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鹅种质资源保护初报

籽鹅原产地东北松辽平原,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鹅品种之一,因其突出的产蛋性能而得名。其主产区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和松花江地区,其中以肇东、肇源和肇州等市县饲养量最多。各地饲养籽鹅的历史悠久,并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经验。每到孵化季节、农户相互串换高产鹅的种蛋繁殖,经过多年的选优去劣,在黑龙江省封闭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形成的性能相对稳定的适应性强的高产地方良种,是我国家禽育种领域重要的战略储备种质资源。具体来了解一下:籽鹅种质资源保护初报。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素材

籽鹅为黑龙江省畜牧研究籽鹅保种场内经提纯复壮后的籽鹅保种群共计1000只。

1.1.2实验地点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水师营镇崔门种畜场院内属黑龙江省畜牧研究籽鹅保种场。

1.2实验方法

保种方法主要采用家系保种群和群体保种,保种群世代间隔为2.5-3年。

1.2.1家系保种

家系保种是指每个家系配有1只公鹅,按系谱进行继代繁育。保种群要求家系数不少于50个,母鹅不少于300只。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①从上一世代保种群(或基础群)中,根据系谱选留合适日龄的公、母鹅个体,按照一定的配比组建保种群家系(每个家系1只公鹅,5-6只母鹅),记录各家系公、母鹅翅号或脚号,建立各世代配种方案。

②组建保种群并继代繁殖时,收集种蛋,按照家系孵化,如果一个批次种蛋数量不足,可以多留几个批次。雏鹅佩戴翅号,记录系谱。

③采用家系等量随机留种。按照保护品种标准和个体表型值的高低,在每个家系后代中随机选留种用公鹅1只和后备公鹅1-2只,并选留母鹅5-6只,用于组建新的家系,并记录各新建家系公、母鹅翅号或脚号。

④新世代组建家系时可按照随机方法进行,通过检查所有家系交配个体的血缘关系,调整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严格避免同胞交配。

1.2.2群体保种

群体保种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①从基础群或上一世代保种群中,选择符合品种标准的适配公、母鹅个体,按照一定的配比,组建保种群。

②组建的保种群继代繁殖时,采用随机交配方式,收集种蛋孵化,并根据鹅群产蛋、饲养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繁殖批次。

③在全部后代中按照品种标准、品种特征和个体表型值的高低选留个体,留种方式可以是等量的(公母保持原比例,群体规模保持不变),也可以是不等量的(公母比例和群体规模均发生变化)。

1.3环境设施

种鹅采用旱地饲养环境。主要有小家系保种区和群体保种区两处,其中家系保种区以每个小家系围栏占有面积3-4m2为一个单元,围栏统一使用矩形铁质框架(规格:2m长×o.8m高)相连,共组建围栏50个;群体保种区为房舍结合运动场模式饲养,舍内采用地面平养方式,密度为1-2只/m2,运动场为舍内面积2倍。

1.4保种目标

建立长期资源保护技术方案,保持籽鹅品种的特征特性不丢失。采用保种场活体保种。建立国家级保种场1个,开展家系保种,建立建全保种系谱。保种群家系数不少于50个,公鹅不少于50只、母鹅不少于200只。除采用家系保种方式外,利用群体保种的方式进行保种,群体保种群数量在1000只以上,保种群近交系数控制在0.1以内。

2、结果与分析

2..1籽鹅体貌保种监测结果

籽鹅保种群体貌等选择主要参照《中国家禽品种志》中籽鹅外貌描述标准进行选择,选择标准为:全身羽毛白色;体形适中,紧凑,略呈长圆形,颈细长,颌下垂皮较小,头上有小肉瘤,多数头顶有缨;喙、胫和蹼为橙黄色,额下垂皮较小,腹部不下垂。现今籽鹅保种场内的籽鹅体貌已全部符合品貌描述要求,在经过世代更新时还存在少数品貌不符鹅只,已做及时淘汰处理。

2..2籽鹅的体重和体尺监测结果

对保种群300日龄种鹅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性状的测量(见表1)。本次测量结果评定为300日龄成年籽鹅的体重和体尺的基本标准,在保种进程中要求保持体况无明显变化,以后每隔2.5-3年进行1次测量即可。

