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新品种:鲁禽1号和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

山东省农科院以地方优质鸡种和国外高产肉鸡品系为育种素材,综合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传统的育种技术,培育出了遗传稳定的两个优质肉鸡——“鲁禽1号麻鸡”和“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鸡新品种:鲁禽1号和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

这两个配套系已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山东省乃至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禽新品种(配套系)。6月19日,农业部向媒体发布了这一消息。
这两个配套系解决了地方鸡种肉质好而生产性能差,引进品种生产性能高而肉质差的矛盾,已形成适合我国北方市场的优质肉鸡配套系。专家鉴定认为,该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不仅为地方鸡种保种、产业化开发和创新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同时对调整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东省曾是三黄鸡“北繁南养”环节中“北繁”的重要基地。地方良种鸡虽然肌肉品质好、体型外貌符合市场需求,但由于繁殖性能差、早期增重慢、耗料多和育肥效果差,不利于现代产业化开发。1978年诸城外贸引进美国爱拔益加肉鸡,建立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祖代种鸡场。从此,国外高产品种很快占领了山东市场。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变化,山东省肉鸡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的肉鸡品种,其肉质差,体型外貌已不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在国际市场受到技术壁垒的限制。山东省农科院培育出的“鲁禽1号麻鸡”和“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矛盾。在培育新品种的同时,他们还分别研究制定了配套系父母代、商品代的品种标准、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形成了完善的配套技术体系,为该品种的安全、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该项目研究负责人逯岩介绍,2003年迄今,他们已推广父母代种鸡27.7万套,商品代3300多万只,为农民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2亿元,新增纯收益1.34亿元。

体型外貌:鲁禽1号和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是以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琅琊鸡为育种素材培育而成,保持了地方优良品种的体型外貌特征,公鸡红羽黑尾,尾羽间有黑色翎闪绿色光泽;母鸡分黑麻(占80%以上)和黄麻两种,颈羽有浅黄色镶边,尾羽黑色。公鸡适应我国北方市场需求,母鸡适应苏南等长江以南地区市场需求。
生产性能:国家家禽测定中心(北京)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鲁禽1号10周龄公鸡体重2.05公斤,料肉比2.3∶1,母鸡体重1.68公斤,料肉比2.5∶1。鲁禽3号13周龄公鸡体重2.1公斤,料肉比3.1∶1,母鸡体重1.61公斤,料肉比3.5∶1。
肌肉品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艾拔益加肉鸡等快大型肉鸡品种。风味物质肌苷酸含量高于国内其他品种和引进的快大型肉鸡品种。肌纤维直径低于快大型肉鸡和地方品种,肌纤维密度高于快大型肉鸡,肌肉嫩度适中。
适宜地区:适宜华中、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饲养,适宜笼养、地面平养等多种方式饲养。另外,鲁禽3号还可在山地(果园、速生林地等)放养,经济效益显著。

