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户用敌杀死清塘,处理不好后遗症很多


最近几天很多养殖朋友都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家的螃蟹上网了,我这两天去这样的塘口就高达八个。网子上爬了一层螃蟹,看着着实让人揪心和心疼。螃蟹明显撑爪,翻不起来。肝脏发白,问了这些养殖朋友后才了解到,螃蟹中毒的原因是敌杀死残留。
很多养殖户朋友清塘大多喜欢选择敌杀死,而且剂量基本都是一瓶一亩地,甚至更高。今年许多新开的塘口也选择用一次敌杀死剂量基本也是一瓶一亩地。
泗洪的养殖朋友就特别喜欢选择使用敌杀死清塘。大家都知道泗洪这边的养殖户朋友为了等到一个好的价格,都喜欢暂养螃蟹,加上去年后期螃蟹价格的一路高涨,所以这边的塘口出来的时间晚清塘时间也就晚。这么问题就来了,从清塘到他们放苗这个时间段大剂量的敌杀死经过大自然的力量到底能分解多少呢?而且从许多养殖户朋友口中了解到很多养殖户朋友在用大剂量敌杀死泡塘后会选择把泡塘的水留在塘中。所以现阶段许多放苗的朋友发现他们家的螃蟹闹脾气了,爬在网子上不下来。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敌杀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2.建议用敌杀死泡塘3-5天后把水排出去
3.根据放苗的时间合理选择晒塘时间
4.嗮塘后上水每亩用150斤到300斤生石灰继续泡塘
5.如果使用剂量太大可以多次换水
(三)使用过敌杀死的塘口怎么去解毒?
由于敌杀独有的特点和属性现阶段市面上没有特别有效的解毒药物。相对比较好的的方法是在放苗前多次泡塘换水,然后用活性炭和降解剂去吸附降解。
说道活性炭在这里就赘述一下。活性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吸附剂,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和催化性能,对水中溶解的有机污染物如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石油及石油产品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且对用生物法和化学法难以去除的有机污染物,如色度、亚甲基蓝表面活性物质、除草剂、杀虫剂、合成染料;此外,活性炭对电镀废水和冶炼工业废水的重金属也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水质浑浊有明显的澄清作用,对细菌也有极好的过滤作用。所以现在活性炭在水质处理中越来越呗青睐重视,对于解敌杀死的毒相对于其他产品也更有效。
由于泥土对敌杀死的吸附性以及敌杀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散发到水体里,所以建议用过敌杀死清塘特别是大剂量使用的塘口多次解毒,因为小剂量的残留虽然不会引起河蟹的上网,但是它的残留会让河蟹生长缓慢、吃食量减少、免疫力下降、翻倍率底等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关推荐

规格小、质量差,今年河蟹养殖户怎么清塘?



天气越来越冷,19年的养蟹季也将要结束。一年的结束意味着又一年的开始,如何利用养蟹间期打好池塘的基础是许多养殖户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们收集了近期到店咨询清塘细节的几个代表性问题,供大家参考。
1、今年塘里没草水浓,怎样清塘才能有利于保草?
答:水草的主要功能是净化水质,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吸收肥料”。没草、水浓的池塘所产生的“料”是没有办法通过代谢循环流出塘外的。一年的养殖过程积累的大量有机质(残饵粪便)全部留在池底,尤其是那些暂养时间长、密度高、投喂大的池塘。怎么办?清淤+晒塘,沟中保留少量(10cm以内即可)的淤泥,尽可能的多晒塘(坂田可翻耕一下,曝晒15天以上)。让土壤充分与空气接触,氧化还原性有机质,让紫外线来消灭土壤深处的细菌。切记!充分的曝晒远比任何产品效果都要好。
2、用敌杀死、敌百虫可以预防抖抖病么?
答:敌杀死(溴氰菊酯)、敌百虫(有机磷杀虫剂)都属于杀虫类农药,其毒性强、药残久,列属致癌物清单中,解毒不彻底容易造成河蟹肝脏受损,影响早期蜕壳和后期品质,本地区越来越多的“水鳖子”也与药物残留有关。抖抖病的病原为“螺原体”,它属于一种细菌,清塘时通过消毒即可杀灭。而抖抖病的预防更关键是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消毒、调水以及增强体质来达到防病的目的。
3、池塘这几年规格小、质量差,该怎么清塘?
答:近几年本地区多数塘口都出现了规格下降、水质难调、螃蟹品质下降的趋势,有成活率但没有质量,卖不上高价,大大影响了整体收益。其根本原因还是池塘老化、缺氧频繁造成的。塘口老化体现在土壤酸化、毒性(发黑、发臭)、营养不平衡利用率低、生态失衡(微生物菌群失调)等,所以彻底清淤+充分曝晒是打好基础的重要环节,适当使用生石灰改良土壤pH值,使用“清塘修复安”消毒,最后在放苗前为池塘补菌调节生态。
4、清塘用点什么产品好?
答:清塘产品主要分为消毒类(生石灰、氯制剂)、杀虫类(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杀鱼杀藻(茶籽饼、硫酸铜)等等,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功能,副作用、药残的时间也大不相同。由于河蟹生活在底层,套养品种也多(青虾、鳜鱼),还需要满足水草生长的需求,因此清塘用品的选择更需科学谨慎。不管今年养殖结果如何,我们都建议使用生石灰、氯制剂等调节土壤环境、无药残的产品来清塘。农药类、重金属、染料等毒性大、残留长的产品都需谨慎使用。

