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泥鳅

稻田是泥鳅理想的栖息地。它底质松软,很适合泥鳅钻洞,且在光照充足,水质良好时,会孳生有很多小虫供泥鳅取食。稻田中饲养成鳅能促进水稻增产:成鳅在摄食过程中,能起到松士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微生物活动,使有机肥迅速矿化分解,被水稻吸收利用;成鳅的粪便是优质的肥料,能起到肥田的作用。因此,稻田养鳅既有利于水稻增产,又可增加养鳅收入,一举两得。

1.养鳅稻田的改造要选择水质较好,注、排水方便,便 于管理,土质肥沃,田埂不漏水的稻田饲养成鳅。鳅种放养前, 要加高加固田埂,使田埂高40-50 cm,宽50 cm,在稻田中设置 进、排水口并安装拦鱼设施。

(1)放养鳅种。放养鳅种在时间上要追求一个早字,放 养得早,可延长泥鳅的生长期,有利于提高商品鳅的规格。一般 在水稻插秧后7一10 d,放人鳅种。稻田饲养成鳅人工投饵量较 小,泥鳅主要靠摄取天然饵料生长,因此放养密度不可过大,一 般根据天然饵料的情况,每平方米放10~210尾。为了提高鳅种 的成活率,做到当年放种,当年收获,鳅种的规格一般是上一年 繁殖的2龄鳅种,体长5一6 cm.重3一4 g,如在稻田中投放体 长3 cm左右的鳅种,每平方米放40-50尾。

(2)投喂饵料放了鳅种的稻田,不要经常搅动,第1周投 炒米糠和蚕蛹粉混合饵料,每3-4d投1次。开始时散投,以 后逐步缩小投食圈,最后将鳅种引到相对固定的鱼沟、鱼溜(避 暑、御寒、妨害以及便于人为捕鳅的沟或坑)中摄食。稻田养鳅 投喂的食物因地制宜,可用玉米面、甘薯粉、米糠、麦麸,也可用蚕蛹粉、鱼粉、水蚤、蚯蚓、打碎的动物内脏等。通常每隔1 -2d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占泥鳅总重的5%左右,阴雨天或稻田施肥、施药时不投。

(3)喷药施肥。为保持水稻生长良好,对水稻喷药施肥是不可缺少的,但为了不伤害稻田中的泥鳅,要做到巧施肥,巧喷药。

施肥的原则:以施基肥为主,施追肥为辅;以施农家肥(有机粪肥)为主,施化肥为辅。在放人鳅种前10-15 d,将田中水排干晒田3-4d后施入有机粪肥,每平方米0.5 kg,并注水使之腐烂、分解。以后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采取少量多次施追肥的原则,共施追肥每667m 300-400kg。

稻田灭草、杀虫、防治病害时,要尽量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采取合理的喷药时间方法。如防治潜叶蝇和负泥虫,要在早晨有露水时喷粉,效果好且对泥鳅没有伤害;如在治疗稻瘟病时,用药时间应选择在晴天,在露水消失后均匀喷药。

(4)日常管理。在稻田晒田、施肥、喷药前要检查鱼沟、鱼溜,保持畅通,使泥鳅能顺利地集中躲避、栖息。暴雨来临之前和注、排水之前,要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避免逃鳅,并做好防洪排涝工作。平常,要经常查看养鳅稻田,观察泥鳅吃食情况、水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要特别注意清除敌害。稻田泥鳅的主要敌害是水生昆虫、水蛇、黄鳝、鸭子等。发现稻田中有较大的水生昆虫时,要及时捕杀,严防黄鳝等凶猛鱼类随水混人稻田;对水蛇等要及时驱赶;严禁在稻田中放鸭子。

3.收获成鳅当水温降到15℃以下,成鳅的摄食量减小时,就会向深水处游动,准备越冬。此时,逐渐降低稻田中的水位,迫使泥鳅集中到鱼沟、鱼溜中。在这些地方傍晚放置捕鳝笼,捕捉泥鳅;也可进一步降低水位,使泥鳅进入鱼溜中,到春节前后挖泥清捕。稻田养成鳅,通常每平方米可产商品鳅150~350 g (合亩产100-250 kg)。

