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感谢阅读《羊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内容,养殖网yz023.com养羊致富频道小编在本频道收罗多篇优质内容供您阅读参考!我们也准备了优质的专题供您参考:养羊的羊棚

羊支原体性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羊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本病以增生性间质性肺炎以及胸膜炎为特征。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该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以及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引起。病原体具有较弱的抵抗理化作用的能力,如在50-60℃温度下作用40min就会被杀死,使用1%的克辽林溶液能够在5min内失活,且链霉素和青霉素不敏感,但对四环素和红霉素敏感。

发病特点。病羊和带菌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羊主要是胸腔渗出液和肺脏组织中存在很多的病原,且能够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将其排到体外。病羊即使耐过,其肺脏组织中也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具有活力的病原,从而不断排出病原污染周围环境,进而导致易感羊发生感染,这也是该病危害最大的原因。在自然条件下,该病主要经由飞沫传播,由于其具有非常强的接触传染性,导致羊群在出现发病后快速传播,并蔓延至全群,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2、致病机理

目前,普遍认为病原体侵入羊呼吸道后,通过细胞表面结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隐窝内黏附牢固并进行定植,其能够抵抗纤毛的清除作用以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病原体黏附后还能够产生毒素样物质,如溶血素、代谢产物过氧化氢等,能够毒害纤毛以及上皮细胞膜,导致纤毛发生脱落,损伤上皮细胞膜,促使呼吸道发生类症反应。另外,病原体还可由于表面抗原的变异以及荚膜等抵御吞噬细胞的识别以及吞噬,使其无法被机体免疫系统控制。此外,病原体会在呼吸道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肺脏导致支气管炎,并快速进入周围组织,出现纤维素性或者浆液性炎症,随即就会逐渐蔓延至整个肺脏,引起肺脏出现病变,发生大灶性肝变和纤维化。此外,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出现复杂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在其沿着肺脏血管和淋巴管扩散过程中,会导致淋巴管内淋巴栓塞,形成血栓以及血管炎,造成肺梗死以及吸收炎性渗出物,从而引起肺肉变。

3、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出精神萎靡,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2℃左右,食欲废绝,停止反刍;夜间频繁咳嗽,通过听诊发现肺泡呼吸音减弱或者完全消失,呈捻发音,肺部叩诊发出实音或者浊音;鼻孔流出铁锈色鼻液,且附着在鼻孔及上唇,干燥后形成棕色痂垢;对胸壁进行按压感到疼痛,呼吸困难,呈明显的腹式呼吸,且每次呼吸都会导致全身颤动;眼睑发生肿胀,持续流泪,眼结膜呈紫色,眼帘附着块状分泌物;卧地不起,伸直头颈,口半张开,经常磨牙,有泡沫状唾液流出,发出痛苦呻吟,尿液发黄;脉搏达到100次/min,机体日渐消瘦,被毛发生脱落,皮肤呈紫色,目光呆滞,眼球下陷,四肢伸直且没有反应。对于急性病羊,病程可持续1-3天,最后全部死亡;病程持续7-15天的病羊,有些发生死亡。

4、实验室诊断

病理切片。取明显病变的肺脏组织,使用10%甲醛进行快速固定,经过24h做成石蜡包埋切片,通过姬姆沙染色镜检,能够看到被染成淡紫色的病原体,呈多种形态,如丝带状、椭圆形、球状、三角形等,肺泡、肺间质中有大量的纤维素渗出,相互缠绕在一起,黏附少量的脱落上皮,且浸润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

染色镜检。在无菌操条件下,取病羊的肺门淋巴结及胸腔穿刺液进行触(涂)片,接着分别进行姬姆萨、瑞士、革兰氏染色,然后放在1500倍镜下检查,能够看到球状、杆状、纤细丝状等形状的病原体。

