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羊流产的原因及防控

引起母羊流产的原因较多,这其中主要包括:羊的传染性疾病引起母羊发生流产;养羊场户对母羊的饲养管理不良,如母羊采食霉烂变质、过冷或过热、酸性过重、饲喂过量的酒糟或未经去毒处理的棉子饼或菜子饼,饲料中掺有麦角、毒草(如闹阳花、无刺含羞草等)的饲料而引起母羊发生流产;母羊机械性损伤,如母羊进出栏舍压迫或挤压腹部、母羊在放牧时走陡坡和转急弯发生滑跌,母羊跑跳、急走和羊群之间出现打架伤及母羊的腹部,羊群在放牧时打冷鞭和猛忽间受惊吓等而引起母羊发生流产;此外,母羊发生急性或慢性生殖道疾病(如母羊患子宫内膜炎)等均有可能引起母羊发生流产。因此,养羊场户要防范母羊发生流产,必须针对母羊发生流产的原因采取相应而积极的防控措施。建议养羊场户在发现母羊发生流产征兆后,应及时请当地有经验的执业兽医对母羊进行诊治。现就母羊流产提出如下建议防控方案:

一是重视羊群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母羊流产并严加防范。

如果在母羊群内连续不断地发生多只母羊流产,且在羊群中不断发生不明原因的关节肿大、跛行的羊只,正常分娩的母羊容易出现胎衣不下,同群的公羊中不断发生不明原因的睾丸肿大等现象,则应重点考虑母羊是否因感染传染性疾病布氏杆菌病而流产。羊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羊群感染后,养殖人员、兽医等与病羊有过亲密接触的人员如果不注重防护和消毒等自我保护,也易导致人发生感染并出现与病羊相类似的临床症状。鉴于布氏杆菌病的危害性,如母羊群内连续不断地发生多只母羊流产,可提前对羊群采用布氏杆菌羊型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的同时,建议养羊场户应及时与当地的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联系,尽早做好检测和诊断工作,如一旦确诊母羊属于感染布氏杆菌病而引起母羊发生流产的,应及时按照突发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预案采取果断措施,以确保养殖人员、兽医等与病羊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安全。

怀孕母羊感染衣原体病引起母羊发生流产,则一般多呈地方性流行,且流产现象多发于初产母羊,而经产怀孕母羊一般表现无异常,只是在发病后期忽然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和弱羔,其弱羔多在产出几天内死亡。在羊衣原体病流行的地区,可提前用羊流产衣原体油乳型灭活苗,在母羊怀孕前或母羊怀孕后1个月内每只皮下注射3毫升进行免疫预防(其免疫期一般为7个月)。

二是养羊场户应加强对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

饲喂怀孕母羊的饲草和补喂的精饲料均应力求新鲜、多样化,尤其是幼嫩的牧草、胡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则可多喂。禁止给怀孕母羊饲喂马铃薯、酒糟和未经去毒处理的棉子饼或菜子饼,并禁喂霉烂变质、过冷或过热、酸性过重或掺有麦角、毒草(如闹阳花、无刺含羞草等)的饲料,以免引起母羊发生流产、难产和发生产后疾病。同时在母羊的整个怀孕期均应细心管理。具体来讲,母羊配种后如养殖场户的养殖条件许可,则应尽可能地将母羊圈养休息3~5天,母羊配种一星期至怀孕4月龄则可照常外出放牧,但不宜过度。母羊怀孕1~2月龄,由于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还没有完全形成、结合,而较易引起母羊发生流产,因此在放牧时应防止母羊跑跳、急走;怀孕3~4月龄的母羊应逐渐减轻放牧强度,母羊放牧和进出栏舍要防止互相拥挤,放牧时切忌母羊走陡坡和转急弯,以防折伤腹部引起动胎流产,同时切忌打冷鞭和猛忽间受惊吓,天气过冷或过热时不可出牧,每昼夜应保证母羊有14~16小时的休息和反刍时间。母羊怀孕最后一个月应尽量避免远牧,切忌将羊群赶到过高过陡的山坡或崎岖不平的山岗处放牧,以防母羊滑跌,并防止母羊受狂风暴雨的侵袭,谨防引起母羊流产。怀孕母羊的圈舍应通风干燥,光线充足,并勤清扫粪便、勤换垫草。母羊产前7~10天应及时转入产羔房内饲养,产羔房应事先彻底清扫干净,地面挖换新土,然后用2.5%~3%烧碱水喷洒消毒,墙壁用20%石灰乳粉刷消毒,羊床上垫以软短垫草,以确保母羊的安全。