相关阅读

水产养殖贴士:稻田套养泥鳅技术要点



稻田中套养的泥鳅不仅可以利用稻田里的天然饵料,减少成本,而且能翻松土质促进肥料分解,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稻田产量和稻米质量。又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简单,是初养者的一个较好选择。现简单介绍稻田套养泥鳅的技术要点。

一、稻田选择

稻田套养泥鳅,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天旱不干、大雨不淹、包水能力强、土壤较肥沃的稻田。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m,深80cm左右的沟,鱼沟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为宜。进排水口建两道防逃网,内侧用金属网,外侧用聚乙烯网。网目大小以不阻水、不逃鱼为度。有条件者,可在田埂四周支起木桩,并在田上方罩鱼网。

二、鳅苗放养

1、放前处理。先将水放干晒田几天,再按0.1-0.2kg/m2撒细米糠,第二天按20-40kg/m2施有机肥,几天后灌水。

2、放养时间。鳅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多在第一次除草后放养,双季稻宜在第二季稻秧插完后进行放养。放养前,苗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

3、放养密度。每亩放养亩放规格3~4g/尾的鳅苗约2万尾,规格尽量一致,避免残食,不要混养其它鱼类。

三、水稻管理

1、品种选择。种植水稻的品种应是矮杆,耐肥力高,特别是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2、施肥原则。以施基肥为主,施追肥为辅;以施农家肥为主,施化肥为辅。

3、注意防治。稻田防病、治虫、灭草时尽量避免使用农药,无法避免时应选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施药时应叶面喷施,下雨前不要施农药。可以定期施用少量的生石灰。

四、泥鳅管理

1、水位控制。田面水深一般保持在10-20cm,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节应及时加高水位,以防水温过高烫死泥鳅。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排涝工作。

2、饵料投喂。由于施了大量的基肥,放养后不必立即投喂,半个月后应注意投喂人工饲料,如动物内脏、血粉、米糠、豆饼、麸皮等动植物性饵料等和泥鳅专用配合饵料(占50%),根据水温等具体情况,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5%。

3、注重检查。在稻田搁屈、施肥、施药前要事先检查,保证鱼沟、鱼溜畅通。

4、严格“五防”。包括防逃、防鸟、防乌鳢、防贼、防药。

(1)防逃。由于稻田较浅,泥鳅容易漫水逃跑,应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加固田埂;

(2)防鸟。为防傍晚鸟类过来偷吃泥鳅,可在稻田上方罩渔网;

(3)防乌鳢。对于洪灾发生时,不慎游进的乌鳢要及时清除,以防血本无归;

(4)防贼。安排人员昼夜巡逻,以防有人使用电瓶等工具偷捕泥鳅;

(5)防药。严防四周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五、泥鳅捕获

1、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此法适于水温20℃左右,泥鳅活动频繁时进行;

2、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

3、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土裸露处捕捉。


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技术


稻田养鳅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殖方式,成本低、收效快、经济效益高,是较稻田养鱼更有前途的养殖方法,值得推广。

1.稻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和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土质要求微酸性、黏土、腐殖质丰富为好。在黏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色黄、脂肪多、骨骼软、味道鲜。相反,在沙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差。因此,养鳅稻田的土质以黏质土为佳。若在土质中混加腐殖土,则更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促进泥鳅生长。田块不宜过大,一般667~2000平方米即可。

2.稻田改造:放养前,要加高、加固田埂。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埂高50厘米,宽30厘米。田埂至少要高出水面30厘米,且斜面要陡,堤埂要夯实,以防裂缝渗水倒塌。堤埂内侧最好用木板或水泥板挡住,木板或水泥板要埋入地下20~30厘米。进、出水口也要用聚乙烯网片拦好,高出埂面20~30厘米,起防逃作用。

稻田要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一般宽2~3米,深50厘米,田间沟宽1~1.5米,深30厘米,沟的面积占整个稻田面积的10%左右。另外,田角留出2米以上的机耕道,便于拖拉机进田耕耘。田埂内壁衬一层聚乙烯网片或尼龙薄膜,底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田埂要求整齐平直、坚实,高出埂面50~60厘米。

开挖鱼沟、鱼窝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鱼沟与鱼窝相连,可开挖成十字沟、田字沟等。当水稻浅灌、追肥、治虫时,泥鳅有栖息场所。盛夏时,泥鳅可入沟窝避暑;秋冬季,便于捕鱼操作。一般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平方米,深30~50厘米。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方形。鱼窝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块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7%。

