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颚绒螯蟹

中文名称 狭颚绒螯蟹
拉丁名称 Eriocheir leptognathus
生物代码 610060290280040003
中文门名 节肢动物门
拉丁门名 Arthropoda
中文纲名 甲壳纲
拉丁纲名 Crustacea
中文科名 方蟹科
拉丁科名 Grapsidae
中文属名 绒螯蟹属
拉丁属名 Eriocheir
分布类型 海水,淡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头胸甲呈圆方形,个体较小,甲长20毫米,宽22毫米。表面平滑,具小凹点。肝区低平,中鳃区具有1条颗粒隆线,向后方斜行。额窄,前缘分成不明显的4齿,中央缺刻较浅。背眼窝缘凹入,腹眼窝缘下形成隆脊,上具颗粒,延伸至外眼窝齿的腹面。外眼窝齿较大,其下的前侧缘还有2齿,此2齿相隔较近,外眼窝齿与2齿中的第1齿间具V字形缺刻,末齿小,自末齿向甲面引入1条横行的颗粒隆线。第3领足窄瘦,中央有较大的间隙。雄繁大干雌整,长节内侧面末半部具有软毛;腕节内末角较尖锐,下面有长软毛;掌节外侧面具有微细颗粒,有1条颗粒隆线直延伸至不动指的末端,内侧面及丙指内侧面的基半部密县绒毛,但雌体此处的毛较稀疏。各对步足细长,前后缘均具长刚毛,第1、2对步足
前节与指节的背面另各具1列长刚毛。雄性腹部三角形,雌性腹部呈圆形。
生活习性 栖居于积有海水的泥坑中,或在河口的泥滩上及近海河口地带。在沿海张网作业渔获物中常见。

相关知识

中华绒螯蟹幼体培育


工厂化育苗目前,河蟹的人工育苗有人工半咸水工厂化育苗和天然海水工厂化育苗两种方法。其操作要点之二是幼体培育:

河蟹从蚤状幼体孵出到大眼幼体(蟹苗)出池,要经过5次脱皮变态过程,时间长达1722天。蚤状幼体能否顺利地完成5次脱皮变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按照河蟹幼体的变态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搞好幼体的培育,是河蟹人工育苗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整个幼体培育过程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培育池的清整消毒:在抱卵蟹入池孵幼前半个月,需清除池底淤泥,洗刷池壁,维修进排水系,增温通气等设施,准备好充足的生物活饵料。然后再用生石灰、晶体敌百虫、漂白粉或福尔马林等药物彻底清池消毒。通常晶体敌百虫每亩用5080克,配成药液全池泼洒,或用30ppm的福尔马林药液,也可用45ppm的漂白粉药液,全池泼洒,杀灭有害生物。由于福尔马林的药效较长,要提前710天使用,其它药物也要提前34天使用,待药性消失后方可放入抱卵蟹进行幼体培育。进水的处理:培育池进水如用天然海水需经沉淀后,经较稀的筛绢网过滤送入育苗车间,再在各育苗池的进水口管道上,装上较密的筛绢网,进行过滤后进入育苗池,以保证进入育苗池的水质清新干净,适合培育幼体的需要。

幼体放养密度:幼体放养密度随进水增温、送气条件以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而有所不同。以江苏为例,通常每立方米育苗水体放I期蚤状幼体1520万尾,高的每立方米水体也可放3040万尾,均能获得较好的育苗效果。

饵料投喂:幼体培育常用的活饵料,以藻类、轮虫和卤虫为主,并辅以用鱼粉、蛤肉等制成的人工配合微颗粒饵料。投喂方法为全池泼洒,坚持少量多次,蚤状幼体I、II期,每天投喂68次,蚤状幼体III期以后每天投喂46次,投喂量可适当增加。饵料要求新鲜、适口、喂足喂均匀。饵料颗粒的大小也应随着幼体的生长而逐渐加大。如投喂卤虫,蚤状幼体IIV期,以投喂丰年虫的无节幼体为主,蚤状幼体V期可投喂丰年虫成体或淡水枝角类。投喂动物性活饵料时,要掌握好投喂量,以当天吃完为原则,以免活饵料吃不完留在培育池内与河蟹幼体争空间、争氧气、争营养物质。