相关阅读

水产新品种:浙闽1号香鱼


香鱼是东亚地区特产的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无腥味,因其背部有一脂肪腔,能散发出阵阵清香而在民间被称为八月香、油香鱼、留香鱼等。火焙后制成的香鱼干呈金黄色,色、香、味俱佳。香鱼为一年生鱼类,对水质要求很高,是一种健康、环保型鱼类,自明朝迄今一直被视为食用鱼中之珍品,味道好、营养价值高,是滋补佳品。在日本,香鱼被称为“淡水鱼之王”。香鱼也是浙江省的名特鱼类之一,凫溪香鱼和雁荡山香鱼闻名国内外。
由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培育成功的香鱼品种浙闽1号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浙闽1号香鱼生长速度快、体型好,畸形苗、白线苗少见,在同等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比普通苗种快24.36%以上,养殖效益显著。2012—2014年在宁海和福建南靖中试养殖,累计工厂化养殖3万平方米,共放鱼苗362.2万尾,收获301.3吨,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当地商品苗,新增产值近5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香鱼是东亚地区特产的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肉质细嫩、无腥味,因其背部有一脂肪腔、能散发出阵阵清香而在民间被称为八月香、油香鱼、留香鱼等。火焙后制成的香鱼干呈金黄色,色、香、味俱佳。
香鱼为一年生鱼类,并且对水质要求很高,是一种健康、环保型鱼类,自明朝迄今一直被视为食用鱼中之珍品,并作为宫庭贡品,味道好、营养价值高,是滋补佳品。在日本香鱼被称为“淡水鱼之王”。香鱼也是浙江省的名特鱼类之一,凫溪香鱼和雁荡山香鱼闻名国内外。
目前香鱼除在国内销售外,主要出口日本、台湾和东南亚各地,近几年的价格基本稳定在上市销售旺季40~50元/kg、开始上市和落市期间可达80~90元/kg。受环境污染、水利建设、过度捕捞等影响,我国野生香鱼资源已濒临枯竭。
宁大李明云教授自1979年开始进行野生香鱼的养殖驯化、繁育和遗传育种研究,历经近20年,突破了人工繁养、发眼卵大量获取、工厂化育苗、水泥厂高密度养殖等多个技术难题,实现了香鱼育苗和养殖的产业化。
2002年起,李明云教授带领团队又开始了香鱼良种选育研究,通过与福建宁德市众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经十余年的选育和中试,课题组选育的香鱼“浙闽1号”于2016年2月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
这是2014年李明云教授团队获得宁波市首个水产新品种——黄鱼“东海1号”后取得的又一硕果。

据悉,新品种“浙闽1号”香鱼的原始亲本为2002年采捕自宁海凫溪的野生香鱼,课题组以生长性状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技术进行选育,进行了7年、连续7代的选育。香鱼“浙闽1号”生长速度快、体型好,并且畸形苗、白线苗少见,同等养殖情况下生长速度比普通苗种快24.36%以上,养殖效益提高显著。2012-2014年在浙江宁海和福建南靖进行中试养殖,累积工厂化养殖面积3万m2,共放苗362.2万尾,收获301.3吨,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当地商品苗,新增产值近5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香鱼“浙闽1号”新品种的获得有助于香鱼产业的发展,这是宁波大学为我国水产养殖做出的又一新贡献。

岭南黄鸡3号配套系/农科种猪


岭南黄鸡3号配套系2010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配套系)審定。岭南黄鸡3号配套系具有节粮、高产、生活力强等特点。农科种猪父系猪是农科杜洛克猪,该猪是在引进美系、台系、丹系杜洛克的基础上选育而成,该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质优良、杂交优势明显,是优秀杂交终端父本。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岭南黄鸡3号配套系/农科种猪。

岭南黄鸡3号配套系

岭南黄鸡3号配套系2010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配套系)审定。

1.特征特性

岭南黄鸡3号配套系属慢速型优质肉鸡,主要面向高端消费市场,该配套系是以惠阳胡须鸡为育种素材培育而成。父母代三黄、单冠。公鸡为慢羽,含胡须髯羽。母鸡为快羽、矮脚、体型小、性成熟早、繁殖性能高、省料。商品代公、母均为慢羽,正常体型,三黄,含胡须髯羽,单冠、红色,早熟,身短、胸肌饱满。

2..生产性能

1~19周龄成活率为95%,平均开产日龄161日龄,平均开产体重1.5公斤,29~30周龄达产蛋高峰期,高峰期产蛋率为85%;68周龄入舍母鸡平均产蛋180枚,平均产雏鸡142羽。商品鸡7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1.5公斤,料肉比2.8∶1;98日龄母体体重1.25公斤,料肉比3.1∶1。

