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蟹塘缺氧伤亡虾蟹说开去

每年一到高温季节都会有部分蟹塘发生缺氧而伤亡虾蟹的事例,甚或引发一些不愉快的纠纷。从另一角度思考说明我们的河蟹养殖技术仍没有成熟,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河蟹养殖也属农作范围,但相对于水稻、三麦的种植技术,甚至水产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都有一定的距离。
本来可以超前预防、本来可以避免的。如温度骤变、风向逆转、暴雨突降、蓝藻的处理、倒藻的偶发、水草的腐烂等等这些还较为常识的东西,就缘由我们重视认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而发生了本该预防本该避免的缺氧伤亡虾蟹的情况。
其实渔池内的主角耗养仅占塘口总溶氧的30%以下,而70%以上的溶氧被烂淤、腐烂有机质、游游生物等占用去,蟹塘多了项水草夜间耗氧。对照今年持续特高温的特殊年景,水草烫伤死亡较多,故塘口相对待分解的有机质相对徧多,我们管理时就应规避,如常用底改放在晴天上午用,克服底改进行分解工作时也耗氧的不足,慎用一些加速有机质分解的药物如石灰、枯草芽孢杆菌等。
当今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农业多少靠天收,自然的影响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对长期高温、长期低温,雨多雨寡等变幻无常的气候如何去应对、如何去规避,没有科学成熟的参照预案。即使部分群体部分塘口养得相对好些,遗憾的是可复制性差,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即碰巧。
仅仅这些也就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河蟹养殖技术还仍不成熟,仍然需要各个键结点的从业人员去摸索去观察去学习去总结去提升,去成就打造河蟹养殖的阳光产业!

相关推荐

蟹塘看不见河蟹伤亡,为什么到最后却没什么产量?