分离培养。将以上病料分别在牛血清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h培养,没有长出菌落,经过106h长出细小菌落,成半透明的微黄褐色,且中心突起,类似“煎蛋”状。挑取适量菌落在6片载玻片上均有涂抹,接着滴加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置于火焰上固定,分别进行姬姆萨、瑞士、革兰氏染色,每组2片载玻片,最后放在1500倍显微镜下观察,也可看到以上形态的病原体。

5、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目前,我国主要使用新研制出的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苗进行免疫预防,还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对周围可能受威胁的羊群也要适时进行免疫接种。一般来说,6月龄以内的羊每只皮下或者肌肉注射3mL疫苗,6月龄以上的羊每只接种5mL疫苗,能够持续1年得到保护。

药物治疗。病羊可按体重使用20mgjkg注射用酒石酸泰乐菌素,添加适量的5%葡萄糖进行稀释,然后采取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使用45mgjkg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添加适量的5%葡萄糖液或者注射用水进行稀释,然后采取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使用30mgjkg由麻黄鱼腥草、替米考星组成的药物,混合均匀后内服。

羊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特点
绵羊肺炎支原体可感染山羊和绵羊。病肺组织以及胸腔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传染性强。阴雨连绵,寒冷潮湿,营养缺乏,羊群密集、拥挤等不良因素易诱发本病。世界养羊业发达的国家如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均有本病流行。目前我国四川的西昌、凉山等地的进口良种羊中正在流行。
临床症状
潜伏期平均18-20天。病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随即咳嗽,流浆液性鼻漏。4-5天后咳嗽加重,干咳而痛苦,浆液性鼻漏变为粘脓性,常粘附于鼻孔、上唇,呈铁锈色。病羊多在一侧出现胸膜肺炎变化,肺部叩诊有实音区,听诊肺呈支气管呼吸音或呈摩擦音,触压胸壁,羊表现敏感、疼痛。病羊呼吸困难,高热稽留,眼险肿胀,流泪或有粘液脓性分泌物,腰背拱起作痛苦状。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病理变化
病变特征在肺脏,常见两侧对称性实变,呈浅灰色或粉红色。胸腔常有淡黄色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易于凝固。严重病例发生化脓性胸膜肺炎。
诊断/羊支原体性肺炎编辑
根据临诊症状和肺脏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肺组织支原体分离和病羊血清微量凝集试验阳性者可以确诊。
防治
第一,从国外引进良种羊要经过严格检疫、隔离观察后方可混饲。
第二,本病流行区坚持免疫接种。现在生产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灭活疫苗,不能预防本病。如当地羊群系由绵羊肺炎支原体所引起,可使用新近研制成的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试用阶段)。
第三,羊群发病,及时进行封锁、隔离和治疗。污染的场地、厩舍、饲管用具以及粪便,病死羊的尸体等进行彻底消毒或无害处理。
第四,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可试用支原净,口服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5-50毫克,7天为一疗程,隔7天再服一疗程。此外螺旋霉素也有一定疗效。

精选阅读

羊炭疽病的临床症状 羊炭疽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绵羊最易感染。病羊体内以及排泄物、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炭疽杆菌。健康羊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通过皮肤损伤感染了炭疽杆菌,或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灰尘,均可导致发病。因此必须加以防范。下面具体了解一下:羊炭疽病的临床症状羊炭疽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炭疽杆菌是一种大型致病菌,菌体长度为3-8m,宽度为1-1.5m,无法运动,可以两种形式存在,即芽孢和繁殖体。在自然界主要以芽胞形式存在,一般当炭疽杆菌在温度适宜(即12-42℃)范围内接触空气就会形成芽胞,且形成芽胞后使用消毒药品较难被杀灭,能够在较长时间保持活动,只有使用特殊药品才可将其杀死。在患病动物体内主要以繁殖体形式存在,即处于生长、繁殖状态。

发病特点。在自然感染情况下,草食动物最容易感染,其中易感性最强的是绵羊、山羊、牛、马,较弱的是水牛、骆驼以及野生草食动物,而猪较少感染。另外,人也普遍对该病具有易感性,但通常是经常接触动物以及畜产品的人比较容易感染。病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当发生菌血症时,病菌可经由唾液、尿液、粪便以及天然孔出血等方式排到体外,特别是形成芽胞后,可能长时间成为疫源地。羊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即食入采食污染病菌的饮水、饲草和饲料。

