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眼鹅

产地与分布:原产于山东莱阳地区,因集中产区地处五龙河流域,故又名五龙鹅。在历史上曾有大批山东移民迁移至东北,把该鹅种带到东北。豁眼鹅以辽宁昌图饲养最多,俗称昌图鹅,在占林省通化地区和黑龙江等地俗称疤拉眼鹅.目前.以东北三省、山东为最多,亦分布至内蒙古、湖北、广西、安徽等地。

品种特征:该鹅最显著的特征是眼呈二角形,眼睑前方尖而后方圆.前上方眼睑边缘有。0.4-0.5厘米的豁口,因而称之为豁眼鹅。鹅体躯呈卵圆形,背部宽而平.胸腹丰满,腿脚粗壮。全身羽毛洁白,肉脚橘黄色,喙、胫、蹼橘红色。成年公鹅体重3.72~4. 58千克,母鹅3. 12~3.82 千克.

生产性能:90日龄仔鹅体重1. 9-2. 5千克。150日龄体重可达3.0^-3.5千克。半净膛屠宰率为78.3%~ 81.2%,全净膛屠宰率为70.3%-72.6%。年平均产蛋100 枚左右.平均蛋重120-130克,蛋壳白色。一般210-240 日龄开始产蛋,无就巢性.公毋鹅配种比例为1,6^-7,受精率为85%左右,受精蛋孵化率为80%--85%。

相关知识

豁眼鹅的杂交效果


早在70年代末,江苏就引进豁眼鹅与太湖鹅杂交,以豁眼鹅为父本的杂交后代在放牧条件下,70日龄活重为平均 2.35千屯,比纯种太湖鹅提高1.3%,两者差异不显著。用太湖鹅作父本,豁眼鹅为母本的杂交后代,在放牧条件下仔鹅70日龄平均活重为2.58千克.比纯繁太湖鹅70日龄活重 2。32千克提高10%。然而,由于豁眼鹅在江南地区没有表现出优良的产蛋性能,适应性较差,失去了推广价值,先后有几处从辽宁引入大批豁眼鹅饲养,最后都被淘汰。广东省为了既保持清远鹅肉质好的特点,.又克服其产蛋少的缺点,曾引进了豁眼鹅及籽鹅进行杂交,先用豁眼鹅作母本与清远鹅杂交,再用杂交1代作母本,又用清远鹅作父本,进行回交。所产生的回交后代既保持了清远鹅肉质好的特点,又满足广东及港澳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由于杂交1代母鹅的产蛋性能好,用作回交母本提高了繁殖性能。

豁眼鹅的科学养殖技术


豁眼鹅的科学养殖技术,山东农村豁眼鹅的养殖户比较多,豁眼鹅体型轻小紧凑,头中等大小,额前长有表面光滑的肉质瘤,眼呈三角形,上眼睑有一疤状缺口,为该品种独有的特征。颌下偶有咽袋,颈长呈弓形,体躯为蛋圆形,背平宽,胸满而突出,前躯挺拔高抬,成年母鹅腹部丰满略下垂,偶有腹褶,腿脚粗壮。喙、肉瘤、胫、蹼橘红色;虹彩蓝灰色;羽毛白色。山东产区的鹅颈较细长,腹部紧凑,有腹褶者占少数,腹褶较小,颌下有咽袋者亦占少数;东北三省的鹅多有咽袋和较深的腹褶。豁眼鹅养殖的规模大小与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养鹅数量多、出栏数多、劳动效率高,收效也大。决定饲养规模的大小要根据养殖户的劳力资金、草料资源等条件,以及市场销售情况来确定。如果条件尚不够完善,饲养技术跟不上,不必追求大规模,否则饲养管理不善,鹅群生产性能下降,患病死亡增多,反而得不偿失。一般农产饲养肉鹅500只左右,种鹅150只左右;专业大户可适当多养,肉鹅可为1000~2000只;种鹅可为500~1000只。
豁眼鹅的养殖,一般种植牧草来饲养。牧草饲料作物在选择上要长短结合,以短期见效为主。应以富含蛋白质柔嫩多汁叶菜类和禾草结合,但以叶菜类为主的原则。应以hn-mc籽粒苋、hn-mc苦荬菜、hn-mc菊苣为主,搭配种植其他牧草。草种合理搭配很重要,单一种不能达到营养全面,也很难做到全年供青,要搭配多种草来种植。很多种类的草料它们均适宜全国各地种植,可春、夏、秋播,全年供青,可为250--300只鹅供青。针对放牧鹅采食积极性主要在早晨和傍晚的特点,鹅群的放牧要早出晚归,放牧到八成饱时应赶至水源处饮水戏水。高温天气时要增加放水次数和延长放水时间。放牧前要注意放牧地和水源不要被农药等污染,同时对放牧的草地、茬地、畦地等要有计划轮换放牧。
豁眼鹅的发展要加强雏期的管理,养殖户需要做好如下工作:①要做好保温防湿工作。在育雏期间要经常检查育雏温度,如发现雏鹅打堆时应及时哄散,并保持育雏舍通风,地面干燥,清洁。 ②要做好饲喂工作。开始可用浸泡的碎米和柔嫩的青菜饲喂,每天饲喂6次左右,10~15日龄后可配以全价饲料和青饲料(如黑麦草)饲喂。 ③要做好疫病防治和防御敌害工作。