岭南黄鸡3号配套系:父母代公鸡为慢羽,三黄(羽、喙、脚黄),含胡须髯羽,胸深,胸肌饱满,身短、后躯发达,单冠,冠红。成年公鸡羽毛为金黄或棕红色,鸡冠面积较小、红色。母鸡为快羽,矮脚,体型小,单冠,冠红,早熟,繁殖性能高,省料,羽毛为黄色,蛋壳颜色为粉色。商品代公、母均为慢羽,正常体型,三黄(羽、喙、脚黄),含胡须髯羽,单冠、红色,早熟,身短、胸肌饱满。公鸡羽色为金黄色,母鸡羽色为浅黄色。父母代种鸡节粮、高产,66周龄饲养日产蛋量达到170-180个,比我国著名地方鸡种惠阳胡须鸡提高91%,每个蛋耗料150-160克,66周龄饲养日产健雏数145-155只;商品代早熟性、早期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均优于惠阳三黄胡须鸡,经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2008),配套系商品代公鸡17周龄体重1380.64克,饲料转化率3.80:1,成活率95.67%,母鸡17周龄体重1219.43克,饲料转化率4.00:1,成活率96.67%。

(广东李农科)

农科种猪

农科种猪父系猪是农科杜洛克猪,该猪是在引进美系、台系、丹系杜洛克的基础上选育而成,体型长、全身棕色、头中等、腮小、耳根竖、耳前伸下垂、四肢健壮、乳头7对。该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质优良、杂交优势明显,是优秀杂交终端父本。公猪体重从30公斤长到100公斤,日增重930克,料肉比2.38∶1,背膘厚1.2厘米,胴体瘦肉率68%。

农科种猪母系猪是农科大白和农科长白,农科大白母猪体重从30公斤长到100公斤,日增重795克,三点平均膘厚13.4毫米,产崽数11.7头;农科长白母猪体重从30公斤长到100公斤,日增重788克,三点平均膘厚13.8毫米,产崽数11.9头。

农科种猪为三系配套商品猪,体重从30公斤长到100公斤,日增重835克,瘦肉率65%。它被认定为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国家星火计划主推品种、广东省主推品种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广东李东)

【名优新品种】莫荷罗非鱼“广福1 号”



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品种登记号为GS-02-002-20xx)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经多年培育而成的耐盐新品种,并于20xx年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

该科研团队以20xx年从美国引进的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分别经8代群体选育的后代为母本和父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即为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
优良特性
适盐范围广,耐盐能力强。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可在盐度0~30的水域正常生长。不需驯化,可直接从淡水中移至盐度为15的水体中养殖,减少了驯化时间。

生长速度快。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的生长速度与亲本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相比存在显著杂种优势,其生长速度比未选育莫荷罗非鱼快19%以上。

适应性强。适宜在我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和咸淡水水体中养殖,可采用池塘、网箱等多种养殖模式。
养殖要点
在冬季水温超过18℃的地区可以常年养殖,而在冬季水温低于18℃的海洋渔业地区,需有保温越冬设施才可进行养殖。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应避免养殖个体进入天然开放性水体。
池塘主养,华南地区通常在3月底到4月初放种。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活泼,并且一次放足。通常全长8~10厘米的越冬鱼种每亩放1000~1500尾,全长4~6厘米的夏花鱼种每亩放1500~2000尾,可配养少量草鱼、鳙鱼等。

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在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20℃以上时,每亩用75~10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干法池塘消毒。经过5~7天毒性消失后,开始放养凡纳滨对虾苗,每亩放养规格为1.5~2厘米的虾苗3.5万尾。20天后放养罗非鱼种,每亩放养体长4~6厘米罗非鱼种1500~2000尾。
养殖前景
罗非鱼具有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耐粗食、抗病力强、肉味鲜美等优点,被广泛移植到世界各地。养殖地区目前已遍及大约1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性的养殖鱼类。罗非鱼为广盐性鱼类,目前主要在淡水水体中进行养殖。

我国咸、海水资源非常丰富,有近6亿亩盐碱荒地以及大量的废弃虾池和丰富的海水资源;因此,耐盐新品种“广福1号”的成功培育为我国咸淡水、海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养殖生产提供新的养殖鱼类,有利于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苏禽青壳蛋鸡-蛋鸡新品种


苏禽青壳蛋鸡由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与扬州翔龙禽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培育而成。

