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孢子虫病的防治措施

孢子虫病,是引起爬蜂病的一种成年蜂病,是西方蜜蜂的常见病,大多数蜂场都程度不同地患有此病,且很难根治。但由于各蜂场在四季管理,预防治疗等措施方面的差异,发病自有轻有重,重者削弱群势,影响生产。
根据专业养蜂者的观察与体会,场地常年少日照,地处低洼潮湿,周围环境肮脏,水源不洁,箱具、巢脾等缺乏应有的清洗消毒,群势弱小,秋后缺少花粉,以及箱内湿度过大,防治疏忽等,是导致孢子虫病暴发的诱因。尤以天气长期低温阴雨,蜂群不能爽身飞翔排泄,易引发孢子虫病。在季节上以初春、秋末、冬初发病较多。患病蜂群成年蜂不断爬出箱外,少数头尾稍黑,多数毛色无异,多为空腹,少数大肚,振翅抖动,欲飞不能,四处爬行,死蜂遍地,触目惊心,群势迅速下降,甚至弱不成群。在防治方面,应防重于治。现将防治孢子虫病的七条措施介绍如下:
1.场地应坐北朝南,避风向阳,地势宜高不宜低。蜂箱的摆放应高于地面20~30厘米,箱脚适当垫以砖块、凳架或木桩。蜂箱所盖防水油毛毡四周应突出2~3厘米,箱底脚应内缩2~3厘米。以防雨水上下浸湿箱内。并要保证蜂箱门前有充分的阳光照射,借助阳光的紫外线杀灭蜂群多种病菌。
2.蜂场周围环境应清洁卫生,附近要有清洁水源,供蜜蜂采用。对蜂场附近四周枯枝败叶、杂草、鸡鹅猪羊粪便垃圾要勤打扫:对死蜂病蜂要清扫远埋,防止病害反复传染。()并应于春夏秋三季定期在蜂场周围撒些石灰消毒灭菌。蜂箱上最好有绿树遮阴,但也不能浓荫覆盖。
3.蜂箱、巢脾、蜂具、摇蜜机及盛蜜容器等,应定期清洗消毒。每年春秋两季,刮除蜂箱的蜂胶、赘脾、蜡屑后,用喷灯火焰消毒:亦可倒扣蜂箱用稻草把、废报纸点燃熏烤一二分钟杀菌消毒(注意不要熏焦箱体)。巢脾在刮除蜂胶、割除下边角雄峰房并赘脾后,用3%碱水溶液浸泡6~8小时杀菌消毒,再用清水漂净晾干后使用。其他蜂机具等可用3%热碱水清洗消毒。
4.凡历年患有孢子虫病史的蜂场,在初春、晚秋及越冬前,均应预防孢子虫病的复发,喂以配药糖浆(白砂糖对水1/2),每千克糖浆柠檬酸0.5~1克、氯霉素5~10万单位或新洁尔灭2克(新洁尔灭应随配随用),每框蜂每次喂30~50克,每隔两天一次,连喂3次,可预防孢子虫病的复发。
5.选育抗病蜂种是防治孢子虫病的又一有效途径。当一个蜂场发生孢子虫病时,各群之间总是有轻有重,有的蜂群甚至一只爬蜂也无,这给选育抗种提供了条件,应及时做好记录,在春夏秋换王时,选择无病群育王,淘汰所有患病群蜂王,经过几代选育,孢子虫病便可控制。
6.要勤于翻晒蜂群的保温物,保持蜂箱内应有的干燥,减轻箱内的冷湿度,并促使蜂群飞翔排泄。
7.当蜂群发生少数爬蜂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认为偌大一个蜂群爬几只蜂无所谓。从而延误治疗时机.要知一旦暴发遍地爬蜂.便难以收拾。尤以秋末冬初,麻痹不得,更不要误认为甘露蜜中毒f甘露蜜中毒多为大肚型爬蜂1,应立即进行治疗,每千克糖浆或稀释的蜂蜜配柠檬酸1~2克、氯霉素10~20万单位,每框蜂每次喂50~100克,每隔2天喂一次,连喂5次,可基本治愈。
271500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