2、临床症状

病羊都会突然出现发病,表现出昏迷,无法稳定站立,全身痉挛。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2℃左右,黏膜发绀,呼吸困难,临死时天然孔出血。病程稍长的病羊,初期会表现出暂时性的兴奋不安,接着萎靡不振,停止采食,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其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和尿液。

3、实验室诊断

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的脾脏制成抹片,经过吉姆萨染色置于10×100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在视野中能够清晰看到均匀分布且长短不同的炭疽杆菌,菌体两端平直,如同被剪断的铁丝,长的稍微呈弧形弯曲,短的弯曲程度较小或者没有弯曲,且繁殖体还会被染成蓝黑色。另外,病羊脾脏血液内也存在大量病菌,一般染色片的每个视野中都存在60余个杆菌,正是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的繁殖菌体而使其变成暗褐色,往往呈煤焦油样,无法凝固。

分离培养。对于新鲜病料,可直接在普通肉汤或者琼脂中接种,然后进行培养;对于陈旧或者污染的病料,要先制成悬液,在70℃高温下经过30min加热,将非芽胞菌杀死,然后才能够进行接种培养,最后对分离到的疑似菌株进行噬菌体裂解试验、荚膜形成试验以及串珠试验。在无菌条件下,挑取疑似病菌的普通琼脂培养物,接种到每毫升含o.5万IU青霉素的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进行24h培养。结果能够长出贫瘠、稀疏的菌落,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膨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呈串珠状排列,且菌体中央存在芽胞。

动物接种试验。剖检病羊取2-3g淋巴结,脾脏、肝脏,先将其剪成小块,接着添加少量的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研磨,再添加5-10倍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过滤后取上清液给3只健康无病的小白鼠进行腹腔内接种,每只0.2mL,经过18-20h发生死亡,取腹腔渗出液制成涂片,经过染色、镜检,可见与病死羊病料中完全一致的杆菌。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羊群要及时采取强化免疫注射,促使机体抗体水平提高。但要注意处于生产高峰期羊注射疫苗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可从之前每年春秋季节进行2次防疫逐渐改成常年进行防疫。对于疫区或者经常发生该病的地区,易感羊每年都要进行预防免疫接种,一般选择使用无毒炭疽芽胞苗,机体接种14天后能够形成免疫力,可持续保护1年。防疫员必须严格按照防疫法的要求,及时全面的进行防疫免疫。另外,每年还要结合当地畜群炭疽抗体检测结果以及疫苗免疫期,对临产、新生以及体质瘦弱的羊同时采取每月补针的方式,保证机体的免疫水平都处于较高状态。

应急处理。发病的羊场或者养羊户要立即进行严格封锁,且对疑似病羊采取隔离观察,不允许其他畜禽进出疫区。另外,还要设立禁牧区,即病羊严重污染的草场,可在其四周安装隔离围栏,并定期进行消毒,6个月内不能够用于放牧。此外,病羊污染的畜舍、畜栏以及地面等要进行全面消毒,且规定停止使用2-3年,对于污染病菌的垫料、饲草要及时清理,并采取焚烧处理。

药物治疗。发病初期,病羊可选择注射抗炭疸血清,首次用量为50mL,经过4h如果体温依旧没有变化时,可再次注射25-30mL。病羊呈亚急性型,可取100万IU青霉素,每天分成2次注射,连用3天。也可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如磺胺类药物、土霉素、链霉素等,都对该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还可混合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或者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炭疽血清,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全群羊都要在饲料内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混饲,连续使用3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发病。