相对来说,今年的螃蟹相对较多,几乎占到塘口的30%。好多养殖户会反应,蟹塘里每年都看不见河蟹伤亡,怎么到最后就没什么产量呢?河蟹到底去哪里了!而像这样的偷死现象,打洞是罪魁祸首(如图1-2)。那么螃蟹为什么会打洞呢?
1.应激
图3:20xx3月份兴化地区气温走势图
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近期天气温度起伏较大且早晚温差较大,水位较浅。池塘水温受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螃蟹今年摄食量明显减小。
2.池塘水草
螃蟹本身喜爱躲在阴暗有遮蔽物的地方。如果塘里水草过少,螃蟹无法藏身,螃蟹就会打洞。
3.池塘毒性(如图4-6)
洞里取出来的螃蟹
养殖老板习惯性的用菊酯类的清塘,每亩达到1两到1斤不等,甚至更多。而他们习惯性的解毒产品就是有机酸,但有机酸对解菊酯的毒性并不是很好,从而造成塘口的残留较大。外加今年新开塘口较多,养殖户急于放苗,忽略稻田的农药残留。而今年的前期温度相对来说较高,温度越高,塘口挥发的毒性越强。严重会导致螃蟹撑爪,游边。时间一长,螃蟹肝脏就会出现问题,吃食量明显减少,特别体制较差的螃蟹,就会打洞死在洞里。
4.土质
螃蟹本身习惯性在土质较硬的地方打洞
5.坡比
螃蟹喜欢在坡度较大的地方打洞
面对如此规模的大洞,我们改如何解决呢?
1.减少应激
天气环境我们不可控但可以通过池塘环境条件来改变。开挖环沟相对深一点,保持在80公分到100公分。定期肥水,维持水体环境。肥水旺+纳米黑金(培养以硅藻为主优质的藻类,增加营养饵料和溶养,在低温螃蟹不摄食时,增加被动摄食,肥水旺里添加小分子氨基酸能够通过呼吸作用直接吸收营养)。
2.合理栽种水草
根据环沟面积在沟中栽种三到四排,株与株保持在两米左右,排与排保持在三米左右。水草面积占到全塘面积的60%左右,好让螃蟹有个躲藏遮荫处。
3.选择合适的解毒产品
新塘口或是用菊酯清塘的塘口,在放苗之前务必全塘打满水,最低用解毒灵针对性的解毒两到三次。
打洞体质较差的螃蟹定期内服肝胆泰乐+高稳维西生命元,定期外泼黄金多糖
4.改善土质
塘口两到三年进行翻耕
5.合理设计坡比
塘口一般坡比在1/3
如果养殖老板塘口出现打洞现象,还需谨慎!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现阶段很多朋友在问到“我家蟹塘水黑缺氧怎么处理?”,笔者就自己的观点简述一下,如有不对请多多谅解。
(图1)
(图2)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现阶段蟹塘水黑的主要原因
一、现阶段水黑的原因
1、水草的大量腐烂
2、青苔的大量腐烂
二、针对这三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1、水草大量腐烂的塘口
这个是现阶段水黑缺氧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种塘口我们怎么处理呢?
(1)把能用到的井都打开,一边进水,一边排水,让水体尽可能地流动起来
(2)看塘里螃蟹缺氧是否严重。如果严重在进水后,有增氧机的塘马上开增氧机(有增氧机的塘口这一步应该放在第一步之前),如果没有增氧机,就马上使用快速增氧药物,同时我们可以在塘里安装简单的增氧设施(看图3);如果不严重那么就不使用。
(图3)
(3)去塘里的各个地方去找草,找正在腐烂发黑的草。因为这个时候塘里水体发黑并且缺氧肯定是水草腐烂引起的。当我们找到腐烂发黑的水草时,接下来也就是最累人的环节捞草。这个时候我们自己捞草肯定是来不及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请人捞草,人多力量大这个时候就充分的体现出来了。当我们把腐烂的水草捞除后,切记还没有完事,这个时候我们还得去把水草密集部分的水草也捞出来,我们可以在水草密集的地方捞几个大洞,让水草有更多透气空间。说白了就是减少局部密集水草耗氧,防止没有腐烂的水草因为此时水体的低溶氧而腐烂,加剧水体缺氧,从而引起螃蟹的大量死亡,这叫缺氧后水草腐烂的连锁反应,恶性循环。如果不及时捞除,螃蟹肯定会严重缺氧,上草、上网、上岸,从而造成螃蟹的大量死亡。如果大家现阶段遇见塘里水草腐烂造成缺氧的,一定要这个环节下苦功夫,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图4)
(4)当以上工作都做了后,大家就可以开始做解毒改底工作了。解毒是因为水草腐烂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毒素;改底是为了分解池塘底部残留的烂草小碎屑,同时分解池底的耗氧有机物。
2、青苔大量腐烂的塘口
青苔大量腐烂的塘口分两种处理情况
(1)只是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或者不缺氧的塘口
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大量换水(当然有增氧机的我们首先开增氧机),然后及时捞除能捞除的青苔(特别是飘在水体表面的青苔,让水体能更容易起浪,同时减小耗氧),最后做好解毒改底工作,这样处理后基本上就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2)青苔腐烂引起水草也腐烂的塘口
这种塘口参考上面水草大量腐烂的塘口的处理方案,思路是一样的。