相关知识

淡水鱼粘孢子虫病


疾病名称粘孢子虫病

为害对象 斑点叉尾鮰幼鱼
疾病概述 体色变黑,日渐瘦弱

病原 粘孢子虫

症状 粘孢子虫严重寄生于鱼体表时,肉眼可见体表上有许多大小不规则、轮廓不大清楚的点状或瘤状胞囊。若寄生在鳃部则引起鳃丝严重浮肿,鳃片增生融合,呼吸困难。病鱼离群独游或狂游,体色变黑,日渐瘦弱。

发病规律 流行于5-7月和10-12月,常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放养鱼种前,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注意保持养殖池的水质清洁.

(2)每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生产的灭虫精30-60毫克对水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续2-3天。

(3)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制的应氏灭孢灵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1-0.2毫克/升浓度,每天1次,连续2-3天。

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方法 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5—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方法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1)水牛焦虫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犊牛发病率较高,成年牛发病率较低。但是发病后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容易造成患牛死亡。
(2)该病不会通过接触传染,必须通过中间宿主蜱的传播才能将病原散布开来。蜱的种类和分布有地区性,活动有季节性,夏秋时节为发病高峰期。
(3)该病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饥饿、产后体虚、使役过度、管理不善和长途运输等,在水牛抵抗力降低时,中间宿主蜱将病牛血液中的焦虫传播给健康牛体,牛受到侵袭而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7~15天。病牛通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高热不退,精神不振,心跳和呼吸速度加快,肌肉震颤,拱背收腹,行走摇摆。反刍迟缓或停止,食欲废绝。初期便秘,后转腹泻。一般在发病后3~4天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由浅红色至深红色,尿中蛋白质含量增高。贫血逐渐加重,黄疸,水肿,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粪便含有黏液及血液。可视黏膜苍白、黄染,体表淋巴结肿大。
3、病理变化
对病死水牛进行剖检,可见血液量少、色淡、稀薄不凝固,肺水肿;肠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时有溃疡面;前胸和腹部皮下呈胶冻样水肿,局限性黄染,特别是两前肢腋下较重;脾脏肿大,心脏外膜出血;瘤胃和重瓣胃黏膜局部脱落,瘤胃底呈黄色。
4、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具体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测。无菌采集患牛耳缘静脉血送往福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检测,经抹片和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内有环形、杆状形的虫体。

5、防治措施
(1)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贝尼尔,用蒸馏水配制成5%的浓度,按每公斤体重7.5毫克剂量分点肌肉深部注射,辅以安钠咖和安乃近治疗,通常一次见效,必要时可于24小时后重复注射一次。或皮下注射阿卡普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毫克,辅以安钠咖和安乃近。治疗过程中为减轻阿卡普林的副作用(注射数分钟后部分病牛会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及呼吸困难等反应),建议分两次注射,同时注射少量阿托品。中草药治疗时应以青蒿为主,辅以白术、车前、黄芪、生地、当归、栀子和知母等,根据水牛症状轻重和体重确定剂量,水煎候温灌服。每天一剂,连服3天,治疗效果显著。方解:青蒿具有清透虚热、截疟之功效;白术用于治疗倦怠乏力、泄泻;车前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之功效;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之功效;生地、知母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和血、润燥滑肠之功效;栀子主治湿热黄疸、血痢尿血。采取以上措施治疗一周后,发病水牛基本恢复正常。
(2)预防措施。焦虫病主要通过蜱传播,当蜱吸食患有焦虫病牛的血液时,寄生在红细胞的焦虫裂殖子随之进入蜱体内,以配子生殖方式繁殖,发育成熟变为孢子。当蜱再吸食健康牛血液时,孢子被转移到牛体内,发育繁殖引起焦虫病。水牛焦虫病一般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但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也会导致病牛死亡和疫情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应引起兽医防疫部门及养殖户的重视。预防该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经常灭蜱。可对牛体、牛栏地面和墙壁喷洒1%~2%敌百虫溶液,能有效除蜱。同时,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可在该病的易发季节定期采用药物预防,使用三氮脒注射液深部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毫克。加强检疫,严禁引入病牛和带蜱牛,外引的水牛必须经过隔离观察和严格检查,确认健康无病后才可混群饲养。同时,對已发病的地区和养殖场要定期进行检疫,一旦发现病牛,要及时隔离治疗。对健康带虫水牛应定期进行药物防治,加强对传染源的杀灭。

