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凹指招潮

[学名]: Uca(Deltuca) dussumieri(Thalassuca) borealis
[资源名称]: 北方凹指招潮
 
[形态特征]:
 
雌、雄蟹的甲壳及步足颜色呈灰至褐色调,雌蟹的一对小螯灰白色,雄蟹大螯的掌节、不动指为鲜艳的黄色,掌节密布着疣状颗粒,而大螯的可动指是白色,整只大螯脚颇似老虎钳形状。
 
 
[原产国家]:中国、日本  [原产省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  [原产地区]:我国南海海岛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世界广泛分布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潮间带的沙地或石缝中,穴居生活。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杂食性 [底质类型]:泥质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其它Yz023.cOM

相关阅读

锈凹螺


中文名称锈凹螺


拉丁名称Chlorostoma rustica (Gmelin)

异名Tegula rustica, Chlorostoma rusticum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马蹄螺科

拉丁科名Trochidae

中文属名凹螺属

拉丁属名Chlorosto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要生活于潮间带的中、低潮区的岩石下面或岩石缝隙中,喜群集生活,喜吃食褐藻和红藻类,故为养殖藻类之敌害。此种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北方尤为常见。日本(北海道至九州)、朝鲜半岛、俄国远东海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贝壳呈圆锥形,高、矮有变化,壳高20-26毫米,宽21-27毫米。螺层约5-6层,缝合线浅,清楚。各螺层宽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壳周略膨圆。生长纹细密,斜的放射肋粗壮,在基部2、3层特别明显。壳表黑锈色,杂有黄褐色。壳口马蹄形,内灰白色,具珍珠光泽。外唇薄,具一褐色与黄色相间的镶边;内唇较厚,上方向脐孔处延展,形成一白色遮缘,下方向壳口延展,形成一个弱齿突起。脐孔圆形,大而深。厣角质,圆形,多旋,核位于中央。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经济价值
肉可食。壳可入药,有平肝潜阳的作用,可代石决明。因吃食藻类,所以对海带、紫菜等经济藻类养殖有害。

凹螺


中文名称 凹螺
拉丁名称 Chlorostoma argyrostoma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pda
中文目名 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 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 马蹄螺科
拉丁科名 Trochidae
中文属名 凹螺属
拉丁属名 Chlorostom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壳体中小型,低圆锥形,壳高20mm,壳宽30mm,壳质厚重。壳面黑灰色,底面色泽稍浅。螺层5、6层,各层宽度自上而下渐增大,体螺层与螺旋部高矮略等,缝合线浅,体螺层周缘膨展。螺肋较细而多,相接较密,按每一螺层左向纵行分布,胁间有狭沟。底面微隆,仅具5、6条环肋,肋间有许多细纵纹。螺轴凹斜,轴唇生有一个小齿,基部较宽;外唇厚实,内壁平滑,具银色光泽。脐部绿色,滑层亮泽,中央部内凹,未形成脐孔,仅为一个浅窝。
分布 中国浙江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日本房总半岛(约位于35oN)以南海域。
生活习性 暖水性强,生活区较广,在珊珊礁发达的热带澎湖列岛海域和亚热带浙南、闽、粤和日本南部海域均有发现,栖于潮间带至20m水深岩礁底。

凹鼻鲀


中文名称凹鼻鲀

拉丁名称Chelonodon patoca (Hamilton-Buchana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凹鼻鲀属

拉丁属名Chelon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海岸到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及福建南部沿海。

形态特征
体稍长形,头部粗圆,体背腹部均被小刺,鼻孔1个,前后缘具1个皮瓣突起,前鼻瓣小,呈尖叶状,后鼻瓣大,呈花瓣状,边缘具缺刻。背鳍9-10,臀鳍8-9,前方2鳍条不分支。胸鳍15-17,尾鳍截形,脊椎骨18-19。体背侧及侧上方黄褐色,具许多比眼稍小的圆斑或长圆斑,眼间隔处具黑色横带,胸鳍上方、背鳍基底及尾柄后部各具一大规则状的黑褐色横带,体侧下方黄色。

生活习性
肉食性,摄食软体动物、甲壳类等。海水/咸水生。

凹尾鮠


中文名称凹尾鮠

拉丁名称Leiocassis emarginatus Rega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鲿科

拉丁科名Bagridae

中文属名鮠属

拉丁属名Leiocassis Bleeker,185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长江上、中游干流,上游支流皆产此鱼。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Ⅱ,7;臀鳍条18-20;鳃把8;脊椎骨39-40。体长为体高的4.6-6.1倍,为头长的4.2-4.5倍,为尾柄长的5.0-6.2倍,为尾柄高的10.9-13.3倍,为脂鳍长的4.3-4.8倍,为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的2.9-3.0倍,为背鳍基部末端至脂鳍起点距离的4.7-5.2倍。头长为吻长的2.7-3.0倍,为眼径的7.1-7.7倍,为眼间距的2.6-2.8倍,为背鳍刺长的1.7-2.2倍,为胸鳍刺长的1.7-2.1倍,为上颌须长的1.5-1.9倍。体长,背鳍后稍侧扁。口下位,横裂。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吻近圆锥形,稍突出,上唇厚。眼小,侧上位,眼间隔稍隆起。须4对,较细,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末端达鳃膜。鳃孔宽阔,鳃膜不与峡部相连。肩骨显著突出,位于胸鳍之上方。背鳍起点至吻端稍大于至臀鳍起点的垂直距离。背鳍刺光滑。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锯齿发达,背鳍刺、胸鳍刺几乎等长。胸鳍长,其最长鳍条达胸、腹鳍基部间距的2/3处。脂鳍基等于或稍长于臀鳍基。腹鳍末端接近臀鳍。尾鳍内凹,尾鳍中部鳍条约等于其最长鳍条的2/3。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倍以上。体呈黄色,有不规则的黑斑块,背鳍、臀鳍和尾鳍为灰黑色,腹鳍浅灰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黑凹螺


中文名称黑凹螺

拉丁名称Chlorostoma nigerrima (gmelin)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马蹄螺科

拉丁科名Trochidae

中文属名凹螺属

拉丁属名Chlorosto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我国福建、广东沿海,海南岛文昌、琼海沿海。日本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壳坚厚,壳高22.3毫米,壳宽26.0毫米。纵肋较密,螺层约6层,下三层宽度、高度骤然增大,放射肋与生长纹较细,互相交错。壳棕黑色,底平,具纵走花纹和由壳面伸延至底部的肋痕。壳内具珍珠光泽,有几条邹襞,内唇基部具1-2个钝齿,有脐孔小而深,并被?胝部遮盖部分,厣角质。

生活习性
生活于中潮带以下的岩石间。海水/咸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999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锯缘青蟹亲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