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山羊高效养殖技术

我国人口众多,是农业大国,在羊肉市场前景大好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养殖业进行自富,不仅解决了国内需求,而且还能让养殖户赚钱过上小康生活。特别是山区的朋友,可以利用山区特有的地理优势,发展养殖业。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山区山羊高效养殖技术。

羊圈的选址与搭建

羊圈可选建在半山坡,平整一块地势平坦、面积120~150平方米的地块,四周设置宽40厘米、深50厘米的排水、排洪壕沟。羊圈搭建可就地取材,用直径8~10厘米的杂木或毛竹建成两层楼式结构,上层长18米、宽7米、高2.2米,下层是空的,以便于清除粪便、通风换气和减少有害气体产生。
2.疾病防治措施
山羊长膘快,易患肠胃病、呼吸道疾病,可用食盐加竹叶青蛇泡水进行防治。方法是:在羊圈内挂4~5个高度60厘米的竹筒,竹筒要除去外皮使其厚度为0.2~0.3厘米,筒内盛20%的食盐水,放入刚打死的重50~100克的竹叶青蛇,让筒中水自动渗出,任山羊自由舔舐。竹叶青蛇也可用蟾蜍(癞蛤蟆)1只或壁虎(天龙)两只代替。每隔10~15天,用红豆杉树叶干品150克、鱼腥草干品500克、红糖或白糖150克、水3升煎汤,待冷却后放入圈中让山羊自行饮用,可预防多种疾病。


3.饲草搭配
在养殖场周边大面积种植黑麦草、墨西哥玉米、旗草、皇竹草、红三叶、白三叶和宽叶雀稗等牧草,另种植一些芥菜、包菜、甘薯等。山羊亦可饲喂一些高档的颗粒母猪料,做到干湿、干鲜饲料搭配,从而增进食欲。
4.分群圈养
山羊要按公母、大小、肥瘦、健患分群圈养,以便于疾病预防、饲喂调整和定时定量饲喂。
山区养殖山羊应注重疾病防治、合理搭配饲草和科学管理,以利山羊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

相关推荐

山区池塘养殖澳洲宝石鲈饲养技术


澳洲宝石鲈(ScoFtumbarcoo)又名宝石鱼,是我国近年引进的一个养殖新品种。该鱼为杂食性鱼类,具有性情温和、抗病力强、生长快、群体产量高等特点。其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售价较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了摸索澳洲宝石鲈山区池塘养殖技术,我县于2007年5月首次引进澳洲宝石鲈进行池塘成鱼养殖,经近6个月的精心饲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池塘条件养殖澳洲宝石鲈的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交通方便。池塘面积1.6亩,池深1.8m,水深1.4m,池底平坦,底泥厚15cm;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并配备自动投饵机和1.5kW增氧机各一台。鱼种放养前15天用200kg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

2.鱼种放养2007年5月8日放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为24尾/kg的澳洲宝石鲈越冬鱼种1440尾,搭配放养规格为14尾/kg的白鲢鱼种64尾,鳙鱼种45尾。放养密度为968尾/亩。鱼种放养时用0.4mg/L浓度的溴氯海因溶液浸洗消毒鱼体5分钟后下塘。

3.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澳洲宝石鲈鱼种下塘后第2天开始进行投饵驯食,驯食的操作是:每次投料前先用水泼洒水面,使水面上产生哗、哗的泼水声,再投以饲料,经过一周的驯化,让鱼形成条件反射,只要听到泼水声澳洲宝石鲈就会主动集群摄食。澳洲宝石鲈为杂食性鱼类,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求相对高一些才能满足其生长,本次选用的配合饲料含粗蛋白含量为37%。根据澳洲宝石鲈畏强光,中午几乎不摄食的习性,采取日投喂2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8∶00和下午6时各一次。养殖前期鱼体较小时,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6%~7%;中、后期随鱼体长大,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4%~5%。

(2)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澳洲宝石鲈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加注新水,饲养前期每隔10天~1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的水深为10cm~15cm,高温期每周注水1次,每次注水的水深为15cm~20cm,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cm左右。合理使用增氧机,7月~9月高温季节每天开机2次~3次,每次40分钟~60分钟,闷热天气适当增加开机时间。