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育苗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一般从蚤状幼体I期到蚤状幼体III期阶段,以加水为主,少量排水,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约1/3;蚤状幼体III期以后,逐步增加换水次数,并加大换水量,每次换水2/3;蚤状幼体V期,每天换水两次,每次换掉池水的1/2,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以促进群体同步变态,提高育苗效果。保持池水上下层水体溶氧分布均匀也十分重要。通常在育苗池底部铺设送气管道,从池底充气增氧。充气量为育苗池水体的1.52%。在池底铺设充气管道进行充气,不仅可使池水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上下水体溶氧分布均匀,而且可使蚤状幼体在池内始终保持游离状态,可防止幼体抱团而引起死亡。蚤状幼体培育适宜酸碱度为7.58.5。由于在培育过程中,大量投喂动物性饵料,再加上藻类大量繁殖,容易引起池水酸碱度的变化,影响幼体培育。为此,要加强水质监测。通过控制投饵量和及时加水,保持酸碱度的相对稳定。

蚤状幼体对海水的盐度适应范围很广,从833皆可。但为了有利于幼体的整齐变态,促进生长,要求在育苗过程中,池水的盐度也要保持稳定,防止发生突然变化。水温也是影响河蟹幼体培育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926℃,蚤状幼体I、II期的最适水温为1922℃,蚤状幼体III、IV期为2224℃,蚤状幼体V期到大眼幼体为2426℃。在整个幼体培育过程中,要求水温保持相对稳定,昼夜温差不宜过大。要建立水温监测制度,加强水温调控。日常管理:建立河蟹幼体培育专业队伍,日夜专人值班,每天早中晚各检查1次幼体生长发育变态情况,并通过显微镜检查幼体的摄食情况,定期测试水温、水质,根据检查掌握的情况,调整各项饲养管理技术措施。河蟹育苗常见的病虫害是聚缩虫的寄生,可用孔雀石绿、福尔马林、新洁尔灭等药物杀灭,也可通过加大换水量的方法进行生态防治。

蟹苗出池:蚤状幼体经变态成为大眼幼体(蟹苗)后,再经57天的培育就可出池。蟹苗出池前,应向培育池内不断加入淡水进行淡化处理,至蟹苗出池时,池水的盐度应小于12,使其逐步适应淡水环境,为放流或养殖打好基础。出苗则采取在育苗池出水口处加一40目的网箱,拔去出水孔塞子让水流进网箱集苗即可。出苗前应放掉部分池水,减轻池底压力,防止出水孔因压力较大而挤伤蟹苗。出池蟹苗可通过称重过数后出售,用于放流或养殖。

中华绒螯蟹苇塘养殖


一般沿湖地区及河流、水库下游都有一定数量苇塘荒地。这里涝一片水,旱时一片苇,芦苇不成材,种地怕涝雨,但对发展河蟹养殖十分有利。
1.建池
利用苇塘建池养蟹,一般就其地形、地貌,以利进水、排水,可建造大大小小的养蟹池。苇塘建池养蟹,面积大,养殖的河蟹质量好、个体大,但面积太大管理困难,精 养程度低,单位面积产量难以提高。
在苇塘建池养蟹,水深80厘米左右即可,环沟、蟹沟适当加宽,沟内栽移可供河蟹摄食的水生植物,水底培养底栖动物。
2.清除敌害
利用苇塘养殖河蟹敌害生物较多,如水蛇、青蛙、鲶鱼、塘鲤等都是河蟹的天敌,必须认真捕捉、清塘,彻底杀灭天敌。
3.蟹种投放
蟹种投放基本同稻田养蟹,亩放5~7克幼蟹2000~2500只,面积太大应适当少投,也可根据天然动、植物饵料的多少调整蟹种投放密度。如自然水坑较多,可以适当投放一定量的链鱼、鳙鱼、草鱼,但不能放养鲤鱼等杂食性的鱼类,更不可以放养鲶鱼、塘鲤等肉食性鱼类。
4.投饵
饵料以苇塘的天然动植物性饵料为主,辅以人工投饵。放养前期以天然饵料为主,辅以人工投饵,入秋开始以投喂精饲料为主。
5.水质调节
水质调节基本同稻田养蟹,但苇塘养蟹水质一般不会太肥。如水质太瘦,放养蟹种前可适当施肥,促进浮游生物的繁生,为底栖动物的繁殖提供饵料。
6.防逃设施及收捕
防逃材料和安装与池塘养蟹大同小异。成蟹收捕较池塘、稻田养蟹困难,除放水收捕、引诱、 投饵诱捕之外,还要下塘捉捕,甚至见洞挖捕,比较费时、费力。

