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 高温季节肉鸡的营养调控措施

肉鸡天生没有汗腺,并且羽毛较厚,因此极易受到高温的影响。肉鸡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热应激,会使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增重速度减慢,生理机能发生紊乱,抗病能力减弱而易患多种疾病,在高温季节,从营养的角度进行调控可以减少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肉鸡生活在高温的环境下,当外界的温度超过27℃时,就会食欲减退,采食量会有所下降,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发生改变,生理功能开始出现紊乱,机体会产生非特异性反应,即热应激,从而导致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着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从营养的角度来调控,可以减少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高温季节肉鸡的营养调控措施。

1、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

使采食量下降。肉鸡在高温环境下的采食量下降,这是由于当环境温度过高时,鸡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小,增加了体热的散发难度,从而使肉鸡产生热应激。在热应激下,肉鸡采食中枢的兴奋会受到部分的抑制,消化道的活动功能也减弱,同时肉鸡为了降温会饮用大量的水,这些都会导致采食量减少。有研究表明,在21~30℃的范围内,环境温度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1.6%,高于32℃时,温度每上升1℃,采食量降低4.6%。

生产性能下降。当肉鸡在高温环境下,食欲减退,采食量比较低,摄入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能量等会相应的减少,同时饮水量增加,从而使肠道内消化酶的深度降低,导致食糜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缩短,这会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从而使肉鸡的生长发育以及增重的速度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导致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

影响生理功能。当肉鸡发生热应激后,为了散热维持正常的体温,呼吸速度会加快,此时由于呼吸过快,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的排ILIJ量增多,使血液中的pH值升高,从而导致肉鸡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而当鸡舍的温度持续升高后,肉鸡的腹肌疲劳,呼吸速度开始转慢,体内的二氧化碳蓄积,血液中的pH值降低,ILIJ现呼吸性酸中毒,导致肉鸡出现肌无力、瘫痪,死亡率升高的现象。另外,当肉鸡发生热应激时,心律会提高,血液循环加快,会使体表、腹部肌肉等处的血液量增加,从而使消化系统、内脏器官的供血量不足,从而使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受到限制,使肉鸡的生长发育停滞,严重时还会引起肉鸡死亡。

易患疾病。在高温环境下,肉鸡的血清皮质类固醇的分泌量升高,当皮质类固醇进入淋巴细胞后会抑制细胞增生固了或者白细介素II的产生,其中的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器官和淋巴组织的蛋白质合成,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受到抑制,肉鸡长时间处于热应激下则会导致血精皮质类固醇分泌过多而使胸腺以及淋巴节萎缩,使免疫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作,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进而使一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受到影响。另外,在高温环境下,病原微生物易大量的滋生与繁殖,且鸡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易诱发多种疾病。

2、高温季节肉鸡的营养调控措施

为了减少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可从营养的角度来进行调控,起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调整肉鸡日粮的配方。凶在炎热季节,肉鸡的售价减退,采食量下降,营养的摄入不足,凶此要增加日粮中营养的浓度,从而确保肉鸡摄人充足的营养物质。但是要注意,有的养殖场认为单纯的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浓度,饲喂肉鸡高蛋白饲料,即可满足肉鸡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而实际并非如此。这是由于肉鸡在摄人高蛋白饲料后,会进一步的降低肉鸡的采食量,严重时甚至会拒食,而导致肉鸡能量的摄人不足,这必然会影响到肉鸡的生长发育和增重。凶此在高温季节可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同时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此时肉鸡为了满足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会多采食饲料,同时摄入了充足的能量,肉鸡的体重会有所增加,饲喂效果较好。

调整每天的饲喂次数和饲喂时间。温度过高时肉鸡的食欲较差,凶此可将饲喂时间进行调整,避免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段喂鸡,尽量选择在一天中较为凉爽的时段来喂鸡,可在清晨提前一些,傍晚推后一些来喂鸡,以降低体温,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另外,让肉鸡在高温时段休息,可提高肉鸡的日增重。

提供充足的饮水以及增加凉爽饲料的饲喂量。肉鸡能过饮用清凉的饮水可以有效的降温,凶此要尽量在高温季节给肉鸡提供新鲜、清凉的饮水。另外,在饲料的选择方面可增加一些块根、块茎、瓜果类的饲料的饲喂量,可起到降低温度,减轻热应激的作用。

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在炎热季节,肉鸡易发生呼吸性中毒的不良反应,而使体内的酸碱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使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凶此要调节好肉鸡体内的酸碱平衡。可在肉鸡的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钾,或者柠檬酸。

使用药物来减缓热应激。在肉鸡发生热应激时可在肉鸡的日粮中添加一些抗应激类的制剂,如维生素C,可以缓解热应激,帮助肉鸡度过炎热的季节,添加量一般为每升饮水中添加200mg,或者可以在肉鸡的日粮中添加。还可以添加一些镇静剂、抗生素类的药物,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胃肠道的吸收能力,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

相关推荐

影响蛋鸡产蛋率的营养因素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营养调控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养鸡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蛋鸡产蛋率作为养鸡厂家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衡量指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蛋鸡产蛋率并不稳定,如何更好地调整和优化蛋鸡产蛋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蛋鸡产蛋率的营养因素提高蛋鸡产蛋率的营养调控措施。

1、蛋鸡产蛋率的营养因素

能量是影响蛋鸡产蛋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蛋鸡的生长发育以及产蛋过程中,如果缺乏能量,就导致蛋鸡的生长发育受阻,所产鸡蛋的蛋重较小,严重时还会导致蛋鸡出现停产的现象。能量不足会影响蛋鸡的产蛋率,而能量过高同样对产蛋的产蛋率不利,如果能量过高,会导致蛋鸡的体内有大量的脂肪堆积,会对蛋鸡的产蛋性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脂肪在卵巢内大量沉积后会直接影响产蛋率。

