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肺疫的临床症状 牛肺疫的诊断方法

牛肺疫也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疫。是由丝状霉形体引起的对牛危害严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肺和胸膜,其病理特征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肺炎。牛肺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可分为两种形式,常在地区多呈散发的慢性经过;新暴发地区,则多呈迅速流行的急性经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肺疫的临床症状牛肺疫的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

临床发现有肺炎症状时,即可怀疑有该病存在。在确知牛肺疫已经发生的地方,根据呼吸器官的特征性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痛性弱力咳等。听诊时的胸膜摩擦音、支气管呼吸音、健侧肺部代偿性呼吸所引起的肺泡音增强,通常可以将急性或亚急性病牛辨认出来。至于慢性病牛的诊断只能依靠临床检查,则往往不易准确,因此应与其他诊断方法配合进行。

2、病理学诊断

只有肺部肝变的大理石样变化,还不能确定为该病,因为肺脏切面的大理石样纹理并非该病的特征性变化。只有浆液性浸润的肺小叶间结缔组织,特别是淋巴管的扩张,血管的栓塞和淋巴管的凝塞或有结缔组织包围的特征性坏死块,才是该病的独特病象,可以进行可靠的诊断。但对初期和治愈病例,上述特征性病变不明显,需要综合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细菌学检验结果来做进一步的分析判定。

具有多发性关节炎症状的犊牛,如在关节腔内积有黄色浆液及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时,则应将此渗出物以无菌手续做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以证实该病。病牛的材料组织学检查,在诊断上也有一定意义,必要时要配合进行。

3、血清学诊断

3.1补体结合反应

补体结合反应在实践中应用很广,是该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主要方法。使用的抗原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感染发生胸膜炎的牛的胸腔渗出液,经用生理盐水稀释测定有效滴度后供用;另一种是用一般培养方法所获得的死菌体悬液。前一种抗原在我国广泛应用,对防治该病起到一定作用。有人曾用此抗原对269头患牛做了反复采血检验,并以多批抗原做比较实验的结果表明,补体结合反应与剖检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92%-98%。在补体结合反应成疑似反应的牛中,剖检证实有60%的阳性。各批抗原的补体结合反应实验与剖检结果相对照也有少数不相一致的。这种误差有时与抗原性能有关,有的是血清中补体结合物质的出现和存留时间不一定与病理变化完全一致。所以在实际应用时会出现二者不相符的例子,其中不全治愈的病例,补体结合反应往往呈阴性。

在对该病已被控制或无病地区的牛进行补体结合反应检验时,可能有1%-2%的非特异性反应。接种牛肺疫菌苗的牛群,有一部分会出现阳性或疑似反应,一般能持续3个月左右。所以对接种菌苗的牛群作补体结合反应检验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诊断意义。如上所述,在该病检疫过程中,应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等综合分析控制,必要时复检,可收良效。

3.2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操作虽简便,但因凝集素在病牛体内持续时间短,所以不如补体结合反应准确。在该病发生地区,也可应用间接血凝试验。玻片凝集反应,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用。

4、细菌学诊断

用无菌手续采取病变材料,包括肺组织、胸腔渗出液及淋巴结等,接种于含10%马血清的马丁肉汤和马丁琼脂(pH值7.6-8.o),在37℃温箱中5-7天可获取病原体的纯培养。若为污染病料,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5%醋酸铊,以抑制某些杂菌的生长。

经培养获得的纯净病原体,可涂片染色做显微镜检查。涂片要自然干燥或放入温箱内干燥,不能用火焰固定。最好用姬姆萨或瑞氏液染色,因一般染色剂不但染色差,而且有残渣沉着于玻片上不易辨认。

5、生物学诊断

为进一步确定病原体的真伪,可用纯净的胸腔渗出液或培养物,接种于犊牛皮下,如为牛肺疫病原体时,则接种犊牛发生特征性皮下蜂窝织炎或关节炎。总之,在牛肺疫的诊断中,应以综合诊断为原则,分析各方面的检查结果,然后进行最后判断,而不应该依据一部分的材料作出全面的结论。特别是只在血清检验发现阳性反应时,或对单纯有明显呼吸器病状的病牛进行诊断时,或对临床检查和剖检结果都有可疑而又缺乏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等时,则综合以流行病学、临床、血清学、病理、细菌和生物学等方面材料进行判定。

牛肺疫的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牛类,包括黄牛、牦牛、犏牛、奶牛等,其中3--7岁多发,犊牛少见,本病在我国西北、东北、内蒙古和西藏部分地区曾有过流行,造成很大损失;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仍有流行。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牛肺疫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消化道或生殖道感染。本病多呈散发性流行,常年可发生,伹以冬春两季多发。非疫区常因引进带菌牛而呈爆发性流行;老疫区因牛对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发病缓慢,通常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往往呈散发性。
发病机理
病原起初侵害细支气管,继而侵入肺脏间质,随后侵入血管和淋巴管系统,取支气管源性和淋巴源性两种途径扩散,进而形成各种病变。支气管源性系沿细支气管蔓延,引起肺小叶细支气管发生炎症和部分坏死,进一步扩展到毗邻小叶。由于大量小叶病变迅速发展扩大和大量淋巴液蓄积,患部很快硬化,使淋巴管和血管栓塞而形成坏死。又因肺炎的进展阶段不同,出现红,黄和灰色等不同色彩的肝变。淋巴源性是沿细支气管周围发展,侵入肺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和淋巴间隙中,引起小叶间结缔组织广泛而急剧的炎性水肿。淋巴管显著扩张,其中淋巴液大量增加。由于淋巴管舒张,淋巴液大量蓄积,病原的繁殖与淋巴液的渗出相互促进,终于造成血液和淋巴循环系统的堵塞。导致小叶间组织显著增宽,呈白色,内含大量淋巴液和炎性细胞,形成广泛的坏死。这种间质变化与肺泡的各期肝变构成了色彩不同的大理石样的典型病变。通过淋巴管病变迅速扩展,可很快形成融合性大叶肺炎。肺脏发生炎症,导致大量淋巴液渗出于胸腔,继而引起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而胸膜纵膈和淋巴结的肿大则是病原沿着淋巴管的侵入而引起。
临床症状
潜伏期2-4周,短者7天,长者可达讲个月之久。
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鼻孔扩张,鼻翼扇动,有浆液或脓性鼻液流出。呼吸高度困难,呈腹式呼吸,有吭声或痛性短咳。前肢张开,喜站。反刍迟缓或消失,可视粘膜发绀,臀部或肩胛部肌肉震颤。脉细而快,每分钟80—120次。前胸下部及颈垂水肿。胸部叩诊有实音,痛感;听诊时肺泡音减弱;病情严重出现胸水时,叩诊有浊音。若病情恶化,则呼吸极度团难,病牛呻吟,口流白沫,伏卧伸颈,体温下降,最后窒息而死。病程55-8天。
亚急性型:其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症状不如急性型明显而典型。
慢性型:病牛消瘦,常伴发癌性咳嗽,叩诊胸部有实音且敏感。在老疫区多见牛使疫力下降,消化机能紊乱,食欲反复无常,有的无临床症状但长期带毒,故易与结核相混,应注意鉴别。病程2-4周,也有延续至半年以上者。
病理变化
主要特征性病变在呼吸系统,尤其是肺脏和胸腔。肺的损害常限于一侧,初期以小叶性肺炎为特征。中期为该病典型病变,表现为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肺呈紫红、红、灰红、黄或庆色等不同时期的肝变而变硬,切面呈大理石状外观,间质增宽。病肺与胸膜粘连,胸膜显著增厚并有纤维素附着。胸腔有淡黄色并夹杂有纤维素之渗出物。支气管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液混浊且增多。末期肺部病灶坏死并有结缔组织包囊包裹,严重者结缔组织增生使整个坏死灶瘢痕化。
诊断
本病初期不易诊断。若引进种牛在数周内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同时兼有浆液性纤维素胸膜肺炎之症状并结合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其病理诊断要点为:①肺呈多色彩的大理石样变;②肺间质明显增宽、水肿,肺组织坏死;③浆液纤维素牲胸膜肺炎。
细菌学诊断:高倍镜下见多形性菌体,即可确诊。
补体结合试验
防制
非疫区勿从疫区引牛。老疫区宜定期用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及防注射;发现病牛应隔离、封锁,必要时宰杀淘汰;污染的牛舍、屠宰场应用3%来苏儿或20%石灰乳消毒。
本病早期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病牛症状消失,肺部病灶被结缔组织包裹或钙化,但长期带菌,应隔离饲养以防传染。
牛肺疫是牛的一种传染病,由病菌引起,症状是体温升高,咳嗽,食欲减退,严重时呼吸急促,喉部及前胸、四肢关节发生水肿.

