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塘水草的日常管理与养护


“蟹大小,多与少,看水草”,河蟹养殖池塘水草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蟹的规格和产量。水草不仅是河蟹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饵料,并为河蟹的栖息、蜕壳、躲避敌害提供良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水草在调节池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溶氧状况上作用重大。在高温季节,水草能起到遮阴降温作用,有利河蟹的快速生长
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草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水草老化
伊乐藻、轮叶黑藻经过2-3个月的生长,在水中形成了茂密的“森林”,生长过于旺盛,叶片发黑、漂浮于水面的水草发黄腐烂,水草根部渐渐腐烂,停止生长,严重的出现水草沉陷于水底死亡。处理方法:对于生长停滞的水草进行“打头”处理,打头后第一天用爽水解毒酸或多能活力酸刺激其生长,第二天用氨基黄金肽或高乐膏护草,同时使用增根粒粒肥壮根护草。
二、水草过密、疯长
对于生长过密的水草,要进行“打路”处理,开“草沟”,一般每6-8米打一条宽2米的通道,保持水体的流通,有利于河蟹的行动、觅食,增加河蟹的活动空间。处理水草后,用改底立爽或清底安全池改底。
三、水草有污垢
这是水草活力下降的表现,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越早发现越容易处理。处理方法:
第一天增加水草自身的活力用高乐膏或氨基黄金肽
第二天清理水草表面污垢用碧水清
第三天用菌宝或菌乐
四、水草根部腐烂
蟹池中的伊乐藻密度较高,透光性和通气性极差,就会发生烂根现象。此情况要注意开“草沟”,捞除过密的草。第一天上午用改底立爽,下午干撒增根粒粒肥;第二天用氨基黄金肽或高乐膏。
五、水草的病虫害
水草虫害一旦发生,3-4天整搪水草都难以幸免。处理方法:先用1%伊维菌素60—80毫升每亩全池泼浇,严重的地方多浇,三天后可见虫子基本死亡,然后用爽水解毒酸或多能活力酸解毒,后用氨基黄金肽或高乐膏,三天后再用一次高乐膏或氨基黄金肽;一周后用一次增根粒粒肥。
六、河蟹夹草
河蟹大量夹草是饵料投喂不足或河蟹开始发病的征兆;要注意改底和适当消毒。
高温季节每半个月施用增根粒粒肥和改底立爽,护理水草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水环境,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相关推荐

河蟹养殖水草养护——底质养护



河蟹营底栖生活,蟹池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生存与生长,底质又是河蟹残饵、粪便集中区,直接决定着河蟹池水质的好坏,也是水草根系生长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河蟹池积累的残饵、粪便等有机污物只有不断通过有益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被水草吸收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同时需要及时补充磷、钾、钙等营养盐,平衡水草对各种营养盐的需要,改善底质的通透性,消除池底氧债,消除水草“黄根”、“黑根”现象,促进水草根系发达,才能维持河蟹池良好的底质和水质状况。河蟹池底质养护的主要措施为:
1、定期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或“活力58”。特别是定期使用“双效粒粒底改素”,水温18℃~28℃时每15~20天使用1次,水温超过28℃时,每7~10天使用1次。
2、适时施肥,平衡水草生长需要的矿物质营养盐。为促进水草生长或调节水质,应适时施肥,尤其是含磷、钾、镁、硼、钙、硅、锌等无氮肥料(如“藻壮素”)的施用,4~5月份和9~10月份时每15~20天使用1次,6~8月份时每10~15天使用1次。
3、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与改良底质。尤其是定期使用“中博高”或“水立爽”、“底立爽”或“中博金珠”等,加速对池底有机污物的氧化分解,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衍。一般在4~5月份时每20~30天使用1次,6~8月份时每10~15天使用1次,9月份后可随时根据河蟹底板发黑状况灵活使用。