2..5保种群分子水平监测

依据国家规定,国家级地方鹅种基因库每年测定一次,国家级鹅保种场可委托基因库或其他单位两年监测一次。采用推荐的用于鹅DNA遗传多样性检测的28对微卫星标记,检测样本量为公、母鹅各30只以上;采用群体平均杂合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指标来反映群体遗传多样性。

3、讨论

国内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存在对保种理论缺乏全面的保种优化设计,对种质资源的研究缺乏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对遗传资源的管理尚未有一套完善的办法等诸多问题,需要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保种手段与技术。吴常信指出:“保种的对象是群体而不是某些性状或基因”。盛志廉在《论家畜保种》一文中指出:保种就是要保护家畜遗传特性的多样性。赵万里等指出,中国鹅的品种多样化资源,鹅的育种在中国家禽育种中起步最晚,在没有失去本国优势的同时,应用现代育种手段,将品种资源合理保护并加以利用,使中国鹅的品种能适应现代养鹅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现在籽鹅种质资源的保护就是总结前人经验,运用了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手段进行品种的保护,通过家系保种和群体保种调控籽鹅品貌和生产性能的同时,下一步将采用微卫星标记进行了分子水平监测,选择微卫星位点参考郭世敏等人报道和NCBI查找参考,力求在保持品种遗传多样性。

4、展望

我国是世界上鹅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地方良种有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耐粗饲等优良特性,黑龙江省特有的籽鹅更在繁殖性能上有着突出表现。通过对籽鹅这一优良品种的保护,不仅可以保存优良种质资源,更能够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畜禽良种是现代鹅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国鹅育种的出路所在。

一、外貌特征
籽鹅体型较小,紧凑,略呈长圆形,头上额包较小,颌下垂皮(烟袋)较小,颈细长,背平直,胸部丰满略向前突出,腹部一般不下垂。羽毛白色,多数头顶有缨状头髻,颈羽平滑而不卷曲,尾部短而平,尾羽上翘。眼虹彩为灰色,喙、胫及蹼皆为橙黄色。
二、生长发育
籽鹅出生公雏重70.53±6.89g,母雏重70.83±7.13g。4周龄公鹅重949.53±221.04g,母鹅重864.92±193.32g。12周龄公鹅重2859.64±502.11g,母鹅重2658.17±466.26g。16周龄公鹅重3775.40±374.77g,母鹅重3081.50±442.48g。300日龄龄公鹅重4.31±0.43kg,母鹅重3.48±0.59kg。籽鹅羽毛生长较快,出生后20日龄左右长出尾羽,60日龄左右全身羽毛长全。
三、繁殖性能
籽鹅成熟早,无就巢性。公、母配种比例1∶5~7。春季受精率高,夏季下降。种蛋受精率85%~90%,受精蛋孵化率78%~83%。
四、产蛋性能
开产日龄是180天。年平均产蛋量为100枚左右,多者可达180枚。蛋重在94.8~154.4g之间,平均蛋重(123.3±9.5)g;蛋形指数在1.63~1.24之间,平均蛋形指数1.45±0.05。蛋壳为白色,蛋壳厚度0.574±5.13mm。蛋黄色泽7.5±0.67,哈氏单位74.55±8.68,蛋黄比率33.425%。
五、产肉性能
13周龄公鹅半净膛率75.89%,母鹅76.95%;公鹅全净膛率67.68%,母鹅66.09%。300日龄公鹅半净膛率79.0%,母鹅79.1%;公鹅全净膛率70.9%,母鹅70.8%。
六、产绒性能
16周龄公鹅产绒50.69±11.16g,产绒率35.89%;母鹅产绒41.64±6.58g,产绒率36.39%。

相关阅读

我国鹅品种资源丰富


我国鹅的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大、中、小型齐全,1989年在农业部的领导和协调下,全国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出版了《中国家禽品种志》,基本清理了全国各地包括鹅在内的优良家禽品种。我国鹅种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达12个之多,按品种来深可分为中国鹅和伊犁鹅。中国鹅的祖先是鸿雁,我国饲养鹅的品种以中国鹅居多,占我国鹅品种的绝大多数,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环境条件不一,而且各地选择的目标不同,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品种特征的许多地方品种,如按羽色可分为白鹅和灰鹅,按体形大小可分为大、中、小型鹅。我国鹅属大型品种的仅有狮头鹅;属中型品种的有皖西白鹅、雁鹅、武岗鹅、浙东白鹅、马岚鹅、四川白鹅;属小型品种的有豁眼鹅、籽鹅、太湖鹅、长乐鹅、乌棕鹅、伊犁鹅等。另外,我国近年各地开发的地方品种如兴国灰鹅、丰城灰鹅、莲花白鹅和广丰白银鹅均属中型鹅种。

