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牛疑似流行热

2001年7~9月,我镇6个村的牛发生类似牛流行热的疾病,共发病72头(黄牛68头,水牛4头),发病率为8.82%。2004年8~10月,又有4个村发病,共发病68头(黄牛52头,水牛16头),发病率为8.46%。笔者用火针治疗病牛16头,全部治愈,现报告供参考。

1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主要表现是高热,体温升高到40~42℃,稽留2~3天,皮温不均,结膜潮红;精神倦怠,被毛逆立,肌肉颤抖,食欲减退和废绝,呼吸困难,反刍停止,鼻镜干燥,便秘或腹泻,流鼻涕,流涎,四肢僵硬,重者后躯不支而卧地。

2治疗

(1)药械:火针1枚,圆利针1枚,中宽针1枚,5%碘酒,四环素软膏1支,药棉,桐油或菜油少量。(2)穴位:百会、尾根、大胯、尾尖、蹄头、鼻叫驯、通关、山根。(3)方法:用碘酒消毒穴位。将棉花缠在火针上,蘸油燃烧,不断转动针体,使之均匀受热,待汕燃尽后去掉棉花,右手持针,左手按压百会穴部皮肤,刺入4cm深,然后捻转一下针体,起针,消毒针孔,并以四环素软膏涂封针孔。再用同法针刺尾根2cm深,大胯4cm深。针刺时应使患牛出现针感(如肌肉震颤、卧地者欲起立),如尤针感,应稍留针,或用圆利针刺尾尖穴1.5cm呼吸困难、咳嗽者用中宽针刺山根穴或鼻中穴,对饮食废绝者加刺通关穴。针后应以麻袋等覆盖火针部位皮肤,圈养1~2天,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疗效。

3结果

在该病流行初期,笔者曾用解热、镇痛、抗菌、强心、平喘等方法对症治疗几例,一般3~5天才能治愈;呼吸道症状较重和有瘫痪症状者,病期更长,治疗费用也高。采用火针治疗16例(其中2例卧地不起,6例有跛行症状),均为一次治愈,病牛恢复食欲,症状基本消除,其中针后6小时以内治愈的有4例,6~24小时治愈的有9例。

4典型病例

2004年9月4日,洋溪镇合心村田家坝组养牛户黄某的一头2岁母水牛耕田后突然发病。检查:体温41.2℃,卧地不起,人扶起时后肢不能站立,全身颤抖,口流少量带泡沫液体,流清涕,四肢冷,精神沉郁,不进水草,不反刍,瘤胃蠕动停止,鼻镜时有汗出,粪便干燥。当晚用火针刺百会、尾根、大胯后,患牛即想站立,又用圆利针刺尾尖穴,中宽针速刺四肢蹄头、通关穴。针后约5分钟,患牛能够缓慢站立。翌晨进草5kg左右,症状基本消除。

相关知识

肉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1、肉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

病原:该病的病原是牛流行热病毒,其存在于病牛的血液中,即使病牛热度已经减退,也能够在之后的2星期检测出血液中依旧含有病毒,如果用高热期病牛1~5mL血液给易感肉牛进行静脉接种,经过3~7d就能够使易感肉牛出现发病。病毒具有较强的抗低温性。另外,病毒在pH值低于2.5、pH值高于9的环境中,在数十分钟内就会被灭活。此外,病毒对去氧胆酸盐、氯仿、乙醚等溶液以及胰蛋白酶都比较敏感。

易感动物:该病主要侵害牛,且任何品种的牛都能够感染发病,其中3~5岁的壮年牛、泌乳期母牛非常容易感染。

传播途径: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但还没有清楚其自然传播途径。普遍认为,该病能够通过呼吸道引起感染。另外,吸血昆虫在病牛以及健康牛之间轮流叮咬,是该病进行传播一种主要方式。此外,人和用具与病牛接触后也可能造成机械传播。

流行季节:该病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容易发生,北方通常在每年的5~6月份出现发病,南方通常在7~9月份,特别是在昼夜温差较大或者天气闷热的多雨阶段更容易出现流行。该病能够迅猛流行,即在短时间内就会导致大量牛只出现发病,呈大流行性或者地方流行性。此外,该病还表现出一定周期性的流行。病牛大部分呈良性经过,如果没有出现继发感染,死亡率只达到1%~3%。

