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感谢阅读《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法》内容,养殖网yz023.com养羊致富频道小编在本频道收罗多篇优质内容供您阅读参考!我们也准备了优质的专题供您参考:红栆养羊

羊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羊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羊的红细胞或血浆中。该病主要表现为黄疸性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流产、腹泻甚至死亡等症状。

1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温暖多雨季节,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性流行,各日龄羊均可发病,以哺乳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他羊多为隐性感染。

2临床症状

2.1急性型

主要发生于羔羊阶段,多突发死亡,死亡时全身红紫.指压褪色,有时突然瘫痪,食欲下降或废绝,呻吟或嘶叫,肌肉颤抖,四肢抽搐。

2.2亚急性型

羊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时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先便秘后腹泻,尿液呈深红色或茶褐色。有些羊颈部、耳部、胸腹下部、四肢内侧皮肤发红,指压不褪色,严重时全身出现紫斑,毛囊周围有铁锈色斑点。有的羊两后肢不能站立,呼吸困难、咳嗽。

2.3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贫血和黄疸。母羊出现流产、死亡、产弱胎、不发情等繁殖障碍。公羊出现性欲减退等症状。

3病理变化

贫血、血液稀薄,不易凝固;全身肌肉颜色变淡,脂肪黄染,体表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肝、肾、肺、脾肿大并且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胆囊肿大,胆汁稀薄;心包积液;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

4临床诊断

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采血压片镜检。

5防治措施

5.1羊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时的预防

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②采用药浴等方法消灭虱、螨等体外寄生虫,杀灭吸血昆虫(蚊、蝇、蜱)。可将蘸药的棉球系于羊舍内以驱杀蚊蝇。③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可疑羊只应及时用驱虫药交替驱虫。

5.2治疗

①黄色素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后按5~7mg/kg静注,以控制对红细胞的破坏。②贝尼尔(血虫净)用生理盐水稀释(/),按7~10mg/L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天。③肌注大剂量青霉素和链霉素、地塞米松,以防止继发感染,控制体温上升。④为了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药物吸收,每天可配合使用维生素C10~20m1、维生素B12,5~10m1、安钠咖1mg,口服多维素和葡萄糖。

小编推荐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方法.


羊布氏杆菌病是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羊布氏杆菌病也和牛布氏杆菌病一样,可根据羊群的流产情况和病羊的症状来诊断。应当注意炎症的鉴别,因为还有许多原因可使母羊发生流产。此外羊还有孤菌性流产、沙门氏杆菌性流产、病毒性流产等。这些传染性流产的流行情况和症状与布氏杆菌流产很相似,应注意区别。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方法.

1、细菌学诊断

采取羊的流产胎儿、胎盘、阴道分泌物、奶汁等作为细菌学检查。奶的检查尤其有意义,因为慢性病例一般都由奶汁排菌。检查方法是采用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接种豚鼠等。

从羊奶中分离布氏杆菌时,由于羊奶的脂肪球太小,菌不容易随着奶脂上浮,应进行离心沉淀,取沉淀物进行分离培养,以提高培养的阳性率。

血液培养对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可能有些意义。可用液体固体双重培养及进行检验,发现试验动物在菌血症时期血液培养的阳性率很高。

2、血清学和变态反应诊断

目前,我国以凝集反应和变态反应作为诊断羊布氏杆菌的基本方法。补体结合反应和羊奶凝集素的检查只作为辅助方法。这几种反应的出现规律,与牛布氏杆菌病大致相同,但羊布氏杆菌病的变态反应一般在病愈后6~12个月消失。

凝集反应对羊布氏杆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它的出现和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病情的发展和停息。羊出现凝集反应的早晚,与感染剂量有密切关系。根据兽医工作者实验观察,给羊感染以较大剂量的羊种布氏杆菌,后经过4~7天既出现凝集反应。如感染以30~40个感染量,通常经过7~14天出现凝集反应。健康羊于病羊混居后出现凝集反应很不一致,最早的经过14~20天就可出现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的持续期也与感染剂量有密切关系,给羊感染1~5个最小感染量的羊种菌后,之后经过35天,凝集价由1∶200~1∶400下降到1∶50~1∶100;而感染以较大的剂量时,凝集反应可以保持8~9个月,甚至1年。在自然条件下,羊群于发生大量流产之后,经过6~10个月,凝集反应阳性即迅速减少,一年之后变得更少。

