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户应强化后期管理工作


河蟹养殖后期的饲养、捕捞和贮运管理好坏,对提高品质和销售价位起作举足轻重的作用,养殖者必须从各环节严加防控,后期管理尤为重要。
投饵
河蟹饲养后期,将要经过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蜕壳,壳长和体重增加幅度较大,饲料投喂要满足蜕壳和积累蟹黄、蟹膏,提高肥满度对蛋白质的需求,动物性饲料应占饲料总量的60%以上,后期应以海、淡水小杂鱼,螺、蚌、蚬肉及动物内脏、猪血等为主;植物性饲料有豆饼、、麸皮和浸泡的大豆等;并适当投喂一定量的南瓜丝、土豆片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和浮萍、蔬菜叶等青绿饲料。投喂时间应在午夜为主和上午8~9时或下午3~4时,投喂量控制在池蟹体重的5%左右,防止过多残饵败坏水质,忌投喂霉变、腐烂的劣质饵料。投喂配合饲料必须符合NY5072标准。
调水
水质要求清新、溶氧丰富,符合NY5051标准。后期换水不必太勤,水位一般稳定在1.5m左右,为了调节水质、预防病害和增加钙质,促进黄壳蟹向青、绿壳蟹过渡,可泼洒一次生石灰液,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40g左右。后期蟹池中的一些水草已变老甚至枯死,可从其它水域中捞取一些清洁、新鲜的水花生、水葫芦等投入蟹池,使蜕壳蟹更多地生活在水草上,避免多在水底淤泥中爬动,使体色变得灰黑,同时水草也有调节水质的作用。
防病害
优质商品蟹除要求青壳、白肚、黄毛、金爪外,还要求甲壳光洁,螯足、附肢完整,鳃呈乳白色、半透明状,反应敏捷,游泳爬行自如。因此,在管理上要采取积极的病防措施,控制使用药物。必须用药时要符合NY5071标准,并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后期池中河蟹个体大,善上岸,腥味重,容易引来周围的老鼠、蛇、鸟类等敌害,因而要加强巡塘,用吓赶、器械、捕捉、药物等途径消除敌害的侵袭,防止其捕食河蟹或破坏蟹的肢壳完整。同时要保持防逃设备的完好。
捕捞
池塘成蟹一般在“重阳”节后,根据上市量大小等因素适时捕捞;网围养蟹一般从十月份开始捕捞,防止造成超过捕捞季节“蟹过冬,影无踪”的事故;稻田养蟹的收获宜早不宜迟,可在收割水稻前10~15d捕蟹。捕捞可采取徒手捕捉,地笼、罾簖、抄网、丝网等工具张捕,也可采取排水集蟹法捕捉,无任采取何种捕蟹方法,都要特别小心,以免碰伤螯足和附肢。
暂养
捕起的河蟹可在蟹箱、笼或室内短期暂养,方法是将箱、笼放到预先选择好的水较深的河沟、湖泊中,用木、竹桩固定悬吊在水中,要求箱、笼底不靠泥,定期在笼或箱内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和青菜等;室内暂养每天用新鲜水喷洒1~2次即可。长时间暂养可在水泥池或土池中进行,暂养池事先必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暂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kg以内,要保持水质清新,温度高时每隔2~3d换一次水,水温低时加深水位至1.5m,暂养期间投喂适量的动植物性饵料。
包装
河蟹可用网袋、蒲包、泡沫箱等作为包装容器,运前蟹的鳃要吸足水分,保持湿润,按规格、雌雄分开盛放。如用泡沫箱包装,一般箱的规格(50×40×30)cm,底部铺上一层无毒的新鲜水草或蒲包,蟹要逐只分层平放,每箱装20~25kg,上部放少量湿润的水草后用箱盖压紧,高温时箱内要放一些碎冰。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能对河蟹造成直接和间接污染。
运输
短途运输可用自行车、摩托车拖运,远途运输可用火车、汽车,最好用保温车运输。运输途中要防止互相挤压,防止爬动,做到透气,防风,防日晒雨淋,防高温。运到目的地后,应及时散放于水泥池、水族箱中,不时淋水保湿。

相关阅读

河蟹放苗前后养殖管理工作及注意事项



一,放苗前解毒
新塘,通过几年的养殖情况来看,农田的农药残留很重,开垦为池塘以后即使经过长时间的泡塘,土壤中的药残在放苗以后也会存在隐患。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放苗前解毒,超能解霸(3-4亩/瓶)或者降解专家(3-4亩/袋)
二,选苗试水泡苗放苗
1,选苗,选苗看色泽,淡黄色或者青灰色:看活力:看规格:看体质,底板无黑锈底板。
2,泡苗,蟹苗经过一段时间的脱水运输,活力会明显下降,虾蟹卫士泡苗可以杀灭苗体携带病菌。维能泡苗能有效增强蟹苗体质。增强抗病力,提高蟹苗成活率。
3,试水,检测水质指标是否超标,蟹苗试水24小时观察蟹苗活力,成活率。
三,放苗前肥水
1,肥水的好处,为蟹苗提供天然的开口饵料,增加水体溶氧,有效抑制青苔生长。
2,肥水组方:沃肥膏+藻倍加一组十亩浸泡20分钟
2瓶富藻ATP+1桶丰水源一组8亩分上下午使用
丰水源+藻倍加一组八亩浸泡二十分钟
3,养殖技巧要点肥水要在晴天上午
肥水5-7天后,藻类生长达到峰值,此时要适当追肥,否则水易落清。轮虫,枝角类的繁殖也是蟹苗喜食的开口饵料,放苗初期避免使用杀虫剂,定期肥水即可!
肥水避免使用鸡粪,猪粪等有机肥或者无机化肥。有机肥高温易发酵,会形成老绿水,无机肥会造成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升高。氮磷比失调会引发高温蓝藻。
用茶籽饼清过的塘要经常使用菌种调水,否则水质易浓。
四,投放螺蛳,三月中下旬投放一次,整个养殖期分三次投放,一次量不宜过大,200斤/亩
五,常见问题
螃蟹撑爪,上岸不下水,趴草头都是中毒反应,首先检查水质指标,指标正常则为药物残留。外泼解毒的同时要使用维能化水泼洒(5亩/袋)先解螃蟹体内毒素,再解水体毒素。