(3)鱼病防治鱼病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鱼种放养时用0.4mg/L的溴氯海因溶液药浴后下塘,养殖期间每隔半个月用0.3mg/L二溴海因和杀虫灵2号交替泼洒消毒一次,预防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

4.捕捞上市澳洲宝石鲈的生存温度为10℃~38℃,耐低温能力差,水温低于10℃就会冻伤和死亡,在闽北山区不能自然越冬,因此11月中旬前就应起捕上市。

二、试验结果

1.鱼产量经过180天的养殖,2007年11月5日全部捕捞上市,1.6亩池塘共捕获鲜鱼1324尾,总重876.6kg;平均亩产鱼547.9kg,平均成活率85.5%。其中:澳洲宝石鲈746.6kg,占总产85.2%,鲢鳙鱼130kg,占总产14.8%。

2.经济效益收获澳洲宝石鲈746.6kg,按塘边价32元/kg计,产值为23891.2元,鲢鳙鱼130kg,单价为7.5元/kg,产值975元,总产值24866.2元;总支出为11140.25元(其中鱼种费2934.5元,饲料费7055.75元,塘租600元,药物等费用200元,电费及机械折旧350元);总利润13725.95元。平均亩产值15541.38元,平均亩利润8578.72元,投入产出比1∶2.23。

三、小结

1.在1.6亩的池塘放养规格为24尾/kg的澳洲宝石鲈越冬鱼种1440尾,鲢鳙鱼109尾,经180天的养殖,出塘商品鱼876.6kg,平均亩产547.9kg,平均亩利润8578.72元。试养结果表明,澳洲宝石鲈在山区池塘养殖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是山区池塘养殖的一个好品种。

2.澳洲宝石鲈生存温度为10℃~38℃,耐低温能力差,水温低于10℃就会冻伤和死亡,在闽北山区不能正常越冬。鱼种应在清明节过后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放养比较适宜;进入初冬,水温在15℃左右时就应及时捕捞上市。

3.澳洲宝石鲈疾病少,易饲养。养殖期间采用定期交替全池泼洒杀虫灵2号和溴氯海因预防,未发生病害,取得较好的防病效果。澳洲宝石鲈对硫酸铜比较敏感,在鱼病防治时应引起注意。

高效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养殖产业,用禽畜粪便、厨房垃圾等养殖蚯蚓,养出的蚯蚓是高蛋白产品,可作饲料,也可作钓饵;蚯蚓的粪便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还可直接饲喂鸡鸭,真正是变废为宝。可以说蚯蚓养殖非常符合现在的低碳、环保理念。和其他养殖种类一样,要做到科学、高效地养殖,首先要选好适养的蚯蚓种类,然后根据其习性进行养殖。现对蚯蚓高效养殖技术及其养殖效益进行总结与分析。

1高效养殖技术

1.1蚯蚓种类选择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遍布世界各地,多达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和定名的蚯蚓有150种左右,但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多,主要养殖种类是正蚓科爱胜属的一些种类。爱胜属蚯蚓近20种,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发现。目前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就是该属的赤子爱胜蚓和红色爱胜蚓。赤子爱胜蚓长60~130mm,宽3~5mm,成熟体重0.4~1.2g,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喜在烂草堆、污泥、垃圾场生活,具有趋肥性强、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肉质肥厚及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现在我国蚯蚓养殖种类多为太平2号蚯蚓(文中主要以此种为例介绍蚯蚓养殖),为日本引进种,是采用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一般成体体长不超过70mm,成蚓1200~4000条/kg。这种蚯蚓适宜在我国多数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一般引进成蚓作种,成蚓身上有环带(生殖带,产生蚓茧的部位),引种时要注意所购买成蚓的身长和肥壮程度,以便间接判断种群质量,因国内一般养殖场蚯蚓的种群退化都比较严重,退化的种群其繁殖能力和生长量都将受到严重限制。

我国常见的可供养殖的其他蚯蚓种类主要有:一是参环毛蚓。个体较大,长120~400mm,宽6~12mm,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为中药材常用蚯蚓,又名广地龙,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较难定居,在优质土壤的草地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果园和苗圃中养殖较好。二是白颈环毛蚓,长80~150mm,宽2.5~5.0mm,背面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分布较广、定居性较好的特点,宜在菜地、红薯等作物地里养殖,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三是威廉环毛蚓。一般长90~250mm,宽5~10mm,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灰色,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目前在江苏、上海一带养殖较多。四是湖北环毛蚓,体长70~220mm,宽3~6mm,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液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3节,rǔ黄或棕黄色。是繁殖率较高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的时间长,可以作水产饵料。