三是对母羊患有急性或慢性生殖道疾病(如母羊患子宫内膜炎)的,应在母羊发情配种之前,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一般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清洗母羊的子宫,以促使其子宫内的黏液全部排出,对生殖道疾病病情比较严重的,可待母羊子宫内的清洗液排出干净后,及时向子宫内注入抗菌消炎类药液,并配合使用抗菌消炎类药物肌肉注射,精心护理,以促进母羊恢复生产性能,防止母羊患生殖道疾病继发引起流产。

四是养羊场户如遇母羊产期未到意外地表现一些流产征兆,如母羊表现腹痛不安,时起时卧,拱腰努责,小便频繁,阴道内流出粘液或血水等,则是母羊发生流产动胎的征兆表现,建议养羊场户应及时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其治疗方法可参考如下:

①给母羊内服烧酒50~100亳升,给予轻度麻醉以抑制母羊努责和阵缩;

②母羊轻症动胎者,可肌肉注射黄体酮2~5亳升;

③如母羊因损伤性胎动不安的,则应在给母羊肌肉注射黄体酮的同时,并配以给母羊内服止痛清热安胎散,即用酒知母3克、酒黄柏3克、川断6克、没药2克、乳香3克、地榆5克、当归5克、生地炭3克、酒黄芩6克、砂仁3克、鹿角霜6克、川芎2克、桑寄生5克、伏苓5克、台乌5克、血竭花5克、熟地6克、甘草3克,共为细末,开水冲调,童便20克为引给母羊内服;

④如母羊因血热宫燥,阴道内流出血水,则应在给母羊肌肉注射黄体酮的同时,并配以给母羊内服苎麻根安胎汤,即用鲜苎麻根20克、仙鹤草30克、艾叶10克,煎水给母羊内服;

⑤如母羊呈现习惯性流产,为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可在确定母羊怀孕后,每隔半月给母羊内服一付保胎安全散,即用全当归6克、川芎3克、菟丝子6克、炒白芍3克、川贝母3克、黄芩6克、荆芥2克、厚朴2克、艾叶2克、炒枳壳3克、羌活2克、甘草2克、黑杜仲3克、续断6克、故纸3克,共为细末,生姜5克为引,调匀后给母羊内服。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441104夏道伦)

相关知识

母羊流产的原因 母羊流产防治措施


母羊在妊娠期未满前,由于受到多种内外不良因素的刺激,导致胎儿停止发育或者早期发生死亡,从而造成未足月的胎儿被排出或者没有排出,这种病理现象称为流产。母羊发生流产后,往往会继发生殖器官疾病,从而造成不孕,有时甚至还会导致母羊大批死亡,严重损害经济效益,日常要加以防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母羊流产的原因以及母羊流产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不当。母羊发生应激,如气候、饲养环境以及饲喂方式发生突变等,导致机体免疫力减弱,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或者引起慢性病,从而容易导致流产。饲养管理水平较差,舍饲时没有坚持适当运动量,缺乏营养或者比例不平衡,如含有较少的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2以及矿物质等,都会造成胎儿发育不良或者母体自身为自保而出现流产或者早产。

传染性疾病。母羊感染羊痘、羊链球菌、布氏杆菌、羊弯曲菌、沙门氏菌、羊支原体性肺炎等,都能够导致其发生流产以及产死胎,甚至发生不孕。发生上述疾病通常是在引种前没有对引种羊群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从而引入疫病;在进行防疫时没有严格操作,接触外界的人员、车辆没有经过消毒,使其带入病毒或者细菌;没有严格进行卫生管理,导致羊群受到污染,滋生大量的螨、蚊以及鼠类,大面积传播疫病。

