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河蟹病害防治的四个常见措施


一、蟹池水质的控制
一般水深保持在0.6—0.8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2米。水质调节侧重于三个方面:
1、勤换新水,一般7—10天换一次水,高温时每天注水10—20厘米,3天换一次水。
2、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一般掌握在PH值为7.5—8.5之间。偏低情况下主要采用生石灰调节,7—10天全池泼洒1次,每亩每米水深用量在10—15公斤左右偏高的情况下主要采用有机酸类:绿水宝等进行调节,7——10天全池泼洒,3-5亩/瓶。
3、用菌肽好来调节水质,3-4亩/袋,全池泼洒,以转化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二、水质管理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溶氧要求每升4毫克以上,pH值6.8~8.7,透明度40厘米左右。春季为提高水温,促进生长,水位可控制在0.6米~0.8米;夏秋季水温升高,池水深度掌握在1米~1.5米。同时勤换水,夏秋高温季节每2天~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并边排边灌,使水的温差控制在3℃以内。若发现河蟹多数登岸、吐出泡沫、呼吸空气中的氧,尤其是白天有大批河蟹攀爬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又上岸,表明水质败坏或严重缺氧,此时应迅速将陈水换掉。另外,要定期用活力钙、液氧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增加钙质,促进河蟹生长和顺利蜕壳。
三、改善生态环境
1、清野:在蟹种放养前,应将鲤鱼、黑鱼、鳜鱼、青鱼、草鱼等食肉、食草类的鱼类捕捉干净。
2、种植水草:品种有伊乐藻、苦草(网金边草)、轮叶黑藻等;种植方法:将种植水草糊上泥(尽量减少泥的用量),一般以水草能沉至湖底固定为原则。种植布局上,可采用条播间隔种植的方法,即每种植水草10米宽左右,留有15米左右宽的空间,然后再种植10米宽的水草,直至全池种满为止。
3、放养螺蛳:在清明前每亩放养螺蛳1000斤左右,以做到净化水质,增加天然饵料的作用。
4、放养花白鲢:放养规格3-10尾左右/斤,放养数量30尾左右/亩,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净化水质、增加收益的目的。
四、疾病防治
高温季节,易引发河蟹的各种疾病,坚持防重于治,辅以药物防治。可定期交替泼洒生石灰、五加碘等药物。经常投喂药饵,每公斤蟹重用土霉素、免疫多糖拌饵投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贝壳粉、骨粉、鱼粉、禽蛋壳粉、蜕壳素等,增加饲料中钙、铁等元素,以利河蟹蜕壳。寄生虫可用纤虫清、等杀虫药全池泼洒;细菌性病用碘三氧、五加碘等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杀菌,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则效果更佳。

相关阅读

四五月份养殖生态河蟹四个关键点



1、调节好水位
水位调节的原则是:前期要保持低水位(20~30cm),便于水草生长,同时能够有效控制伊乐藻的高度。防止伊乐藻疯长。
2、河蟹病害的预防工作
在4月份河蟹很容易发生烂肢、黑鰓病等,养殖户要及时用中药碘、二氧化氯等进行消毒杀菌,内服蟹病康,防止病害的蔓延。
3、控制水草生长
本月的控草工作是为了防止高温季节水草疯长、腐烂做的前期工作,在四月底的时候将已经长满的草按井字型抽割,抽割的时候留下15~20cm的高度。
4、维护好藻相,控制青苔的滋生
在本月中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差大,硅藻类容易死亡,因此要培育一些不易死亡的有益藻类作为水体的主要藻相,一般采用抽取老塘池水同时泼洒小球藻、生物肥水素等,这样就能培育水体中有益藻类,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同时对青苔的滋生也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河蟹养殖池塘水质调节的四个技术措施



