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塘口环境河蟹翻倍率图片对比以及蓝藻处理方案


1、满塘蓝藻无水草塘口
解读:由图上可以看出塘口螃蟹基本上没有翻倍率
2.塘口有蓝藻还有点水草
解读:塘口螃蟹有一定的翻倍率,但是不是特别大
3.水清草好无蓝藻的塘口
解读:螃蟹翻倍率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水平
总结:通过图片对比,可以发现塘口环境的好坏直接会影响螃蟹的翻倍率高低,塘口有蓝藻对螃蟹蜕壳翻倍率影响还是蛮大,主要是体现在透明度、溶氧、藻毒素等这几方面,这么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客户选择有蓝藻冒险杀蓝藻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讲我对塘口出现蓝藻的一些看法:
,你懂的!
当发现塘口出现少量蓝藻的时候需要立马杀蓝藻,不要等着蓝藻数量很多的时候再想着杀蓝藻,那样子就已经嫌晚了,因为当蓝藻数量逐渐增多的时候,水体透明度逐渐变差,塘口水草活力也逐渐变差,简单说就是塘口环境渐渐变差,这个时候杀蓝藻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当塘口蓝藻刚刚出现的时候杀蓝藻,效果显著,还没有什么风险!杀晚了,自己塘里面水草也已经不多了,这对塘口是个致命伤,所以后期温度起来的时候,需要时刻关注塘口情况,尤其是水体透明度噢!
杀藻蓝藻之后必须改底、解毒再用芽孢调水,用芽孢这一步非常重要(注意芽孢使用注意事项哦!),当你用好了,后面蓝藻就不容易大量爆发起来,今年杀蓝藻的塘口很多,其中大部分塘口杀完蓝藻没几天又是满塘蓝藻,相当于白杀的蓝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杀蓝藻之后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当你做好了后续工作,其实蓝藻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的,哈哈!
今年杀蓝藻出问题的塘口相当多,主要是因为今年气候比较异常,持续高温天,还有就是对于蓝藻问题处理方式不够合理,导致杀蓝藻倒塘,没有抓住何时、用何种方式来正确处理蓝藻;
ps:以上全部都是小坤我自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的一些关于如何正确看待理解以及处理蓝藻问题的个人见解!我知道关注“养蟹者”说的有很多都是老司机,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案可以留言哦!我相信大家一起交流!才能更接近真理,哈哈!

公众账号:养蟹者说

相关阅读

肥水补钙对养殖河蟹翻倍率的作用



技术员:杨超
地点:苏州·东山
填表时间:2014.05.05
检测项及检测结果:
(一)基本情况
面积:20亩
水深:1750px
主养品种:河蟹套青虾(螃蟹50头/斤,900只/亩,80斤本地苗,280斤崇明苗)
水色:黄绿(10亩伊乐草,10亩轮叶黑草)
吃食状况:良好
死亡情况:无
近期用药情况:应激硬壳灵,黄金多糖。
(二)水质检测
1、pH值:8.9
2、氨氮:0.2
3、亚硝酸盐:0.05
4、溶氧:5.76(上午)
(三)镜检情况
藻类以绿藻和裸藻为主,一个视野下有6个左右,肥度适中。
问题分析:
定期肥水和补钙对螃蟹翻倍率的影响。
处理方案:
3.15 20kg肥水旺+黄金液1组
3.22 20kg肥水旺+黄金液1组+纳米黑金1袋
3.24 应激硬壳灵5瓶+黄金多糖5袋
4.4 应激硬壳灵5瓶+黄金多糖5袋
4.6 水博士6瓶
4.9 超碘6瓶
4.11 蟹草肥B3包(半个塘)
4.14 10kg肥水旺+黄金液2组
4.26 应激硬壳灵5瓶+黄金多糖5袋
5.1 强效底净7袋
三四月份营养套餐各两次,一次7天。
处理后跟踪结果:
1、水质情况:
3.22 肥水后(以绿藻为主,少量裸藻,肥度适中)
4.5 PH:9.6氨氮:0.2亚盐:0.1溶氧:7.2(蜕壳完成)
4.11 PH:9.4氨氮:0.1亚盐:0.05溶氧:5.76
4.25 开始蜕壳
5.5 大部分蜕壳完成
2、养殖动物情况:正常
案例分析:
1、该塘口放苗时50头/斤,平均规格2钱,2壳退完后平均达到7钱。1.2壳翻倍平均达到近1倍。
2、1壳蜕壳前肥水至少2次,降低早期低温对螃蟹的应激反应,促进螃蟹摄食,提高积温。
3、蜕壳开始后补钙主要是为了降低应激反应,提供螃蟹蜕壳所需能量,预防引起蜕壳不遂。蜕壳高峰期后补钙是为了让螃蟹快速硬壳增加光泽度,避免褶皱产生,避免敌害攻击。
4、定期使用营养套餐,从根本上解决螃蟹体质差,易发病,通过对体内消化器官的保护和修复受损细胞,使其正常运转,促进摄食,促进生长,提高体质,提高免疫力。