给羊做凝集反应实验时,应注意消除阻止抗体的干扰。因为患该病的山羊和绵羊,特别是后者,其血液中常出现布氏杆菌凝集素阻止抗体。这种抗体阻碍凝集素与抗原结合,而不发生凝集反应。阻止抗体一般在病的中期和后期出现。因此,检查发病较久的羊群时应特别注意。可用10%的盐水来稀释血清,可起到阻止抗体干扰作用。

此外,羊奶中凝集素的检查对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也有意义,可用环状反应法诊断羊布氏杆菌,效果很好。做羊乳环状反应实验时,除根据环的形成判定结果外,还应根据管底凝结块的积聚程度判断结果。做羊奶环状反应实验时,反应管需在37℃放置6~12h方可观察结果。

3、补体结合反应

补体结合反应对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补体结合抗体在血清中的稳定性也较凝集素强,虽然在室温放置较长时间也不至于完全失效。补体结合试验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作鉴别接种菌苗的凝集反应和自然感染的凝集反应之用。给羊注射m5号菌苗或口服猪二号菌苗之后6个月,虽然凝集反应仍为阳性,但补体结合反应已经变为阴性。而自然病羊的则与此不同,补体结合反应消失比凝集反应较晚,因此可以利用这种差别进行鉴别试验。

4、变态反应

羊患该病后3~5周即出现变态反应,这可用皮内注射布氏杆菌抗原而检验出来。变态反应的持续周期长,即病愈之后6~12个月仍可出现。

变态反应诊断法的缺点是,有些病羊虽已康复,但仍出现变态反应,而被当成病羊看待;另一个缺点是病羊生下的羔羊在吃奶期间和断奶以后的1~2个月内一般不出现变态反应,虽然细菌学检验证明,这些羔羊中有一部分是带菌的,因此用此法检查羊群布氏杆菌病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给羊做布氏杆菌病变态反应试验时需要特制的抗原,国内曾经使用过的抗原有布氏杆菌溶解素、布氏杆菌水解素和布氏杆菌浸出质。布氏杆菌溶解素使菌体的核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于羊体后会产生抗体。布氏杆菌水解素是菌体的酸水解产物,高分子蛋白已被破坏,所以没有抗原性。布氏杆菌浸出质在我国研究尚少,我国目前使用最广的是布氏杆菌水解素。

变态反应诊断法的另一个优点是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实验室设备,判断标准也不难把握。一般的防疫员都可使用,极易推广。检验时用连续注射器将0.2mL布氏杆菌水解素或溶解素,注射于羊的尾部褶皱的皮内,24~28h各观察1次,根据注射部位的水肿情况,判定反应程度。出现肉眼可见的肿胀判为阳性,必须触诊才能察觉的判为可疑,没有肿胀的判为阴性。

5、病原
病原为布氏杆菌。它存在于病畜的生殖器官、内脏和血液。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天,在冷暗处和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1%来苏尔,2%的福尔马林,5%的生石灰水15分钟可杀死病菌
6、传播途径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
布氏杆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通过接触或食入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污染的肉、奶等而感染;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群共同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氏杆菌的交叉感染。动物布氏杆菌可传给人类,但人传人的现象较为少见。
7、发病特点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量病原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本病主要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粘膜、呼吸道以及生殖道(交配)也能感染。与病羊接触、加工病羊肉而不注意消毒的人也易感本病。本病不分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首先表现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一次。
8、感染症状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公羊表现荤丸炎,辜丸上缩,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捎瘦,失去配种能力。其它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

