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期的日常管理工作

对于蛋鸡产蛋期间的饲养管理,人们往往注重饲料、饮水、集蛋和光照等工作,却忽视鸡的日常观察.这是一项每天都要多次重复的、十分耗时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日常观察,可随时把握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弱、残、死鸡,及早进行隔离检查、治疗和淘汰,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期的日常观察和管理工作。

1、做好日常的观察工作

做好蛋鸡日常的观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蛋鸡的采食、饮水排泄、健康、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对未来的状况进行预测,便于确定最适宜的饲养管理方法。

观察蛋鸡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蛋鸡的活动迟缓,长时间的闭目或者呆立不动,由于缩颈、啄羽等异常现象,同时伴有鸡冠、肉髯颜色异常,精神不佳,羽毛蓬乱等现象时,很可能是患有某些疾病,此时要及时将这类鸡挑出来单独饲养,防止传染其他健康鸡群,同时要进行正确诊断,对症治疗。对于无治疗价值的蛋鸡要立即淘汰。

观察采食、饮水情况。养殖人员需要了解鸡群的采食量、饮水量,要观察采食量和饮水量是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鸡群出现采食量和饮水量增大,则预示着产蛋量即将上升,产蛋高峰期即将到来;如果采食量和饮水量减少,则产蛋量可能下降。另外,采食量和饮水量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与环境温度或者疾病有关,要做好判断。

观察排泄情况。这方面的观察主要包括粪便的颜色和性状。如果发现颜色与性状发生异常则很有可能患有疾病。一般以采食玉米和豆饼为主的蛋鸡的正常粪便多为黄褐色或者灰绿色,性状为软硬适中的堆状或者粗条状,上面有一层尿酸盐,如果颜色为绿色或者白色,性状变为蛋清样或者水样,甚至有时还出现血便,多表现为鸡群患病。观察鸡群粪便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开灯时,此时鸡群的粪便较为集中,可观察到位。m.yZ023.cOM

观察健康情况。判断鸡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是观察蛋鸡的呼吸情况。可在夜晚关灯,鸡群休息后仔细的聆听鸡群的呼吸状态,看是否正常。如果发生打呼噜、咳嗽、打喷嚏等呼吸方面的症状时,可考虑鸡群可能患病。此时要及时的查明病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2、减少应激的发生

因蛋鸡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表现的极为敏感,任何不适宜的因素都会导致蛋鸡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如噪音过大、大声喊叫、转群、免疫、天气变化、换料、停水、断电、车辆鸣笛、放炮、其他动物入舍等都会引起惊群,导致鸡群发生恐慌而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当蛋鸡发生应激反应后产蛋量会发生突然的变化,同时鸡蛋的质量也发生改变,严重时还会影响蛋鸡的健康,导致蛋鸡死亡。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蛋鸡发生应激反应。禁止在鸡舍附近大声喊叫和放炮,严禁外来人员进入鸡舍,尽量给蛋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3、加强环境的管理

要给蛋鸡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使产蛋性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注意保持鸡舍内的环境卫生,每天都要清理舍内的粪便和污物,定期对鸡群、工具和设施进行消毒。养殖人员在进入鸡舍前要更换工作服,场区内的环境也要注意,做好场区内道路和鸡舍周围的消毒工作。加强鸡舍内的灭鼠、灭蝇和防鸟、兽等工作,防止带入细菌和引起鸡群发生应激反应。做好鸡舍内环境的控制工作,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进行合理的通风换气工作,以排出鸡舍内的有害气体,保持鸡舍环境干燥,勤换垫料。对于处理的粪便和病死鸡要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在免疫接种和治疗后要将疫苗瓶和药瓶放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不可以随意乱扔。

4、科学饲喂

对蛋鸡要进行科学的饲喂,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在产蛋期蛋鸡对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需求量提高,因此蛋鸡日粮中钙的含量在产蛋期要有所提高,否则易导致鸡蛋的蛋壳质量较差,破损率升高,而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在育成期对蛋鸡饲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的均匀度,以利于蛋鸡能够及时开产,并延长产蛋高峰期。在饲喂蛋鸡时要注意严格的按照饲喂程度进行,要做好定时、定量、定质。在蛋鸡从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进行过渡时需要更换饲料,在换料时要注意不可一次性的将饲料完全替换,要循序渐进的进行,给蛋鸡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免发生严重的换料应激,影响蛋鸡的健康和产蛋性能的发挥。

5、做好其他管理工作

除上以上的管理要点外,还要注意在蛋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做好饲料的保存工作,防止饲料的浪费。因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中的比例较大,减少饲料的浪费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加强鸡群的疾病预防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如果发现鸡群患病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做到科学用药。另外,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生产记录工作,包括产蛋、喂料、饮水、环境指标、免疫、消毒等方面的记录,为生产成绩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推荐