其他因素。生殖激素异常,主要是指母羊体内与妊娠相关的生殖激素发生紊乱,分泌过多的前列腺素,分泌较少的孕酮,或者食入具有雌激素作用的植物,往往都会导致流产。胎儿器官发育出现异常,羊水过少或者过多等,也会造成流产。妊娠母羊患病后采取治疗方法不合理或者使用药物不当,如喂服大量催情药、利尿药、驱虫药、全身麻醉药、泻药、子宫收缩药等,都会引起流产。妊娠母羊接种疫苗或者采取腹腔手术时,能够导致子宫收缩或者损伤胎儿而发生流产。

2、主要症状

妊娠母羊腹中胎儿发生死亡后通常在3天内出现流产,且其症状根据妊娠期长短而有所不同,其中妊娠时间越长,发生流产表现出的症状越接近正常分娩症状。

妊娠初期发生流产。由于妊娠母羊的胎儿和胎盘较小,以比较松的方式结合到子宫黏膜,因此呈急性经过,往往在饲养者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就已经结束流产。

妊娠后半期发生流产。此时妊娠母羊在体温、脉搏、反刍以及食欲等方面都基本正常,但出现举动不安的现象,这表示要发生流产;有时能够发现乳房膨大,乳头充血;对于已经能够泌乳的母羊,会排出呈初乳状态的乳汁,且泌乳量急剧减少;接着有血液从阴户流出,并有丝状黏液悬挂在阴户下,最后先是胎儿排出,然后是胎衣排出。

胎儿成熟期发生流产。由于此时胎儿体型过大,或者由于子宫口没有充分张开或者收缩力较弱,或者由于死胎的胎势及胎位很难发生充分变化,造成胎儿无法产出,就会引起难产。此时母羊表现出躁动不安,停止采食,频繁作出努责,有血色黏液从阴户流出,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母羊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发生这种情况要立即采取助产,帮助母羊及时将死胎排出。如果母羊无法及时排出死胎,就会引起胎儿浸软、分解、腐败或者干尸化,从而对母羊生命造成威胁。

3、综合防治

严格防疫。在养羊非疫区,要定期进行消毒、检疫以及净化淘汰;在疫区必须及时扑杀销毁发病羊及其所在的同群羊,还要严格消毒其所污染的场地。母羊流产后排出的胎儿、胎衣要采取深埋处理,避免病菌、病毒蔓延。排出的粪便要经过发酵处理才能够利用。病羊的体表皮肤和被毛也要进行消毒,之后才能够将其运动到指定屠宰场进行屠宰,割下的皮毛要再次进行消毒才能够利用。

对症治疗。妊娠母羊表现出起卧不安、腹痛、回头望腹、呼吸急促等症状后,如果此时其子宫颈黏液塞还没有完全溶解,也有可能说明即将发生流产。此时临床上要及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安胎治疗,即母羊可肌肉注射40mg黄体酮,每头1次,连续使用3~5次,同时配合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8mg镇定剂盐酸氯丙嗪,抑制努责和阵缩,如果配合使用中药对出现流产征兆的母羊进行安胎具有更好的效果。母羊采取以上措施后,如果症状依旧没有出现好转,而是病情出现以下现象: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子宫颈停止闭合、胎囊脱入阴道或者羊水发生破裂,说明流产已经无法避免,要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妊娠母羊排出子宫胎体等,采取保大弃小。当妊娠母羊形成浸溶胎儿和干尸化胎儿后,必须先促使尽快排出体外,一般通过使用雌激素和前列腺素制剂溶解黄体等措施,并刺激子宫颈扩张,从而促使产道变得顺畅,还可将添加有抗生素的润滑剂灌入到产道内用于润滑,使子宫内容物尽快排出。然后先分后取,即母羊在排出死胎和内容物的过程中,禁止生拉硬拽,要缓慢取出胎骨,确保不会损伤产道,如果骨头较大,应该先将其拆分成若干小块儿,然后再将其取出。最后还要进行消毒防炎,即完全排出内容物后,要对子宫使用消毒液或者添加有适量抗生素的10%盐水进行清洗,干净后可注射适量的缩宫素,促使子宫尽快归位,并排净残余液体,尤其是发生胎儿浸溶流产时,推荐将适量抗生素注入到子宫内,同时采取补液治疗,避免出现产后后遗症。

