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塘水草养护!您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 ”?


本文
在当前养殖密度越来越大的环境下,河蟹塘普遍种植伊乐藻成为了养殖户的首选。伊乐藻模式下,草的好坏成为了影响河蟹规格大小的一个必要条件。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养殖户塘里的草都熬不过高温这一关。要想搞好伊乐藻,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它。
伊乐藻是河蟹不可缺少的栖息、隐蔽、蜕壳的场所,它为养殖动物提供氧气。以上这些是最基础的功能,下面这些功能才是养殖户接触的最直观表现,既伊乐藻起到的净化,稳定水质和改良底质作用。
伊乐藻的体质越健壮,它的净化能力就越强,但是每一株伊乐藻的净化能力都有一个上限,如果净化负担超过了伊乐藻的净化能力那么就会出现叶子挂脏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塘里伊乐藻覆盖率低时,伊乐藻叶子上就会容易挂脏。
简单点说:我们始终要处理好两对矛盾。第一、伊乐藻加藻相的净化能力一定要大于池塘的净化负荷;第二、伊乐藻与藻相的竞争中要处于快一步的状态,既伊乐藻只比藻类强一点,如果伊乐藻在与藻类的竞争中处于完全压倒性的优势,那么离碳酸钙过饱和的白浊水就不远了。
至于伊乐藻的养护方法,核心部分大同小异,只是在水草的生长节奏控制上有很多种不同的理念。大致分为两派,我们姑且称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观点是:前期要控制水草的长势,少施肥,少培藻,到了温度高时水草自然会生长起来。这种观点的优势是:节约各种成本,如肥料成本、人力成本。缺点是人为的因素被弱化,养殖户自己手里所能掌控的不多。
而且这几年的养殖环境不断恶化,气温和水源等等因素都在变化。比如青苔问题,如果不培藻、壮草,基本很难控制,当然也有朋友可能会说:我提前用杀青苔药预防下,这样不就可以了吗?这里我想说,扣蟹还那么小,还是尽量少用些刺激性的东西吧。
如果你的伊乐藻足够壮,一个化感作用就能让伊乐藻顶着青苔长,到了高温季节青苔反而会对伊乐藻起到保护作用。再比如苏南地区普遍河蟹和青虾套养,水没肥度,水草量少,青虾怎么办?再比如在苏北,尤其是兴化地区,水草如果长势不好,很可能就被小虫子搅起的浑水影响,还没开始发棵就萎缩了。
再则如果到了温度升高时伊乐藻的长势弱于藻类的生长,藻类占优势时水色变绿,透明度变低,再想补种伊乐藻的难度就相当大了。
任何真理都是有先决条件的,“婉约派”的观点也是如此:第一、养殖环境优良,包括外源水和池塘本身。第二、精养河蟹,且放养密度不能高。第三、绝对不能让河蟹有应激反应,如出现应激,伊乐藻会被扒掉。
再来讲讲“豪放派”。
“豪放派”的观点是:人为的促进伊乐藻的生长,尺度的把握是让它在和藻类的竞争中保持“一步之遥”的优势,伊乐藻弱时壮草;它太强时肥水、培藻或者人为减少伊乐藻数量。在伊乐藻和藻类之间掌握好平衡之术。这种观点的优点是一切尽在养殖户掌控之中,养殖成功的概率很高,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缺点是增加了养殖成本如投入品成本和人力成本。其中的人力成本这一项是最为大家所诟病的,经常说:拉草、剪草太费时费力!太麻烦了。
所以如果您选择“豪放派”时,最好想一想对护草这项繁重的工作是否有心理准备。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我可以选择使用控草功能的肥料呀?
这里我作一下说明:每年的高温到底高到什么程度?持续多长时间?这个问题恐怕谁心里都没数!不同的高温程度对伊乐藻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亲眼见到过控草肥的使用方法没把握好的,结果水草到了该长时,怎么都不长了,到了高温季节全部塌底!
要想人前显贵,就要背后受罪!