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会与鸡蛋中的蛋白质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而影响着鸡蛋的质量。另外,充足的蛋白质也是保持蛋鸡较高产蛋率的重要保障。蛋鸡自身难以合成多种氨基酸,因此,蛋鸡生命活动所需的多种氨基酸都从饲料中获得,尤其是一些限制性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等。除了要保证日粮中的氨基酸外,还要注意保证日粮中各种氨基酸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另外,还要控制好氨基酸和蛋白质摄取量的平衡,否则不但对产蛋率的提高不利,还会造成蛋鸡肝肾功能的损伤,增加养殖成本。

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于保证蛋鸡具有较高的产蛋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两类营养物质缺乏任何一种都必然会导致产蛋率下降。例如,钙磷的含量、比例与蛋壳的形成有关,如果缺乏会导致蛋鸡产软壳蛋、薄壳蛋、无壳蛋的数量增加,使产蛋率明显下降,另外,钙的缺乏还会导致蛋鸡出现软骨病,同样会影响产蛋率。维生素D的缺乏会影响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蛋鸡的产蛋率。

其他营养。除了以上基础的营养物质会对蛋鸡的产蛋率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外,其他营养因素也会对产蛋率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水分、食盐、油脂等。其中水分的缺乏对蛋鸡的产蛋率影响较大,如果蛋鸡饮水量不足会影响到机体的基础代谢,而使产蛋率下降。通常情况下,当蛋鸡缺水在36h以上就会出现停产。

2、提高蛋鸡产蛋率的营养调控措施

蛋鸡的产蛋率受营养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要想保持蛋鸡较高的产蛋率,除了要选择高产品种、加强日常的管理外,还要做好营养的调控工作,给蛋鸡提供均衡的营养物质,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这样才可有效的提高产蛋率。蛋鸡产蛋率营养因素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需要均衡各类营养因素,满足蛋鸡的营养需要,有效提高产蛋率。

提供适宜的能量水平。能量是蛋鸡日常活动必需的营养因素,能量水平是否适宜直接影响了蛋鸡的产蛋率,一般蛋鸡产一枚鸡蛋需要的能量为400-580kJ,日粮中的能量水平越高,蛋鸡的产蛋日龄越提前,如果能量水平过高,则会对产蛋性能不利,因此要根据蛋鸡实际的养殖情况提供适宜的能量水平。

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根据蛋鸡的产蛋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蛋鸡产一枚蛋的蛋白质需求量为13-15g,当产蛋量提高时,饲料中的蛋白质的量也要相应的提高,当产蛋率高于90%时,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要达18%才可满足蛋鸡的需求。因此,根据这一规律,如果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如果发现产蛋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时就要提前将饲料中蛋白质的量提高,为即将到来的产蛋高峰期做好准备。而当产蛋高峰期结束后,产蛋率开始下降,也不可立即减少蛋白质的供应,以使产蛋率下降,使产蛋高峰期保持的时间更长。另外,还要注意饲料中氨基酸的含量,可在产蛋后期的日粮中增加蛋氨酸和赖氨酸的量,可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合理的协调能量蛋白比。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并不是越高越好,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只有当能蛋比适宜时才可保持较高的产蛋率。因此,在给蛋鸡提供饲料时要协调好能量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根据产蛋率的变化,控制好蛋白能量比,蛋白质的水平要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当产蛋率超过80%时,日粮中的蛋白质能量比为15:1,以满足产蛋的营养需求。

适当增加矿物质,保持适宜的维生素。矿物质中的钙、磷、锌对蛋鸡的产蛋率影响较大,日粮中适宜的矿物质含量可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随着蛋鸡产蛋率的提高,对钙磷的需求量也增加,在增加钙磷含量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好钙磷的比例,否则不但不会提高产蛋率,还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另外,注意保证饲料中维生素D的水平以提高机体以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很有帮助。

除了要满足以上营养物质的供应外,还要保证蛋鸡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水平,保证蛋鸡摄入充足且清洁的饮水,还可在蛋鸡的饲料中合理的使用一些饲料添加剂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例如通过添加0.3%的碳酸氢钠可以将产蛋率提高3.83%,还可弥补胱氨酸的不足。

影响蛋鸡产蛋的因素
1、产蛋周期与产蛋率
优良品种蛋鸡一般可以连续产4~6个蛋,然后休产1~2天,呈现周期性产蛋现象,称之为产蛋周期。产蛋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鸡实际产蛋的个数。鸡产蛋率的高低与产蛋周期内连产的个数有关。鸡一般是白天产蛋,通常是前一个蛋产出约30分钟,开始下次排卵,产蛋周期和连产特性主要受遗传因子决定。产蛋周期越长,则产蛋量越高,反之产蛋周期越短则产蛋量越低。
2、季节和光照
春季不论高产蛋鸡或是低产蛋鸡,产蛋周期都较长,而夏季则短,冬季较稳定,要想多产蛋,一定抓好春季饲养管理,使产蛋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光照对产蛋也有重要影响,鸡要保证高产必须给足14~16小时光照(自然或人工光照),人工光照一般用普通的电灯光为好。
3、营养均衡
蛋鸡的营养水平是保证高产的先决条件,其中以蛋白质、矿物质中的钙、维生素A为主。而蛋白质是营养的主要部分。所以,鸡的日粮中必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才可能保证鸡蛋高产。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若缺少就产量少,或产软皮蛋,同样维生素A也不可以缺少。
4、温度
冬季低温或夏季高温均影响产蛋率,通常认为鸡蛋产蛋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3~23.6℃。
5、年龄
早春孵出的雏鸡通常当年产蛋量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大,产蛋量逐年递减,每年开产时间逐年延迟,则停产时间逐年提前。
6、换羽
换羽是鸡的正常生理现象,同时对产蛋也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多采用人工强制换羽,缩短换羽时间,减少停产期。
7小结
影响蛋鸡的产蛋因素较多,以上是主要的几点常见因素。此外,还有遗传因素,如性成熟早晚等,为达到高产,稳定的生产目的,避免不利因素,为蛋鸡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