目前河蟹养殖户常用的几种池塘清塘方法



今年测产工作时,与示范户交流过程中,发现示范户对河蟹池塘清塘有许多的误解,影响池塘水草、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影响虾蟹的脱壳时间,这样会对池塘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养殖过程中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养殖损失。为了更好地提高河蟹的养殖管理,根据现在养殖管理要求以及多年的河蟹养殖经验,介绍河蟹池塘清塘方法如下:
一、机械及人工相结合清塘
1、利用机械清除池塘淤泥。在养殖过程中,池塘淤泥里含有大量有机质、粪便以及一些致病因子。池塘里的淤泥要利用机械进行清淤,清除过多的淤泥是保证底质在高温季节不受硫化氢和沼气的影响。
2、人工清除池塘杂物。池塘杂物上会带有青苔孢子,尤其是水花生上,在冬季清塘工作中必须清除,不可以晒干后在池塘里焚烧,破坏池塘的水体环境。
二、生石灰及药物相结合清塘
1、生石灰的使用。干塘清整后在清塘工作中,生石灰的使用尤其重要,既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又可以调节池塘PH值,使池塘里氮肥固化,促进来年的池塘水体肥度,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生物饵料。每亩1米水深使用生石灰100kg。
2、利用药物清除池塘野杂鱼,在药物使用上应该使用绿色药物,以茶籽饼等以及茶籽饼的生产的药品,不可以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敌百虫等有刺激性的药物,在使用的量上应该按照使用到位。在使用方法上应该做到满塘水清塘,不可以以池塘里小面积水塘泼洒使用,这样不能够对池塘里野杂鱼和病菌全面清除及杀灭。每亩使用茶籽饼20PPM。