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预防秋季蟹塘底质恶化



入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昼夜温差较大,秋高气爽的天气适宜蟹虾鱼类快速生长,尤其是河蟹,在这段时间还有一次蜕壳,这次蜕壳对河蟹的规格、产量、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取得全年河蟹生产丰收的关键时期。加强日常管理十分必要,秋季蟹塘底质恶化主要有以下原因,广大养殖户要根据具体原因,做好防控措施。
一、原因
1、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为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条件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并沉积于池底,造成底泥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再迅速升高,造成池底发臭。
2、水草腐烂
蟹池中移植的水草大多以伊乐藻为主,而伊乐藻耐寒不耐高温,高温天气伊乐藻会萎缩、发黄、腐烂而引起底质恶化。
3、频繁使用化学药物消毒,对有益微生物构成极大的危害,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致使蟹池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自净功能丧失殆尽,底质日益恶化。
二、危害
造成蟹池氧气不足,PH值、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升值,导致有益微生物下降,有害细菌再大量繁殖,轻则影响河蟹蜕壳、生长,饲料效率不高,养殖成本增加,养殖风险加大,重则引发河蟹发病。
三、防控措施
渔民有“养蟹先养水,养水先改底”的说法。蟹池底质的好坏不仅影响河蟹的蜕壳、生长,直接关系到养蟹的效益。因此,加强蟹池的底质改良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对蟹池的底质加以改良。
1、根据天气、水质状况、河蟹活动情况进行合理投饵、科学投饵,饵料控制在投饵后3小时内吃完为宜。
2、每7-10天用沸石粉、底净宝等底改药物交换使用,吸附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
3、使用曝气增氧机时,应尽可能地延长开机时间,通过增氧机曝气的功能作用改善底层环境。

夏季甲鱼淡水鱼混养的日常管理工作



鳖鱼混养是利用现有池塘经过改造后采用以养鳖为主再套养鱼的一种混养模式,要求养殖环境和水源等养殖条件须符合无公害标准要求,夏天,由于气温高,天气多变,容易造成鳖的病害发生和死亡,因此,在夏天养殖期间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尤其重要。
1、饵料投喂
在夏季高温季节要看情况适当投些饲料,鱼类主要靠池中的天然饲料,而鳖则可投喂成鳖饲料,初次投喂数量不可多,如全吃光就加倍投喂。以后看饲料被吃掉的数量适当增减。这样反复几天后,鳖就会养成到食台吃食的习惯,也基本摸清了鳖的吃食量,等正常后即可有用精养的方法以5%的幅度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增减,切勿按放养重量去推算投饲率的定量。6~9月份的旺食生长期每天上午9时、下午5时、晚10时投喂3次,保证饵料的供给,必要时可增放小鱼、虾和螺蛳。投喂量要根据水质、水温、气温和饵料种类及当天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投料后3~4小时内吃完,下次可适当增加饵料量,如投喂后当天吃不完,则应减少投量。有些地方把一些死猪死禽和动物内脏直接投到池里喂鳖,这是不可取的。因鳖在人工饲哺的情况下是不会吃这些死动物的。相反倒会败坏水质,即使要喂也应加工后与其他饲料混合做成颗粒饲料投喂。
2、水质调节
由于混养池中鱼类的放养量并不多,加之投饲较少,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水质问题。夏季高温季节的连续阴雨天,应注意经常换水。混养池巡塘时要特别注意防逃墙底部有否洞穴,进出水口栏栅有否损坏,如发现应及时修复。
3、病害防治
夏季高温,天气变化很大,有时连续阴雨天,容易造成鳖病害发生,因此在这期间要经常换水,多巡塘,发现鳖鱼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及时处理。平时可以洒些生石灰来消毒,防治病害发生。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适时转群

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在转群前做好鸡舍及设备检修、消毒工作。转群前让鸡停食半日,但要供给充足的新鲜饮水。转群宜在天气晴朗时进行,冬季可在暖和的中午进行,夏季在凉爽的早晨进行。入笼时,要按鸡的大小、强弱分笼,并做到轻抓轻放。同时,将病弱的鸡淘汰。为避免过大的应激,在转群前、后应投放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上笼后,立即让鸡喝上水,吃上料。2.产蛋前期

鸡进入17~18周龄时卵巢基本发育成熟,体重还在持续地增长,对钙的需求量在增大,所以应适时地更换产蛋前期的饲料,更换晚了可能会出现软皮蛋和瘫痪等现象。

光照也要适时延长:6~20周,8小时;21周,9小时;22周,10小时;23周,12小时;24周,14小时;25~26周,16小时;27~40周,16小时。

产蛋前期是个最重要的时期,需要消耗机体的大部分体力,需要增加体重500克左右。生殖器官生长发育成熟,对环境的变化要求非常敏感(环境的温度,通风,密度,光照,饲养人员的变化等)。

3.产蛋高峰期最关键的时期

产蛋高峰期是鸡群产出回报率最高的阶段,也是鸡群产蛋期最为脆弱的阶段。在商品蛋鸡的整个生产周期内,即使育雏、育成期以及产蛋高峰期前后的饲养管理做得好,但如果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不善,则产蛋高峰维持的时间短,啄肛、软骨病等时有发生,会严重影响蛋鸡的养殖效益。

(1)保证环境良好

蛋鸡在进入鸡舍之前,必须对鸡舍进行严格、全面、彻底消毒,并要保证13~23℃的温度、60%~70%的相对湿度、每笼3~4只的饲养密度(平养时6~7只/平方米)、3~5瓦/平方米的光照强度、16小时的光照时间(18周龄转群后第1周仍维持育成后期的光照时间。从19周龄开始,如果鸡群体重达到标准,每周增加光照时间15~30分钟,直到每天的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恒定不变;如果鸡群体重较轻,发育较慢,可在增加日粮数量的同时推迟到20周龄时增加光照时间)及通风良好。另外,要定期对鸡舍和鸡舍周围环境等进行清洁消毒,保持鸡舍及其周围环境干净、设备用具干净、日粮干净、饮水干净、蛋鸡本身干净和饲养人员干净。

