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须鳅

[学名]: Barbatula barbatula nuda (Bleeker)
[资源名称]: 北方须鳅
[外文名]:
[别名]: 北方条鳅、董氏条鳅、阿勒泰条鳅
 
[形态特征]:
 
体细长。头稍扁平,头宽大于头高。吻钝,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口裂弧形,其弧度或浅或略深。唇较厚,上唇中部呈V形缺刻,下唇中间断裂,两侧各为两列乳突,中间的乳突上端相连,下端被皱褶相隔,外侧的乳突随口裂的弧度或延长,但不超过口角;极个别的标本,中侧的乳突后延与前鳃盖之褶缘相连至峡部。上颌正常,下颌外露。须3对,端吻须后延至口角处,外吻须与口角须基本等长,口角须后延一般可达眼后缘的下方,少数只及眼下缘与后缘之间的下方。眼小,侧上位。前后鼻孔相邻或稍分开,前鼻孔在鼻瓣膜中。体被细鳞,一般前躯较少,胸部无鳞,侧线完全,平直。
 
[原产地区]:中国、俄罗斯、日本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鄂毕河到科累马河、黑龙江、善塔尔岛、鄂霍塔河、萨哈林岛、日本的北海道、海参崴的色当卡河、绥芬河、图门江、鸭绿江和辽河等水域。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内蒙古的东部,河北的北部和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均有分布。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喜生活于清冷的流水、砂砾的水域中,以底栖动物为食。

相关知识

北方花鳅


[学名]: Cobitis granoci Rendahl
[资源名称]: 北方花鳅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Ⅳ-7,臀鳍条Ⅲ-5,胸鳍条Ⅰ-8~9,腹鳍条Ⅰ-6。体长为体高的7.6~9.4(8.1)倍,为头长4.7~5.6(5.4)倍,为尾柄长的5.2~7.0(6.0)倍。头长为吻长2.3~3.0(2.6)倍,为眼径4.0~7.5(6.0)倍,为眼间距6.0~11.0(7.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2.0~4.0(2.5)倍。 体细长,稍侧扁,头较小,相对较高而侧扁。口亚下位,口须4对,吻端1对,上颌1对,口角1对,下颌一对。口须相对较长,后延达眼中央下方。眼小,眼前下方有眼下刺,眼间距短小。吻厚,眼前部狭窄而高。鳃孔小,开口于胸鳍基部。腹鳍起点于背鳍相对。尾鳍圆形,尾柄相对较长而低。鳞片细小,侧线鳞不完全。 体棕灰色,腹部白色,背部具13~18个大斑,体侧及头部具蠕虫形花纹或不规则斑点。尾鳍上侧具有一明显黑斑,有的个体黑斑不明显。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黑龙江省  [原产地区]:黑龙江  
[气候带]:寒温带
[地理分布]:黑龙江上游、中游,松花江、嫩江、镜泊湖等水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此鱼喜活动于江河缓流,在湖泊、水库、沼泽水域等也有分布。食物以底栖动物及枝角类为主,肠道中也发现有藻类。

北方条鳅


中文名称北方条鳅


拉丁名称Nemachilus toni (Dybowski)

英文名称northern loach

异名鳅、泥鳅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鳅科

拉丁科名Cobitidae

中文属名条鳅属

拉丁属名Nemachilus Bleeker,186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辽河、黄河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Ⅱ-6-7;臀鳍Ⅱ-4-5。鳃耙11一14。椎骨36-40。

体长为体高6.2-7.6倍,为头长4.0-4.8倍。头长为吻长2.1-2.6倍,为眼径6.3-7.2倍,为眼间距5.0-6.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9一2.6倍。

体细长,几呈圆柱形,尾柄侧扁。头小,略平扁。口下位。似马蹄形。须3对,其中2对位于吻端,1对位于口角。眼小,略长。位于头侧上方。鳞极小,埋在皮下。头无鳞。侧线完全。背鳍无硬刺,起点和腹鳍起点相对,至吻端的距离大于至尾鳍基的距离。胸鳍距腹鳍较远。尾鳍截形。