螃蟹养殖户冬季清塘:大闸蟹养殖底质及处理全攻略



一、大闸蟹塘口不良底质全图谱
1、塘酸臭、腥臭底质
形成原因:池底腐败的有机质过多,主要是由于冬天清塘不彻底、养殖过程投饵过剩、没有采取定期改良底质的管理等,另外,高温期,又没有定期抛撒增氧剂,螺丝产为生物改底办法,没有投增,使得有机质没有得到充分氧化分解,产生大量有毒中间产物,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严重时底质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出现“冒泡”现象。(底质土壤PH值偏酸)
2、塘口底部土壤板结底质
形成原因:沙质土壤,养殖过程中多次大量使用化肥肥水、过量使用硫酸铜、杀虫杀藻剂、大量使用生石灰等药物,造成底质板结,底质与水体之间气体、营养元素的交换被阻隔,水环境自尽缓冲能力减弱,水质变化无常,水产动物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土壤底质为PH值偏碱)
3、塘口“泥皮”底质,有机物集垢
形成原因:塘口过份追求藻相,水相,频繁使用各种人工干预办法,既使大量老化死亡藻类和悬浮胶体沉积物沉淀于底部,在微生物作用后,会变成浮皮、并在水体表面形成大量泡沫等。(土壤PH值不稳定)
4、塘口“丝藻”底质(青苔)
形成原因:塘口土壤底质与水体之间营养元素的交换被阻隔,致使水体营养元素的不平衡或缺乏,出现“倒藻”、“转水”(水质一夜之间变清,能见度超过50Cm),水质过瘦,清澈见底,底部丝状藻、青泥苔大量繁殖。(PH值偏碱)
5、塘口水体“浑浊”底质
形成原因:水体中各种有机质残留过多,且得不到充分氧化分解,以胶体形式释放并悬浮于水体中,造成水质“浑浊”;或养殖密度过大,大闸蟹苗体在底部不断骚动,引起水质“浑浊”;或因暴雨夹带大量粘土浆,引起水质“浑浊”。“浑浊”水质,悬浮沉降到底部,必然引起底质“浑浊”;另外,“浑浊”水质会遮蔽藻类光合作用,使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使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病害。(PH值很不稳定)
6、塘口大闸蟹“偷死”底质
形成原因:塘口水体长期分层,由于底部长时期缺氧(低于4.0PPm/L),致使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有机酸等有害物质累积过多,使水产动物于底部中毒死亡,收获时发现底部大量死亡残尸。(水体PH值明显过高,土壤pH值偏酸)
二、解决塘口底质恶相的改良方法:
塘口养殖过程中,蟹农兄弟一定要学会测水质,测检低质土壤pH值等方法,必须多注重水体改良的方法应用。不能光凭经验有“看水养蟹”之说,而没有重视底层水质及土壤是否低溶氧值,底层泥土质是否发臭,高腐蚀质。我们经常遇到的蟹虾,鱼类“浮头”或“泛塘,爬草,上水线”,很多都是底质土壤恶化的结果,如果底质好即使出现“下暴雨,低气压,高温”等异常天气,也不会造成水体溶氧的迅速降低或有害物质的迅速升高,各种高耗氧菌藻的大面积滋生。我们养蟹人都知道水体溶氧低不仅造成大闸蟹生存困难而且影响养殖塘口的蟹,虾摄食及消化率,还可造成水体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氨氮、硫化物等)升高及致病细菌增多,从而影响水体的稳定及养殖动物的生长及抗病力等。因此底质修复和改良对广大养蟹塘口有重要意义,关乎大闸蟹的收益,量产,和规格大小,希望你能认真理解。