1.2环境要求

蚯蚓生活在土壤的间隙中,靠皮肤进行呼吸,其皮肤表面经常是湿润的,这样氧气溶解在皮肤表面的粘液中,渗进皮肤下的毛细血管内,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也能从皮肤中渗透出来。因此,当土壤湿润、透气,土壤间隙中充满空气时,蚯蚓在其中生活得很好。下雨后,土壤如果透水性不好,土壤间隙中的水没有及时排出,其间的空气缺乏,蚯蚓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而从土中爬出。如果下雨后又逢艳阳高照,土壤中积水温度上升很快,则蚯蚓会难以适应而导致死亡。在室内养殖蚯蚓,可使用有缝隙、孔洞的箱、桶之类的容器,或者直接在地上把料堆成像菜地里的畦样。使用箱、桶之类的容器,还可以搭架进行立体饲养。在室外养殖蚯蚓,可直接在地上堆畦,或者用砖块搭筑高约50cm的围墙,在围墙内堆料。注意夏天要搭建遮荫棚(或者搭架种植藤蔓植物遮荫,或者覆盖以竹席,或者加高料堆至50~60cm),冬天要覆盖稻草保温,雨天要检查料堆积水情况。利用蚯蚓不喜光照的习性,收获蚯蚓时可用铁丝网装钉1个筛子(用木片固定),然后将蚯蚓连土放在筛子上,放在光线明亮处,蚯蚓怕光即往下钻,筛子底下放1个盘子即可收集蚯蚓。因此,蚯蚓宜生活在阴暗、湿润、透气的泥土中,最适温度10~30℃,最适湿度60%~70%(用手握土,手指间见水珠但不滴下)。

1.3饲料准备与投喂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喜欢吃经过腐熟的东西,喜甜、酸味。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蚯蚓饲料(家畜粪便、厨房垃圾等)的发酵处理是关键,如果饲料没有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将会产生有害气体,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蚯蚓逃逸、不产茧甚至死亡。养殖蚯蚓主要是用以处理家畜粪便、厨房垃圾,变废为宝。

为了使这些废料快速发酵成功,并且使其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降解,提倡添加EM菌进行发酵:一是架堆。注意待发酵料堆应是5~6成干,太湿易引起腐败。如果家畜粪便、厨房垃圾水分过多,可以先晒至5~6成干,或者加干稻草或秸秆(最好裁成小段)、锯末等粗纤维料,采用1层粗纤维料、1层粪料/垃圾,喷洒1层EM菌液(1t料用5kgEM原液,1kgEM原液对水100kg)直至水渗出。架好料堆后,用黑色塑料薄膜盖严压实(厌氧发酵)。二是翻堆。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一般第2天堆内温度就会明显上升,4~5d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内温度降到40℃时(大概需要12d左右)则可进行翻堆。生产上一般10d后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边翻堆,边再洒上EM菌液,然后再盖上黑色塑料膜压实。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如果每天收集的粪料/垃圾不多,可以先堆肥,但容易滋生蚊蝇等昆虫,尤其夏天。一般自己养猪的农户,家里积存有很多饲料袋,这种饲料袋内层是塑料膜,外层是编制袋,可将制好的料堆装入这种饲料袋内,将袋内料堆压实,袋口扎上并留有一定空隙(扎袋口时,可先在袋口上插上根木棍之类的硬物,扎好袋口后拔出硬物),袋口朝下倒立堆放(发酵过程中,会有液体流出,这种液体若不及时排出,会影响发酵效果)。发酵完成后,先把料堆耙开,让其透气1~2d后,先放几条蚯蚓看其是否很温顺地钻入料堆中。若蚯蚓不钻入料堆,一个劲往边上爬,说明料堆发酵不合格,需放置几天后再用。

发酵成功后的料堆,散热后即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添加营养促食剂后使用,取100kg水,加0.2kg尿素,0.2kg食醋或40mL醋精,3g糖精,4盖菠萝香精(约4mL)制成营养促食剂,喷洒料堆,注意料堆的湿度。注意,以上所用到的水,是指清洁无污染的水,如果用消毒自来水,需要曝气2d使其中的余氯散尽后才可以使用,或者1t水用30~40颗米粒大小的大苏打(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后马上就可以使用。