海水鱼沾孢子虫病


疾病名称沾孢子虫病

为害对象 多种海水鱼
疾病概述
属于寄生虫病

病原为粘孢子虫类,海水中常见的粘孢子虫有库道虫,尾孢子虫、单囊虫等。

此病在多种海水鱼中可以发生,无季节性。不同的粘孢子虫或者在不同的寄生部位表现出的症状不同。当寄生虫寄生于组织中时,感染部位常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包囊,寄生于胆囊等腔道时,一般没有白色包囊,但可见寄生虫游动,严重时可使胆囊充血、发炎。

病原粘孢子虫类

防治方法 发病对每立方米水体用2.1~3.2g的盐酸奎那克林,全池泼洒,或药浴病鱼;对有发病史的池塘和养殖水体,每月全池泼洒敌百虫1~2次,每立方米水用药0.2~0.3g。

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牛焦虫也叫做血孢子虫病,是由于牛淋巴球、红血球等处寄生有多种无色素血孢子虫而引起,这类虫体体型非常小,需要借助蜱虫传播,因此也叫做蜱热。病牛的典型症状是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停止反当,往往卧地不起,且后期体温急剧升高,体质逐渐消瘦,呈现高热稽留,最终发生死亡,应加以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肉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体

肉牛焦虫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导致,这两种虫体相比较,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具有更大的体型,且其呈现多种形态,如环形、有犁形、椭圆形等,且两个梨形虫体往往以尖端相连形成锐角,这也是虫体典型形态,通常处于红细胞的中部,且虫体直径要明显比红细胞半径大;牛巴贝斯焦虫也呈现多种形态,通常处于红细胞边缘,且两个虫体呈尖端或者锐角相连,个别处于红细胞中央。该病可通过多种蜱虫进行传播。焦虫通常寄生在牛、羊的红细胞内,有些猪、犬以及马属动物也能够感染焦虫,但主要是对牛、羊造成较大危害。红细胞内寄生的焦虫,能够经由血液循环侵入到牛体各处,并大量繁殖。在病牛体内,以虫卵的形式在唾液细胞中发育,并具有感染性。

2、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具有8~15天的潜伏期。成年肉牛通常呈急性经过,发病初期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0~42℃,呈现稽留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反刍减少或者彻底停止,呼吸加速,鼻镜过于干燥且发生出血,肌肉震颤。经过3~4天,病牛开始排出血红蛋白尿,尿液颜色从浅色逐渐变成深红色,且尿液中所含的蛋白质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该病的典型性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牛逐渐表现出更加严重的贫血,可视黏膜呈苍白色或者白色,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喘息。体质衰弱、消瘦,起卧和行走都比较困难,或者只能够卧地不起,并伴有黄疸、水肿,且先便秘后腹泻或者二者交替出现,往往排出混杂黏液及血液的粪便,部分甚至会排出覆盖有黑褐色黏液膜的粪便,并散发恶臭味,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病牛最终往往由于严重缺氧、缺乏营养或者肝脏功能障碍而发生死亡,妊娠母牛患病后通常会发生流产。

3、实验室检查

无菌条件下在病牛耳缘静脉处采血,制作血抹片,经过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发现红细胞大小不同,且细胞内存在呈逗点状、环状、杆状的虫体,一般同一个细胞中存在1~4个虫体,染虫率一般能够达到70%左右。