2、肉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

呼吸型:最急性型,病牛在发病初期就出现高热现象,体温升高超过41℃,眼结膜潮红,不停流泪,但没有其他异常表现;突然停止采食,往往呆立不动,呼吸加快,很快就出现大量流涎,并有大量的泡沫黏液附着在嘴角处,伸直头颈,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大多在发病后的2~5h内就发生死亡,个别在发病后的12~36h内也会发生死亡。急性型,病牛表现出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体温升高达到40~41℃,眼睛畏光,且不停流泪,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呼吸加快,且张口进行呼吸,口腔出现炎症,并有口水流出,且鼻孔流出鼻液,精神沉郁,病程通常持续3~4d,如能够及时进行治疗则可治愈。

瘫痪型:病牛通常体温不会明显升高,但四肢关节发肿胀,伴有疼痛,且肌肉发生颤抖,往往卧地不起,拒绝走动,即使站立也会发现四肢尤其是后肢明显僵硬,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该类型的致死率通常在1%以内,但由于部分肉牛出现跛行或者发生瘫痪,从而只能被淘汰。

胃肠型:病牛表现出眼结膜潮红,不停流泪,口腔流涎,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通常出现腹式呼吸,肌肉发生颤抖,精神沉郁,停止采食,体温达到40℃左右,排出质地干硬的黄褐色粪便,有时还混杂黏液,胃肠蠕动明显缓慢,瘤胃停滞,导致反刍停止,还有个别会发现腹泻以及腹痛等症状。病程一般持续3~4d,且经过及时治疗能够达到预后良好。

3、肉牛流行热的治疗措施

呼吸型:主要是以退热、强心、平喘为治疗原则。病牛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1万U青霉素G钾,2000~3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30mL病毒唑注射液,20mL20%安钠咖或者100mL5%氯化钙溶液,0.5g维生素B6,1g维生素C,进行1次静脉注射;肌肉注射20~30mL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同时按每千克体重配合10mg硫酸链霉素,每天2次,如果症状严重且没有妊娠的母牛还可肌肉注射5~10mg地塞米松。上述处方连续使用3d。另外,还可在第三天静脉注射时再增加300mL10%氯化钠,能够促使消化功能更快恢复。

瘫痪型:病牛不仅需要使用上述各种药物进行治疗,还要再增加2g维生素C,并肌肉注射20mg盐酸士的宁,再静脉注射20g水杨酸钠。同时,还要注意对瘫痪型的病牛加强护理,每天对其进行几次人为辅助的翻身以及站立。

胃肠型:治疗时,不仅要采取退热、强心、补液,还要注意进行止血,保护消化道黏膜,消除消化道炎症,避免机体发生酸中毒。在呼吸型用药的基础上,还要增加静脉注射500mL的5%碳酸氢钠溶液,如果发生腹泻还要内服250g活性碳,如果粪便中混杂血液则要肌肉注射20mL止血敏,如果发生便秘则适宜使用润滑性泻剂,如500mL食用油。

对于任何类型的牛流行热,都可以使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可取甘草15g,羌活、神曲、防风、前胡、柴胡、山药、桔梗、荆芥各30g,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各60g,全部研成粉末后充分混合,用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服用。如果病牛后躯活动困难,可在添加杜仲、独活各30g,如果反刍停止可再添加青皮30g、朴硝50g。如果牛场条件允许,可对整群肉牛使用中药采取预防,每头取甘草15g,桔梗、山药、荆芥、防风各30g,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各60g,加水煎煮后给牛群一同饮用。

作者简介:李秀云(1964-),女,黑龙江伊春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工作。

李秀云

(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区畜牧局,黑龙江伊春153011)

肉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肉牛流行热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流行热是由于感染牛流行热病毒而导致的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突然发病,快速传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具有较低的死亡率。大多数病牛呈良性经过,经过2-3天就会恢复正常。尤其是在气候炎热的夏季会出现群发,通常给养牛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肉牛流行热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该病只有牛会发生,传播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部分牛群发病率能够达到30%~90%,且往往呈跳跃式流行,但具有较低的死亡率,通常呈良性经过,死亡率一般在5%以下。黄牛和奶牛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水牛较少发病;肥胖肉牛和高产母牛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生产性能低下的牛较少发病;3~5岁的青壮年肉牛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老年及幼年牛较少发病。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通常大约每10年会发生1次大规模流行,每3~5年发生1次小规模流行,期间会在1~2年出现1次更小规模的发病。另外,该病的发生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夏末到秋初即7~10月份容易发生,在我国南方甚至在4月初就会出现发病。炎热高温、潮湿多雨环境能够诱使牛发病或者导致病情加重。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吸血昆虫(如蠓、蝇、蚊等)是传播该病的重要媒介,即其出现时间与该病的发生时间相同。

