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以及防治对策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主要特征,又称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或红皮病。该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多发于以仔猪和母猪,其中哺乳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野猪不被感染。此病传播面积大,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发病和继发病。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以及防治对策。

1、流行病学

猪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夏季,尤其是雨后湿度较大的时候,以及气温易变的春、冬两季。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带菌猪在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气候恶劣、疾病等情况下都可引起血液中附红细胞体数量增加,导致病情加重。另外,该病可通子宫和胎盘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活的媒介和被污染的器具进行水平传播。此外,在交配和人工授精时,也可传播此病。

2、临床与病理表现

仔猪发病症状明显,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无血色,皮肤黏膜苍白和黄疸等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四肢无力,体温达到40~42℃,可视黏膜苍白,耳尖有紫斑,后逐渐蔓延全身,一般情况下,3~7天后发生死亡。慢性患病仔猪表现为,眼结膜苍白,耳尖冰凉,耳尖出现紫红色斑点,腹泻与便秘的症状交替出现,尿色棕黄,部分患病仔猪发生呕吐。大概7天左右,腹部皮肤表面出现大片紫红色斑块,少数耐受性经过的仔猪往往生长不良变成僵猪。病猪不愿走到,喜欢扎推趴卧,呼吸困难,全身皮肤发红,体温41℃左右,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少数出现后肢瘫痪的症状,病猪在频死期时,体温下降,排出红色尿液。母猪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感染常见于临产母猪或分娩后3~4天。急性期母猪表现厌食、沉郁,体温升高到42℃,贫血,黏膜苍白,乳房或外阴水肿,分娩后,母猪产奶量下降,母性缺乏,产下的仔猪发育不良。慢性期母猪出现繁殖机能障碍,表现为早产、产弱仔和死胎。母猪的受胎率降低,不发情或发情期不规律。

皮肤黏膜苍白,全身黄疸,剖开血液稀薄,呈浅红色不易凝固,大部分胸腔和腹腔有积液,心包有较多淡红色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呈熟肉状。皮下大面积淤血,皮下组织干燥或黄色胶胨样浸润。全身淋巴结肿大,潮红,切面外翻,有液体渗出。肺肿胀,呈小叶性肺炎状。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或出血点。胆囊肿大膨满,内有大量明胶样胆汁。肾脏肿大,苍白或呈土黄色.包膜下有出血点,膀胱黏膜上有点状出血。脾肿大明显,质柔软边缘不齐有点状出血点。肠道有大量出血性斑块。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可初步诊断。确诊可取发热期病猪血液,预温至38℃后涂片瑞氏染色后,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表面的附红细胞体。

4、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做好疫病监测,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杜绝外来人员、车辆的进入,防止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人和发生。做好驱虫工作,消灭体内外寄生虫,杀灭成蚊可选用敌百虫、敌敌畏夜间喷洒蚊虫易于附着的墙壁、顶棚、圈舍等处。灭螨、虱可采用螨净、辛硫磷、敌百虫等喷洒猪体,且可选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肌肉注射或内服灭螨。

临床中常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按药物说明书使用,每天肌肉注射lOmL/次,连续2~3天,或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4~5次。也可在发病初期用土霉素和四环素,剂量按体重15mg/kg,分2次肌肉注射,可连续使用1周。或按强力霉素300~400ppm拌料或150~200ppm饮水,连续使用,直至症状消失。或在确认虫体感染后用0.1%~0.2%土霉素拌料,连续投喂10天,停喂7天,然后根据症状决定是否进行第二疗程。对于确诊阳性感染的母猪族群来讲,离乳10天后的小猪可于水中添加水溶性的土霉素来治疗,对于群体的病猪可于每吨饲料中添加150g的土霉素来做治疗。对病情较为严重病猪,可用血虫净1瓶(lg),先用lOmL生理盐水稀释后,按每2ml)加入10%葡萄糖500mL内,再加安钠咖lOml),采取静脉注射(为体重50kg的量),每天1次,用至症状平稳后为止,此外还要在饮水中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和C各lg。

一、临床症状和诊断

临床上主要表现黄疸、贫血和高热,并且全身发红。病猪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在40℃~41.7℃,皮肤发红,耳背青紫色,被毛无光泽,毛孔有铁锈样出血,腹泻,排浅红色尿,啃咬现象较明显,舔食从断尾处流出的血液,眼结膜出现不同程度的苍白黄染,病畜消瘦。

剖检可见血液稀薄,皮下水肿,粘膜、浆膜、腹腔内的脂肪、肝脏等呈不同程度的黄染。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脏水肿,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肾脏有出血点或表现为贫血,腹水增多。

取病猪的肝、脾、淋巴结等经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基本上可排除细菌感染。

鲜血压片镜检:从耳静脉取病猪血液一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猪的红细胞变形,还可以看到在血浆中抖动、转动的原点状病原体,见到变形的血细胞及呈淡绿色荧光的附红细胞体,为阳性。

血片染色镜检:取死猪血液于载玻片上推片,以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菜花状、星状,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虫体,轻轻旋动显微镜微调,可见附红体折光性很强,像一轮轮淡蓝色宝石(红细胞),嵌着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附红细胞体)一样,以瑞氏染色,可见虫体呈紫蓝色,个别为黄色,为阳性。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二、防治对策

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疫病监测、饲养员的健康检查,杜绝外来人员、车辆的进入,防止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入和发生。

2.中药疗法。
①单一中药提纯物。青蒿素是从青蒿中分离到的抗疟有效单体,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毒副作用低、疗效高,不易引起疟原虫的抗药性。试验证明,该药也是治疗和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首选药物之一。此外,还有用提纯的蒿甲醚、大蒜素、华蟾蜍素治疗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

②复方中药。动物红细胞中存在着许多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物质,而附红细胞体恰是破坏了血液中的红细胞,致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据报道:天花粉、黄芪等中草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另一方面,附红细胞体病属温热症,热势偏盛,一些中草药可达到解表、凉血、清里、滋阴等作用。为此可从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方面采取中草药辅助治疗该病。

处方一:生地、柴胡、玄参、丹皮、赤勺、板蓝根各20克,黄芩、杏仁、荆芥、薄荷、二花、连翘各15克,石膏40克,甘草5克,供40公斤体重猪用,每日一次,连用2次。

处方二:当归100克、熟地60克、赤芍50克、黄芪60克、川芎30克、常山100克、地榆70克、苦参70克、青蒿60克,粉碎按1%比例混饲或每头猪30~50克,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日1剂。

处方三:水牛角120克、黑桅子90克、桔梗30克、黄芩30克、赤芍30克、生地30克、玄参90克、连翘壳60克、鲜竹叶30克、丹皮30克、紫草30克、生石膏240克。用法:上药加入水5000毫升,煎开20分钟取汁,按10~20毫升/公斤体重计算,分早、晚饮用,药渣加入饲料中饲喂。

处方四:当归100克、黄芪60克、常山100克、苦参70克、青蒿60克、川芎30克、地榆70克、天花粉30克组成,经粉碎混匀,开水冲调,温后灌服,按10~20毫克/公斤体重计算,一天两次

3.西药疗法。

①砷制剂新砷凡纳明(914)。内服对胃肠粘膜有刺激,吸收少,必须静注给药。注射后排泄较慢,连续用药须间隔3~4天,以防蓄积中毒。砷剂毒性较大,有局部和全身反应。可在肿胀部位注射10%亚硫酸钠溶液或生理盐水,以减轻刺激;用量过大或静注速度过快,易导致心、肝、肾功能异常,表现为不安、出汗、肌肉震颤、后肢站立不稳、呼吸困难等症,轻者1~2小时可自行恢复。如为减轻疼痛,可在给药前肌注20%樟脑油10~20毫升。临床上常用供静注的粉针剂,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缓慢静注,也可直接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注。猪用量为15~45毫克/公斤,治疗时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制成5%~10%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一般用药2~24小时内,病原体可从血液中消失,3天内可消除症状。

