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鹅的提纯复壮的技术方法

籽鹅是黑龙江省的优良地方鹅种,以产蛋量高而闻名于世,据记载产蛋高可达180个/年,是不可多得的优良地方品种资源。近年来,黑龙江省养鹅数量迅猛发展,地方鹅雏供不应求,每年需从南方引进大量的浙东、皖系、四川、豁眼等雏鹅和种鹅,又先后从国外引进一定数量的莱茵和朗德种鹅,使引进的种鹅均与本地籽鹅盲目杂交,加之对籽鹅保种选育工作不完善,使籽鹅的优良特性逐渐丧失。为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方法,对黑龙江省籽鹅进行提纯复壮,充分发挥籽鹅遗传资源的优势,提高种鹅的繁殖能力,加速籽鹅的开发与利用进程,满足市场需求,使籽鹅的优良性能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闭锁群家系育种技术是利用家系良种形成优良家系,然后将鹅群封闭起来,不引进外血,也不搞近交,而通过家系选育法,逐步提高品系的纯合性。采用家系等量留种随机交配法,使保护群在特定的条件下,保持原有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相对稳定,群体内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漂变,从而建立起具有高繁殖性能的籽鹅育种核心群。本研究针对籽鹅的提纯复壮主要采用此技术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素材

采集由黑龙江省畜牧研究科研基地种鹅场自繁籽鹅和部分前期外购籽鹅共计2000余只组建原始基础群。

1.1.2试验环境

采用旱地饲养模式,建造试验测定围栏,每个小家系围栏占地面积3—4mz,围栏统一使用矩形铁质框架(规格:2m长×0.8m高)相连,共组建围栏100余个,2014年籽鹅家系选育组建家系80个,2015年籽鹅家系选育组建家系90个。

1.1.3试验方法

闭锁群家系育种技术。利用家系良种,形成优良家系,然后将鹅群封闭起来,不引进外血,也不搞近交,而通过家系选育法,逐步提高品系的纯合性。采用家系等量留种随机交配法进行。使保护群在特定的条件下,原有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保持相对稳定,群体内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漂变。从而建立起具有高繁殖性能的籽鹅育种核心群。

试验应用了闭锁群小家系选育技术。通过自繁和外购籽鹅组建基础群,再进一步闭锁群体,挑选体形外貌符合《中国家禽品种志》所描述籽鹅外貌特征的个体,以每个家系1公5母配比等量组建小家系30个,通过佩戴脚号和翅号来测定和记录每个家系生产性能和家系后代生长性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家系均值顺序选择,结合个体选择来逐步提纯籽鹅群体,进而实现籽鹅群体的提纯复壮。

2、结果与分析

2..1籽鹅外貌特征的选择

依据《中国家禽品种志》中描述的籽鹅品种特征。选择标准:全身羽毛白色;体形适中,紧凑,略呈长圆形,颈细长,颌下垂皮较小,头上有小肉瘤,多数头顶有缨(本实验选育籽鹅体貌全部带缨);喙、胫和蹼为橙黄色,额下垂皮较小,腹部不下垂(见图1)。通过对籽鹅外貌特征的选择,初步建立选育基础群,并依据上一年度生产性状优劣,从基础群中挑选优良籽鹅组建小家系育种核心群。本实验选择出的籽鹅外貌特征基本符合《中国家禽品种志》中籽鹅品种描述。

2..2籽鹅繁殖性能的选择

籽鹅通过自繁和外购构建籽鹅原始基础群体,通过体形外貌的初步筛选组建基础群500只,基础群挑选公鹅体重达4.okg、母鹅体重达3.5kg,外貌标准,种鹅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的群体组成,要求群体整齐度好。

闭锁群小家系提纯选育:从基础群中选择种鹅等比等量组建小家系30个,每家系6只鹅,公母配比1:5。各家系内个体要避免全同胞半同胞,尽量做到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

提纯复壮选择要求:经提纯选择家系母鹅产蛋量要高于年度群体均值以上。

通过对各家系饲养观察试验,测定产蛋量、种蛋平均重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指标,并记录和统计数据,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应用闭锁群小家系提纯选育方法对籽鹅进行提纯复壮后,籽鹅繁殖性能得到恢复,产蛋量提高,繁殖性能稳定。

图2为籽鹅繁殖性能的提纯选育情况比较图,可更为直观的看到籽鹅经提纯复壮后的繁殖性能变化,说明应用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恢复性能效果较好,从图2可以看出产蛋数和孵化率提高较为明显。

2..3籽鹅生长性能的选择

选育群体各家系后代留种均为等量留种,每个家系留种数量为公雏5只、母雏25只,并给每一只留种雏鹅佩戴翅号标志,对雏鹅个体测量初生重,并记录,以后每周测量1次体重至56日龄,之后120日龄测定1次。对后备种鹅挑选时采用个体选择结合家系选择的原则。

个体顺序选择:根据留种后备鹅个体体重高低选留后备种鹅,要求选留生长发育正常,体重在群体均值范围内,符合品种志标准体重的个体种鹅。

家系选择:根据家系繁殖性能均值比较选留后备种鹅。

提纯复壮选择要求:后代留种籽鹅个体均为家系繁殖性能均值高于群体均值以上,且体重在群体均值范围内的个体。

通过测定各家系后代种鹅各周龄体重,监测籽鹅经提纯复壮后的生长性能,籽鹅各周龄体重测量详见表2。

2..4成年籽鹅体重和体尺性能测定

对经过两年提纯复壮300日龄籽鹅的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了测量,监测品种体况情况(见表3)。

3、讨论

3.1籽鹅外貌特征的提纯选育

籽鹅形成的历史悠久,在1980年黑龙江省内组织专家进行了区域性调研,并提出了选育意见,后期把籽鹅定位为黑龙江省地方品种收录到《黑龙江畜禽品种志》中,近年来,籽鹅又收录到《中国家禽品种志》中。文中试验研究中,对籽鹅的选择标准严格按照《中国家禽品种志》中籽鹅外貌描述要求进行选育。为方便试验选育在外貌上倾向于选择头部带缨的籽鹅。

3.2籽鹅繁殖性能的提纯选育

2006年,孙凤等对籽鹅进行闭锁选育,试验应用小群选育逐步提高籽鹅产蛋量,结果表明籽鹅经过选育提高了产蛋量,建立了体型外貌较为一致,产蛋量较高的核心群。本研究中应用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技术,以每个家系1只公鹅5只母鹅等比例建立30个小家系,经过2年的提纯复壮,使籽鹅年产蛋量由原始群体的60.2个提高至83.4个,受精率稳定在93%-94%水平,孵化率由原始群的76.36%提高至86.27%,这就说明应用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技术对籽鹅进行提纯复壮效果良好,可逐步稳定群体加大选育,提升籽鹅繁殖性能。本实验研究与孙凤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然而使用小家系群体选育能够更好的选择高产籽鹅个体,加快籽鹅的提纯复壮进程以恢复籽鹅的高产优良特性。

