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拉台村养牛基地的调查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河拉台村的养羊业现状、饲养方式和养羊收入,提出目前该地养羊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1养牛业的现状

河拉台村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川水地区,与县城近1km路程,平均海拔2500m,年平均气温2.3~3.5㎡,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农作物生产良好,农作物以小麦、蚕豆为主,年产农作物秸秆约210171kg,全村有草坡面积66667㎡。全村有138户583口人,人均耕地面积687㎡。全村现有牛存栏103头,其中有高产奶牛38头,其余全部为何斯坦高代杂种奶牛,母牛比例为85%,是我县养牛时间久、品种较纯、收入较高的村之一。全村所有养牛户都采取舍饲圈养的方式,现有牛贩运育肥户7户,年育肥贩运牛625头,平均每户达89.3头,为本村发展养牛生产起带头作用,全村畜牧业总收入农业总收入的55%。为了推进我县养牛业的产业化、集约化进程,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由项目出资一点,部分群众集资一部分,建成砖木结构钢窗玻璃框架的牛暖棚100处3000m2,氨化池100处675m2,为建成牛羊示范村打坚定的基础。

2饲养方式

养牛户都建有简易牛棚,大多数养牛户饲喂配方饲料,有少数饲喂混合料,个别农户饲喂麸皮、秕麦、秕蚕豆混合加工的饲料,还有的农户有啥喂啥精料单一,夏秋季节主要从地边塄干草坡树林等地方割青草饲喂,个别农户常年饲喂干草,也有的农户半放牧半舍饲。冬春季节主要饲喂农作物秸秆,对农作物秸秆没有做任何技术处理再加工,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

3养牛收入

养牛收入以鲜奶为主,以出售老弱病残牛和犊牛为补充,育肥肉牛出售是极个别的收入外,再没有其他收入。近两年市场出现了牛奶过剩的现象,出现了某些饲养户不再养牛,而是把所有的牛都卖掉的现象。

4当前养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资金短缺,来源不足,有些养牛户连想更新牛的品种、扩大发展养牛生产都难以做到,更谈不上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这导致养牛难以形成规模,实用技术难以推广,适应市场能力弱,养牛生产不能迅速发展。

(2)饲草料建设滞后,品种单一,饲养管理粗放,科学养牛水平低,难以提高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3)有些饲养户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的思想很严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养牛不讲效益,乱配现象严重。

5对今后养牛的建议

坚持国家扶持、群众自筹的原则,继续加大对养牛的投资力度及品种改良。今年虽然经过各方努力修建了养牛暖棚,改善了饲养条件,提高了群众养牛的积极性,但这些还不能满足现状,我们应充分利用牧校牛改点的便利条件,加大牛品种改良的力度,培育后备母牛,在目前牛奶过剩的情况下,建议向肉乳方向发展,利用秦川牛、西门塔尔牛搞经济杂交,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走高品化、产业化、专业化的路子,以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加大科普力度,大力推广品种改良、饲草料的建设、暖棚养牛、疾病的防治等实用性技术的应用。

相关阅读

河鲈


[学名]: 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
[资源名称]: 河鲈
[别名]: 五道黑
 
[形态特征]:
  体侧扁,长椭圆形。尾柄较细。头小。吻钝。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平。鼻孔两个,距很近。口前位,略斜,两颌约等长。上颌骨后端达眼的下方。上、下颌及犁骨有绒毛状细牙,无犬牙。鳃孔大,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鳃盖骨后缘有1棘。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美国到西伯利亚科累马河等处。在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流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为淡水肉食性鱼类。主要以水生昆虫及小鱼等为食。肉味鲜美,为北疆食用经济鱼类之一。

河鲶


中文名称 河鲶
拉丁名称 Parasilurus sp.
地方名称 鲶巴朗、洼子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鲇形目
拉丁目名 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 鲇科
拉丁科名 Siluridae
中文属名 鲇属
拉丁属名 Parasilurus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5~6;臀绪条73~86(多数为78~85);胸鳍条1,14~15(个别为16)。脊椎骨59~61。鳃耙外侧13~17。体长为体高的5.3~6.4倍,为头长的4.4~5.3倍。头长为吻长的2.9~3.5倍,为眼径的8.4一16.5倍,为眼间距的1.5~1.8倍。体延长,头略扁平,体侧扁,体表光滑无鳞。皮肤富于粘液。口宽阔,上位,上颌末端在眼后缘的垂直下方,下颔突出,上下颌及犁骨上有许多绒毛状细齿。须2对,上颌须长,达到胸鳍基后。幼鱼具须3对,达到一定体长后有一对颐须消失(15厘米左右开始消失)。眼小,上面覆盖着透明薄膜,眼间距极宽。背鳍短小,呈萎缩状,无硬刺,位于腹鳍之上前方。胸鳍圆,有一硬刺,其前缘锯齿很细弱,在大形个体中仅残存齿痕。腹鳍小,其末端到达或超过臀鳍起点,臀鳍极长,后端与尾鳍相连。尾鳍短小,边缘略呈截形。卵巢为1对袋形囊,成熟卵粒呈橙黄色。精巢发达,呈叶片状,外缘无叉状分枝。雄鱼胸鳍刺粗短,后缘锯齿十分发达,雌鱼胸鳍刺细长,后缘仅具小刺突。肤色随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体背及体侧在幼鱼多黄绿色,在成鱼多灰褐色。腹部为友白色,各鳍为灰黑色。