2、临床症状

病牛最初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1~42℃,但体表皮温不均,耳朵、角根、四肢具有冷感,但经过2~3天体温就逐渐恢复正常。在发热的过程中,还伴有眼结膜充血、水肿,持续流泪,以及鼻子干燥等症状。呼吸困难、加速,能够达到80次/min左右,往往在呼吸时抬头,持续发出呻吟声,有些会发生肺充血的现象,严重时会由于窒息而发生死亡。这种类型的发病率一般可达到14%左右。另外,病牛还可表现出跛行,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四肢尤其是后肢大腿处的肌肉明显颤抖,关节发生肿胀,只能够卧地不起,较难进行运动,该类型的发病率一般可高达78%左右。此外,病牛有时会停止反刍,主要是影响食欲,严重时甚至会完全废绝,第一胃停止蠕动,胃内存在捏粉状的物质,且由于缺水促使胃内过于干涸,大部分能够排出正常粪便,但部分会排出混杂黏液和血丝的粪便,严重时会发生腹泻,排出稀软粪便,并散发恶臭味,伴有腹痛症状,尾部明显抖动,该类型的发病率一般可达到8%左右。妊娠母牛发生该病,会发生流产,且泌乳量下降,甚至停止泌乳。

3、实验室诊断

细胞培养传代试验。病牛在发热期取适量血液于猴肾或者乳仓鼠肾细胞中,放在37℃条件下进行传代培养,一般每间隔4~5天进行1次传代,经过2~3天就可见细胞发生病变,并取以上细胞培养物进行电镜检查。根据细胞病变和电镜观察结果,判断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牛流行热病毒。

血清学诊断。主要包括ELISA、免疫荧光技术、中和试验以及补体结合试验等,其中血清微量中和试验是目前实用且快速的一种血清学诊断方法。

4、防治措施

免疫接种。在该病的流行地区,健康牛群可每年使用牛流行热灭活苗进行免疫,一般大于12月龄的牛,每头颈部皮下注射4mL,经过21天再进行1次免疫接种;小于12月龄的牛,推荐进行3次免疫接种,也就是在进行2次正常的免疫接种后,在2~3月之后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每头接种3mL,能够有效避免发生该病。

西药治疗。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疗法,为促使病牛恢复健康,抑制症状加重,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只能够进行对症治疗,且恢复朔要调整机体胃肠功能,加强护理,确保疗效良好,使其尽快康复。病牛体温升高、停止采食时,可每次静脉注射2000~3000mL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每天2~3次;或者每次静脉注射100mL10%磺胺嘧啶液,每天2~3次;或者每次肌肉注射30~50mL30%安乃近、30~50mL百尔定,每天2~3次。如果病牛呼吸困难、急促,要及时进行输氧。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输氧时要控制速度缓慢,通常以每分钟3~4L为宜,之后输氧速度可逐渐加快,但适宜控制在5~6L/min,一般持续2~3h。也可每次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10~20mL尼可杀米注射液,或者缓慢静脉注射由1500mL糖盐水、50~70mg地塞米松组成的混合药液,能够有效缓解呼吸困难,但容易导致妊娠母牛发生流产,因此要注意慎重使用。

中药治疗。病牛可选用“九味姜活汤”,即取白芷31g,黄岑31g,防风46g,生地31g,细辛24g,苍术46g,川芎31g,姜活40g,甘草31g,生姜31g,再添加一颗大葱,添加适量水煎煮2次,取药液灌服。如果出现寒热交替,可再添加适量的柴胡;如果发生跛行,可再添加地风、木瓜、年见、牛膝;发生咳嗽,可添加杏仁;如果发生肚胀,可再添加青皮、松壳、苹果;如果粪便干燥,可添加芒硝。也可选用“清热败毒饮”,即取生石膏25g,木通30g,桔梗25g,车前子30g,川莲25g,赤芍30g,黑元参15g,知母30g,连翘30g,桅子30g,黄苓45g,生地45g,加水煎煮后灌服,每天2次。

奶牛流行热的发生与中西医防治措施


张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兽药饲料监察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作者简介:张君(1985-),女,山东武城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兽药饲料监督、执法工作。