羊炭疽病的简介
病羊体内以及排泄物、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炭疽杆菌。健康羊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通过皮肤损伤感染了炭疽杆菌,或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灰尘,均可导致发病。
羊发生该病多为最急性或急性经过,表现为突然倒地,全身抽搐、颤抖,磨牙,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到40—42℃,粘膜蓝紫色。从眼、鼻、口腔及肛门等天然孔流出带气泡地暗红色或黑色血液,血凝不全。尸僵不全.
病理观察
病理观察可发现,皮下和浆膜下组织出血和胶样浸润,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肿胀。由于对炭疽病尸体严禁剖检,因此特别注意外观症状地综合判断,以免误剖。
(1)羊发病初,可注射抗炭疽血清,第一次注射50毫升,注射后4小时体温不退时,可再注射25—30毫升。
(2)对亚急性病羊,可将青霉素100万单位,一天分为2次注射,连用三天。
(1)发病率高的地区,每年应坚持给肉羊注射五号炭疽芽孢菌苗,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可免疫1年。
(2)对疑似炭疽病的羊,严禁剖检、剥皮和食用。
(3)对羊尸体应深埋。对污染的垫草、粪便等要烧毁。对污染物可用10%的热碱液、0.1%的升汞溶液、5%的碘酊或20%—30%的漂白粉彻底消毒,以杀死芽孢。
预防
(1)预防接种。经常发生炭疽及受威胁地区的易感羊,每年均应用羊2号炭疽芽胞苗皮下注射1ml。
(2)有炭疽病例发生时应及时隔离病羊。对污染的羊舍,用具及地面要彻底消毒,可用10%烧碱水或2%漂白粉连续消毒3次,间隔1小时,羊群除去病羊后,全群用抗菌药3天。
治疗
(1)病羊必须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对病程稍缓的病羊可采用特异血清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病羊皮下或静脉注射抗炭疽血清30-60ml,必要时于12小时后再注射一次。
(2)炭疽杆菌对青霉素、土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其中青霉素最为常用,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5万单位,每8小时肌肉注射1次。

羊痒病的临床特征 羊痒病的诊断与防控


羊痒病是由羊痒病病毒在绵羊和山羊体内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渐进性退化的疾病。羊痒病又称快步病、瘙痒病、小跑病、震颤病或摩擦病等,在中国一般被称为痒疫、痒病或瘙痒病。痒病病羊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发病潜伏期较长、中枢神经系统变性、剧痒、共济失调和死亡率高。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痒病的临床特征羊痒病的诊断与防控。

1、流行病学

该病是由朊病毒引起,也叫做蛋白侵染因子,其生物学特性与普通病原微生物存在不同,目前还没有发现其含有核酸。该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如紫外线照射、热处理以及离子辐射都无法使其彻底失活,且大多数核酸酶也都无法使其灭活;使用o.35%福尔马林在37℃温度下处理3个月依旧无法使其完全失活,使用20%福尔马林在37℃温度下处理18h无法使其完全灭活,在10%-20%福尔马林溶液中能够生存长达28个月;脑组织感染病毒后,置于100%乙醇中在20℃温度下处理14天也无法被完全灭活,使用12.5%戊二醛或18.5%过氧乙酸在4℃温度下处理16h依旧具有感染性;患病羊脑悬液在pH值为2.1-10.5浓度下至少能够耐受24h。但是,朊病毒对1%十二烷基磷酸钠、5%次氯酸钠、碘酊、90%苯酚、6mol/L尿素、5mol/L氢氧化钠比较敏感。

任何品种、性别的羊都能够感染该病,且不同品种的易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如萨福克种绵羊的敏感性较高。该病能够在没有关联的羊间呈水平传播,病羊既能够通过接触其他羊而传播病原,也能够垂直传播给后代羔羊。健康羊群长时间在污染的牧地进行放牧,也能够发生该病。该病一般呈散发性流行,传播速度缓慢,且感染羊群内往往只有少部分羊出现发病,但只要发生感染,就不容易彻底根除,基本上每年都有部分羊由于该病发生死亡。