在诊断过程中,还要对虫体形态进行细致鉴别,并仔细观察虫体大小、数目、位置以及排列状态,尤其要注意查找典型虫体所具有的特异性构造,从而准确判断是由何种虫体引起发病。牛瑟氏泰勒焦虫,虫体呈竹芽状或者杆状,长度要比红细胞的半径小;牛双芽巴贝斯焦虫,虫体呈双梨子状,且其尖端相连形成锐角,长度要比红细胞的半径大,具有团块状的染色质;牛巴贝斯焦虫,虫体呈双梨子状,虫体尖端相连形成钝角,长度要比红细胞的半径小,往往处于红细胞的边缘,有时处于偏中部。另外,如果焦虫正处在感染高峰期,在镜检时也能够发现红细胞外存在少数的虫体,此时就需要对逐个视野、逐个细胞进行检查,并注意对其他虫体、杂质、边虫、附红体细胞等进行鉴别,禁止随意做出结论,防止发生漏诊、误诊。边虫,虫体呈圆形,边缘整齐,体型较小,通常处于红细胞的边缘,一个红细胞内能够同时附着有1~16个虫体,进入繁殖阶段,虫体则具有多种形状,如三角形或者圆形等,成虫通常呈圆形。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症状较轻或者发病初期,可按体重使用3.5~7mg/kg三氮脒,配制成5%~7%的注射液,并将其置于50℃温水中进行至少10min的水浴,待温度适宜后在臀部进行肌肉注射,通常用药1次就能够见效。如果病牛症状严重,也只能够采取少于3次用药治疗,且每次需要间隔48h,治疗效果较好。病牛也可使用锥黄素进行治疗,每次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配制成0.5%~1%的注射剂,按体重注射3~4mL/kg,通常用药1~2次就能够见效,每次具有24~48h间隔时间,治疗效果也较好。但要注意的是,注射锥黄素时,注射速度不能过快。病牛也可使用锥蓝素进行治疗,添加适量的0.4%的生理盐水配制成1%的注射剂,按体重肌肉注射5mL/kg,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要确保缓慢注射。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牛,可将1次用量分成2次注射,每次具有24~48h的间隔。在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根据临床病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如发生贫血等体弱症状时,可静脉注射由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B12、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如果心脏衰弱,可注射适量的强心剂;如果食欲减退,可投服适量的健胃剂。

灭蜱。牛体可使用按1∶(200~250)倍稀释的2.5%敌杀死油乳剂进行喷雾,每半个月进行1次。圈舍墙面、缝隙等要定期喷洒灭蜱药物。同时,可配合采取人工种草、深翻土地或者改良土壤改良等方式来破坏蜱虫的生存条件。另外,还可对肉牛配合注射大环内醋类抗生素,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以及多拉菌素等用于控制或者消灭蜱虫。

牛焦虫病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简介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有病区当地牛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为40%;由无病区运进有病区的牛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60%—92%。
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
引起牛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两种。
(一)牛巴贝西焦虫病该病潜伏期为9—15天,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视黏膜黄染,有点状出血,初期拉稀,后期便秘,尿呈红色乃至酱油色。红细胞减少,血红素指数下降,急性病例可在2—6天内死亡。轻症病畜几天后体温下降,恢复较慢。
(二)牛泰勒焦虫病该病潜伏期14—20天,病初体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到40.5—41.7℃,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顿,结膜潮红。中期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为正常的2—5倍。反刍停止,先便秘后腹泻,粪中带血丝。可视黏膜有出血斑点。步态蹒跚,起立困难。后期结膜苍白,黄染,在眼睑和尾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粟粒至扁豆大的深红色出血斑点,病牛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患病牛要及早治疗,扑灭体表的蜱。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护理对愈后有良好的效果。