说完了问题,那么如何,对待以上问题呢?下面我给出如下建议
1、塘口修复底质土壤环境的物理方法
每年清塘,挖淤一般在冬季或早春等生产闲季进行。养殖户大多采用先排干塘内池水,然后用挖塘机像开挖新塘一样清理淤泥。适应性强,但是成本过高。我一般实践证明:每隔1-2年应清除10cm~20xx定期改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保证。
三、本行业最常见的土壤底质改良剂
1、吸附型:如沸石粉、活性炭等,只是简单的物理吸附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有机质等的有害物质,用后水会变得清爽,但对有害物质本身的特性并没有改变,只是浓缩于其中,且沉降到池底加重了底臭。
2、絮凝型:以聚合氯化铝、硫酸铝、明矾等絮凝剂为代表的,用后水体会分层,中上部水体会变得澄清,底层会有大量云雾状的絮凝胶状物,故在生产上使用后也会加重底层缺氧。(建议使用后,必须有改底,增氧的办法跟进)
3、离子交换型:像以含硫代硫酸钠为主的产品,用于降低水中或底层氨氮重金属的阳离子有害物质,或用于含溴氯碘化合物、高锰酸钾等阳性氧化物中毒时解毒用,效果较为理想,但对水中或底层带负电荷的酸性有害物质(有机质)则效果很差
4、活菌降解型:目前市面很多生物底改,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部分沸石粉作为活菌载体,有时还会添加腐殖酸钠、微量元素等。
一类是以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耗氧型活菌为主的,必须在高氧环境下,才会发挥其功效,而且这类生物底改在使用中会大量耗氧,尤其是底层老化池塘及无增氧设备的池塘慎用。另一类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等厌氧菌为主的。而因其不耗氧其副作用不被人重视,以酵母为例其改底的过程就是发酵的过程,这种发酵尽管是厌氧发酵,但其发酵的过程中就是发能产热的过程,这种因发酵导致的底热,底热引起的缺氧,会因底层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越多而越为明显,危害越大,故生产上在使用活菌底改是,应酌情避开高温雨季时使用。另外,许多老塘底层过多的有机质,除了会引起底臭,还会滋生大量的原虫(如纤毛虫、轮虫、枝角类、桡足类),若选用活菌改底,这些浮游动物会直接把活菌当饵料而摄食,从而加快浮游动物的繁殖。另外,藻类与自养型微生物如光合细菌以及硝化细菌有竞争作用,因而藻类过多时不利于这些菌的繁殖,从而影响改底的效果。
5、化学降解型,:以各种卤素类、碱性金属盐类等氧化剂以及一些表面活性剂类为主的,这一类型的底质改良剂均为化学降解型,同一类型产品的好与坏一般看其水解释放的快与慢,水解越快刺激性越大,水解越慢刺激性越小,另外这一类产品不受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闸蟹养殖过程中以上这些产品应用较为广泛。
以上方法,仅供大家参考,具体养殖过程中,希望大家能积极应对,以防代治,防微杜渐,从根本上做好,过程中控制,不能本未倒置,采用头疼治头的应付形办法,造成来年养殖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