相关推荐

猪肺疫的临床症状 猪肺疫的防治措施


猪肺疫又称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锁喉风。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败血症,咽喉及其周围组织急性炎性肿胀,或表现为肺、胸膜的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本病分布很广,发病率不高,常继发于其他传染病。急性病例呈出血性败血病、咽喉炎和肺炎症状,慢性病例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症状,呈散发性发生。为了更有效的防治该类疫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现将猪肺疫的临床症状猪肺疫的防治措施介绍给大家!

1、流行病学

病原体。该病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小球杆菌,菌体呈卵圆形,存在荚膜,没有鞭毛,没有芽孢。取血液、组织以及新分离培养物进行染色,发现两极浓染,呈革兰氏阴性。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进行24h培养,长出露滴样的半透明灰白色小菌落,且不具有溶血性。接种在血清培养基上置于37℃条件下进行18~24h培养,放在45℃折射光线下进行观察,且根据菌落的荧光往往将其分成三种类型,即无荧光型、橘红色荧光型、蓝绿色荧光型。

流行特点。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不仅猪能够感染发病,还能够导致其他多种动物和人类感染发病,但不同动物之间基本不会互相传染。正常情况下,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内就存在该菌,但数量较少,只能够产生较多的毒力,但如果气候突然发生改变,冷热交替、饲养密度过大,过于拥挤,圈舍潮湿,缺乏营养,经过长途运输,感染寄生虫病等,就会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病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产生较强的毒力,并通过淋巴循环侵入血液,从而引起内源性感染。病猪可经由分泌物、排泄物将大量病菌排到体外,导致圈舍、饲养用具、饮用水以及饲料发生污染,如果健康猪接触或者食入就会通过消化道发生感染。

2、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猪发病时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达到42℃左右,食欲明显减退,呼吸困难,且仔细观察能够发现可视黏膜呈蓝紫色,并在耳鼻、胸腹等皮肤存在明显的出血性红斑。临死前往往呈犬坐状姿势,并发出痛苦低沉的喘鸣声,且有泡沫从口鼻流出,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急性型。病猪主要呈现纤维性胸膜炎症状,体温升高,出现气喘,且有大量鼻液流出,还形成脓性眼屎,后期皮肤逐渐出现红紫色病斑。该类型病程一般能够持续大约5天,如果没有发生死亡就会变成慢性型。

慢性型。该类型病猪的主要是出现慢性胃肠炎和肺炎症状,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长时间咳嗽等,有时甚至会导致关节发生肿胀。该类型病程一般能够持续大约半个月,容易严重衰弱而发生死亡。

3、鉴别诊断

猪流感。二者相似之处是发病急,都具有传染性,病猪体温升高,并伴有痉挛性咳嗽等,且通过剖检都能够看到纤维素块。二者区别猪流感通常只会导致猪出现发病,而其他动物较少发生,且往往在冬季容易出现流行,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且不会出现咽喉肿胀、呼吸困难、犬坐姿势等症状。

猪瘟。二者相似之处是都具有传染性,病猪体温都明显升高,食欲废绝,且在皮肤形成血斑。区别是猪瘟不会导致病猪出现咽喉肿胀、流涎、犬坐姿势等症状,且通过剖检发现主要是发生出血,主要在淋巴结及肾脏处发生败血症病变,脾脏呈黑色,且发生梗死,慢性型能够在回肠末端、盲肠、结肠等处形成溃疡或者发生特征型坏死。

猪丹毒。二者相似之处是都具有传染性,病猪体温升高,停止采食,皮肤发生变色,最急性型都能够使其突然发生死亡,慢性型往往会出现关节炎等。区别是猪丹毒不会导致病猪咽喉发生肿胀,流涎,犬坐姿势等,往往只能够卧地不起,通常剖检发现脾脏呈樱桃红色,心瓣膜间形成菜花状血栓。

4、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该病主要选择使用青霉素80~160万IU、链霉素0.5~1.0g进行治疗。病猪可根据实际体重确定合理用量,一般肌肉注射2~3万IU/kg青霉素和20mg/kg链霉素,每天2次,直到机体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为止。病猪也可选择使用土霉素进行治疗,一般肌肉注射40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4~5天后观察治疗效果,然后再选择适宜方式进行治疗。病猪也可使用10mg/kg地塞米松和2g/kg维生素,混合均匀后用于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使用4~5天后能够具有效果。