②抗血液原虫类药物。A.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通过抑制病原基体DNA的合成,阻断在体内的代谢而起到抑制病原的生长繁殖。肌注安全剂量的药物后可在注射部位引起肿胀,数日后可消失。全身反应表现为起卧、频繁排尿、肌肉震颤,呼吸和心跳加快,流泪等。临床常用的剂型为粉针剂,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5%~7%的溶液,按5~7毫克/公斤体重深部肌注,间隔48小时重复用药一次。也有水针剂在临床使用的报道,按药物说明书使用,每次肌注50毫升(含药1克),注射2次,每次隔3天。该产品在发病的初期或感染率低时使用效果比较理想。B.黄色素。静注后12~24小时,病畜的体温下降,血中虫体消失,一般只注射一次,必要时可间隔24~48小时再注射一次。该药对注射局部有刺激性,静注时勿使药液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炎性肿胀,甚至坏死。静注的速度宜慢,过速会引起不安,脉搏增数,呼吸浅而快,肠蠕动加强,一般可自行恢复。为减轻副作用,重病或体弱家畜可将一次量分两次注射,间隔12小时。为避免药物损害肝肾,一般用药不超过两次。临床常用剂型为黄色素注射液,3毫克/公斤体重,静注,极量为0.5克。或用0.9%氯化钠溶解成1%溶液每头肌注50毫升,每次隔3天,注射2次。C.磷酸伯胺喹啉。是治疗血液原虫的特效药物,该药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效果显著,为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

③抗生素类药物。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来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土霉素,广谱抗菌药,除杀细菌外,对衣原体、支原体、各种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放线菌和某些原虫还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常采用注射法和口服给药,不良反应为在注射局部发炎、坏死和消化道紊乱。静注给药时,速度一定要慢,并观察家畜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兽医临床中常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按药物说明书使用,每天肌注10毫升/次,连续2~3天,或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4~5次。也可在发病初期用土霉素、四环素,剂量按15毫克/公斤体重,分两次肌肉注射,可连续使用一周。或按强力霉素300~400ppm拌料或150~200ppm饮水,连续使用,直至症状消失。或在确认虫体感染后用0.1%~0.2%土霉素拌料,连续投喂10天,停喂7天,然后根据症状决定是否进行第二疗程。对于确诊阳性感染的母猪族群来讲,离乳10天后的小猪可于水中添加水溶性的土霉素来治疗,对于群体的病猪可于每吨饲料中添加150克的土霉素来做治疗。强力霉素也是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为长效、广谱、高效、半合成四环素族新抗菌素,作用与盐酸四环素相同,但抗菌作用较四环素强,排泄缓慢,维持血浓度时间长,给药后药物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中,易于渗透于胸腔和乳汁,也易于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该药是治疗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

4.混合疗法。

①血虫净与中药配伍。配制三种浓度的血虫净、盐酸土霉素、中药制剂(处方四)及其两两相互组合三个复方共12种药物方剂组,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例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血虫净+中药制剂组疗效最佳,经治疗6天后,红细胞感染率显著低于其他组,且死亡率为零,治愈率达到100%;中药制剂组红细胞感染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余组,而治愈率、有效率低于其余组。证明中草药与西药合用有协同增效作用。

②血虫净与土霉素配伍。采用长效土霉素(10毫升×2次)和血虫净(1克×2次)交替注射公猪,同时注射维生素B12注射剂(10毫升×12次),投喂“公畜散”,在饲料中增加补血添加剂,经2个月的治疗试验后,公猪精液基本恢复正常,每毫升精液中含精子数达到1.2~1.8亿,精子活力0.8~0.9,尿道球腺分泌物正常,精液颜色为浅白色或乳白色,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达到80%左右。而对于抽检血相异常的90头怀孕母猪,采取分娩前30天左右每周注射长效土霉素10毫升,连续注射4周,在饲料中添加补血添加剂,经治疗后,怀孕母猪分娩的有86头(2个月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平均母猪产弱仔率下降31.8%,产后母猪无乳率下降83.9%,少乳率下降77.8%,平均窝产总仔数上升3.1%。育肥猪采用血虫净5~7毫克/公斤体重深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效果显著。

③砷制剂与土霉素配伍。在培育猪饲料中添加0.1%~0.3%阿散酸或尼可苏,并每月与0.1%~0.2%土霉素交替使用,连续用药7~14天后停药7天,然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在饲料中添加补血添加剂。症状严重的猪注射长效土霉素3~5毫升或血虫净0.1克,每月注射1~3次。

或采用长效土霉素按1毫升/10公斤体重,每天肌注1次,连用3天,适时使用解热药物(退热大败毒)或配合使用氨基比林、蒽诺沙星等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对病情严重的猪只同时采取强心输液(安钠咖、5%葡萄糖溶液),补右旋糖酐铁、维生素B12。对30日龄前后的发病仔猪肌注2毫升牲血素,全群仔猪采用氟苯尼考(120克/吨)、强力霉素(180克/吨)拌料,连用8天。全场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阿散酸(80~150克/吨),饲喂15天。

④土霉素、血虫净和中药配伍。对发病猪肌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5%的血虫净溶液(3.5毫克/公斤体重),每天1次,交替进行。对于食欲废绝,病情严重的病猪,交替肌注长效土霉素、5%的血虫净溶液6毫克/公斤体重,同时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等药物。同时大群饲料中添加阿散酸,每100公斤饲料添加18克,连用5~7天,同时配合中药处方三煎剂口服。

编辑推荐

猪附红细胞体病


症状

本病以贫血、黄疽、发热、呼吸困难、虚弱、流产、腹泻为特征。患病母猪多在分娩前后有临诊表现,厌食、高热、大便球状、尿少、贫血和黄染,呼吸困难,皮肤发红,乳房和外阴部水肿。母猪产后无奶或少奶达50%。病母猪可现繁殖障碍,如受胎率低,不发情,流产,产弱仔。化验有红细胞减少,血红素下降,血清胆红素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白细胞总数和单核细胞增高,急性病例有严重的低血糖和酸中毒。

患病公猪的性欲、精液品质和配种受胎率均下降;精液呈灰白色,精子密度下降20%-30%;阴囊肿大、黄染,有时流出淡黄色或淡红色尿液。断乳仔猪阉割后几周易被感染。急性有高热稽留,可视 膜苍白或黄染、皮肤苍白或发红,腹泻中带液和血液,尿呈棕红色,咳嗽喘气。喜卧,生长缓慢。重症死亡多。育肥猪病初皮肤潮红,可视 膜苍白,高热,贫血,黄疽,消瘦。初便秘后腹泻,有的尿酱油色。呼吸急促,心音亢进,出现寒颤,抽搐。成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若有继发病和混合感染损失更严重。


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喂全价饲料,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铜、铁等微量元素,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减少不良应激反应。注意灭杀各种吸血昆虫。在预防接种、打耳号、阉割等程序时,做到严格消毒,以防器械传播本病。畜舍要定期严格消毒,按季节每周约1~4次。定期采血检查,发现附红体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严防垂直传播。

母猪在分娩前1个月,每周1次注射长效土霉素10毫升,连用4周,可防发病。在料中添加补血剂(牲血素、富来血或自配维生素8族类、叶酸和硫酸亚铁等,按1%拌料)。治疗用血虫净等药。

公猪每月采用长效土霉素(10毫升2次)或血虫净(1克2次)交替注射。在料中添加补血剂。

仔猪用0.3%尼可苏(含砷类药物,另有阿散酸和洛霉 )拌料投喂。另注射2次富来血2毫/次,隔7~10天或用右旋糖甄铁200毫克,改善贫血。症状明显的注射长效土霉素(10-20毫克/千克体重,2天1次)或血虫净(0.1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

育肥猪用长效土霉素3~5毫升1次或血虫净0.1克1~3次/月;附红优粉针对病初、中期疗效均好,按60千克猪用本品一支;并用10%维生素C液稀释后深部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或用新肿凡纳明10~15毫克)千克体重,溶于生理盐水中静注,3日1次,一般用1~3次。或巨毒冰针(含穿心莲等,广西北海市兽药厂生产)用0.08~0.1毫升/千克体重1次量肌注或静注。