(2)满足营养需要

①提高蛋白质水平。在产蛋率达到80%时,应喂给蛋鸡蛋白质含量为18%的日粮,以后产蛋率每提高10%,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相应提高1%左右,同时要注意日粮中的蛋白质数量与氨基酸平衡,在鱼粉质量有保证且价格不高于2倍豆粕价格时用鱼粉替代部分豆粕,要将棉粕、菜粕的用量分别控制在5%和3%以下。此外,当预计产蛋率上升时,要提前1周喂给含较高蛋白质的日粮,促使产蛋高峰迅速到来。当产蛋率开始下降时,使用的日粮蛋白质水平也要退后1周再降低,以使产蛋率下降的速度减缓,产蛋高峰期延长。

②控制能量浓度。能量浓度每增加或减少1%,蛋鸡对日粮的采食量相应减少或增加0.5%。所以,在日粮中能量高时蛋鸡就吃得少,造成蛋白质的不足,产蛋减少;若含能量低,虽吃得多,但易造成浪费。因此,日粮能量与蛋白质及采食量之间要科学地平衡(/),当产蛋率达90%时,日粮代谢能应在11.34~11.55兆焦/公斤,这样增加日粮蛋白质就能促进产蛋高峰的迅速到来。另外,对产蛋高峰处于夏季的鸡群,应通过提高日粮中能量物质的浓度来改善由于高温引起的采食量减少,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是用1%~2%的脂肪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

③补充钙、磷和维生素。在鸡群进入产蛋高峰期时,即产蛋率大于80%时,应及时用碳酸钙、贝壳粉、蛋壳粉、磷酸钙或其他钙源在每天的12~18点单独补钙,使其比例达到3.5%~4.0%。生产实践表明,即使钙供给充足,破蛋问题仍十分严重,如果额外补充1~2倍的维生素D,能够很好地解决钙的吸收问题,有效改善蛋壳质量。补磷要以保持饲料中1∶5~6的磷钙比例为前提,常用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进行补充。维生素的补充一般是在日粮中添加0.01%的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氯化胆碱、微量元素以及生长素各0.1%。

④供给充足饮水。饮水对蛋鸡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饮水不足可使产蛋率下降2%。通常情况下,每只蛋鸡在春秋季、夏季和冬季的日需水量分别为200毫升、270~280毫升和100~110毫升,且产蛋率越高日需水量越大。所以,对进入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应根据不同季节适时调整供水量,并在每天的6点、12点和18点需水高峰期足量予以供给。同时,还要合理放置和及时维修饮水器具,以防止漏水或断水,有条件的养鸡场(户)还应尽量将饮水的水温控制在15℃左右。

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生理变化 产蛋高峰期蛋鸡的饲养管理


产蛋鸡进入高峰期后,鸡的体内发生了很大的生理变化,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都处于一种生理应激状态,再加上转群、免疫和驱虫等影响,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所以要了解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对蛋鸡产蛋量持续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生理变化产蛋高峰期蛋鸡的饲养管理。

1、产蛋高峰期的生理变化

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生理和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通常育成鸡从18周龄左右,在开产前就转入产蛋鸡舍,蛋鸡体重开始迅速的增加,生殖系统的发育速度也较快。此时蛋鸡在生理上已经做好产蛋的准备。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的快速生长,输卵管的重量增加,并且变粗变长,蛋鸡此时体重的增长与生殖系统的成熟是同步的。有部分蛋鸡已经开始产蛋,并且发育良好的鸡群的产蛋率增长快速,在24周龄时即可达到80%,因此加强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给鸡提供营养充足的饲料,控制良好的养殖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十分的重要。另外,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产蛋率高达90%以上,这在肉体和精神上都是一种应激反应,再加上蛋鸡经过转群、免疫、改变生活环境等,机体的抵抗力会明显下降,这阶段易患各种疾病。因此产蛋高峰期除要加饲养管理,还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2、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

转群管理。在转群前2周要对鸡舍、工具以及用具等进行全面的清洗与消毒,消毒完成后要空舍1周左右再进鸡。在转群的同时对鸡群进行严格的挑选,将老、弱、病、残和发育不良的鸡淘汰,并对初产蛋鸡进行断喙处理,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的疫苗。为了减少和缓解蛋鸡发生应激反应,可在蛋鸡的日粮中添加抗应激类的药物。在转群凌晨要空腹转群,因此要停料2-4h。转群的时间宜选择在夜间进行,此时灯光昏暗,便于操作,在转群时要轻抓轻入,以免惊群。转群后要尽快让鸡饮水和吃料,待鸡吃饱后再让其休息。

环境控制。做好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环境控制工作,调控适宜的温度,将温度调整到最适宜的范围,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夏季的防暑和冬季的保温工作。通风对于畜禽养殖来说非常的重要,良好的通风可以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且可以及时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保证鸡舍内的空气新鲜。尤其是在冬季,有些养殖场为了保暖而忽略的通风,这样有害无利,冬季也要做好通风工作,但是要权衡好通风与保温间的关系。可选择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段通风,并且在通风前适当的提高舍温。因蛋鸡的性成熟受到光照的影响,并且其影响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会影响到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因此要进行科学的光照管理,通常在产蛋高峰期,一天的光照时间应控制在15-16h为宜,光照强度为10-14lx。光的颜色以红色和绿色为主,在自然光照不足时要进行人工补光,每天早上天不亮时进行补光,注意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会影响到产蛋高峰期的产蛋性能。