中药治疗。取连翘、桔梗、知母各5g,大青叶、黄岑以、白药子各10g,用鸡蛋作为药引,一般每次使用2个鸡蛋,添加适量清水煮沸,然后取药液给病猪喂服,每天2剂,连续使用4天,但该药方只对早期猪肺疫具有疗效。取杏仁、知母、牛蒡子各5g,射干、甘草、桔梗各5g,贝母3g,添加适量清水煮沸,给病猪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4天。

免疫预防。猪场每年在春秋分别使用猪肺疫疫苗对公猪、母猪、育肥猪进行1次疫苗免疫,每头皮下或者肌肉注射1mL(即1头份),或者也可直接口服冻干猪肺疫弱毒菌苗,剂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确定,添加适量凉开水稀释,然后与少量饲料混合后饲喂。猪群也可使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进行免疫预防,按剂量使用适量的氢氧化铝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不论大小每头都皮下注射1mL(即1头份)。

1、猪肺疫概述
猪肺疫(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体温明显升高(42.2℃),食欲废绝,呼吸极度困难,持续性咳嗽,可视黏膜发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侧、四肢内侧出现红斑,死亡率高达50%。该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1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属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杆菌或短杆菌。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所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常单在。用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以瑞氏、姬姆萨或美蓝染色时,菌体多呈卵圆形,两极着色深,似两个并列的球菌。本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血清琼脂上生长的菌落,呈蓝绿色带金光,边缘有窄的红黄光带,称为Fg型,菌落呈橘红色带金光,边缘或有乳白色带,称为F0型;不带荧光的菌落为Nf型。本菌对直射日光、干燥、热和常用消毒药的抵抗力均不强,但在腐败的尸体中可生存1~3个月。
1.2流行特点多杀性巴氏杆菌能感染多种动物,猪是其中一种,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小猪和中猪的发病率较高。病猪和健康带菌猪是传染源,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肺脏病灶及各器官,存在健康猪的呼吸道及肠管中,随分泌物及排泄物排出体外,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传染。带菌猪受寒、感冒、过劳、饲养管理不当,使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自体内源性传染。猪肺疫常为散发,一般认为本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当猪处在不良的外界环境中,如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疲劳、长途运输等,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这时病原菌大量增殖并引起发病。另外病猪经分泌物、排泄物等排菌,污染饮水、饲料、用具及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猪,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也可由咳嗽、喷嚏排出病原,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此外,吸血昆虫叮咬皮肤及粘膜伤口都可传染。本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多变、高温季节多发,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
1.3主要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1~5天,一般为2天左右。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1.3.1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体温升高(40~42℃),食欲废绝,全身衰弱,卧地不起。结膜充血、发绀。耳根、颈部、腹侧及下腹部等处皮肤发生红斑,指压不全褪色。最特征症状是咽喉红、肿、热、痛,急性炎症,严重者局部肿胀可扩展到耳根及颈部。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血样泡沫,多经l~2天窒息而死。
1.3.2急性型:为常见病型。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除败血症状外,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痉挛性干咳,有鼻漏和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呼吸困难,常做犬坐姿势,胸部触诊有痛感,听诊有哕音和摩擦音。多因窒息死亡。病程4~6天,不死者转为慢性。
1.3.3慢性型:主要呈现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病猪持续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胸部听诊有啰音和摩擦音。关节肿胀。时发腹泻,呈进行性营养不良,极度消瘦,最后多因衰竭致死,病程2~4周。
1.4病理变化
1.4.1最急性型: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最突出的病变是咽喉部、颈部皮下组织出血性浆液性炎症,切开皮肤时,有大量胶胨样淡黄色水肿液。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以咽喉部淋巴结最显著。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肺充血、水肿。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脾不肿大。
1.4.2急性型:有肺肝变、水肿、气肿和出血等病变特征,主要位于尖叶、心叶和膈叶前缘。病程稍长者,肝变区内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有浆液浸润,肺炎部切面常呈大理石状。肺肝变部的表面有纤维素絮片,并常与胸膜粘连。胸腔及心包腔积液。胸部淋巴结肿大,切面发红、多汁。支气管、气管内有多量泡沫样黏液,气管黏膜有炎症变化。
1.4.3慢性型:肺有较大坏死灶,有结缔组织包囊,内含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心包和胸腔内液体增多,胸膜增厚、粗糙,上有纤维絮片与病肺粘连。无全身败血病变。

2、类症鉴别本病的最急性型病例常突然死亡,而慢性病例的症状、病变都不典型,并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单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难以确,应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及细菌学检查的综合资料分析、判定。
2.1流行特点:本病常见于中、小猪发病;一年四季中,以秋末春初及气候骤变季节发生最多,南方易发生于潮湿闷热的5~9月,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极差及环境突变等是发病的诱因。我国北方或华北地区,大多为散发或继发性猪肺疫,南方则以流行性猪肺疫出现。
2.2临诊症状:急性病例一般病程较短,可突然死亡,典型的表现是急性咽喉炎,颈部高度红肿,热而坚硬,呼吸困难及肺炎病状。散发或继发性的慢性病猪,症状不显,易和其他猪传染病相混淆。2.3病理变化:最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的变化,咽喉部急性炎症变化,出血、水肿及胶冻样浸润。急性病例,主要为肺的不同肝变期肺炎灶,以及胸部淋巴结的炎症。慢性病例为肺部较陈旧的肺炎灶及胸膜肺炎。
2.4细菌学检查
2.4.1取急性病猪的血液、局部水肿液、心血、肝、脾、淋巴结、肺等组织涂片,用瑞氏、美蓝或
工程统计源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可见卵圆形、两极浓染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即可初步诊断为巴氏杆菌病。
2.4.2取新鲜病料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或血清琼脂平板培养时,可长出圆形、光滑、湿润的露珠样小菌落,并有荧光,做涂片、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不溶血。病料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
2.5动物接种试验:取新鲜病料,以灭菌生理盐水作用1:10悬液,0.1~0.2mL接种小鼠皮下或腹腔,0.2~0.3mL于鸽腹腔或皮下注射,0.5mL接种于家兔皮下,被接种动物于1~2天后发病、死亡,剖检观察病变,将器官组织涂片和培养,可检出两极浓染的小杆菌,即可确诊。
2.6鉴别诊断:注意与猪瘟、猪丹毒相区别。最急性病例,咽喉部的肿胀和炎症,剖检时的胶冻样浸润都与败血型的炭疽相似,但猪急性炭疽很少发生,且不形成流行。剖检时炭疽脾脏肿大与猪肺疫不同,如取局部病料细菌学检查,两者病原形态等有明显的不同,易于区别。