母猪非典型猪瘟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进入20xx年7月以来,河南省确山县大部分养殖场 (养殖户)的母猪相继发病,不但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也高。临床上多以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不食、呕吐、粪干、皮红或有紫斑为特征,病程持续时间不等。用解热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多以死亡为转归。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将其诊断为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1 临床症状

从笔者接诊的几十例病例中发现,常见症状是:病初母猪发烧,体温可达40~41℃ ,皮红或有紫斑,粪干,食欲减退。此时,以治疗附红细胞体感染为主,结果病猪体温暂时稳定,用药几天后又反弹;或者是病猪体温一直正常,不食,精神不振,身上出现紫斑,喜卧,呕吐,粪干如球状,其上带脓性血便.有的病猪后期出现拉稀。这样可持续数天至半月,如果早期确诊则治愈率高,否则多以死亡告终,死亡率达到30%~40% 。

2 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皮下脂肪黄染,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脾、淋巴结、膀胱黏膜等有数量不等的出血病变。胃底部出血,回肠和盲肠有坏死性肠炎变化,回盲瓣处多见纽扣状溃疡。

3 实验室检验

3.1 涂片镜检取病猪耳静脉血液涂片,经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表面附着紫褐色球状小体,同时,可看到红细胞严重变形,呈星芒状或锯齿状,白细胞数量增多。

3.2 间接血凝试验做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瘟抗体.发现发病母猪的猪瘟抗体都很高,可达1:512以上,经询问。这些母猪一般只接种过一次猪瘟疫苗。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将该病确诊为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4 防治技术

4.1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环境卫生,用碘制剂和过氧乙酸交替使用,每周喷洒消毒2~3次。同时,在饲料中加入多种维生素、黄芪多糖、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附红细胞体及细菌病的发生。

4.2 完善免疫程序 不要只在每年的春、秋季节接种猪瘟疫苗,母猪每窝配种前都要接种一次猪瘟疫苗。生产中,最好定期做猪瘟抗体检测,适时免疫接种。

5 治疗

① 用精品芪抗(北京中龙正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10kg体重肌注1 mL,隔天用1次,连用2次。
② 混异血清(主要成分是磺胺氯哒嗪钠)或强力霉素配合兽药热毒不吃针(含解热、健胃等作用的药物成分)分别肌注,1次/d,连用3 d。
③对未发病母猪,紧急接种猪瘟疫苗。同时,按说明书用量在饲料中加入奇强米先(强力霉素、三氮脒),连用5~7 d,防止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

6 体会

在接诊的病例中,大多数病猪是经产母猪。据主诉,对于母猪猪瘟疫苗要么每年接种1次,要么只在每年的春、秋季各接种1次。因此,笔者认为这次母猪夏季发生猪瘟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对母猪的防疫工作,建议广大养猪者,要重视母猪的猪瘟疫苗接种工作,定期做抗体检测。适时免疫接种。

猪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的冶疗方法


猪三病混合感染系指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和链球菌混合感染。

夏秋季节高温闷热、多雨潮湿,是各种吸血昆虫活动的高峰期,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是典型的虫媒传染病;而链球菌又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对猪有极高的易感性,且在温暖季节很活跃,此时如果饲管不善,消毒不严,猪舍通风欠佳,环境闷热潮湿,使猪的抗病力下降,这些病原微生物就会趁虚而入,导致混合感染。

发病后,要立即隔离病猪,并对圈舍及周围环境彻底消毒;对健康猪群紧急注射猪链球菌苗;同时用附环康+混感刹手拌料饲喂进行预防。用量为每千克分别拌料500千克,连用5~7天。

1.治疗原则在治疗上以抗菌消炎、清热退烧、抑杀血虫、补血强体为原则,根据不同症候和病情,对症施治。

2.治疗方案

方案一:主要用于以高热不退,先期皮肤发红、后期皮肤苍白,贫血消瘦,黄疸,下痢为主要症状的仔猪和部分保育猪的治疗。①上午分别肌注红弓嗜链肽+长效土霉素,连用3天;前者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后者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②下午静注血虫急救针,每千克体重0.2~0.3毫克,轻症1次,重症隔1~2天再注1次。③对贫血消瘦的仔猪,同时肌注牲血素和复合维生素B作辅助治疗;前者每头仔猪每次100~200毫克,首日1次,以后隔5天再注1次,注意深部注射,避免过量使用;后者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2~3次。④食欲恢复后用附环康+混感刹手拌料饲喂5~7天,用量均为每千克拌料500千克。

方案二:主要用于以高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血尿、便秘、猪体全身有淤血斑为主要症状病猪的治疗。①强效弓链康肌注,每千克体重0.1毫升,重症猪每天1次,一般2天1次,连用2~3次即可。②混感芪抗混饮,100克对水800千克,连用3~5天。咳喘严重者可在下午肌注氟本尼考注射液。

方案三:主要用于以发热、关节肿胀、疼痛,以及有脑膜炎、败血型症状的育肥猪和母猪的治疗。①热毒排疫肽+青霉素混合肌注,每天2次,连用3~5天;前者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重症首量加倍;后者每千克体重20万单位。②高热不退者,可肌注高免热毒血清,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每天1次,连用2~3天。③热毒混感康拌料饲喂,用量为100克拌料200千克,连用5~7天。

猪衣原体病的临床症状 猪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亲衣原体的某些菌株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各国均有该疾病发生。临床可分为:流产型、关节炎型、支气管肺炎型和肠炎型,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产弱仔,新生仔猪肺炎、肠炎、胸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种公猪睾丸炎等。治疗以隔离病猪,深埋感染猪以及抗生素对症治疗。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衣原体病的临床症状猪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1、诊断要点

由于该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多种多样,缺少特有的症征,应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确诊有赖于在病料涂片中发现衣原体包涵体及分离出病原。

2、流行病学

病猪、康复猪及隐性感染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这些猪可长期带菌,通过眼、鼻分泌物和粪便排毒,患病公猪的精液带菌可持续2-20个月。定居于猪场的鼠类和野鸟可能携带病原而成为该病的自然疫源地。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受到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及交配传染,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猪衣原体病一般呈地方流行性发生,有常驻性和持久性,一旦猪场卫生条件差,及一些不良应激因素刺激,会导致猪抵抗力下降,有潜伏感染的猪场即暴发该病。

3、临床症状

病猪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少数感染后,经过3-15天的潜伏期可出现症状。母猪典型症状是流产、早产、死胎及产出无活力的弱仔。大多数母猪于预产期前几周发生无先兆流产。即使正产,产下的仔猪也体重轻,生命力弱,多数于在1-2天内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该病的几率高达40%-90%,二胎以上的经产母猪流产率低些。如果以精液带菌的公猪配种,大批经产母猪也会发生流产。公猪多表现为睾丸炎、附睾炎、尿道炎、龟头包皮炎、交配时从尿道排出带血的分泌物,精液品质及精子活力下降,有的发生慢性肺炎。仔猪,尤其是2-4月龄的仔猪,可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病型。肺炎型:呈现慢性支气管肺炎经过,体温升高,热型不定,精神沉郁,干咳,呼吸困难,从鼻腔流出清鼻涕,体质虚弱,生长发育迟缓。个别仔猪还有短暂性的神经症状,出现兴奋,尖叫,突然倒地,四肢做游泳状划动,但很快恢复如常。此病型死亡率为20%-60%。

角膜结膜炎型:仔猪有怕光,流泪,结膜高度潮红,角膜混浊,食欲差,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如果做结膜刮片,可以发现包涵体。

多关节炎和多浆膜炎型:多关节炎呈良性经过,表现为关节肿痛,不同程度的跛行,极少引起死亡。并发多浆膜炎时,则病情较重,表现委顿,拒食,伏卧,发热以及体腔的渗出性炎症所致的各种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较高。