河蟹塘后期损蟹分析



王老板:这两天塘里怎么有两个螃蟹损啊?前两天还不多的,这两天怎么增加这么多的啊?
孙老板:台风过去的第二天,塘里螃蟹,龙虾浮得不清呢!
高老板:怎么回事啊?这么大的螃蟹怎么就损掉了呢?是不是海鱼喂了的?
......
最近这两天类似的电话接了不少,几乎有一半的客户塘里出现有损蟹情况,至于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分析了看一看,希望能给广大养殖朋友带来帮助。
首先我们先把出现损蟹情况分一下类:
1、台风过后出现死亡,死亡量以40亩为例在10-20xx的残饵粪便,腐烂的水草,缺氧就更严重了!
2、弧菌,这个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但到了养殖后期被不少养殖户所忽视,消毒的频率大大降低,但这一段时间正好水温整体下降,底部又特别容易缺氧,导致弧菌大肆横行!
3、青虾,因为几次台风带来的缺氧,塘里的青虾或多或少的出现部分死亡,那死亡的虾去哪了呢?一般是被底部微生物分解了,有害细菌借助虾的尸体里的营养大量繁殖,因为分解的过程中需要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如果被螃蟹或者其他的虾吃了就会导致:有食线的螃蟹,虾出现死亡了!
4、取龙虾的方式,这两年龙虾行情不错,不少蟹塘里套养了龙虾,前十天左右龙虾价格统评都在50一斤左右,这两天价格回落了也能在35-40左右。在价格高的时候,不少养殖老板下大地笼,用药驱赶等等方法,大笼放在塘里,有不少螃蟹走里面走,久而久之就会有溃疡、磨爪、掉爪等现象,一旦消毒不及时,就造成了现在的损蟹。这里建议大家利用龙虾性成熟之后游边繁殖打洞的生物习性,用小甩笼下午放笼早上收,白天放在岸边晒,这样对螃蟹的损伤可以降到最低!
小结:
台风来时做好抗应激工作,台风过后要消毒,每天关注底层缺氧问题,捕虾捕蟹要科学!最后预祝各位养殖老板养殖大丰收,2018发发发!

氧的基本知识,让你知道虾蟹塘缺氧该怎么办?


今年的虾蟹养殖,让很多的养殖朋友头疼不已,耳边时常会传来些许噩耗,这家的池子昨天翻塘,那家的池塘虾子河蟹爬坡,随着雨水的降临,短暂的凉爽天气,也让人们暂时舒缓了一口气。那么当池塘出现缺氧爬坡,龙虾河蟹迟迟不肯下去,或者严重时出现缺氧死亡等情况时,此时的你,又该怎么办?所以,当我们碰到这些问题时,不仅要讲究方法,也要竟可能的降低损失,在本文中将会给你一个答案。
一、影响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
当氧气融入水中的速度,与水中透出氧气的速度相等时,即达成一个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一定体积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称之为溶解度,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水温、水中含盐量、及氧分压的影响。
1.温度对溶氧的影响。氧气的溶解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在低温时氧气随温度的变化更明显。
2.含盐量对溶氧的影响。当水体的温度和压力一定时,水的含盐量增加,氧气的溶解度下降。
3.氧分压对溶氧的影响。在温度与含盐量一定的情况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面上氧分压升高而增加。
二、水中溶氧是怎样被消耗的?
1.水中溶氧过饱和。当水中的溶氧过于饱和时,会不断的向空气中透出,如果曝气越充分,饱和程度越大,则溶氧也会流失较多,此外溶解氧也会随水而流失。
2.生物作用耗氧。水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细菌以及一些水生动物等,其呼吸作用耗氧率的变化较大。随着品种、个体大小、水温等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作为产氧能力较高的浮游植物和其它水生植物,在白天其光合作用产氧量大于其呼吸耗氧量,而在夜间则变为耗氧高,所以其耗氧程度取决于其自身的繁殖速度,所以控制好水草的密度和培育良好水色尤为重要。
3.底质耗氧。在池塘底部的淤泥中,其底栖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氧化也会产生耗氧,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物越多则耗氧能力越高,当水温升高溶氧充足时,生物活性也较强,底质的耗氧速率也加大。
4.人为操作不当。当人为大剂量泼洒杀藻杀菌药物时,如使用硫酸铜、漂白粉等,会打破池塘水环境的平衡,造成藻类的大量死亡,从而使池塘产氧能力大幅度降低。
龙虾缺氧上草
龙虾缺氧爬坡
三、缺氧类型
1.突发性缺氧。池塘水中的溶氧极少,龙虾大批量死亡,此阶段易发生在高温闷热天气,池塘水草腐烂环境较差的池塘中。
2.急性缺氧。在养殖过程中其表现症状为,龙虾初期开始上草、爬坡,并开始俯卧在水边,人为驱赶也不下水,严重时会出现虾子行动迟缓,四肢无力并且横卧不动最终死亡。
3.慢性缺氧。此阶段龙虾少量出现上草趴边情况,一般会在第二天太阳出来后自行离去,如果虾子长期处于此环境中,其虾子活动量不大,吃食较差且生长缓慢。
龙虾缺氧导致死亡
四、防止缺氧措施
1.夏秋交替时节,闷热阴雨天气较多,此时虾塘较易缺氧,及时做好预防。外源水较好时,及时往池塘里面过水,增加水体溶氧,闷热天气时,可在池塘对角处放置水泵,使池塘水体流动使之成为内循环,提高底层水向空气中曝气,水流可融入空气中的氧气,改善底层溶氧。
2.当水体中的杂质过多,可使用化学性的改底,分解水中的有机质,减少溶氧消耗。而对于水体通透性不好的池塘,可使用有机酸打破水体表面张力,同时能提高水体的通透性,从而提高溶氧,对于蓝绿藻较多的池塘,可采用大量过水,使用乳酸菌等方式,抑制蓝绿藻的大量繁殖,从而调节藻相。
3.减少耗氧。高温时期,伊乐藻容易上浮腐烂,此时应及时将上浮发黄且死亡腐烂的青苔和伊乐藻捞出,避免败坏水质减少耗氧。及时查看投喂的饲料是否吃完,适当的增减,避免饲料在底部大量的败坏,所以要做到精准投喂。

