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一)


关键控制技术一健康清塘·消除隐患
清塘的目的是为消除养殖隐患,是健康养殖的基础工作,对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清塘把三关,消除养殖隐患
第一关,消毒灭菌除杂(杀死病原菌及杂鱼杂虾杂蟹):排干池水,暴露池底,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物。在阳光下暴晒,并翻耕表层土壤,达到消毒杀菌,提高土壤间隙空间的氧气和水分的含量,并选用百安威、绿康露、底舒安、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清塘除杂。如果是养殖1~2年的蟹塘,池底无太厚淤泥,用漂白粉(含有效氯大于30%)每亩10公斤干法清塘或每亩20xx以上的老塘,池底淤泥比较厚,用生石灰(化灰溶水)每亩75~100公斤干法清塘或每亩150~20xx实践证明是利于养蟹的水草良种。它们各有优、缺点,应充分把握其特性,管好蟹池水草。
1.苦草(扁担草、面条草):
优点:蟹喜食、耐高温、不臭水。
缺点:易被破坏。特别是高温期给河蟹喂食改口季节,如不注意保护,破坏十分严重。有些以苦草为主的养殖水体,在高温期不到1周苦草全被蟹夹光,养殖户捞草都来不及,导致水质恶化,引发河蟹大量死亡。
2.轮叶黑藻(灯笼草、节节高):
优点:喜高温、生长期长、适应性好、再生能力强,河蟹喜食,适于光照充足的池塘及大水面播种或栽种。轮叶黑藻被河蟹夹断后能节节生根,生命力极强,不会败坏水质。
3.伊乐藻(吃不败):
优点:发芽早,长势快,5℃以上即可生长,早期其他水草还没长起来时,只有它能够为河蟹生长、栖息、蜕壳和避敌提供理想场所。伊乐藻植株鲜嫩,叶片柔搬,适口性好,营养价值明显高于苦草、轮叶黑藻,是河蟹喜食的优质饲料,早春秋末生长最为旺盛。
缺点:不耐高温。水温30℃时,基本停止生长,易臭水,其覆盖率应控制在20xx蟹,但草一直养不好。20xx在使用了健草养螺宝后,并于晴天上午用六控底健康,且定期使用3次以后,他来到店里高兴地说:“我养的草目前是整个兴化最好的,水韭菜、轮叶黑草、伊乐草都是最好的!”

相关知识

河蟹养殖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二)