肠道感染型:此类型也是最常见型,病猪有胃肠炎症状,表现腹泻、脱水及全身中毒情况。如合并大肠杆菌或厌气性梭菌混合感染,则仔猪的病死率甚高。

4、病理解剖

母猪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偶见有1.0-1.5cm大小的坏死灶。胎衣呈暗红色,表面覆有水样物质,黏膜面有坏死、水肿。公猪睾丸变硬,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输精管有出血性炎症。肺炎型仔猪,见肺水肿,表面有出血斑点,切面有大量渗出液,纵隔淋巴结水肿,有的呈间质性肺炎病变。如有继发感染,则出现卡他性化脓支气管肺炎及坏死病灶。

5、实验室检查

采取流产胎儿或死亡仔猪的肺、肝、脾及炎性渗出物,放于含链霉素(25mg/mL)或庆大霉素(10-20mg/mL)的培养基内,立即送检。有条件时,可将新鲜病料涂片或取结膜刮片,经姬姆萨或斯坦帕染色后,显微镜检查,若发现呈紫红色或鲜红色的衣原体的包涵体,即可初步诊断。送检的病料,一般先进行鸡胚卵黄囊内接种或小鼠腹腔内接种,待其死亡后,再取病料涂片,染色镜检细胞内的衣原体,对隐性感染动物的调查或康复动物的回顾性诊断,常用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猪场内许多猪的血清抗体滴度在1:8-1:16时,证明猪场的猪存在衣原体感染。个别猪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即有诊断意义。

6、防治措施

治疗。采用强力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均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最常用的是土霉素,每吨饲料拌入400g,连用21天。也可肌肉注射强力霉素,按体重1-3mgjkg,每天1次,连续5天。或者肌肉注射四环素,按体重10mgjkg,每天1次,连续7天。

预防。发病或衣原体呈阳性的猪场,应立即向上级机关报告,并请专业人员前来确诊处置。隔离病猪,对用具、饲料、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对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污染的垫草应深埋或焚毁,污染场地应以常用的消毒药液彻底消毒。对同群猪进行药物预防,或用衣原体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注射。母猪在配种前后1-2个月,注射2次,间隔10-20天。公猪和仔猪每年以同样的间隔时间注射疫苗2次。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
不同品种及年龄的猪群都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幼龄仔猪最易感。病猪和隐生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几乎所有的鸟粪都可能携带衣原体。绵羊、牛和啮齿动物携带病原菌都可能成为猪感染衣原体的疫源。通过粪便、尿、乳汁、胎衣、羊水等污染水源和饲料,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由飞沫和污染的尘埃经呼吸道感染,交配也能传播本病;蝇、蜱可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
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流行性。猪场可因引入病猪后暴发该病,康复猪可长期带菌。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一些诱发因素有关。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可达数周乃至数月。依据临诊表现,可分为流产型、肺炎型、关节炎型和肠炎型等。
怀孕母猪感染后引起早产、死胎、流产、胎衣不下、不孕症及产下弱仔或木乃伊胎。初产母猪发病率高,一般可达40%~90%,早产多发生在临产前几周(妊娠100~104天)发生,妊娠中期(50~80天)的母猪也可发生流产。母猪流产前一般无任何表现,体温正常,也有的表现出体温升高(39.5~41.5℃)。产出仔猪部分或全部死亡,活仔多体弱、初生重小、拱奶无力,多数在出生后数小时至1~2日死亡,死亡率有时高达70%。公猪生殖系统感染,可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尿道炎等生殖道疾病,有时伴有慢性肺炎。
仔猪还会表现出肠炎、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断奶前后常患支气管炎、胸膜炎和心包炎。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咳嗽、喘气、腹泻、跛生、关节肿大,有的可出现神经症状。
病理变化
鹦鹉热亲衣原体引起猪的疾病种类较多,除单一感染外,常与其他疾病发生并发感染,因而病理变化也较为复杂。
1.流产型:母猪子宫内膜出血、水肿,并伴有1~1.5厘米的坏死灶,流产胎儿和死亡的新生仔猪的头、胸及肩胛等部位皮下结缔组织水肿,心脏和肺脏常有浆膜下点状出血,肺常有卡他性炎症。患病公猪睾丸颜色和硬度发生变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5~2倍,输精管有出血性炎症,尿道上皮脱落、坏死。
2.关节炎型:关节肿大,关节周围充血和水肿,关节腔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液,用针刺时流出灰黄色浑浊液体,混杂有灰黄色絮片。
3.支气管肺炎型:表现为肺水肿,表面有大量的小出血点和出血斑,肺门周围有分散的小黑红色斑,尖叶和心叶呈灰色,坚实僵硬,肺泡膨胀不全,并有大量渗出液,中性粒细胞淋漫性浸润。纵隔淋巴结水肿,细支气管有大量的出血点,有时可见坏死区。
4.肠炎型:多见于流产胎儿和新生仔猪,胃肠道有急性局灶性卡他性炎症及回肠的出血性变化。肠黏膜发炎而潮红,小肠和结膜浆膜面有灰白色浆液性纤维素性覆盖物,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脾脏有出血点,轻度肿大。肝质脆,表面有灰白色斑点。
鉴别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诊特点和病理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1.细菌学诊断
可采取病死猪的肝脏、脾脏、肺脏、排泄物、关节液、流产胎儿等病料。取病变组织涂片,采用姬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能见到肝、脾、肺上有稀疏的衣原体。膀胱和胎盘涂片有时可见到大量衣原体及包涵体。病料经无菌处理后可接种鸡胚或小鼠,剖检可观察到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2.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试验有补体结合反应、血凝抑制试验(HI)、团集补体吸收试验、毛细血管凝集试验,琼脂凝胶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荧光及免疫酶试验等。补体结合反应是国内最常用的经典方法。近年来,免疫酶联染色法、Dot-ELISA、衣原体单克隆抗体、核酸杂交与核酸探针技术等也日益受到重视。
3.鉴别诊断
该病应与一些引起繁殖障碍的疫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感染、猪伪狂犬病、猪流感、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以及其他病原和霉菌毒素所致的流产和繁殖障碍进行区别,还应注意与因饲养管理不良和营养缺乏引起的非传染性繁殖障碍进行鉴别。
发生关节炎时,应与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感染进行区别。
防治措施
(一)治疗
1.猪群发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猪,分开饲养,清除流产死胎、胎盘及其他病料,进行深埋或火化。对猪舍和产房用石炭酸、福尔马林喷雾消毒消灭病原。
2.药物治疗:四环素为首选药物,也可用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等。对新生仔猪,可肌肉注射1%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5天。仔猪断奶或患病时,注射含5%葡萄糖的5%土霉素溶液,每千克体重1毫升,连用5天。
在饲料中添加15%金霉素,每吨饲料3公斤,有利于控制其他细菌性继发感染。此外,公母猪配种前1~2周及母猪产前2~3周按0.02%~0.04%的比例将四环素类抗生素混于饲料中,可提高受胎率,增加活仔数及降低新生仔猪的病死率。
(二)预防
1.引进种猪时要严格检疫和监测,阳性种猪场应限制及禁止输出种猪。
2.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3.避免健康猪与病猪、带菌猪及其他易感染的哺乳动物接触。
4.用猪衣原体灭活疫苗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初产母猪配种前免疫接种2次,间隔1个月。经产母猪配种前免疫接种1次。

猪喘气病的临床症状 猪喘气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猪喘气病是危害生猪养殖业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的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病猪的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育肥期延长。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喘气病的临床症状猪喘气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1、流行病学

猪喘气病只发生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发病率较高,其次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妊娠猪多呈隐性感染。本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病,但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饲养密度过高也容易诱发本病。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一旦传入猪群,如不采取严格措施,很难彻底根除。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同时气管上纤毛受到损害,机械吸附和清除外来病原的作用下降。