母羊流产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母羊在妊娠期未满前,由于受到多种内外不良因素的刺激,导致胎儿停止发育或者早期发生死亡,从而造成未足月的胎儿被排出或者没有排出,这种病理现象称为流产。母羊发生流产后,往往会继发生殖器官疾病,从而造成不孕,有时甚至还会导致母羊大批死亡,严重损害经济效益,日常要加以防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母羊流产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母羊流产病因
流产的原因极为复杂。属传染性流产者,多见于布氏杆菌病、弯杆菌病、毛滴虫病。非传染性者,可见于子宫畸形、胎盘坏死、胎膜炎和羊水增多症等;内科病,如肺炎、肾炎、有毒植物中毒、食盐中毒等;外科病,如外伤、蜂窝织炎、败血症等。长途运输过于拥挤,水草供应不均,饲喂冰冻和发霉饲料,也可导致流产。

母羊流产诊断要点

突然发生流产者,产前一般无特征表现。发病缓慢者,表现精神不佳,食欲停止,腹痛起卧,努责咩叫,阴户流出羊水,待胎儿排出后稍为安静。若在同一群中病因相同,则陆续出现流产,直至受害母羊流产完毕,方能稳定下来。外伤性致病,可使羊生隐性流产,即胎儿不排出体上外,溶解物排出子宫外,或形成胎骨在子宫内残留,由于受外伤程度的不同,受伤的胎儿常因胎膜出血、剥离,于数小时或数天排出。

母羊流产防治措施

1.以加强饲养管理为主,重视传染病的防治,根据流产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保健措施。对于已排出了不足月胎儿或死亡胎儿的母羊,一物质财富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但需加强饲养
2.治疗母羊流产使用羊免疫肽(英国凯诺)配合药物治疗效果非常好,治疗方案:免疫肽+刀豆素+头孢,连用2-3天。

肉鸡肠道健康失衡的原因及防控


肉鸡肠道健康失衡指临床上见到下痢、腹泻,粪便稀薄如水状,出现料粪,有时出现泡沫样盲肠粪便、橙色粪便和大滩盲肠粪便等情况。
1引起肠道健康失衡的主要原因
1.1饲料与管理因素
在肉鸡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更换不同的饲料。而在更换饲料时过急、过快,造成饲料应激,就会引起鸡的肠黏膜损伤,出现应激性腹泻。同时,环境卫生差,消毒没做好,垫料潮湿,也很容易诱发肠道疾病。
1.2疾病因素
1.2.1肠道菌群失调
肉鸡肠道菌群失调,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泡沫盲肠粪便、橙色粪便和大滩盲肠粪便;鸡只可能存在勾料(将颗粒饲料甩出料盘)、料粪(粪便中出现未被消化的饲料)、饮水量增加。发生菌群失调时,肉鸡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
1.2.2病毒性因素及球虫病
病毒性肠炎,多与轮状病毒和呼肠孤病毒有关。在肉鸡的整个养殖过程中,球虫病一直是最普遍的影响肠道健康和生长效率的重要疾病之一,而感染球虫病后所引发的肠道病原菌感染,也是引发肠道疾病的重要原因。
1.2.3坏死性肠炎
当肉鸡感染亚临床型球虫病,饲料中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过高,使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能在肠道中繁殖,产生毒性较强、肉鸡敏感的毒素而致病。
1.2.4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
霉菌的污染,一般多见饲料、环境的污染。饲料污染最常见的是玉米的污染,其次是豆粕、杂粕的污染,然后是食槽内的污染和成品料的污染。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对鸡的各个系统、()组织都能造成损害,尤其是消化系统。
2使肉鸡拥有健康肠道的关键措施
2.1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良好的育雏条件和高质量的育雏料,避免使用低劣的油脂和高纤维植物蛋白原料,确保雏鸡阶段就拥有健康的肠道。
选择优质饲料,其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均衡,容易被消化吸收;选择优良水源,供给清洁饮水;采用循序渐进的换料方式,杜绝换料应激;加强环境卫生消毒,防止机体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门户受损。
2.2控制病毒性肠炎与球虫病
解决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方法主要是空舍期间彻底清洗消毒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用的抗病毒消毒剂如碘制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
2.3防止霉菌
平时注意饲料的保存方法,必要时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以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同时多注意肠道梭菌的感染,注意对肠道综合征和霉菌性肠炎的控制。
2.4治疗肠道疾病应遵循的原则
2.4.1消除病原体,排除内毒素,保护肝肾
建议在饲料中添加专利产品生命素,生命素可明显增加肝脏中酶活性,增强肝脏对病毒和药物毒素的解毒作用,清瘟解毒,保肝护肾,提高抗病力,加速疾病恢复。另外,生命素能够增强微循环,提高细胞内动力和通透性,清淤祛火,快速排除体内病理毒素,建立新的生理平衡。
2.4.2调节肠道内环境,提高消化吸收率
建议在饲料中添加增重倍+百,每袋(500g),拌料500kg,全价饲料中添加时可将全天用量集中于一顿料中饲喂;或每袋(500g)饮水1000kg,全天或集中饮用均可,这样可以增加有益菌、整合肠道,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同时,增重倍+百能够减少有害菌,解决稀便、料便、血便等肠道问题,提高抗病力。
2.4.3修复受损的肠道黏膜,避免重复感染
常规用药是补充鱼肝油(维生素A)。因为维生素A可以维持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修复被损黏膜,从而防止腹泻的复发。
2.4.4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
出现肠道疾病要标本兼治,不可有病乱投药。肠道疾病腹泻症状为标,致病因素即病原为本,不可只为止泻而忽略了对病原的消除;只为抗菌而忽略了对肠道毒素的排除和黏膜的保护;补充百康或应激康,调节腹泻造成的体内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