2、临床特征

该病具有很长的潜伏期,通常为1-4年。病羊主要表现出瘙痒和共济失调。发病初期,病羊体温正常,食欲良好,但容易受到惊吓,惶恐不安或者双眼凝视,磨牙,有时会呈现癫痫状,部分会独自离群呆立或者呈现攻击性,高举头部,且头、颈、腹出现震颤,有时还发生大小便失禁。瘙痒是该病最典型的症状,病羊身体不断摩擦硬物,且用后蹄频繁挠痒。人为用手抓病羊背部,会出现唇部颤动和摇尾的现象。由于持续摩擦、口咬和蹄挠,往往会导致肋腹部及后躯的被毛脱落,损失大量的羊毛。随着瘙痒的不断加重,会严重影响采食和反刍。随着神经症状的逐渐加重,病羊行动失调,走动时往往会高抬四肢,步速很快,即呈共济失调。机体逐渐消瘦,最终无法站立,死亡率能够达到100%。病程一般可持续6-8个月,有时甚至更长。

3、诊断方法

传统诊断。主要是对病死率尸体进行剖检,通过脑部检查,结合其海绵状变化,神经元退化,星形细胞是否出现增生,以及是否存在空泡。

免疫印迹。该法具有固相免疫测定的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以及十=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高分辨力,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蛋白分析的常规技术。根据PrPSC和PrPC各自的特性,PrPC能够在蛋白酶K的作用完全消化,而PrPSC具有能够部分抵抗蛋白酶K消化的作用,在检测时添加被蛋白酶K消化处理的样品,如果结果表明存在PrPSC蛋白,就可判断是由朊蛋白而导致的疾病。

免疫组化。该法是指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而使组织切片上存在的PrPSC被直接显示出来。由于能够使PrPSC的沉积得到准确的解剖学定位,可为临床病理学诊断提供有用的客观依据,因此该法的临床诊断价值非常高。

4、防控措施

羊群只要感染羊痒病病毒就不容易根除和净化,只能够立即进行确诊,并对全群进行扑杀。如果羊群曾经接触过发病羊,要求至少进行5年的隔离封锁。在隔离观察过程中,对于发现的疑似病羊或者发病羊,要立即采取扑杀处理,且其尸体要及早进行焚烧,肉产品绝对禁止食用,也不允许加工成饲料用于饲喂牛、猫和水貂,避免形成其他宿主或者疾病传染源。

为避免发生该病,主要采取加强饲养管理、亚临床检测、遗传控制等措施。一般来说,购买自具有易感性基因型母羊群的母羊,认为是该病一个潜在的疾病来源,因此要求哺育记录详细,主要是指出生日期以及在整个过程中与母羊相关的饲养信息,且要保存6年之久。对于疑似母羊要采取单独哺育,且在运送至目的地后必须经过14个月以上的眼睑检测试验,低于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母羊要采取相应处理,避免在同群内造成传播另外,控制该病的一个关键措施是严格消毒,如各种器械、墙壁、地面使用40%消毒液进行清洗,都能够使哺乳栏内传染因子的传染水平下降。如果怀疑羊接触过病羊,则可对活羊采取眼睑检测。对于未知原因死亡的羊,特别是那些从没有明确是否感染痒病羊群中购买的易感性很高的羊,推荐对尸体进行剖检,并检查咽后淋巴结、淋巴结以及大脑。