2、临床症状

急性型多见于新疫区和新发病猪群,尤其以仔猪和妊娠及哺乳母猪多见。病初精神不振,低头,站立一隅或伏卧于地,体温正常或稍高,呼吸次数剧增至60~120次/分,呼吸困难,严重的张口喘气,有喘鸣声,口鼻流泡沫,呈腹式呼吸,有时发生痉挛性咳嗽,食欲减少或废绝,黏膜发绀,常因衰竭和窒息死亡,病死率较高,病程7~10天,不死会转为慢性。

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或由急性转变而来,常见于老疫区的成年猪。主要表现长期的咳嗽,以早、晚驱赶进食和运动后最为明显。咳嗽时站立不动、拱背、颈伸直、头下垂、用力咳嗽多次,严重时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病初食欲变化不大,以后减少,新生仔猪和小猪感染后,极少出现呼吸道症状,但被毛粗乱,消瘦衰弱,生长缓慢,易形成僵猪,中猪以肺炎症状为主,病死率低,病程2~3个月,甚至更长。

隐性型可由急性和慢性转变而来或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感染后不显症状,以成年猪为主,仅在寒冷刺激时发出咳嗽声,但可在饲养管理恶劣或其他疾病诱发而出现急慢性病症。

3、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双侧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急性死亡可见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两肺呈对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的腹面和部分膈叶前部下缘,呈实变外观,颜色多为灰红色或浅紫色、半透明,呈鲜嫩的肌肉样,俗称肉变。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性加重,病变部颜色浅红色、灰白色或灰红色呈胰变或虾肉样变。气管内有粘性痰液,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切面湿润、灰白色,有时边缘轻度充血。继发细菌感染时,肺和胸膜有纤维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

4、诊断

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直接、快速和简便的优点,尤其是对隐性感染可疑感染猪的诊断,发现肺脏呈现双侧对称性实变即可确诊。

病原学检测:采集病猪的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为样本,先接种液体培养基,再转入固体培养,生长缓慢,接种后7~10天长成肉眼可见针尖和露珠状菌落,表面颗粒状;染色镜检常见有环状、点状、球状和杆状形等多形态的支原体。

5、防治措施

实行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引种次数,降低引进带毒猪的风险,必须引种时,须经检疫和隔离。遵循全进全出原则,减少仔猪寄养和不同阶段的混养。实施早期断奶技术,减少病原从母代传给子代的机会。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保持厩舍清洁、干燥通风,避免高密度饲养,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疫苗接种适用于断奶仔猪、架子猪、种猪及妊娠2个月以内的母猪。按瓶签规定的头份数,以每头份苗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比例稀释,充分摇匀后从右侧胸腔倒数第六肋骨至肩胛骨后缘3~7cm处进针,进行胸腔穿刺注射。

治疗可以用10%盐酸林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0.1mL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5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进行2~3个疗程;也可按每吨饮料中添加200g粉剂,连用3周。20%氟苯尼考按每千克体重0.2mL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30%的替米考星按每千克体重0.1mL皮下注射1次即可。泰妙菌素按每吨饲料中添加2.5kg,连用2~4周,效果良好。林霉素按每吨饲料添加100g粉剂,连用3周。丁胺卡那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10mg肌肉或皮下注射,连用3天。泰乐菌素每千克体重15mg肌肉注射,连用3天。每吨饲料中添加50~200g金霉素或每吨饲料中加500g土霉素,连续使用3周。

1、流行病学

猪是该病的传染源。病原体在猪体和猪受污染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存在,并在猪体内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病猪在消除症状后半年到一年内仍然可以检查出病菌。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外购猪的污染,往往是从患病仔猪的母猪感染而来。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原由受感染猪的咳嗽、气喘和打喷嚏排出,经健康猪的呼吸道感染发病。

该病多见于冬春寒冷季节,发病季节明显。但是近年来该病在炎热的夏季也时有发生。猪场通风不良、环境拥挤、气候突变、寒冷、潮湿、拒食和卫生条件恶劣等因素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如果继发感染则病情加重。常见的继发病原体有巴氏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等。

2临床症状

在急性型的初次发病猪中,育成猪、怀孕母猪和仔猪偏多,猪哮喘或呈腹式呼吸,常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体温正常,继发感染时体温大幅度降低,食欲减退或废绝,消瘦,病程迁延。病猪最后窒息死亡,死亡率较高。

慢性病例常见于架子猪、育肥猪和老疫区的母猪。猪慢性咳嗽,采食前后和剧烈运动后咳嗽明显,严重时出现痉挛性咳嗽。饲养管理条件发生变化和气候突变时症状加剧。病猪体温不高,但是渐渐消瘦,生长发育迟缓,被毛粗乱,病程长达2个月至半年以上,死亡率不高。如果继发感染,则引起急性死亡。

3剖检变化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两侧肺的尖叶、心叶和主叶下缘呈对称性胰样变质,背面两侧肺间质也呈胰样变化,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呈灰白色,有时边缘轻度充血,切面湿润,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

4诊断与鉴别

确诊必须从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支原体。在液体培养基中成功培养猪肺炎支原体才有可能生产足量的抗原进行血清学试验、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快速血清平板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试管补体结合反应试验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

鉴别诊断上应与猪流行性感冒和猪肺疫区别。猪流行性感冒突然暴发,传播迅速,体温升高,病程较短(约1周),流行期短。而猪气喘病则相反,体温不升高,病程较长,传播较缓慢,流行期很长。猪肺疫的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炎症状,全身症状较重,症程较短,剖检时可见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变化。慢性病例体温不定,咳嗽重而气喘轻,高度消瘦,剖检时在肝变区可见到大小不一的化脓灶或坏死灶。而气喘病的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肺有肉样或肺样变区,无败血症和胸膜炎变化。

5防治措施

根除猪气喘病,除了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外,必须从猪群中剔除隐性感染的猪,通过加强管理,增强防寒保温、降温防暑措施,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1)增强免疫力,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7日龄仔猪猪支原体肺炎的第一个自由灭活疫苗,提振了15日龄。认真做好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等常规疫苗的免疫工作,避免混合感染。

(2)加强管理,实行科学饲养,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全封闭的猪场严格控制进入车辆,并尽量减少应激影响和各种外部不良因素的刺激。

(3)坚持自繁产仔的方法。原则上避免从外地引进猪是预防该病的最重要措施。但是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必须从外地引进猪时,要从无疫病区引进,引进后采取严格的隔离观察措施。隔离观察一个月后,确认健康没有疾病才可混群饲养。同时,推广人工授精繁殖技术,避免公猪和母猪直接接触而感染发病。

6结束语

该病现呈零星散发和小区域流行,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为了严防该病,一定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出台并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同时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开展检疫净化工作。改善养猪生产条件,定期驱虫、消毒,以提高猪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猪疥螨病的临床症状 猪疥螨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疥螨病是一种以皮肤炎症和严重瘙痒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属于猪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且任何品种和年龄都能够感染。当饲养环境和管理条件较差,尤其是猪舍过于拥挤、潮湿、阴暗,非常容易感染和流行该病。病猪患处皮肤发生破损、出血,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症状严重时会形成僵猪,甚至发生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疥螨病的临床症状猪疥螨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易感性。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缺乏营养而体型瘦弱,或者患有其他疾病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以及幼龄猪非常容易感染发病。随着猪年龄的增长,机体抗螨免疫性会不断增强(年龄免疫),再加上营养状况良好,且疥螨缓慢繁殖,会表现出轻微症状或者不出现发病。

传播途径。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或者被病猪污染的饲槽、木桩、墙壁等。猪可通过彼此接触而引起直接感染,也可由于接触病猪擦痒过的饲槽、木桩、墙壁等而引起间接感染。另外,也也能够经由猪圈内的老鼠以及散放的畜禽、猫、犬等,进出圈舍的工作人员也都能够传播病原。

流行特点。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通常在早春和秋冬季节,猪舍缺乏光照而过于潮湿,或者猪体绒毛密集,能够促使疥螨生长发育时发生;而在春末夏初时候,猪体发生换毛,且及时打开猪舍窗户,通风良好,加之经常到舍外活动,促使皮肤受到充足阳光,特别是夏季光照强度较大且室内外比较干燥的情况下,会抑制疥螨的发育,并可使其大量死亡,从而能够使症状减轻或者彻底康复。但要注意的是,在猪无法经受阳光照射的皱褶处也可能潜藏有少量的疥螨,即变成带虫猪,在进入秋季后,就会引起该病复发。