防治方法如下
治疗
(1)贝尼尔,每公斤体重用3.5-3.8毫克,配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轻症1次即可,必要时每天1次,连注2—3次。水牛对此药较敏感,一般用药1次较安全,连续使用,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死亡;黄牛偶尔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等副作用,可很快消失。
(2)黄色素,每公斤体重3—4毫克,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小时后再注射1次。病牛在治疗后的数日内须避免烈日照射。注射时,切忌将药液漏到血管外。
(3)阿卡普林,每公斤体重用0.6—1毫克,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孕牛可能流产),一般于1—4小时后自行消失。若不消失,可皮下注射阿托品,每公斤体重10毫克,能迅速解除副作用。
(4)咪唑苯脲,每公斤体重2毫克,配成10%溶液,分2次肌肉注射。
(5)在选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采用对症疗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用维生素B12治疗贫血,中等个体的牛1次皮下注射1—1.5毫升(80—120毫克),有条件的,可应用输血疗法,效果更好。
预防
(1)有蜱的地区应定期灭蜱,牛舍内1米以下的墙壁,要用杀虫药涂抹,杀灭残留蜱。
(2)对牛体表的蜱要定期喷药或药浴,以便杀灭之。
(3)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前,定期药物预防,以防发病。

鹅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鹅剑带绦虫病该病由矛形剑带绦虫等多种绦虫所致的鹅肠道寄生虫病,鹅群放牧下水容易被感染发病。该病主要危害数周至5月龄鹅,因此必须有计划用药物驱虫。患病鹅表现为消瘦、精神萎靡、离群静坐、翅膀下垂、脚软、走路摇晃、甩头、运动失调,两脚作划水动作,麻痹由两脚开始,发展到全身,向后坐或倒向一侧而死亡,排出灰白色稀粪中常见乳白色绦虫节片。

防治商品鹅群应在1~1.5月龄时驱虫1次。留种种鹅群除了1~1.5月龄时驱虫1次外,在4~5月龄时应再驱虫1次。吡喹酮,每公斤体重用药30~40毫克,1次拌料投喂;灭绦灵片,每公斤体重用药50~60毫克,1次拌料投喂;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用药10~25毫克,1次拌料投喂;硫双二氯酚,每公斤体重150~200毫克,1次喂服;氯硝柳胺,每公斤体重50~60毫克,1次喂服。

鹅球虫病寄生于鹅的球虫有16种,最常见的为肠球虫。各种年龄鹅都可感染,幼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症状为摇头,口流白沫,伏地,颈下垂,排血水样粪便。青年鹅、成年鹅常为带虫者,而雏鹅和仔鹅对球虫易感,因此必须分开饲养防止被感染。5~8月份为球虫多发季节,有该病流行区域或鹅群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

防治做好养殖场严格消毒工作,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一旦发生该病,应立即用磺胺药、氯苯胍、氨丙啉、青霉素等防治。每公斤体重用250毫克氨丙林拌料,连喂3天;每公斤体重用氯苯胍10毫克拌料,连喂3天;每公斤体重用球虫宁30毫克拌料,连喂3天。

鹅裂口线虫病该病对雏鹅和仔鹅危害大,与青、成年鹅分开饲养,不到低洼潮湿地带或死水塘放牧,可大大减少发病。放牧的鹅群应定期驱虫,商品鹅进行1~2次,留种种鹅群须进行2~3次。病鹅应隔离治疗,可用左咪唑或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25毫克,1次口服;甲苯咪唑,每公斤体重用30毫克,1次口服。

奶牛梨形虫病的临床症状 奶牛梨形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近几年随着北京市密云县奶牛业的发展,梨形虫病在各奶牛场均有发生,尤其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区域发病率较高,个别感染梨形虫严重的奶牛场由于死淘率过高、产奶量下降而倒闭。为了了解和掌握梨形虫的感染和发病情况,笔者经对一个感染梨形虫严重的奶牛场进行将近两年的跟踪调查,实验室显微镜检测样品96份,检测出有梨形虫的阳性样品62份,阳性率平均达到64.6%,流行病学调查由于梨形虫引起的死亡率6.7%,淘汰率26.8%,发病期间产奶量下降80%,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最多长达半年之久,严重威胁到奶牛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梨形虫病的临床症状奶牛梨形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