1.4日常管理

种蚯蚓引进后,最好用箱养。木箱规格为60cm40cm25cm,每箱可放养种蚯蚓1500~3000条。

种蚯蚓入箱后,每3~7d浇1次营养促食水剂(促食、保湿,但注意不要把料土喷得太湿,保持料土湿度60%~70%)。20d后,进行蚯蚓与蚓茧的分离。把木箱内的料连同蚯蚓一起倒在光线明亮的水泥地上,推成垄状,蚯蚓都钻到底面,拿掉上层的料土(料土里混有许多蚓茧),底下就是一堆堆的蚯蚓。将带有蚓茧的料土,做成垄状,20d后蚓茧孵化,这时将1垄分成3垄以疏散密度,每3~7d浇1次营养促食水剂,20d后加1次料。40d后,即生长至成蚓。成蚓预留部分做种(有意识地挑拣个体大、健壮的做种,可有效地防止蚯蚓种群的退化),其他的收获待用。以后可视蚯蚓大小、密度,以及蚯蚓的活动(有部分蚯蚓开始逃逸,极可能是料堆内蚯蚓密度过高),隔10d、20d收获1次,3~7d喷1次营养促食水剂,20d加1次料,料土中蚓茧数量多时单独分出孵化。

养殖过程中注意防害。因为蚯蚓繁殖速度快,考虑到成本原因,有时候敌害原因也可以忽略不计。家养的鸡、鸭、鹅、猪等都喜食蚯蚓,但需注意,除了鸭、蛙类可以直接喂以活蚯蚓,其他的如鸡、猪类不要喂以活蚯蚓,因为活蚯蚓是含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可将蚯蚓用开水烫死后剁碎拌入饲料中喂食,用量一般为15%,或者烫死后晒干或烘干粉碎后拌食。蚯蚓粉也可以代替鱼粉,自制饵料喂食吃食性水产动物如黄鳝、泥鳅等。

2蚯蚓养殖效益和前景

2.1饲料来源与市场需求

养殖蚯蚓,首先要考虑饲料来源是否容易。蚯蚓好养,现在大量养殖的蚯蚓就是吃垃圾粪料的种类,但因其繁殖快,所需饲料量很大。因此,如果家中有一定的养猪、养牛等养殖规模,每天产粪很多,又有一定的空闲地可供养殖蚯蚓,那么养殖蚯蚓几乎是不需要什么成本的,养殖前景不错。注意一点,如果产的粪含水量比较多,比如饲料猪的粪,还要考虑是否容易获得稻草、秸秆、锯末等粗纤维料。如果打算用厨房垃圾、污泥等养蚯蚓,也要考虑垃圾、污泥是否容易获得。虽然现在垃圾处理仍然是政府头疼的一个问题,但有时候不一定能收到垃圾养蚯蚓,原因是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垃圾的成本比用蚯蚓处理低很多。

污泥处理也一般由企业运作自负盈亏,用蚯蚓处理费用为80~90元/t,企业也会选择其他的方式处理。如果需要联系政府,可咨询环保局。但要注意的是,使用重金属含量高的污泥养殖蚯蚓,养出的蚯蚓富集了大量的重金属,这种蚯蚓不能作饲料用,只能集中焚烧掉。蚯蚓好养,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马上养殖。如果自己有养家禽家畜、吃食性水产动物(草食性的除外),那么养出来的蚯蚓可以作为饲料蛋白添加在饲料中投喂,蚯蚓处理后的泥土里有大量的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自用,也可以出售给花卉苗木公司。如果只是利用他人提供的粪料、垃圾、污泥等养殖蚯蚓的,那么在选择蚯蚓养殖场所时就要注意,养出来的蚯蚓,最好能就近卖给养殖户作为饲料,或者卖给渔具鱼饵店作为钓饵。

