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池底发热”,养殖户必须正视起来!

池底发热,并不是养殖户们平常注意或者不是讨论的一个问题,因为池底发热从感观上既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故而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池底发热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或消失,它是实实在在而客观存在的,因此,池底发热须正视它,理清它的来龙去脉对水产养殖大有益处。

1、池底发热的原因

在炎热的高温天气,天气异常闷热,这时候池塘上层水的温度比下层水的温度高,增加了上下水混合的阻力,从而形成“温跃层”,特别是增氧机少的池塘更容易常见。

温跃层一旦形成,上层水体丰富的溶氧不能传输到下层,而且下层的营养盐也不能补充到上层,久而久之形成厌氧区,底层的有机物大量累积后,厌氧菌大量繁殖,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热,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最终导致池底缺氧、发黑、发臭、发热。

2.池底发热的危害

池底发热本身就是底层厌氧的一个表现,池底越热,意味着发酵越厉害,底层温度越高,溶解氧就越低,厌氧发酵也就更厉害,池底发热越厉害,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当昼夜温差的变化较大时,晚上表层水温下降快,底层水温下降慢,温度不同导致密度流的发生,底层氧债水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上升,表层水体下沉,致使整个水体大量氧气消耗,出现所谓的“返底”,轻者直接造成水浑,重者缺氧浮头,更甚者直接中毒死亡。尤其是处暑、白露节气后,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时候,返底现象更为明显。

3、池底发热导致的问题

1.底质发热。底栖动物如虾蟹、海参不伏底,靠边或在二层水中游动,虾易起跳,可直接导致龙须菜变软溃烂,花蛤、蛏闭口停食,底层鱼类经常上浮(非觅食)。

2.底层缺氧。对虾易出现红须、红尾、红腿、跳塘、伏边等现象,底层鱼类上浮不下沉,养殖动物体质差,有害细菌滋生快,易发病。

3.返底。使池底营养盐进入水体,藻类繁殖过快,水质过浓,纤毛虫易滋生,变化剧烈者引起水变或倒藻。

4.鱼虾等养殖动物吃料不好,尤其是晚上或清早,养殖动物易出现缺氧浮头现象,甚至泛塘。

4、池底发热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解决和处理池底发热的情况要从问题的根本入手:

1.减少池底死藻、残饵、粪便等有机质的积累,定期改底、解毒。

2.加快表层氧气对池底的输送,减少底层厌氧情况的发生,说白了也就是打破温跃层,勤开增氧机。

3.加快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让养殖水体富有活力,说白了就是菌-藻-养殖动物之间的平衡,多补有益菌。

4.在预防和处理底热的过程中最好是通过人为的增大溶氧、加大水体对流,加速能量流动等辅助措施(加水、换水、抽取底层水上扬等)进行,而不是任由其自然发生。

编辑推荐

南美白对虾养殖户解决“白便”,必须标本兼治



前段时间的持续高温,对虾的“白便”现象极为普遍。发病的虾从7天到40多天,都有“白便”的发生。利洋水产药店的技术人员连续监测池塘溶氧发现:早上池塘溶氧低,多数在2-3mg/L,由此推断凌晨池塘处于缺氧状态。(见图示)
上周下雨气温下降,市场反馈“白便”现象明显好转,从溶氧监测数据显示,早上池塘溶氧上升,多数在5-6mg/L。
高温期容易缺氧是常识,但缺氧诱发“白便”常常被忽视。慢性或亚急性的“白便”往往是因缺氧诱发,再继发感染弧菌而发生白便。在养殖生产中,如果只是针对病原弧菌治疗白便,而没有解决缺氧的问题,往往是治不好“白便”的。
“白便”的虾往往加不上料,生长缓慢,久而瘦身。笔者建议广大养殖朋友,要正确认识“白便”的发病原因,标本兼治,才能解决这一顽疾。下面介绍一下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的治疗方案:

1、加大增氧的力度,解决诱发因素。特别是高温期容易缺碳倒藻,水发粘、有机颗粒多、水面多油膜和泡沫(水体氧化性低)而增氧效率低。应定期泼洒“利菌多Ⅱ+活力碳+利苗多”稳水,配合“福地安”改底、晚上泼洒“氧速保”,提高水体的氧化性、增氧和提高增氧效率。

2、白便严重时,适当减料。内服“白便康+肠苷康”或“氟苯尼考”5-7天,也可以外用“三黄散”或“黄连解毒散”。

3、白便的虾肝胰脏和肠道受损,往往加料困难,生长变慢,容易瘦身,故恢复治疗十分重要。建议坚持内服:“利多精+利肠安+水产诱食酵母+营养快线”,帮助消化、促进吸收和补充营养。

养殖户们必须知道的小龙虾中毒以后的防治措施!


小龙虾对有机或无机化学物质非常敏感,超限都可发生中毒。能引起虾中毒的物质统称为毒物,其单位为百万分之几(毫克/升)和10亿分之几(微克/升)。

1.病因

能引起小龙虾中毒的化学物质甚多,依来源主要由水池中有机物腐烂分解而来;工业污水排放进入虾池;农药和其他药物进入虾池等。

池中残饵、排泄物、水生植物和动物尸体等经腐烂,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氨、硫化氢、亚硝酸盐等物质;工业污水中含有汞、铜、镉、锌、铅、铬等重金属元素、石油和石油制品,以及其有毒性的化学成品,都会使虾类中毒,造成生长缓慢,直至死亡。

另外,龙虾对许多杀虫剂农药特别敏感,如敌百虫、敌杀死、马拉硫磷、对硫磷等,是虾类的高毒性农药,除直接杀伤虾体外,也能使虾感染肝胰腺的病变,引起慢性死亡。

2.病症

临床观察可见两类症状,一类是慢性发病,出现呼吸困难,摄食减少,以及零星发生死亡,随着疫情发展而死亡率增加,这类疾病多数是由池塘内大量有机质腐烂分解引起的中毒;