牛肺疫的病理变化 牛肺疫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牛肺疫也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疫。该病是由丝状霉形体引起的对牛危害严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肺和胸膜。由于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是以在病变肺小叶形成血管周围机化灶和支气管周围机化灶为特征,这在该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牛肺疫的病理变化牛肺疫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1、病理变化

牛肺疫的病理变化虽然在肺和胸腔内,但是由于该病是一种全身性感染,因而肺和胸腔的病变是全身性病理过程中突出的局部表现。为了便于说明,将肺和胸膜的变化,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1初期

初期以炎性浸润为主,即以小叶性支气管肺炎为特征。肺内有支气管肺炎灶,主要部分在胸膜脏层之下,且常在通气良好的部位。病灶的大小不一,但最大的不超过肺小叶的范围。在切面上呈现胭脂色或灰红色,在胭脂色的区域内常见有局灶性的充血和炎性水肿,有时可见小叶间质有多量的淋巴液蓄积和淋巴管扩张,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很多病灶是以支气管分枝为中心而形成的。以灰红色为主的部分多是面积不大的、分散的肺炎区,与正常的肺组织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在肺炎区与正常区交界处,有时可以清晰的看到扩张的小叶间质呈炎症浸润性变化,用放大镜观察隐约可见成串的蜂窝状水肿。这种间质的变化主要是间质内淋巴管扩张和淋巴液蓄积的结果。这类病灶少数不再发展而被吸收,但多数以淋巴管扩散的方式而引起大灶性的肺炎,进入牛肺疫的典型病变期——中期。胸膜的炎症变化初期并不十分显著,极少病例的积液稍微增加或肺炎灶处的胸膜增厚。

1.2中期或暴露期

中期呈典型的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多为单侧性,以右侧较为多见,也有两侧同时出现病变的。病变多发生在膈叶,也有少数在心叶或尖叶的。病肺有重感,肿大而增重,胸膜脏层由于发炎而显著增厚。切面可见间质扩张,其中淋巴管呈蜂窝状扩展,管内充满液体或凝固的淋巴液。肺的实质在高度扩张的间质中呈不同时期的肝变,往往可以见到暗红色、红色、灰红色、黄色或灰色等的肝变同时存在。即由不同阶段的各种色彩的肝变和扩大的间质而形成的所谓大理石状的变化。由于大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在被这些血管供养的组织内可见贫血性的坏死区。有时还可见到血管壁周围或支气管周围,特别是坏死的间质与正常小叶之间有机化现象。这些机化部分呈浅红色,其中有黄色干酪样变。间质的变化构成了牛肺疫中期的特征性病变。部分病例的胸腔内有或多或少的、呈现淡黄色透明或混浊的液体,偶尔有呈葡萄酒色,内杂有棉絮状纤维素块。胸膜常出现出血、肥厚,并与肺的患部黏连,胸膜表面有薄厚不等的纤维索性附着物。部分病例有心包炎和纵隔膜炎,心包内有积液。胸腔淋巴结多呈炎性水肿,严重病例可肿大数倍,切面散发小坏死点,富有浆液。另一部分病例由于病理过程的阶段不同,在胸腔内多见不到积水,仅可见胸膜黏连或胸膜上附有程度不同的纤维素性及沉积物。

1.3后期或中期

后期肉眼可见两种病变,一种是不完全治愈型,局部病灶的包裹不完全,但也有少数包裹完全的。灶内仍保留有病变肺组织的原有结构,红色或灰黄色等肝变的轮廓依然清晰可辨,即所谓的坏死组织。在这种坏死块组织内有时发生脓性崩解——液化。这种液化物多半由包裹四壁伸展出来的乳头状肉芽所吸收,在个别病例中可经淋巴管、血管而转移或由呼吸道排出,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瘢痕。有时在病变的表面发生纤维素性绒毛与肋模相愈着,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另一种是完全治愈状态,病灶全部瘢痕化,只有很少部分钙化。瘢痕部与胸壁愈着。因此末期的胸腔中无积水,只见胸膜愈着,间有纤维绒毛存在。

除肺部和胸腔的病变外,其他器官组织多在中期内出现变化,如心肌和肝的脂肪变性,以及肾的大梗死灶的形成等。但这些都不是该病的特有变化。犊牛发生该病时,除具有以上的主要病理变化外,往往还有关节炎,关节腔内液体多呈淡黄色,半浑浊或全混浊,液体内有纤维素凝片或凝块,关节的滑液膜充血、变厚。

2、病理组织学变化

初期,肉眼观察呈红色的炎性浸润灶,是一种实质充血与水肿,即病灶内肺泡壁的微血管呈显著充血,肺泡上皮肿胀和脱落,肺泡内积有浆液和多数红细胞与单核白细胞等。肉眼所见的灰红色小叶性肺炎区在组织学检查时,可见典型的支气管肺炎,偶尔在肺泡内有少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中期,肺间质内可见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其特质是间质结缔组织的坏死以及后期的机化。尚未发生坏死的支气管动脉小枝常是这种机化的基点。支气管周围的间质组织也有同样性质的变化,及水肿、淋巴管扩张与栓塞、坏死以及机化等。这些坏死组织将先由肉芽组织,后由纤维结缔组织所代替。因此常见支气管周围形成结缔组织性的套模,在支气管壁外层并有核崩解区,即所谓支气管周围机化灶。

猪肺疫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闫晓明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畜牧兽医局,山西临汾041200)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只饲养量逐年上升,猪场流行的疾病也逐渐增多,给饲养者带来经济损失。猪肺疫属于传播速度快的传染病,所以在临床生产中应该做好预防工作,避免产生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猪肺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供参考。

1诊断方法

生前诊断:流行性猪肺疫的诊断并不困难,此病骤然发生,颈部咽喉区高热红肿,呼吸困难而急迫。重病猪的口鼻流出泡沫,死亡很快,是此病的特征症状。最急性的猪瘟和猪丹毒一般症状的发展,不太急剧,更无颈下红肿现象,呼吸症状也不剧烈。虽不常见,但如遇有此种可疑情形,可以将肿胀部皮肤剪毛、洗刷和消毒,以灭菌小刀切开皮层约lcm,取渗出液体涂片,染色镜检,则易于分辨系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还是炭疽杆菌。同时也可无菌地将液体接种于培养基,以备进一步检查。此外,还可以自耳静脉采血lcm以上,培养后,再划线于平板,均能获得可靠结果。