在水草生长节奏控制方面,我是一名“豪放派”观点的支持者。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从去年就跟踪的案例。
地点:常州市金坛区沙湖村张老板
20xx张老板新开塘两口七十亩,到了高温季节,伊乐藻全部断根上浮,白天浮上来晚上沉下去。当时没有采取保草措施,没几天草就不浮了,沉在塘底烂掉,直接导致了去年螃蟹规格小、产量低,好在青虾挽回了一部分成本。
年底找到我,问我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伊乐藻熬过高温天气。
我告诉他,这是一个贯穿整个养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我们在高温之前对伊乐藻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让它熬过去。到了高温后,再对伊乐藻进行养护,效果很不理想。
张老板塘口去年12月份种草,我建议他从一月份开始每月使用一次生根保草肥,到了二月中旬温度回升的时候看水色用AOK聚藻素搭配氨基活绿爽肥水。
今年三月我去他塘口,张老板开心的告诉我,他塘里的水色特别嫩爽,伊乐藻已经基本长成形了而周边的养殖户的草还是一坨一坨的。
我告诉他:你也只是刚刚走正确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拉草梳草。因为伊乐藻每一次拉草后,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越来越健壮。
因为今年昼夜温差大,好多草不好、水不好的塘口都出现了脱壳困难,青虾上草头的情况,而张老板塘口都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张老板后面拉草后生根保草肥还得跟上,今年拉个两到三次草,草的护理跟上,基本上就能保证伊乐藻的健壮程度,从而熬过高温天气。

相关知识

实战派:河蟹塘水体中出现小白虫该如何处置



蟹池出现小白虫的原因与危害
3、4月份河蟹池塘中出现的小白虫(沙虫)是轮虫、枝角类浮游动物,早上缺氧起来看到在水体表面集群呈现红色,所以称红虫,虫大量摄食藻类呈现出了绿色,又成了绿虫子,过一段时间,成虫带卵体色发黑,又成了黑虫子。枝角类是浮游动物,属于小型甲壳动物,多功能性脏器系统完善,生命力极强,具备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的特殊繁殖特性而繁殖生长能力很强。其寿命为一、二周至几个月,而在环境不适时产生休眠体寿命更长。枝角类主要滤食细菌、单细胞藻类以及有机碎屑,生长繁殖快,其营养价值很高,是多种鱼虾蟹苗期和花白鲢的主要饵料。所以在温度上升前期,环境条件适宜时很快形成优势种群,大量繁殖滋生,而杀也杀不干净,杀了又长,很快又大量繁殖滋生,反反复复又达到了高峰期。虫子过多,耗氧量大,易导致水体缺氧,虫子多了,消耗掉水体所有藻类,导致水体清瘦,造成有害指标(氨氮、亚硝基氮)快速异常升高。虫子多还会导致水体发白,成了白浊水、米汤水,而有机质、腐殖质过多,同时水发生浑浊,进而影响了水草的生长和使水体环境进一步恶化。
蟹池出现小白虫应如何正确处置
虫多了,藻类全被虫吃掉了,水质清瘦出现白浊水,此时不要施肥(更不能用残渣多的粪肥有机肥),只要不提供繁殖虫的肥料和营养,过段时间虫就会老化萎缩和逐渐消亡,在增氧、改底,氧化污染、降解底臭后,再补充一些外源有藻类的新鲜水,然后再补碳、补肥(可溶性好的多元氨基酸肥水素、培藻膏),做好肥水、调水、培水、稳水即可。
虫多就多一点,一般注意多增氧,因虫耗氧,易使水体缺氧,一旦缺氧大批死虫会臭底和使亚硝酸盐升高,那一定要连续用几天过硫(家里需备一些过氧硫酸氢钾钠复合盐50%的粉剂和改底除臭的片剂)。
实在虫过度繁殖出来了,就点个小灯,灯下离水面10厘米挂个小水泵,用60~80目网皮缝个长口袋,采用点灯小泵吸水、长网袋过滤灯下吸虫法,连续几个晚上下来虫不多就行了。