关键控制技术三健康肥水·保健养苗
成功养殖户已认识到养蟹前期肥水的重要性:前期水肥藻相好,对保苗和顺利蜕壳很重要。
肥水就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既能解毒、净水(吸收水体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又产氧(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大量的溶解氧,水体中70%左右的氧是藻类和水草产生的),还是蟹苗喜食的天然优质饵料(无论是藻本身营养或是食藻的浮游动物,对苗期的营养保健作用是其它任何人工饵料不可比拟的)。水质和藻相的好与坏,对河蟹的应激反应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水质爽活、藻相稳定,溶氧和pH值通常也正常稳定,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重金属一般不会超标,河蟹在这种环境里才能健康生长。反之,水质条件差,藻相不稳定,则水中有毒害物质就会增加,溶氧偏低,pH值不稳定,河蟹容易应激生病。
肥水需具备条件:
①水温、光照:放苗前期,水温偏低,会对肥水产品的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此时不必太心急,尽量选择晴天上午,选用抗低温、抗阴雨的肥水黄金搭档“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清源”肥水,起效快,藻类营养丰富、适口性好;
②藻种:天然水体含有丰富的有益藻,肥水前需引入3~5公分新水,其实就是引进藻种,利于培藻;
③解毒:清塘时遗留的药残,加上海水污染严重、重金属超标,都是影响肥水效果的因素。在肥水前先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解毒,可优化水、底环境,让肥水效果倍增;
④营养:藻类繁殖需氮、磷、钾、钙、镁、磷、氨基酸、腐殖酸等营养成分,不同的藻类所需的营养成分组成也各不相同。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藻幸福、藻健康等产品内含硅藻、小球藻和绿藻等优质藻类必需的养份,利于优质藻相及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为苗种提供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选择优质肥料,培养良好藻相,可增强苗种抗逆性,大大提高苗种成活率。
健康肥水五步曲:
①进水:要用80~100目的筛网套在进水口处,过滤野杂鱼和鱼卵,否则这些野杂鱼卵进到塘里,会给养殖带来隐患;
②消毒:进水后,用百安威或绿康露(1瓶2~3亩)消毒,消除杂菌和障碍肥水的因素;
③解毒:2天后选择晴天上午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1瓶3亩.米)稀释后全池泼洒,消除水体中的消毒剂残留,络合重金属,优化藻类生长环境,肥水效果事半功倍;
④施足基肥:为培育优良的浮游生物和水质,施足基肥是关键。如基肥不施足,肥力不够,营养供不上,就无法满足天然饵料繁殖的需要,水质清瘦,不利于苗种的健康生长。解毒后添3~5公分新鲜含藻水,然后按8~10亩.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酵素钙肥1包施基肥,在天气晴好时浸泡2小时,然后全池泼洒,泼洒前加入2包降解灵,有条件的开动增氧机,促进水流及肥料的均匀,利于藻类繁殖。实践证明,按此方法操作,可培育优良的藻类和轮虫、枝角、桡足类等天然适口饵料供苗种摄食。
⑤科学追肥保水色:有时候养户看到水肥起来了,但投放苗后很快就变清了,就认为肥效不好,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如果刚肥起来的藻类适口性好,苗种和轮虫喜食,又未能及时补充藻类生长需要的营养,那么藻类很快被消耗完,直观表象是水很快会变清。所以,为了维持藻类,稳定水色,必须适时、适量、均匀、少量多次的科学追肥,可在放苗3~4天后,按10亩.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加适量水混成膏状侵泡1小时,然后加水稀释全池泼洒,既可保证藻相营养的供给,也可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浪费,或者导致施肥太猛,水质过浓。在水肥起来后,可按8~10亩用新活菌王1瓶+六抗培藻膏1桶混合泼洒以稳定水质。
肥水困难的原因和对策:肥水困难的原因和对策:详看P
关键控制技术四优选蟹苗
(一)选择优质蟹苗的关键控制点:
蟹苗的选择标准:
①选择本地培育的优质苗;一般土池培育的的蟹苗较工厂化培育的蟹苗适应能力更强;同等条件下,先选土池培育的蟹苗;
②苗龄6日龄以上,淡化超过4日,盐度降至3左右,维持1日以上,大小均匀比例达80~90%的蟹苗;不选淡化时间不够、个体太小或大小不均的嫩苗和花色苗;
③选择品系纯正、苗体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洁、活动敏捷的蟹苗;苗为整齐的淡黄色、晶莹透亮,黑色素均匀分布;不选体表和附肢有聚缩虫或生有异物的不健康苗;不选壳体半透明、泛白的嫩苗或深黑色的老苗;