1.外貌形态。

苏禽青壳蛋鸡体型较小,结构紧凑,体躯呈船形。全身羽毛黑色,部分颈部带有红色羽毛;单冠红色,冠齿5~7个;喙、胫呈青色,无胫羽;四趾;皮肤白色。蛋壳颜色为青色。公母鸡均活泼好动,眼大有神,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成年公鸡体重1.4千克,母鸡体重1.25千克。72周龄人舍母鸡产蛋数平均183.5枚,300日龄平均蛋重44.9克,产蛋期日采食量75~80克。

2.种鸡生产性能。

育成期,苏禽青壳蛋鸡种鸡成活率96%以上,16周龄时体重0.75~0.8千克,18周龄体重0.9~1千克,种鸡产蛋期内成活率95%以上,产蛋高峰占整个产蛋周期的78%以上,72周龄时产蛋160~180枚,产合格种蛋数140~16枚,平均日采食量80~85克,72周龄时体重1.3~1.5千克,每只种鸡可提供母雏60~65只。

3.商品鸡生产性能。

0~18周龄育成率98%以上,苏禽青壳蛋鸡产蛋期存活率95%以上。18周龄时体重1.05~1.1千克,22周龄体重1.2~1.25千克。23周龄时50%以上的商品鸡进入产蛋期,27~28周龄85%以上商品鸡进入产蛋期。72周龄入舍母鸡产蛋数220~240枚,其中青壳蛋数200~220枚,平均蛋重50克,产蛋期平均日采食量90~100克。

推广现状:

苏禽青壳蛋鸡在培养过程中已向江苏省的扬州、泰州、南通、淮安、徐州、宿迁、南京、苏州、镇江、连云港等市县以及山东、辽宁、黑龙江、北京、湖北、河北、陕西、安徽、河南、江西、上海、浙江、四川、福建等省市中试推广900多万只,向社会提供健康营养蛋10亿只以上,产生的社会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以上,净增经济效益1.6亿元以上,产生的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


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BaishanNo.5bee)是19821988年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在长白山区育成的一个以生产蜂蜜为主、王浆为辅的蜜、浆高产型西方蜜蜂配套系。

白山5号蜂群血统构成:蜂王是单交种(AxB),工蜂是三交种(ABC)。

一、特征和性能

(一)形态特征

近交系A(卡尼鄂拉蜂):蜂王体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深棕色环带,体长16~18mm,初生重160~250mg。雄蜂体呈黑色,个体粗大,尾部钝圆,体长14~16mm,初生重206~230mg。工蜂体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棕黄色环带,腹部细长,覆毛短,绒毛带宽而密,体长11~13mm。

近交系B(喀尔巴阡蜂):蜂王体躯细长,体呈黑色,腹节背板有棕色斑或棕黄色环带,体长16~18mm,初生重150~230mg。雄蜂体呈黑色,体躯粗壮,体长13~15mm,初生重200~210mg。工蜂体呈黑色,少数工蜂2~3腹节背板有棕黄色斑或棕黄色环带,腹部细长,覆毛短,绒毛带宽而密,体长12~14mm。近交系C(美国意大利蜂):蜂王体呈黄色,尾部有明显的黑色环节,体长16~18mm,初生重175~290mg。雄蜂体呈黄色,3~5腹节背板有黑色环带,体躯粗大,尾部钝圆,体长14~16mm,初生重210~230mg。工蜂体呈黄色,腹部背板有明显的黑色环节,尾尖为黑色,体长12~14mm。

白山5号(ABC):蜂王个体较大,腹部较长,多为黑色,少数蜂王3~5腹节背板有棕黄色环带;背板有灰色绒毛,体长16~18mm,初生重160~250mg(图1)。雄蜂体呈黑色,体躯粗壮,体长14~16mm,初生重206~230mg(图2)。工蜂头胸部为灰色,多数工蜂2~4腹节背板有黄色环带,少数工蜂为黑色,体长12-14mm(图3)。工蜂其他主要形态特征见表1。

