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蜂种和养蜂工机具实行财政补贴的建议

养蜂,是一项利国益民、一举多得的传统养殖业,既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又不与种植业争水土,只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百花资源,便可获得蜂蜜、蜂王浆、蜂胶等十多种蜂产品。这些产品既是极好的大众化食品,又是名贵的广谱性良药,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蜜蜂授粉可大大提高农林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油菜、向日葵分别增产39%、50%,提高出油率10%以上;苹果、梨及西瓜等瓜果可提高坐果率50%~ 100%,草莓等大棚作物可提高坐果率1~2倍。蜜蜂授粉是一项既不需要扩大耕种面积,又不需要增加生产投资的增产措施,早就引起世界性广泛重视,许多农业发达国家均对养蜂实行扶持政策,作为促进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来抓,对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近20年来我国的养蜂发展环境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化、农药泛滥,蜜粉源植物遭到乱伐面积减少,假冒蜂产品成灾扰乱了市场,再是养蜂流动性大、野外作业生活艰辛,加之物价上涨而蜂产品价格低迷等原因,使养蜂生产生活成本增高,效益下滑,导致饲养量减少,严重威胁着养蜂业发展和大农业增收。养蜂最主要的成本支出主要表现在蜂种及以蜂箱为代表的养蜂212、机具上,1只品质好的蜂王往往要几百元,1套蜂箱也要二百多元,1个养蜂户需要上百套蜂箱,所以购买蜂王和蜂箱等工、机具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成为养蜂入建场和发展的大负担。近年来,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都在其财政预算内安排大量资金用于支持畜牧业发展,当前,猪、牛等引种已实行政府补贴,但是在畜牧业中生态贡献最大且直接义务服务农业增产的养蜂业却没有良种补贴,这明显有失公允。现如今农民种粮不仅有粮食补贴,购置农机具也有资金扶持,但是养蜂人风餐露宿辛苦劳作,为社会生产了那么多天然健康产品,义务免费为农作物传花授粉,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收,为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没有享受到蜂种、蜂机具补贴,对此养蜂人意见很大,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我国养蜂业的发展。2014年,国家决定对养蜂车(带着几种蜂机具)实行财政补贴,养蜂人很受鼓舞,大家又期盼着对蜂种和以蜂箱为代表的养蜂工、机具实行财政补贴,这会减轻养蜂人的很大经济负担,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也定能激发和提高养蜂人的养蜂积极性,促进我国养蜂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此。特建议:

一、尽快对蜂种、蜂机具实行财政补贴,且减少环节实行直补使养蜂人得益:国家应尽快将蜂种(种群、种王)和养蜂工、机具(蜂箱、巢础、摇蜜机、挖浆机、净蜂器、花粉干燥箱、隔王板、采胶板等)列入财政补贴范畴,拨付专款予以支持。应简化补贴程序,最好实行直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一定使养蜂人受益。当前国家实行的某些补贴的程序,环节繁多、审批时问太长,不适合养蜂人。因为养蜂人长年在外地流动放养蜜蜂,任务重时间紧,经不住也弄不懂这么多的烦琐环节,更无法操作也难以等待那么长的时间。为防止弄虚作假骗取补贴资金现象发生,可实行养蜂人个人申请,经所在村、居委会证明再经县或地市级养蜂主管部门或养蜂协会审查把关,凭批条到有资质的公司(场)购买蜂种或蜂箱等蜂机具后,持正规发票直接到本人或购买单位所在地财政所报销即可。该方法既方便操作,又可防止套取补贴。

二、要确定具有一定资质及符合条件标准的种蜂场和蜂机具生产厂商(公司)。目前,我国种蜂场不少,但有些种蜂场名不副实,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及国营种蜂场,挂着种蜂场的名义,却不培育蜂种,因培育蜂王太麻烦且效益低,其培育的蜂王质量也不高,生产性能差,养蜂人不乐意购买。所以说,国家对蜂种和蜂箱等蜂机具实行补贴,有必要制定供应单位(蜂种场、蜂具厂)和产品的资质条件与产品标准,严格把关筛选,只有达到相应条件并有资质的种蜂场、蜂具厂产出的优质产品才能享受国家补贴。严防劣质蜂种、蜂机具坑害养蜂人,堵塞其套取国家补贴的漏洞。