舍饲方式对肉鸡的影响 肉鸡舍饲的饲养管理要点


目前规模化肉鸡养殖多选择舍饲的饲养方式,这种方式有很多优点,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果鸡舍的环境控制不到位,会对肉鸡的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肉鸡大量的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养殖环境。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舍饲方式对肉鸡的影响肉鸡舍饲的饲养管理要点。

1、肉鸡舍饲的优缺点

优点。舍饲饲养是目前肉鸡养殖的主要方式,肉鸡在室内饲养,可以进行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的养殖,使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增加了肉鸡养殖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养殖肉鸡,可利用一定的工人和空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养殖人员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另外,在室内养殖肉鸡,便于管理,肉鸡的成熟期较短,可提前出栏,缩短了肉鸡养殖的资金周转,见效较快。对于舍饲养殖,便于使用机械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可进行规范而统一的管理,可有效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可为市场提供大量肉鸡,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量。促进了肉鸡养殖业的发展。另外,采用舍饲养殖的方法,可以对天气的变化、兽害等一些对肉鸡养殖不利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规避,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损失。

缺点。舍饲养殖肉鸡虽然有诸多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在这种饲养模式下肉鸡的鸡肉品质与散养肉鸡相比要相对的差一些,因为肉鸡缺乏运动,增重速度较快,其抗应激能力也较差,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下降,易患多种疾病。而一旦患病,由于养殖条件为密封管理,因此疫病的传播速度非常的快,对肉鸡的健康非常的不利,会造成鸡群大面积的感染疾病而发生大量的死亡。另外,舍饲环境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繁殖条件,对肉鸡进行密集化的养殖,会加快病毒的传播速度,将影响的范围扩大,如果控制不力,会影响到全群,损失惨重。舍饲条件下影响最大的就是养殖的环境,散养方式下的肉鸡排泄的粪尿可通过自然环境进行分解和利用,清理卫生的难度较小,而舍饲养殖对于卫生清理的难度则增加,并且对于这项工作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否则,如果不及时的清理,会导致粪尿发酵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而使鸡舍的空气质量下降,对肉鸡的健康极为不利。因此,舍饲方式是的环境控制是工作的重点,除了要保持鸡舍的卫生,还要控制好鸡舍的其他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等,以确保肉鸡健康生长发育和增重。

2、肉鸡舍饲的饲养管理要点

肉鸡舍饲养殖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改善,才可发挥这种养殖方式的优点,保证肉鸡的健康,从而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肉鸡养殖场在采用舍饲养殖时要根据本场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制度,运用科学用效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发挥舍饲养殖的优势,并有效的规避劣势。在养殖过程中要将饲养人员的分工细化,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有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进行明细化的分工作,可对舍饲养殖场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注意养殖人员要相对固定,一旦确定好就不可随意的改变,否则易引起鸡群发生应激反应。舍饲养殖要在舍内设置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鸡笼、喂料系统、饮水系统等,鸡笼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料线和水线的位置要合理,便于肉鸡采食的饮水,同时要还要注意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

舍饲养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环境,养殖环境是否适宜对肉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舍饲环境的控制工作。除了要加强鸡舍的环境卫生管理外,还要注意控制好鸡舍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控制好鸡群的饲养密度,以将引发疾病的诱因尽量的减小到最低,使肉鸡的生产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要根据肉鸡不同阶段的体重大小、养殖季节、鸡的品种等合理的调整饲养密度。做好鸡舍内温度的调节工作,要根据鸡群的具体表现来确定最适宜的温度,在调整温度时不可忽高忽低,要保持温度恒定,避免鸡舍的温度过低或过高而使肉鸡发生冷、热应激。保持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防止过于干燥,否则会导致舍内尘土、羽毛、饲料粉末等飞扬,使鸡患呼吸道疾病,也不可过于潮湿,否则易导致饲料发生霉变,病原微生物大量的滋生。另外,要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合理的通风换气对于舍饲养殖肉鸡非常的重要,可起到控制舍内温度和湿度的作用,还可以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度,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

加强鸡群的疾病预防工作。舍饲条件下鸡的抗病能力较差,因此要加强疾病的预防。注意加强日常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以减少养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减少感染疾病的机能,还可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可给肉鸡饲喂一些保健类的药物以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做好免疫接种的工作。

高温对奶牛的影响及其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


奶牛是耐寒不耐热的动物,长期生活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下降,繁殖率降低,还会使奶牛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几率。所以奶牛舍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夏季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可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降低温度,减少高温对奶牛产生的不良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高温对奶牛的影响及其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

1、高温对奶牛的影响

高温会使奶牛的产奶量降低,牛奶的品质下降。奶牛是一种耐寒不耐热的动物,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0~15℃。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夏季奶牛的食欲下降,采食量降低,营养的摄入不足,无法满足奶牛产奶的营养需求,而使得产奶量下降。另外,奶牛以采食粗饲料为主,且采食量较大,奶牛在消化粗饲料时热增耗较大,并且奶牛瘤胃中的饲料发酵也会产生热量,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就会增加奶牛散热的负担。一般奶牛的产奶量越高,产热越多,所以高产奶牛在夏季越容易产生热应激,从而使奶牛的产奶量快速的下降。研究表明,如果奶牛在适宜的温度10℃下产奶量为100%,当环境温度分别升高到21℃、27℃、30℃和38℃时,产奶量分别下降到89%、75%、70%和27%。可见温度越高,奶牛的产奶量下降的越明显,产奶量越低。高温不但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使牛奶中的乳脂率降低,非脂固形物的含量减少。