中国鹅种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其中豁眼鹅、籽鹅等的产蛋能力可谓世界之最。在羽绒性能上,皖西白鹅是中国鹅白羽类型的代表性品种,其羽绒性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鹅作为肉用型家禽,其品种优劣的评定内容首先是早期生长速度,中国鹅种的8周龄或60日龄体重水平与欧洲同类品种比较还存在差距,各地对鹅品种的选育、杂交、育种等工作需加快开展。据报道,近年来扬州大学运用引进的四川白鹅与当地太湖鹅开展杂交选育.经过三世代的培育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育成的品种早期生长快,70 日龄重3.2kg.80日龄重3.5-4kg,生长速度比太湖鹅高30%以上。是一个极具选育推广价值的优良鹅种。

籽鹅的提纯复壮的技术方法


籽鹅是黑龙江省的优良地方鹅种,以产蛋量高而闻名于世,据记载产蛋高可达180个/年,是不可多得的优良地方品种资源。近年来,黑龙江省养鹅数量迅猛发展,地方鹅雏供不应求,每年需从南方引进大量的浙东、皖系、四川、豁眼等雏鹅和种鹅,又先后从国外引进一定数量的莱茵和朗德种鹅,使引进的种鹅均与本地籽鹅盲目杂交,加之对籽鹅保种选育工作不完善,使籽鹅的优良特性逐渐丧失。为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方法,对黑龙江省籽鹅进行提纯复壮,充分发挥籽鹅遗传资源的优势,提高种鹅的繁殖能力,加速籽鹅的开发与利用进程,满足市场需求,使籽鹅的优良性能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闭锁群家系育种技术是利用家系良种形成优良家系,然后将鹅群封闭起来,不引进外血,也不搞近交,而通过家系选育法,逐步提高品系的纯合性。采用家系等量留种随机交配法,使保护群在特定的条件下,保持原有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相对稳定,群体内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漂变,从而建立起具有高繁殖性能的籽鹅育种核心群。本研究针对籽鹅的提纯复壮主要采用此技术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素材

采集由黑龙江省畜牧研究科研基地种鹅场自繁籽鹅和部分前期外购籽鹅共计2000余只组建原始基础群。

1.1.2试验环境

采用旱地饲养模式,建造试验测定围栏,每个小家系围栏占地面积3—4mz,围栏统一使用矩形铁质框架(规格:2m长×0.8m高)相连,共组建围栏100余个,2014年籽鹅家系选育组建家系80个,2015年籽鹅家系选育组建家系90个。

1.1.3试验方法

闭锁群家系育种技术。利用家系良种,形成优良家系,然后将鹅群封闭起来,不引进外血,也不搞近交,而通过家系选育法,逐步提高品系的纯合性。采用家系等量留种随机交配法进行。使保护群在特定的条件下,原有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保持相对稳定,群体内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漂变。从而建立起具有高繁殖性能的籽鹅育种核心群。

试验应用了闭锁群小家系选育技术。通过自繁和外购籽鹅组建基础群,再进一步闭锁群体,挑选体形外貌符合《中国家禽品种志》所描述籽鹅外貌特征的个体,以每个家系1公5母配比等量组建小家系30个,通过佩戴脚号和翅号来测定和记录每个家系生产性能和家系后代生长性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家系均值顺序选择,结合个体选择来逐步提纯籽鹅群体,进而实现籽鹅群体的提纯复壮。

2、结果与分析

2..1籽鹅外貌特征的选择

依据《中国家禽品种志》中描述的籽鹅品种特征。选择标准:全身羽毛白色;体形适中,紧凑,略呈长圆形,颈细长,颌下垂皮较小,头上有小肉瘤,多数头顶有缨(本实验选育籽鹅体貌全部带缨);喙、胫和蹼为橙黄色,额下垂皮较小,腹部不下垂(见图1)。通过对籽鹅外貌特征的选择,初步建立选育基础群,并依据上一年度生产性状优劣,从基础群中挑选优良籽鹅组建小家系育种核心群。本实验选择出的籽鹅外貌特征基本符合《中国家禽品种志》中籽鹅品种描述。