当然虫为什么多,是怎么引起的?应考虑后续避免过多残渣、残饵而产生有机质和腐殖质,采用净水、增氧、有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注重改底。
虫为啥会有?举个通俗的例子:这里有一堆垃圾,有垃圾的地方自然会有苍蝇,但这并不表示说,是苍蝇制造了垃圾。而以前我们认为苍蝇就是病因,然后赶快发明一种化学武器出来,将苍蝇消灭掉;杀死苍蝇以后,垃圾里又跑出蚊子,我们又赶快把蚊子消灭掉。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苍蝇、蚊子,而在于这堆垃圾,要想环境整洁、健康的关键是要把垃圾消灭掉。
各个池塘各人生产操作都有不同,一直以来,我们就解释在一些老塘口应做好清塘工作以降解塘底污染积聚,而在肥水施肥时也不能用农家肥、粪肥、农田用的大包有机颗粒肥或一些作物结秆和饼粕发酵肥,许多的有机质腐殖质残渣在池底腐烂发酵臭底,那样会引起青苔暴发和滋生许多的虫。所以说那些虫是沤肥沤出来的,后面还要去降氨氮、降亚硝酸盐,要改底除臭、净水并降解有机污染,应重视防缺氧,避免越搞越复杂。
(金兴水产养殖周新中)

实战派:芒种时节河蟹管理要这么做



北京时间6月5日19时37分,迎来“芒种”节气,“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正式开始,盛夏即将登场。气象资料显示,芒种时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天气炎热,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将进入一年中多雨的黄梅时节。
对于河蟹养殖来说,通常两壳都已完成,正在或即将进行第三次蜕壳,这也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段时间养殖管理的好坏对于将来河蟹的成活率和规格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蟹大小、看水草”,这句话人人都知道,已是老生常谈,对于河蟹来说,种水草就是“植树造林”,河蟹养殖环境的净化调节作用,最主要还是依赖于水草。池塘围网种草为河蟹养殖保持生长环境中水草的多样性提供了保障。但随着河蟹养殖密度的增加、特殊气候的影响,池塘生态压力也越来越大。对苦草、轮叶黑藻拆网前后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对于围网内水草稀疏的塘,一定要施肥、壮根、促生长。中间和围网沿内侧也可抓紧时间移载一些轮叶黑藻,适当延长拆网时间,在拆网前后要购买鲜嫩的轮叶黑藻在环沟两边遍撒,让河蟹摄食。量要适当多些,河蟹摄食一段时间后,加上拆网后河蟹首先摄食围网内侧移栽生长的轮叶黑藻,拆网后河蟹摄食中间水草的量就会相应减少。这样水草生长的量就会超越河蟹摄食量,就不会造成拆网后河蟹在梅雨阶段的毁草,而造成后期养殖生态的失控。
对于以伊乐藻为主的池塘,要想办法减少杂鱼的量,保持水质清爽,高温将至,注意定期改底,保持15天一次,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净化底质,减少有机物的附着,使水草保持良好的光合作用。对于老化的水草要通过割茬促进根系生长,让其萌生新的植株,保持水草的“白根嫩芽”。方法:条块分割,避免池塘水质过浑、过肥对水草重新生长的影响。割茬后可根据水质情况适当施些壮根肥。割茬时间为避免高温对生长产生影响,尽量在6月20日前条块区分完成。
养蟹的最高境界是“养蟹不见蟹,种草不见草”。“养蟹不见蟹”是指水环境良好,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以内,河蟹一般在水草中活动,如果上岸、燥动就不正常。“种草不见草”是不让水草浮出水面,控制在水面以下。池塘养蟹依赖于良好的生态。拆网阶段和高温到来前,水草管理是重点中的重点,管好池塘水草,进入高温和后期养殖管理就会事半功倍,草好,蟹也一定会好!
