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蛋鸡防疫要点 春季蛋鸡安全高产管理三要点

春季是动物疫病高发期,高密度养殖的蛋鸡更是进入疫病频发阶段。禽类体积小,免疫力低,患病的可能性比牲畜大得多。因此做好禽类的防疫工作至关重要。对于蛋鸡养殖来讲,目前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春季蛋鸡防疫要点春季蛋鸡安全高产管理三要点。

1.重视蛋鸡的体重变化
養殖户在饲养蛋鸡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蛋鸡体重下降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疾病影响蛋鸡食欲,也有可能是寄生虫作祟。调查显示,春季是蛋鸡寄生虫爆发的季节,寄生虫会严重影响蛋鸡的体质,会借助蛋鸡每日摄入的营养成分作为它的营养来源。这样的话,蛋鸡摄入的营养在很大程度上被寄生虫利用,那么就会在体质上对蛋鸡造成影响,严重的会导致蛋鸡营养不良,体质弱化,抵抗力低下,甚至引起死亡。
另外,在春天肠道菌群的失衡很容易导致蛋鸡腹泻。腹泻能够引发蛋鸡的营养流失,造成大量的营养物质不能够在肠道内进行消化吸收,致使蛋鸡营养不良,同时引发一系列的其他问题。对两者的解决办法,其实有章可循。对于寄生虫,养殖户一定要做好定期除虫的工作,同时加强鸡舍内部的卫生,消除寄生虫传播的条件。对于腹泻,可以从饲料的把控上入手,必须确保饲料的新鲜,切不可将变质过期的饲料投入使用。变质饲料中含有很多有毒的真菌,如果被食用将对蛋鸡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2.加强对蛋鸡生存环境的管理
鸡舍是蛋鸡生长发育的主要场所。在春季疾病爆发的季节,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蛋鸡的健康。所以保证鸡舍的干净卫生是春季蛋鸡防疫的重要环节。首先在选址上,应该注意养殖场要与外界大环境进行隔离。要求远离城市污染,远离流动人口,远离噪音和被污染的水源等。场区的日常消毒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的消毒工作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厂区内部的消毒,包括鸡舍内部与鸡舍外部。蛋鸡的食槽和水槽也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坚决杜绝病从口入的机会。对鸡舍的粪便要及时清理。注意鸡舍的通风,不给致病微生物以生存的机会。对外部的车辆要进行程序性的消毒,这样可以避免其带入病原体,引起疾病蔓延。
3.加强免疫
疾病是影响养殖户最终效益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让蛋鸡健康生长,保证高的产蛋率呢?减少疾病的发生便成为关键。目前我国的疾病免疫体系已经逐渐成熟,其中在蛋鸡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会有科学的免疫程序,养殖户需要根据这些程序进行规范的免疫工作,这样通过及时全面的免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蛋鸡的患病率,进而有效增加养殖户收入,实现效益最大化。但是很多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地区性的疾病只是偶发,不会降临到自己的养殖场。也正是因为养殖户在免疫阶段存在这种心理,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蛋鸡患病的风险。对于地区性常见病的免疫,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在后续的养殖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一、关注鸡群产蛋率上升的规律,加强鸡群饲养管理
立春过后,外界气温逐渐回升,适合鸡群产蛋需要,当鸡舍温度上升至15℃时,产蛋高峰期(23~40周龄)、中期(41~55周龄)和后期(56~72周龄)鸡群产蛋均有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温度升高,鸡群的采食量会降低。因此,饲养管理者要认真做好鸡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必须保证供给鸡群优质、营养均衡、新鲜充足的饲料,尤其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保证水质、水源的绝对安全,并保障鸡群充足的饮水,以免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
蛋鸡在生产当中应尽量采取一些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应激反应对鸡群生产的影响;如管理程序规范化:定点喂料、定点捡蛋、定点清理鸡舍粪便等工作,不要随意更改作业时间等,以免鸡群发生应激导致发病而降低产蛋性能。
二、关注温度对鸡群产蛋的影响,正确处理保温和通风的矛盾,注意光照管理
由于绝大多数产蛋鸡舍没有供暖设施,鸡舍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鸡群自身所产生的热量。鸡舍要保持在13~18℃的产蛋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不可超过3℃。鸡笼上下层、鸡舍前中后的温差不超过l℃。鸡舍一般采取最小通风模式(采取间歇通风模式,风机开启时间为9.6小时)。特别注意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风机开关数量及通风口的大小,达到既满足换气的需要,又实现调节温度的目的。春季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倒春寒”现象,导致外界温度变化剧烈,极容易造成鸡群产蛋的不稳定,鸡群产蛋率一周波动范围达到2%~3%,此时管理上要以换气为主,通风为辅,保证温度平稳、适宜,减少温度波动造成的应激;遇到大风或沙尘天气时,进风量与风速是主要的控制点,应合理控制小窗开启的距离、数量,以减少进风量,减缓风速,防止贼风侵袭和减少粉尘。
同时要注意鸡舍光照时间及关照强度的管理,蛋鸡光照时间应稳定在16至16.5个小时,建议早上5:00至6:00开灯,晚上9:00至10:00关灯,光照强度以10勒克斯为宜;灯泡建议一至两周左右擦拭一次以保持光照强度;
三、关注产蛋鸡群抗体消长规律,做好免疫消毒工作
春季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繁殖速度加快,尤其是养鸡多年的场区,极易爆发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对产蛋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因此,春季应关注产蛋鸡群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抗体的消长规律,进行适时补免,以维持产蛋的稳定。
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免疫程序,并且坚持保质地完成免疫,特别是禽流感和新城疫。由于春季是禽流感和新城疫的高发季节,要随时关注抗体变化。加大抗体监测频率,在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可以1个月监测1次,如果外界环境不稳定,并且本场自身免疫程序不是很完善,则有必要每半个月监测1次。新城疫、传支、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的抗体水平必须长期跟踪、时时关注。