3.苗种放养:放养前2~3周,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消毒,1周后,注入30~40厘米新水。同时,每亩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千克,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为泥鳅种下塘后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

放养规格要求全长在3厘米以上,最好是5厘米以上,这样可当年养成商品鳅。

放养时间可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放养为宜,此时水温已达到20℃以上,泥鳅放养后可正常摄食。

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户的管理水平、稻田条件及苗种规格确定。一般3~5厘米的鳅种,每亩放养3~5万尾。鳅种放养前,要用3~4%食盐水或20~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张雷)

庭院养泥鳅


一、建池。地势应朝阳, 水源可靠, 环境元污染, 管理方便。池子土质要好, 不涌漏, 一般为100 -200 平方米, 深度1 米, 保持水深40 -50 厘米。铺20-200 厘米肥泥于池底, 以供其钻潜栖息。为排灌自如, 池子需设进出水口, 同时作好栏鱼设备(如铁丝网等)。

二、清池消毒。一般每亩用50 公斤石灰消毒, 注入新水。并适当施些粪肥, 以培肥水质。待7 天左右药性消失后, 方可放养。

三、放养鳅种。人工繁殖或野生均可。但要求无病、无伤、健壮、规格均匀。放养前, 最好用3%食盐水浸洗10 分钟。

四、投饵。泥鳅属杂食性鱼类, 养殖时, 除施肥培育天然饲料外, 可适当投喂些动物性饵料, 还可投喂部分植物性饵料, 如糖豆饼、米饭、菜叶等。其投饵量:3 个月为泥鳅总体重1 %、4 -6 月为4 %、7 -8 月为10%, 9 -10 月为4%。一般至秋末冬初, 泥鳅进入冬眠期, 可向池中施些基肥, 以使其保温越冬。投饵应投饵料台, 以免浪费。同时投饵要适量, 宜在2 -3 小时内吃完, 否则会胀死。

五、勤换新水。要经常观察水质变化, 一般水色以黄绿色为宜, 防止池水过肥。如发现泥鳅窜出水面, 说明水中缺氧, 应换注新水。特别是在雷雨, 闷热天气时, 更要勤注新水增氧。有条件可用增氧机增氧, 以防泛池死亡。

六、防治疾病。如常见的水霉病及腐鳍病, 可分别用每毫升含10~ 15 微克的抗菌素溶液浸洗10 分钟。

泥鳅养殖常见模式之稻田养殖介绍



根据生产的需要和各地的经验,稻田养殖泥鳅的模式可以归类为三种类型:

1.稻鳅兼作型

稻鳅兼作型即稻鳅同养型,就是边种稻边养泥鳅,稻鳅两不误,力争双丰收。水稻田翻耕、晒田后,在鱼溜底部铺上有机肥作基肥,主要用来培养生物饵料供泥鳅摄食,然后整田。泥鳅种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田最好在第一次除草以后放养,双季稻田最好在第二季稻秧插完后放养。

单季稻养泥鳅,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季稻田中养。泥揪,单季稻主要是中稻田,也有用早稻田养殖泥鳅的。双季稻养泥鳅,顾名思义就是在同一稻田连种两季水稻,泥鳅也在这两季稻田中连养,不需转养,双季稻就是用早稻和晚稻连种,这样可以有效利用一早一晚的光合作用,促进稻

2.稻鳅轮作型

先种一季水稻后,待水稻收割后晒田4~5天,施好有机肥培肥水质后,再曝晒4---5天,蓄水到40厘米深,然后投放泥鳅种苗,轮养下一茬的泥鳅,待泥鳅养成捕捞后’再开始下一个水稻生产周期。就这样做到动植物双方轮流种养殖,它的优点是利用本地光照时间长的优点,当早稻收割后,可以加深水位,人为形成深浅适宜的“稻田型池塘’’,有利于保持稻田养殖泥鳅的生态环境。另外,稻厂收割后稻草最好还田,稻草本身可以作为泥鳅的饵料,加上它在稻田慢慢腐败后可以培养大量的浮游生物,确保泥鳅有更充足的养料,当然稻草也可以为泥鳅提供隐蔽的场所。