病牛体温明显升高,通常能够达到40~41℃,少数甚至能够达到42℃左右,呈现稽留热,冬季大部分体温能够达到39.5—40.O℃。有时尽管通过血检显示病牛严重感染梨形虫,但没有表现出体温升高,往往是由于奶牛体况良好;部分奶牛会表现出体温降低,通常是由于体质较差,或者处于病程晚期,且预后不良。精神萎靡,个别表现出神经症状,晕头转向,意识不清,视线模糊,头抵在墙壁不动,磨牙,流涎。部分病牛的眼结膜会在初期发生充血,后期发生出血而呈苍白色或者发生黄染,部分不停流泪,往往发出2~3声咳嗽,随着体温的升高会导致呼吸加快、肺泡音粗砺等,部分会流出鼻液,发出呻吟。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往往是采食少量青干草,而拒绝采食精料,口腔黏膜苍白或者黄染。

另外,病牛一般会伴有前胃弛缓,瘤胃蠕动缓慢或者停止蠕动,反刍微弱或者停止,暖气减少,往往会反复发生臌气。病牛由于肠炎、消化不良,导致机体往往排出粗糙的黏性粪便,并散发酸臭味。有时会发生腹泻,排出混杂血丝或者黏膜的稀粪,会散发恶臭味。部分会排出少量的干硬粪便,表面呈黑亮色。机体消瘦,生长发育不良,往往卧地,拒绝站立,走动无力,部分甚至会表现出行走时拒绝走路的中央,而喜欢在沙土的路边行走,出现轻度跛行,肘部或者肩部肌肉明显震颤。病牛往往会大量出汗,主要是1岁左右处于生长期的奶牛比较明显,在少量运动后就会发生出汗,部分是局部出汗,部分是全身出汗,严重时能够在毛尖看到汗珠。排尿不畅,尿液呈黄色,散发腥臭味,甚至会排出血红蛋白尿。

2、剖检变化

病死牛相同之处是尸体消瘦,血液色淡且比较稀薄,凝固不良;肝肿呈黄色,发生肿大,质地脆弱;脾脏明显肿大,可达到正常大小的2~4倍,脾髓变软,呈黄红色,质脆脆弱。但双芽巴贝斯虫与巴贝斯虫会导致病牛黏膜皮下组织发生黄染、浸润;胆囊发生肿大,含有大量的黄褐色胆汁;心胞液增多,心胞膜增厚;肺膈叶、尖叶发生气肿充血;肾脏发生肿大,肾脏和膀胱存在出血点,且肾盂和膀胱内积聚红色尿液;肠壁发生充血,胃黏膜出现脱落。环形泰勒梨形虫病会导致体表淋巴结发生肿大,包膜下存在出血,剖面湿润多汁;心脏外膜和内膜存在出血点;心肌发生变性、坏死;真胃黏膜存在出血点、黄白色结节以及不同大小的溃疡。

3、鉴别诊断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病牛明显发热,呈现高稽留热,少数会出现一过性高热,伴有腹泻,机体逐渐消瘦。初期可视黏膜、眼结膜潮红;中期可视黏膜发生黄染,排出绿色或者黄色粪便;后期可视黏膜呈苍白色,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奶牛弓形体病。通常呈隐性感染,发生显性感染会表现出明显高热,呼吸困难,中枢机能障碍,运动障碍,精神过于兴奋,接着快速陷入昏迷。妊娠奶牛感染后往往会发生流产,剖检患病死亡的犊牛往往可见胆囊明显肿大。

4、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如果患病牛临床症状严重,可按体重使用3.5mg/kg贝尼尔,配制成7%水溶液后进行静脉推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配合每天1次静脉注射500mL25%葡萄糖、2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8mL安钠咖、1600万IU青霉素、40~60mL维生素C,实施支持以及对症治疗。如果病牛症状较轻,但体温有所升高,可按体重使用3.5mg/kg贝尼尔,配制成5%溶液后进行肌肉分点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另外,对于没有发病的奶牛,也要使用贝尼尔进行预防,即按体重使用3mg/kg,分成2次使用。部分病牛采取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但由于血液红细胞内依然有少量的虫体没有被杀灭,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再次出现发病。因此,在病牛经过治疗且症状减轻后的几天内,还要再继续使用药物治疗1~2个疗程,以彻底杀灭虫体。