3.3籽鹅生长及体尺性状的研究

2006年,陈清和李馨等分别展开了对籽鹅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为籽鹅的深入研究、保护利用以及鹅的新品种(品系)培育和鉴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2008年,周瑞进等研究测定了籽鹅各项体尺指标,初步建立籽鹅的各项体尺指标的参考值和参考范围。本研究中针对籽鹅的提纯复壮两年中后备种鹅的0-56日龄和120日龄体重进行了测量,并对300日龄成年籽鹅体重体尺性状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籽鹅经提纯复壮后各周龄体重未见差异,然而300日龄成年籽鹅与周瑞进等研究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选用籽鹅基础群来自场区自繁和与籽鹅品种志中描述原产区地域外购,故与其他报道存在差异。

4、结论

籽鹅是黑龙江省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但由于开发迟缓,生产上仍处于原始小农状态,商品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本研究中籽鹅经过提纯复壮选育,能够恢复其原有高繁性能,运用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技术可以提高籽鹅产蛋量和孵化率。由于家禽对繁殖性能与生长性能呈现负相关,故而在选择繁殖性能的同时要兼顾生长性能的选择,使品种产蛋量提高后对其体尺体况有较小的影响,这样就能在保证体貌和群体整齐度上更容易选育,加快建立籽鹅保种群,进而保护籽鹅这一优良的品种资源。还需要通过保种场和育种场的建立和开发,对籽鹅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培育适应不同区域市场特色的专门化品种(系),并组成配套系,进行市场化。

相关推荐

耕牛增膘复壮的方法


1驱虫健胃。寄生虫对耕牛的危害很大,它争夺牛体内的营养物质,造成牛体瘦弱,还可引起肠炎等疾病。因此,必须对耕牛进行驱虫,可使用抗蠕敏或敌百虫等药物。还要对耕牛进行健胃,以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改善消化机能,可用橘子皮或生姜按每头牛30~60克煎水灌服,也可用人工盐、小苏打等药物。
2补饲精料。给耕牛驱虫健胃后,每天至少应补给500克以上混合精料,所喂粗料需切成35厘米长并喷上盐水以提高牛的采食量。牛可以利用尿素作为氮液在瘤胃中合成菌体蛋白,故每天可将50100克尿素(分3次)混于精料中喂牛。但须注意。喂尿素后30分钟内不能让耕牛饮水,更不能将尿素溶于水中让耕牛饮用,以防发生尿素中毒。
3氨化饲料。将农作物秸秆切成35厘米长,每100千克秸秆加25千克水拌湿,将秸秆湿料逐层放进水泥池或窖中并均匀喷洒尿素溶液(取45千克尿素或1015千克碳酸氢铵,加水2530千克搅拌均匀,即配成尿素溶液),池或窖装满后再用塑料薄膜封严,48周氨化处理成熟后取出晾干,()待余氨味挥发后喂牛。
4饮甲醛水。每天上午或下午定期让耕牛饮100200毫升/千克的甲醛溶液(即每10千克水中加入24毫升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有很强的刺激味,开始让耕牛饮用时浓度要低些,使耕牛逐渐适应。
5加强管理。要保持牛舍内地面干燥,勤换垫草,天晴时将耕牛拉出舍外晒晒太阳。
6适当补青。有条件的话每天适当给耕牛补喂些青绿多汁饲料或麦芽,也可在粗饲料中加入10%切碎的松针叶或松针溶液,以满足耕牛对维生素的需要。
271500山东省东平县东平镇畜牧站

黑龙江籽鹅的品种特性及保种技术


籽鹅原产地东北松辽平原,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鹅品种之一,因其突出的产蛋性能而得名。黑龙江籽鹅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体型小、产蛋量高、早期产肉性能佳、抗寒能力强、性成熟早等优点,是在黑龙江省特有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地方品种。通过对籽鹅品种资源的保护,可保持籽鹅较高的生产性能。现介绍了籽鹅的品种特性和保种技术。

1、黑龙江籽鹅的现状

黑龙江籽鹅是优良的地方蛋用鹅品种,因其较高的产蛋性能而得名,原产自黑龙江的绥化市和松花江地区,主产区为肇东、肇源、肇州。籽鹅在黑龙江省特有的自然环境下已形成了性能较为稳定的种源群体,具用很高的繁殖性能,是我国重要的鹅种之一。但是目前对于籽鹅的保种工作开展的较少,缺乏系统的选育和性能测定,使得籽鹅的生产性能降低。另外,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籽鹅长期无组织的选育,公鹅的饲养量少,而使母鹅与其他鹅种杂交,造成品种混杂,出现产蛋量下降,籽鹅的数量减少等情况,如果长期按此现状发展下去,会有品种覆灭的可能,因此对籽鹅的提纯复壮,进行品种的保护非常重要。同时要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籽鹅的生产性能。

2、黑龙江籽鹅的品种特性

籽鹅的体型小而紧凑,略呈长圆形,劲细长,头上肉瘤小,头顶有缨,颈细长,胸部丰满向前突出,全身羽毛为白色,尾部短平,尾羽上翘。虹彩为蓝灰色,皮肤为黄色,喙、胫、蹼为橙黄色。籽鹅适应性较强,具有抗寒能力和抗粗放的特点,饲料的利用率较高。籽鹅早期的生长速度快,产蛋量高,肉质好,因此其早期的产肉性能较好,仔鹅性成熟较早,一般在6月龄开产,每年产蛋量可高达80-100枚,平均蛋重为131g。在较为寒冷的季节仍然可保持较高的产蛋性能,有的在换羽期仍可产蛋。籽鹅无就巢性,靠人工孵化,公鹅的利用年限一般为3~4年、母鹅为4-5年。