鸭(鹅)常见眼观病变


鸭(鹅)在发病的过程中,其正常物质代谢和生理机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和障碍,进而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在形态和结构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形态上的改变称为病理变化。鸭(鹅)死亡,其组织器官因受体内酶和细菌等的作用和外界温度的影响,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机体死亡时后发生的,故称之为死后变化。在剖检应时注意与生前发生的病变相区别。尸体腐败后,将使生前的病变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从而影响剖检时的观察和正确判断,此时不宜做剖检,因此剖检工作必须于鸭(鹅)死亡时尽快进行。常见的眼观病变有:

(1)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中的血管扩张、血液含量增加谓之充血,有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种,后者又叫郁血或淤血。由于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故郁血器官组织呈紫红或暗红色,稍肿大,切面常有暗红色血液流出。郁血常见于肺、肝、脾和肾等器官组织

(2)出血。血管的完整性因外伤或疾病过程而受到破坏,血液流出血管壁之外称为出血。出血是一种很常见的病变,在各种疾病过程中,特别是在传染性疾病过程中,常可见不同类型的出血性病变,包括点状出血、淤斑状出血、出血性浸润、体腔积血和血肿形成等。

(3)水肿。因营养或疾病等原因而使体内水代谢过程发生障碍,过多的液体蓄积在组织间隙中的病理现象称为水肿,如肺水肿、皮下水肿、肠粘膜水肿等。如果过多的水分蓄积于如胸腹腔、心包囊、脑室内等体腔时.则称为积水,是水肿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4)萎缩。这是指成熟器官组织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前者如性成熟后禽只的胸腺和法氏囊的萎缩.是正常的生理表现;后者如长期营养不良或某些疾病过程中,出现一种或多种器官组织的萎缩,这是一种病理性表现,常见不同的诊断意义。

(5)肥大。这是指器官组织的体积、重量较正常增加的现象,也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两类。生理性肥大如产蛋期母禽的卵巢和输卵管的体积明显增大,而病理性肥大则是常因种种原因引起器官组织内实质细胞或间质的异常增殖所致,如肝硬化前期因小胆管和纤维组织的大量增生而使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6)混浊肿胀。又称颖粒变性,是蛋白质代谢障碍的一种表现,多发生于代谢比较旺盛的器官,如肝、心和肾。病变器官肿胀,色禅混浊如沸水烫过一样,常见于急性传染病和中毒病的过程中。

(7)脂肪变性。这是脂肪代谢障碍的一种表现,多发生于肝脏和心肌,常见于急性热性传染病和中毒病。肝病变轻微时,仅见其色稍黄;严重者,肝脏肿大,质柔软,呈弥漫性黄色,切面带油脂状;心肌脂肪变性时,亦带黄色,切面见有黄色条纹.与正常红揭色心肌相间,形成花斑样外观。

(8)坏死。局部组织细胞死亡称为坏死,可发生于任何组织器官。坏死的组织失去正常的结构和色泽,质多松脆,多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引起坏死的原因很多,具体表现各异。如急性禽霍乱时,肝表面和切面均可见大量分布较为均匀、针尖或针头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而患沙门氏杆菌病时,其坏死点则较疏而大;患曲霉菌病时,肺脏常有黄白色、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结节性病灶,而慢性禽霍乱则常引起肺部的大面积坏死。

(9)尿酸盐沉积。由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或维生素A不足,以及某些疾病过程引起体内尿酸的代谢和排泄发生障碍,导致灰白色的尿酸盐在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组织中沉积。沉积于关节时,称为关节痛风;广泛沉积于内脏器官表面,则称之内脏痛风。肾是尿酸的主要排泄器官,最易发生尿酸盐沉积。此时,肾脏肿大,因肾小管充斥灰自尿酸盐而使之呈现出白色网状结构,输尿管亦可因充满尿酸盐而显著增粗。