2、临床症状

一般先在病猪的头部发现疥螨,虫体还经常侵袭耳部、眼圈以及颊部等部位,之后逐渐扩散至躯干两侧、背部以及四肢内侧,特别是仔猪症状会非常严重。发病初期,由于疥螨在病猪的皮肤上吸附,会导致患部明显发红,从而引起严重的瘙痒,频繁在粗糙处如柱栏、墙角、饲槽、石头等持续摩擦或者蹭痒。经过数天,就会在患处皮肤上形成小结节,呈针尖大小,接着逐渐形成水疱或者脓疮。当其发生破溃后,会流出渗出液,并逐渐淤结形成一层痂皮,触感韧硬。另外,由于不断摩擦会导致患处被毛发生脱落,且皮肤变得粗糙肥厚或者形成皱褶。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皮肤出现龟裂,并伴有全身症状,如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机体日渐消瘦,停止发育,贫血,弓背等,甚至造成死亡。

3、鉴别诊断

猪坏死性皮炎。病猪先是在体表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呈米粒大小,频繁瘙痒,会继续发展成干痂的结节硬固肿胀。接着痂下组织会发生坏死溃烂,并快速蔓延,形成囊状坏死灶,病变处发生脱毛,皮肤明显变白,存在渗出液,而灶内组织会发生坏死和溶解,变成灰棕色或者灰黄色的创液,并散发恶臭味,最终发生破溃而流出。创口边缘不整齐,且创底凹凸不平。病猪往往会在皮肤上出现4~5处这种坏死灶,多时能够达到十几处,甚至布满全身。个别病猪的病变能够深达肌肉筋腱、韧带以及骨骼,引发胸部穿孔和腹部穿孔;有时肢端发生腐脱;耳部及尾巴发生干性坏死;最后逐渐从边缘发生剥离脱落。以上病灶往往是在病猪的颈部、体侧以及臀部出现,母猪还能够导致乳头及乳房皮肤发生坏死,甚至出现乳腺坏死。

猪蛔虫病。发病初期,病猪表现出咳嗽,精神不振,呼吸加速,体温升高达到40℃,食欲减退,出现异嗜,经常磨牙,贫血,机体消瘦,有时会发生黄疸。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渴欲增强,流涎,呕吐,并发生腹泻。感染虫体数量多时会引起阵发性痉挛性疝痛。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可取1份敌百虫和4份液体石蜡,混合均匀后在病猪患处涂擦,或者取适量敌百虫配制成1.0%的水溶液,涂抹或者喷洒在患处。也可在患处喷洒溴氰菊酯,经过10天进行第二次喷洒,能够有效减轻症状。也可皮下注射适量的1%伊维菌素,经过7天再注射1次。也可取1份硫磺和10份棉籽油,混合均匀后在病猪患处涂擦。每次用药前,要先将患处周围3~4cm的绒毛剪去,剥去结痂,再使用温热肥皂水进行彻底清洗,接着使用2%来苏儿进行1次清洗,待晾干后才能够在患处涂药。

定期虫检、驱虫。猪场每年要确保进行2次全场预防性驱虫,一般在幼猪断奶后即可进行驱虫。一般来说,公猪每年至少要进行2~3次驱虫,要求分别在每年6月份和12月份进行1次驱虫;后备母猪和繁殖母猪在配种前进行1次驱虫;断奶仔猪在转群后2周进行1次驱虫,然后在4月龄再进行1次重复驱虫。驱虫可选择使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驱虫一般适宜选择在夏季进行,此时猪体表绒毛发生脱落,再加上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大部分疥螨已经死亡,只有少量会潜伏在耳壳、腹股沟、尾根等处,这时加强驱虫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疑似发病的猪场,要阶段性的对猪群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和统计,坚持每月进行1次尿检,如果发现疑似病猪或者病猪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

猪疥螨病的主要危害
1、猪疥螨病,俗称猪疥癣、癞,是由猪疥螨虫寄生在皮肤内而引起的猪最常见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对猪的危害极大。
2、在中国养猪场几乎100%都有猪疥螨感染,由于处于持续性的剧痒应激状态,导致种猪消瘦,商品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严重降低,猪光吃不长,逐渐消瘦,甚至死亡。
3、由于呈现一种慢性、消耗性的过程,没有造成明显的大量猪死亡,所以对其引起的损失往往容易忽视,从而使大多数猪场蒙受巨大损失,影响猪场效益。
疾病症状
幼猪多发。病初从眼周、颊部和耳根开始,以后蔓延到背部、体侧和股内侧。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不安,消瘦,病猪到处摩擦或以肢蹄搔擦患部,甚至将患部擦破出血,以致患部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发育不良。
猪疥螨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皮肤过敏反应型和皮肤角化过渡型。
皮肤过敏反应型,最为常见,又最容易被忽视,主要容易感染主体常见于乳猪和保育猪;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以春夏交季、秋冬交季较为增多,主要临床症状如下:
1、乳猪、保育猪多容易感染,作为疥螨感染的指征,瘙痒比发现螨虫更可靠。过度挠搔及擦痒使猪皮肤变红;组织液渗出,干涸后形成黑色痂皮。
2、乳猪、保育猪疥螨病感染初期,从头部、眼周、颊部和耳根开始,后蔓延到背部、后肢内侧。
3、猪感染螨虫后,螨虫在猪皮肤内打隧道并产卵、吸吮淋巴液、分泌毒素;3周后皮肤出现病变,常起自头部,特别是耳朵、眼、鼻周围出现小痂皮(黑色),随后蔓延至整个体表、尾部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黑色痂皮,并引起迟发型和速发型过敏反应,造成强烈痒感。由于发痒,影响病猪的正常采食和休息,并使消化、吸收机能降低;
4、病猪常在墙壁、猪栏、圈槽等处摩擦病变部位,造成局部脱毛。寒冷季节因脱毛裸露皮肤,体温大量散发,体内蓄积脂肪被大量消耗,导致消瘦,有时继发感染严重时,引起死亡。
5、猪疥螨感染严重时,造成出血,结缔组织增生和皮肤增厚,造成猪皮肤的损坏,容易引起金色葡萄球菌综合感染,造成猪发生湿疹性渗出性皮炎,患部迅速向周围扩展到全身,并具有高度传染性,最终造成猪体质严重下降,衰竭而死亡。
皮肤角化过度型,有时称为猪慢性疥螨病,主要常见于经产母猪、种公猪和成年猪。常见临床症状如下:
1、随着猪感染疥螨病程的发展和过敏反应的消退(一般是几个月后),出现皮肤过度角质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可见猪皮肤变厚,形成大的皮肤皱褶、龟裂、脱毛,被毛粗糙多屑,常见于成年猪耳廓内侧、颈部周围、四肢下部,尤其是踝关节处形成灰色、松动的厚痂,经常用蹄子搔痒或在墙壁、栏栅上摩擦皮肤,造成脱毛和皮肤损坏开裂、出血。
2、经产母猪及种公猪皮肤过度角化的耳部,是猪场内螨虫的主要传染源,仔猪常常在吃奶时受到母猪感染。
经产母猪身体、耳部皮肤过度角化肥猪皮肤瘙痒,在墙壁上摩擦皮肤肥猪皮肤瘙痒,用后蹄搔痒。
总之,剧痒、脱毛、结痂、皮肤皱褶或龟裂和金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后形成湿疹性渗出性皮炎、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该病特征。
临床诊断
在患部与健康部交界处采集病料,选择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刀刃与皮肤表面垂直刮取皮屑,痂皮,直到稍微出血。症状不明显时,可检查耳内侧皮肤刮取物中有无虫体。将刮到的病料装入试管内,加入10%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煮沸,待毛、痂皮等固体物大部分被溶解后,静置20分钟,由管底吸取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检查,有时能发现疥螨的幼虫、若虫和虫卵。疥螨幼虫为3对肢,若虫为4对肢。疥螨卵呈椭圆形,黄色,较大(155微米×84微米),卵壳很薄,初产卵未完全发育、后期卵透过卵壳可见到已发育的幼虫,由于患猪常啃咬患部,有时在用水洗沉淀法做粪便检查时,可发现疥螨虫卵。
病症区别
1、临床病状区别:猪肤癣病临床呈典型的圆形或不正圆形的皮损,常发于胸腹部、颈部、内股部等,偶见发于耳朵。无痒觉,精神食欲无明显改变;猪疥螨病的皮损不规则,首先由头部、眼和耳朵周围开始发病,渐次向背腹、四肢蔓延,甚至染遍全身。由于疥螨虫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致使奇痒。病猪精神、食欲、生长发育都受到很大影响;猪湿疹,皮炎多发于耳根、下腹部、四肢内侧等处。初红肿发炎,后发生扁平丘疹,有的形成水疱或脓疱,形成麸糠样黑痂。奇痒,病猪精神、食欲、生长发育都受很大影响。
2、病原体区别:取患猪受害的皮肤、被毛、痂、鳞屑病料镜检:猪肤癣病的病原体为皮肤真菌的大、小(型)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猪疥螨的病原体为寄生于皮肤组织的疥螨虫。湿疹、皮炎的病原因素则较为复杂,如生理机能障碍、维生素缺乏、化学药品的刺激和某些中毒性因素都能引起湿疹与皮炎。