相关阅读

养蜂培训及建议


农业科技培训是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途径及手段。养蜂科技培训是发展蜂业,提高蜂农饲养蜜蜂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及手段。通过培训蜂农可以掌握新的养蜂技术,先进的蜂病防治办法,接受新的蜂产品生产理念,在为农业授粉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收入。

1 养蜂科技培训

养蜂科技培训不仅解决了养蜂生产中的疑难问题,而且从事培训的大多是养蜂方面的专业人员,在讲授养蜂知识、蜂病防治的同时,也给蜂农带来新的生产理念。针对当前养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养蜂从业人员日趋老龄化的严峻形势,甘肃省养蜂研究所在培训中改变以往授课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深入蜂场进行养蜂知识培训

要了解培训对象的文化层次,由浅入深进行指导,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条件不允许的地方,采取模拟操作演示,这样使蜂农在规范的操作中提高养蜂技能。

1.2 授课方法形式多样

改变了以往专业工作人员单纯的授课方式,开展了提问式、有奖竞答式、幻灯放影、模拟演示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这不仅活跃了学习气氛,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蜂农易理解、掌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做好科学养蜂宣传工作

利用养蜂协会会员做好科学养蜂宣传工作。协会会员既是宣传者又是技术指导者,而且蜂业协会定期组织开展养蜂技术交流会,给蜂农提供了一个经验技术交流的平台,便于蜂农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1.4 鼓励指导部分县成立蜂农专业合作社

随着经济市场化、市场专业化的迅速发展,蜂农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要求。鼓励蜂农成立合作社不仅有利于提高蜂农组织化程度,实现小规模与大市场的对接,更有利于完善蜂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蜂农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蜂业产业链条延伸,从而带动整个蜂业发展。

1.5 指导蜂农多培育授粉蜂群

蜜蜂授蜂是蜂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部分,而且市场前景广阔。

2 大力发展蜂业的建议
2.1 养蜂知识应从小抓起

人大代表宋心仿提出在涉农的高职院校开设养蜂专业课,在中小学科学、生物课上涉及养蜂知识、蜜蜂与农业关系。这是从根本上振兴蜂业最好办法。只有从小了解蜜蜂,了解蜜蜂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才会关注养蜂行业,热爱养蜂行业,从事养蜂行业,进而发展养蜂业。同样也可效仿国外对孩童的教育,把子女送到农村(上学或度假期)引导他们从小参与农业和农村生活,使其接受农耕教育。

2.2 发挥带动效应

对那些在培训中接受、理解力较好的学员,可以多辅导。再通过他们去指导其他的蜂农,因为他们都是一线从业人员,接触较多,沟通较快。

2.3 大力宣传蜂产品

对蜂产品在不夸大其保健作用的前提下继续大力宣传。可以通过电视知识讲座、报刊、卡通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只有蜂产品销路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养蜂行业中。总之,养蜂知识的普及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想发展壮大蜂业,就必须普及养蜂知识、培养新人、提高蜂农的整体素质,这需要养蜂科技培训与宣传长期有效地进行。

高寒地区养蜂如何正确分蜂


一、分蜂的目的

1.增加原有蜂群数量,为扩大再生产,增加收益。
2.有效控制分蜂热。
3.为更新和更换新王创造条件。

二、采取什么方式分蜂

1.自然分蜂法。
2.人为强制分蜂法(一箱分多箱、一箱分一箱、联合多箱分蜂)。

三、什么条件下才能分蜂

1.强群有大量雄蜂出房。
2.全场生产群基本达到7~8张子脾。
3.外界气温升高,相对稳定。
4.个别蜂群出现自然王台,或人工育王在2天左右王台出房。
5.个别蜂群已产生分蜂热,蜂王产卵量下降。
6.如有备用产卵王或邮购生产用王,通过采取联合分蜂,原群达到5~7张子脾。
7.原群子脾达到57张,工蜂比较密集,蜂群内饲料充足,有成熟王台可分出交尾群。
8.分蜂必须原群饲料充足方可分蜂。

四、什么时间分蜂

1.采取联合分蜂,补充生产群,增加生产能力,应选择大流蜜期之前50~60天分蜂。
2.临时分蜂可选在原群有自然王台,新王已产卵或有幼虫时分蜂。
3.分交尾群应外界有零星蜜粉源充足,原群饲料充足,有成熟王台时分蜂。
4.大批量分蜂应在主要蜜源结束繁殖越冬蜂前。