死后剖检:猪肺疫与猪瘟鉴别主要特点是猪肺疫病猪的尸体周身普遍出血,皮下组织广泛的弥漫性点状出血。猪瘟不明显,猪肺疫病猪的周身淋巴结出血,切面全呈红色。猪瘟的淋巴结切面多为边缘性出血。猪瘟的肠道黏膜有环纹状黄色而带血的溃疡,即所谓的扣状溃疡,这与猪肺疫的肠黏膜遍布出血斑点不同。败血性猪丹毒可能不一定有皮肤斑疹或胸腹皮肤成片发红,但是颈部咽喉区并不肿胀,一般猪丹毒的脾脏明显肿大,而流行性猪肺疫的脾脏大小正常。

细菌检查:猪肺疫由菌血症发展至败血症,在生前以至死后,都可以从较多量的血液中培养出巴氏杆菌。死后的各种器官组织很易培养出病原菌,而以胸液或腹液涂片则比用血片更易于发现。生前除垂死时外,镜检血片很不易发现本菌,因菌数既少,菌体又小,易与染色异物相混淆,不易分辨。但以喉肿部切口的渗出液做涂片镜检,菌数较多,易于检出。这样结合症状加以判断,即可确诊。

2.防治措施

防重于治是防治疫病的基本方针,最彻底的预防是消灭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低,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也比较高。以此推断,离体后只能暂短地存活于外界环境中,不能长期附着于外物,更不能作为一般的死物寄生。气候不良的季节有流行性猪肺疫出现,平时常为散发性。两者交互转变的情况,一方面可由机体的抵抗力消长来说明,另一方面也可由菌的类型和毒力强弱的互变加以推断。健康带菌、恢复期带菌、病体带菌和其他动物带菌,都可构成延续传染的锁链。可是目前尚未找出弱毒与强毒类型互相转变的因素,所以目前还未能把寄主与寄生物拮抗关系搞清楚。因此平时除了要注意清洁卫生,以消除传染来源外,还要加强饲养管理,供给优质足量的饲料,充足的空气、日光和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二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

气温骤变常为本病的诱因。或因湿度大、气温高、降低呼吸和排泄机能。或阴湿冷风吹袭,使体温失调。营养缺乏或比例不当,而引起食欲和消化机能衰退以及疲劳过度、精力亏损,都足以降低整个正常生理机能、降低抵抗力。内源感染的猪肺疫可能由于寄主与寄生物的均势失去平衡,因此发生疾病。寄生物也可能由于尚未查出的因素增强毒力,以致寄主发病,进而散布传染。所以保持温度均衡,注意通风而避免冷风与贼风侵袭,营养适当,不过分疲劳,以保持健康而增加抵抗力是很必要的。

如果猪肺疫已经在一个猪群中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体温正常的猪迅速移至他处隔离并应急注射菌苗。同栏的猪,如果体温正常,也可在隔离条件下每天检查体温2次,如果仍有体温升高的,应将同栏的正常猪注射免疫血清,以备预防。体温高的施行治疗。在未治疗前,应采耳静脉血培养,如果发现菌落为Fg型,则传染性很大。但猪在感染Fg型菌之后,发病很快,一般只需3天或5天,所以隔离1周以上如再无病猪出现。又无新的病猪转入,就可以脱离危险,并且可注射菌苗,以期获得长时间的主动免疫。如果发现菌落为Fo型,也应进行隔离。同栏的猪如体温正常,仍以注射预防量的免疫血清为宜,因为散发性猪肺疫的潜伏期可能较长。3星期后注射菌苗,以免抗体干扰。不同栏的猪即可注射菌苗。Fo型菌毒力不如Fg型强大,传染性小。但自然感染病例的症状显著时,病变往往已经很重,治疗常不易收效。如果治疗不见效,以急宰为宜。无病变部位的肉可以加工利用。所有病猪栏的墙壁、地面、用具都应彻底消毒。褥草应焚烧,剩余的饲料,绝不可取出喂其他家畜。可于煮熟后喂同栏的猪,或拌上消毒药液后深埋或焚烧。饲养人员所着衣鞋,出入时都应更换,进入猪栏所着胶鞋必须消毒。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在兽医的监督下,对急宰的猪进行加工利用。

如果发现猪肺疫而无隔离条件,并且传染迅速,则全部猪只都应注射免疫血清预防。病猪加以治疗,恢复1周后再行注射菌苗。如无免疫血清,又无大的地方隔离多数健康猪,只有将病猪移开,对栏、地、壁、器物、垫草和饲料彻底清除和消毒,其他猪只逐日检查体温。病猪可以用青霉素等药物治疗。为使用确切有效药物,应对分离到的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查有无抗药菌株存在,选用抑菌强的药物用于预防与治疗。

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猪肺疫又被称之为猪巴氏杆菌病,是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散播,为禽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烧、咽喉肿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染病于中小猪,病情快,尤其是最急性型,死亡率极高。猪肺疫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每年都给各国养殖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鉴于此,本文对这种疫病的疾病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进行论述,目的在于提高认识,做好疾病防控。

1猪肺疫的疾病诊断要点

1.1诊断要点

猪肺疫的诊断可以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确诊。

从流行特点来看,大小猪均易被感染,小猪感染几率较大一些。此病的传染源为病猪或者是健康带菌猪,病原体多集中在病猪器官病灶处或者是健康带菌猪的肠道、呼吸道处,随着分泌物或者排泄物被排出体外,而后经过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进行传染。这种疫病常年可感,不分季节,并发性较强,部分地区还呈流行性扩散。

从临床症状来看(/),猪肺疫有最急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类,每一种类病发症状都不相同,其中最急型病程最短,为1~2d,呈现败血性症状,体温骤升至41℃以上,咽喉肿胀,口鼻流有气泡,呼吸困难,食欲废绝,呈犬卧状。病症后期在耳根、颈部及其下腹部皮肤出现蓝紫色,有的伴有血点,多死于窒息。急性病症病程稍长的为4~6d,败血症状较轻,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染病初期体温升高、干咳、便秘后腹泻,后期皮肤出现紫斑。慢性型病症病程较长,为两周以上,表现为慢性肺炎亦或是慢性肠胃炎症状,持续咳嗽、体温忽高忽低、精神萎靡、消退瘦弱,皮肤时有湿疹发生,病程后期伴有腹泻,最后多因衰弱而死。

从病理变化来看,最急型咽喉、颈下皮肤、全身淋巴呈现组织水肿,肺部病变明显、充血水肿。急性型症状较轻,肝变区切开呈现暗红、灰红色,中央有干酪样的坏死灶,胸腔有浑浊液体,胸膜附有白色纤维。病程较长的,胸膜开始粘连。慢性型表现为肺部组织大部分肝变,有大块的坏死灶或化脓灶,胸膜粘连在一起。

1.2区别诊断

在疾病诊断中,猪肺疫极易与猪急性咽喉型炭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等相互混淆,因此,在日常诊断中要注意与类似病症做好区别诊断。