高温会显著降低奶牛的繁殖力,高温伴随着高湿的影响更为严重。高温会导致种公牛性欲下降,精液的品质降低,使死精、畸形精子的数量增加,精子的活力变差,从而导致配种受胎率降低。而研究表明,无论公牛精液的品质如何,母牛在夏季的繁殖率都处于低水平,因高温热应激下,奶牛的生理机能发生障碍,内分泌失调,激素分泌紊乱,奶牛的受精率会下降,并且胚胎易发生早期死亡。

在高温环境下,奶牛的采食量下降,营养的摄入不足会导致奶牛的体质较差,并且高温环境下,奶牛的消化机能失调,代谢发生紊乱,其直接的后果除了会影响产奶量和繁殖力外,还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易患多种疾病。如夏季奶牛常患乳热病、繁殖疾病、消化代谢病等,这都与高温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2、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

基于高温对奶牛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在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就要加强管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环境的温度,在夏季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以减少高温环境对奶牛的危害。提高奶牛在夏季的产奶量、繁殖力以及抗病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改善环境。在高温季节要降低环境的温度,首先要防止夏季太阳辐射,可在牛舍的屋顶设置隔热板或遮阳物,要选择保温隔热的材料,牛舍的墙壁刷成白色,可反射部分阳光,降低舍温。在牛场的周围、运动场四周多栽种一些树木,不但可以吸热,还可以起到给牛遮阳的作用,如遇夏季高温,还要在奶牛的运动场上搭建凉棚,以减少大阳辐射对奶牛的伤害。在夏季要将牛舍内的门窗打开,增加空气流通速度,可以在牛内安装通风设施或者使用电扇,以加快牛体的散热,如果使用风扇再结合喷水,则会起到更明显的效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舍内安装喷雾设备,可降低牛体表面的温度,另外,还可以使用自来水冲冼牛舍的地面,也可起到有效的降温作用,但是使用此法会增加舍内的湿度,所以尽量不使用,在用水降温时要注意加强通风,以降低舍内的湿度。

改善日粮。奶牛在高温环境下食欲较差,这也是造成奶牛在夏季产奶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日粮。可以通过改善奶牛日粮的适口性、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包括提高能量和蛋白质的水平,另外还要适当的调整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量。可以在夏季高温季节给奶牛饲喂多种精饲料,可适当减少粗纤维的用量,多饲喂优质的青绿饲料,可以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饲喂量,如瓜果、蔬菜等,可以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要注意在夏季全天都要给奶牛提供充足且清凉的饮水。为了维持高温季节奶牛正常的盐代谢,可以在饮水中添加0.5%的食盐,同时还可以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抗热应激类药物,如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和缓解热应激。

加强饲养管理。夏季为了提高奶牛的采食量,对饲喂时间和饲喂方法也要进行调整,可以选择早上早喂、夜间晚喂的方法,可以适当的增加饲喂次数,可在夜间补喂1次,以提高奶牛当天的采食量。饲料的性状可以改为饲喂粥状料。奶牛在运动时要尽量的选择在一天中较为凉爽的时段,要避免中午的高温时段,选择在早上和傍晚运动,运动场内要提供充足的饮水,以保证奶牛的饮水需要。每天都要用清凉的水来刷拭牛体1~2次,可以起到清洁、降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的作用。

如果在夏季高温时奶牛已经发生热应激,则会表现出精神不佳、四肢无力、行动迟缓、心跳加速等不良反应,在养殖过程中要观察奶牛的变化,以及时的发现,及时的处理。首先要将奶牛牵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其饮用或灌服0.5%的冷盐水,并同时用20~25℃的水冲洗头部和全身,如果较为严重则要静脉注射2000~4000mL生理盐水。

一、调节饲养环境温度。盛夏季节,气温高、光照强、天气热。奶牛汗腺不发达,比较怕热。牛舍内温度超过30度时,就会阻碍奶牛体表热量散发,新陈代谢发生障碍。因此,盛夏季节要常打开通风孔或门窗,促进空气流通,降低牛舍温度。有条件的可在牛舍安装电风扇。天气炎热时每天下午挤奶后,用清水向牛体喷雾阵温,增加牛的食欲。运动场上应搭设凉棚,以防奶牛遭到日晒雨淋,发现奶牛呼吸困难时,可煮绿豆汤冷却后饮服,并用“风油精”擦抹奶牛额角,两侧太阳穴利鼻端,提神解暑。
二、调整日粮合理饲喂。为了使奶牛保持较高的泌乳量,以增强牛的适口性,适当调整日粮组成,减少粗纤维比重,精饲料种类除多样化外,要提高蛋白质水平,并多喂些优质育草、菜类、瓜类等青绿饲料,实行夜间放牧,夜间喂饲等,也都是防暑的好办法。
三、供足清饮水。奶牛的饮水量与外界气温、泌乳量、个体、品种、年龄有关,一般泌乳母牛日饮水量l00公斤左右,除喂饲后食槽饮水外,应在运动场设自由饮水槽,每次喂食时将料投入食槽并适当注水,诱牛饮水吃料.不仅能满足清洁的饮水,而且对缓和“热应激”反应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亦可在饮水中放入0.5%的食盐,以促进奶牛消化,保证牛体水代谢正常。
四、消除蚊蝇防止中毒。盛夏季节,蚊子、苍蝇较多,不仅叮咬牛体、影响奶牛休息,造成产奶量下降,而且通过蚊蝇传播疾病。因此,可在牛舍加纱门纱窗,以防蚊蝇叮咬牛体;也可用90%敌百虫600--800倍液喷洒牛体,驱杀蚊蝇,但在用药时防止浓度过高及药液渗入牛奶中,防止中毒。同时这个季节,农药使用频繁,稍有不慎,常常引起奶牛中毒,因此,注意不要到喷洒农药、化肥的农田地边割青草、放牧。不能用腐败变质青草、瓜果和糟渣类饲料喂牛,以防中毒。
五、注意搞好卫生。盛夏季节,牛粪容易发酵,细菌繁殖,影响奶牛健康。因此,要勤打扫牛舍,消除粪便,通风换气,保持牛舍清洁/shouyi/niu/niu/,干燥、凉爽,定期消毒,定期用清水冲洗牛床,每天应在挤奶前刷拭牛体1——2次,后躯不洁部位,可用温水洗刷,要为奶牛创造一个良好地生活环境,确保奶牛安全渡过盛夏。