加强管理。鸡群达到产蛋高峰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要采取措施来加强管理,以保证蛋鸡高产、稳产。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代谢旺盛,易发生应激反应,而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产蛋性能,因此要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在更换饲料时要逐渐的进行,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操作时动作要尽量的轻。禁止陌生人进入鸡舍,并防止其他动作,如老鼠、飞鸟等窜入舍内引起鸡群受惊。鸡舍的附近要保持安静,防止噪音过大。注意鸡舍日常卫生的清扫工作,并定期进行消毒。做好鸡群的观察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做好各项的工作记录,并按照饲养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定点的开关灯、给料,并要固定养殖人员,不可随意更换。

提供适宜营养。产蛋高峰期应饲喂蛋鸡全价饲料,如果是自配饲料要注意各营养物质的充足且配比均衡。在提供营养时要根据蛋鸡产蛋率的高低及时合理的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尽量保证整个产蛋期饲料的相对稳定。蛋鸡在产蛋时每产1枚蛋需要蛋白质12-15g,并且随着产蛋量的增加,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因此在产蛋率达到90%时要饲喂高蛋白日粮,要求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9%。对于能量的供应则要满足适宜的能蛋比。蛋鸡在产蛋高峰期因形成蛋壳的需要,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如果钙的摄入不足,蛋鸡就会动用骨骼中的钙,长期下来不但会降低产蛋率,还会导致蛋鸡易发生骨折、瘫痪,使蛋壳的质量下降、破损率增加。因此在产蛋高峰期要给蛋鸡补钙。当产蛋率达到90%时,日粮中钙的水平应为4%。要注意日粮中的含钙量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饲料的适口性下降,影响采食量,导致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严重时还易引起钙中毒和痛风等病。除此之外,在产蛋高峰期还要给蛋鸡提供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证电解质的平衡。

产蛋高峰期蛋鸡易患病,因此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坚持每天打扫圈舍,每周消毒,并每隔半个月对鸡群进行预防性的投药,以有效的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类的药物以预防蛋鸡发生应激反应。另外,还要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接种疫苗。

一、生理变化特点
1.育成鸡从18周龄左右进入产蛋周期,体重迅速增加,生殖系统也迅速发育。卵巢上的卵泡大量快速生长,输卵管也迅速变粗变长、重量增加。体重增长和生殖系统成熟同时进行。这时部分鸡开始产蛋,发育好的鸡群产蛋率在20周龄达5%,22周龄达50%,24周龄达80%,所以这个时期鸡对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外界环境条件均要求十分严格。
2.产蛋鸡进入预产期后,鸡的体内发生了很大的生理变化,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都处于一种生理应激状态,再加上转群、免疫、驱虫等影响,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二、饲养管理措施
1.适时转群,按时接种、驱虫。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以便使蛋鸡尽早熟悉环境。过迟易使部分已开产鸡停产,或使卵黄落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在上笼前或上笼的同时应接种新城疫油苗加活苗,减蛋综合征灭活苗及其它疫苗。入笼后最好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工作,对体表寄生虫如螨、虱等可用喷洒药物的方法。对体内寄生虫可内服丙硫咪唑20~30毫克/公斤体重,或用阿福丁(虫克星)拌入料中服用。转群、接种前后在料中应加入多种维生素、抗菌素以减轻应激反应。
2.适时转换产蛋料。为了适应蛋鸡体重的增加、生殖系统的生长和对钙的需求,可在18周龄开始喂产蛋鸡饲料,20周龄起喂产蛋高峰期饲料。同时在料中额外添加一倍量多种维生素。这个时期应当取消限制饲喂的方法,让鸡自由采食。在开灯期间要保证槽中始终有料。
3.增加光照时间。农村专业户养鸡在育成期多采用自然光照法。在18周龄时,如果鸡群体重达到标准,可每两周增加光照30分钟,直到产蛋率达到最高峰时光照总时数达到每天15或16小时为止。如果鸡群体重较轻,发育较慢,可在增加喂料的同时推迟到20周龄增加光照时间。在产蛋期间光照的原则是时间不能缩短,强度不能减弱。
4.为鸡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产蛋鸡最适合的温度是13℃~23℃,冬季最好能保持在10℃以上,夏天最好能保持在30℃以下。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各种噪声,保持环境和喂料、饮水、光照等稳定性。
5.搞好疫病防治工作。(1)蛋鸡入笼后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菌素,如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每4~5周投药一周,以预防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肠炎等。(2)定期在饲料中额外添加倍量多种维生素,以适应鸡的产蛋需要和减轻各种应激反应,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3)加强卫生管理,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坚持带鸡消毒和环境消毒制度,防止疫病传入。密切注意产蛋率的上升幅度是否符合标准,密切注意外界环境对鸡群的任何微小影响。