④手抓一把蟹苗,甩干水后,轻握有弹性感、沙粒感和重感;放在耳边,可听见明显的沙沙声;轻握再放开,能迅速四处逃散,无结团和互相牵扯现象,则为健康苗,否则为劣质苗;
⑤将捏成团的蟹苗放回水中,马上分散游开,而不结团沉底;连苗带水放在手心,苗能带水爬行而不跌落;
⑥观察蟹苗在水中游泳的活力和速度;选择在水中平游,速度很快,离水上岸后迅速爬动的健康苗;不选在水中打转、仰卧水底、行动缓慢或聚在一团不动的劣质苗;
⑦蟹苗胃里有饵,但不多;蟹苗过秤时无残饵杂质和死苗,苗在网箱应沥水后过秤;
⑧仔细观察苗池中死苗的数量,如池中死苗多,尚存活者也是病苗。
扣蟹蟹种选择标准--“五看”:
看体色:体表光洁不沾污物、色泽鲜亮,颜色深浅一致。
看规格:选择品系纯正、规格整齐、苗体健壮的扣蟹,规格为100~120xx养成上市,成蟹出塘规格是150克以上,一般“扣蟹”亩放养量600~800只,规格在50~80只/斤;如果要求成蟹出塘规格是125~150克,如果蟹种规格是每斤100~160只,应每亩放蟹种800~120xx养成上市,一般“豆蟹”亩放养量:5000~7000只(规格在7000~10000只/斤)。可视池塘环境及苗种质量,在上述放养量的基础上±10~20xx后放养,水温较高,水草易繁殖,青苔不易滋生。水温达到10℃时放养,则生长快,成活率高。
2.防·抗应激:为了预防蟹苗入池后引起应激死亡或成活率低,须提前做好防抗应激工作。
①水质检测:放苗入池前,检测放养池的水质条件(水温≥10℃、pH在7.5~8.5之间、溶氧≥4mg/L、亚硝酸盐≤0.05mg/L、氨氮≤0.3mg/L、余氯≤0.01mg/L))及饵料生物的数量。尽可能使放养池与育苗池的水质条件保持一致(要求盐度相差不超过5度,pH值不超过0.3,温差不超过3℃)。
②解毒抗应激:由于水源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放苗前解毒和抗应激非常必要,在放苗前1天全池泼洒解毒超爽(1瓶用5亩),在放苗前5小时按4~5亩全池泼洒纳米氧、护苗露各1瓶;苗期按上述方法每7~10天用1次,能有效提高苗的成活率,减少发病机率。
③放苗时间:宜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尽可能避开暴风雨天气。如果放苗后5天内有暴风雨,应按3~4亩泼洒降解灵、应激宁各1包。放苗时,应将运抵的蟹苗连箱浸入池水后浸泡2~3分钟即提出水面静置,或用池水喷淋后静置5~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蟹苗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再在池面上风处把蟹苗连箱沉在水面,任其自行游入池中,或将蟹苗均匀放在蟹池四周池边上,让其慢慢爬入水中,切勿直接成堆倒入池中,放养时操作要轻,使蟹种在池内均匀分布,以提高蟹苗的抗应激能力和成活率。放苗时,水位应在0.8米以上,起到保水温的作用,同时避免河蟹打洞,pH值在8.5左右,水温在蟹苗的适应范围内。进水应用60目筛绢网布过滤,以免野杂鱼及敌害生物随水而入。
④肥水不好不放苗:肥水为蟹苗提供天然饵料和隐蔽场所,提供舒适环境,减少蟹苗上岸及因天气突变给蟹苗带来的应激死亡。
⑤加强蜕壳期管理:扣蟹的第一、二次蜕壳决定了河蟹养殖的成活率,所以,应特别重视扣蟹第一、二次蜕壳的管理。蜕壳高峰期应按3~5亩用纳米氧1瓶+特力钙1包混成糊状泡30分钟再加水全池泼洒,及时补钙、补能量、增氧,预防蜕壳难、蜕壳不遂及蜕壳后遗症。
合陈王老板:20xx拿的苗质量不理想,接受建议用噬菌皇泡苗,放苗前用护苗露全池泼洒,苗平安下水。同批拿苗的几个养户都出现了死苗、上岸的现象,天天晚上和早晨都在塘口捡死苗。王老板却说:“我在放苗后巡塘一切正常,晚上可以安心睡大觉。”
现在螃蟹越来越难养,蟹苗死亡率过高,四月份补苗的较多,实践证明:用噬菌皇泡苗,用护苗露抗应激的蟹苗晚上基本没有上岸现象。
(三)防控“懒蟹”
蟹苗放养前期,由于池塘环境、水温、水质变化,河蟹会栖居洞穴或水草丛中,不肯出来活动和觅食,体色深黑,甲壳硬,生长缓慢,慢慢就成了“懒蟹”。其原因有:
1.水草:蟹池缺乏水草,河蟹缺乏隐蔽场所,出现“懒蟹”;年前种植的水草或上年留下的伊乐藻春季出现“疯长”现象,占据了河蟹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得河蟹觅食活动减少,懒蟹较多。建议:水草种类多样化,保持水草间空隙,蟹池水草分布呈“井”字型。
2.溶氧:前期水温偏低,水体清瘦,藻类缺乏,蟹池溶氧低于觅食活动水平(4mg/L),影响蟹正常觅食,渐而出现“懒蟹”。建议:用耐低温的肥水组合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施基肥,定期用六抗培藻膏+特力钙少量多次地追肥。
3.pH值:水体碱度偏高,pH值达9.0以上,影响河蟹摄食活动,出现“懒蟹”。建议:按3亩用净水王1瓶+降解灵1包泼洒,第二天按5亩用新活菌王1瓶+红糖2公斤浸泡2小时泼洒,可降低pH值,促进摄食活动。
4.水位:水位变动大,忽高忽低,河蟹容易在“潮间带”挖洞穴居,懒于出来活动,形成懒蟹。建议:前期不宜频繁换水,保持水位稳定,随着水温逐渐升高逐步地提高水位。
5.河蟹密度大且投饵不均匀:导致部分河蟹吃料不足,只能摄食洞穴附近泥土中的腐殖质维持生命,生长缓慢,出现懒蟹。建议:早期河蟹摄食量小,活动范围小,可沿浅水区均匀稀撒,不宜定点投放饵料,同时用活性蒜宝和酶解多糖拌料,加强诱食,有助消化吸收,促进生长。