9、感染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流产胎儿及胎膜的变化即可确诊。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血清学诊断。其中以平板凝集试验或试管凝集试验为准
10、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只有加强预防检疫。
①定期检疫。羔羊每年断乳后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成羊两年检疫一次或每年预防接种而不检疫。对检出的阳性羊要捕杀处理,不能留养或给予治疗。
②免疫接种。当年新生羔羊通过检疫呈阴性的,用“猪2号弱毒活菌苗”饮服或注射。羊不分大小每只饮服500亿活菌。疫苗注射,每只羊25亿菌,肌肉注射。
羊群受感染后无治疗价值,发病后羊群防治措施是用试管凝集反应或平板凝集反应进行羊群检疫,发现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羊均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必须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凝集反应阴性羊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菌或羊型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

羊病治疗的几个误区 有效预防羊病的措施


因养羊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羊病也开始大量的出现,对羊的健康和生长造成很大威胁,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养殖户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以及经验的缺失等各类原因,很多牧民在羊出现病症时使用偏方或者不正确的治疗方式对羊进行医治,不仅没有得到效果,还可能引发其它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羊病治疗的几个误区和有效预防羊病的措施。

1、羊病治疗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解毒法治疗羊快疫等有痉挛症状的急性疫病。因羊快疫等疫病发病急,并伴随着口吐白沫、痉挛抽搐等痉挛症状,极似中毒。导致大多数养殖户遇上这类病会误认为是中毒,并采用解毒法治疗,如用解弗灵、解磷啶、阿托品等。其实这种病羊除了极个别的为中毒外,绝大多数是患上了脑炎、羊快疫等急性传染病。对此应采取抗菌法、镇静、解痉治疗,如注射长效磺胺、硫酸镁、脑炎康等。

青霉素治疗胃肠道感染。因为青霉素是很好的抗菌消炎药,所以有很多人常用青霉素来治疗羊胃肠道炎症性感染,如胃肠炎、痢疾等。然而青霉素对于治疗胃肠道感染没有什么作用,所以胃肠道感染要采用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广谱抗菌药。

在使用药浴治疗疥癣时没有对羊舍进行消毒。许多养殖户在羊出现疥癣时,会采用药浴治疗的方法。但是养殖户往往只对羊本身进行治疗,即只是消除了羊身上的疥癣。然而这种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因羊患上疥癣后,羊舍中还会存在许多寄生虫,如不能及时杀死这些附着在羊圈内的寄生虫,羊就会再次感染,从而导致羊群发病,周而复始,始终无法根治羊疥癣。所以当养殖户在对羊进行药浴治疗时,必须要将羊舍内的每个角落都清除干净,采用药液对羊圈的饲料槽、墙壁、门框和比较隐蔽的角落都进行消毒,以确保羊圈内的通风、清洁、干燥,防止羊再次感染疥癣。

内服土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炎症性疾病。当羊发生痢疾时,养殖户一般会采取喂服土霉素等抗生素的方法进行治疗,然而这种方法却是错误的。因为羊痢疾病是由魏氏梭菌B型引起的一种羊急性毒血症传染病,通常表现出剧烈的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然而土霉素等抗生素药品内服后吸收却是不完全、不规则的,药物吸收量减少。

利用利尿剂来治疗非肾源性的尿闭症。羊尿闭症分非肾源性和肾源性两种。非肾源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膀胱被刺激,尿道中出现凝结物、肠胃破裂等导致的。而肾源性尿闭症则是因为身体抵抗力下降变弱而引起的疾病,然而身体抵抗力下降则主要是因为肾机能障碍、营养不良及食物中毒等。然而利尿剂通常只能治疗被影响的肾脏,对发病的器官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还会造成药物对器官的选择错误。此时,使用利尿的药物来治疗,其主要起到促进肾脏的排尿功能,能增加尿量,从而做到消除水肿的目的。