鱼类感冒和冻伤的原因及综合防控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暖冬较多出现,一些养殖户冬季和早春放松了对鱼感冒和冻伤的防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正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在局部地区和有的年份低温、冰冻灾害发生更为频繁和严重,对鱼越冬影响更甚,应予注意。
一、鱼感冒和冻伤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症状
鱼是冷血变温动物,在一定条件下体温会随水温的升降而升降,始终与水温保持0.1~0.4℃的温差。人工驯养的鱼类投喂配合饲料,各种营养不一定全面或配比合理,虽不影响鱼类的生长,但虚胖普遍,体质差,免疫力低,抗逆能力差,冬季和早春易发生感冒和冻伤。水温的急剧升高或降低会刺激鱼皮肤神经末梢,导致各器官调控机制的紊乱和失调,使鱼发生感冒。鱼患感冒,皮肤原有光泽明显减弱,体表分泌大量黏液,活力大降,反应迟钝。鲤鱼鱼种在水温突然改变12~15℃时,会侧卧于水面,不能游动,呈休克状态。水温4℃以下,鲤鱼会失去平衡,产生麻痹和僵硬。野鲤和家鲤如长期生活在水温1℃以下,鳃丝末端会因冻伤而肿胀。鲫鱼、鳊鱼等从21℃水中突然转放到1~2℃水体中,3小时就会死亡。水温降到0.5℃以下,有的鱼皮肤会坏死,而后腐烂脱落。能耐受严寒的广温性淡水鱼类具有阻止渗透失调的机能,但热带广盐性鱼类没有这种机能。草鱼、鲫鱼、鳙鱼、鲤鱼等最适生长水温为20~29℃,低于7℃就很少进食或停止摄食。不冻水层水温0~4℃时,大部分鱼类停止摄食,很少活动或几乎不活动,新陈代谢和耗氧大大降低,停止生长。淡水鱼类中,乌鳢、鲫鱼等最抗低温缺氧,其次为鲶鱼、鲤鱼等,再次为鳙鱼、草鱼等。淡水水温11℃时,罗非鱼会产生低温昏迷,若持续时间长会导致其死亡。地区不同,鱼类抗低温、冻伤的能力有差别,北方的鱼类比南方的鱼类耐低温和抗冰冻的能力更强。
二、综合防控
1.抓好进入低温、冰冻期前的饲管。鱼越冬前的1~1.5个月要进行强化饲养,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糖类和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含量,以利增强鱼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从而减少感冒和冻伤的发生。
2.选适合的池塘越冬。越冬鱼池要选建在避风向阳处,有充足水源,保持水位1.5米以上,有条件的可在池塘上搭建塑料大棚保温。入冬前几天将鱼移入保温较好的鱼池,可有效防控鱼感冒和冻伤的产生。养殖密度低的池塘,可并塘越冬。
3.移鱼要调节好水温。鱼转到新水体时,()要设法使水温温差控制在3~5℃之内,以降低应激反应。水体中加入0.3%~0.5%食盐,可提高鱼的抗低温能力。
4.科学补水。冬季结冰时,要确保水深超过1.5米,因此应适当补水。补水要选在晴天进行,做到早注、勤注。注水应避免时间过长或一次性量过多,以免引起水温大幅度降低。
5.及时扫雪和破冰。下雪时,要及时扫除保温棚等上的积雪,以防压坏建筑物。北方地区雪后应及时扫除冰面上的积雪,以利提高水体溶氧量;发现缺氧时,要在晴天砸开部分冰面,以增加溶氧量。
6.选健康鱼种越冬和合理控制放养密度。越冬鱼种要选体格健壮、光泽度好、活力强、耐低氧的个体。越冬鱼类放养时间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过早放养水温较高,鱼体消耗大,易降低体质;过晚放养,水温偏低,易引起鱼感冒或冻伤。冬季放养鱼类适宜的水温为5~10℃,每亩可放养体长10厘米鱼种2万~3万尾;如在静止水域放养,放养量每立方米水体不可超过0.3~0.4千克。
7.科学投饵。冬季鱼类在晴天时或温度相对较高时也会少量摄食,可选晴天每隔2~3天投饵1次,日投饵量为夏、秋季的1/5~1/7。
8.及时出售商品鱼。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鱼,尽量在入冬前起捕上市。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邮编:330700)