一些养殖场户为避免春季不稳定因素给鸡群带来的疾病困扰,则选择了减少通风、注意保温的方法。恰恰由于这样,导致了鸡舍内有害气体超标以及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给鸡群带来了更大的危害。要养成白天勤开窗、夜间勤关窗、平时勤观察温度的习惯。同时做好舍内外环境以及饮水管线的消毒工作,尽可能降低有害物质含量。有条件的鸡场要定期对鸡群饮用水质及鸡舍环境的细菌含量进行监测,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调整消毒方案,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工作。
春季可根据鸡群状况采取预防性投药,特别是各种应激发生前后(如转群、免疫、天气发生急剧变化)应及时给予多种维生素和抗生素的补充。尤其鸡群人工输精以后应当根据其输卵管状况、产蛋情况,适时地对输卵管进行预防性投药,防止输卵管炎的发生。

相关阅读

春季羊群饲养管理要点


1.注意防寒保暖。春季天气变化不定,夜间气温仍然很低,而且羊只在晚上活动量小,特别是初春,一定要做好羊群的防寒工作,,设法提高羊舍温度。羊舍在晚上仍需遮掩好门窗,尽量少用消毒液消毒羊舍,保持羊舍干燥,避免潮湿。舍内的羊粪有良好的保暖作用,在天气不好时不要清除。初产羔羊要增铺垫草,羊只饮水要少量勤添,最好是添加温水,羊只白天饮足后,要把剩下的水倒掉,防止怀孕母羊和羔羊饮冰渣水,导致生病甚至流产。
2.合理放牧饲养。早春季节是母羊产羔和哺乳的重要时期,放牧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全年的生产。初春牧草枯黄且缺乏多汁饲料,营养价值较低,此时光靠放牧,很难满足羊的营养需要。此时放牧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运动,恢复膘情。
放牧时一般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水源较好的阳坡低凹处。春季风大。羊只瘦弱,应采取顶风出牧,顺风归牧的放牧方式,尽量缩短放牧距离,防止体力消耗。注意抓住晴天中午暖和的时间放牧,放牧时不要一次性让羊吃过量的草料,不要让山羊吃到霜冻的草和喝冰水。出牧前先给羊喂半饱的干草,经过15~20天的时间,待羊的胃肠功能适应了青草的消化特点后再转入全天放牧,全天放牧时也应在出牧前适当补料。一般对羊的饲喂顺序是:先饮水,然后喂草,待羊吃到5~6成饱后,喂给混合精料,然后给羊喂饮淡盐水,待羊休息15~20分钟后出牧。这样既能防止羊群因跑青掉膘,又能防止羊只采食过量嫩草引起瘤胃胀气或中毒,造成羊只死亡。
3.精心饲养管理。春季天气冷,牧草枯黄,羊体能消耗增大,育成羊进入瘦弱期,对营养需求量增大,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会造成大批死亡。首先要抓春膘,增强羊的抵抗能力。羊只放牧回舍后还应加喂一定量的野草和补料,并满足供给羊饮水。让羊吃饱喝足。每天每只羊补喂的精料为20~30克食盐和200~250克的大麦、玉米、蚕豆、黄豆、饼类等粉碎的混合料。
种公羊此时处于非配种期,要加强饲养,加强运动,合理放牧,为配种期奠定基础。要求保持中上等膘情。健壮的体质,充沛的精力,旺盛的精液品质,保证和提高种羊的利用率。
母羊处于哺乳期,要保证有充足的奶水供给羔羊。母羊产后20~30小时乳汁的多少,是早春羔羊成活的关键。为了提高母羊泌乳力,应给母羊喂充足的优质青干草、多汁饲料和精饲料,并注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供给。哺乳母羊在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保证圈舍温暖、清洁干燥,及时清扫烂草、粪尿、石块等,以免羔羊舔食而引起疾病。
②经常检查母羊乳房,看看是否有偏奶或咬伤的地方,以防发生乳房炎。
③对断奶前后的母羊注意减料,特别是要减精饲料和多汁饲料。
羔羊的管理要格外精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羔羊要注意保温。使产羔房的温度保持在8~10%,羔羊舍的温度在8℃以上。吃足初乳。羔羊出生后1~3日内,一定要使羔羊吃上初乳。初乳对羔羊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羔羊吃上3天初奶后,一直到断奶是哺喂常乳阶段。要照顾好羔羊吃好母乳,对一胎多羔羊要求均匀哺乳,防止强者吃得多,弱者吃得少。在羔羊10~15日龄后开始给予一些细软的优质干草、叶片,亦可将草打成小捆,挂在高处羔羊能够吃到的架上。供羔羊随时舔食。为了尽快能让羔羊吃料,最初可把玉米面和豆面混合煮稀粥或搅入水中让羔羊饮食,亦可将炒过的精料盛在盆内,使羔羊先闻其香,再舔食,或把精料涂在羔羊嘴上,让其反复磨食,等它嗅到味香尝到甜头,就会和大羊一样抢着吃料。
②适度放牧。羔羊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初生羔最初几天在圈内饲养,5~7天后可以将羔羊赶到日光充足的地方自由活动,初晒半小时至1小时,以后逐渐增加,3周后可随母羊放牧,开始走近些,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牧草好的地方放牧。以后逐渐增加放牧距离,母子同牧时羔羊走得要慢,而羔羊不恋群,应注意不要丢羔。30日龄后,羔羊可编群放牧,放牧时间可随羔羊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加。
③适时断乳。羔羊断奶时,应根据生长发育情况科学断奶。发育正常羔羊,到3~4月龄已能采食大量牧草和饲料,具备了独立生活能力,可以断乳转为育成羔。羔羊发育比较整齐一致,可采用一次性断奶。若发育有强有弱,可采用分次断奶法,即强壮的羔羊先断奶。弱瘦的羔羊仍继续哺乳,断奶时间可适当延长。断奶后的羔羊留在原圈舍里,母羊关人较远的羊舍,以免羔羊恋母,影响采食。