除了水草管理外,浑水塘还要补放螺蛳。螺蛳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在蟹塘中适时、适量投放活螺蛳,任其自然繁殖,既可为河蟹的整个生长周期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动物性饵料,促进生长,改善品质,提高规格,又能有效降低池中浮游生物含量,改善底质和水质。螺蛳最好大、中、小搭配。中小螺蛳净化水环境能力强,应投放在暂养区的环沟中。大的螺蛳投放在围网种草的区域,大螺蛳繁殖能力強,在围网区域内繁殖仔螺蛳不受河蟹的摄食影响,成活率高。螺蛳投放量掌握在500千克/亩左右。
盛夏来临前主要重在水草管理和螺蛳投放。通过生物的作用,才能使养殖水环境长期稳定在良好状态。环境好了,梅雨季节适当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常用生物制剂改善底质。做好前期的养殖环境调控,河蟹的后期管理并不会有多大问题的,就会使得后期的河蟹养殖管理工作相应简单易行。
另外还要注意的问题有:水浑的塘口草已经老化,水草压到底部不见阳光反而加快腐烂,会影响水质。每2~3天晚上测溶解氧,谨防缺氧,从本月起塘口常备增氧药品。有条件的自6月起,开启早晚各1小时左右(30亩/1.5千瓦)套水,补调模式。
(蒋贻盛)

河蟹养殖水草养护——不良水质


1、蓝藻的控制
图8
河蟹池蓝藻(图8)一般发生在光照充足的持续高温期,水草生长良好的河蟹池塘很少发生蓝藻形成水华的现象。蓝藻的发生是河蟹池水质极度恶化的表现,一旦出现蓝藻水华,河蟹通常会出现上岸或上草以及减食或拒食现象。
防治河蟹池蓝藻主要措施以生态调控为主,包括放养足够数量的花鲢、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保持水草合理密度和良好的生长状态、经常性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加强对有机污物的分解、定期补充磷、钾、钙等营养盐促进氮的利用。发生蓝藻水华后一般不需要进行药物杀灭,特殊情况下可以在下风岸蓝藻密集区使用硫酸铜进行小范围杀灭。
2、红色水质控制
河蟹池红色水质(图9)是金藻、甲藻等藻类在池塘中形成优势种群的一种现象,多发生于淤泥深、有机污物多的河蟹池。水色一旦变红说明水草底部有腐烂和水质有恶化的现象。当金藻、甲藻形成优势种群后一旦遇到不良气候会发生“倒藻”现象,直接引起河蟹产生不良反应。
图9
预防水色变红可采取放养足够数量的白鲢、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保持水草合理密度和良好的生长状态、经常性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加强对有机物的分解、定期补充磷、钾、钙等营养盐促进氮的利用。河蟹池发生红色水质时应及时使用“水立爽”或“中博高”、“底立爽”1次,然后配合使用“活力66”和磷酸氢钙1-2次调节水质。
3、黑色水质控制
河蟹池黑色水质通常是水体有机污物过多并发生厌氧分解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少数情况下是由于隐藻形成优势种群后的结果。水色一旦变黑,说明水草底部有腐烂和水质有恶化的现象,蟹池水体的氨氮或亚硝酸氮升高、溶氧降低、河蟹会不同程度的发生上岸或上草现象,严重时会诱发河蟹黄鳃、黑鳃、烂鳃病,并引起河蟹大量死亡。
预防水色变黑主要是清除池塘过多淤泥、定期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和磷酸氢钙、保持水草合理的密度和良好的生长状态,尤其是不能出现大面积致密成团的水草生长区。蟹池水色变黑时,可使用“水立爽”或“中博高”、“底立爽”1-2次,然后配合使用“活力66”和磷酸氢钙1-2次。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水草养护



养蟹就是养草,水草养护是池塘养蟹的基础;蟹大小看水草,水草的好坏决定着池塘养蟹的成败。