夏季肉仔鸡的饲养管理工作重点


摘要:夏季高温对肉仔鸡的影响较大,易引发肉仔鸡出现热应激,从而使采食量下降、抵抗力降低、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了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夏季要加强肉仔鸡的饲养管理工作,加强防暑降温,合理的调整饲料,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夏季天气炎热,温度过高,是肉鸡养殖较为困难的季节,特别是对于肉仔鸡来说,极易引起鸡群出现强烈的热应激,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处在热应激下的肉仔鸡常表现出食欲不佳、采食量下降、抵抗力降低、死亡率上升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夏季肉仔鸡饲养管理工作,不但可以有效的减少热应激的发生,还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夏季肉仔鸡饲养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防暑降温,同时要合理的调整饲料配方,加强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以提高夏季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1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夏季饲养肉鸡的重点工作就是防暑降温,要避免舍内的温度过高,一般夏季室温最好保持在28℃以下,否则会导致肉仔鸡产生热应激,影响肉仔鸡的生长。要保持舍内良好的通风,当舍内的温度高于肉仔鸡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时,就将门窗敞开通风。舍内最好安装通风换气的装置,如排风扇等,这样可以增加舍内的空气流通,以降低舍内的温度。有条件的养鸡场还可以在进风口处设置湿帘系统,与通风系统相结合,可以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

夏季高温引起的热应激对肉仔鸡的危害极大,可导致采食量下降,易患多种疾病,从而导致死亡率增加,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避免或者降低高温引起热应激的发生。可以在肉仔鸡的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抗应激类药,降低肉鸡的产热量,对维持热平衡有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以及肉仔鸡的增重速度。例如,在饲料中添加阿司匹林可以显著的减轻热应激,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添加柠檬酸可以缓冲肉鸡体内血液碱性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肉鸡在热应激状态下的日增重;还可以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也可以有效缓解热应激的发生。此外,也可选用一些中草药,以起到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或者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2.合理搭配日粮,科学饲养

肉鸡舍内的温度在高于25℃时,每升高1℃,肉鸡的采食量就相应的降低1.6%,同时饲料的利用率也随之降低。所以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不可再按照原来的饲料配方来饲喂肉仔鸡,而应该对夏季日粮中的营养成分以及组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日粮中的营养物质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以满足肉仔猪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营养需求,弥补由于热应激引起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为了在夏季使肉鸡达到理想的增重效果,应该适当的增加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可以用植物性蛋白来代替动物性蛋白的,以促进肉鸡的食欲,增加采食量。饲料形态的选择可以用颗粒料,注意饲料的适口性,以保证肉鸡的采食量,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夏季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度,高温季节饲料不易贮存,所以要注意饲料是否发生腐败、变质,不可以饲喂变质的饲料。在炎热的夏季,可以适当的多喂一些青绿多汁的饲料,不但可以增加食欲,还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但是要注意不可饲喂过量,一般饲喂标准不超过喂料量的1/3。

饮水对于肉仔鸡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饮水不足会导致肉仔鸡生长发育受阻,因此,要做好饮水的供应工作,特别是在夏季,充足且清凉的饮水可以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在舍内要设置充足的水槽,并且要合理设置水槽的高度以及分布,以保证每只肉仔鸡都能喝到充足的饮水。夏季可给肉仔猪饮用凉水,每天都要刷洗和消毒饮水器具,同时要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还要保持水的供应不间断。

肉仔鸡在一天中的温度较高的时段食欲较差,采食量较少,因此,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改变饲喂时间,在夏季天气炎热时,可以选择在夜间喂料,因为晚上10点到早上6点这一时段,肉鸡的食欲较好,可提高采食量。白天则让肉鸡充分的休息。在中午温度较高的时段,可以给肉鸡多喂些西瓜皮、青菜类的多汁饲料,不但可以解渴,还有利于生长发育。

3调整饲养密度,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夏季由于舍温内温度较高,再加上鸡群的呼吸作用以及排泄,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易超标,另外,在夏季肉仔鸡的饲养密度过大也会导致鸡舍内的热量散发困难,而使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空气质量变差,这样对于肉仔鸡的生长发育极其不利,因此,在夏季可适当的降低饲养密度,并且鸡群也不宜过大,以每群300只左右为最佳。做好日常的通风换气工作,使舍内有害气体以及湿气排出。

4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夏季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在夏季蚊蝇较多,蚊蝇是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要加强环境的卫生的清理,做好蚊蝇的杀灭工作。及时清理舍内的粪污,定期将鸡舍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另外,料槽和水槽也要经常的刷洗,并定期的消毒。为了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要避免舍内湿度过高,否则会影响肉鸡的代谢,并且易滋生病菌,引发疾病。肉鸡养殖场应该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和防疫制度,并认真执行。在消毒药剂的选择上要注意选用对肉鸡刺激较小的药剂。做好鸡群的观察工作,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蟹塘放苗前的管理工作