背部黄褐色,背和体侧有深褐色云状斑。体例至腹部色浅。背鳍、臀鳍和尾鳍有若干纵列暗斑点。

生活习性
一般生活在清冷水体中,图们江上游较多。喜栖息在有砂、卵石的河底。独个或少数几尾活动,不成大群。通常在无风时离开卵石作近距离活动及寻食,阴雨时则躲藏在石缝或石底下。杂食性,以水底甲壳动物、昆虫幼虫、附着藻类为食。

淡水生。

繁殖习性
一般以5月初至6月中旬为产卵期,体长66.8-89.2毫米的雌鱼怀卵数为2 331-2 984粒。北方条鳅在生殖季节时雄鱼头部出现很多追星,雌鱼极少数亦具有。

繐唇须鳅


[学名]: Barbatula labiata(Kessler)
[资源名称]: 繐唇须鳅
[别名]: 穗唇条鳅
 
[形态特征]:
 
体细长,呈圆筒状,尾柄前部圆形,尾柄后部较侧扁。头较长,头长大于尾柄长,头扁平,头宽大于头高。口下位。上唇有1-3行穗状突起;下唇唇面肥厚,乳突大,中沟延至峡部,两侧的2纵棱各为2个乳突构成。下颌匙状,一般不外露唇外。须3对,端吻须后延超越下唇后缘;侧吻须后延达眼前缘;颌须后延达眼后缘。两个鼻孔分离,前鼻孔的鼻瓣膜呈管状突起。眼侧上位。鳃膜连于峡部。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完全。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伊犁河-巴尔喀什湖和阿拉湖-额敏河水系。我国境内的伊犁河及上游三条源流均有分布,山间支流无繐唇须鳅。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缓流河道的岸边及支流,以及泛水区。

长须鳅鮀


[学名]: Gobiobotia longibarba longibarba Fang et Wang
[资源名称]: 长须鳅鮀
 
[形态特征]:
 
背鳍 ⅲ-7;臀鳍 ⅲ-6;胸鳍 ⅰ-12~13;腹鳍 ⅰ-7。侧线鳞37~39(少数40);背鳍前鳞11~13;围尾柄鳞12。第一鳃弓外侧无鳃耙,内侧鳃耙8~10。下咽齿2行,35-53或25-52。脊椎骨4+34~36。体长为体高的4.3~6.6倍,为头长的3.4~4.3倍,为尾柄长的5.6~7.0倍,为尾柄高的10.4~14.2倍。头长为吻长的2.0~2.6倍,为眼径的4.4~5.0倍,为眼间距的3.8~4.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2.1倍。体长圆筒形,后部略侧扁。头大,略低,头宽约等于头高。头背部具发达的皮质颗粒和条纹。吻部在鼻孔之前稍下陷,吻钝圆,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弧形。唇稍厚,上唇边缘具褶皱,下唇光滑。眼大,侧上位,眼径约等于或稍小于眼间距,眼间显著凹陷。须4对,较粗长,其发达程度有较大的变异(小个体较不发达)。成熟个体,口角须可超过眼球中部到达眼后缘垂直下方;第一对颏须起点约与口角须起点相平或稍前,向后延伸接近第三对颏须的基部;第二对颏须末端可到达或超过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第三对颏须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颏须基部之间有许多小乳突。体被圆鳞,体背鳞片具不显著皮质棱脊,发达程度有一定的变化。腹鳍基部之前的胸腹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鳍基部。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距吻端与到尾鳍基部的距离约相等。胸鳍较长,向后延伸末端接近腹鳍起点,较小个体可超过腹鳍基部,鳍条稍突出鳍膜。腹鳍起点约位于胸鳍起点和臀鳍起点间的中点。肛门约位于从腹鳍基部到臀鳍起点的前1/3处。臀鳍短。尾鳍叉形,上下叶等长或下叶稍长。下咽齿细长,冠部匙状,末端钩曲。鳃耙细弱,呈乳突状。鳔小,2室,前室横宽,中部狭缢,分为左右侧泡,包在由第四脊椎腹肋形成的骨囊中,骨囊腹面脆而薄;后室细小,连于前室缢部。肠管较短,体长约为肠长的1.5倍。腹膜灰白。固定标本,体背棕灰色,腹面灰色。横跨体背有5~6个显著的黑色斑块,体侧正中有7~8个不显著的黑斑。背部及体侧上部每个鳞片基部有1黑点。背鳍及尾鳍具有由黑色斑点组成的2~3道条纹,其中尾鳍基部的黑纹尤为显著。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浙江、安徽、福建建等省  [原产地区]:浙江嵊县、建德、兰溪、桐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曹娥江、钱塘江和闽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小型底栖鱼类,常栖息于江河流水处底层沙石面上