五、分蜂方法

1.联合分蜂:有备用产卵王,将多箱强群抽调子虫蛹脾组织新分群,最低蜂数应达到5-6框足蜂,直接采用产卵王达到自繁能力,能在近期经过第二次补充老蛹脾,快速过度由新分群转变为生产群。

2.临时分蜂:将个别强群或已产生分蜂热的蜂群,在流蜜期之前临时将老王分出,分出群只提老子脾,不提新蛹脾和卵虫脾,当新分老王恢复正常产卵时,在与原群合并成生产群,顺利解除分蜂热。如流蜜期无蜜,可将新分老王群短期采取无子化管理,当新分老王群已产卵1~2张子脾时,在与原群新老蛹脾平分,原群内可介绍成熟王台或新产卵王,新分老王群到秋季可做越冬群,也可与弱群合并。

3.交尾群分蜂:采取1框蜂半张老蛹脾,1张蜜脾,也就是2张脾l框蜂的格局,可以在流蜜期前也可在流蜜期后组织,新分交尾群作用就是用于培育新产卵王,为更换品种老劣王之用,可循环利用,只到更换蜂王工作结束,可将交尾群储存比较好的老王培育越冬蜂,可将多个交尾群合并成越冬群。

六、什么情况下不能分蜂

1.全场虽然群势达到分蜂标准,无备用产卵王,无大量雄蜂不宜分蜂。
2.外界无蜜粉源时不宜分蜂。
3.外界气温不稳定,长期低温,群内缺饲料时不宜分蜂。
4.蜂群病害严重时不宜分蜂。
5.无成熟王台时不宜分蜂。
6.深秋季节处女王交尾成功率低时不宜分蜂。
7.原群群势低于8框蜂,子脾少于6框时不宜分蜂。
8.联合分蜂全场群势低于6框蜂,子脾少于5张时不宜分蜂。
9.大流蜜期前1周内不宜单群分蜂。
l0.无老蛹脾和大量幼蜂时不宜利用交尾群分蜂。
11.联合分蜂在短时间内流蜜期到来前达不到生产群势,无生产能力不宜分蜂。

七、分蜂的比例

1.联合分蜂增加生产群数,应采取全场20~30%的分蜂比例为宜。
2.秋季为换王或繁殖越冬蜂,可在大流蜜期结束后,采取全场50%分蜂。
3.新分交尾群采取全场30%以上分蜂(可循环利用)。
4.以分蜂为主的蜂场,如原群较强,外界蜜粉源不断,有足够的产卵王和成熟王台,全年可1:3分蜂,才能保证越冬蜂群安全。

关于泥鳅肠炎病的防治建议



1、发病症状

病鱼行动缓慢,停止摄食,离群,腹部有红斑,肛门外突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即有血黄色的粘液流出,解剖后可以发现腹内有大量的积液,肠道紫红色,肠内无食物。

2、流行及发病原因

水温20℃时开始流行,多与细菌性烂鳃病、赤庆病等并发,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3、预防措施

1)保持水质清新,通过使用高效氧化剂过硫酸氢钾(底立安)提高氧化还原电位,防止池塘底部物质进行无氧分解产生大量气体泥鳅吞食产生腹部胀气而导致肠炎发生;
2)投喂优质饲料,尽量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投喂膨化料,投喂前先把膨化料用适量的水浸泡,让膨化料充分吸水膨胀再喂,以免泥鳅进食太多影响到肠道呼吸功能和消化功能;
3)定期使用5%维生素C(应激灵)加0.2%大蒜素拌料投喂。

4、治疗建议

1)适当减料或停料,适当换水,维持水质清新;
2)内服:5%维生素C+0.3%大蒜素+5%三黄散拌料投喂3-5天;
3)外消:戊二醛或苯扎溴铵或聚维酮碘交替使用,隔天1次,连续2次

高温季节关于罗非鱼养殖的几点建议



夏季,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在珠海平沙,从六月底就开始爆发罗非鱼(5~8两)感染链球菌导致大量死鱼,有的鱼虾塘水质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泛滥等,对此个人建议:

(1)控制放养密度,做到勤改底。“底”不仅是鱼虾生活的地方,也是细菌滋生的温床,所以建议养殖户应做到定期的改底,消除病害隐患,例如粒粒神+六控底健康、黑金神+新活菌王+藻健康等;平时用清源+酶解多糖+活性蒜宝拌料,可以起到保肝利胆,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近期天气比较闷热,特别是早晨的时候,鱼会出现微缺氧或缺氧状态,建议:晚上8点~11点用粒粒神+六控底健康(1组3亩)或者用纳米氧(1瓶3亩)+特力钙(1包6亩)混合干撒,可避免鱼微缺氧或缺氧。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2)科学管理,合理投喂。随着水温的升高,投饵量的增加,造成水体负担过重,容易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加上一些死藻,从而在水面上可以看到有一层油膜状或丝状的漂浮物,这种水往往通透性很差,透明度极低,最终导致鱼吃料减慢,甚至严重缺氧。例如谢老板共有16亩塘,8亩一口,其中的一口塘罗非鱼塘就出现上述的情况,建议:先按3亩用降解灵2包+解毒超爽1瓶混合泼洒,傍晚再按3亩用粒粒神、六控底健康各1包干撒,第二天用水底双改1包+藻健康2包浸泡3小时按4亩兑水全塘泼洒,两天后水质变得清爽。

此外,鱼的消化吸收系统不平衡,摄食下去的料不消化、不吸收,鱼的粪便和剩余饲料等在水体中日积月累,导致水环境失衡,形成磷多氮少,这时候特别容易滋生蓝藻。建议:第一,勤在饲料中添加酶解多糖+清源、活性蒜宝+本草大康(每斤料各10克)交替拌料投喂,转化吸收;第二,先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1+1用3亩)混合干撒,第二天再用浸泡一夜的黑金神+新活菌王+藻健康泼洒来抑制蓝藻。经众多养殖户的实践证明,此方法效果不错!

如有疑问或更多养殖难题,请致电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广东珠海技术主管杨志颖,欢迎您的咨询!

蜂群的自然分蜂和对分蜂的控制方法


蜂群在实行自然分蜂以前有一个准备时期,这个准备阶段叫做分蜂热。具体表现是:蜜蜂在巢脾边沿造数个王台基,迫使蜂王在其中产卵。蜂王于不同时间在王台内产卵以后,蜜蜂就减少饲喂蜂王,使蜂王的产卵量迅速下降,经一星期左右,蜂王完全停止产卵。蜂王产卵量的突然变化,使蜂群的哺育工作大量减少,无事可做的蜜蜂越来愈多,往往聚集在巢门前形成蜂胡子。蜂王的卵巢缩小,体重减轻,以便随分出群飞走。在分蜂出发前,每只要飞离的蜜蜂都吸饱蜂蜜,作为途中饲料以及在新巢建筑巢脾之用。

蜂群在为大流蜜期培育适龄采集蜂时期(主要蜜源流蜜期开始前的45日到结束前的30日)以及在大流蜜期发生自然分蜂会使群势减弱,没有力量采集和储藏多余的蜂蜜,这就会严重影响蜂蜜产量。只有在大流蜜期开始前的20日以内发生自然分蜂,才不会减少蜂群的采蜜量,但是分蜂群有飞逃的危险,收捕分蜂群也很麻烦。所以,在发现蜂群造王台时,就应采取控制措施。

1.选育分蜂性弱的蜂群

挑选不爱分蜂,能维持强群的蜂群作种群,人工培育蜂王。使用1年龄的产卵力强的蜂王,随时淘汰衰老的、产卵力弱的蜂王。

2.加强管理

着重提高蜂王的产卵量和增加蜜蜂的工作量。在蜂群进入发展时期,用优质巢脾扩大蜂巢;蜂群发展到10框蜂、7~8框子脾时,及时加上继箱扩大蜂巢,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性能。在有蜜粉源时,进行造脾和生产蜂王浆。在分蜂季节,每日检查1次蜂群,割除王台。

3.以强带弱,平衡群势

用产生分蜂热蜂群的封盖子脾抖去蜜蜂,与新分群或者弱群的不带蜂的未封盖子脾交换,加重蜜蜂的哺育工作。在大流蜜期个别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先除去其中王台,再和弱群对调蜂箱位置,让采集蜂飞入弱群,同时给弱群适当补加巢脾。