1、合理施肥以保持适宜的透明度
栽种水草时可结合土壤翻耕施用发酵鸡粪50kg~100kg/亩,促进水草生根、出芽、生长;5月上旬以前,施用“藻神+EM菌或光合细菌+氮磷肥”,促进水草快速生长;5月上旬以后,残饵、粪便积累增多,应杜绝含氮肥的施用,施用“有机酸活水解毒液+活力66+磷酸二氢钙”;7月~8月份持续高温期,轮叶黑藻容易出现疯长,应杜绝各种肥料的施用。
合适的透明度是水草正常生长的保障。河蟹养殖塘如透明度过低会降低透光率而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而使水草发黄或死亡;如透明度过高会使丝状藻类如青苔等的大量繁衍。透明度过低时可选用“水立爽”或“底立爽”全池泼洒,透明度过高时可适量施肥。
投放适量的螺丝不仅可维护适宜的透明度,以保证河蟹池水体的透光率,促进水草正常生长,螺丝更是河蟹优良的鲜活饵料。通常情况下,以清明节前投放一次抱卵螺300kg~500kg/亩为宜。
2、合理调节水位
合理的水位与水草的生长密切相关。蟹池正常水位以水草顶端离水面10cm~15cm为标准。一般在4月中上旬,浅水区水位控制在10cm~20cm,5月份时水位控制在20cm~50cm,6月份时保持50cm~80cm水位,7月份保持80cm~120cm水位,持续高温期控制在120cm~150cm深水位。
3、及时刈割水草
水草一旦露出水面,就必须及时刈割水草。刈割水草一是及时割去露出水面的水草,割去后的水草保持20cm~40cm株高;二是分区割出河蟹的投食区域,割去后的水草保持0cm~30cm株高;三是割除青苔生长较多区域的水草或生长不良区域的水草。刈割后的轮叶黑藻面积应始终占到池塘面积的3/5以上。为避免因水草的刈割引起水质浑浊或水色发黑、发红等,刈割水草后应及时捞出漂浮的水草,并适时全池或局部定点泼洒“活力66+藻状素”。
4、控制水草粘泥
水草粘泥(图1)是水草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水草粘泥后,严重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草会发生叶片卷缩、发白、发黑、腐烂,进而水草整个植株死亡。水草粘泥现象比较常见的是水草表面大量附着有机物、大型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原生动物纤毛虫、绿藻、蓝藻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图2)。
预防时可通过清除过多池塘淤泥,放足花鲢(30~80尾/亩,5~20尾/kg)、白鲢(30~50尾/亩,250g/尾)、细鳞斜颌鲴等混养鱼类,控制浑浊水的发生、确保水草的种植密度和水草对矿物质营养盐的需求等综合方式进行预防。
控制办法为:首先使用1次“中博高”或“水立爽”,如果浮游动物过多则再使用1次“硫酸锌粉”或“艾维”,最后追用1次“活力66+有机酸活水解毒液”和磷酸氢钙。
5、控制水草虫害
水草的虫害主要以蜻蜓幼虫、卷叶虫、摇蚊幼虫(图3)为主,虫体通过噬食水草叶片,使水草光秃仅剩茎秆(图4),有的甚至直接噬食根茎,导致水草腐烂死亡。预防时可通过放足花鲢摄食幼虫,及时刈割露头水草防止虫体变态滋生,也可利用成虫趋光性的特点进行灯光诱杀。
水草虫害严重时,根据虫害变态的特点,选择“艾维”或“双效鱼鳋静”或“鱼宁”,采取分区域杀灭方式,连续用药2-3次,每天1次。
6、控制蟹池水色浑浊
浑浊水(图5)不仅直接导致水草光合作用减弱,而且也是水草粘泥的主要诱因之一。蟹池浑浊水的发生常见以下四类原因:
一是水草种植密度小、生长状况差,水体自净力差,残饵粪便大量积累使水体有机负荷加重,水质呈现出一种类似于肥皂水的“寡水”现象,严重时水体散发出阵阵腥臭味。预防此种浑浊水可通过提高水草的种植密度,增加“活力66”和磷酸氢钙的使用次数。改良时先使用“中博高”或“底立爽”1~2次,然后使用“活力66”和磷酸氢钙1-2次,特殊时再使用“净水宝”1次。