孕牛流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目前国内对高档牛肉的需求快速增长,但国内对高档肉牛的饲养管理仍处于摸索阶段。其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增加了高档肉牛养殖的风险。北方寒冷地区饲养的和牛大多在春季配种,秋季已妊娠6~7个月,此时胎牛开始迅速发育。若此时对妊娠母牛饲养不当,很容易导致胎牛生长发育受阻,甚至造成人为流产。

1、牛流产的原因分析

饲养方面:饲料酸度过高,pH值下降,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如青贮饲料过多或者饲料发生酸败。饮冰冻水、饲喂霜冻草、冰冻草及冰冻饲料引起妊娠牛子宫迅速收缩,导致流产。含有植物性雌激素饲料等。霉变饲料,含棒曲美毒素、黄曲霉毒素等。有毒饲料,含亚硝酸盐、农药、发芽马铃薯等。饲料中缺少VA、VD、VE,碘、钙和磷等,导致牛生殖器官病变或者激素分泌异常。饲料中长期缺乏VA时子宫黏膜上皮细胞角质化,失去分泌作用,胎盘障碍引起流产;VE导致早期胚胎死亡;碘、钙和磷不足,导致干尸化及死胎增多。草料严重不足或饲料单一,营养严重匮乏。

管理方面:环境导致母牛机械性流产。设施简陋,饲养密度过大,使母牛经常拥挤或顶撞。冬季气候寒冷,牛舍内环境潮湿,地面结冰,母牛滑倒引起流产。饲养人员行为粗暴,打斗妊娠母牛造成孕牛流产。在引进孕牛时,运输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较大,使孕牛受到惊吓而产生应激反应。新环境过于潮湿、闷热,夏天气温超过25℃以上,母牛容易中暑,引起流产。平常很少运动的母牛,突然进行剧烈的运动。公、母牛同舍乱交配、跌倒等均可引起流产。

疾病原因:

①生殖器官疾病,妊娠期间子宫内膜炎复发;卵巢及黄体的病变;子宫黏连,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子宫无法再扩大;迁徙性子宫炎症;阴道脱出及阴道炎,炎症破坏子宫颈黏液塞,侵入子宫引起胎膜炎;单侧子宫闭锁及其发育不全;单子宫角或三子宫角;胎盘炎等可导致流产。子宫内膜结缔组织的变性、产后并发的子宫和周围组织黏连等。有些母牛由于患病后治疗不彻底、子宫未清净,配种受孕后,胎盘发生炎症,使胎盘和胎儿受到侵害而流产。

②布氏杆菌病,病原菌侵入牛的身体后,在骨髓、关节、淋巴结、子宫、胎盘等部位进行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及症状。母牛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流产,多发生于妊娠期的后5~8个月,流产胎儿可能是死胎或弱犊。流产后常胎衣滞留,不断从阴道排出污灰色或棕褐色分泌物。