池塘养殖河蟹,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背甲的颜色,以至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夏季水温高,是河蟹的生长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水质容易变坏,如何调控好夏季蟹池水质,营造良好水体环境,是促进河蟹正常健康生长的关键。
一、合理调整水位
蟹池的水位,-般以平台的地方为准,控制在0.8米左右,蟹池四周沟槽的水位有可能保持在l.5米左右。经过长时间的饲养,蟹池水质变老、变肥,对河蟹生长不利,因此需定期加注新水,以改善池塘水质。初夏每l0~l5天加水l次,每次加水20%o6~9月份每周加水l次,每次加水30%~40%。加水时应加注含氧量较高的新鲜水,以改善蟹池水质,水质污染、恶化的水不能添加,建议同时使用:益菌-80+氨基金解霸(碧水源)7~10天∕一次,平衡水体藻相,菌相,降解水体毒素,改善水环境。
二、控制水色与透明度
关于清水养蟹:现在依然有养殖户认为清水养大蟹。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许多经验表明,一清见底的蟹塘或水草封塘的蟹塘,蟹产量并不高。并且,在高温期易生病,治疗难度大,易导致亏损。经仪器检测,清水塘溶氧含量很低,pH不稳定,硫化氢及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含量较高,这些因素是清水塘虾蟹易生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通常情况下养蟹池塘的水色以淡黄褐色、淡褐色、淡绿色为好,透明度掌握在40~60cm,使清水成为肥、活、嫩、爽的优质水,这样更有利于河蟹的摄食和生长。建议:建议:氨基金解霸+碧水硅藻旺+益菌80,培藻色,平菌相,促生长。
三、增加溶氧,促进池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溶氧是影响河蟹生活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溶氧低,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如饵料系数的升高、厌氧菌的大量繁殖、氨氮亚硝酸盐的升高等。建议使用:底氧99+晴雨底立安。
四、护理水草:
一是受高温影响,水草生长受抑制,以伊乐藻为主要布局的塘口,特别容易受到影响,伊乐藻进入休眠阶段,代谢缓慢,对养盐的吸收减少,加速了塘内水质恶化。二是水草损耗加速,河蟹对水草的摄食量增加,塘内每天都有被河蟹夹断的水草漂起,要及时捞除,以免沉底腐烂污染败坏水质。同时建议:先使用速效底毒康活化水草根部淤泥,隔天使用护草生态宝+益菌80,增强水草的光合作用,促进代谢,清爽水草叶面。

河蟹养殖放苗期的四个注意事项



河蟹近期正值河蟹养殖放苗高峰期,“平地起高楼”,蟹苗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年的养殖收获。就今年放苗期,给养殖户朋友提几点建议:
一.解毒
去年用菊酯类药物清塘,范围广,用量大,所以今年放苗前一定要做好解毒的工作,石灰用量用到80斤/亩以上,上水后加大量地使用果酸、有机酸(解毒超爽、净水王)解毒,防止苗下塘后出现打洞、中毒死亡、应激上岸等现象。
二.肥水
随着外河水源的逐年恶化,有益藻类基本无法生存。进水入塘后给养殖户“水很肥”的假象。建议大家在有温度的天气情况下,选择品牌膏状肥(六抗培藻膏)肥水,定向培育有益藻相,使水色肥而不泽,清澈而不透明。这样既能控制青苔的生长,又能减少河蟹下苗后上岸、打洞现象。
三.选苗
去年养蟹的朋友都知道,在成蟹养殖过程中出现拉黄、水瘪子等严重现象,同样蟹苗也会出现此问题,所以在选苗时,首选要选择食线清晰的蟹苗,其次蟹苗大小要均匀,防止黑心苗场出售假苗,放置水杯中观察,甲壳上无白毛(纤毛虫)。
如何选择优质蟹苗:
1.看体表:体表无附着物、斑点,颜色以光亮淡黄色为好。
2.看附肢:爪子无断爪、磨爪、黑爪;爪尖较长为好。
3.看肝脏:肝脏以菊黄色为好,肝脏发白、糜烂为劣质苗。
4.看腸道、鳃部:肠道食线清晰饱满为好;鳃部洁净以白色较好。
5.看活力:以反应敏感迅速爬行,能连续翻身15次以上为好。
四.放苗
河蟹放苗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选择晴天上午,气温10℃以上投放为宜;
2.苗要分散投放,不要集中一点投放,使其自主爬入水中;
3.放苗前水体要保持一定的肥度,使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可明显提高苗的成活率;
4.苗下水前进行泡苗:用金多维+新噬菌皇兑水后浸泡,可消除体表细菌增强体质,减少损耗;
5.苗下塘后,随即泼洒抗应激产品,如护苗露、应激宁、超C;
6.下塘2天后,每隔半个月使用蛭弧菌(新噬菌皇)进行生物消毒,既不破坏水平衡,又能呵护苗的健康成长。