河蟹不翻倍或者翻倍率小一般都是综合因素导致的



河蟹前三壳的好趋势造就了今年大规格生长曲线,笔者走访养殖户的时候,在三壳结束的时候平打1.1两,放苗时可是80头(1斤80只),按照这个翻倍率五壳结束那不得平打四两的大蟹,但是事与愿违,四壳快结束时平打1.3两,四壳的翻倍率去哪里了,许多塘口不注意很容易忽略四壳,到最后河蟹比别人要小一个规格。
当河蟹出现不翻倍或者是翻倍率小一般都是综合因素。其主要是水体的温度、溶氧、钙镁等矿物质含量、自身营养积累、外环境等
温度是四壳的一大要点,今年高温进入时间比较早,而且一直持续在37℃以上,直接导致摊面水体积温过高,河蟹在生理上耐寒不耐热,在30多的高温下,直接延迟脱壳,高温导致河蟹免疫力和活力大幅度下降,根本没有能力脱壳。更别说大量蜕壳出现了,在环沟里温度虽然低,但是没有隐蔽物,而且水深溶氧不高,底部环境差以及水压相对较大,实现环沟脱壳也是天方夜谭。
(上图摊面水底50cm的水温)
养殖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外重溶氧,调节水质,内重营养,增强体质。而高温直接导致水体载氧能力下降,其内重营养方面来说,养殖户使用全价饲料其营养成分相差无几,在这方面悬出在饲料方面不大,而外界营养悬出比较大,例如水体钙镁含量。
钙含量是个关键性的因素,河蟹对钙的需求到底是脱壳所需?还是脱前积累?其两者说法各有依据,但是笔者认为两者都对,对是因为需要了解河蟹本身的生理特性,首先钙是脱前积累,河蟹脱壳行为都是体内激素支配,其河蟹在脱壳前期把自身所需要90%钙积累到位,才会在体内释放脱壳素,视环境进行脱壳,河蟹脱壳所需要钙质有60%以上由体内和饲料提供,剩下则有河蟹通过腮和表皮进行水体吸收积累和脱壳时的水体补充,而如果水体钙含量一直在100左右,水体高含量的钙会加快河蟹对钙的积累,使河蟹进行提前脱壳,争取河蟹在高温来临前完成大量脱壳。而实际养殖过程中经过水体水草等吸收现在以北方黄墩地区为例钙含量多在40到60mg/l,普遍偏低这就直接导致河蟹钙积累延迟最后碰上高温。
其次是外界环境,这个时候经历了高温,水草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特别是经历了高温许多家蓝藻已经起来了,这个时候伊乐藻沉入底部在蓝藻覆盖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造成底部溶氧低,有害物质多,特别是大量有机物质的积累。
现在关键是:
1、改良水体环境,使用氧化性底改(全效底改片)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水底温度。
2、提高水体钙含量(补钙素一袋15亩地)。
3、消毒与营养并重(弧菌天敌+应激硬壳灵+黄金多糖)。
争取在立秋前把四壳脱完,提高河蟹翻倍率,保证五壳时间增加产量。