3、黑龙江籽鹅的保种技术措施

种鹅的选择。在籽鹅的中心产区选择多个血缘,要符合籽鹅的外貌和体型标准,羽毛和体形都要具备该品种的特征。种鹅必须发育正常,且健康无病。在选择公鹅时要重点选择体格健壮,雄性特征强的个体公鹅,以提高品种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产肉性能、种蛋的授精率以及孵化率。在选择母鹅时要重点选择骨盆和腹部较宽的个体,以提高品种繁殖性能。无论是选择公鹅还是母鹅都要选择精神状态良好,姿态平稳,羽毛光亮,无病无残,性征明显的个体。保种工作要采取家系保种,要按记录记载进行选择,留为种用的籽鹅要有详细的个体和家系记录,并且要根据记录选择优良的个体。在选种时要分阶段进行,因籽鹅的不同阶段其外貌和记录体重不同,要按照外貌和记录进行综合的的选择。

做好选配工作。实施家系配种,保种场对核心群进行饲养、繁殖和选育,将繁殖的仔鹅作为生产群体,每年都要从生产群体中选择后备种鹅,以更新核心群。各家系都要留种,以保证籽鹅的血缘不被缩小,每年每个核心群要选留30个家系后代,达到保种家系数目不变。还要建立合格的选配制度,降低近交率,可使用各家系间公母鹅轮回配种的方法。

人工孵化。因籽鹅无就巢性,完全依靠人工孵化,将收集的种蛋在孵化器内进行分区孵化和落盘,将同一母鹅所产的种蛋放在同一区域内,以便于出雏后及时的配上个体翅号,以明确血缘。在孵化前要做好种蛋的选择工作,种蛋在收集后要进行1次初选,将破壳蛋、沙壳蛋、畸形蛋挑出。选择好的种蛋要进行熏蒸消毒后才可入库存放。在入孵前再进行1次选择,可用照蛋器检查,以剔除不合格的种蛋。然后放入孵化机进行孵化。在孵化时要控制好孵化的温度、湿度,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在孵化的过程中要适时的翻蛋。

仔鹅培育。将配带有翅号的雏鹅按要求放在保种区内进行放牧饲养,以防止籽鹅固有的耐粗放性和抗逆性因在保种场优越的饲养环境下而发生退化。待饲养到一定阶段后再进行回收饲养。

种鹅的饲养。留种时仍要以家系选择的方法为主,并从亲本家系中产蛋量高的群体中选留下一代的种鹅。下一代的后备种鹅在选种时也是在外貌和体型要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留种。为了加快选育的进度,应该从仔鹅中选择下一世代的后备种鹅,因后备种鹅无产蛋成绩,因此,在早期选种时要依据亲本的生产成绩来估算育种值。

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种鹅要按照免疫程度进行科学的免疫接种,同时还要实施科学的消毒制度,严格的进行消毒。要建立封闭、隔离的场来进行育种和保种的工作,工作人员进出时均要消毒,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在饲养种鹅和商品鹅时都要严格的执行无公害的养殖规程,建立各项生产记录,为科学保种提供依据。

籽鹅的品种特性
一、外貌特征
籽鹅体型较小,紧凑,略呈长圆形,头上额包较小,颌下垂皮(烟袋)较小,颈细长,背平直,胸部丰满略向前突出,腹部一般不下垂。羽毛白色,多数头顶有缨状头髻,颈羽平滑而不卷曲,尾部短而平,尾羽上翘。眼虹彩为灰色,喙、胫及蹼皆为橙黄色。
二、生长发育
籽鹅出生公雏重70.53±6.89g,母雏重70.83±7.13g。4周龄公鹅重949.53±221.04g,母鹅重864.92±193.32g。12周龄公鹅重2859.64±502.11g,母鹅重2658.17±466.26g。16周龄公鹅重3775.40±374.77g,母鹅重3081.50±442.48g。300日龄龄公鹅重4.31±0.43kg,母鹅重3.48±0.59kg。籽鹅羽毛生长较快,出生后20日龄左右长出尾羽,60日龄左右全身羽毛长全。
三、繁殖性能
籽鹅成熟早,无就巢性。公、母配种比例1∶5~7。春季受精率高,夏季下降。种蛋受精率85%~90%,受精蛋孵化率78%~83%。
四、产蛋性能
开产日龄是180天。年平均产蛋量为100枚左右,多者可达180枚。蛋重在94.8~154.4g之间,平均蛋重(123.3±9.5)g;蛋形指数在1.63~1.24之间,平均蛋形指数1.45±0.05。蛋壳为白色,蛋壳厚度0.574±5.13mm。蛋黄色泽7.5±0.67,哈氏单位74.55±8.68,蛋黄比率33.425%。
五、产肉性能
13周龄公鹅半净膛率75.89%,母鹅76.95%;公鹅全净膛率67.68%,母鹅66.09%。300日龄公鹅半净膛率79.0%,母鹅79.1%;公鹅全净膛率70.9%,母鹅70.8%。
六、产绒性能
16周龄公鹅产绒50.69±11.16g,产绒率35.89%;母鹅产绒41.64±6.58g,产绒率36.39%。

籽鹅种质资源保护初报


籽鹅原产地东北松辽平原,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鹅品种之一,因其突出的产蛋性能而得名。其主产区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和松花江地区,其中以肇东、肇源和肇州等市县饲养量最多。各地饲养籽鹅的历史悠久,并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经验。每到孵化季节、农户相互串换高产鹅的种蛋繁殖,经过多年的选优去劣,在黑龙江省封闭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形成的性能相对稳定的适应性强的高产地方良种,是我国家禽育种领域重要的战略储备种质资源。具体来了解一下:籽鹅种质资源保护初报。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素材

籽鹅为黑龙江省畜牧研究籽鹅保种场内经提纯复壮后的籽鹅保种群共计1000只。

1.1.2实验地点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水师营镇崔门种畜场院内属黑龙江省畜牧研究籽鹅保种场。

1.2实验方法

保种方法主要采用家系保种群和群体保种,保种群世代间隔为2.5-3年。

1.2.1家系保种

家系保种是指每个家系配有1只公鹅,按系谱进行继代繁育。保种群要求家系数不少于50个,母鹅不少于300只。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①从上一世代保种群(或基础群)中,根据系谱选留合适日龄的公、母鹅个体,按照一定的配比组建保种群家系(每个家系1只公鹅,5-6只母鹅),记录各家系公、母鹅翅号或脚号,建立各世代配种方案。

②组建保种群并继代繁殖时,收集种蛋,按照家系孵化,如果一个批次种蛋数量不足,可以多留几个批次。雏鹅佩戴翅号,记录系谱。

③采用家系等量随机留种。按照保护品种标准和个体表型值的高低,在每个家系后代中随机选留种用公鹅1只和后备公鹅1-2只,并选留母鹅5-6只,用于组建新的家系,并记录各新建家系公、母鹅翅号或脚号。

④新世代组建家系时可按照随机方法进行,通过检查所有家系交配个体的血缘关系,调整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严格避免同胞交配。