4.搞好环境卫生。场地圈舍要干燥,排水要方便,()圈舍要冬暖夏凉,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羊体洁净。春季雨水多,温、湿度适宜,细菌繁殖速度快,容易致羊发病。羊舍内应勤除粪、勤打扫、勤晒和勤换垫草,并不定期地用生石灰和草木灰对舍内吸潮消毒。另外,春季给羊补喂的草料一般都是上年储存的,由于储存时间长,到春季使用时都有不同程度的霉变,羊使用后常会引起慢性或急性中毒。因此,应特别注意翻晒去霉或水洗去霉,避免羊病发生。
5.防止疫病发生。春季忽冷忽热,天气多变,羊易感冒。感冒病羊精神不振,头低耳耷,咳嗽流涕,体温升高,不吃草,不反刍。对病羊可采用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5~10毫升,或30%安乃近5~10毫升,病情严重时可配以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50万单位。也可用生姜100克、大葱2根,切碎熬汤,加红糖100克混合趁热灌服,一日2剂,连服2天,效果很好。
预防注射是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春季羊群应做好以下几种免疫。
羊肺疫是由羊溶血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在冬春季节流行,二三月间的初春为高发期。在天气恶劣时,发病和死亡数量显著增加,病死率可达80%以上。预防本病要在每年初冬给羊只注射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苗。羊只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注射3毫升,在第一次注射后2~3周再注射一次,用量仍为3毫升。羊梭菌性疾病是羊只春季常发病,一般呈急性经过,发病急、死亡率高,而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目前最好的防止办法主要依靠菌苗。初春时候,可以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菌苗来预防。用前以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溶液溶解,充分摇匀后,不论羊只大小、均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
此外,养羊户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搞好羊痘、布氏杆菌病等疫病的免疫。春季免疫宜早不宜迟,最好在初春抢抓时机,将羊只全部免疫,免疫注射要特别注意避开青草返青时节。因为此时牧草返青但不充足,而且农作物秸秆奇缺和羊对秸秆的食欲下降,加之各种体内外寄生虫的再度滋生侵扰,导致羊体抗病力下降,此时注射疫苗可能会诱发部分疫病发生,引起羊只死亡现象。
春季,羊在放牧过程中饮塘水、吃脏草,易感染寄生虫病。所以,在3~4月应给羊群驱虫。驱体内寄生虫可用左旋咪唑、丙硫咪唑、虫克星等,驱体外寄生虫可用敌百虫片加温水洗浴羊身,或用虱蚤杀无敌粉灭虫。
尤其注重蜱和羊焦虫病的防治。羊焦虫病由蜱传播,所以搞好蜱的防治,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羊焦虫病的发生,而且可提高羊只的饲养质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两种病的高发期为春末夏初,但在实践中发现,最早于3月初即可发病。此时羊的体质虚弱,一旦发病死亡率相对较高。蜱寄生于羊的体表,机械性地损伤皮肤,造成寄生部位痛痒,使羊不安,继而引起皮肤或伤口蛔病,大量虫体寄生时,可引起羊贫血、消瘦、发育不良、产乳量下降,后肢麻痹等。更甚的是通过蜱可以传播大量传染病,如羊焦虫病、羊血袍子虫病、炭疽、布氏杆菌等,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羊只死亡。羊焦虫病一般呈良性经过,但有时死亡率高达46%~100%。不同年龄阶段的羊均可发病,1周岁以内羊多发。
对上述两病的预防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措施:术者可戴上双层线手套,浸蘸2%敌百虫溶液,在蜱寄生较多的耳部、尾内部等处涂抹,每15天一次;用纱布包裹六六粉剂撒于羊体,成羊50~70,克,羔羊20~30克,每月一次;天气转暖时,也可用0.03%~0.06%的六六粉悬液,1:150的40%敌敌畏水乳剂等喷洒羊体,每15天一次。
用六六粉水悬液或敌敌畏水乳剂定期洗刷地面、墙壁、饲槽、用具。一旦羊只发生焦虫病,可用贝尼尔(主要成分为阿卡扑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使用青霉素防止继发感染,体温偏高时要配合使用安乃近、安痛定等解热止痛药。

黄鳝养殖之春季管理要点


做好春季管理是黄鳝养殖成功条件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

1.准备工作。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上水生植物如慈菇、荸荠、芋头等。

2.保持水温。春季气温较低,有时还会出现“春寒”现象。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可暂时借用越冬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无风、有阳光的中午揭膜晒几小时,下午盖膜保温,有条件的可用电灯或其它加温设施。用电灯加温,也可起到加强光照,促使藻类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抑制有害菌繁殖的目的。如果鳝池周围特别是顶部有葡萄类藤蔓,应加强疏枝,以便尽可能多的利用日光。