3.稻鳅间作型

这种方式利用较少,就是利用稻田栽秧前的间隙培育泥鳅,然届将渴鳅起捕出售,稻田单独用来栽晚稻或中稻,这种慵凝主要是用来暂养泥鳅或囤养泥鳅。

养泥鳅喂牛粪


随着我国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泥鳅已经成了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养殖,而且养泥鳅的门槛比较低,如果经济条件好的话就可以养殖规模大一些,经济条件差一点的话可以养殖的规模小一点。

养泥鳅喂牛粪

只需要把粪便发酵成饲料,然后在喂,

1、调节动物肠胃平衡,促进营养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

2、提高肉蛋奶等动物产品量,改善畜产品品质。

3、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成活率及整齐度。

4、提高机体抗应能力,降低因转群、疫苗接种、气温剧变等造成的生产损失。

5、发酵粗饲料及饼粕和糟渣类原料,降低毒素含量,降低成本,改善适应性。

6、提高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提高生产性能,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活菌,建立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动物对其中的饲料营养成份完全吸收利用,可使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的利用率达95%,极大提高粗饲料吸收利用率,因此可降低饲料成本,长期使用能节省10-15%饲料。

泥鳅池的选址

1、交通:交通对于泥鳅的养殖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进苗、购买饲料、出售泥鳅等都很便利,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

2、用电:泥鳅池一般要选在电压较为稳定的地方,这对养殖过程中换水的快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各地农村大多已经进行农网改造,但也还有一些地区由于变压器容量小、线路老化等原因,在用电髙峰无法启动水泵抽水,这很容易给泥鳅养殖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初次养鳅的朋友在选择养殖场地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3、水源:水源是否充足决定着泥鳅养殖密度的髙低,因此泥鳅池一般都建造在离江河、湖泊较近的地方,但是水源一定不能受到较重的污染(能够适合鱼类生存)。如果你当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也可以用井水养殖,效果几乎是一样的。

4、土质:土质以黑土、黄土等较黏的土质为好,沙土保水性能差,最好不要选用。

5、地势:地势要稍高,排水方便,而且在夏季洪水季节要不被淹没。

泥鳅塘的建造

1、时间:北方地区建造泥鳅塘一般在冬季建造比较合适,冬季建造的泥鳅塘经过下个冬天的冰冻,土质慢慢疏松,对于第二年养殖过程中的保水有较大的作用,当然其他季节也可以,只是要注意渗水的问题。

2、开挖:对于原来田埂较为矮小的稻田或者是在平地新建养鳅池塘,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小型的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开挖池塘。在开挖之前,最好能用旋耕机把地耙一遍,然后再开挖,这样,泥土松软,对保水同样有利。对于稻田田埂已经比较牢实的,也可以采用人工将田埂适当加高加宽即可。

3、池的深度:建成后的泥鳅池深度一般保持在1米左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深,太深了,开挖的费用也较高。

4、埂(坝)宽度及防渗漏处理:一般保持在1-2米即可(具体根据当地土质确定,只要能够蓄水在70厘米左右且渗水较慢即可。部分稻田有野生龙虾打洞,容易导致田埂漏水。有的地区土壤含沙较多,防渗效果不佳。对于这样的稻田,可以在度边覆盖土工膜,以防止出现塘水渗漏。一般每平方米130克规格的土工膜价格大约为3元,处理1条100米长的田埂大约需要花费600元,但一般可以使用3年。如果有条件,能将田埂用砖或混凝土进行防渗漏处理当然更好,只是这样一次性的投入就要大一些。-

5、池塘的大小:养鳅池塘一般以长70~120米,宽8~15米,面积1~3亩为宜。如果宽度过宽,投料等管理不是很方便;如果长度过长,换水很难达到比较彻底。池塘当然也不要太小,那样管理起来也有些麻烦。

养殖泥鳅的市场风险

虽然目前泥鳅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一直攀升,但对于农民个人来讲,同样存在市场风险。特别是初次养殖,养殖规模又小的,市场风险相对要大一些。建议积极向大户和养殖基地靠拢,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合适的时机,方便时搭车销售。

泥鳅养殖,主要风险在技术,如果喂养、防病治病等技术不过关,会导致养殖失败。因此,在实施养殖之前,最好能学习相关技术,然后少量试养,待充分掌握技术之后,再大规模工厂化养殖。

在我国任何的养殖都是有风险的,因此养殖者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养殖规模。而且养殖泥鳅要建造一个好的泥鳅场,这样才能更高的提高养殖的效率。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188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鳞头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