1.2.2群体保种

群体保种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①从基础群或上一世代保种群中,选择符合品种标准的适配公、母鹅个体,按照一定的配比,组建保种群。

②组建的保种群继代繁殖时,采用随机交配方式,收集种蛋孵化,并根据鹅群产蛋、饲养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繁殖批次。

③在全部后代中按照品种标准、品种特征和个体表型值的高低选留个体,留种方式可以是等量的(公母保持原比例,群体规模保持不变),也可以是不等量的(公母比例和群体规模均发生变化)。

1.3环境设施

种鹅采用旱地饲养环境。主要有小家系保种区和群体保种区两处,其中家系保种区以每个小家系围栏占有面积3-4m2为一个单元,围栏统一使用矩形铁质框架(规格:2m长×o.8m高)相连,共组建围栏50个;群体保种区为房舍结合运动场模式饲养,舍内采用地面平养方式,密度为1-2只/m2,运动场为舍内面积2倍。

1.4保种目标

建立长期资源保护技术方案,保持籽鹅品种的特征特性不丢失。采用保种场活体保种。建立国家级保种场1个,开展家系保种,建立建全保种系谱。保种群家系数不少于50个,公鹅不少于50只、母鹅不少于200只。除采用家系保种方式外,利用群体保种的方式进行保种,群体保种群数量在1000只以上,保种群近交系数控制在0.1以内。

2、结果与分析

2..1籽鹅体貌保种监测结果

籽鹅保种群体貌等选择主要参照《中国家禽品种志》中籽鹅外貌描述标准进行选择,选择标准为:全身羽毛白色;体形适中,紧凑,略呈长圆形,颈细长,颌下垂皮较小,头上有小肉瘤,多数头顶有缨;喙、胫和蹼为橙黄色,额下垂皮较小,腹部不下垂。现今籽鹅保种场内的籽鹅体貌已全部符合品貌描述要求,在经过世代更新时还存在少数品貌不符鹅只,已做及时淘汰处理。

2..2籽鹅的体重和体尺监测结果

对保种群300日龄种鹅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性状的测量(见表1)。本次测量结果评定为300日龄成年籽鹅的体重和体尺的基本标准,在保种进程中要求保持体况无明显变化,以后每隔2.5-3年进行1次测量即可。

2..5保种群分子水平监测

依据国家规定,国家级地方鹅种基因库每年测定一次,国家级鹅保种场可委托基因库或其他单位两年监测一次。采用推荐的用于鹅DNA遗传多样性检测的28对微卫星标记,检测样本量为公、母鹅各30只以上;采用群体平均杂合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指标来反映群体遗传多样性。

3、讨论

国内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存在对保种理论缺乏全面的保种优化设计,对种质资源的研究缺乏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对遗传资源的管理尚未有一套完善的办法等诸多问题,需要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保种手段与技术。吴常信指出:“保种的对象是群体而不是某些性状或基因”。盛志廉在《论家畜保种》一文中指出:保种就是要保护家畜遗传特性的多样性。赵万里等指出,中国鹅的品种多样化资源,鹅的育种在中国家禽育种中起步最晚,在没有失去本国优势的同时,应用现代育种手段,将品种资源合理保护并加以利用,使中国鹅的品种能适应现代养鹅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现在籽鹅种质资源的保护就是总结前人经验,运用了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手段进行品种的保护,通过家系保种和群体保种调控籽鹅品貌和生产性能的同时,下一步将采用微卫星标记进行了分子水平监测,选择微卫星位点参考郭世敏等人报道和NCBI查找参考,力求在保持品种遗传多样性。

4、展望

我国是世界上鹅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地方良种有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耐粗饲等优良特性,黑龙江省特有的籽鹅更在繁殖性能上有着突出表现。通过对籽鹅这一优良品种的保护,不仅可以保存优良种质资源,更能够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畜禽良种是现代鹅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国鹅育种的出路所在。

一、外貌特征
籽鹅体型较小,紧凑,略呈长圆形,头上额包较小,颌下垂皮(烟袋)较小,颈细长,背平直,胸部丰满略向前突出,腹部一般不下垂。羽毛白色,多数头顶有缨状头髻,颈羽平滑而不卷曲,尾部短而平,尾羽上翘。眼虹彩为灰色,喙、胫及蹼皆为橙黄色。
二、生长发育
籽鹅出生公雏重70.53±6.89g,母雏重70.83±7.13g。4周龄公鹅重949.53±221.04g,母鹅重864.92±193.32g。12周龄公鹅重2859.64±502.11g,母鹅重2658.17±466.26g。16周龄公鹅重3775.40±374.77g,母鹅重3081.50±442.48g。300日龄龄公鹅重4.31±0.43kg,母鹅重3.48±0.59kg。籽鹅羽毛生长较快,出生后20日龄左右长出尾羽,60日龄左右全身羽毛长全。
三、繁殖性能
籽鹅成熟早,无就巢性。公、母配种比例1∶5~7。春季受精率高,夏季下降。种蛋受精率85%~90%,受精蛋孵化率78%~83%。
四、产蛋性能
开产日龄是180天。年平均产蛋量为100枚左右,多者可达180枚。蛋重在94.8~154.4g之间,平均蛋重(123.3±9.5)g;蛋形指数在1.63~1.24之间,平均蛋形指数1.45±0.05。蛋壳为白色,蛋壳厚度0.574±5.13mm。蛋黄色泽7.5±0.67,哈氏单位74.55±8.68,蛋黄比率33.425%。
五、产肉性能
13周龄公鹅半净膛率75.89%,母鹅76.95%;公鹅全净膛率67.68%,母鹅66.09%。300日龄公鹅半净膛率79.0%,母鹅79.1%;公鹅全净膛率70.9%,母鹅70.8%。
六、产绒性能
16周龄公鹅产绒50.69±11.16g,产绒率35.89%;母鹅产绒41.64±6.58g,产绒率36.39%。

鹅的育肥方法


鹅的育肥多采用限制活动来减少体内养分的消耗,另外,在育肥期间,鹅所需的是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故应同时喂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养于安静且光线暗淡的环境中,使其长肉并促进脂肪沉积。碳水化合物包括糖类和淀粉。这些物质进人体内经消化吸收后,产生大量的能量,供鹅活动的需要,而过多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在体内贮存起来,使鹅膘肥厚。当然,在大量供应碳水化合物的同时,也要供应适量的蛋白质物质。蛋白质在体内充裕,可促使肌纤维分裂增殖,使鹅体内各方面的肌肉,特别是胸肌充盈丰满起来,整个鹅变得肥大而结实。因此。对育肥的鹅,必须给予特殊的管理和饲料。