3.水质管理。黄鳝是喜浅水和喜温性的动物,所以在早春季节,水位应控制在6厘米左右,以利水温上升。同时,要做好换水工作,以保持水质清新,提高黄鳝食欲,加强饵料转化。换水是清除池塘污物、增加溶氧、保持水质清新的有效途径。但是黄鳝对水温差反应较为敏感,一旦换水的温差超过3℃,黄鳝就可能患上感冒病而逐渐死亡。所以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措施是增建一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天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

4.适时投饵。早春投饵主要是恢复黄鳝的体质,促使黄鳝外出活动,提高黄鳝食欲,并调整黄鳝的摄食习惯。据试验,黄鳝对各种饵料的嗅觉敏感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是:蚯蚓、蚬、螺、蚌、蛙,鸡、鸭、猪肠等,且以鲜活饵料为好。通常投喂活蚯蚓,规模小的可投喂黄粉虫,一般以活饵喂1周左右,黄鳝便可倾巢而出,此后便可逐步驯饲至投喂的其它种类饵料。投饵量初次可按黄鳝体重的0.5%左右,第二天观察若饵料有余,则应酌情减少,否则应适当增加投喂量。

5.病害防治。春季的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强光照,提高水温外,还可采用0.5克/升食盐和0.4/升小苏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泼洒。发病后,可采用0.2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或0.3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3天1次,3次即可治愈。

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



做好春季管理是黄鳝养殖成功条件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

1.准备工作。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上水生植物如慈菇、荸荠、芋头等。

2.保持水温。春季气温较低,有时还会出现“春寒”现象。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可暂时借用越冬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无风、有阳光的中午揭膜晒几小时,下午盖膜保温,有条件的可用电灯或其它加温设施。用电灯加温,也可起到加强光照,促使藻类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抑制有害菌繁殖的目的。如果鳝池周围特别是顶部有葡萄类藤蔓,应加强疏枝,以便尽可能多的利用日光。

3.水质管理。黄鳝是喜浅水和喜温性的动物,所以在早春季节,水位应控制在6厘米左右,以利水温上升。同时,要做好换水工作,以保持水质清新,提高黄鳝食欲,加强饵料转化。换水是清除池塘污物、增加溶氧、保持水质清新的有效途径。但是黄鳝对水温差反应较为敏感,一旦换水的温差超过3℃,黄鳝就可能患上感冒病而逐渐死亡。所以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措施是增建一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天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

4.适时投饵。早春投饵主要是恢复黄鳝的体质,促使黄鳝外出活动,提高黄鳝食欲,并调整黄鳝的摄食习惯。据试验,黄鳝对各种饵料的嗅觉敏感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是:蚯蚓、蚬、螺、蚌、蛙,鸡、鸭、猪肠等,且以鲜活饵料为好。通常投喂活蚯蚓,规模小的可投喂黄粉虫,一般以活饵喂1周左右,黄鳝便可倾巢而出,此后便可逐步驯饲至投喂的其它种类饵料。投饵量初次可按黄鳝体重的0.5%左右,第二天观察若饵料有余,则应酌情减少,否则应适当增加投喂量。

5.病害防治。春季的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强光照,提高水温外,还可采用0.5克/升食盐和0.4/升小苏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泼洒。发病后,可采用0.2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或0.3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3天1次,3次即可治愈。