从抖抖病反思河蟹塘溶氧管理问题



20xx,在河蟹养殖成功率普遍较高的情况下,仍有少数塘出现大量蓝藻、烂草、高温缺氧爆塘、抖抖病等问题,笔者接触几家抖抖病较为严重的塘口,最早从六月底开始,最晚在七月底开始,这几个塘都有共同的特点:密度放养在20xx必然发生抖抖病,纵使今年彻底推过、清过塘。然而为什么许多同样情况的塘口不发病?这就与池塘的管理有必然关系。
疾病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感染条件和易感群体。土塘养殖中传染源很难隔离,这就需要避免创造感染条件和减少易感个体。创造好的、稳定水平衡的水环境可以避开感染条件,提高个体免疫力可以减少易感群体。
首先我们来看抖抖病的发病机理
先简要介绍下虾蟹螺原体的特点,我们发现虾蟹并不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的螺原体,而是通过表皮和腮进入到虾蟹血淋巴系统,而血细胞是螺原体重要的靶细胞,螺原体进入血液后被血细胞吞噬后,非但没有被消灭掉,反而在里面形成一个滋生场所,大量滋生后再散出去侵染别的细胞。它的侵染有非常的特异性,侵染所有结缔组织里而不侵染上皮组织,这也是为什么发病早期虾蟹发病早期并不表现颤抖,而是表现无力、不食,到了后期病原大量侵染神经组织,大概10~15天开始发病,表现为附肢的颤抖,这在河蟹发病过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也就是说,抖抖病的感染病原螺原体是在水体中通过河蟹表皮和鳃进入河蟹体内。那么,螺原体有哪些特性,已经在养殖过程中,如何减少螺原体活力呢。
再者,我们发现在有氧情况和无氧情况下是完全有差异的,在无氧情况下趋化性更强,无氧条件下来回的反转运动明显的比有氧情况下要多。大肠杆菌研究的很透彻,这个是引诱物质,大肠杆菌在进行寻找过程中,它也是反转运动来回的去寻找。大肠杆菌是有鞭毛,鞭毛可以引导大肠杆菌运动,而大肠杆菌的鞭毛有双组份系统,由于组氨酸激酶的变化来引导ATP酶,来引导鞭毛运动,从而推动菌体游动。
简单做一个小结,首先是中华绒螯蟹螺原体具有寻找最合适的化学物质浓度的能力,所以具有趋化性;第二,螺原体对磷脂类物质有较高的亲和力,这可能是为什么螺原体特异性寄生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及结缔组织中的的原因;第三,它的趋化性能力基于反转运动和氧气条件,反转运动就是其趋化性行为;第四,螺原体基因组中无双组份系统,它可能具有与传统不一样的双组份系统。这个工作是我的学生分别在南京师范大学和日本大阪大学完成的。
从螺原体发病机理的研究团队南京师范大学王文教授的表诉来看,河蟹螺原体本身有个特性:在溶氧低时螺原体的活力比溶氧高时要大得多。
笔者曾在这个常年发生抖抖病的塘口多次检测过溶氧,下面是P1设备检测下的溶氧数据:
所有数据都是早上6点过的检测数据。从数据可以看出,这几个塘口在7、8月的早上溶氧非常低,请注意,这是全塘配置微孔增氧的池塘,且基本天天晚上开早上关,凭经验来讲有了增氧机已经万事大吉了,但是实际检测却发现开增氧机的情况下早上溶氧经常低于5,甚至才2点几。而且,养殖老板在这之前还做了件事情:每天清晨4点早起喂饲料!因为老板白天要上班,还有其它正业,所以只能早起喂料。
那么,这个连年抖抖病,几个塘口都有的情况就非常明了了。有时候,太勤劳反而不是好事。在溶氧低的时候,是抖抖病病原最活跃的时候,而在凌晨4点过喂料,以为开着增氧机没事,但实际这时池塘溶氧最低,螃蟹突然在池塘条件不好时大量进食,增加消化负担,饵料利用率低,免疫力大大降低。试问,人到高原上已经缺氧高反了,还大量吃东西,受得了吗?笔者曾去川西登过海拔5300米的雪山,那次就是想着怕路上太饿,在冲顶前吃了过多方便米饭、肉和牛奶,本来是不高反的,结果没多久就呕吐、体力不支。
养殖也是如此,养鱼的老养殖户在溶氧、天气与投食管理上做得非常好。河蟹养殖如果不了解池塘的溶氧、温度和pH等关键数据,不匹配与水平衡对应的管理、喂食、用药方式,只凭经验与个人异想天开随意去干养殖,那么养殖成功率也就非常随意。

蟹虾混养塘如何安全“度夏”