河蟹蜕壳时的翻倍率跟哪些因素相关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为什么呢?河蟹是蜕壳生长的甲壳动物,具外骨骼,外骨骼的容量是有限的,当营养积累完成后,必须依靠蜕壳,蜕去外骨骼的限制,才能继续生长,所以每次蜕壳时,外骨骼的翻倍率,决定着河蟹的大小。那么,河蟹蜕壳时的翻倍率跟哪些因素相关呢?
1、水质——清水出大蟹,这是螃蟹蜕壳的环境要求,水草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水质的清爽度。
2、溶氧——螃蟹蜕壳,需要大量消耗体能和溶氧,需要大于5毫克每升的溶氧环境,水草能提供水体充足的溶氧。
3、隐蔽安静的环境——螃蟹蜕壳后,易受敌害和同类攻击,水草能提供隐蔽场所。
4、营养——螃蟹的营养主要储存在肝胰腺中,肝胰腺饱满度标志着螃蟹的营养积累,蜕壳前后,肝胰腺中大量的营养用于新壳生长,所以,营养充足是蜕壳翻倍率的基础,水草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给螃蟹很好的营养补充。
5、钙镁等矿物质——螃蟹蜕壳硬壳期间,需要从水体中吸收钙镁等矿物质,所以,螃蟹人工养殖环境中,及时补充钙镁等矿物元素也很重要。
今年三壳高峰期很快开始,需要加强蜕壳前的水质调控、水草养护和营养供给,加强蜕壳期间的管理,迎接三壳后的中考检验!——环境是保障,营养是基础!

河蟹塘青苔处理和肥水方案分析



一、池塘基本情况
地点:安徽无为襄安;
时间:5月27日~5月28日;
塘口:21亩河蟹池,水深68公分。
当时气温:普遍在18~31度之间
症状:青苔(是对蟹池里主要生长的水绵藻、水网藻、转板藻、双星藻、刚毛藻、基枝藻等丝状藻类)较多基本上水面上三分之一全是、水较瘦和浑浊。
分析原因:1、气温低早晚温差大导致青苔速度生长,导致水质变瘦,而影响水草生长
2、使用肥料较少;测定水质的三个指标氨氮、亚硝酸盐略高.
二、处理方案
针对这情况采取措施:①、用纤苔净(1瓶/2亩)把青苔杀灭;
②第2天上午泼洒葡萄糖酸钙(6亩/袋)解毒和提高河蟹免疫力;
③第3天上午又泼洒杀青苔产品把棉花青苔杀掉泼洒后隔3天后再泼单胞藻生长素8亩/袋+EM调水王一起肥水。.
效果:3天后,盘在草上的丝状青苔基本消除,但网状青苔如棉花的基本没有死亡,继续泼洒杀青苔产品,泼葡萄糖酸钙主要增强其自身的免疫力,第6天后泼洒单胞藻生长素和EM调水王后,水色明显转变为嫩爽略绿,同时水草上清爽了很多。

河蟹养殖户如何加强蟹塘管理冲刺第四壳,提高蜕壳翻倍率!



前面几篇技术小结,跟大家探讨清楚了影响螃蟹蜕壳翻倍率的关键要素,即将第四壳,正逢梅雨,养蟹人如何加强蟹塘管理,冲刺第四壳,提高蜕壳翻倍率!
1、水草管理:蟹塘环沟或深水处的伊乐草,请提前捞掉,减少其对水质的污染和耗氧。水草密度过高,及时拉通道,并及时拉除断根上浮的水草或腐烂上浮的青苔,提高水体光照产氧的效率。
2、水质调控:提前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分解水体有机质,保持水质清爽,预防蓝藻。伊乐草蟹塘7月后,停止使用自己发酵的或购买的EM菌(乳酸菌和酵母菌),苦草和轮叶黑藻旺盛生长的清水蟹塘,可以定期补充EM菌。——不同水草情况,水质调控方法不一样,这点大家需要特别注意,特别是伊乐草为主的蟹塘,请停止一切有利于肥水的操作和产品使用,否则,很容易造成水浓草烂的情况。
3、投喂管理:7—8月的高温期,恶劣的水环境威胁着螃蟹的生存,也是各种螃蟹疾病的高发期,宜选择优质功能性饲料投喂,保持螃蟹肝肠健康,提高螃蟹肝胰腺饱满度(这是营养保障),提高蜕壳翻倍率。大家注意减少冰鱼和劣质饲料对水质的污染。
4、溶氧管理:外源水好的蟹塘,加强夜间打水增氧。有底增氧的,延长夜晚开机时间。蟹塘环沟或深水处,定期使用强氧化无氯味的增氧底改产品改底(如底倍健),减少塘底有机物的耗氧。台田等浅水区,使用生物底改改底(如底倍爽)。大家特别注意,伊乐草蟹塘,7月份后,千万不要再加藻类丰富的外源水。