羊痒病的流行特点
不同品种、性别的羊均可发生痒病,主要是2-5岁绵羊,易感性存在着明显品种间差异。不同毒株的致病性不尽相同,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空泡化程度与分布均不同。
通常呈散发性流行,感染羊群内只有少数羊发病,传播缓慢。羊群一旦感染痒病,很难根除。
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传染源。目前认为主要是接触性传染,已经证明可以通过先天性传染,由公羊或母羊传给后代。
本病虽然发病率低(约10%左右),但病畜可能全部死亡。人可以因接触病羊或食用带感染痒病因子的肉品而感染本病。
临诊特征
潜伏期1-4年。症状主要为瘙痒和共济失调。病程为6-8个月,甚至更长。
病初羊食欲良好,体温正常,易惊吓、不安或疑视、磨牙,有时表现癫痫状,病羊有些表现有攻击性或离群呆立,头高举,高抬腿行走,头、颈、腹发生震颤。最特殊的症状是瘙痒;病羊在硬物体上摩擦身体,并用后蹄挠痒。用手抓其背部,表现摇尾和唇部颤动。由于不断的摩擦、蹄挠和口咬,引起肋腹部及后躯发生脱毛,造成羊毛大量损失。有时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随着瘙痒的加剧,进食和反刍受到破坏。随着神经症状的加重,行动逐渐不协调,当走动时,病羊四肢高抬,步伐很快,表现为共济失调。日渐消瘦,最后不能站立,几乎100%死亡。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显著特点是瘙痒、不安和运动失调,但体温不升高,结合是否由疫区引进种羊或父母有痒病史分析。
组织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病理变化与其他朊病毒病相同,脑髓及脊髓神经元的细胞质发生变性和空泡化。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测定病羊血清中的抗痒病因子蛋白抗体,常用ELISA和Western印迹法。也可以用酶标抗PrP抗体对患羊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法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要特别注意与狂犬病、螨病、脑包虫病、李氏杆菌病和梅迪-维斯纳病相区别。
狂犬病:常为急性的性欲亢进;
羊螨病:用皮肤刮取物涂片,镜检可以发现虫体;
脑包虫病:常有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等现象,可用变态反应诊断;
李氏杆菌病:可以采血液或脾、肝、肾、脑脊髓液、脑的病变组织等做触片或涂片镜检,革兰氏阳性,呈“V”形排列或并列的细小杆菌;
梅迪-维斯纳病:脑组织没有海绵样变性,而是呈现弥漫性脑膜炎变化,具有明显的细胞浸润和血管套现象,弥漫性脱髓鞘;
防治措施
预防: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灭蜱,在蜱活动季节,定期对易感动物进行药浴或喷雾杀虫;对痒病、隐性感染羊采取扑杀后焚化。在疫区可以用鸡胚化弱毒疫苗进行接种。
禁止用病死羊加工蛋白质饲料,禁止用反刍动物蛋白饲喂牛、羊;
加强对市场和屠宰场肉类的检验,检出的病羊肉必须销毁,不得食用。受感染羊只及其后代坚决扑杀;
禁止从痒病疫区引进羊、羊肉、羊的精液和胚胎等;
定期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焚烧、5-10%氢氧化钠溶液作用1小时、5%次氯酸钠溶液作用2小时、浸入3%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煮沸10分钟。

羊气肿疽的临床症状 羊气肿疽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气肿疽又称鸣疽、气肿性炭疽,为羊的非接触性急性传染病。绵羊比山羊多发。常发生于山谷低湿的牧场或每年泛滥的地区。气肿疽是反刍动物容易发生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是由于感染气肿疽梭菌而导致,具有快速发病以及发病率、致死率高的特点。通常是大于6月龄且体质较好的羊容易发生,主要经由消化道感染,也可能通过深部创伤感染。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气肿疽的临床症状羊气肿疽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该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该菌在体内外都能够形成芽胞,且形成芽胞后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能够在土壤中存活至少5年,能够在腐败的动物尸体中生存3个月。在洪水淹没的地区以及低湿的牧场,病死动物的尸体以及污染病菌的饮水和饲料都能够造成传染。羊感染病菌后,主要是皮下组织、肌肉、脾脏、胆汁以及肝脏中存在病菌,尤其是体腔的液体中含有最多的病菌。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即由于接触土壤或者食入污染有芽孢的饮水、饲料,通过损伤消化道黏膜而侵入其他组织。另外,该病还能够经由皮肤损伤和吸血昆虫叮咬而发生感染。一般来说,公羊去势、妊娠母羊生产以及羔羊断尾时比较容易经由伤口感染发病。该病通常呈散发形式,且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在气候炎热的夏季以及吸血昆虫频繁活动的季节容易发生,还在洪水泛滥以及多雨的季节容易发生。