2.2养殖效益计算

按料堆高度30cm计算,1m2面积需0.3m3的料(可计为0.3t)。料价20元/t,每1t料需EM原液5kg(约60元)。因此,所需料价格为6元,所需EM原液价格为18元。平均20d添1次料。投种6000~12000条/m2,每条种蚯蚓1~2分钱。因此,种苗价格最多为240元/m2。若土地为租用的,按土地租金4500元/hm2计算,1m2土地租金为0.45元/m2。其他一些用具费用暂计为150元。年总成本828.45元/m2。如果料、土地均为自有,这部分成本减去,总成本即为718.5元/m2。蚯蚓种苗引种1次后即可自繁,EM原液购买一次后可以自制,一般1次购买10kg花费约150元,以后可以用缸、桶等容器密封,自己培养EM菌液,这样成本又可以大大降低。从以上可以看出,除去料、土地成本,其他都是一次投资长期收益,也就是说,1m2养殖面积,首期投入400~500元即可启动。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的每条蚯蚓,约1周产卵1次,每次产1个蚓茧,每个蚓茧可孵化出3~5条蚯蚓。蚓茧孵化需15~20d,孵化后到性成熟需40~50d。这样计算,1条种蚯蚓3个月左右时间(从亲体蚯蚓到蚓茧到孵化出小蚯蚓到性成熟)可以繁殖10倍。按1m2投种12000条计算,3个月后可繁殖至12万条,每3个月收获1次,留12000条作种,1年收3次,按成蚓2400条/kg计算,1年总共可收135kg/m2,按最低价格12元/kg计算,收入1620元/m2(作种销售或者作钓饵销售,价格可达40~80元/kg)。1年下来至少可以产生1t/m2的蚓粪,按最低价格0.15元/kg计算,收入150元/m2(花卉苗木公司再将蚓粪出售给家庭养花种草消费时,价格可达2~6元/kg)。

蚯蚓作为蛋白源添加到饲料中喂猪喂鸡,蚯蚓粪也可用以喂养鸡鸭,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可以节约饲料成本30%~50%,并且养殖的动物生长速度加快,增重明显。如果自己养猪、养牛、养鸡等,养出的蚯蚓自产自销,也是一种增产的措施。比如散养土鸡,原本需要7~8个月才能上市,但是若在喂料中添加蚯蚓饲喂,只需要3~4个月即可以上市。

高效生态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底栖生物丰富、透明度高的水域中生长生活,为此,围绕改善池塘水体水质条件,创造适合于河蟹生物学特性的养殖环境,是河蟹生态高效养殖的关键。具体在养殖生产中,须要重点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一、清整池塘

清整池塘足营造河蟹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池塘清整,便于后续养殖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节约养殖成本。

1.平整池底

冬季抽干池水,铲除过多淤泥,留淤5cm~10cm,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

2.修坡固埂

对池坡进行修护,使坡比达到1∶(2.5~3),便于河蟹摄食(河蟹夜间摄食时,大部分出现在池边浅水处);加固池埂受损部分,防止河蟹逃跑和池水渗漏。

3.杀菌消毒

平整池底、修坡固埂后,冻晒一个月,即可进行消毒杀菌,具体做法是:池内注水10cm,亩用生石灰250kg~300kg,溶水后全池泼浇。

二、种植水草

栽种复合型水草,使各水草品种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保持池塘四季常青。既为河蟹栖息、避敌蜕壳提供场所,又能净化水质、增加溶氧,还为河蟹提供优质植物性饵料。故渔谚有种好一塘草、养好一塘蟹一说。复合型水草具体栽种方法为:

1.黄丝草

种植时间为1月~2月。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池水保持在20cm~30cm,东西为行、南北为间,行间距4m~5m,黄丝草切成30cm进行撒种。

2.伊乐藻

冬季或早春,亦可4月底5月初种植。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办法,每亩用草量10kg左右,行间距1m~1.5m。

3.轮叶黑藻

3月中下旬种植轮叶黑藻,同样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办法,每亩用草量5kg左右,行间距1m~1.5m。

4.苦草

3月底4月初,将苦草草籽用泥土拌匀,撒播或条播,每亩播种100g左右。

养殖期间,若水草被破坏严重,还可在池塘四周离池边1m处设置2m宽、10cm厚的水花生带,作为辅助措施,用来吸收水体肥力,调节水质,为河蟹提供遮阴、栖息和避敌蜕壳场所。

三、放养蟹种

种苗是河蟹养殖的基础,选择优质蟹种进行合理放养,是提高河蟹养殖规格、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1.蟹种选择