中华绒螯蟹幼体放养


工厂化育苗目前,河蟹的人工育苗有人工半咸水工厂化育苗和天然海水工厂化育苗两种方法。其操作要点之一是幼体放养:当抱卵蟹腹部所携带的卵粒绝大部分透明,卵黄集中于中央,一小部分呈蝴蝶状,胚胎出现眼点,心脏跳动频率为120次/分,进入原蚤状幼体阶段时,预示着蚤状幼体将临近出膜,这时应做好亲蟹孵幼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是进行蟹体消毒。在抱卵蟹放入幼体培育池孵幼前应先洗净蟹体上的污泥,并用孔雀石绿、漂白粉、新洁尔灭等配成海水药液,对蟹体进行浸浴消毒,以消灭蟹体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其次是集中孵幼。将消毒后的抱卵蟹按每笼2530只,放入幼体培育池,集中孵幼。为了在同一培育池中得到预定数量和发育整齐的幼体,使幼体群体变态能同步进行。放入的抱卵蟹数量应比计划数量多23倍。通常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并灵活掌握。

幼体放养密度培育池水体体积
抱卵蟹数量 = ---------------
平均每只蟹抱卵量孵化率

在孵幼过程中,应及时检查,一旦达到幼体需要预定数量时,即应将还未孵幼的抱卵蟹转移放入另一只孵幼池继续孵幼。已孵出幼体的雌蟹也应转入亲蟹饲养池进行强化培育,以待再次怀卵。还可采取专池孵幼,将大批抱卵蟹集中放入幼体孵化池或饵料培育池,进行大批量专池孵幼。再通过采样计算出水体中的幼体数量,然后按每只幼体培育池的大小和培育的幼体数量,将幼体连水移入培养池进行幼体培育。这种方法虽然能获得大批量较为整齐的I期蚤状幼体,但由于孵化池面积较小,抱卵蟹放养密度又大,很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蚤状幼体孵出,影响幼体的孵化率。因而在整个孵幼过程中,操作要十分小心仔细,强化管理,严防水质恶化,提高幼体的孵化率。

中华绒螯蟹河沟养殖


河沟养蟹的特点是一般都比较狭窄而长,是跨村、跨乡或跨县的。多数是长年流水,船舶航行的通道。大多河沟较浅、水草多、饵料足、溶氧高,是河蟹生长的好地方。河沟养蟹多采取分段由乡、村、组或个人承包拦养。首先要建好拦网,防止鱼蟹逃逸、进出水口均应建立拦鱼栅。在分段拦养中,多数用竹箔加网箔两道拦网,在通道口竹箔齐水平面,不妨碍行船。建网箔防逃时,用网线固定一节节的竹筒作门拦,浮在防逃箔网上。为了加强防逃效果,有的在进出水口处各用三道拦网,两道竹箔中间加一道网箔,或两道网箔中加一道竹箔,这样防逃效果好。
幼蟹放养的规格与密度:河沟养蟹与池塘不同,水流活、溶氧高、饵料丰富。一般以鱼为主,兼养河蟹。幼蟹放养前应清除河沟中的敌害鱼类,为鱼蟹生长提供适应的生活环境。河沟养蟹一般以稀放为主,面积小的以精养为主,放养的幼蟹规格以250~300只/公斤的为好,密度亩放3~4公斤,每平方米放1~1.5只。
投喂方法:在河道两边搭若干个食台,根据河沟长度,确定食台数量,保证河蟹都能吃到食,同时也便于检查吃食情况。河沟养蟹上半年以天然饵料为主,人工投饵为辅。下半年特别7、8、9三个月应以人工投喂的动物性饵料为主,自然饵料为辅。日常管理和巡河:暴雨季节防止漫水逃逸,修补河堤防止倒塌,填堵逃逸漏洞,防止敌害。
河沟养蟹防逃比较困难,拦鱼栅仅限于进出水口,漫长的河沟两岸无法建防逃设施,因此,只能在河蟹自然生殖洄游前提前开捕,做好成蟹暂养。捕捞时间在九月上中旬,采用各种捕捞方法,把能收获到的成蟹全部捕放到暂养池中,通过短期精心管理,实行人工投饵催肥,促进肝脏积累,增加体重,提高经济效益。