(二)生物学特性

近交系A(卡尼鄂拉蜂):善于采集零星蜜源,越冬安全,适应性较强。

近交系B(喀尔巴阡蜂):采集力较强,越冬安全,节省饲料。

近交系C(美国意大利蜂):繁殖力、采集力较强。

白山5号(ABC):产育力强,育虫节律较陡,子脾面积较大,能维持9~11张子脾,子脾密实度高达90%以上(图4);分蜂性弱,能养成强群,可维持14~16框蜂的群势;一个越冬原群每年能分出1~2个新分群;大流蜜期易出现蜜压卵圈现象,流蜜期后群势略有下降;越冬蜂数能达到5~7框。

(三)生产性能

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采集力较强,蜂产品产量较高,饲养成本降低,与本地意蜂相比,产蜜量提高30%以上,产浆量提高20%以上,越冬群势下降率降低10%左右,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25%以上。

二、培育简况

培育场地气候、蜜源特点:培育场地在长白山腹地,具有显著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年平均气温3~5℃,无霜期110~130天;年降水量350~1000mm。越冬试验在延吉市地下越冬室进行,越冬期130天左右。蜜粉源植物400余种,主要蜜源植物为椴树、槐树(图5)、山花、胡枝子;辅助蜜源植物有侧金盏、柳树、槭树、稠李、忍冬、山里红、山猕猴桃、黄柏、珍珠梅、柳兰、蚊子草、野豌豆、益母草、月见草、香薷、兰萼香茶菜等,4~9月份花期连续不断。

育种素材:喀尔巴阡蜂(1979年从大连华侨果树农场引进)、卡尼鄂拉蜂(1980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引进)、美国意大利蜂(1983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引进)。

技术路线:确定育种素材建立近交系配套系组配配套系对比试验中间试验确定配套系。

A系,系祖卡尼鄂拉蜂,1982年建立,兄妹交配9代,近交系数达0.859。

B系,系祖喀尔巴阡蜂,1982年建立,兄妹交配7代、母子回交2代,近交系数达0.94。

C系,系祖美国意大利蜂,1983年建立,兄妹交配3代,近交系数达0.625。

培育过程:系祖确定后,用人工授精的方法,通过兄妹交配、母子回交等建立近交系;当近交系达到一定纯度时,便用其组配配套系,配成ABC(即白山5号)、ACB、BAC等3个三交组合和CA、CB、BA、BC等4个单交组合。用美国意大利蜂生产种作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并在各地进行了3000多群的中间试验,筛选出白山5号配套系。

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群体结构由母本单交种(卡喀)、父本近交系(美国意蜂)和白山5号蜂群组成。

三、饲养管理

目前,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定地饲养蜂群占20%,小转地饲养占50%,大转地饲养占30%(图6)。单场规模100群左右,有90%采用标准箱饲养,10%采用其他蜂箱饲养。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饲养技术要点:选择蜜粉源充足的繁殖和生产场地培育优质蜂王,调动蜂王产卵积极性,延缓蜂群的分蜂热,及时培育生产适龄蜂防治螨害和其他病虫害,保持蜂群生产能力。

四、推广利用情况

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是用卡尼鄂拉蜂、喀尔巴阡蜂和美国意大利蜂三个蜜蜂近交系组配而成的,具有繁殖力强、高产、越冬成本低、节省饲料等优点,适合南北方各地饲养,已累计向全国推广1.5万只种蜂王,改良蜜蜂100多万群,提高了养蜂生产经济效益。

至2008年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及全国养蜂主产区,饲养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及其杂交种蜜蜂25万群。

罗氏沼虾新品种:“南太湖2号”


“南太湖2号”是以2002年从缅甸引进的罗氏沼虾群体后代、浙江省1976年引进的群体(日本群体)和广西1976年引进的群体(日本群体)后代作为基础群体,采用巢式交配方法建立家系,应用标记技术对100多个家系进行同塘生长测试,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经连续4代选育得到的品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罗氏沼虾新品种:“南太湖2号”。