生活习性 凶猛性鱼类,栖息于江河缓流水域和湖泊中,白天多隐蔽,晚间则非常活跃,为中下层鱼类,但猎食时也在水体中上层活动。秋后在深水岩洞越冬。

芦台鲂鲌


芦台鲂鲌(原名芦台鲌鱼)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经过8年育种研究培育的优良品种。2012年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批准为可以全国推广养殖的水产新品种。经检测:该鱼含肉率高,营养丰富,并且富含DHA(二十二碳六稀酸,俗称脑黄金)和EPA(二十碳五稀酸,鱼油的主要成分)。多年养殖实践证实,该品种生长快、好饲养、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深受养殖户欢迎。

1.形态:

该鱼体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头小,眼大,吻尖,口亚上位,口裂斜,下颌突出,比上颌略长。侧线完全,有些弯曲。胸鳍长不达或稍超过腹鳍基部,尾鳍深叉、上下叶等长。体色背部呈灰蓝色,侧腹部呈银白色。

2.适温性能:

该鱼适温范围广。饲养实践证明:其忍受温度为0~36℃,生存水温为2~34℃,生长水温为14~32℃,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佳生长水温为19~29℃。在冰下水位1.5米,水温2℃以上,溶氧含量每升3.5毫克以上,只要水质良好都能安全越冬。水温8℃以上开始摄食,水温6℃以下停止摄食。

3.食性:

杂食性。可摄食人工饲料,也摄食池塘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有机碎屑等。由于芦台鲂鲌可摄食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特别在与水生植物联合养殖的条件下,池塘浮游植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起到明显的控藻作用,这是芦台鲂鲌极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4.生长特性:

该鱼对水质要求不严,凡通常用于养殖常规鱼类的水,只要是水质达标,都能饲养。饲料中的营养指标、水温、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各项数值均在适宜范围内,完全能够在池塘饲养条件下旺盛地生长。该鱼的生长特性是,体长增长以1~3龄生长最快,3龄后开始变慢。体重增长以2~5龄为快,5龄后开始变慢。

5.抗逆性能:

经连续3年近667公顷水面的饲养实践证实,该鱼抗病能力极强,在饲养过程中从未发现病害发生,亦没有无故夭亡现象。特别是在苗、种的饲养期间,在667平方米(/亩)有效水面存活秋片达6.8万尾的特高密度下,从未发生浮头或越冬死亡现象。(彩图参见81页图8)

(天津金万昆高永平王治)

河蚬


中文名称 河蚬
拉丁名称 Corbicula fluminea
生物代码 580020080200010001
英文名称 Salad Clam
地方名称 黄蚬、金蚶、扁螺、美蚬
中文门名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瓣鳃纲
中文目名 Lamellibranchia
拉丁目名 真瓣鳃目
中文科名 Eulamellibranchia
拉丁科名 蚬科
中文属名 Corbiculidae
拉丁属名 蚬属
分布类型 Corbicula
形态特征 淡水
分布 贝壳中等大小,成体一般壳长40mm,壳高37mm,壳宽20mm左右。壳质厚而坚硬,两壳膨胀。外形略呈正三角形。贝壳两侧略等称。前部短于后部,前部短圆。后部稍呈角度。壳顶膨胀,突出,向内和向前弯曲,因此形成两壳顶极为接近,略偏前方,位于壳长2/5处,经常被腐蚀。腹缘很弯几乎呈半圆形,背缘略呈截状,前缘圆。壳面呈棕黄色、黄绿色、黑褐色或漆黑色,并有光泽,壳面颜色与栖息环境及年龄有关,具有同心圆的生长轮脉。
珍珠层淡紫色、鲜紫色,并有瓷状光泽。壳顶窝较深。外韧带强,呈短、粗梭形。黄褐色,位于壳顶后部。外套痕明显,完整。前、后闭壳肌痕皆呈卵圆形,略等大。铰合部发达,左、右两壳各具有3枚主齿,及弧形片状的前、后侧齿,左壳前端2个主齿大,呈八字形排列,后主齿细长,向后斜行延伸;右壳中央主齿大,前主齿微弱,后主齿细长。左壳具有前、后侧齿各1枚;右壳前、后侧齿各2枚。前侧齿伸展至前闭壳肌痕的前背缘处,后侧齿伸展至后闭壳痕的后背缘处,侧齿上缘皆呈紧密排列的锯齿状。