中华绒螯蟹箱养蟹


网箱养蟹是近几年来的一项内容,其特点:放养密度大、生长较快、不占塘口、管理捕捞方便。
1.位置选择
应选在避风向阳、水质清新、风浪不大、比较安静、无污染、水量交换量适中、有微流水,周围开阔没有水老鼠。
2.网箱规格及设置深度
网箱材料多用聚乙烯或尼龙网片制成,网目大小根据幼蟹个体大小来决定,以不逃蟹为原则。网箱面积以30平方米为宜,上面有盖网封死,在网箱顶、底部各留一个可供开关的口子,并用尼龙拉链缝上,以便开关,投喂检查。网箱底部留的口子,平时关死,等网箱底部附生大量藻类及附污泥较多时,必须及时清除、刷洗附在网箱上的藻类污泥,同时还可将网箱反转,箱底朝上,重新固定好网箱,把原上盖拉链关死,开启底部拉链投饵。确保网箱网目畅通。为了防止附生大量藻类,可在网箱内养十尾鲴鱼,五至十尾罗非鱼,以清除附生藻类。
网箱设置时,先将四根毛竹插入泥中,然后网箱四角用绳索固定在毛竹上。四角用石块做沉子用绳索栓好,沉入水底,调整绳索的长短,使网箱固定在一定深度的水中,可以升降,调节深浅,以防被风浪水流将网箱冲走,确保网箱养蟹安全。
网箱放置深度,根据季节、天气、水温而定。春秋季可放到水深30~50厘米,7、8、9三个月天气热、气温高,水温也高,可放到60~80厘米深,并在网箱上面放一些水草,以便遮阴,供河蟹歇凉。 3.放养规格和密度
网箱养蟹要求规格整齐,蟹体健壮,附肢齐全,没有损伤。放养密度根据水质、饵料、管理情况而定,管理好、水质活、饵料足、质量优可以多放。反之则少放。幼蟹规格以150~200只/公斤为好,每平方米放20~25只,一只网箱放幼蟹5公斤,600~750只左右,按70%的回捕率,每只网箱可产河蟹50~60公斤,另外还能收几公斤成鱼。
3.投饵
每只网箱内要设一个2平方米的食台,把饵料投放在食台上。每天早上、傍晚各投饵一次。各种饵料按营养比例配制、切碎煮熟后,放在其他饵料中,加上适量面粉捏成团、块、条状投喂,这样可提高饵料利用率和不会污染水体。这种饵料不易溶于水中,便于河蟹摄食和检查吃食情况,一般以第2天早上略有剩余为度。上半年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适量,下半年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为辅,以促进蟹黄积累。
4.日常管理
应加强检查管理,及时清除残饵和死蟹、洗刷网箱等,发现网箱有损坏及时修补,以防逃蟹。刚蜕壳的蟹也应拣出单养,待壳硬后再放回网箱继续喂养。