黄鳝健康养殖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五)



关键控制技术十一反之,过瘦也会导致鳝鱼患病。因而,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水质变化,及时灵活采取培肥、养水、护底、加水、换水、解毒、防应激等有效措施。

⑤遮荫降温防暑:黄鳝生长适温为15~28℃,夏季水温过高,黄鳝易中暑死亡。所以要在养鳝池中栽种慈菇、水葫芦、水花生、水稻等植物,最好同时在池的上方搭葡萄架、丝瓜架或用遮阳网遮荫。

⑥做好疾病隔离工作:当连片鳝池的某一个池子发生传染病时,一定要做好“封池”隔离工作,即在该池用过的网具等,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再在其他池中使用。死鳝要挖坑埋好,切勿乱丢,同时应避免该池水流入其它鳝池,以防传播蔓延。

⑦适当放养泥鳅、蟾蜍、田螺(必须经消毒后才能放养):蟾蜍是给黄鳝治病的良医,每个池中放1-2两只即可,否则蟾蜍上窜下钻,会搅得黄鳝不得安宁。田螺是清除黄鳝粪便的勤杂工,但也不能超过每平方米0.25公斤,多了也会跟黄鳝争夺氧气,同时田螺是对氧气非常敏感,如果缺氧,它就会扎堆,这时就要注意调养水质或及时换水了。适当放养泥鳅(以每200条黄鳝搭配1条泥鳅为宜)可预防发烧病,泥鳅还是增加氧气的强将,但要在黄鳝驯食成功后放养,否则,贪吃的泥鳅会吃掉黄鳝所有的口粮。

⑧药物预防:在换季和易发病季节,定期在鳝池中施放百安威、绿康露、底舒安或本草大康,同时在鳝饵中拌喂保肝促长灵、绿康露,可预防球虫病;用活性蒜宝和本草大康拌喂,可预防细菌性肠炎病。

⑨网箱如何施药:网箱内放养水草,所以在泼洒外用药时须先用池水泼湿水草,再泼洒稀释好的药,最后还要再泼洒一次水,以便将粘附在水草上的药冲洗进水中。

⑩防止农药中毒:稻田养鳝,为保护黄鳝的安全,在稻田使用农药时,最好选择一些低毒高效,对鳝鱼无影响的农药。在使用时,最好采用喷撒叶面或拌土遍撒,以减少对黄鳝的直接影响机会,喷洒农药后,必须在鱼沟和鱼溜泼洒解毒超爽或净水王,同时在鳝饵中拌喂净水王。每天2餐,连喂两天。

黄鳝一旦发病,必须注意什么?