河蟹池塘里“水草”栽培与管理方法




水草是河蟹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草的密度和品种直接影响河蟹的规格和产量;没有水草,河蟹无隐蔽和避暑场所,影响隐居和蜕壳,容易产生互残;没有水草,河蟹无附着物攀爬,影响空间的选择,容易出现缺氧死亡;没有水草,会缺少植物营养,提升饵料系数,影响河蟹的消化吸收和规格。
蟹塘水草一般选择耐低温的伊乐藻和耐高温的苦草以及轮叶黑藻。
伊乐藻
在清塘后放苗前,即12月至翌年2月底进行栽培。主要选择在蟹塘环沟的内外斜坡上交错移栽。移栽方法可采取茎秆插栽或堆草土压法。
茎秆插栽是将数量为10~15株一束的伊乐藻切成15~20xx收集的苦草果实进行选择栽种。如果用纯种子,就提早在翻耕松土后的坂田和青埂上播撒;如果是果实,就先暴晒1~2天,然后浸泡搓揉出种子再拌细土抛撒于青埂和坂田上。如长期无雨干燥,必须加水浸湿。
轮叶黑藻
可在1~2月份种芽苞或谷雨前后种草苗。选择芽苞栽培时,先将种草区翻耕松土后加水5~10公分,然后用颗粒饱满的芽苞与半潮湿的细土混拌撒播;选择草苗栽培时,可用长至10~15公分的轮叶黑藻像插秧一样在种草区插栽,或者将轮叶黑藻切成5公分左右的节段抛撒于坂田上,之后慢慢加水,使节段浸入泥土后再提高水位至15公分。种草后不能施用化肥,还必须在种草区围网以防水草在生长期被河蟹破坏。
以上水草在进入生长旺季时,应密切关注其生长情况,长势不好时及时施肥,出芽率不高或稀少时应补栽。确保在高温季节蟹塘各类水草的覆盖率不低于70%,如水草生长过密时应及时清除留空,保证水体流动畅通无阻。
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必须保持池塘水质“肥、活、嫩、爽”,严防虫害和霉菌影响水草发芽。水草生长期要注意因水质变化引起的草脏和烂根。建议:
(1)如果是泥浊脏:第一天用净水王(每瓶3亩),第二天将混合浸泡后的黑金神+粉剂活菌王+六抗培藻膏(1+2+1用5亩)调养水质。
(2)如果是粘稠物脏:第一天用绿康露(每瓶2亩),第二天用解毒超爽(每瓶4亩),第三天将混合浸泡后的灵活100+藻健康(1+1用2亩)稳水。
(3)如果是根系弱或烂根,第一天用六控底健康+得立康(1+1用3亩),第二天用根草壮(1包5亩)在水草周围抛撒。

网箱养鳝的日常管理-水质的管理与网箱养护



1.水质的管理与调节在自然界,黄鳝一般生活在稻田、池塘和河沟等溶氧较为充足的浅水环境里,这说明它对氧气的需要量比较高。据研究,在水温23℃左右,每千克黄鳝每小时的耗氧量为30毫克左右。当水中溶氧在3毫克/升时,黄鳝活动正常;当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黄鳝活动出现异常。传统的黄鳝方法有一个误区,认为黄鳝有辅助呼吸器官而不怕缺氧,事实上黄鳝对溶氧的要求高于一般的鱼类,它不仅用口腔呼吸,还用喉腔表层组织、皮肤(侧线孔)和泄殖孔辅助呼吸是适应环境的一项措施。正因为如此,在养鳝中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和合理调节。

水质管理的主要内容有防止池水变质,及时换水,生石灰消毒,稳定水位,设置增氧机适时增氧等方面。黄鳝对水温的温差较为敏感,因此,换水、冲水的温差不要超过3~4℃。

2.箱体的管理与养护每天坚持早晚巡箱,查看箱体是否受到损坏、是否有老鼠咬箱、网眼是否被水体藻类堵塞,以致影响水体的交换是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般要养成刷洗网衣的习惯,开始养殖时可半月洗刷1次,以后每周要洗刷1次。