(10)炎症。炎症可发生于机体的任何部位,是指机体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其临诊特点是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因炎症发生的部位及其渗出物不同,其形态学上的表现也有差异。卡他性炎是指粘膜表面的炎症,此时粘膜浮肿发红,上覆有大量浆液或粘液性渗出物.如卡他性肠炎;如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血液,则称为出血性炎;如有多量的纤维素,则称为纤维素性炎;炎症过程有明显的坏死时,称为坏死性炎;若坏死组织溶解脱落。留下一凹陷病灶时,称为溃疡。病程延长,炎症转为慢性,此时急性渗出较少,且多为纤维素物。随着渗出物的吸收和纤维素的机化,常常引起内部器官的粘连。如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鹅蛋子监(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病等时的心包粘连、腹腔器官粘连等。

鸭(鹅)内脏眼现病变与疾病


(1)心包、心肌病变组

①心包积液或含有纤维素渗出,常见于鸭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禽李氏杆菌病、霉浆体感染、鹅螺旋体病以及某些中毒病,如霉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氟乙酞胺中毒、磷化锌中毒、药物中毒等。

②心包增厚、纤维索性心包炎,常见于大肠杆菌病、禽霍乱、霉浆体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

③心包及心肌表面附有大量的白色尿酸盐结晶,常见于内脏型痛风。

④心冠脂肪出血或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临诊上见于鸭疽、鹅副粘病毒病、禽霍乱、大肠杆菌败血症、鹅流行性感胃、肉毒梭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棉籽饼中毒、氟乙酰胺中毒等。

⑤心肌有灰白色坏死或有小结节,或肉芽肿样病变,临诊上见于禽流感、大肠杆菌败血症、禽副伤寒等。

⑥心肌变性,临诊七见于禽流感、维生素E和硒缺乏症等。

⑦心肌出血,临诊上见于禽霍乱、出血性贫血。

⑧心肌缩小、心肌脂肪消耗和心冠脂肪变成透明胶冻样,这是心肌严重营养不良的表现,常于慢性传染病,如结核病、慢性副伤寒以及严重的寄生虫病等。

(2)肝脏病变组

①肝脏肿大或缩小,表面有灰白色斑纹或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常见于黄曲霉毒素中毒病;肝脏极度肿大,质地较硬,也见于鸭淀粉样变病。
②肝脏肿大,并出现肉芽肿,临诊上见于大肠杆菌病。
③肝脏肿大,淤血,表面有坏死点、坏死斑,常见于鸭瘟、番鸭花肝病、急性禽霍乱、禽副伤寒、大肠杆菌病、螺旋体病、鹅流行性感冒、禽链球菌病等,有时也见于鸭瘟、小鹅瘟、鹅副枯病毒病等。
④肝脏肿大,有出血斑、出血点,临诊上见于鸭病毒性肝炎、禽流感、鸭次睾吸早病、禽霍乱以及痢特灵中毒等,也见于鸭瘟期的肝脏病变。⑤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占铜色或墨绿色,常见于大肠杆菌病、禽副伤寒、禽葡萄球菌病、禽链球菌病等。
⑥肝脏肿大、硬化,表面粗糙不平或有白色针尖状病灶,临诊上见于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
⑦肝脏萎缩、硬化,多见于腹水症晚期的病例和成鸭成鹅黄曲霉菌毒家中毒。
⑧肝脏肿大,有结节状增生病灶。则见于成鸭成鹅的肝癌。
⑨肝脏肿大,表面畏盖渗出物,临诊上常见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败血霉浆体感染、鸭瘟疫、鹅鸭瘟、脂肪肝综合征等。
⑩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脂肪变性,切面有油腻感,多见于脂肪肝综合征,也见于维生素E缺乏症和鹅流行性感胃。⑾肝脏有寄生虫,常见于后睾吸虫病。
⑿腹腔内有血凝块,常见于外伤、肝破裂等。

(3)肺病变组

①肺淤血、水肿,临诊上见于慢性鸭瘟、急性传染病如禽流感、番鸭细小病毒病、鹅粘病毒病、禽霍乱、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副伤寒、禽链球菌病、霉浆体病等,也见于棉籽饼中毒。
②肺实质有淡黄色小结节,气囊有淡黄色纤维渗出或结节或者有灰黑色或淡绿色霉斑,临诊上见于曲霉菌病。
③肺有淡黄色或灰白色结节,见于曲霉菌病、结核病。
④肺肉变或出现肉芽肺,见于大肠杆菌病等。
⑤肺内容物呈胶状,见于中暑、急性缺水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14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