黄鳝如果发病,必须注意不能马上消毒,这样操作,只会加重黄鳝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马上按每亩用降解灵250克+应激宁250克降解水体、鳝体毒性,增强黄鳝的抗应激能力,并优化、稳定水质,平衡pH值,第二天才进行底质改良、去污或进行消毒等,同时还必须内服补充保肝促长灵、活性蒜宝、酶解多糖等恢复、增强体力的产品。

预防和治疗期间,使用消毒药药物泼洒时,应选择晴天,如用药后天气变坏,如遇低气压(台风、暴雨、闷热)、连绵阴雨、雾天等,应及时泼洒降解灵和应激宁缓解因天气变化引发的用药反应。

四.黄鳝常见疾病及分类

(一)细菌性疾病

◇打印病(又称腐皮病、红斑病、梅花斑病):
【病因】点状气单胞菌中的一种。在7月中旬,长江流域一带常发生。
【症状】初期体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红斑,继而发展成溃疡,边缘充血发红,形状像打了一个深深的红色印花(梅花斑),病情严重时表皮腐烂成漏斗状,露出骨骼和内脏,使病鱼无力钻入洞穴栖息,最后死亡。

【防治】
预防方法:在饲养池里放养几只蟾蜍(俗称癞哈蟆),因为癞蛤蟆身上的分泌物具有防这种病的功效。
治疗:已发病者,可用1~2只蟾蜍(池面积大,可多用几只)剖开(连皮)用绳系好,在池内、鱼沟、鱼溜内反复拖几次,1~2天即可痊愈。
治愈后将百安威或底舒安(每m3水体0.5克)在池内、鱼沟、鱼溜内抛洒。

◇水霉病(又名白毛病、肤霉病):
【病因】黄鳝受到机械损伤或相互咬伤及敌害生物侵袭致伤,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多发生在低温季节。
【症状】表现为急躁不安,白毛水霉菌大量繁殖形成白毛或白紫状,导致肌肉腐烂,离穴独游,食欲不振,最终消瘦致死。
【防治】
1.认真把好清塘三关。
2.大小分养,减少机械损伤,防止感染。
3.先用绿康露(每m3水体0.5毫升)或百安威(每m3水体0.5克)全池泼洒,第二天用食盐+小苏打(每m3水体各0.4克)全池泼洒。同时用3~4%的食盐溶液浸洗鳝体5分钟。

◇赤皮病(又名赤皮瘟、擦皮瘟):
【病因】黄鳝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造成外伤,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鳝因外伤感染部分出血、发炎、皮肤脱落,尤以腹部和鳝体两侧最为明显,呈红斑状,肠道发炎,充血,肠萎缩,眼球向外突出,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
1.放养时操作小心,避免鳝体受伤;
2.在鳝鱼池埂上栽种辣椒和菖蒲,可长期预防,效果显著。
3.一旦发病全池泼洒百安威或六控底健康;第二天用食盐+小苏打(每m3水体各0.4克)全池泼洒。
4.用5~10%的食盐水擦洗患部或把患病黄鳝放入2.5%的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

◇肠炎病(又称烂肠瘟、乌头瘟):
【病因】养殖环境恶化,或投喂腐烂变质饲料,感染有害细菌所致
【症状】病鳝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拒食、离群独游、体表发黑尤以头部最明显、严重时肛门红肿突出、腹部膨大,挤压有血状粘稠溢出。解剖可见肠内无食物,腹腔有较多淤血,肠道内有大量粘液。流行此病多发生于4~7月,传染性强,发展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防治】
1.认真把好清塘三关。
2.发病季节每10~15天用百安威或绿康露消毒1次
3.每公斤饵料用大蒜5克、食盐5克,捣烂大蒜与食盐、活性蒜宝10毫升、净水王5毫升一同拌饵饲喂,连喂3~5天。
4.不投喂腐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食台上的残饵,定期用百安威或绿康露对食台进行消毒。

◇烂尾病:
【病因】黄鳝尾部感染产气单孢菌而引起。
【症状】病鳝头伸出水面,反应迟钝,活动无力。
尾部发炎充血,继尔肌肉坏死腐烂,以致尾柄及尾部肌肉烂掉,尾椎骨外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防治】
1.运输过程中,操作谨慎,防止机械损伤。
2.注意鳝池的水质与环境卫生,避免细菌大量繁殖,放养密度不宜过大;
3.发病期间用2~5ml/L百安威或绿康露浸泡;
4.鳝池用百安威或绿康露全池泼洒,连续2次,每天1次,第四天用解毒超爽进行解毒。