4.进行人工分蜂

当蜂群达到10框蜂7~8框子脾时,可以每隔6~7日从每群提出1框带蜂封盖子脾组成3~5框的人工分群(诱人蜂王或者王台)。距大流蜜期半个月时停止抽脾分群。

5.分隔蜂巢

先将蜂群中的王台割净,在巢箱中央只留下蜂王和1个未封盖子脾,两侧补满空巢脾和巢础框,其上加一隔王板和一装满空脾的继箱,再加上原来的继箱和其他子脾。由于蜂巢被空脾继箱分隔成两部分,不但能刺激蜜蜂积极造脾,使分蜂热受到抑制,而且由于蜂巢的扩大,也为蜂群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养蜂专业户中蜂养殖新法饲养失败的原因浅析


锦屏县既是贵州省中蜂生产的主产县份之一,也是黔东南州中蜂野桂花蜜生产的中心产地。自1992年以来,锦屏县先后组织实施了《锦屏县开发优质野桂花蜜技术》、《黔东南州中蜂野桂花蜜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和《锦屏县中蜂一改五推技术推广》等配套项目(课题)。全县中蜂生产得到了积极促进和较快发展,一批蜂农已通过养蜂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部分中蜂饲养户却在旧法改新法饲养后遭到失败,少数蜂场就此一蹶不振,给进一步发展中蜂生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将十多年来推广中蜂一改五推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供养蜂生产者参考。

1失败的主要原因

1.1盲目过箱旧法养蜂毁脾榨蜜,产量低,效益差。部分旧法养蜂者在看到新法饲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后,热情高涨,急于求成,在对中蜂科学饲养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盲目把自己的蜜蜂过箱改成新法饲养,结果是方法不当或不懂管理而最终导致失败。

1.2饲养管理不到位

旧法养蜂虽然技术落后、产品产:量低,但适应中蜂的生物学特性,蜂群一般都能顺应发展。而改成新法饲养后,就需要对蜜蜂进行科学的饲养和管理,如补饲、取蜜、春季人工育王一次性换王、提前奖励饲喂等都要有一定的技术和方法。还有少部分初学养蜂者为了扩大蜂场规模,盲目分群,把强群分成弱群,不但影响了产量,而且形成弱群后,蜂群的抗逆能力减弱,易受病虫害,飞逃率增高,结果是分后又合,损失惨重。

1.3近亲繁育致抗病力变弱

中蜂多为定地饲养,就地繁衍,很少与外界进行蜂种交换。在这种条件下,中蜂的繁衍实际上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近亲繁育(一般由1至数群经几年的饲养繁殖发展为几十群)。由于近亲繁育,蜂群有害的隐性基因逐步纯合,个体抗病力逐渐变弱,每隔4~5年暴发一次中蜂囊状幼虫病。该病来势凶猛、危害猖獗,部分中蜂场常遭受毁灭性危害。等蜂群经过几年的恢复和发展,每户形成一定的饲养规模后(20~30箱),又遭危害,如此周而复始损失严重。

1.4受意蜂侵害

随着交通公路的改善,自2003年起,每年秋冬季广东、广西、湖南等省意蜂饲养户在锦屏县的茅坪、小江、平金、卦治等地公路沿线放养的意蜂不少于2000箱。由于意蜂的进入,品种间互相争夺蜜源、斗杀,以及盗抢中蜂箱内巢脾蜜,使中蜂生产和生存能力降低,严重者飞逃,同时给中蜂带来毁灭性病害(如囊状幼虫病,此病虽对意蜂危害不重,但对中蜂却危害严重)。

1.5缺蜜断子飞逃

锦屏县蜜源植物虽然多达60余种,但在中蜂生产中却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能取到商品蜜的仅有野桂花、千里光、火草、盐肤木、油菜及紫云英等6种,其余辅助蜜源分布广、量稀少;二是主要蜜源周年轮供不均衡,春、秋两季丰富而夏季严重不足,从油菜、紫云英花期结束(4月底),一直到8月下旬盐肤木开花流蜜前,有长达4个月的缺蜜期,需要进行人工补饲,部分蜂农因经济条件差,无钱买糖补饲,以致蜂群缺蜜而断子飞逃,造成养蜂失败。