特征特性:罗氏沼虾食性广,病害少,易生存,生长快,营养好,是世界性大型热带淡水虾之一,适温范围为18~34℃,不耐低氧,pH值要求在7~9之间,适宜在淡水或盐度在3‰以内的咸淡水中养殖,且要求连续90天在水温22℃以上的水体中生活。幼体喜集群生活,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虾有明显的负趋光性。生长对比测试结果显示,“南太湖2号”选育群体平均个体增重比市售苗种提高36.87%,养殖成活率提高7.76%。在同等条件下,选育群体生长速度快,可提早起捕;生长的同步性较好;商品虾加工虾仁的出肉率也高。
产量表现:江、浙、沪大塘试验表明,以锅炉增温提早放养苗种、分批起捕的销售模式,相对于商品苗种的成活率来说,“南太湖2号”选育苗种出大棚的成活率为60%~80%,比商品苗种提高10%以上;首批起捕销售时间可提早5~7天,平均亩产400~450公斤,每亩经济效益可达3000元以上。
适宜区域:适宜水温连续90天达22℃以上的地区养殖。要求养殖用水为淡水或盐度在3‰以内的咸淡水。并要求在人工可控制的水体中养殖。

水产前沿:能否介绍一下“南太湖2号”的选育情况?
陈雪峰: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早在2002年就开始进行罗氏沼虾育种工作,2006年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员黄海水产研究所孔杰研究员团队联合攻关罗氏沼虾育种及配套技术。期间,先后突破人工选育、疫病防控技术,培育出“南太湖2号”国家新品种。
可以说,“南太湖2号”新品种是我所举全所之力、多方合作,历经15年持续选育而成。经团队多年攻关研究,我们主要获得了以下成果:
(一)国内唯一的罗氏沼虾国家新品种。我们通过群体选育技术,培育出罗氏沼虾“南太湖1号”,由于群体选育性状不稳定,我们没有申报国家新品种。2006年开始,育种团队采用家系选育,复合生长速度、存活率2个选育指标,经连续4代选育,于2009年培育出性状优良的第一个罗氏沼虾国家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市场同类苗种相比,生长速度提高36.87%,成活率提高7.76%。之后我所在“南太湖2号”的基础上,持续进行了8代家系选育,生长速度、存活率等性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稳固。
(二)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发了罗氏沼虾SPF良种培育技术。2010年前后,罗氏沼虾产业暴发新的疫病,俗称“铁虾”病。为此,我所组建了由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联合攻关,研发出无特定病原(SPF)良种培育技术体系,通过SPF良种培育技术结合家系选育,成功的选育出SPF级“南太湖2号”种虾,通过推广良种亲本,避免了产业中“育苗成活率低”与养殖“铁虾”等产业突出问题。
水产前沿:目前做罗氏沼虾育苗的企业很多,也包括从国外进口种虾做为育苗亲本,淡水所在育种方面有哪些优势?