中华绒螯蟹池塘养蟹


由于河蟹对外界环境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食性杂,饵料来源广,不仅能在多种淡水水域里生长,而且可和鱼混养,和水生作物共生,市场前途也十分广阔,因而河蟹的人工养殖发展很快,养殖方式多种多样,养殖历史虽然不长,但已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形成了淡水养殖的一个重要项目,发展创汇渔业的重要内容。从河蟹养殖利用的水域类型看,有池塘养蟹、草荡养蟹、网围养蟹、稻田养蟹、河道的人工放流等。从河蟹的养殖方法上,有精养、粗养、单养、混养。从河蟹养殖周期上分,有用蟹苗直接养成商品蟹的,养殖周期需两年;有利用幼蟹养成商品蟹的,养殖周期为一年。实践证明,不管采用哪种水域、哪种养殖方式,只要养殖技术应用合理,饲养管理方法得当,都能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池塘养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水产养殖业,它利用池塘小水体,实行人工精养措施,使河蟹养殖成活率、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等,均明显优于大水面粗放养殖方式。因此,发展池塘养蟹生产,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蟹苗资源,向国内外市场供应更多的商品蟹,而且对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为农民致富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一)、苗种选购与放养
河蟹苗种质量的优劣,对成蟹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影响极大。因此,选购的蟹苗必须具备纯净、体壮、活泼的特点;幼蟹还应注重体大、肢齐、规格一致等。
(1)蟹苗的选购:天然蟹苗一般每公斤14~16万只,体色为淡褐色,离开水能迅速爬行,入水能立即游泳,以不含各种杂质为优。人工繁殖的蟹苗比较纯净、整齐,其个体略小于天然苗,一般每公斤18~20万只。由于人工苗的出苗时间比天然苗早约一个月,可使养殖的河蟹生长周期延长1个月,这对增产增收十分有利。
(2)幼蟹的选购:从提高池塘的养蟹产量和经济效益出发,无论是单养还是鱼、蟹混养,均以放养隔年铜钱蟹(即一龄幼蟹)最为适宜。这样规格的蟹种生长快、成活率高,当年放养年底可获得大规格的成蟹。选购幼蟹的时间越早越好,通常春节过后即可进行。选购的幼蟹要求大小均匀,规格一致,肢体完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每公斤300只以内较好。
(3)蟹苗或幼蟹的放养:蟹苗或幼蟹放养前15天,必须进行彻底清塘。清塘最好用生石灰按常规排水清塘法,清除池底污泥,杀死各种野杂鱼类、水生昆虫、蝌蚪、软体动物及各种病原微生物等敌害生物,同时增加池水钙的含量,这不仅能满足河蟹及其饵料生物对钙质的要求,又起到调节改良水质作用。蟹苗蟹种的放养密度、放养规格和养殖周期有关。放养密度通常为:每公斤16万只蟹苗,要求当年年底平均个体重达到100克,每亩放养量为3000~4000只;如果放养的蟹苗饲养到第二年收获,即养殖周期为两年,每亩放养量为2万只左右;出塘规格可达120~150克;如放养规格为2~5克的一龄蟹种(幼蟹),要求当年平均个体重100克左右,每亩放养5000~6000只较为适宜。
以上三种放养形式,蟹苗的放养日期通常在4月底5月初;幼蟹则在2月底3月初。成蟹收获季节在10~11月份。
(二)、饲养管理
河蟹养殖与其他养殖业一样,三分养,七分管。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养蟹的成败,因此要特别重视在管字上下功夫。掌握好合理精心投饵和适时调节水质两个主要环节。