◇出血病:
【病因】由“气单孢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
【症状】外观皮肤出血,解剖可见内部各器官出血,肝脏损坏严重,血管壁变薄,甚至破裂,提尾部倒置,口腔有血状液体流出。
【防治】
1.用百安威或绿康露(每亩.米用250毫升)全池抛洒;
2.第二天按3亩.米用降解灵1包和六控底健康1包全池泼洒。
3.同时在鳝饵中拌喂活性蒜宝(1%)、保肝促长灵(1%)、本草大康(1%),每天2次,连喂3~5天。

(二)生态性疾病

◇白露病、寒露病:
【病因】每年9月(白露)和10(寒露)前后20天,都会有部分养殖户的黄鳝因大量发病而不得不低价上市销售。原因昼夜温差大、风向转换不定,导致浓水、黑水、红水、氨氮、亚硝酸盐高,水花生根部容易腐烂,引发出血、肠炎、上草,同时由于大量投喂高蛋白饲料,致黄鳝肝脏负荷过重,引起肝脏病变(肿大、变白、变脆)。
【症状】主要表现软体死亡,有的口含淤泥,肠内积食,大多数病死鳝体表黏液脱落和表体不光滑,半死的病鳝用手提起不打勾解剖器体内血色殷红,下肠道无粘稠物。
【防治】
1.在换季时节,注意防·抗应激,定期用六控底健康或底舒安泼洒;控制投喂量,经常在饲料中添加清源、酶解多糖,增强排毒、解毒功能;白露、寒露前后拌喂活性蒜宝、本草大康,保肝健肠养胃;定期泼洒百安威+纳米氧,预防和减少病害发生。
2.一旦发病,先按3亩用纳米氧1瓶+百安威2瓶泼洒,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用3亩.米)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进行解毒,第三天每亩.米用降解灵300克+应激宁250克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防应激。同时每公斤饲料拌保肝促长灵、金肽康、活性蒜宝、清源各10克投喂,每天2餐,连喂3天,加强营养和抗病力。

◇感冒病:
【病因】黄鳝在气温低时转池、翻箱、天气突变、水温骤变(超过±5℃)、冒雨投食等异常情况下,产生应激,致使正常的生理因素跟不上体外温度的变化,引起黄鳝身体皮层渗透不平衡和体液代谢受抑制,体温调节通路闭塞,容易出现感冒症状。
【症状】病鳝食欲不振或拒食、上草,病鳝体表失去光泽,并有大量粘液分泌,口涎不断,严重者呈休克状态,一般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死亡,病情严重的甚至大批死亡。
【防治】
1.尽量避免在气温突降、环境突变时投苗,若投苗后出现降温,应及时按每m3水泼洒应激宁1克或本草大康1毫升。
2.水温低于25℃时投苗,在投苗后及时泼洒1次应激宁或本草大康。
3.换水时水温温差不超过土5℃。用温度很低的泉水、井水、山矿水或水库水换水之前,应让水温升高后再放入池中。
4.换水时,水应先冲入池中的缓冲坑中,并以细流注入。所换新水,每次不可超过全池老水的1/3,换水后及时全池泼洒应激宁,加强抗应激能力。

◇发烧病:
【病因】水温过高,或黄鳝密度过大、或水质恶化时,鳝体表粘液分泌,在水中发酵,并释放出高的热能,进而使黄鳝粘液大量分泌,引起鱼大批死亡。
【症状】病鳝离穴,焦躁不安,相互缠绕,翻滚,体表粘液脱落,头部肿胀,造成发烧引起死亡。
【防治】
1.运输前先经蓄养,勤换水,尽可能使黄鳝体表、口中泥沙及排泄物除净;运输密度不宜过大,运输过程中避免水质恶化,每隔6~8小时彻底换水一次。
2.养殖密度适中,池内混养少量泥鳅(以每200条黄鳝搭配1条泥鳅为宜)
3.当黄鳝发病后,立即换水,每立方米水体泼洒应激宁0.5克和降解灵0.5克。