预防指南
1、每年在春夏、秋冬交季过程中,对猪场全场进行至少2次以上的体内、体外的彻底驱虫工作,每次驱虫时间必须是连续5-7天。
2、加强防控与净化相结合,重视杀灭环境中的螨虫:因为螨病是一种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外寄生虫病,患病公猪通过交配传给母猪,患病母猪又将其传给哺乳仔猪,转群后断奶仔猪之间又互相接触传染。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永无休止。所以需要加强防控与净化相结合,对全场猪群同时杀虫。但在驱虫过程中,大家往往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环境驱虫以及猪使用驱虫药后7~10d内对环境的杀虫与净化,才能达到彻底杀灭螨虫的效果。原因如下:
①在给猪体内、体表驱虫的过程中,螨虫感觉到有药物时,有部分反应敏感的螨虫就快速掉到地上,爬到墙壁上、屋面上和猪场外面的杂草上,此外,被病猪搔痒脱落在地上、墙壁上的疥螨虫体、虫卵和受污染的栏、用具、周围环境等也是重要传染源。如果不对这些环境同时进行杀虫,过几天螨虫就由爬回猪体上。
②环境中的疥螨虫和虫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传染源。很多杀螨药能将猪体的寄生虫杀灭,而不能杀灭虫卵或幼虫,原猪体上的虫卵3-5天后又孵化成幼虫,成长为具有致病作用的成虫又回到猪体上和环境中,只有此时再对环境进行一次净化,才能达到较好的驱虫效果。
③另外,疥螨病在多数猪场得不到很好控制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对该病的隐性感染和流行病学缺乏了解,饲养人员又常把过敏性螨病所致瘙痒这一主要症状,当作一种正常现象而不以为然,既忽视治疗,又忽视防控和环境净化,所以难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本不应该发生的损失!
所以必须重视螨虫的杀灭工作!加强对环境的杀虫,可用1:300的杀灭菊酯溶液或2%液体敌百虫稀释溶液,彻底消毒猪舍、地面、墙壁、屋面、周围环境、栏舍周围杂草和用具,以彻底消灭散落的虫体。同时注意对粪便和排泄物等采用堆积高温发酵杀灭虫体。杀灭环境中的螨虫,这也是预防猪疥螨最有效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为防止猪圈、用具上的疥螨虫感染健康猪,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应彻底清除粪便,堆积发酵。对墙壁地面食槽、水槽等所有可能接触猪的地方全面消毒,并定期坚持进行,保持猪圈干燥。
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猪已经感染疥螨,可以选用以下的几种方法对已经发生疥螨的病猪进行治疗处理:
1、药浴或喷洒疗法。20%杀灭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倍稀释,或2%敌百虫稀释液或双甲脒稀释液,全身药浴或喷雾治疗。务必全身都喷到;连续喷7-10天。并用该药液喷洒圈舍地面、猪栏及附近地面、墙壁,以消灭散落的虫体。药浴或喷雾治疗后,再在猪耳廓内侧涂擦自配软膏(杀灭菊酯与凡士林,1:100比例配制)。因为药物无杀灭虫卵作用,根据疥螨的生活史,在第1次用药后7~10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第2次治疗,以消灭孵化出的螨虫;伊维菌素、双甲脒、螨净也可以。
2、饲料中添加“金维伊”(0.2%伊维菌素预混剂)或“鼎丰”(0.2%伊维菌素预混剂+5%芬苯达唑预混剂合剂)。具体添加说明如下:
①“金伊维”每吨饲料添加本品:肥育猪1-1.5公斤、种公猪和怀孕母猪4-5公斤、怀孕后期90天至哺乳结束的母猪3公斤,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天。
②“鼎丰”每吨饲料添加该品:肥育猪1公斤,连续使用7天,或0.5公斤,连续使用14天。种公猪和怀孕母猪4-5公斤、怀孕后期90天至哺乳结束的母猪3公斤,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天。
3、皮下注射杀螨制剂。可以选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或1%多拉菌素注射液,每10kg体重0.3mL皮下注射。驱螨虫在皮下注射杀螨剂应注意事项:
①妊娠母猪配种后30—90,分娩前20~25天皮下注射1次,种公猪必须每年至少注射2次,或全场一年2次全面注射(种公、母猪春秋各1次)。
②后备母猪转入种猪舍或配种前10~15天注射1次。
③仔猪:断奶后进入肥育舍前注射1次。
④生长肥育猪:转栏前注射1次。
⑤外购的商品猪或种猪,当日注射1次。注射用药见效快、效果好,但操作有一定难度,有注射应激。
4、对疥螨和金色葡萄球菌综合感染猪治疗:按照上述1+2的方法同时治疗外,还要同时配合用利巴韦林、青霉素类的药物粉剂,与2%的水剂敌百虫混合均匀后,进行全身外表患处的涂抹,每天涂抹1-2次,连续使用5-7天。

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喘气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猪气喘病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的传染病,此病虽然致死率低,但是感染率较高,并且还易继发多种疾病,从而使死亡率增加.患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的会死亡。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情况

自然感染发病的情况仅在猪群中可见,所有日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只都会感染气喘病。近几年,仔猪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仔猪断奶时大约在25~45日龄,会因为实施分群、饲料更换和饲养环境出现变化等产生应激刺激,从而使得仔猪的抗病力降低,感染气喘病的概率很大,而且比其他时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相对高些。据相关报道可知,感染喘气病的猪群周围3.2千米范围内的其他猪群都会被传染。猪气喘病的病原广泛分布在某些猪场中,成年猪一般都是呈隐性感染,而育肥猪很少有隐性感染的情况出现。

喘气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在冬季和春季寒冷时间段感染的猪只较多。新感染的疫区流行呈暴发性,患猪临床症状很严重,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而且大多数呈急性患病经过。老疫区患猪发病多是慢性经过,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表现,具有较低的致死率。

喘气病是猪群三大免疫抑制病当中的一个,如果和蓝耳病、胸膜肺炎等病毒发生混合感染,会明显增高病死率。比如和蓝耳病病毒混和感染的时候,患猪会有肺部病变而且很典型,蓝耳病病毒单独感染时,不会观察到患猪有明显的肺部病变,而且特别容易继发并发症,比如大肠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巴氏杆菌病等,造成感染猪只的死亡率升高。

2、临床及病理表现

喘气病属于猪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生产中患猪的典型症状是呼吸艰难、咳嗽、气喘但是体温仍维持正常。猪支原体病原对肺脏具有亲嗜性,主要侵害猪只的肺脏,导致病变部位丧失呼吸功能。剖检可见到的典型病变表现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3、诊断