2、临床症状

羊往往突然出现发病,主要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41℃,初期过于兴奋,惶恐不安,在圈舍内乱跑,耳角发热,眼结膜充血、潮红,口角有混杂血泡沫的唾涎流出,呼吸急促,脉搏增数,背部软弱,步态僵硬,出现跛行,后期食欲、饮欲废绝,保持呆立不动,且背、腰、肩、股等处的肌肉发生气性肿胀,特别是四肢比较明显,用手触诊会表现出比较敏感,且伴有疼痛,用手指触压会产生痕迹,还能够听到捻发音。将肿胀处切开,会从切口流出混杂泡沫的的暗红色液体,且散发酸臭气味。随着病程的进展,肿胀处较凉,且没有知觉,皮肤呈紫黑色,变得干燥,具有更明显的捻发音,最终呼吸困难,体温降低,由于心力衰竭而发生死亡。

3、剖检变化

病死羊尸体快速腐败、膨胀,四肢伸直、张开,进行剖检发现尸体肛门、鼻、口有混杂泡沫的暗红色液体流出,喉头、气管黏膜发生充血,腹腔和胸腔存在过多的暗红色渗出液,心内外膜存在出血斑,胆囊发生肿大,可达到正常大小的3倍,肠管发生轻度臌气,且比较空虚,一侧肾盂发生出血,但其他脏器没有发生明显病变。肿胀处的皮下组织发生出血性或者出现黄色胶样浸润,且淋巴结发生肿大、出血,病变严重部位的肌肉中心会变成黑色,并发生坏死,而周围颜色变淡,还散发臭味。

4、实验室诊断

在无菌下,取病羊患处水肿液、肌肉以及肝组织制成涂片或者触片,经过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大量革兰氏阳性梭状芽胞杆菌,往往散布,菌体两端钝圆,且近端存在芽胞,呈汤匙状或者锤状。

5、防控措施

疫苗免疫。根据当地疫情,羊场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免疫计划,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对于该病流行的地区及其附近,每年春、秋季节分别给羊群免疫接种气肿疽明矾菌苗或者甲醛菌苗,用于预防该病。每次接种同样剂量的疫苗,且用法相同,即任何大小的羊都皮下注射1mL,能够持续6个月进行保护。

严格检疫。市场牲畜频繁流通带来一些新的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应加强检疫检验工作,提高基层兽医人员素质,增强责任心,对出售或调运的动物,在动物产品离开饲养生产之前必须进行产地检疫,待宰动物必须持有效的产地检疫证明或运输、消毒证明方能入场,禁止疫区内流通,搞好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采取扑灭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应急处理。对于病死羊尸体要采取烧毁处理,并严格消毒剖检场地。对于污染病菌的场地要立即使用3%福尔马林溶液或者25%漂白粉溶液进行严格消毒,避免成为气肿疽疫源地。对于某些放牧草场、饲养场地、周围羊舍,一般选择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对于污染病菌的饲养用具等,一般选择使用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严格清洗、消毒;对于清出的粪便要采取堆积发酵,对于病死羊尸体采取深埋处理。

药物治疗。确诊羊发生该病后,要对放牧场全部养羊户(场)的羊集中在一起,对羊体健康进行普检。对于精神萎靡、体温升高以及出现跛行、肌肉肿胀的羊,要立即肌肉注射青霉素,每次用量为280万-400万IU,每天2-3次;同时在肿胀处周围皮下分点注射10-20mL添加有80万-120万IU青霉素的o.25%普鲁卡因液或者1%-2%高锰酸钾溶液。另外,病羊还可配合静脉注射由500mL10%葡萄糖水、2支10mL安乃近、2支lg苯尼西林组成的混合药液;也可静脉注射由500mL5%葡萄糖、3支20mL双黄连生成的混合溶液;也可静脉注射由250mLo.9%盐水、4支2mL喘定组成的缓和溶液;还可静脉注射由250mLo.9%盐水、3支10mL黄芪多糖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用3天。