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快,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朋友们快速致富的一种选择。特别是禽类养殖,它相对来说成本较低,资金周转快,而且大部分农民都有家禽养殖的经验,可为什么我国农业发展远远比不上其他发达国家呢?那是因为我国养殖户虽然繁多,但大多是小规模养殖,而且大多都是缺乏专业知识,无科学养殖技术的支持,下面谈谈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开始产蛋,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体重增长极少,40周龄后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
产蛋鸡富于神经质,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产蛋期间饲料配方突然变化、饲喂设备改换、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的改变,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
产蛋规律:产蛋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特点,可分为3个时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2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2.1做好转群工作
在转群的前3~5d,将产蛋鸡舍准备好并消毒完毕,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啄工作。关于转群时机,由于近年来选育的结果,鸡的开产日龄提前,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请进行,但注意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
2.2适时更换产蛋料
当鸡群在17~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马上更换产蛋料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实践证明,根据体重和性发育,较早些时间更换产蛋料对将来产蛋有利,过晚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
2.3开产
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这段时间内小母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青春期的体重仍需不断增长,大致要增重400~500g,蛋重逐渐增大,产蛋率迅速上升,消耗母鸡的大部分体力,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对鸡的进一步干扰,减轻各种应激,为鸡群提供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保证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2.4光照管理
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应与育成阶段光照具有连贯性。饲养于开放式鸡舍,如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增长的季节,且鸡群在育成期完全采用自然光照,转群时光照时数已达10h或10h以上,转入蛋鸡舍时不必补以人工照明,待到自然光照开始变短的时候再加入人工照明予以补充,人工光照补助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一小时,亦有每周只增加15min的,当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助光照共计16h,则不必再增加人工光照。
3产蛋期的日常管理
饲喂次数和次数每天饲喂2次,为了保持旺盛的食欲,每天12~14点必须有一定的空槽时间,以防止饲料长期在料槽存放,使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每次投料时应边投边匀,使投入的料均匀分布于料槽里,投入后约30min左右要匀1次料,并经常检查见到料不均匀的地方就要随手匀开。每次喂料时添加量不要超过槽深的1/3。
产蛋期蛋鸡的饮水量与体重、环境温度有关,饮水量随舍温和产蛋率的升高而增多。产蛋期蛋鸡不能断水。各种原因引起的饮水不足都会使饲料采食量显著降低,从而影响产蛋性能,甚至影响健康状况,因此必须重视饮水的管理用深层地下水供做饮用水最为理想。为减少蛋的破损及污染,要及时拣蛋,每天拣蛋3~4次,拣蛋次数越多越好。
注意观察鸡群加强管理:喂料时和喂完料后是观察鸡只精神健康状况的最好时机,发现采食不好的鸡时,要进一步仔细观察它的神态,冠髯颜色和被毛状况等,挑出来隔离饲养治疗或淘汰下笼。
饲养人员每天还应注意观察鸡只排粪情况,从中了解鸡的健康情况。例如黄曲霉毒素,食盐过量,副伤寒等疾病排水样粪便;急性新城疫、禽霍乱等疾病排绿色或黄绿色粪便等。
4产蛋高峰期管理
减少应激,尽可能维持鸡舍环境的稳定,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干扰。根据鸡群情况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投药或每隔1个月投3~5d的广谱抗菌药。
补充营养注意在营养上满足鸡的需要,给予优质的蛋鸡高峰料(根据季节变化和鸡群采食量、蛋重、体重以及产蛋率的变化,调整好饲料的营养水平)。产蛋高峰期必须喂给足够的饲料营养,产蛋高峰料的饲喂必须无限制地从产蛋开始到42周龄让鸡自由采食,要使高峰期维持时间长就要满足高峰期的营养需要,能量摄入量是影响产蛋量的最重要营养因素,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反应只有在能量摄入受到限制时才表现显著。对蛋重来说,蛋白质中蛋氨酸摄入量是关键,最近资料也有报道,日粮中的含硫氨基酸对产蛋率极为影响,产蛋高峰是有阶段性,产蛋量就少,促高峰的关键是促营养。
5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当鸡群产蛋率由高峰降至80%以下时,就转入了产蛋后期的管理阶段。鸡群产蛋性能逐渐下降,蛋壳逐渐变薄,破损率逐渐增加。鸡群产蛋所需的营养逐渐减少,多余的营养有可能变成脂肪使鸡变肥。此时应进行营养调整,调整饲料能量的营养水平,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但在调整日粮营养时要注意,当产蛋率刚下降时不要急于降低日粮营养水平,而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排除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鸡群异常时不调整日粮,在正常情况下,产蛋后期,鸡群产蛋率每周应下降0.5%~0.6%,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应在鸡群产蛋率持续低于80%的3~4周以后开始,而且要注意逐渐过渡换料,增加日粮中的钙。
6蛋鸡的用药禁忌
蛋鸡在产蛋期间,用药一定要小心,如果管理或用药不当,轻则会影响其产蛋量,重则将会影响到其终身的产蛋量,更严重的还会造成绝产甚至死亡。
接种疫苗,母鸡产蛋期间应停止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注射,以免引起产蛋量下降和产软壳蛋。
用抗球虫类药。这类药包括球痢灵、氯苯胍、盐霉素、可爱丹等,有抑制产蛋作用,而且有残留,会为害食用者健康。

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鸡的生理机能日益旺盛,各种病菌也易繁殖,因此,必须注意鸡群的防疫和保健工作。

一、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

立春过后,外界气温逐渐回升,适合鸡群产蛋需要,当鸡舍温度上升至15℃时,处于产蛋高峰期(23~40周龄)、中期(41~55周龄)和后期(56~72周龄)的鸡群产蛋均有上升趋势。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鸡群的采食量会降低。因此,养殖者要认真做好鸡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必须保证供给鸡群优质、营养均衡、足量的饲料,尤其是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保证水源的绝对安全,并保障充足的饮水供应,以免影响鸡群产蛋性能的发挥。

二、正确处理保温与通风的矛盾

春季昼夜温差大,尤其是有倒春寒现象,导致外界温度变化剧烈,极易造成鸡群产蛋不稳定,1周内产蛋率波动范围达2%~3%。遇到倒春寒天气时,管理上要以换气为主、通风为辅,及时上调风机的控制温度,降低风机的工作频率,保证温度平稳、适宜,减少温度波动造成的应激。遇到大风或沙尘天气时,应合理控制通风小窗开启的距离、数量,以减少进风量,降低风速,防止贼风侵袭和减少粉尘。

三、做好免疫、消毒工作

春季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繁殖速度加快,尤其是养鸡多年的场区,极易暴发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对鸡产蛋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因此,春季应关注产蛋鸡群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抗体的消长规律,适时补免,以维持产蛋的稳定。

1.保证均匀有效的抗体

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免疫程序,并且保质地完成免疫,特别要注意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免疫,因为春季是这两种病的高发季节。建议新城疫免疫每两个月气雾免疫1次(新城疫-传支二联苗与新城疫Ⅳ苗交替使用);禽流感疫苗每4个月注射免疫1次,并随时关注抗体变化。

加密抗体监测频率,在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可以1个月监测1次。如果外界环境不稳定,并且本场自身免疫程序不是很完善,则有必要每半个月监测1次。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的抗体水平必须长期跟踪、时时关注。如遇到抗体变化异常,周围情况不稳定或有疫情发生时,要及时采取隔离封锁、适时加免、全群紧急免疫等措施,以增加抗体水平,提高鸡群免疫力。

2.控制微生物滋生,加强环境的消毒

一些养殖场户为避免春季不稳定因素给鸡群带来疾病困扰,而选择了减少通风。恰恰因为这样,导致了鸡舍内有害气体超标以及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给鸡群带来了更大的危害。

春季蛋鸡的饲养养殖者要养成白天勤开窗,夜间勤关窗,平时勤观察温度的习惯。当上午太阳出来后、气温逐渐上升时,可将通风小窗或者棚布适当打开,以保证舍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而当傍晚气温下降时,再将小窗等通风设施关闭好,以保证夜间舍内温度。