依据本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变化可知的特征能够进行初步诊断,但是要特别注意与猪流感、猪肺疫、猪肺丝虫等病的鉴别诊断。

对于喘气病具有诊断价值的是X光检查,可以把疑似病猪采取以直立背胸位为主,侧位或斜位为辅的姿势。通过X光检查可见患猪的肺野内侧区以及心膈角区有云絮状渗出性阴影并且不具备规则性。

血清学检查方式主要是以核酸探针、PCR技术等快速检测方法。

免疫荧光技术主要包括直接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测人工感染的猪可采用改良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接种2~12个星期以后,就能检测到肺炎支原体,一般是在被检测病猪患部的细支气管及上皮。

4、防治措施

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保证饲养密度适宜,掌握通风和保温的控制,给猪只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防止其乱窜栏舍,给猪只按照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分舍饲养的原则,避免应激刺激。确保兽医卫生工作,进行人工授精,避免母猪和公猪直接接触。同时配合到位的消毒措施,圈舍始终保持干燥和清洁。及时清理每天的粪便和污物,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确保圈舍环境每星期进行超过1~2次的消毒,消毒药物要按时更换,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

自繁自养的饲养原则要在非疫区或隐性猪场始终遵守,并且对产房和保育舍采取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必须对新引进的猪只实施严格的引种检疫措施,并且提高对隔离饲养的重视程度,必须将新引入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时间持续1~2个月,确保没有疫病存在以后就能和其他猪只进行合群饲养,这样可以杜绝病原的传入。

药物预防对于喘气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在猪的饲料中添加10%泰妙菌素1千克/吨,1~2星期为1个用药周期。还可以采取中药,配方为白前、白果、百部、紫菀、苏子、款冬花、葶苈子、马蔸铃、桑白皮、杏仁、天冬、批杷叶、甘草各2.5份;金银花、黄芩、知母、栀子、麻黄、石膏、白芨、沙参、前胡、百合、桔梗各3份,粉碎成粉状然后混合,按每千克体重5.5克的比例,给猪只进行拌料饲喂,并且在7天内喂完。已经表现疑似喘气病症状的猪只,可以首先选用泰妙菌素15毫克/千克,维生素C、金霉素25毫克/千克,每天2次,连续使用3~7天;而发生混合感染的猪群,可以用泰乐菌素和磺胺二甲嘧啶的混合制剂进行混和饮用,连续饮用3~6天,混合饮用通常按照100克药物加水200千克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和饲喂的剂量是按照100克药物拌在250千克饲料中的比例配合。

猪气喘病的病理
此病亦称为猪支原体肺炎及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所有养猪国家均有此病流行,本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乳猪的感染大都由接触患有本病之母猪所致。被感染的乳猪在断乳时再转播其他猪只。密集饲养可促进其传播。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因此有更多的猪群在不被发觉之下受感染,致使本病常存於猪群中。本病的感染率高,死亡率低,但能造成生长障碍及降低换肉率。换句话说,将延长猪只上市的饲养期。
猪肺炎气原体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3种主要病原体之一(另两种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流感病毒),在猪患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中检出率约为19%。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猪的呼吸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中,病猪和带菌猪是其主要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病源菌只感染猪;感染初期猪肺炎支原体存在于气管和支气管表面,并损害黏膜-纤毛屏障,使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反应明显参与病变发展致使肺脏发生实变);感染猪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主要发生于疾病的后期(感染后15~20周),由此可见这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流行病学
猪气喘病仅发生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其中以哺乳猪和幼猪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妊娠后期的母猪和哺乳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及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在猪体内存在的时间很长,病猪在症状消失之后半年至一年多仍可排菌。猪场发生本病主要是从外面购入隐性感染猪所致,哺乳仔猪常从患病母猪感染。呼吸道是本病的传染途径。病原体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分泌物排到体外,形成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多见。在新疫区常呈暴发性流行,症状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多为急性经过;在老疫区常呈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致死率低。气候骤变、寒冷阴湿、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继发感染等原因,可使病情加重,致死率增高。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猪气喘病呈现新的流行特点,现介绍如下:
1、仔猪发病率增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以往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育肥猪隐性感染较少。仔猪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5-45日龄仔猪断奶时期,由于分群、变换饲料和改变饲养环境等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仔猪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生该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其他时期都高。猪气喘病病原在一些猪场分布广泛,成年猪大多呈隐性感染。
2、规模场发病率增高,发病面积扩大。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异地引种和流通频繁,但在引种和流通交易过程中,由于检疫把关不严,未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实施产地检疫和实验室检验,不能准确识别出“病猪”,造成许多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隐性感染猪带菌异地传播,导致该病在一些猪场大面积流行;同时,由于规模养殖场饲养密度较大,而饲养管理不善,发病情况远远高于散养户。
3、发病季节明显,混合感染居多。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温度,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最容易诱发该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最容易发生。如有的猪场防疫消毒不严格,导致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多种病原长期存在,猪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引起混合感染,造成多种疾病同时发生,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
本病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四季均可发生。猪舍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气候突变,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可促进本病发生,加重病情,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更重。常见的继发性病原体有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等。猪场首次发生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多取急性经过,症状重,病死率高。在老疫区猪场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症状不明显,病死率低。
临床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可供诊断上的参考。当一大群猪阵性干咳,喘气,生长阻滞或延缓却很低的死亡率等即可怀疑是本病。解剖病变为肺的病灶与正常肺组织之间分界清楚,两侧对称而病变区大都限於尖叶、心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下部。有胰样坚实的感觉。
一般抗菌剂如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及红霉素等皆无治疗作用。新一代喹诺酮类是对本病最优的治疗药。国内生产的猪喘气病弱素冻干苗可用于20-25日龄健康仔猪、免疫率可达80%以上。猪场必须自行繁殖种猪群,严格预防此病病原体侵入。
本病发病无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全年均可以发生,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饲料质量差,猪舍拥挤、潮湿、通风不良是其主要诱因。单独感染时死亡率不高,可猪群一旦传入后,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则很难彻底清除。
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易继发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杆菌及各种化脓性细菌、猪鼻支原体及粒状衣原体等等,从而引起病势加剧和死亡率升高。
防治
1.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观察期至少为两个月),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2.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
3.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4.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改变表面抗原而造成免疫逃逸,导致免疫力减弱,因此猪场需配合药物防治,一个疗程一般3~5天,特别是怀孕母猪拌料净化,其所产仔猪单独饲养,不留种用,条件具备的猪场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尽可能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时间。
5.药物预防和治疗:美国瑞普斯生物药品集团知名畜牧企业积极参与了第二十四届河南家禽交易会,在该领域的先进技术上得到进一步普及推广,动物胚胎移植,固始鸡、夏南牛、豫南黑猪等新品种培育、高档肉牛产业开发、兽药生物制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利支撑了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在治疗猪气喘病方面美国瑞普斯的止咳因子更是极为有效。
肌肉注射止咳因子,每套用于300公斤体重治疗,预防500公斤体重。后备猪:用止咳因子肌肉注射,每套可以用于300公斤体重治疗,预防500公斤体重。
偏方
夏初,天气温度忽冷忽热,早晚温度变化较大,细菌、病毒容易滋生、繁殖,养猪户若管理不当,极易引起猪喘气病的发生。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咳嗽、喘气和呼吸困难。该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对患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在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或暴发流行的初期,以及有其他病原体继发感染时,也可造成严重死亡。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利用中草药治疗猪喘气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养猪户参考。
癞蛤蟆2个,焙干研末,每次5克拌料喂服,连喂15天。
鱼腥草25克,水煎,候温灌服,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龟板30克,焙焦为末,温水冲服。葶苈子30克,研末拌入饲料中喂服。
全瓜萎3个,蜂蜜、桑皮各120克,煎水内服。
冰糖、炒杏仁各30克,研为末,分2次拌料内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0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茶杯狗好养吗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