河蟹养殖户在放苗之前必须做好清塘工作


多年用于养蟹的池塘,由于淤泥淤积,塘基受河蟹挖穴,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崩塌,必须进行整塘。整塘就是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将塘底推平,用塘泥敷贴在池壁,填好漏洞和裂缝,清除池底和池边高等植物,将多余的塘泥清上池堤,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肥料。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茶粕、漂白粉、漂白精等。
(1)生石灰干法清塘池中积水5~10厘米,用量一般每亩为60~75千克,淤泥较少的池塘用50~60千克,第二天需用铁耙耙动塘泥,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带水清塘,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125~150千克生石灰。生石灰清塘的技术关键是,所用的生石灰必须是未变粉状的块灰。
(2)茶粕清塘每亩池塘水深20厘米用量为13千克,水深1米用35~45千克。
(3)漂白粉清塘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0克;漂白精用量为漂白粉的1/2;将它们加水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漂白粉清塘的技术关键是,务必防止其吸水潮解。
用上述药物清塘后,一般需经7~10天药性消失,方可放养蟹苗。漂白粉类的药物其药性消失较快,通常清塘5天后即可放养蟹苗。

河蟹养殖户如何科学清塘除隐患 打好基础保丰收



临近12月,多数河蟹养殖塘口正在清塘。最近客户问到关于清塘的问题,所以写这篇文章谈一下我对成蟹塘清塘的看法,有不合理之处请指正!
清塘“清”什么?——清掉对来年养殖不利的东西!1.野杂鱼;2.淤泥;3.病菌病毒寄生虫。围绕这三点思考:
1.杂鱼。选择主要成分是茶皂素的药物,比如熟知的20xx遇到一个苗塘杀野杂鱼,把茶籽饼浸出液连同渣滓一同泼到塘里,结果大量苗上草,有死亡。河蟹不是红细胞,茶皂素怎么对它有影响了呢?原因是这个塘的茶籽饼超出正常用量,同时没有浸泡完全的渣滓倒入塘里会持续产生茶皂素,茶籽饼渣在水里还会消耗大量溶氧。水产兽医书上有句话“药物和毒物的本质区别在于用量上”,用量大了,药物就变成毒物。提醒我们用药不要过量。
2.清淤——生石灰。通俗地理解生石灰清淤的原理:淤泥由残饵粪便以及死亡藻类,烂草等腐烂酸败形成,理解为是酸性的,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遇水变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强碱,那么淤泥是酸,石灰是碱,一酸一碱就叫酸碱中和,所以生石灰可以改良淤泥。同时,遇水后的生石灰变成了强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如果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接触,就会形成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用石灰结束晒塘时土壤上有很多灰白色碳酸钙小颗粒,上有很多细微的小孔,晒塘期间上面会繁殖菌种,这样的土壤是活的,有益于来年肥水。这也是刚开的新塘建议用石灰的原因:1.使土壤呈弱碱性;2.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
清塘时石灰泡几天呢?石灰的药效是7天。石灰水放掉后建议再打水稀释碱性。
生石灰清塘用量到底是多少?用量小,水体碱性达不到,细菌不足以杀死,淤泥没改良好。用量大了又担心碱性影响来年新栽伊乐藻的生长。讲一个小案例。一个塘口去年年底用了一亩(一米水深来算)三百多斤石灰,石灰泡了一周后放水,间隔几天再打水稀释碱性。今年栽草前,提前环沟加水放水,之后重新打水栽草,前期伊乐藻长势很好,坂田上水韭菜出芽也好。在这个案例中想说明的是,来年栽草前一定要过水,一亩三百多斤的石灰清塘不会影响水草生长。
建议生石灰用量在一亩(一米水深)250斤到300斤。用法是坂田上水好撑船,淤泥厚的老塘可以适当加量,石灰浆趁热泼浇,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的高热量和强碱杀菌。下面补充一张图片,选自水产药物学书上的关于生石灰的简介。养殖不能死搬教条,但可以把理论作为参考。通过跟踪实践结果,这个用量是恰当的。
3.杀菌。上个图片写到生石灰的药理作用,遇水释放大量的热,生成氢氧化钙具有强碱性,可以迅速杀死细菌,寄生虫卵,害鱼,青苔等。
经常听客户说起,清塘杀菌要用敌百虫,菊酯,防止发病。敌百虫属于有机磷类杀虫药,菊酯属于菊酯类杀虫药,直接杀虫,不杀菌。我遇到过很多用了菊酯,敌百虫依然发病的塘口,每年春天放苗都有塘口因为清塘农药残留导致苗上岸,死亡的情况,也遇到很多不用农药清塘螃蟹依然不发病,养殖成功的客户。养殖涉及到天气,水体,苗种,管理,用药各个方面,我们不好一概而论。最近几年塘口越来越多,外河水越来越差,好多人讲现在敌百虫假了,虫子杀不掉。当真是药假了?还是一年年外河水农药残留积累使虫子产生抗药性了呢?家家户户年底用敌百虫、菊酯泡塘的水都是排放到同一条外河的,两个月后我们再把这条河里的水打上来放苗……从长远角度考虑,这种养殖习惯对我们是有利还是有害呢?那么对于已经用了菊酯、敌百虫的塘口,清塘需要注意什么?
1.旁边有育苗塘,慎重使用菊酯、敌百虫!
2.用菊酯、敌百虫泡塘的水放到外河前提前用鱼虾试水,多数外河都被承包养鱼了,防止泡塘的水对外河里的鱼有影响。
3.来年放苗栽草前,不要水打上来就直接放苗。一定要多过几次水。水打上来浸泡几天,让土壤里的残留浸到水里再排掉。
清塘杀菌也有人用漂白粉,也叫含氯石灰,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遇水后生成次氯酸,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也有人会用强氯精,二氧化氯,都属于氯制剂,原理大致相同。成蟹塘清塘用石灰比较普遍,既杀菌又改良土壤。年底干塘的时间尽量长,土壤长期暴晒能进一步氧化,直至土壤龟裂。
万丈高楼平地起,清塘类似于建房打基础,地基打得扎实,高楼才能安全稳固。养蟹也一样,基础细节做的不扎实,就会增加养殖风险。愿我们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