(1)投饵:
饵料是养蟹的物质基础,河蟹的整个生长阶段,除利用池塘中人工培植的水草和底栖生物,主要还靠人工投喂。
饵料的种类:动物性的有海淡水小杂鱼、小虾、蚌肉、螺蚬肉、蚕蛹、各种动物尸体、下脚料、畜禽血、鱼粉、昆虫幼体、浮游动物、丝蚯蚓等。植物性的有各种菜类、嫩草、山芋、南瓜、麦类、饼类、豆渣、麦麸、米糠等。还有人工配合饵料。各地可因地制宜地投饲适宜的适口饵料。投饵的数量,蟹苗阶段每天投喂鱼、虾肉糜、鱼粉、蚕蛹粉、豆浆等,用泼浆,撒粉法投喂,日投饵量为蟹苗体重的25%左右,饲养一星期左右的蟹苗,蜕皮变成幼蟹后,可将上述饲料制成糊状投喂,并开始投喂饼糊,麸皮、米糠糊等,日投饵量占蟹体重的20%左右。饲养20~25天的幼蟹,一般经过3次蜕皮,则饵料改投鱼、虾、切碎的动物内脏、谷粒、饼类、米糠、麸皮和配合饲料等,日投喂量占幼蟹体重的15%左右。当幼蟹体重达到1克以上时,日投喂量为7~10%。
河蟹摄食量与季节变化和水温有关,通常在3~4月份,水温尚低,一般在10~15℃,河蟹摄食量较少,可选择在晴暖天气傍晚投饲糊状的饼类、豆渣、米糠、猪血或其他配合饵料等,量可少些,以免浪费。到了5~6月份,水温逐渐升高,河蟹活动频繁,摄食量增大,相应增加投饵量,各种水生植物如水浮萍、水浮莲、水葫芦、苏丹草可适量投喂。7~10月份是河蟹生长的旺盛时期,饵料品种可增加动物性饵料,要加工切碎,投喂鱼类时,最好用开水泡几分钟,使鱼皮易撕下,方便河蟹取食。到了11月份以后,水温逐渐下降,摄食也相应减少,这时酌减投饵量。投饵数量为河蟹体重的5~10%,水温低时取下限,水温高时取上限。每天的投量要根据当天水温和上一天的摄食情况酌情增减。投饵不要乱撒,要定点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池边浅水处,有些地方称笃滩。最好设置分布均匀的若干食台,既便于河蟹摄食,又便于检查和清除残饵。投饵时间可定时在每天傍晚,以适应河蟹晚上摄食的习性。也有每天投喂两次,上午6~8时占投量的1/3,傍晚6时占2/3,可以每天检查,有无剩饵,适度掌握。全年投饵的安排:7~10月份旺长阶段,饵料占60~80%,10月以后投喂少量,其余在上半年投喂。
根据江苏省兴化市水产研究所对河蟹几种饵料摄食选择性试验的结果表明
① 河蟹食性杂,食谱广,但偏食于动料或添加动物性饵料的人工配合饵料。在商品饲养中,麦粉饲料较棉子饼饲料及混合糠饲料喜食。另外在其它喜食饲料充足的情况下,水生植物饵料可不食或少食。
② 当面粉中掺和一定比例的动物性饵料(鱼糜)比单纯动物性饵料(死鱼),对河蟹更有吸引力,两者同时投喂,12小时后,前者比后者选择指数高二倍多。
③ 同时在几种喜食的生品饲料中,选择指数依次为咸味鱼糜生面粉团(选择指数为1.51)淡味鱼糜生面粉团(选择指数为1.10)咸味纯面粉团(选择指数为1.01)淡味纯面粉团(选择指数为0.96)。上述四种炒熟的面粉配制饲料,均不及同类的生品饲料。
④ 由于河蟹摄食活动有相当明显的避光性,在方形池中,河蟹对投喂于西侧的饲料摄食强度较高,当在夜间投喂时,后半夜摄食高于前半夜。这一观察结果,在生产实践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又据安徽省巢湖地区养殖河蟹经验介绍,投饵必须坚持精、粗、青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饵料占40%,水草(或陆草)占35%,各种植物性粗饲料占25%。养殖前期粗饲料和草饲料要多投些,后期是河蟹肥育和积聚蟹黄的重要时期,精料要多投些。在饲养期间如长时间单一投喂动物性饵料,而在短时间内改变成植物性饵料比较困难。因此平时需要坚持合理搭配。
(2)水质控制和调节:
河蟹对水质的条件与鱼类相比,具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水质的污染也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晰透明,水草茂盛的微碱性或中性水域中,如果是酸性水质,不利于河蟹对钙质的吸收,不利蜕壳。水质清新,不仅有利于河蟹生长蜕壳,也能增加河蟹肉味的鲜美度。因此,水质的好坏,直接制约河蟹的生长发育。池塘养蟹,池水适宜的pH值为7~9,最适为7.5~8.5。pH值过低,会导致蜕不下壳。池水溶氧需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溶氧过低,会引起不吃食,不蜕壳。池水若低于2毫克/升,就会引起池蟹死亡。因此经常性地调节水质,保持蟹池水质清新,是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蟹池的水位,可根据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春季一般保持在0.6~1米之间,夏季可加高到1~1.5米,秋冬季又要深水越冬,因此水位可在0.6~1.5米的范围内变动。为了调节水质,一般在春秋两季每隔7~10天排注水一次,换水量1/3,夏季高温时节通常2~3天甚至每天换水一次。换水时应注意①池内外水温温差不能过大,不要超过3~5℃。②要控制进水速度,以2~3小时换完一次水为宜。③河蟹潜伏休息时,及最佳吃食时不要充水。如条件具备,能保持常年微流水的蟹池,则对河蟹生长发育更为有利。
(3)日常管理:
养蟹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巡塘检查,观察河蟹活动吃食情况,有无残剩饵料,有无死蟹、病蟹情况发生,有无敌害,是否有河蟹逃逸的迹象。看池塘水质的肥瘦及混浊度,要及时检查防逃设施的完好程度和防逃效果。上述情况,如发现问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注意水色:要保持水色清淡,如发现水过浓,河蟹登岸数量较多,且与平时有异样,尤其是白天也大批爬出水面,极可能是水中缺氧或水质败坏,应减少投饵量,并及时换水加注新水。
② 观看天气:天晴多投喂,阴雨天少投喂,天气闷热,有暴雨前兆要少喂或停喂,雨后天晴要多喂。
③ 查看吃食活动情况:每天早晚巡塘,看投饵后很快吃完,蟹活动正常,应适当增加投饵量。如晚上投喂,第二天仍未吃完,发现有病蟹、死蟹,要及时捞出,清除残渣、污物,减少投饵量或调换适口饵料。
④ 经常用pH试纸测试池水,如发现pH值过低,说明酸性过高,钙离子少,不利于河蟹蜕壳,可用每亩10~15公斤生石灰搞成糊状全池泼洒,不但能改善水质,增加钙的含量,还能起到消毒防病作用。
⑤ 要随时检查防逃设施,尤其是进出水口的栏栅设备,发现破损要及时检修。池埂如有漏水,也要立即堵塞,稍有疏忽,都能造成逃蟹的后患。
⑥ 盛夏高温季节,蟹池应适当采取降温措施,可在南端池埂上或在蟹岛上,种植几排高梁、玉米等高杆作物,或者搭架南瓜、丝瓜棚,再在池边水中架设遮荫设施,以创造河蟹生活的良好环境。
⑦ 注意河蟹的蜕壳,这是它的生命攸关,是河蟹生长的生理过程,每次蜕壳,河蟹就有显著增长,刚蜕壳的软壳蟹,软弱无力,无摄食防御能力,常常遭到其它蟹类的攻击吞食。饲养时,发现行动迟缓,不吃食,头胸甲后缘出现裂缝,表明河蟹要蜕壳了,发现刚蜕出的软壳蟹,最好用小铲小心抄起,不要碰伤,单独饲养2~3天,蟹壳变硬,再放回池中。
⑧ 蟹池必须有专人值班巡查管理,对于每天发现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应作详细记录,最好制订合适的表格,每天记载,以便于查考和总结经验教训。
(三)、越冬管理
成蟹养殖,一般都要求当年达到商品蟹,但从蟹苗开始养起,或者放养规格偏小,或者饲养管理不善,当年达不到上市规格,就要越冬,一般在立冬季节,所谓蟹立冬,影无踪。江苏省无锡县的经验是:第一不要用水泥池或砖池,要用土池,池内有高出水面的土墩,以增加提供河蟹掘洞钻穴的条件来抵御寒冬。第二提高水位,达到1~1.5米,尽量不使池水结冻。第三池内要布满水草,池埂上铺设柴草,使雪水不直接流入池内。第四池内可适量加些食盐,既可增加池水渗透压,降低冰点,又有适应生理需要的一定盐度。