河蚬分布广,数量大,由于环境影响变异大,同时幼贝、成贝及老年贝的贝壳形态变异也较大,如:幼贝壳薄,两壳不大膨胀,壳顶小膨胀;壳面花纹由同心圆的、距离相等的生长轮脉组成,轮脉细;壳面多呈黄绿色。成贝壳质厚,略膨大,前端宽圆,后端略有尖角,腹缘弧度强;壳顶突出;壳面花纹由距离不等、粗的生长轮脉组成;贝壳颜色有黄褐色、淡褐色、深褐色,并具有光泽。老年贝壳极厚,膨胀,壳长大于壳高,后端呈较大的尖角状,腹缘极弯;壳顶突出,极膨胀,向内、向前方弯曲;贝壳上部花纹由距离相等的生长轮脉组成,下部由距离不等的生长轮脉组成;贝壳颜色呈深褐色、黑褐色、黑色,呈漆色光泽。因此,过去学者常常将不同生长时期的河蚬,或不同地区的河蚬,因形态上有所不同,而命名为大量的种,造成河蚬分类商的混乱。

生活习性 栖息于淡水、咸淡水的江河、湖泊、沟渠、池塘内,特别是在江河入海咸淡水交汇的江河中,产量大,地质多为沙底,沙泥底或泥底。水流较急或水流较缓的河湾、湖泊产量达,它们穴居于水底,幼蚬栖息于1-2cm深度,大蚬可潜居于2-20cm不同深度,以2-5cm处分布最多。它们以浮游生物(如,硅藻、绿藻、眼虫、轮虫)为食料。据有人观察河蚬为雌雄异体,但也见到有雌雄同体的个体。雌雄异体的河蚬,雌雄生殖腺皆分布于足的上方,内脏块两旁,肠管迂回部,呈葡萄状腺体。雌雄同体的河蚬,卵子多分布内脏两侧后背部,呈紫褐色,在内脏块的前缘及外套膜处,均充满精子,没有卵子;雄性生殖腺呈乳白色,分布在内脏两侧,并伸入左、右外套膜中。产于福州地区的河蚬,一年四季皆可繁殖。但性腺最丰满期是5-8月,生殖旺季是5-6月,为排精卵的最高峰,9月以后繁殖情况显著减弱。当河蚬繁殖盛期时,埕面上(河底)出现大量的白色粘液状物,当地称为涕,并以涕出现的多少判断附苗情况。发育成熟的精子或卵子排入水中,在水中相遇受精,受精后发育阶段经过一段浮游幼虫期,随水流流动漂沉于水底,经过2星期到一个月时间,逐渐发育。变成针尖状,白色的幼蚬,开始营底栖生活。再经过15-30天可长成半粒大米大小的小蚬,3个月体长可达11mm,壳高10mm左右,此时生殖腺开始成熟。河蚬的寿命约为5年

台细鳊


中文名称 台细鳊
拉丁名称 Rasborinus formosae Oshima
英文名称 Taiwan small-bream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细鳊属
拉丁属名 Rasborinus Oshima,1920
形态特征 体呈长棱形,侧扁,头后背不显著隆起,腹鳍基至肛门具棱。头小,尖细。吻短而钝,突出。口亚上位,斜裂。无须。眼大,位于头中央偏前。鳞薄而易脱落。侧线位于体中轴之下,前端微下弯,侧线鳞45-47。背鳍位后;胸鳍末端尖;腹鳍短;臀鳍条多,基部长;尾鳍深叉状。体背灰色,下侧面和腹部银白,体侧中轴有灰色纵纹,尾鳍灰色,其它鳍微透明。

天津有个黄鳝村



“鸡鸭鱼蛋,不如火烧黄鳝。”细嫩少刺、补益上品、市场价居高不下的鳝鱼,野生者今已濒临绝迹。然而津市市保河堤镇中南村,年出网500多吨,几乎为环洞庭年产的一半。冷不丁冒出了个“鳝鱼村”。