1.2.1猪急性咽喉型炭疽

这种疫病主要侵害颌下、咽后及颈前淋巴结,而肺没有明显的发炎病变。最急件猪肺疫的咽喉部肿胀是咽喉部周围组织及皮下织的出血性浆液性炎症,肺有急性沛水肿和肝变等病变。涂片用碱性美蓝液染色后镜检,炭疽可见到带红色荚膜的大杆菌,猪肺疫可见到两端浓染的长椭圆形小杆菌。

1.2.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这种疫病的病变局限于呼吸系,肺炎肝变区呈一致的紫红色,而猪肿疫的肺炎区常有红色肝变和灰色肝变混合存在。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不同的病原体。

1.2.3猪气喘病

这种疫病的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体温不高,其全身疗状轻微。肺炎病变呈胰样或肉样,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对称,无化脓或坏死趋向。猪肺疫与上述症状和病变有明显区别。

2猪肺疫的防治方法

2.1猪肺疫的治疗

一旦在猪群中发现有猪感染猪肺疫,一定要及时隔离治疗。可以说,发现越早,治疗措施越得当,取得的治疗效果也就越明显。当下治疗猪肺疫最好的抗生素包括了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等,但是这种疫病的病原体极易产生耐药性,所以说在使用某种抗生素后,若无明显治疗效果则应该立即进行更换。用量选择如下:氯霉素10~30mg/kg体重,庆大霉素1~2mg/kg体重,四环素7~15mg/kg体重,上述药物可选择一种按照2次/d的量进行注射,一直注射到猪体温下降、食欲恢复正常为止。一旦说某种药物没有治疗效果,应该立刻进行更换。刘洋,李景丽在《3例猪肺疫的诊断与处理》一文中,提出用庆增安肌肉注射0.1mg/kg体重,每日注射2次,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此外,大量的实验证明,磺胺类药物对于猪肺疫的治疗也很有效,常用药物有磺胺嘧啶,用浓度为10%的磺胺嘧啶钠溶液,小猪20ml的注射量,大猪40ml的注射量,每日肌肉注射1次,或按0.07g/kg体重,每日肌肉注射两次。10%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0.07g/kg体重,每日肌肉注射2次。另外,磺胺嘧啶lg、麻黄素碱0.4g、复方甘草合剂0.6g和大黄末2g,调匀为一包,10~25kg的猪服l~2包、25~50kg的猪服2~4包,50kg以上的猪服4~6包,每4~6kg服1次,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2猪肺疫的预防

针对本病的病发情况,猪肺疫的疾病预防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善饲养管理和猪群的养殖环境,消除一切减弱猪群免疫力的外在因素。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猪舍内温度控制,避免猪群因为天气变化或者是寒流来袭而导致感冒。在饲料的供给中,多汁、青绿饲料要按比例调节配给。在日常饲养管理消毒工作的开展中,要针对猪巴氏杆菌对消毒药物抵抗弱的特点,经常用石灰水对猪舍及一切饲养工具进行消毒,尤其是转运生猪的车辆、仓库等等。此外,还要严格按照免疫接种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可以选择猪肺疫疫苗皮下注射或者是口服,大小猪一律注射5ml的量。如果猪舍中有病猪或者是疑病猪出现,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病死猪则要深埋或者烧毁。同时,未患病猪要积极药物预防,待到病情稳定后,可在用疫苗免疫1次。

参考文献

张庆茹,张铁.应激综合征诱发猪肺疫与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治.中国兽医杂志,2002(03):46.

熊文康,李嘉欣.猪肺疫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中国兽医杂志,2006(04):87-89.

李跃伟,周彦.几种药物对猪肺疫的治疗效果比较.湖南畜牧兽医,2008(01):13-15.

杨晓,李路民,郭焕新.合成马丁汤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对猪肺疫巴氏杆菌培养菌数影响试验.北方牧业,2004(12):23-25.

刘洋,李景丽.3例猪肺疫的诊断与处理.养殖技术顾问,2011(08):134.

猪肺疫的流行病学 猪肺疫的猪肺疫的及防控措施


猪肺疫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急性或慢性经过,急性呈败血症变化,咽喉部肿胀,高度呼吸困难。现介绍:猪肺疫的流行病学猪肺疫的猪肺疫的及防控措施,一起来了解一下:

1、流行病学

猪肺疫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健康的带菌猪,主要是中、小猪容易发生该病,而成年猪较少发生。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春初秋末、气候突变、闷热、潮湿、多雨的阶段容易发生,且病猪的喉头、鼻黏膜和扁桃体内往往都存在病菌。一般来说,猪群受到应激因素的影响,如气候骤变、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较差、、突然更换饲料、长期缺乏营养、感染寄生虫病以及圈舍过于潮湿、闷热等,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或者感染某种传染病时,导致病菌趁机侵入到体内,并大量繁殖,从而发生该病,即内源性感染,这种类型往往呈散发性。病猪体内的病菌毒力明显增强,能够导致其他健康猪被感染。对于流行性猪肺疫主要是发生外源性感染,病猪是主要传染源,其可经由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尸体的血液、内脏等导致周围环境发生污染,从而经由污染的饮水、饲料以及其他器物通过消化道感染出现发病,也能够通过直接接触以及飞沫的形式经由呼吸道被传染,还能够通过皮肤或者黏膜损伤以及吸血昆虫进行传播。

2、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病猪往往伴有高热症,体温最高能够达到41℃左右,且咽喉部发生热痛性肿胀,严重感染时甚至导致颈部、耳根处都发生肿胀,从而出现呼吸困难,呈现张口呼吸。病猪黏膜呈蓝紫色,口鼻流出泡沫性液体,症状严重时还可能混杂血丝,大部分呈犬卧姿势。发病后期,病猪躯体下部皮肤发生变色,呈深红色,大部分由于窒息而发生死亡。有些病猪呈败血经过,快速发生死亡,病程只能够持续1-2天,病死率能够达到100%。

急性型。病猪表现出较轻的症状,主要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体温急剧升高,达到41℃左右,伴有短暂的干咳,呼吸严重困难,并有脓性分泌物从口鼻流出,在胸部按压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皮肤表面发生明显的红斑症,大部分在1星期时间内发生死亡。

慢性型。病猪呈现明显的慢性肺炎症状,主要表现出呼吸困难,体温忽高忽低.食欲废绝,体质渐进性消瘦。有些病猪会伴有关节疼痛,皮肤出现湿疹。另外,大部分病猪发生腹泻,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3、实验室诊断

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脏、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染色后使用显微镜检查,能够看到大量革兰阴性杆菌;经过瑞氏染色能够看到单个散布的两极着色的小杆菌,中央微凸,没有鞭毛,不能够运动,无法形成芽孢。