肉鹅育肥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放牧育肥法、栏饲育肥法、舍饲育肥法、上拥育肥法、填饲育肥法、直线育肥法等。

(1)放牧育肥法 放牧育肥成本低廉,一般结合农时进行,即在稻、麦收割前50~60天开始养雏鹅,当雏鹅养到50~60的日龄时,适逢收稻或割麦,收割后的空闲地最宜牧鹅,可充分利用遗留下来的谷粒和麦粒来育肥鹅群。放牧时,应尽量减少鹅的运动,可搭建临时鹅棚,鹅群放牧到哪里,就在哪里留宿,这样既可减少路上往返的时间,增加其觅食时间,又可减少其能量消耗。良好的放牧育肥方法要有一定的路线,逐渐向城镇或收购地靠拢,且放牧路线上应有水质清洁的河流。放牧中让鹅吃饱后再放水,每次放游 30 min,上岸休息30 min,再继续放牧。鹅群归牧前在舍外休息和补饲,每天每只鹅用100g配合饲料加切细的青饲料拌匀后饲喂,青饲料占配合饲料量的20%左右。这样约经10--15天的放牧育肥后,恰好到达目的地就地收购。既减少了运输中的麻烦,防止途中掉膘或伤亡,又减少了能量消耗,提高了放牧育肥的效果。

2)舍饲育肥法 把中鹅赶到光线很暗的育肥鹅舍,限制其运动,以减少能量消耗,但必须合理补饲。圈舍育肥要求饲料营养全面,尤其饲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并要适口性好。舍饲育肥采用高能量低蛋白的日粮,育肥前期的配方(%)采用:玉米35、面粉 26.5、米糠30豆类5、贝壳粉2、骨粉1、食盐0.5;育肥后期的配方 (%)采用:玉米35、面粉30、米糠25、高粱6.5、贝壳粉2、骨粉1 食盐0.5。将配合饲料加水拌湿,每天饲喂4次,夜间还要增喂1 次夜食,并供足饮水,白天喂饲后放鹅下水洗浴。

(3)栏饲育肥 为经济起见,舍饲育肥可采取围栏平养的方式,用竹料或木料做围栏和鹏架。按鹅的大小、强弱分群,将鹅围栏饲养,栏高60-70cm,以减少鹅的运动,每平方米可饲养4~6 只。饲槽和饮水器放在栏外,围栏留缝隙让鹅头能伸出栏外采食饮水。饲料要求多样化,精、青配合,精料(%)可采用:玉米40、稻谷15麦麸、米糠10、菜枯11、鱼粉3 .3、骨粉1、食盐0.3,最好再加人硫酸锰0.019硫酸锌0.017,硫酸亚铁0.012,硫酸铜 0.002 ,碘化钾0.0001,氯化钴0.0001混匀喂服。饲料要粉碎,最好制成颗粒料,并供足饮水。每天喂5~6次,喂量可不限,任鹅自由采食、饮水,充分吃饱喝足。同时保证鹅体清洁,圈舍干操,每周全舍清扫1次。在圈栏饲养中特别要求鹅舍安静,不放牧,限制活动,但隔日可让鹅水浴l次,每次10min,以清洁鹅体。出栏时实行全进全出制,彻底清洗消毒圈舍后再育肥下一批肉鹅。

(4)上鹏育肥 在尽量减少育肥鹅与粪便中微生物接触,提高成活率的情况下,舍饲育肥还可以采取网上平养法。网可用竹料或木料搭成框架,架底高60~70cm网眼大小为1.5cmt至3cmx3cm之间,以便于清粪而不致卡伤鹅脚。为了限制鹅的活动,架上用竹木枝条编成栅栏,分别隔成若干个小栏,每小栏以10讨为宜,每平方米养育肥鹅3~5只。栅栏竹木条之间距离以鹅头能伸出觅食和饮水为宜,栅栏外挂有食槽和水楷,鹅在两竹木条间伸出头来觅食、饮水。饲料配方(%)采用:玉米35、小麦20、米糠20、油枯10麦麸10贝壳粉4。日喂3次,每次喂量以供吃饱为止,最后l次在晚间10时喂饲,每次喂食后再喂些青饲料,并整天供给清洁饮水。

(5)填饲育肥法此法为人工强制育肥法,填饲期以3周为宜,也有填饲4周的,其饲料利用率高,育肥效果较好,育肥期能增重50%一80%。填饲的适宜温度为10~25℃,温度超过25℃的炎热季节不宜填饲。填饲的饲料含能量要求比平时高,一般是用碎米、山芋干粉、粉碎后的玉米、豆饼粉和糖麸类等按比例混合。填饲育肥的饲料配方(%)可采用:玉米50~55、米糠20~24.豆饼 5~7、麸皮10~15、鱼粉3.5~4.5、食盐0.5、细沙0.3、多种维生家0.1;或者玉米50、米糠24、豆饼粉5、麦纵15、骨粉2、鱼粉3.2、食盐0.5、细砂0.3,并补充微量元索、维生素和添加防抗病药物。填喂煮熟料以不烫手为宜,第1周填饲时米粒要带点硬,最后 1周米粒要有点软。填饲时将食料用水拌匀搓成直径1 .5~2cm 长5~6cm的条状物,填喂于鹅的食道中。鹅育肥填喂方法有人工填喂法和机器填喂法2种。人工填食时操作者两膝夹住鹅身,左手握住鹅头,使头朝上,鹅嘴张开,右手幸饲料条故一下水,用食指将饲料慢慢插人食道。每填l条,都用手顺鹅颈轻轻推动,助其吞下。或者用喂料管填饲。将鹅按上述法保定后,左手将鹅嘴分开,右手把喂料管慢慢插入鹅食道至膨大部压人,边填边往外退,取出喂料管后将其嘴闭合,并顺手沿颈往下轻轻抹动数次。每次填入的饲料应低于咽喉1~2cm,以免误入气管。开始每天填喂4 次,每次3~4条,以后逐渐增加喂量,每天5次,每次5~6条。大群鹅填饲育肥可采用电动螺旋推进器填食机城饲,填料数量视鹅体重和消化能力而定,同时还应定时定童。填喂量要求填到比喉头低两指为止:一般46日龄填喂250g,49日龄填喂300g51日龄填喂350g53日龄填喂400~450g,,54~56日龄500~550g 57~70日龄600~650g。填食前1h,如食道膨大部位出现凹沟,需要增料;晚于填食前1h出现凹沟,则需要减料,或推迟填食时间。填食机中无料时,若把空气压进食道,应立即用手顺食道往上抹,将其排出,防止造成鹅的伤亡。填饲育肥不要将饲.料填人气管,填饲后,要供给充足的饮水和青饲料。