很多河蟹养殖户可能都不知道的关于螺蛳认知误区



一、了解螺蛳
螺蛳在河蟹养殖中有很大的作用,在前期不仅净化水质,而且可以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从而弥补人工饲料营养成分的不足,而且螺蛳性寒,在高温期可以帮助河蟹驱热,从而提高河蟹耐高温的能力,减少河蟹死亡。养殖户对螺蛳的重视逐渐加大,再加上河蟹养殖面积扩大和水质污染,螺蛳量在减少,需求量却在增加。
今年兴化地区螺蛳价格一路偏高,价格从1600元/吨到2300元/吨,高峰期甚至达到无螺可买的地步,如何让螺蛳成本降低是养殖户面临的重要问题,想让螺蛳发挥最大必须了解螺蛳的生物学。
螺蛳为卵胎生,一年受精一次,七到八次产卵,一次产卵在20xx即可交配繁殖,自然条件下雌雄比例是9:1。在四月份开始交配,七八九月份为产卵高峰期。主要以水体中的藻类和有机质,包括一些动物下脚料为食。
现在养殖户为了防止后期螺蛳价格高,螺蛳质量不过关,一次性将螺蛳放完,有养殖户亩均放600斤,更有甚者亩均1100斤,最后塘口的情况只能是水质一清到底,青苔,泥皮滋生。
水质一清到底,青苔,泥皮滋生。
草被螺蛳抢食
塘口无藻类缺氧趴边
上述情况不仅造成水体难肥,水体不稳定、缓冲力减小,河蟹盗洞影响生长,容易形成老头蟹。盲目的放螺蛳只会适得其反,最后自食恶果。
二、螺蛳现状
1、现在随着螺蛳价格偏高,里面掺杂淤泥、小木枝、河蚌、钉螺等等。河蟹不喜食水体中的河蚌,河蚌慢慢死亡,败坏水质,最好挑选一些河蚌偏少的螺蛳。钉螺是许多水产病菌的中间寄主,容易引起细菌性疾病,在挑选螺蛳时要注意。
2、螺蛳价格偏高,故里面死螺偏多,有的养殖户的活螺蛳达不到五成。不仅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死螺里面全是淤泥,容易败坏水质。故在螺蛳下去之后采用底安泰给螺蛳净身,放螺五天左右用碘消毒一次,防止清塘无效。
3、养殖户对螺蛳认知度不高,打样方法不得当,对自己塘口情况不了解,给以后养殖埋下隐患。比如在早期温度低的时候采取容器打样,由于温度在几度左右螺蛳还在处于冬眠状态,用水浸泡高密度螺蛳很容易让那些活力差的螺蛳缺氧死亡,给打样造成误差。最好是在塘口浅水处放两至三处,铺一层螺蛳打样。
4、浮螺对水质要求较高,近几年养殖环境变差,螺蛳里的浮螺量减少,浮螺壳薄,肉嫩河蟹喜食,到后期养殖户用浮螺量来判断河蟹的养殖情况。
三、养殖认知误区
1、许多养殖户认为河蟹在后期才吃螺蛳,其实不对的,在前中期河蟹就进行偷吃螺蛳,清明左右温度上升,螺蛳开始大量活动,河蟹用蟹钳夹住螺蛳偷食。到后期河蟹规格变大,蟹钳有力可以直接把螺蛳尾部夹碎进行吃食。
2、小螺蛳不繁殖,其实螺蛳在生长第二年就可以进行交配繁殖,所以完全可以养螺繁殖。
3、螺蛳不要喂,认为蟹料剩下的就可以被螺蛳吃了,其实不是的,蟹料价格高这样无疑加大养殖户的成本,而且残饵量少,螺蛳还是处于半饥饿状态。加上螺蛳是公母比1:9,想要螺蛳繁殖好,公螺的营养是要跟上的。而且螺蛳是一次交配七次产卵,故清明节左右交配期尤其重要,故在水温达到15℃时,每吨螺蛳喂菜籽饼5-10斤。为防止氨氮高,在喂食前用EM养水王浸泡菜籽饼2-3天。然后捣至呈糊状拂下去,每隔7-14天喂一次。
4、螺蛳越多越好,这是典型的以点盖全,有养殖户把螺蛳放到每亩1000斤,水体不仅长不起来而且透明见底,河蟹打洞,青苔滋生,水体不稳定。我们建议养殖户分两次,第一次放300斤/亩,第二次在上大水10天后放400斤/亩。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分三次投放。
5、螺蛳多水体肥不起来,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只要通过合理的手段,水体是可以肥起来的。

河蟹养殖户及时清塘是水质“肥活嫩爽”的基础



今年的河蟹养殖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开始大量上市,总体产量较去年略有增长,中小规格主打,大规格蟹价格虽高但产量较去年明显减少。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养蟹先养水、养水先养底”,展望来年,如何把好养殖第一关—清塘,为水质打好扎实的基础,是广大养殖户要面对的头等问题。
养殖时间长了为什么要清塘?
1.清淤除杂。减少底部有机污染物的蓄积,防止池底淤泥过厚导致中后期水质恶化,消灭野杂鱼、杂虾、螺、昆虫等敌害生物。
2.预防病害。清塘能杀灭池底有害致病菌,有效提高前期苗种成活率,降低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
3.辅助肥水,使用生石灰清塘能疏松底泥,提高池底的通透性和PH值,利于有机物分解,同时通过矿化作用将底泥中吸附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释放到水体中,提高肥水效果。而茶籽饼本身作为一种饼肥,在前期能够起到很好的增肥作用,特别适用于淤泥少的新塘口。
4.降解毒素。通过清塘药物的强氧化作用,降解池底蓄积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毒素,防止慢性中毒,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清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清塘时间宜选择晴天中午到下午3点左右,光照强烈,温度较高,利于药物充分发挥药效,阴雨低温不要清塘。
2.清塘药物选择要谨慎,慎用菊酯类、有机磷类、呋喃丹类等农药,残留重、毒性强,对前期苗种有一定影响。
3.清塘后一般至少隔7-14天才可放苗,以免药残过重影响苗种成活率。若急于放苗,建议清塘3天后加水浸泡两昼夜后换水,再用解毒应激精华液解毒,一定要先试苗,观察情况,稳定后再放。
4.禁用金属容器配制清塘药物,用前严格计算好用量。
5.勿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清塘药物混合使用,防止药物间相互作用和产生副作用。用药3-4天后要及时解毒,以免对苗种产生影响。