河蟹养殖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而在人工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则容易发生病害。因其生活在水中,发病不易觉察,一经发现往往到了较严重的程度。此时河蟹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给药困难,体外用药也只能杀灭体外病原体。因此,养蟹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蟹病发生。
一、清塘消毒
清塘最好在冬季进行,方法是先排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修补漏洞,消除杂草,让池底经冰冻日晒数日后注水30厘米左右,然后用药物消毒,以杀灭细菌、寄生虫和有害生物。每亩水面用生石灰75~100公斤,或五氯酸钠2~3公斤全池泼洒。
二、选择优良苗种 选择优质苗种是预防蟹病的首要环节。蟹种有天然苗和人工繁殖苗之分,还有长江水系、鸥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之别。目前最好的是天然长江水系苗培育的蟹种,但数量极少。较多的是长江水系亲蟹人工繁殖苗培育的蟹种,选购时要注意识别,防止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最好是自育蟹种或购买本地健康蟹种,确保蟹种质量,避免长途调运外地来路不清的蟹种,坚决杜绝从发病地区购买“带病”的蟹种养殖。优质的长江蟹苗应在盐度0.3%以下淡化5~6日,用手捞起少量蟹苗,轻握成团,放手后能迅速散开,并且无死苗、无杂物、无附着物。优质蟹种背甲青绿色,有光泽,腹部银白色,新鲜活泼,个体大,附肢无折断。
三、营造良好环境 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河蟹栖息、蜕壳、生长和防病十分有利。因此,养殖池要建在开阔、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无污染、无噪音的地方,水源要充足、清洁。养殖池内要移栽占总水面1/3左右的水草,如绿萍、水花生等,既为河蟹创造一个隐蔽的生态环境,又能净化水质,降低水中氨、氮含量,增加溶氧。河蟹有打洞穴居的生态习性,可人工设置蟹窝,在池四周用瓦片交错层叠6~7层,高约0.2~0.3米,瓦片间距0.15米,也可设置蟹岛,在蟹池中设置若干个淹没于水中的土堆,总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4~1/3。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罗非鱼发病,很多情况是水体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而造成病原体的传染侵袭所致。因此,要及时采取综合的防病措施:

(1)池塘和越冬池的水,首先要符合饲养水的标准。利用地下深井水和温泉水,事先要进行水质分析,因深井水溶氧低或含铁、硫量过高。使用前应采取增氧和除铁措施(氧化、沉淀和过滤等)。

(2)用作繁殖的亲鱼和留作翌年放养的鱼种,进越冬池前一定要严格挑选,受伤的鱼一律不能留用。

(3)越冬期易发生水霉病,这主要是由于鱼体受伤后水霉侵袭所致,故捕捞和运输一定要小心细致。此外,越冬池水温不宜低于16℃。

(4)无论是养殖池塘还是越冬池,进鱼前都要消毒。养殖池塘可用生石灰清塘。越冬池则排干池水,清除污物,用1~4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亲鱼和鱼种入池前,要用0.4%的食盐溶液药浴10~15分钟。每隔1个月左右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7毫克/升的硫酸铜全池泼洒,进行消毒预防。

(5)规范管理,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养鱼知识,责任心强。严格按操作、管理规程要求进行日常管理。

