干酪样渗出物。病死鸡的内脏也发生变化,主要有肺脏发生肿大,气囊肥厚,混浊。肾型则表现为肾脏明显的肿大,颜色苍白,发生褪色,肾小管与输尿管内充满了大量的尿酸盐结晶。蛋鸡常见卵泡充血或者发生水肿,腹腔内可见液状卵黄物质。严重时心包和腹腔、内脏器官可见白色的尿酸盐。有的还会出现法氏囊黏膜充血、出血。有的病鸡的腺胃肿大,腺胃壁增厚,黏膜溃疡。

4、诊断方法

在确诊时除了要了解一下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外,还需进行实验室的诊断。在诊断时要注意将该病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相类似的疾病分开。在实验室诊断时方法为取病产接种于9-11日龄的鸡胚,再以鸡胚液接种于易感健康鸡,经18-36h后可发病,且与病鸡症状一样。

5、防治措施

预防。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只有活疫苗在接种后才可产生抗体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而灭活疫苗在免疫后可产生较高水平的循环抗体,可阻止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损害蛋鸡,以保持较高的产蛋性能。对于蛋鸡呼吸型支气管炎在首免时可在1日龄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用点眼或者滴鼻的方式,二免在7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60日龄时再接种1次,在蛋鸡开产前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油乳疫苗肌肉注射。注意在免疫接种时引入新毒株要慎重,不可盲目的使用,要根据本场的血清型来确定接种的疫苗。

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保持栏舍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相对湿度、饲养密度以及空气质量。合理的饲喂,科学搭配饲料,补充多种维生素,以增加鸡体的抗病能力。做好消毒的工作,在使用药剂消毒时要注意交替使用2-3种不同的情况。饲喂全价饲料,用药时要避免使用大量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提供充足的饮水,不可断水,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治疗。对于该病没有特效药,如果发病以控制为主,以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及时将病鸡进行隔离饲养,群体中病情严重的鸡要及时的挑出,进行无害化处理。为了预防鸡群感染其他疾病,可以利用中西医进行治疗。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的一个代表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大部分病毒在56℃条件下15分钟即可死亡,20~30℃经2月死亡,4℃下可存活142天。对气管中的病毒,对普通消毒药敏感用1%的石炭酸、1%来苏尔、0.1%高锰酸钾、70%酒精等,在3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世界上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这些毒株中多数能使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但也有些毒株能引起肾脏病变和生殖到病变。
流行病学: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鸟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鸟,此外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笼具等经消化道传染。过热、严寒、拥挤、通风不好及维生素、矿物质供应不足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各种日龄的鸡都易感,但5周龄内的鸡症状较明显,死亡率可达15~19%。发病季节多见于秋末至春末,但以冬季最为严重。一般认为本病不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6小时或更长一些。本病的发病率高,雏鸡的死亡率可达25%以上,但6周龄以上的死亡率一般不高,病程一般多为1~2周,雏鸡、产蛋鸡、肾病变型的症状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
(1)雏鸡:无前驱症状,全群几乎同时突然发病。最初表现呼吸道症状,流鼻涕、流泪、鼻肿胀、咳嗽、打喷嚏、伸颈张口喘气。夜间听到明显嘶哑的叫声。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加重,缩头闭目、垂翅挤堆、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如治疗不
(2)产蛋鸡:表现轻微的呼吸困难、咳嗽、气管罗音,有“呼噜”声。精神不振、减食、拉黄色稀粪,症状不很严重,有极少数
死亡。发病第2天产蛋开始下降,1~2周下降到最低点,有时产蛋率可降到一半,并产软蛋和畸形蛋,蛋清变稀,蛋清与蛋黄分离,种蛋的孵化率也降低。产蛋量回升情况与鸡的日龄有关,产蛋高峰的成年母鸡,如果饲养管理较好,经两个月基本可恢复到原来水平,可考虑及早淘汰。
(3)肾病变型:多发于20~50日龄的幼鸡。在感染肾病变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时,由于肾脏功能的损害,病鸡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肾炎和肠炎。肾型支气管炎的症状呈二相性:第一阶段有几天呼吸道症状,随后又有几天症状消失的“康复”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排水样白色或绿色粪便,并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失水,表现虚弱嗜睡,鸡冠褪色或呈紫兰色。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程一般比呼吸器官型稍长(12~20天),死亡率也高(20~30%)。
防治
各种药物对于本病均无直接疗效,但应当用氯霉素、土霉素、复方泰乐菌素等防止继发感染,但是效果都不是特别好,中药采用止咳平喘的:双花、连翘、板蓝根、甘草、杏仁、陈皮等中草药配合在一起治疗,应由一定的效果。如(1)咳喘康放入冷水中煎煮半个小时,集中拌料使用效果非常好(2)咳喘敏每克兑水20公斤连用四天效果也非常好。对病鸟加强护理,主要搞好保温和卫生工作,保持空气新鲜,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可进行免疫接种。肾型传支,必须用中药来消肾肿饲料里搬入肾毒康,三天可以消除肾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5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黄鳝的习性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