◇发狂病(又称痉挛症、神经紊乱症):
【病因】轻度发烧后遗症
【症状】头部极度痉挛,身体蜷曲,易受惊,常有不自觉的厮咬。体表及内脏器官无炎症。鳝种放养7天后发病,10~12天开始死亡,到发病鳝死尽为止,1个月左右死亡结束。此病在养殖过程中也常有发生,病鳝一般不开口吃料,常会在池内或网箱中呈箭状快速游动,或缠绕在水草上,口张开,全身发抖,水清时可见病鳝呈“S”或“O”状旋转挣扎。病鳝在手中可明显感到其身体僵硬,体表粘液少或无粘液,无明显外伤或溃烂。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目前黄鳝养殖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
【防治】
1.先按每m3水泼洒应激宁1克,第二天每m3水泼洒绿康露0.6毫升,第三天每m3水泼洒解毒超爽1毫升。
2.每公斤料拌喂保肝促长灵5毫升、酶解多糖10克、金氨基5毫升、多维3克,每天2次,连续喂3~5天。

◇缺氧症:
【病因】由于水质、底质严重恶化或鳝池内水体温度较高,各种理化反应加剧而没有及时处理,使水体溶氧下降,造成缺氧。
【症状】黄鳝无法抬头呼吸空气,使机体呼吸功能紊乱、血液载氧能力剧减而导致头脑缺氧。病鳝表现为频繁探头于洞外甚至长时间不进洞穴,头颈部发生痉挛性颤抖,一般3~7天后陆续死亡。
【防治】
1.平时注意日常的水质和底质的养护和改良,保持水体的综合缓冲能力,可定期用新活菌王和六抗培藻膏养水,用六控底健康或粒粒神调养底质,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2.高温季节时,要及时采取增氧、降温等措施,遇到高温、低压、低氧时应全池泼降解灵(400克/亩.米),以预防疾病发生。
3.发病后立即全池泼洒降解灵(400克/亩.米)和六控底健康(200克/亩.米),可有效消除缺氧状况。

◇中毒症:
【病因】黄鳝采食变质或不卫生的食物、水质恶化(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超标)、重金属超标、滥施农药或消毒药、蓝藻或甲藻在繁殖过程中和死亡后产生毒素等等,均可引起黄鳝中毒。
【症状】黄鳝烦躁不安,部分爬到水草上面,俗称“上草症”,患中毒症的黄鳝,部分头部肿大,俗称“大头症”,解剖鳝体.黄鳝肝脏明显肿大、变脆甚至发黑。
【防治】

立即用净水王(1瓶2~3亩.米)全池泼洒,同时在鳝饵中拌喂净水王(1%)或清源(1%),每天2餐,连喂3天。

◇萎缩症:
【病因】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饵料不足,小黄鳝受到大黄鳝的压制,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黄鳝基础代谢定量值得不到满足,只能消耗自身能量来维持生命,从而产生肌体萎缩
【症状】病鳝体色发黑、消瘦、头大身细。严重时会丧失食欲,最终死亡。
【防治】
1.提供充足饵料,定期在饲料中拌喂酶解多糖(0.5%)、金肽康(0.5%)、健长灵(1%)、金氨基(1%)等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2.严格进行分级饲养。
3.饲料久缺时可降低放养密度。
4.发病早期及时增加新鲜饵料,如蚯蚓、蛆等。

(三)寄生虫疾病:分为肠道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三种。体内有寄生虫时,身体消瘦、食欲减退,解剖后可见肠和胸腔内有成虫,有时还形成硬结性肠梗阻。体外有寄生虫时,黄鳝常作较大幅度的翻滚状运动,且喜欢钻进钻出洞穴。