大风及暴雨后要及时检查箱体,检查网箱四角的绳索是否松驰,以至网箱下沉,检查箱内水草是否被风吹成一团,检查食台是否被掀翻。

黄鳝不适应在深水环境中生活,因此,暴风雨后要检查池塘水位是否增加许多,否则,要往池外放水;天旱时,要保证池塘水位,使黄鳝不是生活在经常变化着的环境里。


大闸蟹池塘中水草栽植方法及养护管理



一、主要作用
1.天然饵料。水草具有鲜、嫩、脆、滑的特点,符合河蟹的天然食性,在河蟹食物组成中占有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水草密集的地方,可以吸引螺蛳、小鱼、小虾等众多饵料生物供河蟹捕食。
2.净化水质。水草的自身代谢功能,可吸收淤泥中氨氮和无机盐类等,防止水质富营养化,有效改良底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提高透明度之目的。另外,水草的光合作用能产出大量氧气,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3.栖息隐蔽场所。河蟹具有爬上浮叶植物休息和嘻戏的习性,蜕壳时又喜欢在水位较浅、水体安静的地方进行,池中水草正好能满足河蟹的这一要求,让其躲避敌害,减少互残。
4.遮阳降温。高温季节大面积的水草可以遮挡和吸收部分光照,起到降低水温的作用,为河蟹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
二、栽植方法
1.水草种类。蟹池中的水草应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浮漂植物为辅,以达到调节互补作用。沉水植物的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挺水植物的主要品种有:蒲草、芦苇、茭白等;浮漂植物的主要品种有:荇菜、莼菜、菱角、水花生、空心菜、浮萍等。
2.总体布局。蟹池深水区以栽植沉水植物及浮叶和漂浮植物为宜,浅水区以栽植挺水植物为佳。
3.栽植方法。伊乐藻: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在早期其它水草还没有长起来的时候,只有它能够为河蟹生长、栖息、蜕壳和避敌提供理想场所,适宜在冬春季栽植,覆盖率应控制在20%左右,养蟹者可将其作为过渡性水草。栽植方法是以3~5株为一束扦插入淤泥下3~5cm,淤泥以上为15~20cm;株行距50cm×50cm;用量为10~15㎏/667㎡。轮叶黑藻:轮叶黑藻被河蟹夹断后节节生根,生命力强,不会败坏水质,因此这种水草覆盖率可达40%~50%。栽植采取移栽植株法,在谷雨前后采集水草,用湿粘土包根或包茎节捏成团,投入水域,用量为30㎏/667㎡。苦草:苦草在养蟹水域中有“水下森林”之美誉,其覆盖率为20%左右。在清明前后,将草籽装入蛇皮袋中浸种7d后,连袋捞起晒1d,再放入水中泡1d,之后拌入泥土均匀播洒,用量为50g/667㎡左右。水花生:水花生适应性强,河蟹喜在上面栖息、摄食,覆盖率为10%~20%。水花生在养蟹水域中都采取移植法,在蟹种放养前后移植,用竹桩、木桩或三角架固定。浮萍:浮萍的生存适应性强,冬芽沉入水底越冬,早春浮至水面,萌发为新个体。浮萍是河蟹喜食的植物饵料。浮萍可采用培养法,一般按照20~30㎡固定一个1~2㎡的三角架,将浮萍固定在蟹池水面上使其生长繁殖,以补充其它水草的不足。
三、养护管理
1.前期养护。养殖前期要稳定并促进水草根系生长,使水草植株矮壮、叶面宽大。根系好,水草长得好,不易漂浮、吸收池底养分也多,水草生长健康。前期水位以水草基本达到水平面为准,以后随着温度上升,水位慢慢抬高。3~4月份,保持水深50㎝左右,以利水温上升。水体偏瘦,水草长势差,要增加水体肥度,为水草生长提供必需养分。
2.中期养护。养殖中期要抑制伊乐藻快速生长,防止塘内养分被过度消耗。5月份,可割除水草上部20~30㎝,以促进根系和茎叶生长。高温季节来临前,可再次割除伊乐藻,仅留根部10~15㎝左右,既能净化水质、降低水温,又能保持水体流动,同时还能防止伊乐藻高温烂草。6~8月份,若水草过密,则应人工割除;若水草偏少,则以水花生和浮萍作补充。
3.后期养护。养殖后期(9月份以后)主要以轮叶黑藻为主,保持水草覆盖率达50%以上。要增加养分,促进水草生长,同时打捞死草、浮草,避免造成水质恶化。