二是因水体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等大量滋生(图6),出现白浊水的现象。预防此种浑浊水可通过放足花鲢和适度放养黄颡鱼的办法进行预防。改良时可采用沿池边泼洒“艾维”或“双效鱼鳋静”1次,特殊情况下再使用“净水宝”1次,然后再使用“活力66”、磷酸氢钙各1次。
三是由于暴雨后雨水冲刷形成泥浆水浑浊现象,呈黄浊水状态。少数情况下通过自然沉降2~3天即可恢复原有水质状况,为了不影响水草的正常生长,应及时使用“净水宝”1~2次。
四是水体野杂鱼过多,加之缺乏野杂鱼的饵料而形成的浑浊水,一般中下层浑浊明显。预防此种浑浊水可通过套养适量的鳜鱼(15~30尾/亩,5~8cm/尾)进行预防,改良时可加强笼捕野杂鱼或喂食含茶皂素的药物饵料诱杀。
7、控制青苔过度繁衍
青苔(图7)是绿藻门水绵藻属、双星藻属、转板藻属的一种丝状藻类的总称,青苔容易在水质清瘦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而河蟹养殖所追求的就是通过水草的种植创造水清蟹肥的生态养殖模式,所以河蟹生态养殖池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青苔。
河蟹池水草生长的早期阶段,少量的青苔有助于提高水体透光率,增强水草的光合作用。4~5月份轮叶黑藻生长的早期阶段可保留一定青苔量;至5月后待轮叶黑藻形成合适的生物量时,一方面可适度将水质培育成淡绿色,抑制青苔的过量生长,另一方面可结合水草的分区刈割,将致密区的青苔和水草进行刈割清除;至6月份以后,青苔大量生长时最好是及时人工捞除成团上浮的青苔,特殊情况下选择低毒、无残留药物进行定向杀灭。

河蟹池塘水草的日常管理与养护



“蟹大小,多与少,看水草”,河蟹养殖池塘水草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蟹的规格和产量。水草不仅是河蟹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饵料,并为河蟹的栖息、蜕壳、躲避敌害提供良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水草在调节池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溶氧状况上作用重大。在高温季节,水草能起到遮阴降温作用,有利河蟹的快速生长
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草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水草老化
伊乐藻、轮叶黑藻经过2-3个月的生长,在水中形成了茂密的“森林”,生长过于旺盛,叶片发黑、漂浮于水面的水草发黄腐烂,水草根部渐渐腐烂,停止生长,严重的出现水草沉陷于水底死亡。处理方法:对于生长停滞的水草进行“打头”处理,打头后第一天用爽水解毒酸或多能活力酸刺激其生长,第二天用氨基黄金肽或高乐膏护草,同时使用增根粒粒肥壮根护草。
二、水草过密、疯长
对于生长过密的水草,要进行“打路”处理,开“草沟”,一般每6-8米打一条宽2米的通道,保持水体的流通,有利于河蟹的行动、觅食,增加河蟹的活动空间。处理水草后,用改底立爽或清底安全池改底。
三、水草有污垢
这是水草活力下降的表现,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越早发现越容易处理。处理方法:
第一天增加水草自身的活力用高乐膏或氨基黄金肽
第二天清理水草表面污垢用碧水清
第三天用菌宝或菌乐
四、水草根部腐烂
蟹池中的伊乐藻密度较高,透光性和通气性极差,就会发生烂根现象。此情况要注意开“草沟”,捞除过密的草。第一天上午用改底立爽,下午干撒增根粒粒肥;第二天用氨基黄金肽或高乐膏。
五、水草的病虫害
水草虫害一旦发生,3-4天整搪水草都难以幸免。处理方法:先用1%伊维菌素60—80毫升每亩全池泼浇,严重的地方多浇,三天后可见虫子基本死亡,然后用爽水解毒酸或多能活力酸解毒,后用氨基黄金肽或高乐膏,三天后再用一次高乐膏或氨基黄金肽;一周后用一次增根粒粒肥。
六、河蟹夹草
河蟹大量夹草是饵料投喂不足或河蟹开始发病的征兆;要注意改底和适当消毒。