细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脾脏、肝脏等新鲜病料直接在鲜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温度下进行24h培养。结果发现,在鲜血培养基上长出露珠样的圆形小菌落,呈淡灰色,表面湿润,周围没有形成溶血,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没有长出细菌。

动物试验。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脏、脾脏、肝脏等组织,一般以10g适宜,彻底研碎后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取健康无病的小白鼠8只,分成2组,每组4只。其中对照组每只腹腔注射0.2mL的生理盐水,试验组每只注射等量的上述悬液,经过48h观察。结果发现,对照组小鼠一切正常,而试验组在大约24h发生死亡。对死亡小白鼠进行剖检,发现肝脏、肺肝、脾脏存在出血点,黏膜发生出血;取病变组织进行涂片,经过瑞氏染色使用显微镜检查,能够看到两极着色的小杆菌。

4、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猪场可定期接种猪肺疫疫苗来预防该病,通常选择口服猪肺疫弱毒冻干菌苗,即在疫苗中添加适量的冷开水进行稀释,然后添加在少量的饮水或者饲料中喂服。任何大小的猪,全部口服1头份,操作方便,能够持续6个月进行保护,但禁止采取注射。

疫情处理。猪场发生该病后,养殖场(户)业主要及时报告给当地兽医主管部门,而主管部门要根据病猪的数量和轻重程度等加强疫情监测。同时,养殖户要对圈舍、周围环境以及各种用具使用生石灰或者其他消毒药物进行全面消毒,并对病死猪采取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焚烧等。病猪排出的粪便以及污染的食槽、垫草以及其他物品等,要集中堆积到统一地点,然后覆盖塑料薄膜,放在阳光下暴晒,经过深度发酵来杀死病菌。

药物治疗。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将其隔离,并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措施。例如,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猪,可按体重使用30mgjkg氟苯尼考注射液,并在其中添加o.1%维生素C溶液,混合均匀后用于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5天。对于症状相对较轻的病猪,可按体重使用25mgjkg氨苄青霉素,并在其中添加o.1%维生素C,混合均匀后用于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7天,通常有所好转。

猪肺疫的流行病学
多杀性巴氏杆菌能感染多种动物,猪是其中一种,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一般认为本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当猪处在不良的外界环境中,如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疲劳、长途运输等,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这时病原菌大量增殖并引起发病。另外病猪经分泌物、排泄物等排菌,污染饮水、饲料、用具及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猪,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也可由咳嗽、喷嚏排出病原,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此外,吸血昆虫叮咬皮肤及粘膜伤口都可传染。本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多变,高温季节多发,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
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以猪最易感,无明显季节性发生,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潮湿,多雨发生较多,营养不良、长途运输、饲养条件改变、不良等因素促进本病发生,经常集中发病。
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最急性型:未出现任何症状,突然发病,迅速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心跳急速,可视粘膜发绀,皮肤出现紫红斑。咽喉部和颈部发热、红肿、坚硬,严重者延至耳根、胸前。病猪呼吸极度困难,常呈犬坐姿势,伸长头颈,有时可发出喘鸣声,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有时带有血色。一旦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病情往往迅速恶化,很快死亡。死亡率常高达100%,自然康复者少见。急性型:本型最常见。体温升高至40~41℃,初期为痉挛性干咳,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有时混有血液,后变为湿咳。随病程发展,呼吸更加困难,常作犬坐姿势,胸部触诊有痛感。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或废绝,皮肤出现红斑,后期衰弱无力,卧地不起,多因窒息死亡。病程5~8天,不死者转为慢性。慢性型:主要表现为肺炎和慢性胃肠炎。时有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有少许动液性或脓性鼻液。关节肿胀,常有腹泻,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有痂样湿疹,发育停止,极度消瘦,病程2周以上,多数发生死亡。
潜伏期1—5天。最急性型,晚间还正常吃食,次日清晨即已死亡,常看不到表现症状,病程稍长,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废绝,全身衰弱,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泡沫,病程1—2日,死亡率100%。急性型(胸膜肺炎型),体温40—41℃,痉挛性干咳,排出痰液呈粘液性或脓性,呼吸困难,后成湿、痛咳,胸部疼痛,呈犬坐、犬卧,初便秘,后腹泻,在皮肤上可见淤血性出血斑。慢性型,持续有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少量粘液,有时出现关节肿胀,消瘦,腹泻,经2周以上衰竭死亡,病死率60—70%.最急性与急性猪表现为败血症与胸膜肺炎。患猪部红肿,呼吸困难,粘膜及皮肤发绀,体温41-42℃,病程1-2日。慢性型见持续咳嗽,呼吸困难,流脓性鼻液,消瘦,衰竭。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出血点,尤以喉头及其周围组织的出血性水肿为特征。切开颈部皮肤,有大量胶胨样淡黄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心外膜及心包膜上有出血点。肺急性水肿。脾有出血但不肿大。皮肤有出血斑。胃肠粘膜出血性炎症。急性型:除具有最急性型的病变外,其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泡沫粘液。肺有不同程度肝变区,伴有气肿和水肿。病程长的肺肝变区内常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浆液性浸润,肺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胸膜有纤维素性附着物,胸膜与病肺粘连。胸腔及心包积液。慢性型:尸体极度消瘦、贫血。肺脏有肝变区,并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外面有结缔组织,内含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与支气管相通。心包与胸腔积液,胸腔有纤维素性沉着,肋膜肥厚,常常与病肺粘连。有时在肋间肌、支气管周围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及扁桃体、关节和皮下组织见有坏死灶。
急性型:除了全身粘膜、实质器官、淋巴结的出血性病变外,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有不同程度肝变区。胸膜与肺粘连,肺切面呈大理石纹,胸腔、心包积液,气管、支气管粘膜发炎有泡沫状粘液。
慢性型:肺肝变区扩大,有灰黄色或灰色坏死,内有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高度消瘦,贫血,皮下组织见有坏死灶。
诊断方法
本病的最急性型病例常突然死亡,而慢性病例的症状、病变都不典型,并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单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难以确诊。
1、与类症鉴别:在临床检查应注意与急性猪瘟、咽型猪炭疽、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丹毒、猪弓形虫等病进行鉴别诊断。
2、实验室检查,取静脉血(生前),心血各种渗出液和各实质脏器涂片染色镜检。
3、猪肺疫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猪瘟或其他传染病混合感染,采取病料做动物试验,培养分离病源进行确诊。
防治措施
最急性病例由于发病急,常来不及治疗,病猪已死亡。青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族抗生素对猪肺疫都有一定疗效。抗生素与磺胺药合用,如四环素+磺胺二甲嘧啶,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则疗效更佳。914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一般急性病例注射1次即可,如有必要可隔2~3天重复用药1次。在治疗上特别要强调的是,本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因此有条件的应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预防:(1)预防免疫每年春秋两季定期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或猪肺疫口服弱毒菌苗进行两次免疫接种。也可选用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二联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弱毒三联苗。接种疫苗前几天和后7天内,禁用抗菌药物。(2)改善饲养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倡早期断奶。采用全进全出制的生产程序;封闭式的猪群,减少从外面引猪;减少猪群的密度等措施可能对控制本病会有所帮助。(3)药物预防对常发病猪场,要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进行预防。
根据本病传播特点,防制首先应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可能降低抗病能力因素和致病诱因如圈舍拥挤、通风采光差、潮湿、受寒等。圈舍、环境定期消毒。新引进猪隔离观察一个月后健康方可合群。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每年定期进行有计划免疫注射。目前生产的猪肺疫菌苗有猪肺疫灭活菌苗、猪肺疫内蒙系弱毒菌苗、猪肺疫eo—630活菌苗、猪肺疫ta53活菌苗、猪肺疫c20活菌苗五种,使用、保存和注意事项按说明书。
发生本病时,应将病猪隔离、封锁、严密消毒。同栏的猪,用血清或用疫苗紧急预防。对散发病猪应隔离治疗,消毒猪舍。
对新购入猪隔离观察一个月后无异常变化合群饲养。
疾病原因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为0.5~1微米。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用瑞氏或姬姆萨氏法或美蓝染色镜检,菌体多呈现卵圆形,明显两极浓染,不运动,有荚膜,不产芽孢。本菌为兼性厌氧菌,通常在高营养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不溶血,不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主要生化特性有氧化酶阳性、吲哚阳性、脲酶阳性。