河蟹养殖水草养护——不良水质


1、蓝藻的控制
图8
河蟹池蓝藻(图8)一般发生在光照充足的持续高温期,水草生长良好的河蟹池塘很少发生蓝藻形成水华的现象。蓝藻的发生是河蟹池水质极度恶化的表现,一旦出现蓝藻水华,河蟹通常会出现上岸或上草以及减食或拒食现象。
防治河蟹池蓝藻主要措施以生态调控为主,包括放养足够数量的花鲢、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保持水草合理密度和良好的生长状态、经常性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加强对有机污物的分解、定期补充磷、钾、钙等营养盐促进氮的利用。发生蓝藻水华后一般不需要进行药物杀灭,特殊情况下可以在下风岸蓝藻密集区使用硫酸铜进行小范围杀灭。
2、红色水质控制
河蟹池红色水质(图9)是金藻、甲藻等藻类在池塘中形成优势种群的一种现象,多发生于淤泥深、有机污物多的河蟹池。水色一旦变红说明水草底部有腐烂和水质有恶化的现象。当金藻、甲藻形成优势种群后一旦遇到不良气候会发生“倒藻”现象,直接引起河蟹产生不良反应。
图9
预防水色变红可采取放养足够数量的白鲢、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保持水草合理密度和良好的生长状态、经常性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加强对有机物的分解、定期补充磷、钾、钙等营养盐促进氮的利用。河蟹池发生红色水质时应及时使用“水立爽”或“中博高”、“底立爽”1次,然后配合使用“活力66”和磷酸氢钙1-2次调节水质。
3、黑色水质控制
河蟹池黑色水质通常是水体有机污物过多并发生厌氧分解时出现的一种现象,少数情况下是由于隐藻形成优势种群后的结果。水色一旦变黑,说明水草底部有腐烂和水质有恶化的现象,蟹池水体的氨氮或亚硝酸氮升高、溶氧降低、河蟹会不同程度的发生上岸或上草现象,严重时会诱发河蟹黄鳃、黑鳃、烂鳃病,并引起河蟹大量死亡。
预防水色变黑主要是清除池塘过多淤泥、定期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和磷酸氢钙、保持水草合理的密度和良好的生长状态,尤其是不能出现大面积致密成团的水草生长区。蟹池水色变黑时,可使用“水立爽”或“中博高”、“底立爽”1-2次,然后配合使用“活力66”和磷酸氢钙1-2次。

河蟹池塘水草的栽培与管护方法



“蟹大小,看水草”这句渔谚表明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水草的作用有净化水质、增加溶氧、遮阴避暑、蜕壳时躲避敌害(减少自相残杀)、提供饵料、栖息场所、改良底质、降低水温避免或减少河蟹性早熟等作用。因此,水草的生长状态决定河蟹的规格、品质、产量、经济效益,可见水草对于河蟹生态健康养殖至关重要,以下就水草的栽培与管护谈几点看法:
1.水草品种的选择金鱼藻是在5月份整株移栽(200千克/亩)。
3.水草的管护低温肥水,营造良好的水环境,促进水草生根、生长,利于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利于减少青苔的生长,在生长过程中应根据水草的长势,及时泼洒促进水草壮根、长草的肥料。进一步做好水草的管护,具体做法①水草栽种早期,应把幼蟹暂养在围栏内,等水草生长正常时,再放入河蟹,利于水草的生长。②水位调节水位要遵循“春浅、夏满、秋适中”的原则,夏季水位不宜太深,一般不超过2米,最好1.5米左右。太深水草不宜光合作用,易烂根,败坏水质。③水质调节水不宜浑浊,水中泥浆及悬浮物易粘在水草上,不利于光合作用,造成水草发黄、死亡。应用生石灰浆、微生态制剂净化水质,使水体清爽、透明度高,保持水草较强的光合作用。④追肥如水草生长不旺,应用氨基酸类肥料促进根系生长,从而促进整株草的生长。⑤水草生长旺时,露出水面,应及时割掉草头保持水草在水面下10-15cm。过密,应去除过多的水草,及时清除烂草,以免败坏水质。⑤出现河蟹夹草的现象,应及时投喂含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饲料,及时投喂新鲜的螺蛳和小麦、玉米、新鲜的水草,这样就能缓解河蟹夹草的问题。

河蟹池塘后期无水草的管理措施



经过7、8两个月高温天气,管理不善的蟹池,水草大量衰败腐烂,许多塘口只剩下少量水草,严重塘口已无水草(部分地区这种塘口已占到20xx终河蟹收成,减少饲料投喂量,有的养殖户甚至放弃后期管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养殖户仍然可以获得不错收成。
1、及时降低水位:无水草的蟹池,河蟹没有栖息场所,生存于池塘底部,溶氧相对较低。随着气温的下降,要不断降低水位。目前水位维持在0.8米就足够,9~10月维持在0.5~0.6米就可以,保证河蟹生存水层有足够的溶氧。
2、投足饲料:没有水草的蟹池,水体透明度不高,不易观察河蟹吃食情况。后期水温降低后,水体较肥对河蟹的影响没有高温期间大,养殖户要设置食台,每天检查吃食剩余情况,准确掌握每天的投饲量。
3、强化水质调节:在晴好天气,全池泼洒芽孢杆菌等益生菌,每15~25天泼洒氯制剂或碘制剂,一方面杀灭有害菌,另一方面杀死老化的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
移植水生植物:后期移植伊乐藻、轮叶黑藻难度大,可以移植易成活的水花生和青萍,简单方便、成本轻、见效快,既能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又能提供青绿饲料和栖息场所。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92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