在羔羊腹泻时,单独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当羔羊刚刚出生的时候,因体内的各部分器官还发育不健全,机能不够完善,另外消化系统也还不完整,所以还不具备较强的杀菌能力。因此,在这个时候对羔羊喂进饲料和母乳等,这些食物还无法在消化系统中消化掉,最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使得肠道的分泌和蠕动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羔羊发生腹泻。另外腹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羔羊的食物不够卫生,或者是质量不好而引发的。当羔羊腹泻的时候,如果养殖户只是采用抗生素来治疗,只能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并不能改善或提高羔羊体内的消化道环境,调节酸碱度和酶活性等,属于只治标不治本。所以在对羔羊腹泻进行治疗时,首先要对其进行补液,以增强酶的活性,再采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用病毒灵来治疗羊痘。羊痘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属于DNA病毒,患病羔羊死亡率很高。当羊染上羊痘病毒时,许多养殖户会采用病毒灵来进行治疗,大家都认为病毒灵具有抗病毒的效果。但实际上病毒灵是无法治疗羊痘的,因病毒灵的药效较弱,只能治疗较为轻微的病症,对于羊痘这种病毒起不了任何作用。因此在对羊痘治疗的过程中,应对羊采取血清肌肉注射,并且还要对羊的圈舍和羊的一切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清理;另外对健康的羊还要进行疫苗接种,以防感染羊痘病毒。

2、有效预防羊病的措施

在对羊进行驱虫治疗时,还应做到防治结合,不但要对患病羊进行治疗,还要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其他健康的动物。对羊驱虫每年至少应该要进行2次,因为羊体在驱虫后,只要过2个月左右的时间,感染了寄生虫的羊体又可发育成熟,从而危害羊体。

在治疗羊病的时候,要对症下药,不能随便使用药物。因为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性质与适应的病症,在用药之前必须找准病因,防止用药混乱。

药物的给药途径会影响到羊体内药物的吸收速度和药物的血液浓度等,其对药物生效的快慢以及作用都有者直接关系。所以当进行羊病治疗时,要依据具体的病症,用药的目的和药物的本身来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

绵羊混合型蠕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寄生虫病极大地制约着俄罗斯养羊业的发展。根据许多研究工作者的资料称,我国南方地区绵羊遭受蠕虫的侵袭实际上己达100%,它们寄生于胃肠道和肝脏,在这种状态下往往呈混合型侵袭病。蠕虫病常常呈不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程经过。此时以寄生虫的种类为先决条件,具有寄生虫群落和宿主以及其防御能力状态之间相互制约而密切联系的特性。 从卡腊查耶夫契尔克斯农场493只绵羊的蠕虫学解剖猎及的结果表明,2-3岁龄绵羊双腔吸虫一圆线虫的侵袭.少居极大比例(74.1%)。双腔吸虫的侵袭强度为61士23-185士34 条,肠毛圆线虫为132-44至691士101条。我们在作蠕虫检查时发现当年生的羔羊常呈毛圆线虫同线虫科毛圆线虫科的混合侵袭病,这种情况占蠕虫病总数的70%以上。 研究寄生虫同宿主的相互关系,发现蠕虫对动物机体的病理影响总体说,有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晓蠕虫病的发病机制就能够实施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这就是说,这仅只是针对寄生虫,而且能使动物机休在病理过程中促进正常化,与此同时还能加强机体对蠕虫继发感染的抵抗力。

近些年来,蠕虫对于肠道常驻微生物菌落的负面影响给予了超常的极大注意。分析有关动物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信息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动物的上皮复盖物便是自身的第一道防线。从蠕虫入侵到肠道之始就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对动物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进行着破坏,特别是未满3个月龄的幼羔,迫使其机体自然抵抗力降低。移行的蠕虫幼虫破坏着胃肠道粘膜的完整性、损伤血管、损害其它的器官组织机体的天然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从外界环境和胃肠道而来的各种微生物和寄生原生动物得以顺利带入并促使它们更快地传播。蠕虫侵袭的结果,肝脏的肝细胞和其它细胞受到损害导致在消化上起着重要作用的胆 汁合成障碍和肝内游离脂肪酸增加,同时对胃肠道的微生物区系组成也产生影响。