河蟹养殖池塘肥水的四个技巧分享



河蟹养殖过程中的肥水很重要,这一点已经不容置疑。几乎全部养殖河蟹的朋友都用过肥水产品,想调节自己的水色让河蟹生长的更好,或者让套养的青虾卖个好价钱。尤其在去年河蟹整体价格不高的情况下,青虾价格的高涨让一直肥水的朋友赚了大钱。有些池塘单单是青虾就已经有1000多元的利润,最高时价格一度达到78-80元每斤。今年套养青虾的人一定不少,如何肥好水,如何让青虾卖个好价?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河蟹增产、增重,经过多年的经验以及众多的养殖户的验证,选择一个合适的肥水产品,坚持使用,小投入就会变成大回报。
肥水有些技巧,这些技巧掌握好了,不但可以节约资金,也会减少对池塘的污染,让池塘自己给自己提供养分,下面就多年的经验给大家共享,让我们在不能掌握市场行情的情况下,尽量节约成本,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相信即使行情再不好,依然会有人赚到钱。
肥水技巧一:施基础肥料
如同种植水稻,一定要使用一次基础肥料。因为我们河蟹养殖要种草,仅仅靠底泥的营养是不全面的,会造成水草依靠叶片来吸收营养,从而造成水草疯长、茎叶细嫩翠绿不耐高温。使用基础肥料可以选择一些有机肥加长根肥(的方法,主要是用来长草根,给水体缓慢的提供一些基础养分。因为我们的底泥里有很多的氮、磷,所以不用再添加氮磷肥,适当的可以添加些钾肥,让水草长的粗壮些。
肥水技巧二:低温肥水
传统的养殖观点认为低温期间不需要肥水。但是藻类植物是水体中原始生产者,是水生食物链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一环,它们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藻类的光合作用提供水体80%左右的溶氧。如果藻类数量和功能减弱,导致的结果是:a.池塘环境恶化,池塘不能正常循环,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产生,给水产动物带来很大的刺激;b.溶氧不足、环境恶化,导致病害的发生;c.水产动物大量死亡。因此低温肥水意义重大:提供水体充足的溶解氧;促进池塘正常循环;提供合适的饵料;减少应激、降低病害发生率、减少死亡。在多年的养殖探索中,在前期使用一定比例的肥水产品,,得到的回报率可以达到1:3,有的甚至更高。也就是说每亩地投入100元的肥料,可以多增加300元的收益,如果青虾价格高,那收益还要增加。我们曾经做过实验,套养同样的青虾,一些池塘不肥水,一些池塘肥水,仅仅是青虾一亩就接近800元的差距,更不要说后面河蟹的差距。在常熟、苏州很多养殖户都是养一只河蟹赚一只,成本都是靠青虾来收回,这样就减少了养殖风险。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选择合适的肥水产品,在养殖前期就使用培育出一定数量的藻类会使我们增收,从而减少我们的养殖风险。针对此时的营养需求以及藻类繁殖特色,我们反复试验,终于推出肥水新一代产品:优肽肥水膏满足在低温时期的肥水需求,主要培育低温期一些优质硅藻。此产品生物发酵,全部溶解在水里变成营养盐被藻类吸收,克服一些产品不能全溶沉淀到底部造成浪费的缺点;而且本品速溶,这样就能保证在短时间内被藻类大量利用,因为早期的水位不高,藻类繁殖不旺盛。如果不是速溶,一些大分子的物质来不及被藻类吸收也会浪费。
肥水技巧三:壮藻
有些人在使用肥水产品后,水色有了一定的变化,很开心。然后就不管了,三天后突然发现水又清了,就很生气说产品效果不好。其实这个不是产品的原因,而是没有掌握藻类繁殖的习性,没有及时的壮藻,延续藻类的生命力。因为在温度较低的时候藻类繁殖速度会慢些,细胞分裂的速度会慢,有时会发生使用完产品3天后水色还是没有变化,其实不是没有培育出藻类,而是藻类的数量不足以引起水色的变化。此时适当增加些壮藻的产品,就可以延续藻类的生命力,让藻类继续繁殖从而使水色变成我们想达到的。只要藻类过来这个难关,就会变成优势种群,就可以应对气温的变化,营养的变化以及其他应激。所以在肥水三天后壮藻是必须的。正常的肥水步骤是:使用藻盛元,三天后用壮藻产品(倍健)是藻类加倍健康,10天后在根据藻类生长情况补充肥料。这一点高淳养河蟹的做的很好,就是经常的使用肥水产品,有些池塘只肥水就要达到500元每亩。但是我们不建议这样大量的投入,他们知道肥水的好处,只是有些方法没有掌握,这里面一定有浪费。
肥水技巧四:吊肥(微生物)
因为底泥里有藻类和水草生长的营养物质,适当的吊出底泥里的营养会减少我们的投入,也会让高温期水底不容易恶化。在合适的时间吊肥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当藻类培养到一定阶段(水色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此时使用少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下到水体后会迅速分解水体里的大分子物质,或者到底底部分解底部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被分解后变成可吸收的营养盐,被藻类吸收利用。从而节约成本。
选择合适的产品,按照以上的技巧相信我们在肥水这一个技术环节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

六月份养殖生态大闸蟹四个的关键点



1、调节好水位
水位调节的原则是:前期要保持低水位(20~30cm),便于水草生长,同时能够有效控制伊乐藻的高度。防止伊乐藻疯长。
2、河蟹病害的预防工作
在4月份河蟹很容易发生烂肢、黑鰓病等,养殖户要及时用中药碘、二氧化氯等进行消毒杀菌,内服蟹病康,防止病害的蔓延。
3、控制水草生长
本月的控草工作是为了防止高温季节水草疯长、腐烂做的前期工作,在四月底的时候将已经长满的草按井字型抽割,抽割的时候留下15~20cm的高度。
4、维护好藻相,控制青苔的滋生
在本月中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差大,硅藻类容易死亡,因此要培育一些不易死亡的有益藻类作为水体的主要藻相,一般采用抽取老塘池水同时泼洒小球藻、生物肥水素等,这样就能培育水体中有益藻类,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同时对青苔的滋生也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黄鳝养殖安全越冬的四个方法