炎炎夏季,既是河蟹、青虾生长旺季,又是天气多变,水质易变化的季节,容易爆发疾病。蟹、虾如何安全度夏,建议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调好水质
河蟹、青虾混养塘透明度控制在50-60cm,pH值在7-8之间,溶氧4mg/L以上,亚硝酸盐小于0.02mg/L,具体水质调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换水
夏季换水次数、时间、换水量主要根据水质、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一般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左右。
2、施生石灰、过磷酸钙
夏季一般10-15天使用一次生石灰,按10-15克/立方米施用,在使用生石灰3-4天后按2-2.5公斤/亩使用过磷酸钙,每月施用1-2次可防止池水缺磷,促进河蟹、青虾生长。
3、定期使用生物制剂
在夏季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如EM菌、超浓缩复合芽孢杆菌)调节水质,并结合内服使用,可以避免使用消毒剂对青虾的伤害。一般使用EM菌每10-15天一次,每次250克/亩·米。在暴雨或大风天气后,水体浑浓,透明度下降,可使用超浓缩复合芽孢杆菌,促进悬浮物下沉,分解池水底层有机物,提高池水透明度,改善水质和底质。
4、适时开启增氧机
青虾对溶解氧要求较高,河蟹也喜欢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高的水质,因此必须配有增氧设备。开启增氧机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无比多开,有风少开,高温多开,低温少开。
二、控制水草面积
在夏季光照强烈,水草生长旺盛,如果覆盖面积太大,会败坏水质,造成池水缺氧,要割去多余水草,水草面积控制在池塘面积的40-50%为宜。
三、合理投饵
青虾主要以配合饲料为主,集中蜕壳期搭配部分剁碎小杂鱼,青虾投喂时间,每天上午7-8时,下午5-6时,上午投放日投饵量的30%,下午投70%,上午饵料均匀抛洒于池四周较深水区,下午投放沿岸浅水区。
四、适时减少青虾密度
在主养河蟹的池塘混养青虾,由抱卵青虾繁殖起来的虾苗,目前可达3cm以上,可根据青虾密度,用地笼或手抄网捕捞大规格青虾上市,调整青虾密度,降低池内总生物量。
五、清理野杂鱼
杂鱼在池中不但与蟹、虾争饵料争空间争氧气,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蟹、虾规格,必须控制、清理野杂鱼。平时池塘进水用60目网过滤;
六、病害防治措施
1、在7、8月份根据池塘水质、天气等情况避开河蟹、青虾蜕壳高峰使用一次杀虫药物。
2、在连续阴雨天气,注意防病,可用采用全池泼洒+内服。
3、在8月中下旬应预防虾、蟹肠炎病,可用大蒜籽(大蒜籽捣烂,不要煮)拌饵,每天一次,连喂3天。
4、其它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可用消毒剂,如二溴海因等消毒水体(避免虾、蟹蜕壳高峰)。

高温蓝藻,你的虾塘蟹塘中招了吗?



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其结构简单,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故又称蓝细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氧气,这是蓝藻同其他细菌重要区别。
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喜欢较高的温度、强光,静水。夏秋时节大量繁殖,可形成水花,常见的蓝藻水华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色球藻等
一、蓝藻的特点
1.分布广: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主要在淡水中生长,成为淡水中重要的浮游植物,在温暖的季节里常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2.适应性强,可在极端不良的环境中出现。对温度、盐度升高,照度、养分、溶氧下降及硫化氢出现等不良环境有较强的耐性。