①寄生虫病害愈演愈烈的根源:
由于平时不注重底质和水质的养护,造成底质、水质恶化,给各种寄生虫创造了滋生和繁殖的优越环境。养殖过程中,定期消毒、杀虫,滥用消毒药和杀虫药,指标不治本,使得寄生虫的抗药性日益增强,同时破坏了水、底养殖环境,造成黄鳝应激、中毒,药残严重,生长缓慢,产量降低。
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根本在于还原“养鱼先养水”的水产养殖真相,用“养·护”模式取代“消·杀”模式,清塘严把“三关”、健康肥水、放养密度要合理,注重营造健康的池塘养殖环境,例如定期(每10~15天1次)用黑金神(或新活菌王)和六抗培藻膏养护健康藻和健康水、用六控底健康和粒粒神(或得立康)养护健康底,注重营养的消化和吸收;如需拌喂鲜活料,须用优质微生物制剂活性蒜宝(按1%)拌冰鲜鱼料投喂,不仅能改善黄鳝体内微生态环境,促进营养转化吸收,分解清除体内毒素,保护肝脏和肠胃健康,还能驱虫、酶解虫卵,达到从源头上根除寄生虫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目的。

◇肠道寄生虫-棘头虫病:

【病因】棘头虫常寄生于黄鳝肠道的前段,与黄鳝抢夺营养,同时大量寄生的棘头虫会破坏肠壁阻塞肠道,引起肠道发炎甚至死亡。
【症状】病鳝食欲不振,身体消瘦,剪开黄鳝的肠道,可发现一些状似蝇蛆的小虫。
【防治】全池泼洒百安威或六控底健康(200克/亩.米),同时用活性蒜宝(1%)拌蚯蚓投喂病鳝,每天两餐,连喂3~5天。

◇肠道寄生虫-毛细线虫病:
【病因】毛细线虫寄生在寄生在肠的后端,细如丝线,长度常在5~10厘米,常会破坏肠道组织,引起肠道发炎溃烂,严重时造成黄鳝消瘦死亡。
【症状】病鳝鳝体瘦弱,食欲突减,时常将头伸出水面,腹部向上。
【防治】
1.投放鳝种前用生石灰清池杀死虫卵。
2.定期在鳝饵中拌喂活性蒜宝(1%),每天两餐,连喂3~5天。
3.全池泼洒百安威或六控底健康(200克/亩.米)。

◇体表寄生虫—黄鳝水蛭病(又称蚂蟥病):
【病因】水蛭(俗称蚂蟥),吸附于鳝鱼体所致。
【症状】水蛭牢固地吸附在鳝鱼体上,吸收黄鳝的血液为营养,而且破坏寄生处的表皮组织,引起细菌感染。患病黄鳝活动迟纯,食欲减退,影响生长。据观察。1条黄鳝的体表可寄生于水蛭10多条,多的甚至超过100条。在蛭病发生的养殖池中,常发现黄鳝死亡。此外,水蛭还是鳝锥体虫的中间宿主。
【防治】
1.注意进水或移植水生植物时,不带入虫源,进水须过滤。
2.病鳝用3%食盐水浸泡黄鳝5~10分钟,可防治蛭病。
3.用丝瓜络浸入鲜猪血,待猪血凝固后放入水中诱捕水蛭,30分钟后取出。如此反复多次。或在养鳝池中插上一个内装有畜禽血的细小竹筒,待蚂蟥钻到筒内吸血后再捕捉。
4.养鳝池用茶籽饼浸泡液全池泼洒,24小时后换水一次,然后用解毒超爽解毒。

◇体表寄生虫—锥体虫病:
【病因和病症】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寄生生活而成。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大多数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流行期在6~8月份。
【防治】①健康清塘,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
②用20~3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病鳝10分钟左右,均有疗效。

◇血液寄生虫—隐鞭虫病:
【病因和病症】隐鞭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而引起。其形态与其他鱼类寄生的隐鞭虫不同,它的后鞭毛贴在虫体表的一段,和虫体表面构成一条比较明显的狭长的波动膜。活的虫体在血液中颤动,但很少迁移。被感染的黄鳝呈贫血状。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两季较为常见。
【防治】
1.用20克~30克/升食盐水溶液浸浴病鳝5~10分钟。
2.全池泼洒百安威或六控底健康(200克/亩.米),同时用活性蒜宝(1%)拌蚯蚓投喂病鳝,每天两餐,连喂3~5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14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