临近放苗前期,做好蟹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在螃蟹养殖前期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做好这些前期工作,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苗种的成活率,而且也为来年拥有一个良好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放苗前期应该把握住哪几个关键点呢?
一、解毒工作必不可少
不管是新开挖的池塘还是养殖年限较久的老塘,养殖户每年都会根据自身塘口情况使用一些清塘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甲氰菊酯、有机磷等,这些清塘药物使用过后都会有药物残留现象,大部分会被吸附在土壤中,而池塘经过开垦、泡塘等工作后,其土壤中的毒性也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大量释放出来,所以做好这些解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一般在池塘上水过后,可使用解毒灵或者是水博士进行泡塘,把池塘中的毒素泡出,三天后可放水排净,若池塘中的毒素较重,可多次使用解毒灵直至毒素全部解除。避免后期因池塘毒素残留过重而影响蟹苗的成活率。
二、放苗工作须仔细
1、如何挑苗
一般挑选体色一致,体表干净,无斑点,无残肢、磨爪,活力较强的蟹苗。可打开甲壳观察肝脏颜色和肠道食线,以及饱满度,无黒鳃、烂鳃等情况则为好苗。
2、运输
运输前做好在清水中吐水工作,如蟹苗鳃部挂脏则会影响其呼吸从而导致死亡,运输时间不宜过长,可根据运输时间的长短。来调节蟹苗的干湿程度,可在运输车底部放入湿布或者是湿润的水草,来保持蟹苗的水分。
3、试水
放苗前可挑选少量无病无伤的花白鲢鱼苗进行试水,若48小时内没有死亡,则可放苗。
4、抗应激
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放苗,下塘前可进行吐水工作,可将苗袋放入水中静置1-2分钟,然后提出重复2-3次,最后在静置水中5-10分钟。下塘后可使用黄精多糖+抗激灵+应激硬壳灵全池泼洒,以减少应激反应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存活率。
三、肥水工作尤为重要
放苗前期,由于温度较低天气变化较大,较容易影响蟹苗的吃食情况以及成活率,严重时可导致蟹苗死亡。那么在放苗前期进行肥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肥水不仅能,带来良好的水色而且也能在池塘中培育出丰富的藻相,这写丰富的藻类不仅能给池塘水体带来充足的溶氧,而且也能为蟹苗提供天然的饵料。同时肥水也能维持池塘内的水体环境平衡,减少因天气变化带来的应激反应,从而提高蟹苗的成活率,增强其体质。
四、投食
蟹苗适应环境后,当水温超过4℃可以开始进行少量的开口投喂,这样都对蟹苗体能的恢复以及成活率有着很好的帮助。

蛋鸡产蛋期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


产蛋期是鸡群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养殖者应详细了解此期肉种鸡的生理发育特点,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提供足够的营养,以保证鸡群健康,最大限度地挖掘鸡群生产性能,从而获得丰厚的生产效益。

一、蛋鸡产蛋前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1.蛋鸡产蛋前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15周龄后周增重比前期明显增大,所以,应按照体重增长曲线,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②17周龄后激素分泌迅速增加,性器官也开始发育,体重若比标准低5%,就会造成性成熟不均匀。③从17周龄开始,耻骨间隙由1指宽逐渐加大至1指半宽,22周龄耻骨开到两指宽。④开产前三周要保证体重曲线直线上升,这非常重要,因为体重增加的重量基本上是生殖系统迅速增加的重量。⑤在21周龄左右母鸡输卵管呈线状,21~24周龄快速发育成管状,同时卵巢迅速发育。开产前12天,卵泡迅速长大。

2.相应的管理措施

①15周龄到光照刺激阶段是影响肉种鸡开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应通过增加料量来加速肉种鸡的生长,获取适宜的周增重。体重不断增长会促进种母鸡生理变化逐渐趋于性成熟。随着肉种鸡进入生殖系统快速发育阶段,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及时调整饲料的能量,建议17周龄左右开始使用预产料,见蛋后更换为产蛋料。15周龄到光照刺激阶段,如果每周的周增重不达标,即增重不足,会造成以下影响:开产推迟、产蛋前期蛋重偏轻、不合格蛋和畸形蛋比例增加、受精率下降、抱窝倾向增强、均匀度下降等。反之,如果此期周增重过多,也会造成早产、蛋型较大、双黄蛋增多、受精率下降、产蛋期喂料量增加、产蛋高峰较低、总产蛋量减少、由脱肛造成的死淘率增加等。

②17周龄称重时检查耻骨间隙。此时耻骨间隙应逐渐开启到1指半宽以上,如有10%以上鸡只耻骨间隙还在1指宽就要推迟加光时间,同时推迟加料时间。另外,进行光照刺激前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22周龄之后;体重最少达2.3千克;鸡只丰满度呈半U形;脂肪沉积适宜(体脂太少或丰满度不够则母鸡产蛋推迟,体脂太多则刺激排卵造成双黄蛋比例增加,从而影响产蛋高峰和产蛋持续性)。每两周增加1小时光照,26周龄时光照时间加到15小时。加光后光照强度一定要大于育成期10倍以上,这样才能让鸡只感觉到光刺激。

③21周龄以后应尽量减少应激并供给充足的营养。正常情况下,21周龄母鸡第一个卵泡开始发育,23周龄产蛋。如果由于应激或营养不足导致卵泡停止发育,下一个卵泡要等停止发育的卵泡被吸收后才发育,在此期间鸡只会超重。

二、蛋鸡产蛋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1.蛋鸡产蛋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开产后,母鸡见到人或公鸡有下蹲动作,耻骨间隙开到3指多宽;公鸡有交配行为。此时会出现争抢饲料的现象,公鸡表现较突出。

②产蛋高峰前加料不应考虑高峰产蛋率的高低,主要考虑不要使鸡只超重,确保后期产蛋持续性,使鸡群充分发挥生长潜能。

③鸡蛋形成需要23~26小时,排卵一般在上午,钙的沉积在下午。排卵后24小时鸡开始找蛋窝产蛋。产蛋多的一般在加光后2小时左右产蛋,产蛋少的一般在下午产蛋,如果检查发现下午产蛋的多,说明这群鸡的产蛋性能不好。鸡只每产3~8个蛋要停1~2天(歇窝)。