1流行特点

传染源: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奶牛。病牛流出的眼泪、唾液以及鼻液等都含有病毒,尤其是处于发热期能够在血液中检测出更多的病毒。该病毒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对热非常敏感,对酸碱、紫外线和脂溶剂也比较敏感,普通的消毒药物通常就能够将其杀灭。

传播途径:该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其中需要借助吸血昆虫作为传播媒介,这些昆虫通过在病牛和健康奶牛将相互叮咬而造成病毒传播;还能够通过呼吸道传播。

易感动物:该病主要是奶牛、水牛和黄牛容易发生,其中奶牛发病相对更加严重,尤其是妊娠后期的奶牛非常容易发生。在发病率与死亡率方面,奶牛要比水牛、黄牛高,青壮年奶牛要比老龄奶牛高,小于2岁时很少出现发病。

发病特点:该病通常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容易发生,一般是夏季和秋初,尤其是在7~9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期。如果天气潮湿闷热、昼夜温差较大或者雨水过多,更容易导致该病出现流行。该病流行初期只有少量的奶牛发病,但经过1星期左右就会快速扩散,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导致大量奶牛发生感染。发病高峰期过后,只有个别出现发病,即呈散发性,当气候凉爽时逐渐停止流行。

2临床症状

支气管肺炎型:病牛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0~42℃,往往呈急性发病,停止采食,张口吐舌,呼吸困难,出现咳嗽、气喘,上下眼睑发生肿胀,眼结膜出现充血潮红,不停流出眼泪,非常畏光,有清鼻涕或者黏稠分泌物从鼻孑L流出,口腔流涎,口角黏附有泡沫,站立时往往伸直头颈。对病牛进行听诊,发现呼吸音粗砺,有湿性或者干性哕音,心跳每分钟能够超过100次。

运动高度障碍型:通常是妊娠超过6个月或者分娩后1个月以内的泌乳奶牛容易发生。病牛往往呆立不动,行走时步态僵硬,出现明显的跛行或者由于很难稳定站立而倒地不起,肌肉厚实部位变得僵硬,且体表温度不均,如同风湿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瘫痪症状。

胃肠炎型:病牛主要表现出腹痛,停止采食,发生便秘或者腹泻,排出的粪便中混杂有黏液或者血液,并且散发出明显的恶臭气味。

3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病牛静脉注射2000~3000mL添加有1~2g四环素的5%~10%葡萄糖生理盐水,用于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同时,配合使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如肌肉注射20~50mL复方氨基比林,或者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ImL复方双氯芬酸钠,每天2次。

应用激素:病牛静脉注射50—lOOmg地塞米松,同时配合500~lOOOmL5%~10%葡萄糖、lOOOmL生理盐水;或者缓慢静脉注射由500~lOOOmL葡萄糖盐水和50~150mg氟美松组成的混合溶液,都具有良好的疗效。

中药治疗:发病初期可取甘草、知母各24g,防风、羌活、黄芩、荆芥、葛根、柴胡、秦苑各30g,以3根大葱作为药引,全部研成粉末后给病牛用水冲服。也可取60g白菊花,90g紫苏,60g板兰根,加水煎煮后给病牛服用。还可取60g大黄,柴胡、黄芩各35g,苍术、苦参各40g,全部研成细末后给病牛灌服。还可取摈榔、茯苓、车前子、生地、甘草各45g,黄芩、连翘、杜仲、牛膝、双花、巴戟各50g,全部研成细粉后用开水冲调,并添加200g蜂蜜作为药引,给病牛灌服1次。

重症病牛:如果病牛瘫痪,可静脉注射300~500mL10%葡萄糖酸钙,50~80mg地塞米松,100~300mL10%水杨酸钠。如果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可适当增加乌洛托品,然后进行静脉注射。

4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用于饲喂奶牛的各种草料必须提前进行检测,确保合格后用于饲喂。同时,要确保环境清洁卫生,保持栏舍整洁干净,定期对其进行清扫和严格消毒,还要确保圈舍通风良好,特别是该病容易发生的炎热夏季更要注意。另外,加强对牛场进行除蚊灭蝇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防暑降温:首先是确保牛舍通风良好,同时还可搭建遮阳棚,禁止奶牛直接照射日光。奶牛饲料配方要适当调整,确保适口性良好,并可适当增加氯化钾和小苏打的用量,从而预防发生热应激。必须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适当增加饲喂青绿多汁饲料,确保奶牛营养需要得到满足,促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