七月河蟹养殖技术问答:蟹塘蓝藻处理办法



Q:我塘里的蓝藻起来了,有啥好办法没?
A:蓝藻一直是高温季节蟹塘最难处理的问题,7月份大部分塘口都会出现蓝藻,有些养殖户水质控制得好,蓝藻就不易形成种群优势,问题不大;而有些则管理不善,导致蓝藻爆发,然后盲目用药,越用水越坏。首先我们对蓝藻要有个正确的认识,蓝藻也是一种藻类,只要不让它过量繁殖,用生物制剂配合日常管理来控制,就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切勿盲目用药物杀,造成副作用。池塘大量起蓝藻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1.换水:
换掉部分上层水(15-20公分),情况严重的可换两次,及时加注新水。上层水蓝藻较厚的话,建议先用拖网拉掉一部分。
2.解毒:
用解毒应激精华液全池解毒。
3.改底:
蓝藻塘一般呈富营养化,底质腐殖质过多,溶氧较低,用卫底氧化底泥提高溶氧。
4.调水:
补充有益菌,抑制蓝藻繁殖,加快水体过多营养物质的吸收,FS活力菌+养水芽孢乳能有效抑制蓝藻过量繁殖,可用于日常预防
注:对于蓝藻的处理现在还没有一个完全安全有效的方法,“防”重于“治”,有效的预防比艰难的治疗要省时、省力、省钱的多,所以建议广大养殖户平时注重预防,高温季节控制好投饵量,定期改底和用生物菌调水,培养其他有益藻类,形成优势种群来控制和抑制蓝藻生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蓝藻问题。

河蟹塘浑浊水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近几年,蟹塘每年都会有出现水发浑(泥浆浑)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的比例还在增加。很多养殖户都只以为是投喂量过小,螃蟹活动量过大引起的,但是加大投喂量后,大部分塘口水仍不见清,反而越来越浑了。
其实除了投喂不足外,其他原因还包括
1.枝角类,挠足类等原生动物大量生长繁殖,水体单细胞藻类被消耗殆尽,其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及池水中有机碎屑多,易引起水色白浊。
处理方案:清晨太阳出来之前,使用蟹塘专用杀虫产品“蛛虫速灭”3亩*1米╱瓶,沿着池塘水边和水草周边泼洒,杀灭部分虫子。第二天用“净水解毒灵”或“解毒净水威”1.5亩╱包进行净水,解毒。两个小时后用1桶“氨基酸肥水膏”+1包“硅藻壮”╱10亩进行肥水,稳定水体。
2.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池塘水中藻类及微生物大量死亡,雨水流入池塘时带入大量泥浆,加上大量外源性水进入池塘河蟹产生应激反应,活动加剧,导致塘水浑浊。
处理方案:在下雨前全池泼洒葡萄糖酸钙一包十亩或钙镁精1包5亩稳定藻菌项,降低河蟹应激反应。雨停后,先全池泼洒“净水007”一包用两亩净水解毒,再用臭氧底粒康”一桶六十亩改底,分解底部有毒有害物质,最后水变清后使用“净水芽孢乳”1桶+“氨基酸肥水素”1桶用五亩(可少量加入腐植酸钠),用来补肥补菌,稳定水体,防止反弹。
3.河蟹感染纤毛虫或病菌后处于不健康状态,在池里到处爬动,从而引起水浑浊。
处理方案:如果河蟹感染纤毛虫,先用“纤虫净”一包一亩一米水深全池泼洒,杀灭寄生虫,隔一天用“净水解毒灵”或“解毒净水威”1.5亩╱包进行净水,解毒。如果感染细菌,可先用“净水007”全池泼洒一包用两亩,把水调清,再用“二代蟹毒清”全池泼洒杀菌治病,防止复发。
4.前期肥水效果不理想,缺肥缺菌,导致水体不稳定,自我调节净化能力较差,加上早期昼夜温差较大,水体对流明显引起水浑。
处理方案:先用“净水007”或“净水解毒灵”一包两亩,用来吸附沉降水体悬浮颗粒,两个小时后用“EM调水王”1桶+“益菌多”+“氨基酸肥水素”1包用五亩用来稳定水体,补肥补菌。如出现河蟹应激反应,建议泼洒“碧水爽”缓解应激反应,并起到解毒增加水体通透性,稳定水体。

河蟹塘长了蓝藻,你该这样做 !