④母鸡的能量储存足以使其维持产蛋高峰,因此,高峰料量无须维持很长时间。一般鸡群在32周龄左右达到产蛋高峰,此后产蛋率开始减少,营养需要也随之降低。

2.相应的蛋鸡管理措施

①准确称取总料量并均匀分配到各个料箱。料线使用前要调整出料口,使每个料桶下料量相同。人工加料时,要确保每个料桶下料相同并防止料桶倾斜。

②产蛋率5%至产蛋高峰期间的加料方法:产蛋率5%时料量为125~130克,以后产蛋率每升5%增加料量2~3克,直至产蛋率达到35%;产蛋率35%以后,产蛋率每升5%增加料量4~5克;产蛋率65%~70%时,采用高峰料量。此期间17~21天。还有一种加料方法:产蛋率5%时料量125克,产蛋率65%时采用高峰料量165克,此期间大约20天,每天大约加料2克【(165-125)20】。产蛋高峰前加料方式、速度以及高峰料量的确定,应根据不同鸡群的实际情况而定,这主要取决于体重、蛋重、产蛋率、采食时间这四项指标。鸡群体重在见蛋前三周直线上升/,每周加料150克或170~180克甚至200克,此时输卵管和卵泡在发育,给料越集中越好。在30周龄左右,鸡群每周增重由150克逐渐降低为70~80克,以后每周保持增重15~20克。如果体重减轻,产蛋率肯定下降。正常情况下,产蛋率每天增加2%~5%,如果均匀度高,产蛋上升快。蛋重的变化趋势可作为鸡群采食的总营养成分是否恰当的指标,如果鸡群的饲料量不足,蛋重将在4~5天内不会增加,应提前加料或适当增加高峰料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蛋重连续4~5天的下降趋势,将会导致产蛋高峰水平下降。高峰鸡群产蛋率在50%~70%之间,容易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如果日产蛋率超过75%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建议不要采取任何加料措施,否则极易产生鸡群体重超重问题。

③高峰后期减料的速度和时间应取决于以下因素:蛋鸡日产蛋率和产蛋趋势、每日蛋重和蛋重变化趋势、鸡群的健康状况、饲料质量、高峰料量、育成和高峰期的生产性能、舍内环境温度以及季节变化、采食时间的变化等。因此,应有计划地减料。一般在产蛋高峰过后2~3周开始减料,产蛋率在85%以上时,34周龄以前不能减料,使蛋鸡鸡群周增重稳定保持在15~20克,35~50周龄最多减料25克,50周龄后停止减料,使料量保持在150克左右。如果鸡群未换羽,在淘汰前10周试探加料、加光,还可以挖掘一下其生产潜能。

减料应参考蛋重、产蛋率和体重。蛋重是最敏感因素,减料过快蛋重下降,减料不及时蛋重超标。如果发现蛋重不增加,用现有料量维持1周,再考虑降料,这对后期的体重维持很重要。产蛋期的料量70%用于体重维持,其次用于蛋鸡产蛋,最后用于增重,所以开产后体重大的需要的料量多,高峰料量也高。高峰料量不能太注重数据,应结合检测胸肌等来确定。

④产蛋窝的管理。18~20周龄安装产蛋窝,若是镀锌板的产蛋窝,窝顶要刷1~2次废机油,这样就可以防止鸡粪腐蚀蛋窝。每天要检查窝底和垫料情况。30~35周龄每天关灯前要抓出窝内鸡只,并关闭蛋窝,早晨开灯后打开,35周龄后鸡只习惯了就可以不关闭蛋窝。蛋窝踏板一般是用木条制作的,很容易损坏,应有备用的,可以用油漆点一下踏板的螺丝,以免松动。每月应彻底更换蛋窝垫料,因垫料中的细菌和病原微生物含量易超标。

⑤减少窝外蛋的措施。蛋鸡蛋窝设计要合理,踏板距地面高度应小于45厘米。光照强度要高于60勒克斯,且光照均匀。要在开灯后30分钟内或开灯后5~6小时喂料,因开灯后鸡群开始产蛋。要严格控制早期公母鸡比例,避免过度交配,一般在加光1周后再放性成熟的公鸡入鸡群。开产时蛋放在蛋窝内不捡出来,发现窝外蛋赶紧捡到蛋窝内,发现在窝外产蛋的鸡要抱起放到窝内。

⑥种蛋管理。每天捡蛋6次,每次捡蛋前消毒双手,将好蛋、脏蛋、淘汰蛋分开放,可以一人捡好蛋一人捡脏蛋,避免在捡蛋时交差感染。如种蛋上有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的赃物可用钢丝球或小刀将其刮掉,脏物面积大的就剔除。种蛋捡出后立即熏蒸,否则细菌就会进入种蛋内。

⑦光照管理。加光不能太快,第一次由8小时加到12小时,如果均匀度不好可以加到10小时,如果均匀度特别好可以直接加到14小时,否则会导致双黄蛋增多。实践证明,产蛋期15小时光照就可以了。使用节能灯时由于光衰厉害,所以最好每月检测光强,每周擦1~2次,并及时更换不亮的灯。