为了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不少养殖户将黄鳝囤积至春节前后出售。下面介绍几种黄鳝越冬方法。

一、水中越冬法

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黄鳝就停止摄食,入穴冬眠。为了让黄鳝安全越冬,用土池养鳝越冬的,池体建成长方形,南北向,池埂北高南低,有条件的可将北面池埂建成1.5米以上的挡风墙。9月中旬养殖池的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后期换水而不改变水位,同时池内土层的厚度不低于50厘米,便于黄鳝筑洞越冬,确保池底水温在0℃以上。当气温0℃以下,水面结冰时,必须把冰块打碎并捞走浮冰,以增加水体溶氧量,防止黄鳝缺氧死亡。而网箱养鳝越冬时在黄鳝停食后将箱底腐烂的水草清理干净,同时保证箱内有充足的浮草供黄鳝攀附。水中越冬法操作简单易行,但在冬季起捕比较麻烦,而且成活率较低,特别是网箱养鳝越冬死亡率较大。

二、泥中越冬法

水温低于12℃时逐步排干池水,使池底表层泥土保持湿润,黄鳝停食后不要随意搅拌池底泥土或改变表层形状。可在泥土表面覆盖1层厚10~20厘米的稻草或草帘,注意草层下预留空隙,池的四周应清沟沥水,这样可起到透气防寒的作用。这种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黄鳝成活率高,体重消耗较小;缺点是平时需专人看管,起捕较麻烦,不能及时出售,适合鳝苗越冬。

三、室内越冬法

水温降到10℃以下时将池塘中的黄鳝起捕洗净,存放入室内水泥池中养殖,水泥池面积以3~8平方米为宜,水深不超过50厘米,用水为干净的外塘水或井水,进水时温差不可大于3℃,黄鳝和水的比例以1︰2为宜。前3天每天换水1次,以后每隔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时都应清理干净水底的代谢物,同时保证室内温度在2~5℃。该方法暂养黄鳝较安全,成活率高,行情好时可随时出售;缺点是平时管理操作麻烦,黄鳝体重消耗较大,适合成鳝越冬。

四、大棚越冬法

水温低于15℃时将黄鳝转入塑料大棚内越冬。棚内池水水位控制在50~70厘米,并放置水花生,投放量占水面的1/3。水温12℃以上时需适量投喂,直至停食为止,并注意调节水质,防止大量代谢物耗氧。保持棚内气温2~8℃。晴天上午11时至下午3时注意揭膜通风。发现大量黄鳝将头伸出水面时,应注意增氧。该方法有利于延长黄鳝的生长时间,增加体重,提高成活率,而且便于起捕出售;缺点是成本太高,管理操作较繁琐。

河蟹生态养殖病害预防技术要点



一、营造生态环境
1.合理选场,科学建池
养殖池塘选址应具备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的地方。水渠管道建设要尽量做到每个塘口独立,做到相互不过水、不串水。
2.改良池塘环境
a.及时清理淤泥,定期晒塘
b.合理种植水草,投放螺蛳调节水质
c.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PH值,杀灭有害菌体
d.科学使用好增氧机,改善水体溶氧条件,避免缺氧及有害物质的产生
e.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改良底质。
二、增强河蟹体质
1、加强饲养管理
a.根据塘口、气候、市场条件合理设置放养密度
b.按照“定质、定量、定位、定时”的大方针,应时制宜做好投喂工作
c.根据河蟹生长要求,饲养要做到“两头精、中间青”
d.加强日常管理,定时巡塘,建立档案。
c.饲养中定期添加Vc、大蒜素提高活力和抗应激能力
三、灭杀病原体
1.彻底清塘,生石灰60-70kg/亩或漂白粉10-15kg/亩
2.投放前做好消毒工作,10-20ppm药浴蟹苗10-30分钟
3.养殖操作工具定期消毒,可用合适浓度的漂白粉和高锰酸钾
4.驱赶水鸟、杀灭锥实螺等中间寄主
5.根据水产病害测报做好药物预防工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24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