如何应对奶牛的热应激热应激是指奶牛对高温环境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即奶牛因受到超过本身体温调节能力的过度高温刺激,导致新陈代谢发生紊乱、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减弱、乳成分改变等变化。如再遇上高湿环境,应激效应叠加,对奶牛产生更严重危害。

1、热应激的影响夏季奶牛在受到高温刺激时,会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代谢发生障碍,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体内营养呈负平衡,造成奶牛体重减轻,体况下降;产奶量和乳脂率、乳蛋白率同时下降,繁殖率降低,患病和死亡率增加。温度一旦超过27℃,奶牛的采食量就会下降,开始对奶牛产生不利影响。当温度达到或超过32℃时,产奶量会明显下降,减产5%~20%。热应激造成奶牛产奶量大幅度下降,是机体综合反应的结果,干物质采食量下降的作用实际上只占50%。因此,单纯地采用提高日粮能量和蛋白的浓度、降低粗料的比率等措施,以保证奶牛在总采食量减少的同时营养素的摄入量不降低,来抑制奶产量的下降,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相反过量的蛋白质在瘤胃被降解成氨,氨由瘤胃进入血液造成血氨浓度升高,奶牛在将氨解毒成尿素并排出体外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也会导致奶产量下降。虽然纤维消化时产热高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炎热气候下用精料代替粗料可以减少奶牛代谢产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热应激,但这一方法在日粮中精料的用量已经超过50%的条件下,易导致瘤胃功能失调,甚至增大酸中毒的风险,进一步危害奶牛的生产。
2、饲料营养调控措施针对热应激的损害原理,一些营养调控措施对于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的造成的伤害,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1)调整日粮结构,适当减少青贮料比例,增加能量饲料比例和饲喂适口性好的饲料,如鲜嫩多汁的青草及瓜类果皮等。少喂干草,可适当喂些发酵的糠糟、豆渣、啤酒糟等,对提高产奶量、增加乳脂率有好处。
(2)采用TMR饲喂方式。采用TMR奶牛全混合日粮,可以较好地克服因热应激引起的奶牛喜精厌粗等挑食现象,避免因某种饲料进食过多而导致营养失衡,从而可以提高夏季奶牛的泌乳性能,减少繁殖障碍和其他代谢疾病的发生。
(3)补充矿物质,每日每头给予180g氯化钾,300g乙酸钠,与精料拌匀饲喂,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界高温对产奶性能的抑制作用。
(4)添加抗应激添加剂或瘤胃缓冲剂。在日粮中添加0.75%~1.25%的小苏打和0.25%~0.4%的氧化镁作为瘤胃缓冲剂,有利于维持奶牛体内酸碱平衡,还可帮助消化。用小苏打和氧化镁合剂(2:1~3:1)效果较好。
(5)日粮中添加某些复合酶制剂、瘤胃素、酵母培养物等对热应激造成的瘤胃功能下降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按20mg/kg体重在日粮中添加瘤胃素(又称莫能菌素),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60~80克等均有良好作用。
(6)补充维生素。饮水中加入0.1%的复合维生素B粉、每日每头添加维生素C1000~1600mg、维生素A15万IU、烟酸6g和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20~25mg,对减轻热应激有显著作用,均可有效降低热应激状态下的死亡率,提高热应激奶牛的产奶量,而乳成分不受影响。

(7)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如柠檬酸和延胡索酸等有机酸与长链脂肪酸,可避免或缓解热应激造成的呼吸性碱中毒。精料中加喂1%异位酸型奶牛添加剂,可使奶牛呼吸均匀,口水流量少,食欲增强,产奶量增加10%,饲料转化率提高17%。
(8)在所有的饲料中,油质的热增耗最小,所以用脂肪产品代替部分玉米提供能量或应用过瘤胃脂肪能减少奶牛高温环境下的代谢负担。
(9)应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解暑作用的中草药,兼有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双重作用,对调节热应激造成的机能紊乱、增强奶牛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效果明显。据报道,采用石膏、板蓝根、苍术、白芍、黄芪、党参、淡竹叶、甘草等,按一定比例配合粉碎添加于奶牛饲料,热天奶牛平均产奶量增加1.5kg/头,血糖浓度显著提高(P0.05),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笔者在奶牛日粮中添加100克发酵中药制剂,在酷暑季节能有效防止产奶量下降和乳指标的降低。
3、环境改善措施热应激产生损害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温度和湿度过高,所以改善奶牛的生活和采食环境是减轻热应激损害的最有效、最安全的途径。
(1)降温。在奶牛的运动场设置遮阳棚,在牛舍、待挤厅和挤奶厅中安装风扇、设置水帘或喷淋设备均能有效地降低奶牛所处的环境温度,而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并不复杂且价格便宜,易于实行。
(2)饮水。奶牛处于热应激时,需水量是平时的1.2倍到2倍。为了提高饮水效率,可以采用饮冷水的方法。清凉的饮水可吸收牛体内一部分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
(3)调整饲喂时间。由于采食后的2~3小时为热能生产的高峰阶段,因此夏天在饲喂方法上应当采用少喂勤添。精料一般日喂4次为宜。要防止饲料在饲槽内堆积发酵酸败变质。饲喂时间上,应当选择在一天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夜间增加饲喂量。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期间饲喂量可占整个日粮的60%~70%,尤其粗料宜安排在晚8点至早上5点进行。