近些年来,河蟹养殖到了中后期,池塘都会暴发蓝藻,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市场上随之出现一些杀蓝藻的“特效药”受到大部分养殖户青睐,但是用完以后,发现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这样反反复复的杀蓝藻,最后导致高温期还没过,池塘已经没有了水草,同时诱发其他问题,比如河蟹大量伤亡、缺氧、水变等,严重可导致泛塘,给河蟹养殖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池塘暴发蓝藻不一定要杀,只要处理控制方法得当,就不会对养殖造成危害。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一、蓝藻暴发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不合理施肥
每年7、8月份气温较高,投喂量也较多,残饵、粪便增多,水生生物代谢加快,会造成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当磷肥施用过多的时候,水体中氮、磷都比较多,蓝藻容易暴发。
2、外源水带入
外源水中有大量蓝藻,养殖户通过打水、换水,把蓝藻带入池塘,再加上长期低氧、水草活力差、底部污染严重的环境,导致蓝藻暴发。
3、水位浅
蓝藻在高温,强光下的生长速度会比其他藻类生长速度快,在7-8月份,水位浅的池塘光照强度大,水温升高快,这时其他藻类生长受到抑制,而蓝藻能继续生长。
4、池塘环境差
蓝藻暴发是判断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蓝藻易老化死亡,形成水华,水质恶化,溶氧降低,恶劣的环境造成其他藻类无法正常生存,而蓝藻成为最后的优势种群导致暴发。
5、水体流动性差
蓝藻喜欢高pH值、静水水体,大部分河蟹养殖池塘没有增氧设备,增氧能力不足,水体流动性差,营养素不易扩散,水体容易分层,导致其他藻类难以生长,蓝藻仍能继续繁殖。
二、处理、控制蓝藻的方法
1、加大增氧力度
蓝藻喜欢相对静止的水体,通过安装增氧设备搅动水体,阻止水体分层,达到水体流动、同时增氧的目的,增氧能促进水体有机质分解,缓解藻毒素,使其他藻类繁殖。
2、合理投喂,勤改底
养殖中后期,高密度养殖环境下随着投饵量增加会导致池塘底部产生大量残饵、粪便,造成池塘底部污染,使池塘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建议使用“底居安”加强型5-7天改底一次,降低池塘底部污染。
3、补菌调水,补碳保草
当蓝藻暴发时,可配合使用“利生多”、“利菌多”等有益菌调节水质,有益菌在水体中与蓝藻形成生物竞争,达到以菌抑藻的目的。
水草在养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草可以吸收水体中残饵、粪便等代谢产物降低池塘污染,同时也能达到遮荫、调节水温、增氧的作用。水草长势良好直接关系到池塘水环境的好坏,“活力碳”可有效为水草提供生长所必需的碳源,促进水草生长和藻类繁殖,和蓝藻形成竞争。
4、定期解毒
蓝藻死亡后,释放大量藻毒素,这些物质积累到一定量时,会引起河蟹慢性中毒,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藻类生长,因此定期使用有机酸“碧水安”解毒,可有效降低藻毒性,缓解河蟹等生物中毒现象。