高温季节每半个月施用增根粒粒肥和改底立爽,护理水草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水环境,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河蟹塘水草后期有故事



近期经常有养殖朋友问我水韭菜上长毛是什么东西?最近蟹塘里夹草厉害是怎么回事?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方面作讲解。
一水草长毛
这是什么,相信做过水产一线的人员都很清楚,这是水韭菜上长白毛了。每年到了7-8月份高温期,很多养殖朋友就会找技术员问他们怎么处理。再我们处理它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白毛,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1白毛的本质
在显微镜下检查结果为:主要是青苔丝,一般为刚毛藻、并含有其他类型的青苔(水网、水棉)。这是大型的水生浮游生物,多生长于水质清廋的塘口。
2白毛的危害
a附着水韭菜导致水韭菜活力不好,水体溶解氧下降。
b青苔丝黏着水体的中的杂质,导致加重水韭菜的负担,影响水韭菜的生长。
c青苔丝多,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少,降低水体水质的稳定性,易造成水体发浓,混浊。
d7-8月水体水温高,伊乐藻活力差,进入休眠期甚至根部发黑腐烂,青苔丝的附着导致伊乐藻的活力更差,加快伊乐草的腐烂败坏水质,易造成蓝藻爆发。
3如何预防
a水清水韭菜好并且蟹塘底部不缺氧平常天看不到螃蟹上草上岸。
水韭菜上刚毛藻少:定期使用腐殖酸钠降低水体的透明度,抑制青苔丝的生长,配合芽孢杆菌的使用清除水韭菜上的泥子。
水韭菜上刚毛藻多:调区2-3天的好天,使用青苔药活腐殖酸钠撒在水韭菜草头上,等青苔丝杀掉后定期调水培藻。
b水混水草不好并且平常天上草上岸的螃蟹较多,底部缺氧情况较严重的,多打水过水,配合有机酸调水,不选择处理青苔丝,为何每年7-25-8-25缺氧最为严重,底部缺氧严重,而青苔药一般都能杀掉藻类,会造成底部缺氧更为严重。
c沟中间伊乐草上的青苔丝,不处理直接拉掉,滩面上的伊乐草处理原则与水韭菜一样。
二、夹草
最近河蟹塘似乎夹草又开始多起来了,接二连三有人反映,眼看五壳要蜕壳了,原本以为今年总算是度过高温,现在塘里的水韭菜还不错以为今年五壳翻倍率应该大。但是塘里草一天比一天少要看就保不住了。五壳要想翻倍率大有必须有草,这该如何是好?
严重夹草
一夹草的原因
每年到了三壳蜕壳后,几乎都开始出现批量性夹草,但是夹草的具体原因很多,具体如下:缺氧(纤毛虫黑鳃亚盐氨氮超标)缺料缺少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正常生理习性与老鼠磨牙一样。
二危害
1水韭菜减少,降低水体溶氧。
2螃蟹蜕壳无躲避的地方,照常螃蟹损。
3水韭菜扎根底部,吸收底部过多的NP等肥料,水韭菜减少底部高温期NP肥料增加,蓝藻爆发的可能性上升。
4水韭菜分根固定底部的土质,减少泥沙谁水体流动螃蟹爬动二搅到水里,稳定水体的透明度。水韭菜减少水质土质不稳,透明的度降低。
三处理
但是就塘口理想的处理方案是:大量上螺丝或者大批量的喂鱼5-7天,但是有些蟹塘在处理时没办法止住夹草,这是什么原因在里面呢?笔者发现一个蟹塘处于夹草时期,当遇到急性缺氧天时,下风口的草会非常的多。因此我们在处理夹草时一定要保证蟹塘底部溶氧较高,解决螃蟹生理性缺氧(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盐,处理纤毛虫,杀菌处理鳃部弧菌)和塘口正常缺氧(多开增氧机,多打水,适当调整水位,控制饵料的投喂,及时处理烂草及有机质,定期底改)。
期待今年每一位养殖朋友都能养出大螃蟹,赚大钱。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22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