(6)直线育肥法 肉用仔鹅的直线育肥法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育雏(1~25日龄),采取火炕保温育雏,l日龄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和小鹅瘟疫苗,词料配方(%)采用:玉米60、豆粕25、鱼粉8.5、酵母粉3、石粉l、磷酸氢钙1 .2、添加剂1、食盐0.3,自由采食精料和青菜叶。第二阶段为育肥阶段(26~60日龄),地面舍饲平养,每天上、下午放到舍外各运动lh,30日龄注射禽霍乱疫苗,饲料配方(%)采用:玉米67、豆粕18 .5、鱼粉7、酵母粉2、石粉 1.5、磷酸氢钙O.7、添加剂1、食盐0.3 沸石3。整个饲养期采用全舍饲日喂量由少渐多,日喂精料100~200g,青菜叶、粉碎玉米枯粉等粗饲料20~40g.

莱茵鹅的饲养管理方法 莱茵鹅饲养管理技术


莱茵鹅原产于德国莱茵河流域的莱茵州,经法国克里莫公司选育,成为世界著名肉毛兼用型品种,对各国养鹅业影响很大。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莱茵鹅的饲养管理方法莱茵鹅饲养管理技术。


1、场址选择

鹅舍要选择距草场近,靠近清洁水源,地势较高且坡度平缓的场地。鹅舍宽5~6m,高1.6~1.8m。养殖场最好分别建有育雏舍、育成舍或荫棚、育肥舍,以利于不同阶段鹅的饲养管理。鹅舍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冬暖夏凉,通风换气良好,充足光照,方便消毒。具体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可就地取材,既要因地制宜,还要节约成本。

2、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

雏鹅(1~4周龄)初期要进行舍饲,逐步过渡到放牧。雏鹅出壳后大约16~18h可站立走动,并出现张嘴、伸颈和啄食欲望时给予饮水,1~2h后开食,开食最好在36h内进行。前3天的饮水中应添加适量的葡萄糖或红糖、维生素、电解质,水温适宜,经过几次调教后则可自由饮水。3d后改为饮用清洁的凉水即可,保证饮水充足。开食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优质饲料,可用全价小颗粒饲料或浸泡、稍蒸煮过的碎米、小米等拌入少量的青菜,在塑料布上撒匀,引诱和训练雏鹅进行采食,七八分饱后则可收起塑料布,2~3d后逐渐改用饲槽饲喂。饲料必须清洁、新鲜,饲喂要定时定量,做到少给勤添,现喂现拌。青绿饲料的喂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雏鹅增重。雏鹅体质弱,绒毛稀少,调节体温能力尚未健全,要保证舍内温度、湿度均衡适度,通风良好。育雏期所需温度可根据雏鹅的日龄、体质状况进行相应调整。通常第一周的温度为27~29℃,第二周为25~27℃,第三周为22~25℃,第四周为19~22℃。0~10日龄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0%~65%,11~21日龄是65%~70%。育雏第一天进行24h光照,以后每两天减少1h光照,3~4周龄后采用自然光照。饲养过程中要根据雏鹅的体质强弱及时进行分栏饲养,并随日龄的增加不断调整饲养密度,防止密度过大。雏鹅不能过早放水,约3周龄以后,软羽毛长齐,大羽毛也长出,才可以开始放水。初次游水应在晴朗暖和的天气进行,下午1~4时之间下水10~15min,然后赶出水面休息,逐渐延长放水时间,逐步过渡到自由嬉水。放水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水温以25℃为宜。晚放牧归来后,应补喂精、青饲料,以利长膘。

中鹅(5周龄至出栏)阶段是鹅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时期,且觅食能力增强,消化道容积增大,采食量日益增加,可采用放牧、全舍饲和放牧结合补饲的饲养方式。目前大多采用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以促进鹅的快速生长,使其适时达到上市体重。放牧结合补饲饲养要求,放牧场地有丰富、优质的青绿饲料,并要及时了解附近的农田是否使用过化肥、农药,若使用过化肥、农药,一般要经过1星期才可在附近放牧。牧地附近要有湖泊、小河或池塘,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和洗浴水源。放牧时,一般100~200只鹅为一群,若利用田边、沟渠及林间小块草地进行放牧,则以30~50只为一群较为适宜。一般每天放牧9h,早晨6时将鹅赶出,中午11时赶回休息,下午4时再赶出放牧,晚上8时赶回鹅舍。收牧时要清点鹅只,进舍前下水清洗污泥,毛干后赶入舍内。补饲的次数和补饲量应根据鹅的日龄、采食量、生长速度和牧草质量进行调整,饲料以青粗饲料为主,适量补饲精饲料,精青料比在1∶5左右,白天补饲2~3次,晚上收牧后补饲1次。

3、卫生防疫

鹅场应订立各种规章制度,并有专门机构及专人管理。鹅场周围不能饲养其他家畜、家禽,防止各种潜在的传播疾病媒介。鹅舍要经常消毒,用10%~20%生石灰水,也可用30%新鲜草木灰的澄清液消毒。鹅舍用具要每天清洗1次,7天消毒1次。清扫鹅舍和运动场,将鹅粪堆放在远离鹅舍的地方进行发酵。鹅场门口设有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饮水或饲料中添加一些安全可靠的药物,

防止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

根据我省鹅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按照免疫程序严格进行免疫接种,增强鹅只的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某些急性传染病较好的方法。1日龄肌肉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多价兔血清,4~8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大肠杆菌苗,7~10日龄肌肉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多价兔血清以及皮下注射禽流感、副粘病毒和病毒性肠炎灭活油乳苗,20~30日龄肌肉注射鹅的鸭瘟病毒苗和皮下注射禽出败灭活苗。

莱茵鹅适宜大群饲养,引入我国后进行了系统的纯种选育、改良和推广工作,作为父本与国内鹅种杂交生产肉用杂交仔鹅,杂交仔鹅8周龄体重可达3-3.5千克,是理想的肉用杂交父本。

利用莱茵鹅与本地白鹅、豁鹅进行杂交改良生产的改良雏鹅,其生长速度和抗病力明显优于本地雏鹅,改良雏鹅两个月即可出栏,体重可达3.6-4.0千克,3月龄平均体重达5千克以上。