羊气肿疽的传染
低湿的牧场、洪水所淹的地区,病畜尸体污染的地方、饲料和饮水,均能诱发传染。
传染的途径主要是伤口和消化道。
1、伤口传染。如果皮肤及黏膜有了创伤,芽孢便随着土壤侵入伤口,而进入体内各部。但此菌是严格的厌氧菌,故必须创伤深穿在皮肤或黏膜以下,细菌才能发育而引起疾病的发生。通常绵羊是由于剪毛伤、断尾伤及去势伤而感染;母羊在生产期间由于生殖道的创伤而受到感染;山羊因抵架而发生的头部伤口,也能引起此病的发生。
2、消化道感染。和炭疽一样,如果羊只吃喝了含有芽孢的水、饲料,便可使肠道受到感染。例如健羊喝了病畜尸体所污染的河水,或吃了为尸体所污染的草料,均可遭受传染。如果羊的胃、肠壁受到异物的损伤,也就造成细菌侵入的途径。
症状
病的潜伏期普通为1~3天,间或可以达到5天。病的主要症状是皮肤的局部有肿胀。羊发病后,步态僵硬,背部软弱,稍有臌气,体温增高,食欲大减或完全停止,口角流出含有泡沫的唾涎,颈、胸部下方肿胀。肿胀部热而疼痛,其中含有气体,故当用手指触压时,可以听到捻发音;叩诊时,发出轻轻的鼓响音。
剖检
病部皮肤变硬,色黑,部分腐烂。肿胀部分呈现不洁之棕色或黑红色,周围为深红色或亚黄色。切开病部时,皮下组织有红色或黄色的胶性渗出物,混杂有出血点和气泡。下边的肌肉变成暗红色或黑色,从内可以挤出污红色而酸臭的液体,内含多量气泡,嗅之极像酸败的牛油气味。病部淋巴结肿胀,有液体浸润及出血点。淋巴管肿胀,内含淋巴液和气体。
胸、腹腔里常含有容量不等的红色液体。胸膜及心外膜有灰红色纤维性渗出物。肺小叶水肿,肺小叶间有胶性物质浸润,脾脏无大变化,或者肿胀而充满气泡,故有捻发音。肝脏松而脆,切面上有干而黄的坏死病灶。胃及小肠往往红肿或出血。
诊断
因为气肿疽的症状及剖检变化特殊,很容易辨认。
预防
1、因该病主要由创伤传染,故必须注意创伤的消毒和治疗。
2、在常发病的区域及其周围,每年春、秋两季必须用气肿疽疫苗进行预防注射。
3、污染的牧场及低湿地区,都不宜放牧羊只。
4、对病羊尸体应严加深埋,严禁剥皮和吃肉。病羊的圈舍、场地、用具等,必须用3%福尔马林或0.2%升汞溶液进行消毒。对污染的饲料、粪便和垫草等,都应全部烧毁。
治疗
1、在病的初期,皮下或静脉注射抗气肿疽血清,常常可以获得良好效果。剂量为30~50毫升。如果病情严重,可隔8~12小时再注射一次。
2、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如青霉素、土霉素)都有相当疗效。
若能将抗生素与抗气肿疽血清同时应用,效果更好。
3、如果没有条件应用上述疗法,可在肿胀部分的周围,皮下或肌肉分点注射1%~2%高锰酸钾溶液或0.1%甲醛溶液。严禁切开或划破肿胀处。
如果肿胀位于腿的中部,可用带子扎紧肿胀部的上方,以免沿循环途径向上蔓延。
4、中药治疗。
(1)百部15克,黄柏8克,石苇、独活各6克,龙胆草、花粉、八里麻(百两金)、血藤各12克,银花、连翘各9克。煎服或研末用温水调灌。
(2)天冬、薄荷各6克,马鞭草、连翘、车前草、黄柏各9克。共研末,用冷开水调灌。
5、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对症治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810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