防治蠕虫病时所用的主要的兽医治疗药物,通常是应用广谱作用的抗蠕虫药物,除了具有杀蠕虫作用的活性外,它们还应该有,能够在动物机体内促进机能止常化和有机物的良性变化为前提,这时,往往可增强更进一步地杀灭寄生蠕虫。业己确认,施以驱虫法之后,动物机体的代谢过程需经过11-25天的时间得以修复,而蛋自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则M-3 -4个月方能正常化。 我们的研究结果将显示如何呢?在养羊场广泛采用具有高效的抗线虫鲦虫和吸虫的阿苯达唑。日前在某些地区的农场安排预防绵羊蠕虫病的措施方案中,在放牧期间预定采用 2-3个必须执行的成虫前的驱虫法,而在舍饲期间则采用一次驱虫措施。 以前曾在玻璃器皿进行的试验确认,除了某些其它的抗蠕虫制剂之外,2.5%阿苯达唑 混悬液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它对分歧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表现出最强的杀菌作用,而对肠杆菌科的细菌稍微弱一些。所以,我们研究了阿苯达唑对侵袭强度不同程度的绵羊体内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取不同年龄的绵羊,按照类似的原则将它们分成四组,每组40只。第一组取膘肥中下等的羔羊,每克粪便中包含有17至24枚毛圆线虫卵;第二组取2-3岁龄绵羊,每克粪便中同时存在20至30枚毛圆线虫卵和7至12枚双腔吸虫卵;第二组和第四组取同样年龄大小膘肥中等的羔羊和绵羊,每克粪便中计有2至9枚毛圆线虫卵和2至5枚双腔吸虫卵。每组动物采用2.5%阿苯达唑混悬液驱虫,剂量按有效活性物质计算每公斤体重0.005克,药剂用塑料瓶一次性灌服。

微生物学检查确认,不同年龄的绵羊呈混合型侵袭并伴随着同样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扰乱。受高侵袭强度的膘肥中一下等的羊只占优势的微生物菌落是大肠杆菌,其数量在羔羊为 8.3士0.53 1g/克,而绵羊为8.45士0.43 1g/克;它们具有微弱的乳酸酶活性分别为20%和18.5%; 具有溶血特性分别为1%和2.21%a该组只有71.4%的羔羊分离出分歧细菌,其数量为7.9士 0.39 Ig/克,乳杆菌数量为5.6+0.80 1g/克。有57%的膘肥中下等的羔羊发现有乳糖缺乏的肠杆菌,占肠杆菌总数的14.5%)有42.9%的羊只发现有变形杆菌属的细菌(2.0土0.1 IF/克),有57%的羊只发现有其它属的腐败性革兰氏阴性细菌( 3.9 1 1.05 1g/克)。 低侵袭强度的膘肥中等的绵羊肠道中所具分歧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分别为9.7士0.59和 7.01士0,74 Ig/克,而羔羊则分别为9.5210.64和6.75 10.83 1g/克。大肠杆菌的数量:羔羊为 7.7士0.97 1g/克,绵羊为7.97 1 0.74 1g/克,它们都没有发现非典型的发酵特性的细菌。第三组羔羊的肠球菌数量为6.61 1.06 1g/克。乳糖缺乏的肠杆菌,其中包括变形杆菌属,这在羔羊来说都没有发现。

检查结果显示,毛圆线虫和双腔吸虫的混合侵袭必然导致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不良变化,其特征是减少了足以保障开创生物体抵抗力的主要细菌的数量(首先是分歧细菌和乳杆菌),同时增长了潜在致病性细菌的数量。对于羔羊而言,这种变化尤为表现突出。 各个年龄组的羊只在驱虫后第二天,分歧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分别达97- 98%和90-95%)。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里大肠杆菌,其数量平均增长了三倍,这时伴同弱乳酸酶活性增加的大肠杆菌数量,aIJ,M肥中下等的绵羊达25%:而平均为6%。驱虫后第五天采取各试验组羊只样品检验,没有发现蠕虫卵。 试验组绵羊直到驱虫后第25-30天方可观察到分歧细菌丛和乳杆菌丛的逐渐恢复,但是,占居优势的微生物菌丛仍然是大肠杆菌1伴同弱乳酸酶活性增加的大肠杆菌数量,在膘肥中下等的绵羊还是保留高水平(10.4%)。肠道微生的群落正常化仅仅表现在那些低侵袭程度的羊只而且微生物菌丛的质和量组成方面受破坏程度也较弱的羊只。