要做好舍内外环境以及饮水管线的消毒工作,尽可能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内环境消毒时,要选择对鸡只刺激性小的消毒药进行带鸡消毒,消毒药可选择戊二醛类或季铵盐类。可每天带鸡消毒1次,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要保证每周3次的带鸡消毒。外环境消毒时,可适当选择对病毒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药,如火碱或碘制剂。在消毒过程中要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药交替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饮水管线可每周消毒1次或每半个月消毒1次,消毒药物可选用高锰酸钾。

四、关注硬件设施对鸡群产蛋的影响

为了保证鸡群的产蛋性能在春季得到更好地发挥,要关注硬件设施的改进,以减少应激因素对鸡群的影响。

鸡舍硬件设施改进后,可以使通风更加科学合理、鸡群生存的环境更加舒适、卫生条件得以改善、条件性疾病的发生率就会降低,从而使季节因素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降至最小。

蛋鸡夏季饲养管理要点


1供足清洁、清凉的饮水,炎热时供足清洁、清凉饮水可以吸收鸡只体内一部分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目的,所以应保持水槽中有新鲜清凉的饮水。
2保证鸡舍内空气新鲜。高温时,鸡主要靠呼吸散热,加上由于粪便稀,湿度大,鸡舍内显得潮湿闷热,对蛋鸡非常不利。应加大通风量,必要时在每日清粪后向粪池内撒些石灰。减少高湿影响。以确保舍内空气新鲜、凉爽。
3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夏季可适当延长早晚的光照时间,以增加蛋鸡采食,但不能超过16个小时。产蛋后期可适当延长到17个小时。
4调整饲喂方法。每天应在早晚凉爽时多给料,勤添料,刺激鸡的食欲,让其多采食,但要注意避免料槽积存湿料,以免发霉变质。
5调整日粮营养水平。高温会造成鸡的采食减少(),摄入营养不足,在采取措施刺激多采食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以弥补摄入营养不足。①可在日粮中加2%~3%的蛋白油脂。保持日粮平衡。适当添加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和赖氨酸。②可采用强效速补磷酸氢钙、优质骨粉或钙粒等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供给。
6补充抗热应激营养素和电解质,高温会造成鸡体内钠、钾、碳酸根等离子排出,引起电解质失衡,可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螯合激活素、超强速补等。天气过于炎热时,按每1000千克饲料添加60克维生素C,可减少热应激的影响。
7洒清水或使用水帘降温,可每日带鸡消毒,即达到消毒的目的。又可以起到洒水降温的作用。此外。可在鸡舍外搭建水帘遮蔽降温。有条件时。可给鸡舍安装排气扇输送凉风,快速降温。

春季养猪防疫方法


一是防寒保暖。进入春季,气温回升,但昼夜温差较大,加之有可能发生倒春寒,因此,保暖工作仍不能放松,保温帘不要一次性全部撤掉,晚间要关好门窗和通风口,以免发生感冒等病。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同时,注意通风换气,以保持圈舍空气质量。

二是定期消毒。加强消毒工作,每天1次,如条件达不到,一星期不应少于2次。北方地区春季干燥,可选择喷雾消毒的方式。消毒药品一般采用氯制剂消毒剂、醛制剂消毒剂、碘制剂消毒剂。消毒制剂最好交替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消毒的范围要广一些,包括圈舍及周边环境,尤其是一些卫生死角,如猪栏、料槽、饲养工具等。另外,要注意厂区门口的消毒池,要定期更换药液,以保证有效性。

三是加强免疫。春季是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霉形体肺炎、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大肠杆菌等传染病的发生季节,养殖户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只的免疫注射,切忌发生漏注、疫苗失效等情况。

四是驱除寄生虫。猪寄生虫病是造成饲料报酬低和养殖场经济效益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重视。猪场寄生虫控制的首选药物为阿维菌素,每年春秋两季,按生猪体重每公斤在饲料内拌入1.5~2克阿维菌素,让猪自由采食,连用3天。对怀孕母猪产前一星期应用一次药物,按2克/公斤的比例拌料,哺乳母猪按1克/公斤的比例拌料。仔猪在20~30日龄、60~70日龄各驱虫1次。

五是注重营养。按猪生长的不同阶段科学地配制全价日粮,并根据猪的体重、采食情况等适时调整日粮配方。春季青绿饲料缺乏,要尽量在日粮中添加一些胡萝卜等多汁饲料,添喂复合添加剂,供给清洁的饮水,并保持充足的光照和适当的运动。

六是发生疫病早隔离、早治疗。猪霉形体肺炎是猪的一种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治疗时可肌肉注射猪喘平,每日2万~4万单位/公斤,连续5天为一疗程。也可一次肌注盐酸土霉素1~1.5克/只,7天为一疗程。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猪肠道传染病。每头猪用链霉素30万~50万国际单位、庆大霉素4万~8万国际单位,混合溶解后灌服,每天2次,连服2~3天。对呕吐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2~5毫升,每日2次,连注2天;对耳、鼻、四肢下部青紫的猪只,每头肌肉注射10%磺胺密啶钠注射液2~5毫升,每日2次,连注2天;对不吃不喝而脱水的仔猪,及时灌服葡萄糖、氯化钠水溶液,补充体液,每头每次20毫升,每日5次,直至痊愈为止。(山东王钰龙)

蛋鸡四季管理要点


1.春季气温渐暖,注重防病

(1)加强管理春季天气逐渐转暖,日照时间增长,是一年中产蛋率最高的季节。蛋鸡最宜室温为12~20℃,尤以13~17℃时产蛋率最高。应注意鸡舍通风换气,保持合理密度;做好夜间的防寒保温工作。