杂交莱茵鹅体形中等,全身羽毛为白色,初生雏绒毛为黄褐色,随着生长周龄的增加而逐渐变白,至6周龄时变为白色羽毛。颈粗短而直,头无额包,颌下无皮褶,喙、蹼皆为橘黄色,额扁平无肉瘤,前躯与地面呈水平状态,腿略高,成年母鹅腹部下垂。

成年母鹅产蛋量为45-58枚,蛋重125-160克。母鹅的开产日龄为200-230天,公母比为1:3-4,种蛋受精率为78%,受精蛋孵化率为78-83%,莱茵鹅能在陆上配种,也能在水中配种。

杂交莱茵鹅仔鹅9周龄体重可达3.8-4.5千克,肉料比为1:2.6,活体重为5.29千克,胴体重为4.05千克。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本地鹅雏体重达到3-4千克需5个月以上。

经试验测得,杂交莱茵鹅含绒率量比本地鹅高,达27-30%,且绒朵大,羽绒轻柔,质量好,保暖性强,是制作高档衣被的良好原料。本地鹅的含绒率量仅为20%左右。杂交莱茵鹅在抗寒性、耐粗饲和肉品质等方面均比本地品种有显著的提高。

杂交莱茵鹅生产鹅肥肝的性能较好,在填饲情况下,肥肝可达330-490克,鹅肉鲜嫩,营养丰富,可加工成风味各异的五香鹅、烤鹅和酱鹅等产品。


鹅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鹅球虫病的防治方法


鹅球虫病主要是由艾美耳属和泰泽属球虫寄生于鹅的肠道以及肾脏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该病流行范围广,对各种年龄、品种的鹅均可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但以幼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鹅球虫病现已成为危害养鹅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鹅球虫病的临床症状鹅球虫病的防治方法。

1、流行病学

全世界各地都能够有该病发生、流行,且任何品种的鹅都能够感染球虫,其中幼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临床上,最早是6日龄的鹅感染该病,最大是73日龄感染,其中小于3周龄的鹅比较容易感染。该病往往急性暴发,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可高达90%-100%,死亡率在10%-96%不等,且鹅越小日龄感染具有越高的死亡率。有些日龄较大的鹅或者成年鹅也能够感染该病,但一般呈慢性经过,且治愈后依旧携带球虫,从而导致其他健康鹅发生感染。

鹅感染球虫主要是通过口食入存在于饮水、饲料和土壤中的孢子化卵囊而导致发病。鹅食入的孢子化卵囊在肠道内会发生脱囊,使其中的子孢子逸出,子孢子会侵入到肠上皮细胞并继续发育变成滋养体,通过裂殖生殖生成裂殖体,裂殖体发育成熟后会有大量的裂殖子被释放出来,之后裂殖子又会侵入到上皮细胞而继续发育成为大小配子体。在大量裂殖子和小配子被释放时会导致肠上皮细胞被破坏,使血管发生破裂,且肠上皮细胞发生崩解,肠黏膜脱落,造成肠黏膜无法保持完整性,从而无法起到屏障作用,导致机体消化机能发生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最终使其死亡。圈舍简陋,饲养管理条件恶劣,没有及时清除地面上的粪便和污染的垫草,经常在低洼潮湿地放养等,都非常容易引起该病,并促使传播。该病的流行时间与温度、雨量密切相关,一般在每年5-8月份出现流行,但也有少数会在10-12月份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鹅减少活动,食欲不振,行走不稳,羽毛蓬松杂乱,下水时羽毛容易被浸湿,双眼无神,出现腹泻。接着闭目呆立不动,部分甚至卧地不起,头弯曲伸到背部羽下,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增加饮水,粪便逐渐从稀糊状变成白色稀粪和水样稀粪,然后排出巧克力色或者浅褐色稀粪,并会黏附在泄殖腔周围,共济失调,食道膨大处含有大量液体。病程后期,病鹅体质渐进性消瘦,出现神经症状,痉挛性收缩,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3、实验室检查

虫卵镜检。取病死鹅肠黏膜发生病变处进行涂片,放在400倍镜下对多个视野进行观察,都能够看到不同数量的球虫卵囊。取血样的肠内容物制成涂片,经过镜检可看到卵圆形或者圆形的球虫卵囊。

细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鹅的肝脏、脾脏组织,在普通琼脂培养基、血液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48h培养,没有长出细菌。

血清学检查。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鹅和发病鹅血各20份,分离血清后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和小鹅瘟的抗体检测,结果血清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为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7%),且小鹅瘟病毒抗体呈阴性。

4、防治措施

药物预防。养鹅场要准备一些抗球虫药物,并在雏鹅易感阶段或者该病的流行季节,及早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尤其是容易发生该病的地区,更要采取预防性用药。可选择在鹅群饲料中添加0.02%的复方新诺明混饲,连用4-5天;也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0mg盐酸氯苯胍,或者在每1000mL水中添加40mg盐酸氯苯胍,连续使用4-6天;也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5mg球痢杀混饲;还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2.5mg球虫净混饲。鹅舍要保持干燥、清洁,且进行严格的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并采取发酵处理。

药物治疗。病鹅要立即进行隔离饲养,并采取有效治疗。每只病鹅可口服1万IU青霉素,连续使用3-5天;也可每只饮服100-200mg氨丙啉,连续使用3天;还可每只饮服2-5mg氯苯胍,连续使用3-5天,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病鹅群不仅要进行隔离治疗,还要采取大群紧急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如按体重使用250mg/kg氨丙啉,添加在饲料中混饲,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使用10mg/kg氯苯胍,添加在饲料中混饲,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使用30mg/kg球虫宁,添加在饲料中混饲,连续使用3天;还可按5:1比例混合磺胺6甲氧嘧啶和TMP合剂,在饲料中添加0.04%的合剂混饲,连续使用7天,停止用药3天,再连续使用3天。以上药物的防治效果都很好。

在治疗过程中,为防止产生耐药性,重点是选择适宜的抗球虫药,并采取联合用药、穿梭用药和轮换用药的方式。在病鹅使用抗球虫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如果配合使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K,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对于曾经发生过该病的鹅场,要定期使用药物进行预防,避免再次发生该病。