为了矫正发生于蠕虫病和施用驱虫法之后出现的细菌障碍病,我们采用了乳双法多尔 (lactobiphadol)制剂(标准规格9384-001-02068640-98),该制剂经俄罗斯农业粮食部兽医总局批准使用。这种新的原生物制剂是由国立莫斯科人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研制出来的,而且还运用于防治仔猪、犊牛家禽和食肉动物的胃肠道疾病。该制剂是由两株动物大机体内的细菌:嗜酸乳杆菌AF-1和B.adolescentis B-1组合而成的复合物,它通过在天然植物媒体(粉状或者麸皮状)中利用接触吸附的方法干燥而成。在1克制剂中含有不少于80百万个分歧细菌和不少于1百万个乳杆菌。分歧细菌和嗜酸乳杆菌表现出对致病菌和条件性致病微生物拮抗的作用,因为这类细菌具有产酸的特性、抗生物活性和粘连的特性。创门对广谱抗菌素、酸碱度、高浓度的盐、胆汁和酚皆具稳定性。由于乳双法多尔的制造技术和它的菌种活性独特,使用时无需大的剂量(每公斤活量0.2-0.5克),技术操作方便,所以用之并不需求大量的物质消耗。 为了研究原生素和抗蠕虫药物对肠道微生物菌丛的联合影响,每个试验组取10只绵羊同时给予乳双法多尔和阿苯达哇,或者单独用药,用量分别按活性有效物质计算为每公斤体重0.5克和5毫克。服药后第三天取粪便检验,没有发现蠕虫卵,另取粪便作培养也没有发现蠕虫的幼虫。