2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中蜂生产健康发展

锦屏县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林业县份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2%,境内蜜粉源植物丰富,可采集利用蜜源达6.5万公顷,可容纳蜂群5万群以上,现饲养量仅占可容量的13.16%。尤以山茶科柃属植物(俗称野桂花)较多,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2月底开花流蜜。由于此花开于秋冬及早春季节,气温较低,只有中蜂才能采集,且花蜜香味浓郁,无污染,国内产量稀少,是蜜中极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经济价值极高。因此各乡镇党政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养蜂业,抓住农业结构调整机遇,对养蜂生产进行统筹规划,每隔5~6km建设1个蜂场,每场养蜂20~50箱;同时,要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小额贷款及养蜂户自筹资金大力发展养蜂生产;健全县、乡领导组织和技术保障系统,使全县中蜂生产布局合理、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2.2严格要求、慎重过箱

中蜂新法饲养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过箱前要了解当地的蜜源植被、气候特点等自然条件是否适宜,周围10km内是否有意蜂饲养,尤其是引进蜂群农户更应注意,这是关系到蜂群是否饲养成功的先决条件。过箱前还要熟悉中蜂过箱的技术要领,最好的方法是邀请有技术的中蜂师傅指导、帮助过箱,或是参加专业培训,避免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盲目过箱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3加强科学饲养与管理

中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生理习性。过箱后,其饲养与管理既不能像旧法养蜂那样不闻不问,也不能向饲养意蜂那样经常检查。要根据中蜂的生活习性进行管理,如检查蜂群要根据不同的外界条件和不同时期进行,一般只有在流蜜期和必要时才开箱全面检查,而且检查的次数不宜太多。同时,还要开展人工育王春季一次性换王、提前奖励饲喂、安装巢虫阻隔器或阻隔巢等。为避免盗蜂,缺蜜期补料应安排在夜间进行。

2.4开发林区蜜源,发展生态养蜂

趁国家禁伐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的契机,发展生态养蜂。建议中蜂养殖户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在荒山、荒地、十边地及蜂场周围等播种蜜源植物,涵养蜜源林,改善养蜂生态环境和蜜源结构,解决蜂群越夏渡秋缺蜜问题,提高中蜂生产能力。

(1)把蜜源的利用和发展与天保工程的实施和农业、林业、果品业的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对新、老养蜂户进行宣传动员和给予优惠政策等,因地制宜地采取保、补、扩、合的原则,开发林区蜜源,发展生态养蜂。保:是结合天保工程的封山育林保护和利用现有蜜源;补:就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蜜源的基础上,补充种植其它蜜源植物,使之在品种、花期上相互搭配、相互交接;扩:是响应国家号召,利用在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的契机,成片种植扩大野桂花、千里光、火草等优质蜜源植物;合:是结合发展经果林,种植对养蜂有蜜源价值的果树或其它林木,如枇杷、脐橙、盐肤木、木荷等。

(2)不论是养蜂还是种草植树发展蜜源,都必须要有一定规模才能调节和改善环境,产生规模效应。一般要求户养蜂20~50箱,拥有自然或人工蜜源3~6公顷。

2.5开展优良蜂种选育,提高蜂群抗病力

当前,对中蜂生产威胁最大的病虫害一是巢虫,二是中蜂囊状幼虫病。巢虫通过推广巢虫阻隔器和抗巢虫药物,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但对中蜂囊状幼虫病,国内外还没有一种十分有效的药物。因此,通过有目的地选种育王,提高蜂群抗病力,就成了控制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有效途径。而有目的地选种育王,就必须实行人工选种育王,选用那些春季繁殖迅速、产蜜量高、造脾快、不起盗蜂、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蜂群作种用群和哺育群,育出高质量蜂王去换那些不抗病、生产性能差的蜂王。经过持续几代的选育,就能稳定和提高全场蜂群的抗病力。定期从外地引进与本地蜂群血缘关系较远的同一蜂种(生产性能更好、对中蜂囊状幼虫病抵抗能力更强)改良当地中蜂,提高蜂群抗病力和丰富蜂群的遗传性。

2.6加强中蜂自然保护区工作力度,禁止意蜂进入

锦屏县是贵州省四个中蜂自然保护区之一,且锦屏中蜂个体大、蜂王产卵能力强、能维持强群,是国内优秀的中蜂品种,省外(广东、广西)曾多次到锦屏县引种。保护锦屏县的中蜂资源,不仅是保护当地蜂农的利益,而且也是国家保种工作的需要。为此,锦屏县应在加大中蜂自然保护区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争取省、州司法立法来禁止意蜂进入锦屏县境,确保中蜂生产的健康发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88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