鹅球虫病的临诊症状
肾球虫病表现精神不振,翅膀下垂,食欲缺乏,极度衰弱和消瘦,腹泻,粪带白色。重症幼鹅致死率颇高。肠道球虫病呈现出血性肠炎症状,食欲缺乏,精神萎靡,腹泻,粪稀或有红色粘液,重者可因衰竭而死亡。
病理变化
肾球虫病可见肾肿大,呈淡灰黑色或红色,肾组织上有出血斑和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或条纹,内含尿酸盐沉积物和大量卵囊。肾小管肿胀,内含卵囊、崩解的宿主细胞和尿酸盐。肠球虫病可见小肠肿胀,呈现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尤以小肠中段和下段最为严重,肠内充满稀薄的红褐色液体,肠壁上可能出现大的白色结节或纤维素性类白喉坏死性肠炎。
诊断防治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病变及粪便或肠粘膜涂片或在肾组织中发现各发育阶段虫体而确诊。
防制
药物防制可用磺胺间六甲氧嘧啶或磺胺喹恶啉等磺胺类药物,用量及其他预防措施可参照鸭球虫病。

鹅的高效繁育方法


1 鹅的品种选育

与鸡鸭等家禽相比,鹅的相对繁殖性能较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采用现代高效的选育方法,提高繁殖效率。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选育方法主要有纯种选育和杂交选育两种。

1.1 纯种选育

是用同一个品种内的公母鹅进行配种繁殖。优点是较好地保持一个品种的优良性状,如果针对该品种的优良性状不断选育,就能够获得更加优良的性状。通俗地说就是:选优汰劣、留纯去杂。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容易出现近亲繁殖,使后代的体质变弱,发病率、死亡率增多,生产性能下降。特别是规模小的养鹅场,鹅群数量小,很容易近亲繁殖。为了避免近亲繁殖,主要措施有:①必须每隔几年从外地引进体质强健、生产性能优良的同品种种公鹅进行配种。即三年一换种、异地选公鹅,本地选母鹅 等;②严格淘汰出现生产性能下降、体质差的鹅,加强饲养管理。

1.2 杂交选育

不同品种间的公母鹅交配称为杂交。杂交之后得到的后代常常表现出生命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产蛋产肉多、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的优点,所以在生产中广泛运用。目前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杂交方法是简单杂交,即选用具有不同优良生产性能公母鹅进行交配获得后代。需要注意:①注意杂交公母鹅的选择。用来杂交的母鹅要求繁殖性能好,产蛋数量多,个体要相对较小,以便节约饲料,降低种鹅的生产成本。公鹅则要求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好的品种。常用杂交母鹅有四川白鹅、豁眼鹅和太湖鹅;公鹅有莱茵鹅、皖西白鹅等。② 注意杂交后种蛋的受精率。杂交的目的不仅是子代生长快,也要获得大量的雏鹅,如果杂交后种蛋的受精率差,直接影响经济效果。如本交的情况下,父本的体型过大,受精率大幅降低。如使用我国的狮头鹅作为父本,与中小型鹅杂交,受精率很低。采用人工授精可以大幅度提高受精率。

2 鹅的繁殖技术
2.1 自然交配法

自然交配(图1)即在鹅的交配过程中没有人工的干预。鹅有水上交配的习性,其受精率比陆上交配高。掌握鹅的下水规律,使鹅能得到交配的机会,这是提高受精率的关键。因此,种鹅饲养场必须具备清洁的游水场地,或者,种鹅应饲养在水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如浅河、池塘或水池等地。单群饲养的公鹅应在多数母鹅产蛋后放入配种,并适当延长配种间隔时间(每羽母鹅每隔5 d配种一次为宜),以提高配种质量,减少公鹅饲养数,降低牛产成本。同时,要求种鹅每天有规律地下水3 4次。

2.2 人工授精技术

鹅的人工授精就足对公鹅进行人工采集公鹅精液.再用输精器注入坶鹅输卵管内的配种方法 .人工授精有提高种公鹅的利用率、减少公鹅饲养量、节省饲养成夺等优点.采精所用器械主要有集精杯、保温杯、卡介苗沣射器、65%酒精棉球、镊子、剪刀、瓷蕊等。

2.3 鹅反李节繁殖法

鹅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母鹅一般从每年的9-11月开产到次年5月停产。鹅随季节性变化的繁殖特性,导致鹅种供应不平衡,致使产销严重失调,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鹅的反季节繁殖技术,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种鹅不能繁殖的季节,通过人工调控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结合强制换羽使其持续高效地进行生产的一种技术。反季节繁殖的核心是控制环境温度。只要养鹅的环境温度不超过30℃ ,在此情况下通过人工光照、营养调控等其他配套技术措施的实施,种鹅是完全可以做到四季产蛋。首先,种鹅选择,要选择母鹅产蛋多、后代生长快的鹅种或杂交组合。推荐饲养四川白鹅或川府肉鹅、长白 2号等父母代。这些种鹅的母鹅年产蛋可达80~100枚,后代70日龄体质量可达3.5 kg左右,种鹅的繁殖性能和商品代增重速度二者兼优。其次,强制换羽,强制换羽是改变种鹅产蛋时段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强制换羽能有效调控种鹅的产蛋期,并将产蛋高峰集中在较理想的一段时间内。种鹅强制换羽全过程需60~90 d。如10月10日留的种苗,在2月份进行强制换羽,5月份开始产蛋,7月份进入产蛋高峰。然后,光照控制,每昼夜确保15 h的光照时间,自然光照不足的部分由早、晚2次加以补充。人工补充光照必须定时,否则将严重影响鹅的产蛋。适宜的光照强度是:每18 m 面积40 w,灯泡吊高2 m,并经常将其擦拭干净,带罩效果更好。同时,做好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适于种鹅产蛋的湿度是5%~25%。

采用鹅反季节繁殖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鹅棚舍的顶部加盖草毡或塑料膜,后墙、山墙封严,前墙只留鹅的进出口,其他部分用透明塑料蒙严。②棚舍内加铺5~8 cm 清洁干燥的垫料,并谨防其霉变。③ 严禁舍内带水作业,保护舍内湿度不超过65%,切忌高湿低温而对种鹅造成重大危害。④ 上午晚放鹅,下午早圈鹅,雨雪寒潮天不放鹅,并严防鹅吃雪。⑤严禁种鹅吃冰冻的料,饮冰冻的水,以防下痢。在进行反季节繁殖时,产蛋种鹅日粮的营养配方:粗蛋白16.0%~17.5%、粗纤维5%~6% 、钙2.2%~2.6% 、磷0.6%~0.7% 、赖氨酸0.69% 、蛋氨酸0.32% 、食盐0.2%。日粮饲喂3次,每只日喂量0.15~0.2 kg,晚上11:00左右喂 1次料效果更好。另外,还要经常供给20%~25%的青绿饲料,在舍内和运动场上设置料盆,并添加干净的贝壳粒让鹅自由采食,以满足种鹅对矿物质的需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3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蟋蟀怎么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