用药后第三天微生物学检查结果证明,所取样品中分歧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大大增加,特别是那些膘肥中下等的羊只尤为显著。同时条件性致病菌和致病性微生物菌丛的数量便减少了,其中需氧芽胞杆菌减少了十分之四,葡萄球菌减少了5/6至4/6,具弱乳酸酶活性的大肠杆菌数量减少6.3%0膘肥中等的羊只没有分离到具有非典型发酵特性的大肠杆菌。 用药后第巧天时,肠道微生物菌丛以分歧细菌和乳杆菌占居优势,分离到的数量:就膘肥中下等的羊只而言分别为9.72-0.68和7.89-0.62 1g/克,而膘肥中等者则分别为9.85 士0.78和7.97士0.551g/克。所有的试验羊群全都没有分离到具溶血特性的大肠杆菌、乳糖缺乏的肠杆菌、变形杆菌和腐败性革兰氏阴性细菌。 这样一来,检杳结果表明,在毛圆线虫和双腔吸虫混合侵袭的情况下,联合应用抗蠕虫药物和原生素不仅能够促使动物机体排除蠕虫,而且可以避免来白肠道微生物菌丛方面的非所希望的变化(负面影响)。抗蠕虫药物和原生素联合用药处置,后第15天可观察到绵羊肠道标准乙糖的稳固修复。分歧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增多便能拮抗致病菌和条件性致病微生物:能够开拓机体抵抗力的提高,还能够改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寄生虫病临床症状表现轻微的羊只是无需驱虫的。因此我们作了以下实验。取11只8 个月龄的有腹泻症状的膘肥中下等(直至消耗尽净)的高U9f(每克粪便有157枚毛圆线冲 )的羔羊,并经粪便细菌学检查确认为细菌碍准备给它们用乳双法多尔驱虫,为此而应用了原生素,用量以每公斤体重0.3克计算,连续三天口服。级过了一昼夜. 有4只羔羊(36.4%)排出成形的粪便块,至第三天则有8只(72.7%),再至第5天则11 只羔羊连一只腹泻情况也没有发现了。至此期间,取粪便作细菌学检查,结果未见细菌障碍 病的征候。经过14天,侵袭强度较之开初约减少了一半(每克粪便约有77士11枚虫卵)。 这样一来,乳双法多尔的应用能够在短期内给予虚弱的衰竭的高侵袭强度的和患细菌障 碍病的羊只驱虫,是一种使肠道微生物菌群恢复的途径,并在同种程度上促进肠蠕动正常化, 然而处于这种状态之中,肠道内仍允许存有蠕虫。 根据所猎及到的资料,我们还开展了田间生产试验,同时有计划地进行驱虫工作,对当年生的自然感染毛圆线虫的羔羊320只,毛圆线虫白然棍合侵袭的母绵羊145只以及毛圆线虫和双腔吸虫白然混合侵袭的母绵羊145只进行了检查第一试验组羔羊(150只),应用阿苯达唑按活性有效物质计算每公斤体重5毫克并结合应用乳双法多尔按每公斤体重0.5克计算;第二试验组羔羊仅应用阿苯达唑(按有效活性物质每公斤体重5毫克计算);第二组羔羊(20只)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母绵羊同时获取阿苯达唑(按活性有效物质每公斤体重5毫克计算)和乳双法多尔(每公斤体重3毫克)二种药物。另25只母绵羊不给药物而作为对照。 全部羊群都是在放牧期间予以试验观察。粪便学检验确认,第一组羔羊在驱虫后第45 天只发现稀罕的毛圆线虫卵,至第60-75天时测计每克粪便中有18-32枚虫卵,三个月时为每克粪便中有45士11枚虫卵。第二组羔羊驱虫后第30天取粪便样品检验仅发现稀罕的毛圆线虫卵,经两个月时每克样品中有69士12枚虫卵,而经三个月时则为98士19枚虫卵/克。 母绵羊的驱虫后20天每克粪便中毛圆线虫和双腔吸虫的虫卵数量分别减少到17士5和 7士2枚。这样的虫卵数量水平直至二个月时再取粪便样品检验依然如故,以后每克粪便中毛圆线虫和双腔吸虫的虫卵数量又分别增至46士11和15士4枚。尽管如此还是证明它们比对照组羊只要少得多,后者每克粪便中分别含有虫卵86士巧和18士7枚。 每个试验组宰杀了5只羔羊,检查结果证明,毛圆线虫的侵袭强度:第一组比第二组要少2.5倍,几乎比对照组少4倍。

抗蠕虫药物和原生素联合应用以后第21天,同对照组比较显示,血液中红血.球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确实大有增加,白血球不见增多,血清中总蛋白含量和中性自血球的吞噬活性大大地提高。 测重结果揭示,获取了抗蠕虫药物和乳双法多尔联合用药的羔羊,其活重明显增加,在放牧结束时比对照组增2.6公斤,而母绵羊也增重1.3公斤。 阿苯达唑和乳双法多尔联合用药后的经济效益,在1000只羔羊中统计获得18750卢布(据1999年上半年统计),支付1卢布的经济效益可挽回25卢布的经济损失。 因此说,绵羊遭受蠕虫病的侵袭必定伴随着肠道微生物生态的紊乱,细菌障碍病的严重程度及其后果对绵羊机体而言直接取决于受侵袭的强度。阿苯达唑是高效的抗蠕虫药剂,但是它的抗菌活性就加深了由寄生蠕虫挑起的微生物生态扰乱。细菌障碍病的症状在侵袭高强度的条件下大约要维持三周以上,这样,羊群的生产力便会下降。 阿苯达唑和乳双法多尔的联合应用能够避免肠道细菌障碍病所致的并不希望发生的变化或者说能够使之降到最低的限度。关于准备为羔羊实行驱虫措施,又是在高强度侵袭和异有损害胃肠道而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乳双法多尔便可以成功地采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816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