选样本地自育的大规格蟹种,避免外购的蟹种带来长途运输损伤、应激反应、质量难以追溯等问题。

2.合理放养

一改,即改冬放为眷放。冬季蟹种处于越冬休眠状态,活动能力差,易受伤,冬季放养蟹种影响成活率和回捕率,因此放养时间一般控制在2月底至3月份;二适,即适当放养规格和适当放养密度。通常蟹种放养规格120只/kg~140只/kg,放养密度800只/亩~1000只/亩。

四、移殖螺蛳

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又能滤食池塘中(尤其是池塘底部)的悬浮物质,在自身生长繁殖的同时,有效改善池塘底质、净化池塘水质、减少池水耗氧量,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通常在清明前后,每亩全池撒投活螺蛳400kg~500kg,若条件允许,8月份每亩可再一次性补投200kg~300kg。

五、微孔管增氧

溶氧是河蟹生态高效养殖的第一制约因子。目前,微孔管增氧是最适用于河蟹养殖的增氧方式,其多点增氧、底层增氧、静态增氧的特点,可有效增加池塘养殖容量,促进河蟹长快、长好。

1.微孔管安装

每亩池塘配套功率0.3kW微孔管增氧设施。安装方法为:总供气管道采用直径为60mm的硬质塑料管,支供气管道采用直径为12mm的微孔橡胶管。将总供气管呈南北向架设在池塘中间上部,高于池底130cm~140cm,沿总供气管每间隔6m~8m,水平铺设一条微孔管,微孔管一端接在总供气管上,另一端延伸到离池埂1m远处,并用竹桩将其固定在高于池底10cm~15cm处。

2.微孔管使用

在河蟹快速生长的5月~10月,一般掌握:闷热天气傍晚开机,开机2小时停机2小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正常天气半夜开机至第二天早晨7时,同样间隔2小时开机2小时,节能减耗。连续阴雨天气则全天开机,以确保池塘水体溶氧充足。

六、科学投喂

要让河蟹吃好,一方面要培养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等天然基础饵料,另一方面要加强优质高蛋白饵料的投喂。

1.基础饲:料培养

种草投螺之后,立即施肥培水,每亩施经发酵处理的鸡粪或猪粪200kg一250kg,或生物有机肥50kg~60kg,使池水呈微红色,达到肥、活、嫩、爽,以培育水体中的红虫、水蚯蚓、小螺蛳等生物,为河蟹提供适口的活性饵料,促进生长。以后(2月~5月),每月施肥1次,用量减半。

2.优质饲料投喂

按照前后精、中间青的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饲管理。整个饲养过程饲料安排各有侧重:放养初期,蟹种经过漫长冬季,消牦较大,必须加强营养,才能确保顺利蜕第一壳,提高养殖成活率。饲料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全价颗粒饲料为主;高温季节,少投动物性饵料,以免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引起疾病。采取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动物性饵料和全价颗粒饲料,维持河蟹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秋季为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和增重育肥阶段,此阶段饵料投喂应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水草、南瓜、山芋等青精饲料,利于提高河蟹个体规格和产量。

七、调节水质

采取三调、一控措施,使池塘水质达到清、新、嫩、爽,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条件,对促进河蟹生长蜕壳,减少病害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三调

一是调新。5天~7天加注新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20cm~30cm;二是调优。每10天~15天一次,亩用10kg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适当提高pH值,同时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三是调活。高温季节,亩用5kg~6kg微生物制剂,转化吸收池底有机物分解释放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与繁殖。

2.一控

河蟹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生长水温为25℃~28℃,水温在33℃以上时便停止摄食,处于半昏迷状态。河蟹养殖前期气温和水温较低,采取浅水位有利于养殖水体水温的迅速提高,使河蟹尽快进入正常摄食状态;中期高温季节,加深水位有利于降低水温,让河蟹正常摄食和蜕壳;后期稳定在一个适中的水位,有利于保持正常水温,让河蟹有一个稳定的增重育肥、顺利生长的水体环境。

因此,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水位调控:3月份水深掌握在0.5m~0.6m,6月份控制在1.2m~1.5m(高温季节须适当加深水位),9月~11月份稳定在1m左右。

八、防治病害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半月施用一次水质调节剂和底质改良剂等生物制剂,再半月施用一次水体消毒剂(以生石灰、溴制剂、碘制剂为主),每月投喂一次药饵(中草药、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为主),提高河蟹抗病力。以生态调控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81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