药物使用不当:使用大量的麻醉剂,如氯丙嗪、速眠灵、静松灵等;子宫收缩药,如新斯的明、利尿剂等;妊娠忌服的中草药,红花、乌头、冰片等;注射某些疫苗;大量放血。

2、预防孕牛流产的措施和方法

引进牛只时,先调查疫情,经过布氏杆菌病检疫,证明无病才能引进。新引进的牛只进入肉牛养殖场时隔离检疫1个月,经结核菌素、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都呈阴性反应,才能转入健康牛群。

每年进行2次定期检疫,检出的阳性牛要隔离饲养或收购处理;阳性种公牛淘汰,以便控制传染源,逐步净化。

免疫可用布氏杆菌19号菌苗或布氏杆菌猪型二号菌苗。19号菌苗用皮下注射法进行免疫,5~8月龄时注射1次,必要时在18~20月龄时,即第一次配种前再注射1次,以后根据牛群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决定是否注射。猪型二号菌苗适于口服接种,可以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也可以在孕期使用。每年服用1次猪型二号菌苗。

患病牛产犊后,立即将犊牛和其他犊牛分开,单独喂养,在5~9个月内进行2次血清凝集试验,阴性者可以注射19号菌苗或口服猪型二号菌苗,以培养健康牛。

3、治疗措施

发现孕牛有流产征兆,马上进行隔离饲养,用1%硫酸阿托品2~3mL进行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黄体酮200mg,每日2次,连续注射5~7d。

对于妊娠初期的隐性流产母牛及不孕牛,可在配种后的第三天进行肌肉注射黄体酮100mg,连续注射5~7d。

对于延期流产,用前列腺素制剂4~8mg宫腔注入,或同时应用雌二醇200~500mg,以促使子宫颈扩张。胎儿取出后,用0.1%高锰酸钾、0.1%新洁尔灭液或5%~10%盐水反复冲洗子宫。然后注射缩宫素,促使液体排出,最后在子宫内放入抗生素抗菌消炎。

对于有隐性流产或早期流产史,配种前彻底清洗子宫,妊娠后30d左右肌肉注射黄体酮50~100mg,每3周1次,直至妊娠5个月为止。

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母牛,采取药物保胎,可根据上次流产的孕期,提前15~20d,每头肌肉注射黄体酮50~100mg,而后隔1日注射1次,连用3~4天。

作者简介:刘明信(1962-),男,高级畜牧师,本科,从事动物饲养与繁殖工作。

刘明信

(黑龙江省泰来县畜牧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2400)

河蟹黄壳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一、河蟹黄壳病产生的原因:
1、由于年前连续低温天气,培育的扣蟹苗种可能体质较弱;
2、前阶段阴雨天气,部分养殖户杀虫杀菌不到位或使用方法不当;
3、换水量较少,调水后抗应激不及时,水质调控不到位;
4、投饲不足,尤其是动物饵料的投喂量不足,造成河蟹体能下降;
5、部分养殖户养殖初期化学肥料用量过大,塘底存积严重,造成了一定的有害物质积累;
6、施肥不及时,藻类新陈代谢缓慢,造成池水pH偏高等。
二、防治方法
1、河蟹局部发黄防治方法:
一元二氧化氯200g/亩.米杀菌,隔2-3天,用“绿水解毒安”进行水体解毒,再用“钙加加+EM菌+肥水精华素”全池泼洒调水。
2、河蟹整体黄色、脚尖发黑防治方法:
第1天全池泼洒“激安C”+“低聚糖863”抗应激,第2天,用“聚维酮碘”250g/亩.米池水消毒,第3天二氧化氯150-200g/亩.米杀菌,隔2天,“绿水解毒安”水体解毒,再用“生物活性钙”+“强效EM菌”+“肥水精华素”全池泼洒调水。
3、结合内服:
对河蟹局部发黄的,内服“激安C”+“生物活性钙”,增强体质;对河蟹整体黄色、脚尖发黑的,内服“六味神草液/本草固本康”+“激安C”+“强效EM菌”。
4、注意事项:
选择晴好天气,一般在上午10时—下午1时用药,用药时尽量做到少量多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4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