如何强化河蟹养殖中后期质量管理


如何强化河蟹养殖中后期质量管理
经对示范户塘口服务,周边乡镇养殖情况调查,以及市场销售情况了解来看,今年的河蟹与去年相比,规格却要小上许多,硬度也不是太好,价格一般。而规格大、品质好的河蟹不但售价高,且好卖,但数量和比例却不是很多。
原因分析:一是由于今年不少养殖户增加了放养密度,蟹种投放量由以前的800只/亩,普遍增加到了1000只/亩左右,密度虽然增加了,但在放养条件、生态环境、增氧设施、饲料投喂等方面却没有改变多少,从而影响了河蟹的生长;二是天气因素。今年上半年气温较低,而且不稳定,尤其是5、6月份(水产动物最适生长期)雨水较多,光照少,水中溶氧不足,严重影响了河蟹的吃食与生长;三是病害因素。今年河蟹“水瘪子病”呈不断上升势头。为防病、治病,许多塘口用药较多,影响了河蟹的生长。
根据目前不少示范户塘口河蟹规格比往年偏小的情况,要增加河蟹的上市规格,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投喂精料,加强营养,增加体重;二是调节水质,即使河蟹开始转塘,水质变混浊,也要增加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使水体有一定的水色,保证溶氧充足;三是改善底质,防止河蟹铁锈板或者黑底板的产生;四是及时清除过多或腐烂变质的水草;五是勤巡塘,观察河蟹活动与吃食情况,对投饲质量和数量做及时调整。

养殖户重视河蟹后期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后还需要管理吗?很多养殖朋友都认为蜕壳后水温低了,没什么问题了,从而放松了管理。事实上最后一次蜕壳后,池塘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详细原因和正确的管理方法如下文介绍。
一、良好的水质,是保障河蟹正常摄食的前提
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完成后,活动量增加,导致底层的粪便、残饵上翻至水中,水质变差(水浓、水浑或水红)。长时间的水质差必然影响河蟹的正常摄食,性腺(膏和黄)不能正常发育和生长,河蟹的份量就不足,就是我们所说的看着螃蟹个头挺大,就是不“压秤”。
正确的水质管理方法如下:
(1)创造条件增加新水或者换水,尽可能的避免水浑、水绿或水红,清爽的水质有利于河蟹摄食和生长。
(2)多开增氧机,保持较高的溶氧。多开增氧机利于底层上翻的有机质的分解代谢,同时充足的溶氧利于河蟹摄食。
(3)坚持使用“碧水安”解毒调水,分解水中杂质,促进水体代谢;继续使用分解型底改“底居安”分解底部“垃圾”,保持良好的底层环境。
二、充足的营养,是后期增重的关键
这段时期适宜投喂一些高蛋白的饲料、优质的冰鱼,来满足河蟹对营养的需求。粗粮推荐玉米(淀粉含量高,可以满足河蟹对能量的需求)、黄豆(蛋白高,而且黄豆中的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河蟹性腺的发育)。
注意:在增加蛋白的同时,必需同时增加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充,建议内服“营养快线”(根据投喂量每包内服3~5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同时提高河蟹的活力及免疫力。
三、防虫改底,有效预防河蟹纤毛虫、黑黄底板
河蟹摄食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底差、底臭或低氧,河蟹吃料就会迅速减少,而养殖后期是一年中环境最差的时期,随着投喂量的增加,底质的污染会持续加重;同时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大,水体易返底,易长纤毛虫。
所以在养殖后期,不应该放松改底,建议使用防虫改底“底虫净”,防止底臭影响河蟹摄食。
注意:
(1)很多池塘养殖后期河蟹体表出现大量的纤毛虫,其原因就在于不注重池塘的管理,池底污染加重。纤毛虫喜欢在污染重、水浑和底差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后期加强改底,可以有效预防纤毛虫。
图1纤毛虫严重
(2)很多池塘养殖后期河蟹发生黑底板、黄底板等症状,而且一旦发黑就很难洗掉,也很难处理。其原因是池底残饵粪便在低氧或无氧的条件下,进行过无氧发酵,使池底产生酸性物质,会腐蚀蟹壳,然后池底污染物再黏上去就成了黄、黑底板。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池塘底质不但发黑、发臭,而且还酸化了,这样的池塘尤其要注重改底。“底虫净”改底,防止底泥发酵,效果明显。
图2黄底板
图3黑底板
四、定期检测亚硝酸盐
由于河蟹活动量增大,池塘底部粪便、残饵上翻,导致亚硝酸盐逐渐升高。河蟹长时间在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体质会变差(无力、吃料差)。20xx这两年部分池塘到后期卖蟹时河蟹无力,原因就是亚硝酸盐长期偏高。因此建议后期5~7天进行一次水质指标检测,使用“降硝多+利生多”,可以有效促进亚硝酸盐转化,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且不易反弹。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1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