南方长须鳅鮀


[学名]: Gobiobotia longibarba meridionalis Chen et Tsao
[资源名称]: 南方长须鳅鮀
[形态特征]:
 
体尾部侧扁.头中等大,前部平扁,头宽大于头高,在鼻孔后方处隆起,头背有发达的皮质粒突和细棱.吻长大于眼后头长.眼间隔小于眼径,中部微凹.鼻孔每侧2个,紧相邻;口裂约等于吻长,伸达鼻孔下方.鳃盖膜于峡部仅在前端相连.下咽骨较狭.下咽齿齿面均侧扁,齿端钩状.体被中等大的长圆鳞,在腹鳍前的腹部均裸露无鳞,背鳍前方侧线鳞有弱棱.侧线后部行于尾柄中央.体褐色.腹部白色;体背和体侧中央各有3个大黑斑,连成跨越体背的横纹;头背黑色,腮盖骨处有1个大黑斑;体背和体侧上部各鳞片基部有1各黑点.背鳍和尾鳍上散布小黑点,其余各鳍灰白色.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长须华平鳅


中文名称长须华平鳅

拉丁名称Sinohomaloptera 1ongibarbatus Che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华平鳅属

拉丁属名Sinohomaloptera Fang,1930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8;臀鳍Ⅱ-5;胸鳍Ⅷ-Ⅹ-11-14;腹鳍Ⅱ-9-11。侧线鳞74-76。

体长为体高的5.8-6.4(6.1)倍,为体宽的5.1-5.5(5.3)倍,为头长的5.0-5.6(5.3)倍,为尾柄长的4.6-5.5(5.1)倍,为尾柄高的15.5-16.7(16.2)倍。头长为头高的1.9-2.3(2.1)倍,为头宽的1.1-1.2倍,为吻长的1.7-1.8倍,为眼径的5.6-7.5(6.8)倍,为眼间距的2.5-2.8(2.5)倍。头宽为口裂宽的3.3-3.7(3.5)倍。

体呈扁圆形。鳞具发达鳞脊。头扁,吻端圆钝。体高略小于体宽。口下位呈马蹄形,中等大小,口前具吻沟和吻稻,吻褶叶间有2对吻须。口角须2对,外侧长于内侧,其长大于眼径。唇具发达乳突,鳃裂扩展到头部腹面。

背鳍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胸鳍起点在眼后缘的后下方,末端不达腹鳍。腹鳍不连成吸盘,其间距离略大于其基部长,起点约在吻端至最短臀鳍条末端的中点,末端不达肛门。尾柄侧扁;尾鳍叉形,其长大于头长。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多须树须鱼


中文名称多须树须鱼

拉丁名称Linophryne polypogon Regan

异名多须丝角鮟鱇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鮟鱇目

拉丁目名Lophiiformes

中文亚目名角鮟鱇亚目

拉丁亚目名Ceratioidei

中文科名丝角鮟鱇科

拉丁科名Linophrynidae

中文属名丝角鮟鱇属

拉丁属名Linophryn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大西洋东北部,我国产于东海冲绳海槽的海域中。