今年小规格河蟹价格不好,养殖户如何做好暂养工作



由于河蟹价格一直比较低,部分河蟹养殖户池塘中的河蟹至今基本上没有捕捞出售,等待市场紧缺价格上扬时再进行捕捞出售,养殖户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河蟹在水温8℃以下0℃以上就接近冬眠状态,活动减少,回捕率就降低了,导致养蟹户经济效益下降,给养蟹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建议养蟹户应立即采取一切捕捞措施,尽可能捕清池塘中的商品蟹,集中暂养在小规模的土池中、网箱中或水泥池中,等待价格高时出售。下面谈一下商品蟹暂养技术:
1、土池暂养。在河蟹养殖池附近,选择条件较好的池塘,且水源条件好无污染,一般4-10亩,水深1.5-2米,池底为硬底的池子作为暂养池,并在暂养池四周建好防逃设施。商品蟹入暂养池前15天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暂养密度一般为500kg/亩,暂养期间应定期投喂适量饲料,以利保膘增肥。此外,还要加强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排除老水,或者在暂养池中放养一些花白鲢净化水质。有条件的可在暂养池中安装一台增氧机,定期增氧。此种方法可暂养商品蟹一个月以上,成活率达95%以上。
2、网箱暂养。选用全封闭网箱,网箱大小以5平方左右为宜,过大不易操作,网线要稍粗,网目大小以蟹不能逃走为宜。放置网箱的水体水质良好且无污染,水深不低于1.5米,最好为微流水。一般每个网箱可放养40kg左右,暂养期间可少量投喂一些饲料。此种方法可暂养商品蟹一个月以上,成活率达95%以上。
3、水泥池暂养。面积控制在400平方米左右,池深1.5米,修建进排水系统和防逃实施。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消毒。每平方米放1kg商品蟹。暂养期间要投喂适量饲料,同时经常加注新水、排除老水,以保持好的水质。此种方法可暂养商品蟹20-30天,成活率达90%以上。

河蟹塘野杂鱼有哪些危害?养殖户应该怎么处理?