另一类是急性发病,多由于工业污水和有机磷农药等所致,出现大批死亡,尸体上浮或下沉,在清晨池水溶解氧量低时更明显。

在尸体剖检时,可见鳃丝组织坏死变黑,但鳃丝表面无纤毛虫、丝状菌等有害生物附生。在显微镜下见不到原虫和细菌、真菌。

3.防治措施

(1)详细调查虾池周围的水源,诸如有无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稻田污水及生物污水等混入;周围有无新建排污工厂、农场,池水来源改变情况等。

(2)立即将存活虾转移到经清池消毒的新池中去,并增加溶氧量,以减少损失。

(3)清理水源和水环境,根除污染源,或者选择符合标准的地域建新池。

(4)新建养殖池必须进行浸泡后再使用,以降底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小小纤毛虫,对虾养殖户处理不当也会惹祸端



有些老的水产养殖区,池塘底质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及不良的养殖习惯(大量的使用粪肥打底)使纤毛虫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由于养殖朋友对纤毛虫病不了解,经常造成发现不及时和处理不当,甚至经常导致更加严重的病害发生,甚至排塘!

一、什么情况对虾易得纤毛虫病?

1、对虾投料不足及投喂的饵料差(蛋鸭料、米糠、麦麸等),被迫摄食底泥、死藻,造成苖期营养不良,使对虾体质下降,从而对纤毛虫的抵抗力下降,同时造成对虾蜕壳困难!(俗话说,柿子也找软的捏)。

2、未经发酵的粪肥打底(鸡粪、鸟粪等),由于粪肥不经发酵就使用的利用率非常低,导致大量未被利用的粪肥残留池底,纤毛虫通过摄取水体中的有机质而获得食物,给纤毛虫提供了大量的“食粮”,施未经发酵的粪肥无异于助纣为虐!

3、不当的施肥方法(无机肥的使用)。a、经常有这种现象发生,放苗后由于轮虫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水质突然变清,养殖朋友在不清楚原委的情况下,便着急加肥,一次不行就连续使用,最后,水没肥起来(轮虫吃藻类),氨氮确越来越高,底部污染加剧;b、经常的使用无机肥(尿素、复合肥等),由于无机肥的营养不均衡,更容易培养小型藻类(小球藻等),又给纤毛虫提供了大量的天然饵料,促进了纤毛虫的生长繁殖。

4、天气突变后,容易出现藻类大量死亡沉底(倒藻)、水浑等现象,使对虾应激,体质下降,同时大量死亡的藻类又有利于纤毛虫的生长繁殖;因此在天气变化前,应根据水体情况,多开增氧设备,及时补充藻类所需营养及分解有机质(“碧水安”、“活力碳”),稳定水质非常关键!

5、不改底或使用产品不当。a、有养殖朋友说,刚放苗十几天,塘底不脏,不用改底。其实不然,每天的藻类正常的更替数量也是非常大的。我们曾在水族箱里做过试验,每天正常的投喂饵料,在短短的15天内,底部便积累了1mm厚度的死藻及残饵和粪便,可以想象,在养殖池塘又会如何呢?b、选用不正确的改底产品,尤其是以沸石粉等具有吸附作用的底改产品,同样会提高纤毛虫病的发生几率。道理非常简单,此一类产品使用后,会明显的表现出水体变的干净清爽,那原来那些悬浮于水中的所谓的“脏东西”又去哪里了呢?

6、经常消毒。对虾病害在防不在治,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有部分养殖朋友,却理解错了。认为经常性的消毒便是“防病”。其实恰恰相反,经常性的消毒,虽然可以杀灭部分致病菌,但同时也会杀灭有益菌及部分藻类,导致水变,又使对虾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从而体质下降。给纤毛虫的寄生创造有利条件!

二、纤毛虫病发生前的常见现象

1、饵料台粘滑,提料台时非常重。

2、对虾摄食减慢,肉眼观察经常会有黄鳃、绿鳃、黄腿症状。

3、长时间不蜕壳。

4、用手触摸,虾身粗糙(表壳虫)或粘滑(聚缩虫、累枝虫等)。

5、对虾趴边、“扒沙”时,也需及时检测。

三、如何正确预防及治疗纤毛虫病

1、彻底清塘,放苗后定期使用降解型底质改良剂,减少底部污染,给纤毛虫“断粮”,同时可有效抑制虫卵。

2、放苗后,足量投喂优质开口饵料(10万苗1斤料,一日两餐),并每天加料不低于10%,以保证虾苗随处张口即食,利于训化,增强对虾体质。最重要的是,减少虾苗因吃底泥、死藻而造成的细菌性病害(如细菌性肠炎)。

3、在纤毛虫发生早期,一般对虾没有明显的症状,肉眼观察及吃料都较正常,此时定期改底(“底居安”),便可有效控制纤毛虫的繁殖。

4、当发现对虾体表发绿或发黄,用手触摸有粘滑的感觉,此时已经代表纤毛虫病比较严重了,应及时检查处理。如果整体吃料相对正常,可采取洗虾身、调水质(“氧速保”)及改良底质(“底居安”、“底虫净”)的办法,可有效帮助对虾顺利蜕壳。
纤毛虫病是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病害,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及时发现,通过提高对虾体质及改善养殖环境,同时不盲目使用杀虫药物(硫酸锌、硫酸铜等),纤毛虫病便不是问题!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既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池底发热”,养殖户必须正视起来!》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青蛙养殖户”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414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