免疫接种:如果奶牛出现自然发病并康复,且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对该病具有免疫力。对于没有出现发病的奶牛群,可适时接种牛流行热灭活疫苗,且第一次注射后经过3星期还要加强免疫1次,每次接种4mL,能够持续6个月具有免疫能力。

防控奶牛流行热发生的主要方法措施


奶牛流行热是近些年影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可造成奶牛高比例的淘汰。养殖场(户)应落实自繁自养、强化日常隔离消毒、完善预防保健、改善饲养条件、注意日常检查与及时治疗等综合防控措施,以确保该疫病得到有效的防控。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防控奶牛流行热发生的主要方法措施。

1、病原

牛流行热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子弹形或圆锥形。成熟的病毒粒子长130-220nm、宽60-70nm,是一种包被囊膜的单链RNA病毒,处于发热期的病牛,其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对热、脂溶剂、酸碱度敏感。56℃灭活10min、37℃灭活18h、pH值≤2.5或pH值≥9.0的条件下10min均可以致病毒死亡,一般常用的消毒药物就可将其杀灭。

2、流行特点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一定季节性特点,通常发生在夏季和秋初等温度较高的季节,特别在每年的7-9月份,天气潮湿闷热、昼夜温差较大或者雨水过多的时期,发病率较高。一般在发病初期,只有少量奶牛发病,约1周左右的时间,可迅速扩散至全群,随着气温的下降,发病和流行就会逐渐停止,呈地方性流行。不同品种的牛都易感染发病,但以奶牛发病更为严重,特别是处于妊娠后期的奶牛发病率与死亡率都相对较高,犊牛发生感染,但很少发病。

3、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2-7天,病程2-15天,根据临床表现症状,可分为呼吸型、神经型、消化型三个类型。

呼吸型是奶牛临床流行热病常发类型。临床症状表现为病程初期病牛突然高热,体温迅速升高到41-42℃,持续2-3天,病牛精神沉郁,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处于泌乳期的奶牛产奶量明显下降,其他症状表现温和,不易觉察。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呼吸障碍,张口吐舌,腹部起伏明显,鼻孔开张,口鼻有水样黏液或黏稠分泌物流出,上下眼睑肿胀,眼睛畏光流泪。排少量干燥暗黑色粪便,粪便表面附有黏液或血丝。病牛皮温不整,肌肉震颤,重症病例出现四肢伸直,眼睑闭合,呼吸微弱,或狂躁不安,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听诊肺部,可见肺泡音高亢、支气管音粗粝,有干湿性音。

神经型病症是由于病毒侵染患牛的后驱运动神经和关节囊腔引起的。临床表现为病牛关节肿大,四肢疼痛,呆立不喜走动,后肢交替负重,行走时步态僵硬、跛行、无力,甚至瘫痪不起,食欲废绝,粪便干燥、下痢,产奶量迅速下降,孕牛死胎、早产或流产等。

消化型病例主要以胃肠炎为主要特征。病牛体温升高至40℃左右,初期病牛精神委顿,流涎,腹痛,食欲减退或废绝,出现便秘症状,排出粪便带有恶臭气味,尿少混浊,病程后期出现腹泻症状,泌乳奶牛产奶量迅速下降,孕牛出现死胎、早产或流产等现象。该型病常呈良性经过,护理好且及时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很低。

4、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特征不难作出诊断,但确诊该病还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或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检验。在诊断该病时,还要与牛病毒性腹泻、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做好鉴别诊断。

5、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及污物,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牛舍、牛栏、地面、器具要定期进行消毒。定期进行杀虫、消毒、灭虱、灭蚊、灭蝇等工作,彻底杀灭蚊蝇,切断传播途径。对出现瘫痪症状的病牛,要经常进行人为翻动,防治发生褥疮。夏季要确保牛舍通风良好,适当调整日粮配方,提高青绿多汁饲料的比例,给奶牛提供适口性好,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确保奶牛的营养需求,促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日粮中可适当添加氯化钾和小苏打,以预防热应激的发生。