猪肺疫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防控方法


摘要:猪肺疫也叫做猪出血性败血症,是由于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高热、呼吸困难以及败血症,且主要病变是肺脏发生水肿,肝脏变性,纤维素性炎症,支气管、气管黏膜出血炎症,咽喉部以及周围结缔组织发生出血性浆液性浸润。

1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病猪在呼吸、打喷嚏以及咳嗽的过程中,会经由呼吸道喷出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通过飞沫的形式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另外,病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都含有病原体,在自然环境中风干后随着空气飘散到各处,从而容易被其他猪只吸入,进而引起该病。

土壤传播:病猪的排泄物由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就会使其直接进入到土壤中,导致土壤被病原体污染。由于该病原体的生存适应能力非常强,其通常能够在土壤中生存较长时间,当易感猪接触到这种污染有病原体的土壤就会感染该病。另外,由于目前大部分养猪业圈养都采取水泥地面,导致排泄物直接在空气中裸露,从而造成土壤和空气的双重传播,促使该病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通过污染的饮用水和饲料进行传播:病猪通过呼吸道或者排泄物排出的病原体等由于没有及时采取正确处理,就容易导致饮用水和饲料被污染,当其他易感猪食入这些污染有病原体的饮用水和饲料就非常容易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通常在该病的流行初期容易出现,猪只一般在晚间能够正常采食,第二天清晨突然发生死亡,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病程持续时间稍长的病猪,会表现出高热,体温升高达到41~42℃,体质衰弱,停止采食,卧地不起,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咽部红肿坚硬,且伴有发热,症状严重时局部肿胀甚至能够扩散至颈部、耳根。当病猪呼吸非常困难时,往往伸颈呼吸,呈犬坐式,有血样泡沫从口、鼻流出,可视黏膜发生充血,明显发绀,颈部、耳根、四肢内侧和腹部皮肤存在红斑。病程一般只能够持续1~2天,出现呼吸症状后症状快速加重,接着迅速发生死亡,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急性型:这是该病常见和主要的类型,病猪不仅会具有败血症状,还会出现急性胸膜肺炎症状。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41℃,发病初期出现痉挛性干咳,有黏液从鼻孔流出,呼吸困难,发病后期转变成湿咳。对胸部进行触诊会伴有痛感,进行听诊能够听到磨擦音和啰音。随着病程的进展,呼吸更加困难,呈犬坐式,并张口伸舌呼吸,可视黏膜发绀,出现脓性结膜炎。病猪先出现便秘后发生腹泻,病程末期心脏严重衰弱,心跳加速,皮肤存在淤血或者出现小出血点。最终只能够卧地不起,往往由于窒息而发生死亡。病程一般持续5~8天,如果耐过就会转变成慢性型。

慢性型:病猪会表现出胃肠炎症状和慢性肺炎,往往会出现持续性咳嗽,有黏液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呼吸困难。有时还会发生痂样湿疹,关节出现肿胀,食欲减退,往往伴有腹泻。机体进行性营养不良,体质消瘦无力,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通常经过2星期由于衰竭而发生死亡。

3防控措施

适时免疫接种:通过长期的饲养,防控该病关键是适时进行免疫接种。根据时间,每年最好的接种时机是春、秋两季。目前,国内主要使用两种菌苗进行接种,一种是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通常在仔猪断奶后每只皮下注射5mL,经过2星期就能够产生免疫力,能够持续6个月进行有效免疫;另一种是猪肺疫弱毒冻干菌苗,猪只采取口服免疫,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进行接种。疫苗要先添加适量的冷开水进行稀释,并与饲料充分混合。通常每头口服1头份,能够持续6个月进行有效免疫。猪只免疫接种的同时,要加强护理,避免受到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卫生良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

药物治疗: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3~5mg盐酸强力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也可按千克体重使用20mg氟哌酸,一次性喂服,每天2次,连续使用3~4天。还可选择使用80万~160万IU青霉素、0.5~1.0g链霉素治疗该病。病猪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由2万~3万IU青霉素和20mg链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直到体温降低后的第二天停止用药。也可选择使用250~500mL5%葡萄糖氯化钠液、25~30mL恩诺沙星注射液、20~30mL30%安乃近用于治疗该病,其中5%葡萄糖氯化钠液和恩诺沙星注射液充分混合后进行静脉注射1次,而安乃近每天肌肉注射1次,连续使用2~3次。

加强饲养管理:猪只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必须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养环境良好,从而在根源上防止该病暴发。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防接种程序,同时配合保持舍内环境卫生良好,及时清除粪便,饲喂品质优良的全价饲料。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并严格进行消毒灭源,至少选择2种以上的消毒剂进行交替使用。在夏、秋季节,由于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环境,因此要加强防暑降温,并进行灭蚊蝇、灭鼠工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81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