高温季节甲鱼外塘养殖应对措施



外塘生态甲鱼养殖过程中,高温季节是关键阶段,高温期间甲鱼投饵量大,生长速度快,然而也是病害暴发的高峰期,如果管理不好,会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接失,因此如和做好高温季节管理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养殖户一年的收获。
夏季来临,温度升高,甲鱼饲料投喂量大,代谢旺盛,水体中的代谢产物、残剩饲料等容易引起水质变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容易超标,养殖户除了在日常的定期常规消毒外,往往忽略了水质的调理,只有经常的调节水质才能维持水体中水质因子的平衡。特别在高温天气,水质调理,底质改良尤为重要,因此建议养殖户定期调水,最好每15d调水一次,水质调理一般采用微生态制剂,如牙孢杆菌、EM菌、酵母菌等,使用生态制剂时,一般在晴天上午8~9点钟,加水活化1~2个h后泼洒,并提前一个小时打开增氧机。使用生态制剂3—5d内不能消毒和杀虫。常规消毒用无公害和无残留的药物如氨基酸碘、二氧化氯等降低病菌浓度,抑制甲鱼病菌感染。
在高温7~9月份,甲鱼活动性强,摄食量大,须保持合理水深,一般80~100公分水深,在天气闷热或阴雨天气应加长增氧时间,保证水面流动性,提供足够的溶解氧,另外,养殖户应根据甲鱼自身的情况控制饲料的投喂量,以免过量投喂败坏水体,一般成鳖阶段应控制在体重的3%左右。同时建议在饲料中添加保肝利胃和多维等保健品,这样对增强甲鱼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高温季节,白底板是外塘甲鱼养殖中比较容易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危害大,死亡率高,病鳖体表白底板,解剖可见局部肠道有坏死症状,肠空发白,肝脏充血或呈紫黑色。可以参考以下药方治疗:
l、发病池用二氧化氯以治疗量的2倍连泼3d。
2、内服中西药,用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各50%,以日投干料量的l%添加,同时加入保肝素+补血颗粒各50%以日投干料量的2%投喂一周。

高温季节如何养殖螃蟹


很快夏天就要到了,天气炎热、水温较高,这时候河蟹养殖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要有足量的水草 
夏季蟹池内应放养些水花生、浮萍之类的水生植物,或种植一些芦苇、茭白等挺水植物,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环境。蟹池中设置或种植水草的面积一般占整个池塘面积的30%左右,过多应及时收割,过少要及时补充。同时,应及时捞除腐烂的水草,以免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保证水质清新 
养蟹池应经常检查水质,勤换新水,及时捞除剩食和污物,保持池水清洁。水体深度一定要保持1米以上,以防热水灼伤蟹体。换水一般选择在傍晚至次日上午10时进行,3-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5厘米左右深。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在河蟹蜕壳期间,要增加水体钙离子含量,一般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l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15-20天泼洒一次,以利河蟹健康生长。

注意饵料质量 
河蟹属杂食性动物,荤素均吃,并偏爱动物性饲料,如蚌、螺、小杂鱼虾等。一般每年5-8月份,宜在蟹池中投放活螺蛳,每亩200公斤左右,供河蟹摄食。此外,在高温时期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的投放比例,如投放一些河蟹喜食的浮萍、水草等。池塘养蟹,一般每天投饵一次,在傍晚进行,以适应河蟹昼伏夜出的习性。投饵时,应将饲料投喂在离岸1-2米处,投饵量应根据当天的水温、天气和前一天投饵后河蟹的摄食情况作相应的增减,以当天晚上吃完为宜。

防逃防害防病 
高温期间必须每天巡查蟹池。通过巡塘,了解河蟹的摄食活动情况,检查防逃设施,察看有无病害和敌害。若有河蟹逃走的痕迹,要及时堵塞堤埂的漏洞,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和进出水口的网罩。大风暴雨天气,更要注意防逃。要注意防止敌害侵袭,及时捕杀蟹池中水老鼠等敌害生物。人工养殖的河蟹病害较多,可不定期施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纤虫净等药物,防治河蟹细菌性疾病和纤毛虫病等。

高温季节罗非鱼水质管理措施介绍



随着高温季节的来临,降雨量减少,罗非鱼的采食量逐渐增加,进入旺食快速生长期,池塘负载量也随之快速增长。由于池塘水体自身自净能力非常有限,高温季节内促使罗非鱼尽快达到上市规格,更需加强池塘水质管理,调节好水体环境。

粤西地区较多罗非鱼养殖户选择立体养殖,比如鱼鸭、鱼猪混养等,利用鸭粪、猪粪肥塘。这样的池塘水体更容易出现pH值偏高、氨氮超标等情况。对罗非鱼养殖户来说,高温季节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指标:

1、氨氮:水体环境中的氨氮含量高于0.2毫克/升以上,将对罗非鱼的生长十分不利,同时亦会导致饵料系数偏高。水体中氨氮主要是由于残饵、肥料、粪便等有机物经过细菌分解产生。

2、亚硝酸盐:它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当水体中亚硝酸盐高于0.05毫克/升时,对罗非鱼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当池塘水体溶氧充足时,亚硝酸盐可转化为对罗非鱼无毒害作用的硝酸盐。

3、pH:罗非鱼适合生长于pH值为7.5~8.5的水体环境中。但pH值越高,水体环境中的氨氮对罗非鱼的毒性作用就越强。因此,我们要保持水体呈略偏碱性。当pH值略高于8.5时,可用醋,每亩施用1~2公斤;高于9时,可选用醋酸或硅酸等弱酸,根据酸碱平衡来确定用量;pH低于7时,每亩可用10公斤生石灰,一方面可提高水体pH值,另一方面还可用来对水体消毒。

为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水位,注意排入新水

高温季节要提高养殖水位,增加养殖水体容量,池塘水位应保持在2~3米,并随时加注新水,以防水位下降。一般要求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30%,使池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如果发现水质变坏,如水色变浓、变黑,甚至发臭,应及时换水,可先将塘水排掉1/3~1/2,再放进新水,直到水质变好为止。

2、微生物制剂调水

广东地区池塘多为山塘,进排水不方便。就算进排水方便,随着现在大江大河水质污染严重,换水也不能完全解决水质问题。因此,可考虑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且调水成本并不高。当水体环境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超标时,可选用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使用时要注意技巧。先将粉剂用水浸泡,加入红糖或豆浆,阳光下发酵2~3小时,让有益细菌迅速繁殖,然后全池均匀泼洒,如此使用效果更佳。

3、保持溶氧,合理使用增氧机

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为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高温季节,有机耗氧增加、天气变化、气压低或载鱼量大时仍有可能出现罗非鱼严重浮头现象。晴天中午1点增氧机可开2~3个小时,使池塘水体形成对流,将上层的溶氧打入下层;一切生物在夜间通过呼吸作用,需消耗大量溶氧,此时池塘溶氧低,夜间凌晨2点半时可开增氧机至天亮。值得注意的是,在天气突变、气压低时,要提前开增氧机,防止浮头。

4、合理投饵

高温季节是罗非鱼生长旺盛的季节,但由于天气多变,要及时调整投饵量,如气压低、雷雨天气,就要减少投饵或不投饵,以免浪费饲料,污染水体。科学、合理调节日投饵量,对于高产、高密度养殖塘投饵最好是使用投饵机,特别是使用沉水鱼料饲喂。每日投喂两次,上午在9~10点,下午在4~5点,每次投喂时间要控制在40~60分钟左右,投喂时要均匀,以使大部分鱼都能吃到饲料,投喂量可按鱼体重的3~3.5%来衡量,并根据其生长、摄食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确保罗非鱼正常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乳房炎对奶牛养殖的不利影响 奶牛隐性乳房炎预防措施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养殖场,不仅仅在国内大量存在,国外也一样,奶牛乳房炎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奶牛感染乳房炎后,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也影响牛奶的品质和质量,同时威胁到我们人类的食品食品安全。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乳房炎对奶牛养殖的不利影响和奶牛隐性乳房炎预防措施。

1、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当奶发生乳房炎后,奶牛的乳腺组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同时机体为了消除病原菌,会产生大量的免疫细胞,如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些细胞聚集在一起后会堵塞部分乳腺管理道,而使乳汁无法从乳管排出,最终会导致部分乳腺细胞的功能发生暂时性的丧失,严重时会发生永久性丧失,从而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奶牛每发生一次乳房炎就会对乳房以及泌乳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并且其产奶量的下降很难甚至无法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当乳房炎发生的次数越多,对乳房的损伤程度越严重,乳腺细胞的总量减少的越多,泌乳功能越差,产奶量则越低,因此,如果奶牛长期或频繁的发生乳房炎,会影响到奶牛一生的产奶量。

2、对牛奶品质和质量的影响

奶牛发生乳房炎后,体内的细菌数量增多,会破坏牛奶牛的营养成分,而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严重影响了牛奶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发生乳房炎的奶牛所产的牛奶还会在口味上发生变化,牛奶的咸度会增加,会产生不良的气体,有时会导致牛奶有酸败的味道,还会导致牛奶的保质期明显的缩短。由于发生乳房炎,牛奶的营养成分会发生变化,其中牛奶中的蛋白质变得易被酶分解,使得在加工奶制品时加工费用和加工质量受到影响。另外,奶牛体内的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将病原菌杀灭后会将相关的酶留下,而这些酶具有耐热性,在对牛奶采用加热的方式消毒时,这些酶对牛奶的加热消毒产生抵抗性从而使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受损,从而降低牛奶的品质。此外,当奶牛发生乳房炎时,为了治疗会使用大量的药物,其中抗生素是常用药,而抗生素会在牛奶中残留,从而使牛奶中的有益菌,如乳酸菌等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使乳酸的生成受阻,影响了奶制品的生产。