(2)调整饲料产蛋率达50%时,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达到15.5%。此后,产蛋率每提高10%,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提高0.5%,直至达到18.5%为止。饲料缺钙,可导致软壳蛋或无壳蛋,饲料中的含钙量应达到3%~4%,含磷量由0.5%提高到0.6%。

(3)预防疾病早春气候多变,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天气转暖前,应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和消毒,要加强对鸡新城疫、禽流感等传染病的监测和免疫预防工作。

2.夏季高温高湿,防暑降温

(1)防暑降温夏季日照时间增长,气温上升,管理的重点应是防暑降温。鸡舍周围应种植遮荫作物,减少鸡舍热辐射和热反射;及时排除污水、积水,避免雨后高温高湿状况的出现。

(2)通风换气加强通风换气,改善鸡舍环境。有条件者可在进风口安装湿帘,排气口安装排气扇,鸡舍内的通风速度以1.8~2.4米/秒为宜。

(3)早晚喂料夏季气温高,鸡的采食量减少,可将喂料时间改在早、晚较凉爽时进行,做到少喂勤添。

(4)供足饮水供给充足、卫生、清凉饮水,保证鸡群健康和正常生产。一般可在饮水中加入欧福~SP等消毒剂,以净化饮水,防止呼吸道疾病。

3.秋季日照渐短,补充光照

(1)补充光照秋季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需按光照程序补充光照。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3瓦为宜。补充光照时间第1次可在早晨4~5时开灯至天亮关灯,第2次天黑时开灯至20~21时关灯。

(2)预防应激秋季,养鸡户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安静,尽量减少惊吓、转群、捉鸡等应激因素,防止猫、狗等进入鸡舍,减少通风与保温之间的矛盾。

(3)卫生防疫新母鸡开产前,可实施免疫接种或驱虫等卫生防疫措施。鸡舍墙壁、地面、用具等要定期用2%~3%烧碱水溶液、2%~4%来苏儿溶液、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

(4)防寒准备晚秋,对蛋鸡舍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维修,预备好过冬使用的薄膜、草帘,做好供暖设施等防寒保暖准备,特别要防止贼风侵袭。

4.冬季气候严寒,防寒保暖

(1)防寒保暖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应加强防寒保暖工作。如设置挡风障,粉刷抹墙,增大饲养密度,加设门帘,或覆加草帘等。

(2)通风换气在保证舍温前提下,舍内湿度控制在50%~60%。定时进行通风换气,以减少舍内尘埃及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污染。

(3)喂饮温水禁止饮用冰水或任鸡啄食冰雪。有条件的鸡场可用温水拌料或喂饮温水。

(4)科学喂料冬季鸡体散热量加大,在饲粮中适当增加玉米数量,以使饲料能提供更多的能量,维持蛋鸡正常代谢消耗。

(5)补充光照鸡的产蛋需长日照,因此从19周龄起每日光照应达10小时,而后每周增加半小时,至31周龄达16小时。鸡舍天棚前后左右可每3米设60W白炽灯泡1个,灯高2米,灯泡要经常擦拭保证清洁。

春季养小鹅技术要点


鹅是草食家禽,具有生长快、耐粗食和消耗精料少等特点。春天是养好小鹅的黄金季节。早春孵的鹅,经5~6个月饲养,当年8~9月份开始产蛋,平均产蛋60~70枚(太湖白鹅),经济效益很高。要养好小鹅,必须抓早抓好,特别要抓住以下几点:
1选择健康雏鹅。健康正常的小鹅表现为重量适中,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立,叫声宏亮,毛色光亮,活泼,眼睛明亮有神且灵活,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
2控制好温度。初出壳的小鹅体小毛稀,调节体温能力差,主要靠人为热量保温。冬春育雏温度一般控制在28~30℃,一周后每天下降1℃,当温度下降至16~18℃时,就可常温饲养。
3调节好湿度。湿度对小鹅健康影响很大,如湿度高、气温低,体热发散快而变冷,易引发感冒而下痢;如湿度高、气温也高,体热发散受到抑制,易造成代谢增加和食欲下降,抗病力减弱。因此,育雏室相对湿度60%~65%最好。为防止湿度过大,要勤换垫料,如木屑、统糠、干草、炭灰等,中午要微开窗户通气降湿。
4强弱分群。由于种蛋和孵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雏鹅的强弱、大小差异较大,必须分开,分别饲养管理,以避免弱小鹅因吃食、运动迟缓,而被挤死、压死、饿死。对弱小鹅加强饲养,饲料中可适当添加葡萄糖、钙片、鱼肝油等,促其生长。育雏头几天按20~30只为一群分群,以防挤压。为了避免以后放牧时容易混淆,可在开食前给每群剪好脚号或涂上不同标志。
5鹅的潮口和放水。小鹅初次饮水叫潮口。鹅为水禽,对水分要求很迫切,应先饮水后开食。如先开食后饮水或连续数顿不饮水,则小鹅一遇水就会暴饮致病,属限水高缺性水中毒,会造成小鹅大批死亡。小鹅饮水要清洁,水温25℃为好,水温过低会引起疝痛。
小鹅第一次放到水里活动称为放水。()小鹅放水能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和适应性,促进食欲,培养喜水习惯。但小鹅未出大羽之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从舍养转为放牧要逐渐过渡,避免损失。放水时间长短视气候情况和温度而定,清明节前10天才能放水,夏天3天后即可放水。放水的水温一般以25℃为宜,气温过低时在室内用木盆盛水进行。首次放水3~5分钟即可。放水时,把小鹅放在篮中,再把竹篮放入水中,水深只能浸湿脚,不能超过踝关节,让鹅自由活动、饮水。
6开青开食。小鹅出壳后24~76小时内,开始起身。以手指引诱,大部分伸头张口啄食手指,发出尖叫声时即开食。
鹅是草食禽类,小鹅吃了油腻的食物后会自行拔毛而消耗体质,所以开青很重要。小鹅的饲料可用1份碎米、2份青料搭配。碎米用水淘浸,青料为莴苣或苦荬菜叶或嫩草。将青料切成丝与碎米混合,撒在塑料布上,小鹅就逐渐采食。10日龄内,白天喂料6~7次,夜间2~3次。小鹅消化力强,夜间必须加喂。1周后可以到室外放牧,每天1~2小时,以后逐日增加,路程由近而远。小鹅的饲料要新鲜、柔嫩、清洁无毒,品种要稳定,不能突然变换,以防引起肠胃疾病。开食后的2~3次,每次喂食时要检查小鹅嗉囊内是否有食,如果无食,需查原因,及时治疗。
7防止扎堆。小鹅喜扎堆,特别是夜间,极易造成扎堆受压而死亡。小鹅培育一般采用自温育雏。为了防止扎堆,必须严格控制密度。一般直径50厘米的竹篮或者圈中饲养15只左右,7日龄后,每圈养10~12只为好。10天之间的垫草要铺平,夜里除喂食外,还要防止扎堆。
8防疫灭病。春季应特别重视防疫工作。小鹅出壳后2~3天,每羽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0.5毫升,5日后注射1:10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1毫升,2周后再注射1:5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0.5毫升,以预防鹅瘟发生。有条件的还可注射1次禽出败菌苗,预防禽出败。
此外,饲料中要配一些预防疾病的药物,预防球虫、白痢病,可喂痢特灵。治疗时,每500克饲料中拌入2片,预防量每500克饲料中拌入1片,用药时间1周。第2周后,每500克饲料中只用0.5片即可。如球虫严重,再加氯苯胍,治疗时,每500克饲料加2~2.5片(10毫克/片)。预防量每500克饲料加0.5~1片。