中华绒螯蟹扣蟹种运输


①估算 一般采用实点法代替过去抽样时的量取法或秤取法,经合理抽取样品后过秤点数。

②装载工具和容量 扣蟹种一般在冬季或早春低温时运输,可用聚乙稀网袋装蟹种,每袋放5Kg(约1000 只)扣蟹。网袋再放入木制蟹苗箱或泡沫塑料箱内。一般每只505030 cm的泡沫塑料箱可装3~4袋,装好后加盖,用透明胶带封盖。为使空气流通,可在箱体四周开几个小孔。箱内可加密封包装的冰块,再用竹片隔开防止与蟹种直接接触。如用蟹苗箱运输,一般每一格箱框内可装蟹种5Kg,视运输时的温度高低决定是否要放冰块。

③严格抽检样品袋中蟹种的质量 装袋前对蟹种进行质量监测,并任意抽检1~2袋。抽查时需严格剔除样品中不符合合同要求的蟹种,然后逐只点数,以此推算所购蟹种的总数。

④冲洗蟹种 待运蟹种必须先用清水冲洗,使其腮部湿润,体表无粘液、污物。如运输时间超过12h,可在途中淋水或浸浴一次。用泡沫塑料运输蟹种一般途中不淋水或浸浴。

⑤拆箱放养 蟹种运达目的地后,可在塘边的围栏设施内或湖边拆箱放养,让蟹种自由入塘。湖泊放养时要将蟹种倒在船头或木板上,并清除留下的死伤蟹种。如事先有合约,可将这部分蟹种退还给售方。

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条件



蟹种培育是指把幼蟹,从1.5万~2万只/千克养成每只5~10克体重的蟹种。这样的蟹种进行商品蟹养殖,成活率才能得到保证。
蟹种培育阶段培育有3个特点,一是蜕壳次数多;二是个体生长快;三是个体差异明显。所以可以采取分级放养培育的方法。这个阶段一般需养殖30天左右,幼蟹就可长成5~10克的蟹种。
蟹种培育的水源条件与仔蟹培育要求相同,水温适宜为15~30℃,最佳22~25℃。溶氧大于5毫克/升。pH值适宜为7.5~8.5,透明度适宜为30厘米以上。池塘可在500~3000平方米,水深1~1.5米,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培育池为宜,根据需要设置增氧设施。培育池要除去过多的淤泥,塘外防逃墙要求高0.6米以上。仔蟹下塘前15天用生石灰溶水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50千克/亩。蟹苗下塘前作水草移植或用丝网沿塘边处拦一圈投放水草,如用凤眼莲、苦草、金鱼藻、水花生或其他沉、浮水植物。拦放面至少为培育池面积的1/3,为蟹苗蜕壳栖息提供附着物和隐蔽物。
仔蟹质量要求大小、规格均匀,附肢齐全,无病无损伤,体质要健壮。不可放软壳仔蟹,以免受损失。
培育养殖中饲料的质量,应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和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要新鲜适口,严禁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除了投喂配合饲料,还可以投喂野杂鱼、螺、蚌、浮萍、豆腐、豆渣、豆饼、水花生、苦草等。

水池培育中华绒螯蟹幼蟹



培育幼蟹的土池最好是新挖的,面积0.5—1亩为宜,水深1—1.5米,池底为硬质,池埂坚实不漏水,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用钙塑板等材料建好防逃墙。如用老的池塘则要整修清淤,夯实池埂。用水泥池作为幼蟹培育池,面积5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壁要抹光滑,四角砌成圆孤形,池顶出檐以防逃,并要建好进排水管道。
蟹苗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等药物清池消毒、杀灭有害生物。进水口要用密眼聚乙烯网布封住以防进水时带进有害生物。为了使蟹苗放养后能吃到适口的天然饵料,在放苗前3—5天,每亩施发酵腐熟的牛粪150公斤左右,用以培养轮虫、枝角类等。还要在池内放养适量的浮萍、水花生等,为蟹苗和幼蟹准备一个良好的生长栖息环境。蟹苗放养密度视池子条件、管理水平、饵料状况以及要求幼蟹出池达到的规格而定。一般亩放2—3公斤,如池子条件较好、饵料充足、饲养管理水平高,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水泥池放养密度可大一些。蟹苗放养后,要实行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使蟹苗、幼蟹吃饱、吃好,促进脱壳生长。
投喂饵料的营养组成,要根据幼蟹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搭配。开始几天可投喂蛋黄浆、豆饼浆、鱼虾浆等。蟹苗脱壳变态为幼蟹后,可将小杂鱼、豆饼、菜饼等饲料做成浆糊状,并适当增加一些维生素、矿物质。饵料的投喂要多设食台。投均匀,避免幼蟹争食。每天上午八、九点和傍晚前后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喂量可按在池蟹体重的100—150%灵活掌握,并根据吃食、天气、水质状况适时调整。要搞好水质管理,按时换水,保持池水新鲜,溶氧在40毫克/升以上,还要注意防止敌害,及时杀灭青蛙、水蛇、水老鼠等,以提高幼蟹的成活率。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98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