2..2籽鹅繁殖性能的选择

籽鹅通过自繁和外购构建籽鹅原始基础群体,通过体形外貌的初步筛选组建基础群500只,基础群挑选公鹅体重达4.okg、母鹅体重达3.5kg,外貌标准,种鹅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的群体组成,要求群体整齐度好。

闭锁群小家系提纯选育:从基础群中选择种鹅等比等量组建小家系30个,每家系6只鹅,公母配比1:5。各家系内个体要避免全同胞半同胞,尽量做到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

提纯复壮选择要求:经提纯选择家系母鹅产蛋量要高于年度群体均值以上。

通过对各家系饲养观察试验,测定产蛋量、种蛋平均重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指标,并记录和统计数据,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应用闭锁群小家系提纯选育方法对籽鹅进行提纯复壮后,籽鹅繁殖性能得到恢复,产蛋量提高,繁殖性能稳定。

图2为籽鹅繁殖性能的提纯选育情况比较图,可更为直观的看到籽鹅经提纯复壮后的繁殖性能变化,说明应用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恢复性能效果较好,从图2可以看出产蛋数和孵化率提高较为明显。

2..3籽鹅生长性能的选择

选育群体各家系后代留种均为等量留种,每个家系留种数量为公雏5只、母雏25只,并给每一只留种雏鹅佩戴翅号标志,对雏鹅个体测量初生重,并记录,以后每周测量1次体重至56日龄,之后120日龄测定1次。对后备种鹅挑选时采用个体选择结合家系选择的原则。

个体顺序选择:根据留种后备鹅个体体重高低选留后备种鹅,要求选留生长发育正常,体重在群体均值范围内,符合品种志标准体重的个体种鹅。

家系选择:根据家系繁殖性能均值比较选留后备种鹅。

提纯复壮选择要求:后代留种籽鹅个体均为家系繁殖性能均值高于群体均值以上,且体重在群体均值范围内的个体。

通过测定各家系后代种鹅各周龄体重,监测籽鹅经提纯复壮后的生长性能,籽鹅各周龄体重测量详见表2。

2..4成年籽鹅体重和体尺性能测定

对经过两年提纯复壮300日龄籽鹅的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了测量,监测品种体况情况(见表3)。

3、讨论

3.1籽鹅外貌特征的提纯选育

籽鹅形成的历史悠久,在1980年黑龙江省内组织专家进行了区域性调研,并提出了选育意见,后期把籽鹅定位为黑龙江省地方品种收录到《黑龙江畜禽品种志》中,近年来,籽鹅又收录到《中国家禽品种志》中。文中试验研究中,对籽鹅的选择标准严格按照《中国家禽品种志》中籽鹅外貌描述要求进行选育。为方便试验选育在外貌上倾向于选择头部带缨的籽鹅。

3.2籽鹅繁殖性能的提纯选育

2006年,孙凤等对籽鹅进行闭锁选育,试验应用小群选育逐步提高籽鹅产蛋量,结果表明籽鹅经过选育提高了产蛋量,建立了体型外貌较为一致,产蛋量较高的核心群。本研究中应用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技术,以每个家系1只公鹅5只母鹅等比例建立30个小家系,经过2年的提纯复壮,使籽鹅年产蛋量由原始群体的60.2个提高至83.4个,受精率稳定在93%-94%水平,孵化率由原始群的76.36%提高至86.27%,这就说明应用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技术对籽鹅进行提纯复壮效果良好,可逐步稳定群体加大选育,提升籽鹅繁殖性能。本实验研究与孙凤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然而使用小家系群体选育能够更好的选择高产籽鹅个体,加快籽鹅的提纯复壮进程以恢复籽鹅的高产优良特性。