陈雪峰:(一)我所拥有世界最大的罗氏沼虾SPF活体种质资源库。为确保罗氏沼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经农业部批准,我所在长兴建成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目前中心保有育种核心群、孟加拉野生群体、缅甸野生群体、假雌群体(用于生产全雄苗种)、高饲料利用群体等种质资源。其中核心育种群体连续选育了12代,育种持续时间之长、家系规模之大、系谱之全全世界绝无仅有。12代的持续选育使得优良性状得到最大化的富集,这也是我所种虾性状优良、稳定的关键所在。
(二)我所拥有国内一流的罗氏沼虾育种团队和基础设施条件。
第一,一流的团队建设。为了保证我所罗氏沼虾育种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十三五”期间,我们联合了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水科院黄海所等4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9家企业建成育繁推一体化联合攻关协作体系。同时,我所也通过从全所各科室中择优选入、从外引进高学历人才等措施,围绕罗氏沼虾打造包括育种、病害、养殖模式和营养、水处理等领域全产业链科研团队,现有成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3人,硕士5人,技术人员5人,将确保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罗氏沼虾的育种及推广工作。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必然是成体系设计、多方协同创新,单打独斗是难有作为的。近期,个别原团队成员因个人发展需求,调离本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我所与离职人员签订了技术保密协议。
第二,一流的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平台是开展育种工作的硬件基础。“十二五”期间,我所先后投资近千万,建成了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及国家级罗氏沼虾良种场(即“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这为我国罗氏沼虾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在今后三年,我所将投资4000万元,按照无疫化、生态化和数字化的标准,提升改造罗氏沼虾国家级遗传育种中心。与此同时,在安吉建立种质资源备份库,确保种质资源的安全,为罗氏沼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石巍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培育的“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是我国自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立以来首个审定通过的蜜蜂配套系,改变了我国没有国审蜜蜂配套系的历史,标志着我国优势特色蜜蜂配套系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石巍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培育的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是我国自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立以来首个审定通过的蜜蜂配套系,改变了我国没有国审蜜蜂配套系的历史,标志着我国优势特色蜜蜂配套系培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畜禽配套系是指利用不同品种或种群之间的杂种优势,用于生产商品群体的品种或种群的特定组合,国审则代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主持,联合国内6家主要蜂业科研、中试机构,利用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为育种素材,经过20多年不间断培育而成的抗螨、蜂蜜高产型蜜蜂配套系。
蜂螨是目前世界上危害蜜蜂健康最严重的病害,蜂螨造成蜂群大量死亡,严重损害养蜂效益。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的突出特点就是抗螨效果显著,可以显著降低蜂螨危害,能杀死30%以上的成年蜂体上的蜂螨。同时蜂王产卵能力强,最高有效日产卵量达1500粒以上,能维持较大群势,采集能力强,产蜜量高。经过中试推广证明,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不仅是我国培育成功的第一个蜜蜂配套系,更是我国蜜蜂良种培育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丰富了我国蜜蜂品种资源结构,也将促进蜜蜂产业格局的优化和完善。

据悉,畜禽配套系是指利用不同品种或种群之间的杂种优势,用于生产商品群体的品种或种群的特定组合。“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是由蜜蜂所主持,联合国内6家主要蜂业科研、中试机构,利用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为育种素材,经过20多年不间断培育而成的抗螨、蜂蜜高产型蜜蜂配套系。蜂螨是目前世界上危害蜜蜂健康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蜂螨造成蜂群大量死亡,严重损害养蜂效益。“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的突出特点就是抗螨效果显著,可以显著降低蜂螨损害,同时蜂王产卵能力强,能维持较大群势,采集能力强,产蜜量高,经过中试推广证明,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能产生较高经济效益。

“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于2015年10月通过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现场审定,同年11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不仅丰富了我国蜜蜂品种资源的结构,也将促进蜜蜂产业格局的优化和完善。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


浙农大1号意蜂是世界上第一个王浆、蜂蜜双高产的意蜂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人工培育的蜜蜂新品种。为四川主要推广蜂种之一。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是浙江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福建农学院蜂学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协作选育的蜂蜜、蜂王浆双高产意蜂品种,1995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经专家鉴定,浙农大1号蜜蜂的蜂王浆产量显著高于我国饲养的其他蜜蜂品种(品系);春季群势增长率较大,采集、利用花粉较多;产蜜量与意大利蜂其他品系相当,而且在形态上和同功酶方面也产生了变化,是蜂王浆、蜂蜜双高产品种。早春的1千克蜜蜂(4框蜂),在7~8个月的生产期,可生产蜂王浆4千克。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与本地意蜂相比,在工蜂的初生体重等七项外部形态指标有显著差异。分泌王浆的咽下腺小囊数量,比本地意蜂高出14.73%。咽下腺细胞超微结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克带、MDHII区带同工酶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均有显著差异。此外,还具有繁殖速度快,采集能力强,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等优点。更重要的是,该品种具有王浆、蜂蜜、花粉高产的优异性能。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王浆产量比美国意大利蜂高31.9%,比澳大利亚意蜂F1代高42.5%,比中国普通本地意蜂高146.8%,最高产量达7.7公斤/群/年,王浆质量优良,10HDA的平均含量达2.27%;蜂蜜产量比美国意大利蜂高43.5%,是目前世界上最理想的王浆、蜂蜜双高产和王浆质量优良的意蜂品种。

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已先后推广到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并多次出口西欧和东南亚。该成果荣获1994年度浙江省、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372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