中南村为洞庭、澧水尾闾、省内第二大内湖——9万亩西湖所夹,天赐的黄鳝养殖水域。昔日,民谣唱:“驾起桨,搬起罾,白鹤望水中南村。水漫屋,墙打撑,湿柴进灶眼不睁……”靠水吃水,泥腿杆子对水产致富的尝试从没停止过。2000年起,民兵营长兰品国就承包水面30亩,搞过长江大口鲢、黄板鲷、桂花鱼、羊澄湖大闸蟹……人吃了亏,戏却一般般,不过混个肚儿圆。

2004年,党支部书记兰品国到千湖之省的湖北洪湖考察,九头鸟养的黄鳝令他豁然开朗,黄鳝喜江、河、沟、溪,本村汊洼密布,水淹田无数,不正好养鳝吗?当即请回在此投资的北京丰台水产老板郑天学,在自己30亩水面内投放鳝苗2700公斤,年底起网13500公斤,纯利润12万多元。每亩较以前多赚3000块。

看到岩土过水的村民跃跃欲试,全村共推出水面680亩,人均1亩。去年,几个敢先吃螃蟹的老乡投入97万,养鳝90亩,收入120万,亩均1.3万元,成为“万元田亩”,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

今年,这个村借新农村建设东风,借的借,贷的贷,筹资244万元,新投产298亩,网箱11900口。

兰品国带领养殖户,选择深1米、1亩以上水域,制作4米×3米×1米聚乙烯网箱,箱内移入当地丛生的水花生(革命草),走村串户收购15-70克重深黄鳝苗,在5-7月下旬投放。教大家消毒,以白鲢打成糜为料,早晚巡箱,定期换水。每箱4平米,投苗5公斤,每公斤30元,11900口网箱,仅苗即投入178万,不能有丝毫闪失!村里成立了黄鳝养殖协会,主动外出学习4次,并专程请来北京智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顾问柳林教授到鳝池边授课。

亩均投入1万大几,大家哪敢马虎?给鳝苗洗澡,在水草上设食台(如北方炕上之台),驱虫健胃,防“小三阳”、“大三阳”,治败血病,痔疮、口腔炎、疥疮……一一学以致用,很少鳝鱼儿夭折或英年早逝。今年5月以来,箱均每月净重7余公斤,状员——协会会长杨明生箱均增重6公斤100克。

目前,中南村共有网箱11900口,为洞庭湖区之最,现存网8万公斤(“黄鳝员外”李本林有网箱3200口,存网22500公斤),国庆节后,将有535500公斤黄鳝出水,仅以38元/公斤计(时令价64元/公斤以上),年产值2000万以上,人均30000多元,如此规模,在常德乃至全国,均独占“鳝头”。

中南村的黄鳝,引起津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该村已成为市长尹正锡的点村,将迅速突破产值3000万规模。

也不知谁改编了民谣:撑出船,提水草,鳝儿千头网内跳;也种棉,也种稻,有了黄金条(黄鳝),谁养黄鸭叫(黄鲴鱼)……

淇河鲫


[学名]: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
[资源名称]: 淇河鲫
[外文名]: Qihe crucian carp
[别名]: 双背鲫、鲫鱼片子
 
[形态特征]:
  淇鲫为全鳞被、体色随环境不同在淇河中有三种颜色:一是在有温泉段的河流中淇鲫背部两侧呈金黄色,二是在清水水草多段淇鲫背部两侧呈黑灰色,三是在浑水段淇鲫背部两侧呈灰白色、腹部呈白色,体型最大特点是体厚(当地俗称双背鲫),尾柄高大于尾柄长。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河南省  [原产地区]:淇河  
[气候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沿淇河流域的辉县、林州市、鹤壁市、浚县、淇县等地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是一种广温性鱼类。

卡特拉鱼


中文名称 卡特拉鱼
拉丁名称 Catla catl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卡特拉鱼属(待定)
拉丁属名 Catla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卡特拉鱼体略呈三角形,体高背厚,躯干部较粗短,头大,口大向上翘,眼较大,背鳍3,14~16,尾鳍深分叉,背侧上部灰色,两侧灰白色,腹白色,无腹棱。
生活习性 卡特拉鱼生活于水的中上层,善跳跃,易起捕。该鱼生存温度10~32℃,最适生长温度在22~30℃,当水温降至7~8℃时开始死亡,抗寒能力极弱。
卡特拉鱼体长小于20mm的个体主要摄食小型浮游动物。成鱼以浮游动物为主,兼食浮游植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喜食花生饼、豆饼、米糠和麦粉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57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