3.3籽鹅生长及体尺性状的研究

2006年,陈清和李馨等分别展开了对籽鹅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为籽鹅的深入研究、保护利用以及鹅的新品种(品系)培育和鉴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2008年,周瑞进等研究测定了籽鹅各项体尺指标,初步建立籽鹅的各项体尺指标的参考值和参考范围。本研究中针对籽鹅的提纯复壮两年中后备种鹅的0-56日龄和120日龄体重进行了测量,并对300日龄成年籽鹅体重体尺性状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籽鹅经提纯复壮后各周龄体重未见差异,然而300日龄成年籽鹅与周瑞进等研究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选用籽鹅基础群来自场区自繁和与籽鹅品种志中描述原产区地域外购,故与其他报道存在差异。

4、结论

籽鹅是黑龙江省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但由于开发迟缓,生产上仍处于原始小农状态,商品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本研究中籽鹅经过提纯复壮选育,能够恢复其原有高繁性能,运用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技术可以提高籽鹅产蛋量和孵化率。由于家禽对繁殖性能与生长性能呈现负相关,故而在选择繁殖性能的同时要兼顾生长性能的选择,使品种产蛋量提高后对其体尺体况有较小的影响,这样就能在保证体貌和群体整齐度上更容易选育,加快建立籽鹅保种群,进而保护籽鹅这一优良的品种资源。还需要通过保种场和育种场的建立和开发,对籽鹅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培育适应不同区域市场特色的专门化品种(系),并组成配套系,进行市场化。

黑龙江籽鹅的品种特性及保种技术


籽鹅原产地东北松辽平原,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鹅品种之一,因其突出的产蛋性能而得名。黑龙江籽鹅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体型小、产蛋量高、早期产肉性能佳、抗寒能力强、性成熟早等优点,是在黑龙江省特有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地方品种。通过对籽鹅品种资源的保护,可保持籽鹅较高的生产性能。现介绍了籽鹅的品种特性和保种技术。

1、黑龙江籽鹅的现状

黑龙江籽鹅是优良的地方蛋用鹅品种,因其较高的产蛋性能而得名,原产自黑龙江的绥化市和松花江地区,主产区为肇东、肇源、肇州。籽鹅在黑龙江省特有的自然环境下已形成了性能较为稳定的种源群体,具用很高的繁殖性能,是我国重要的鹅种之一。但是目前对于籽鹅的保种工作开展的较少,缺乏系统的选育和性能测定,使得籽鹅的生产性能降低。另外,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籽鹅长期无组织的选育,公鹅的饲养量少,而使母鹅与其他鹅种杂交,造成品种混杂,出现产蛋量下降,籽鹅的数量减少等情况,如果长期按此现状发展下去,会有品种覆灭的可能,因此对籽鹅的提纯复壮,进行品种的保护非常重要。同时要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籽鹅的生产性能。

2、黑龙江籽鹅的品种特性

籽鹅的体型小而紧凑,略呈长圆形,劲细长,头上肉瘤小,头顶有缨,颈细长,胸部丰满向前突出,全身羽毛为白色,尾部短平,尾羽上翘。虹彩为蓝灰色,皮肤为黄色,喙、胫、蹼为橙黄色。籽鹅适应性较强,具有抗寒能力和抗粗放的特点,饲料的利用率较高。籽鹅早期的生长速度快,产蛋量高,肉质好,因此其早期的产肉性能较好,仔鹅性成熟较早,一般在6月龄开产,每年产蛋量可高达80-100枚,平均蛋重为131g。在较为寒冷的季节仍然可保持较高的产蛋性能,有的在换羽期仍可产蛋。籽鹅无就巢性,靠人工孵化,公鹅的利用年限一般为3~4年、母鹅为4-5年。

3、黑龙江籽鹅的保种技术措施

种鹅的选择。在籽鹅的中心产区选择多个血缘,要符合籽鹅的外貌和体型标准,羽毛和体形都要具备该品种的特征。种鹅必须发育正常,且健康无病。在选择公鹅时要重点选择体格健壮,雄性特征强的个体公鹅,以提高品种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产肉性能、种蛋的授精率以及孵化率。在选择母鹅时要重点选择骨盆和腹部较宽的个体,以提高品种繁殖性能。无论是选择公鹅还是母鹅都要选择精神状态良好,姿态平稳,羽毛光亮,无病无残,性征明显的个体。保种工作要采取家系保种,要按记录记载进行选择,留为种用的籽鹅要有详细的个体和家系记录,并且要根据记录选择优良的个体。在选种时要分阶段进行,因籽鹅的不同阶段其外貌和记录体重不同,要按照外貌和记录进行综合的的选择。