该病在临床治疗上无特异性疗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等为主。对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的牛,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3000mL,每日2-3次,也可肌肉注射30%安乃近20-30mL,每日2-3次。瘫痪的病牛,可一次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400-600mL。对皮下气肿的牛,可用3%盐酸普鲁卡因50mL、氨苄青霉素600万IU和安痛定50mL,兑入500mL生理盐水中,在气肿部位进行分点皮下注射,每天注射2次。对病情好转的牛,应及时调理胃肠道功能,可用曲麦消食散40g、小苏打粉60g混合,一次灌服。

如何防治奶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是秋季奶牛主要传染病之一。奶牛流行热又叫“三日热”或“暂时热”,由流行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蝇和空气传播。多发生于7—10月份,特别是夏秋交季时。
此病发病快,来势猛,传染性强,如隔离措施不到位,会引起全场牛染病。此病易引起怀孕母牛流产,造成产奶牛奶量急剧下降,对生产影响大,经济损失严重,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置不当会引起患牛病情加重或体弱牛死亡。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能很快控制。
症状:突然高热,体温高达40℃—42℃,持续2—3天。心动过速,喘气、眼发红、流泪、泡沫状线性流筵,肺水肿,肌肉震颤,不食,不反刍。有的患牛会出现腹泻、胃肠出血、胃溃疡、便血,有的患牛会表现神经症状,肢蹄无力、脚跛,继而发生瘫痪,或心脏突然停止。怀孕母牛流产、早产率高。
预防:每年5—6月份接种奶牛流行热疫苗,能够有效地预防流行热。因不属于重大动物疫病,不属于国家强制免疫传染病,疫苗需要每年2—3月份跟生产厂家预订。
治疗:对此病病毒无特效药,以对症治疗为主。只要治疗及时处置得当,病牛2—3天可治愈。
秋季还应当加强口蹄疫疫苗的强制免疫,做好来年春季牛流行热、牛出败、牛炭疽疫苗接种计划和疫苗购买登记。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和传染病的接种免疫,防患未然,减少疫病。

圆鄂针鱼


[学名]: Tylosurus strongylurus
[资源名称]: 圆鄂针鱼
[外文名]: Spottail needlefish
[别名]: Strongylura strongylura、圆颌针鱼
 
[形态特征]:
 
体长200~254毫米。体细长、圆柱形稍侧扁,头部及尾部显著侧扁。体长为体高的15.5~18.5倍,为体宽的18.2~22.3倍。头长,体长为头长的2.7~2.8倍。吻特别突出,前上颌骨和下颌骨延长形成喙,头长为吻长的l.4~1.6倍。眼中等大,侧位较高。眼间隔微凹,宽大于眼径,头长为眼间隔的10.5~13.3倍。鼻孔三角形,紧位于眼前上侧缘。口长大,水平。下颌微长于上颌。两颌具细绒毛状尖锐牙带,内侧各具一行大形的犬牙,排列稀疏。鳃4个,鳃孔宽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9,鳃丝发达,无鳃耙。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在腹鳍基至臀鳍后基间。 体被以细小的圆鳞,排列很不规则,仅吻基都上方,额部前方及前鳃鳃盖与鳃盖上具鳞,余省裸露。侧綫鳞位低,近腹缘,起于峡部后方,止于尾鳍基中部,于胸鳍下方具一向上分枝,伸达胸鳍基都。 背鳍,臀鳍前部2鳍条不分歧。背鳍位于背部的远后方,起点在臀鳍2~4分歧鳍条的基部上方。胸鳍较短,尚不及眶后头长。腹鳍位于腹部较后方,约于眼中部至尾鳍基的中间。尾鳍后缘圆形,下部鳍条稍突出。 新鲜标本体背方翠绿色,头上,吻部呈暗绿色,体背上正中綫具一条较宽的暗绿色纵带,起于后头部,止于背鳍的前方,纵带两侧又各具一平行的暗绿色细綫,体侧及腹面具闪光银白色,由胸鳍基部上方至尾鳍基具一纵行闪银色带,前方很细,于腹鳍后方;背鳍、臀鳍间变宽。背鳍及尾鳍边缘淡黑色、胸鳍淡绿、尾鳍基部具一约与瞳孔同大的眼状斑。臀、腹鳍无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红海,非洲东都各海中。  
[水域环境]:海水,半咸水  
[生活习性]:
发现于沿岸区域与红树林林列的舄湖了, 也进入淡水。 肉食性。 主要吃小鱼, 尤其鲱鱼。 生存在温度范围从 26 到 29 度。 卵生的. 卵可能被发现于在卵的表面上的卷须水依附于目标。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0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