3.蓝藻类有些种类具有固氮能力,特别是具有异形胞的种类,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从而改变水体中的氮磷比,所以蓝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关系。
4.浮游种类喜高温、强光、高pH和含氮高、有机质丰富的静水水体。
二、蓝藻的危害
1.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例如微囊藻夏荤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体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样的物质。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虾类的死亡。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虾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2.蓝藻繁殖过盛会抑制其它藻类生长,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蓝藻大量生长后大量消耗水体中的微量元素,非常容易发生倒藻,转水的情况,池塘的溶氧甚至能跌到0毫克每升。
3.有的种类繁殖过盛(形成湖靛),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分解后产生毒素,败坏水质,引起鱼虾生病或大量死亡。
4.蓝藻的假空泡能够自由调节自生比重,白天上浮与有益藻类竞争光照,夜晚受重力影响下沉水底大量耗氧,水体溶氧分布不均衡,水体分层严重。
湖水中爆发颤藻
三、蓝藻发生的原因
1、多年没有清淤,池底严重恶化;养殖用水为污水,有机质丰富,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
2、另外由于水源不便,为了维持一定的水深,何时有水何时进,从而忽略了对水质指标的监控,一旦含有微囊藻等蓝藻的水进入塘口,便大量繁殖,很快形成优势种群。此时一般药物很难奏效。所以蓝藻的爆发和当地的养殖模式有很大关系。
3、投喂高蛋白的冰鲜鱼和利用率低的高蛋白饲料,水体含氮量增大,氮磷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到了高温时期,经过较长时间的投喂,水质恶化加快,更加容易爆发蓝藻。
四、控制蓝藻的方法
1、减少池塘蓝藻密度
①沿下风口池边泼洒杀藻剂一般为含氯制剂或硫酸铜、络合铜等铜制剂,此法有一定的效果,但缺点是螃蟹对虾的刺激大,尤其是铜制剂会抑制养殖动物生长;另外一旦用量过大,容易造成转水,而且蓝藻大量死亡后分解产生的毒素进一步加剧了对螃蟹、对虾的危害,易引起事故发生。
②大量换水把含有大量蓝藻的水排出去打进新水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绝大多数的塘口容易出现排水后没有水进或者进水需要较长的时间的情况。所以这种方法之限于一些进换水方便的塘。
③其他方法一些养殖户通过混养部分花白鲢的方法,利用花鲢控制枝角类的数量,利用白鲢吃掉部分蓝藻,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放养密度,防止密度过大引起缺氧。
④用微生物制剂抑制蓝藻的繁殖。主要用一些芽孢菌和复合的一乳酸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通过大量繁殖,和蓝藻争夺营养,抑制其光合作用,减缓蓝藻繁殖速度,同时稳定pH值;通过分泌胞外活性产物来抑制蓝藻的繁殖。
2、培养有益藻类
①控制控制轮虫、枝角类的数量,防止其吃掉小型有益藻类
②直接向塘里补充吸氮能力强的卵囊藻。实验表明活力旺盛的卵囊藻的吸氮能力是放线菌的1.7倍,大量补充能够很好的抑制蓝藻生长。
③加大肥水力度,首先就是平衡营养盐,向塘中补充以磷肥硅酸盐为主的肥料,将池塘氮量比例降到10:1以下,加快有益藻类的繁殖。
只要上述方法使用得当,可以很好地控制蓝藻生长。