形态特征
体短而侧扁,头大,口大,稍斜裂。上颌骨细长,下颌常具一短小缝合棘,齿颇强,两颌齿较少,2-3行,犁骨和上咽骨具齿,颏部具分支状须,鳃孔狭,位于胸鳍基部稍下方,体光滑无鳞,背鳍棘短,位于吻部,拟饵体大,具皮瓣或丝状突起,背鳍、臀鳍后位,均具3鳍条,胸鳍17,支鳍骨3,第二块宽,尾鳍9,蝶耳骨棘和前鳃盖骨很发达,雄鱼成体寄生。鳃盖条5,体长为体高的1.5倍,为头长1.8倍。颏部具分支状须,蕨中始于下颌后端后下方,须在基部分成14分支,并各具1端发光器,背鳍棘位于吻背部正中,端部具发光的球状拟铒体,周围无皮瓣突起,代之以17根分支丝状突起,背鳍、臀鳍短小,后位,胸鳍上侧位,全光滑无鳞,体黑褐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须鮨


中文名称须鮨


拉丁名称Pogonoperca punctata (Cuvier et Valer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须鮨属

拉丁属名Pogonoperc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北至日本。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圆形,侧扁而高,被甚细小圆鳞,埋于皮下,头密被细鳞。颏部具1较大的皮瓣,瓣长约等于眼径,前鳃盖骨后缘3-5棘,鳃盖骨3棘,背鳍Ⅶ-Ⅰ-11-14,臀鳍Ⅲ-8。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海(水)生。

须鲫


中文名称 须鲫
拉丁名称 Carassioides cantonensis(Heinche)
英文名称 Canton carp
地方名称 江鲫、黄鲫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须鲫属
拉丁属名 Carassioides Oshima,1926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Ⅳ~18~20;臀鳍Ⅲ~5;胸鳍Ⅰ~8;腹鳍Ⅰ~15~16。第一鳃弓外侧鳃耙40~50(平均43.8)。下咽齿2行,24~42或14~41。侧线鳞30[7/(5~6~V)]33(31.8);背鳍前鳞11~13;围尾柄鳞16。
体长为体高的2.0~2.3(平均2.2)倍,为头长的3.7~4.1(3.9)倍。头长为吻长的3.6~4.6(4.1)倍,为眼径的3.2~3.7(3.4)倍,为眼间距的2.2一2.4(2.3)倍,为尾柄长的2.0~2.2(2.1)倍,为尾柄高的1.5~1.7(1.6)倍。

体例扁且高,背部显著隆起,背鳍起点为体高的最高处,上部略是三角形。头短小。吻圆钝,吻的宽度大于吻的长度。口亚下位,呈半圆形。须2对,上颌须短小,口角须稍长。眼大,眼后缘至吻端的距离约与至鳃盖后缘的距离相等。眼间宽而平坦,眼间距为眼径的1.3~1.8倍。下咽齿内行第二至第四枚齿侧扁,齿端有1道沟纹,第一枚齿为光滑的长圆锥形2外行齿纤细,顶端圆钝。鳃耙细长,长度约为鳃丝长度的三,排列紧密。

背鳍外缘略为内凹。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至吻端的距离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背鳍、臀鳍最后1根不分枝鳍条均为强壮的硬刺,后缘具有锯齿。胸鳍较长,其末端接近或达到腹鳍起点。腹鳍不达肛门。臀鳍后伸可达尾柄基部。尾鳍分叉。

脊椎骨4十28。鳔2室;前室短,呈球形;后室长,末端圆钝,为前室的1.5倍。腹膜灰白色。

体银白色,背部灰黑色,鳍浅灰色,尾鳍下叶淡红色。

生活习性 须鲫喜栖息于底质为淤泥的缓流或完全静止的水域中,平时多在水的中、下层活动摄食,为杂食性鱼类,以藻类、金鱼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的幼体以及腐烂的植物残屑为主要食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189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