中药治疗。取40g白芍、10g鳖甲、30g生地、30g常山、20g丹皮、20g槟榔、30g柴胡、30g黄芪、50g旱莲草、30g知母、30g党参、30g乌梅、30g熟地、100g青蒿、30g当归,加水煎煮后给病牛灌服,第1天使用2副,每间隔6小时1次,连续使用4次,第2天使用1副,上、下午分别灌服1次,如果症状严重还要采取强心、补液等。

及时灭蜱。饲养环境及牛体要采取有计划的灭蜱,常选择使用0.2%害虫敌、0.2%辛硫磷、1%马拉硫磷或者0.2%的杀螟松进行灭蜱。牛体灭蜱时,每头奶牛体表喷涂500mL药液,每间隔3周1次,用药后要确保被毛比较干燥后才能够进行饲喂、饮水,避免药液滴入到饲养用具上被机体误服而发生中毒。另外,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会导致蜱虫形成抗药性,因此要轮流或者交替使用不同的杀虫剂,确保杀蜱效果良好,并避免形成抗药性。

一、梨形虫病发病原因调查
通过对梨形虫病的感染场户进行跟踪调查,2012年8月某场有存栏奶牛298头,由于牛舍改建,拆一栋,盖一栋,改好后将奶牛迁回,当时养牛环境较差,每天人员、施工车辆喧哗。当时进行梨形虫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检测奶牛21头,有18头奶牛梨形虫检测阳性;3头阴性,当时牛群食欲正常,只是个别奶牛尿液呈红色;10月个别奶牛出现乳房炎。乳房有坚硬块状,隐性乳房炎达到2%(牛奶中检测出的体细胞和细菌数超标)原来每头奶牛平均产奶量20千克/日,患病后平均产奶量下降15~10千克/天,牛奶价格乳脂高牛奶3.6元/千克,患病后下降了0.9元/千克,对精神不好的奶牛按照乳房炎治疗;11月奶牛出现被毛粗乱,食欲不好,当时由于更换草料,认为所购买的草料质量不好;到12月底死亡奶牛20头,死亡率6.7%,淘汰奶牛80头,淘汰率26.8%。
2013年1月县疫控中心经对牛群进行临床观察、听诊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梨形虫病,提出对出现梨形虫病临床症状的奶牛进行治疗,疑似健康奶牛进行梨形虫预防,从2013年1月-3月底,死亡5头,淘汰10头,以后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梨形虫病逐渐得到控制,牛群恢复健康。
二、临床症状
前期发烧3天左右,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不吃精料,继而不吃饲草,不吃饲草是一个较慢的过程,大约10天左右,出现产奶量下降,乳汁变得稀薄,每天减少1/3奶量,直至无乳,有时早上挤奶正常,下午突然无乳,腹部石头般坚硬。1/5奶牛眼结膜发白,身体发白,眼底、唇部和乳房发黄,眼球突出,皮和肉之间有水肿,上颌水肿,由于缺铁四处找土啃。1/10奶牛颈部无力(头耷拉到饲槽上)。尿血,粪便呈黑红色,(肠道弥漫性出血,导致粪便里全部是血)稀薄,眼球突出,消瘦,血液稀薄。
三、听诊
听诊心音增强,发病严重奶牛,手触皮肤温度增高。
四、实验室检测
1.检测方法。取耳尖第一滴血(或静脉血)制成抹片,自然干燥后,加甲醇固定,放入50x稀释的姬姆萨染液中隔夜镜检。
2.检测结果统计。见表1
3.梨形虫镜检结果分析。在将近一年的跟踪检测中,共检测样品96份,经实验室显微镜检测有梨形虫的阳性样品62份,阳性率平均达到64.6%。对这些检测的样品进行分析。
(1)未出现临床症状5头奶牛镜检,1头检测出有梨形虫,梨形虫的数量较少,在26个视野中有4个双芽巴贝斯虫。
(2)血便5头奶牛镜检,有3头检测出有梨形虫,梨形虫的数量多,最严重的0964号奶牛,在10个视野中有牛巴贝斯虫10个、双芽巴贝斯虫36个、环形泰勒虫21个。
(3)未使用药物治疗,部分出现临床症状,第一次抽血检测,检测样品29份,有梨形虫的22份,0721号奶牛,在10个视野中有牛巴贝斯虫50个、双芽巴贝斯虫35个、环形泰勒虫65个。0112号奶牛,在10个视野中有牛巴贝斯虫78个、双芽巴贝斯虫21个、环形泰勒虫57个
(4)使用药治疗后,再抽血检测,检测样品49份,有梨形虫的25份,0831号奶牛,在10个视野中有牛巴贝斯虫82个、双芽巴贝斯虫66个、环形泰勒虫16个。
五、治疗
目前密云地区梨形虫病感染主要以环形泰勒虫、双芽巴贝斯虫和牛巴贝斯虫为主,同时也要注意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问题,因此在治疗梨形虫病时,既要注意病原的区分也要考虑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梨形虫病治疗:环形泰勒虫感染为主,使用贝尼尔治疗;牛巴贝斯或双芽巴贝斯感染为主,使用贝尼尔和黄色素治疗;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严重,使用贝尼尔和血虫敌交替治疗。
1.贝尼尔注射+输液治疗:25%葡萄糖+贝尼尔注射液(7~9克/千克)维生素C(1~2盒)+樟脑(2支)
2.黄色素输液治疗。25%葡萄糖+Vc+樟脑+黄色素(0.3毫升/千克)