河蟹混养池蓝藻处理成功案例



客户基本信息
桥市镇舒老板虾蟹混养塘:
养殖面积:40亩
暂养围网:15亩
水深:坂田深50cm.环沟深1米
水草面积:70%
草的品种:依乐草,丝草
20xx3月初放养豆苗40斤,去年存塘龙虾未知。鲢鳙鱼200条。(0.2斤/条)
问题描述
5月25日早上,刮着东风,本人到塘头服务,路过舒老板的池塘发现下风口有一层绿沫,塘中漂着许多腐烂的草(如图1)。
现场检测水体指标如下:
pH:8.8mg/L
氨氮:0mg/L
亚硝酸盐:0mg/L
图1、下风口有一层绿沫,塘中漂着许多腐烂的草
图2、现场检测水体指标
处理方法
5月25号上午:先换掉蟹塘部分表面水体;
5月26号早上9点:护底宝(1包/4亩)抛撒;
5月26号下午:佳菌乐(1包/4亩)+优益菌(1瓶/4亩)兑水泼洒;
5月28号上午:解毒源(1包/4亩)。
处理结果
5月27号水体换掉部分后水体稍微转好,5月29池塘经过改底补下菌种后水体明显有好转水面无腐烂藻,5月29水体已正常无蓝藻(如图3)。
图3、水体明显有好转水面无腐烂藻
温馨提示
1、前期使用化肥和有机肥过多,后期很少使用微生物或底改来分解有机质,导致肥料在池塘中积累,并没有被完全利用,当到了养殖后期,温度升高,pH升高,水体形成富营养化,蓝藻开始发生。
2、螺蛳放养量太少,或者放养的螺蛳成活率不高,导致后期底质有机质含量丰富。
3、大部分塘口出现蓝藻是因为池塘中没有水草或者水草很少,导致后期有机质含量过高,不能被完全利用;所以前期一定要培育好草。
4、当蓝藻大量爆发,有条件的可每天换水一次,把下风口的蓝藻排除,再下菌种抢站有益空间使蓝藻无法生存。
总结
前期合理下化学肥,多下生物肥,多放螺蛳,种好草,多下菌种,无蓝藻。蓝藻爆发时,勤换水,多下菌种。

河蟹塘虫多的原因、影响和处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在最近的塘口服务工作中有不少养殖朋友反应塘子里的虫子起来了,密密麻麻的已经成团,在每年的前期,虫子不得不说也是一个影响比较大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水的肥瘦,水草的长势和河蟹的生长都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对于虫子多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虫子为何会在每年这个时候爆发?虫子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从源头来看,外源水体中有大量虫子,进水时没有用密网挡住,导致虫子进入塘中,进行繁殖,最后导致爆发
2、进行移栽水草时,水草上面带有虫卵,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虫子就出现了,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3、老塘口不清塘或者不晒塘,虫卵在池塘底部或者防逃网上,老塘口底部有机质丰富,为虫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4、肥水时使用了大量的有机肥或者有机质肥水,给虫子带来丰富的营养
虫多有哪些影响?
1、虫子繁殖较快,池塘中的藻类是他们的天然饵料,时间一长,导致水体清瘦,肥水难肥
2、虫多会导致水体白浑,影响水体透明度,导致水草生长受到抑制,水草发黄,甚至发烂,萎缩
3、虫多消耗大量氧气,氨氮,亚硝酸盐随之也会上升,时间一长,极易引起河蟹的慢性中毒。
4、吃草虫会啃食水草的叶子和茎,失去净水能力,水草本身失去活力,甚至腐烂死亡
对于这类情况,要在前期就进行预防,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虽然今年的养殖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但是养殖大业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事情,明年你可这样做!
1、进水时用密网罩在进水口,阻止虫子进入塘中
2、每年养殖结束后,清塘要彻底,晒塘,清淤工作要尽量做
3、肥水产品不要乱用,特别是粪肥等富含有机质的肥料。可以使用活肥配合卵囊藻进行肥水,肥水补藻两不误
虫子爆发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1、物理方法,灯光诱捕,在塘中架灯光,安装水泵,水泵出水口套密网,方法有效但需要长期诱捕,比较繁琐,但是最为安全
2、化学方法,药物杀虫,选择时间在早晨六点钟左右,因为这时边口溶氧最高,虫子大都聚集在边口。使用喷雾器溜边杀虫,连续杀三天。此方法是比较保守的药物杀虫法,安全有效
杀虫的注意事项
1、杀虫避开蜕壳期,虽然虫多会影响河蟹生长以及翻倍率,但是在蜕壳期间杀虫对河蟹的影响会更大甚至导致蜕壳不遂或者死亡
2、杀虫后需要解毒
3、杀虫后一定要改底,大量虫子死掉后沉在塘底,本身虫子就富含高蛋白,在塘底发酵分解,很容易把水搞浓。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4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