河蟹塘口缺氧如何辨别?不怕,我有七板斧



塘口缺氧如何辨别?
想必说起塘口缺氧想必大家都不会感觉陌生,在今年高温闷热的时候,很多的塘口出现了塘口缺氧的情况,严重的导致塘口青虾、鳜鱼、软壳蟹甚至成蟹出现死亡!所以老潘借这次机会给大家讲讲塘口缺氧如何辨别,在这里给大家”潘门弄斧“——七板斧!肯定够大家用的,哈哈!
如果塘口缺氧没有及时发现
将会带来极大危害
七板斧
1、第一板斧——开门见山
(蟹塘的高科技:仪器直接测溶解氧)每天气温在25℃时,早上6点,晚8点,特别是天气闷热,气压低的时候,一定要直接用仪器检测水中溶氧高低。做到心里有底,溶氧药常备,多点位,下层水测试。
2、第二板斧——一清二楚
每天太阳升起一竿高,在顺光东向
4、第四板斧——不可含糊
夏春之季,新苗入塘不久,每天要中午观察水中悬浮物的多少,如果水中悬浮物较多,也说明水体处于缺氧与亚缺氧状态。先要测试pH值,找出用药方式,合理调底,然用跟进溶氧剂,必须停止无机肥使用肥水;
5、第五板斧——明察秋毫
春夏的晚上,保持巡塘习惯,及时观察是否蟹有爬边、爬塘,上草头,螺丝上边等现象,如果有,也说明水体处于亚缺氧状态。立既多点抽水换水。用药放氧;
6、第六板斧——习惯成自然
每个星期,在苗下塘后经常检测PH,如发现PH突降或逐渐下降,则说明水底缺氧。保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7、第七板斧——稳坐中军
夏,秋高温天气,早晚观察水面有没有气泡溢出,如果有,则说明水底缺氧。这还是高亚硝酸盐的表象,一招不慎,全军覆没这是最致命的大祸临头!
这个季节,养蟹的老大们,即使你们再想老婆,这个高温时期,请你们还是要多陪陪螃蟹,老婆有空调,螃蟹可在水中漂啊!这可是要你们在中军帐做应急的啊!
好了,苦日子一过,你轮下的7板斧一定会招招有用、步步成功的!
好了,今天老潘我就扒到这咯!
让我们下期再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827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