六、综合防控措施
(1)对出现梨形虫病临床症状的奶牛先抽血化验,确诊为梨形虫病,对症治疗。
(2)每天喂完草后,巡视观察,光吃草不吃料,有的在饲料里调料吃,颈部无力牛头耷拉到槽子上,嘴唇拱牛槽边沿。
(3)感染梨形虫病严重的牛场,奶牛产后发病,梨形虫检测阳性率高,因此,无论是否有临床症状都注射2个疗程的贝尼尔预防。
(4)高产奶牛体质差,增加高蛋白饲料+维生素C+健之素(活菌制剂)
(5)预防。对感染梨形虫的奶牛场,全群疑似健康奶牛20天贝尼尔预防注射一次。
(6)驱虫。每年春秋各驱虫一次,体内驱虫使用畜虫净或伊维菌素皮下注射,体外和环境驱虫使用3%的敌百虫喷洒(或用其他体外杀虫药杀灭传播媒介蜱),每年7~8月,由于蚊蝇和蜱虫活跃,属于梨形虫高发季节,对于不产奶的育成牛和空怀奶牛,定期使用贝尼尔预防。
(7)消毒。定期消毒,有条件的场户使用消毒车带奶牛及场地仪器消毒。
七、经验交流
(1)梨形虫显微镜检测时应注意区分病原,镜检双芽巴贝斯感染严重的奶牛易出现反复,治疗一个疗程后,恢复健康,过一段时间后又复发。因此,个人经验治疗双芽巴贝斯奶牛要连续使用贝尼尔和血虫敌交替使用4个疗程。
(2)在大群奶牛疑似健康的状态下,出奶量大的易出现反复,有5头奶牛在1个月前检测出梨形虫和附红细胞体阳性,使用贝尼尔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吃喝正常,过1个月又出现拉稀,粪便带血,身体发白,不食。治疗过,被毛粗乱,腹部发瘪,吃草料时,饲草部分剩余,身体发白,眼球突出。
(3)治疗梨形虫和附红细胞体时,输液的葡萄糖要使用25%的高糖。
(4)梨形虫病感染的奶牛心跳增强,输液速度不易过快,低糖和输液过快会导致突然死亡。
(5)环境改变和引进奶牛会导致梨形虫大面积爆发。
(6)为了不影响鲜奶质量,对于发生梨形虫病的奶牛场,应采取生产和治疗相结合。检测和治疗分批进行,对发病严重的奶牛先期治疗。
(7)对有梨形虫感染的牛群,每晚上都要到牛舍巡查一次,挨个观察奶牛的反刍情况,一旦出现不反刍,就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56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