做好选配工作。实施家系配种,保种场对核心群进行饲养、繁殖和选育,将繁殖的仔鹅作为生产群体,每年都要从生产群体中选择后备种鹅,以更新核心群。各家系都要留种,以保证籽鹅的血缘不被缩小,每年每个核心群要选留30个家系后代,达到保种家系数目不变。还要建立合格的选配制度,降低近交率,可使用各家系间公母鹅轮回配种的方法。

人工孵化。因籽鹅无就巢性,完全依靠人工孵化,将收集的种蛋在孵化器内进行分区孵化和落盘,将同一母鹅所产的种蛋放在同一区域内,以便于出雏后及时的配上个体翅号,以明确血缘。在孵化前要做好种蛋的选择工作,种蛋在收集后要进行1次初选,将破壳蛋、沙壳蛋、畸形蛋挑出。选择好的种蛋要进行熏蒸消毒后才可入库存放。在入孵前再进行1次选择,可用照蛋器检查,以剔除不合格的种蛋。然后放入孵化机进行孵化。在孵化时要控制好孵化的温度、湿度,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在孵化的过程中要适时的翻蛋。

仔鹅培育。将配带有翅号的雏鹅按要求放在保种区内进行放牧饲养,以防止籽鹅固有的耐粗放性和抗逆性因在保种场优越的饲养环境下而发生退化。待饲养到一定阶段后再进行回收饲养。

种鹅的饲养。留种时仍要以家系选择的方法为主,并从亲本家系中产蛋量高的群体中选留下一代的种鹅。下一代的后备种鹅在选种时也是在外貌和体型要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留种。为了加快选育的进度,应该从仔鹅中选择下一世代的后备种鹅,因后备种鹅无产蛋成绩,因此,在早期选种时要依据亲本的生产成绩来估算育种值。

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种鹅要按照免疫程度进行科学的免疫接种,同时还要实施科学的消毒制度,严格的进行消毒。要建立封闭、隔离的场来进行育种和保种的工作,工作人员进出时均要消毒,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在饲养种鹅和商品鹅时都要严格的执行无公害的养殖规程,建立各项生产记录,为科学保种提供依据。

籽鹅的品种特性
一、外貌特征
籽鹅体型较小,紧凑,略呈长圆形,头上额包较小,颌下垂皮(烟袋)较小,颈细长,背平直,胸部丰满略向前突出,腹部一般不下垂。羽毛白色,多数头顶有缨状头髻,颈羽平滑而不卷曲,尾部短而平,尾羽上翘。眼虹彩为灰色,喙、胫及蹼皆为橙黄色。
二、生长发育
籽鹅出生公雏重70.53±6.89g,母雏重70.83±7.13g。4周龄公鹅重949.53±221.04g,母鹅重864.92±193.32g。12周龄公鹅重2859.64±502.11g,母鹅重2658.17±466.26g。16周龄公鹅重3775.40±374.77g,母鹅重3081.50±442.48g。300日龄龄公鹅重4.31±0.43kg,母鹅重3.48±0.59kg。籽鹅羽毛生长较快,出生后20日龄左右长出尾羽,60日龄左右全身羽毛长全。
三、繁殖性能
籽鹅成熟早,无就巢性。公、母配种比例1∶5~7。春季受精率高,夏季下降。种蛋受精率85%~90%,受精蛋孵化率78%~83%。
四、产蛋性能
开产日龄是180天。年平均产蛋量为100枚左右,多者可达180枚。蛋重在94.8~154.4g之间,平均蛋重(123.3±9.5)g;蛋形指数在1.63~1.24之间,平均蛋形指数1.45±0.05。蛋壳为白色,蛋壳厚度0.574±5.13mm。蛋黄色泽7.5±0.67,哈氏单位74.55±8.68,蛋黄比率33.425%。
五、产肉性能
13周龄公鹅半净膛率75.89%,母鹅76.95%;公鹅全净膛率67.68%,母鹅66.09%。300日龄公鹅半净膛率79.0%,母鹅79.1%;公鹅全净膛率70.9%,母鹅70.8%。
六、产绒性能
16周龄公鹅产绒50.69±11.16g,产绒率35.89%;母鹅产绒41.64±6.58g,产绒率36.39%。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193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