3、增加养殖成本

当奶牛发生乳房炎时其乳腺组织细胞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发生严重损伤时就会形成斑痕或脓肿,甚至会坏死,使得乳腺组织发生永久性的损伤,从而完全丧失泌乳功能。这对高产奶牛的影响更为严重,会使很多处于产奶高峰期的奶牛被迫淘汰,从而导致奶牛群更替的成本增加。另外,当奶牛患乳房炎后,易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在挤奶时易成为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在共用一个挤奶厅的情况下,极易传播疾病,而使整个牛群都面临淘汰的风险,使奶牛养殖的成本大大的增加,对奶牛养殖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当奶牛发生乳房炎时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尤其是对慢性乳房炎,治疗周期更长,费用也更高,这无疑增加了奶牛养殖的成本。另外,奶牛在发生乳房炎期间需要对奶牛进行特殊的管理,对于传染性的乳房炎还需要单独的管理,挤奶工作也需要从机器转为人工,额外增加了劳动力,从而导致奶牛养殖管理方面的费用增加。

4、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

奶牛发生乳房炎后会对其繁殖性能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会导致母牛发情异常或者不发情,使母牛的配种受胎率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奶牛发生乳房炎后,其雌性激素分泌受到影响,水平降低,缺乏黄体激素刺激排卵,从而使奶牛不能按期发情,或者发情症状不明显而错过了最佳的配种时间,从而使配种受胎率下降,有时还会导致母牛不发情。从而延迟了母牛的发情周期。另外,如果患有乳房炎的奶牛成功受孕,其流产率也要高于正常奶牛。有研究表明,患有乳房炎的奶牛在输精45天内流产的比例是健康奶牛的3倍。

5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奶牛发生乳房炎有一些是由于乳腺不通导致乳汁无法正常分泌引起的,而大多数原因则是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这就导致了所产牛奶中也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而对于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来说,这一问题极易被忽视,如果在牛奶加工过程中没有将这些病原微生物彻底的杀灭,就会在牛奶制品在残留,而一些病原菌属于人畜共患病原菌,必然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另外,在对患有乳房炎的奶牛实施治疗时会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对于顽固性乳房炎或者慢性乳房炎,治疗周期较长,药物使用时间长,会导致大量的抗生素残留在乳中,而这些抗生素在奶产品加工灭菌的过程中有的不会被消除,而造成药物残留,当人们食用的这种牛奶或者牛奶制品后,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如过敏反应、中毒反应等,严重时还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会引发死亡。除此之外,人们长期食用含有药物残留的牛奶后,可能会对一些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对人们将来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奶牛隐性乳房炎预防措施?

1、奶牛隐性乳房炎预防产品——乳之源——,奶牛专用添加剂,提高产奶量、降低体细胞、防治隐性乳房炎。

2、知识普及:乳腺炎创伤性乳房炎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会导致乳房内及乳腺患有疾病。在奶牛养殖生产中,奶牛发生乳腺炎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卫生不达标,尤其在挤完奶之后乳房和乳头非常疲劳,如果在挤奶操作、牛舍环境等卫生不达标时,细菌很容易从牛乳奶眼中侵入,对乳房、乳腺造成感染。如果对患有乳腺炎的奶牛不能及时隔离、治疗,将会出现交叉感染并扩大污染群,从而导致牛乳中体细胞数量大幅度增加。其他疾病奶牛尤其是泌乳高峰期,除乳房、乳腺的其他部位患有疾病,如患有感冒、高烧、消化不良、外伤、停奶方法不当等,都会对奶牛乳房、乳腺产生不利影响,也是导致牛奶中体细胞数量增加的因素。


高温季节大闸蟹池塘水草的护理技术



20xx夏季的持续高温,使得许多养蟹塘口的水草“全军覆没”,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塘种植水草不仅为河蟹提供蜕壳、遮阴降温的场所,同时也能起到净化池塘水质、提供天然植物性饵料的作用。随着高温天气的来临,对水草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高温季节水草常见的问题及建议措施是:
1、水草过密:
塘口水草前期生长较好,到中期时因生长旺盛布满全塘,进入高温季节,由于水草过密,导致水体自我对流能力下降,营养运输功能供应不上,造成水体中溶氧不足,不但影响了河蟹的生长,也容易使水草根部发生腐烂,影响池塘水质。
建议措施:及时进行疏稀,方法是在高温来临前,将生长密集的水草进行连根刈割,割草的时候要形成条带行走向,行距以投喂饲料的小船能正常行走为好,刈割后保持水草面积占水面50%-60%即可。需注意的是:水草刈割后要及时捞起移走,以防在池中变质腐烂。
(2)水草腐烂:
高温下,伊乐藻浮在水面的草头会出现发黄枯萎、继而逐渐整株腐烂死亡。
建议措施:及时对伊乐藻进行“打头”处理。具体方法是:在高温来临前半个月,对露出水面的伊乐藻进行人工刈割,割除后高度尽量控制在水下10~30厘米,这样离水面表层的高温水还有一段距离,水温还是适宜伊乐藻生长,否则水草覆盖率就会减少,影响河蟹的栖息和摄食活动。
(3)水草浮根:
高温季节,有部分塘口水草连根浮起,整体漂浮到水面。此情况一是因塘口水位过深,水草茎叶生长过快,而根系的生长不够发达,当河蟹活动或者外界环境突然变化时引起整体连根浮起;二是因投饵不足,塘中蟹及部分鱼类(如草鳊鱼)摄食水草根茎而致。
建议措施:在水草生长过程中定期使用促进水草根系生长的试剂。当水草已出现浮头应及时进行水质改良,确保水体透明度,从而抑制水草腐烂。
(4)草叶污浊:
在养殖中后期,有部分塘口水草出现“草脏”的现象,由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水草易发黄、萎缩,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草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肥、浑。部分池塘中有机质及其他悬浮杂质较多,杂质附着于水草上造成水脏。建议措施:泼洒表面活性剂进行清洗,同时进行改底。
水草活力差。当水草活力差时,本身自净能力减弱,过多的杂质附于水草表面不能被及时净化。建议措施:使用有机碳并进行肥水,增强水草的营养和活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813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