高沙土池塘春季河蟹养殖管理的技术要点



春季高沙土地区蟹池漏水、漏肥性表现更为明显,特别是采用围沟式河蟹养殖的池塘,施肥、补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春季养殖管理是整个养殖成败的关键,当前在河蟹养殖方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放苗前准备
1、池塘清塘消毒
上年养殖结束后,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晒塘冻土。蟹种放养前15天,加水至田面10-15厘米处,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50-200公斤/亩。这样做有清野、杀菌及调节酸碱度和增加钙质的作用。
2、合理施肥
泰州市东部高沙土地区土壤贫脊,春季十分容易滋生青苔,因此要施足基肥,一般亩施200-300公斤腐熟有机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繁殖和作为水草生长的基肥。在养殖过程中也要求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追肥使水质保持一定浓度,对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很重要。尤其养殖早期,水质清瘦时,更应施肥。常用“肥水专家”和“肥宝”进行肥水。
3、环沟栽草蟹种放养前在环沟适当高密度栽种伊乐藻,利于蟹种栖息和隐蔽。
二、蟹种选择、放养

放养的蟹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为了提高河蟹的活力,下塘前主要通过新苗复康浸泡提高河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塘时一般选择天气晴好,气温比较适合的日子。放养密度以每亩1200左右只为宜。如果养殖的蟹池面积比较大,则需要在塘内先用网布进行小面积围栏,进行强化培养,蛻壳数次后再放开养殖。
三、春季管理
1、水位控制
早春放苗后水位要控制在60-80cm左右,遇有寒潮来临要适时加深水位以保持水温相对稳定,好处有三个方面:⑴提高水温,增加活动和觅食,有利于及时恢复和生长。⑵可以有效起到避光作用,为河蟹首次脱壳营造比较适宜的环境⑶、可以扩大水体空间,防止溶氧不足并可有效防止青苔的滋生。
2、饵料的投喂
根据河蟹的生长特点,春季动、植物性饲料比例为60:40,特别要使用新鲜腥味较大的动物性饵料进行引食,促进河蟹摄食和生长。投喂量控制在体重的1%左右。投喂时要按照四定原则,最好投放在水-岸交接处。自配饲料的,需要及时补充河蟹复合营养促进剂和脱壳素。
3、田面栽种水草和螺蛳投放
㈠栽种水草 
3月底4月初着手田面水草种植 水草种植面积为:沉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浮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水花生等。池塘内种植的沉水植物区可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浮水性植物和沉水性植物相互结合,条块分布,空间互补,避免品种单一,方便风浪形成促进水-空气物质交换。
㈡螺蛳的投放
螺蛳既可作为河蟹优质动物性饵料,又有着净化养殖池塘水质的功能。但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可以在清明前每亩放螺蛳150-200公斤,然后在6-8月第二次再放每亩200-300公斤。 
4、河蟹的病害防治
河蟹疾病的防治,需要在“防重于治”的指导方针下,采用“生态健康养殖”的管理技术。
⑴蟹种下塘第一次脱壳后,全面使用一次杀虫药并消毒一次,一般采用硫酸锌复配剂杀纤毛虫1次,相隔2天后用碘制剂进行水体消毒。
⑵河蟹每次脱壳前后,使用1-2次矿物质补充剂新硬壳宝,补充微量元素,促进脱壳生长。
⑶第一次杀虫消毒5-7天后,开始使用水爽灵等微生态制剂并坚持一直使用,以利于调好调优水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82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