说起野杂鱼很多养河蟹的老板都比较头疼!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今天来支支招!今年早春温度低温差大,河蟹蜕壳比往年来的稍晚一些,4月15日温度开始升高,很多塘口中的养殖动物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小野杂鱼、在泥里的泥鳅,洞里的龙虾。直接导致水体泥浑、黄浑。很多水草开始挂脏,长势活力差;河蟹吃食少,翻倍率底,黑鳃黄鳃等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杂鱼的危害和怎样去处理。
一、蟹塘有杂鱼的原因剖析
1、清塘不彻底;很多塘口卖蟹迟,晒塘时间短,没有进行翻糖,冬季泥鳅在底泥中,清塘药物选择参差不齐,药效达不到预期效果。龙虾洞在蟹埂处,药塘时水位要上到8月份时的最高水位。
2、进水口未用网目过滤;春季放苗前进水时,进水口未用网目过滤,鱼卵直接进入蟹塘。
3、鳜鱼(桂花鱼)放苗后,很多塘口放一些大鲫鱼产卵,作为鳜鱼的饵料鱼,如果鳜鱼的成活率不好的情况下,塘口的野杂鱼多起来后又会把水搅浑。
4.其他情况;水草上携带一部分鱼卵,尤其水花生。龙虾、青虾较多也会把水体搅浑。
二、蟹塘杂鱼的危害剖析
1.水体出现黄浑、泥浑情况;这是杂鱼出现的最直观的现象,水体稳定性差,氨氮、亚硝酸盐高,河蟹摄食差,体质差,蜕壳晚,翻倍率低,严重情况会引起少量死亡。
2.水草挂脏,长势活力差,草抓在水上扎手;水草是河蟹栖息生长的重要场所,对河蟹的翻倍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3.菌藻失衡;水体稳定性差,前期水体培藻难培,有机碎屑耗氧物多,水体保肥性、保温性差。后期河蟹养殖溶氧较低,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和蜕壳。底部细菌多,河蟹发病率较高。
4.杂鱼与河蟹抢食严重;河蟹在池塘底层,杂鱼在水体中层,饲料未到底部就被杂鱼吃掉了,间接增加养殖成本,河蟹规格较小。
5.龙虾和泥鳅携带细菌病毒,发病率不能可控。
三、如何处理蟹塘野杂鱼
1.把好清塘关,杂鱼去无踪。选择合适的清塘药,洒好塘,翻好塘。
2.进水口用网目过滤;60目的网两层绑在进水口水管上,鱼卵直接不会进入到蟹塘。有少量泥鳅可以下小地墩笼逮抓。
3.河蟹塘放鳜鱼一亩5-10条,不需要放饵料鱼,塘口自身可以满足鳜鱼的摄食与生长。放鳜鱼前,处理掉野杂鱼,去当地渔药店咨询。建议:巴豆一亩3斤;清塘2008拌麦麸泼洒,海抖一扫光(可选,慎用)。
4.河蟹塘水草以伊乐藻为主,水韭菜、轮叶黑藻和大头翁为辅,选择干净无鱼卵的水花生。
5.河蟹塘少放或不放青虾和龙虾,细菌和病毒难控制,发病率高,河蟹产量过低。
6.后期水草多后处理杂鱼的效果差,杂鱼多处理不及时,选择投喂冰鱼。
7.提高河蟹自身体质,前期蟹苗吃食时加一些保肝护胆,增强免疫力的内服。
处理野杂鱼的塘口
其实,少量的野杂鱼在塘口并不会形成多大的危害,只是要避免它繁殖增多,以造成危害,所以,现阶段发现杂鱼较多的塘口可适当的加以处理,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河蟹养殖户如何轻松迎战高温?



高温来临,水温由凉转烫,底部温度也由29℃上升至32℃左右,晚上螃蟹上岸越来越频繁。螃蟹正式进入发病高峰期,池塘伤亡已经由一天几个上升到一天一亩1-5个多。
众所周知螃蟹伤亡是由内外环境恶化引起。往年外环境恶化引起的大面积伤亡较常见,今年情况有所不同,养殖户吃了去年草烂死蟹的亏,对上浮伊乐藻的重视性高于一切,早早的就把上浮烂根发黄发红的草清除。再加上近几年养殖户对底质改良的重视,今年高温外环境恶化引起的大面积上岸死亡情况不多见。
然而前中期气候太适宜螃蟹生长,前两壳弱苗基本没淘汰,加上近几年苗种整体的退化以及对螃蟹内环境的忽视,导致今年出现新的淘汰方式--进笼不出笼,空肠空胃,抓脚零星死蟹。虽然今年气候到目前为止还是很适宜螃蟹生长的,但同样也适宜病菌的生长,有害菌在底部水中大量繁殖,直接影响螃蟹正常蜕壳生长,螃蟹出现伤亡。
螃蟹伤亡严重
轻松渡过高温,以下几点一定要注意:
1、每天在凌晨(表层水温降低后)开始加水,视池塘情况,确定加水时间。
2、收起地笼,减小螃蟹损伤。
3、缺草的池塘,要补水花生、水葫芦及金鱼藻等,建议草窝要大些,能遮挡太阳光降低水温的同时也能提供栖息地。
4、改善池塘池塘环境,使用仕菌皇或者蛭菌110控制病原菌,再用底立安或底福康改底;改底后使用藻澎湃或水金膏调节藻相,养护促进水草抗高温能力;建议10-15天使用一次。
5、喂料可以改为2-3次,傍晚一次,晚上9-10次(为主)使用甘舒康+丁克+仕菌皇/蛭菌110内服调理内环境,每次5-7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85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