⑧饮水管理。及时调整水线高度和水压,使鸡脖与水线呈70度角。水线高度不适宜,鸡喝1滴漏3滴,极易造成舍内湿度过大。每天检查乳头,及时更换滴水或不漏水的。每天冲洗水线,每月清洗过滤器、水箱,清洁的饮水才能保证鸡群消化道正常,这也是养鸡成功的秘诀之一。

牧场母牛群的繁殖管理工作技术要点


人们饲养肉用种母牛,期望母牛的受胎率高,泌乳性能高,哺育犊牛的能力强,产犊后返情早:期望产生的犊牛质量好,初生重、产奶量大,断奶成活率高。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牧场母牛群的繁殖管理工作技术要点。

1、发情鉴定

母牛繁殖活动的主要生理现象体现在发情和排卵。第一,要安排专人观察母牛的发情,及时做好发情鉴定工作,并认真记录发情鉴定结果,进而及时进行人工授精。第二,对异常发情母牛要查明原因,有针对性治疗,对不发情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母牛不见发情症状,要进行饲养管理的检查,对母牛生殖器官进行检查,确定有无异常;对于产后超过2个月未见发情的母牛,要先检查有无漏情,在通过直检确定母牛子宫是否正常。现在利用计步器鉴定母牛发情,准确率高,减少了漏情概率。对不发情的母牛,要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第三,在配种后,观察母牛是否发情,统计30天、60天、90天和120天不返情率(不发情母牛数占配种母牛数的百分数)来估计母牛群的受胎情况。

2、人工配种

母牛配种工作基本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工作主要有母牛的饲养管理、种公牛精液的选购及配种,在最佳配种时间配种,在母牛配种后期工作也不要松懈,做好保胎工作,具体的配种管理工作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固定配种员,不要随便更换。第二,做好后备母牛的配种管理。乳用后备母牛在15~16个月体重达到375kg,体高在1.27m时可以配种;在一般情况下,地方黄牛的配种年龄为20~22月龄,改良杂交黄牛为18~20月龄配种。第三,配种员要根据母牛发情阶段,确定配种时间。第四,每次输精后必须及时填写配种记录登记表,做好配种档案的留存。

3、妊娠管理

妊娠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妊娠诊断和保胎,并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而早期妊娠诊断对母牛生产管理、减少空怀率、提高牛群繁殖率、提高牛群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母牛配种后,是否怀孕受胎,要进行妊娠诊断。进行了人工输精后的母牛一般要进行3次妊娠检查,可准确鉴定其是否妊娠。第1次是在母牛输精后2~3个月通过直检法进行鉴定;第2次在人工输精后4~5个月通过直检法进行鉴定;第3次在产前2个月进行,采用的方法是腹壁触诊法。第二,通过妊娠诊断,可确定已输精的母牛是否妊娠。对妊娠母牛,为保证母体与胎儿健康和正常发育,需改善饲养管理,及时采取保胎护胎措施,防止流产;对未妊娠的母牛则要查明原因,采取防止漏配措施,从而减少空怀,缩短产犊间距,发现有产科病要采取及时治疗,促使其再发情、再输精;对屡配不孕牛也应及时淘汰。第三,母牛妊娠后期,为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准确推算母牛的产犊期。根据预产期注意观察,减少饮水和运动,加强管理,做好分娩前各种用具和人员的准备。第四,用大型肉用牛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时,一般难产率较多,尤以初产牛较多,临产前要注意观察,及时做好助产工作。注意清洁卫生和疫病防治,搞好妊娠母牛的乳房护理。不论初产母牛还是经产母牛妊娠后期都要清洗乳房并进行乳房按摩,对于增加产后泌乳量,培育强壮犊牛,提高养牛生产效益极为重要。

4、分娩管理

分娩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犊牛的正常分娩、母牛分娩后的健康及产后生产性能的发挥和繁殖表现。管理重点是加强对临产的重胎牛和母牛产后的监护,采取合适的饲养管理措施,尽快恢复母牛体质,保证其健康,维持其旺盛的繁殖能力。具体管理措施有以下几项:第一,搞好母牛分娩产犊工作。产前5~10天,先将母牛牵出舍外,进行空圈打扫和消毒(10%~20%的新鲜石灰水喷洒消毒);临产前着重针对母牛的腹部、乳房和阴户用2%~5%的来苏儿液消毒。第二,及时查阅繁殖记录,确定哪些母牛即将分娩,以便做好接产准备。母牛分娩时,尽可能让其自然分娩,但对初产牛、胎畜过大、倒生等情况时,可辅以适当人工助产措施,使之顺利生产;助产失败者,需考虑碎胎术或剖腹产术。第三,母牛产犊后及时做好初生犊牛护理工作,如掏出犊牛鼻中黏液,扯去胎膜。对于无呼吸的假死犊牛,不要轻易放弃,可采用倒提两后肢、拍打胸部和酒精刺鼻等方法急救。犊牛出生时,分娩舍的温度应保持在26~32℃。若产房温度不够,要做好犊牛的保温工作。第四,做好奶牛分娩检查记录。第五,做好分娩后的监护工作。

(一)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妊娠后,不仅本身生长发育需要营养,而且还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和为产后泌乳进行营养蓄积。因此,要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使其能够正常的产犊和哺乳。
1、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母牛在妊娠初期,一般按空怀母牛进行饲养,到妊娠最后的2~3个月,要加强营养,这期间的母牛营养直接影响着胎儿生长和本身营养蓄积。舍饲妊娠母牛,要依妊娠月份的增加调整日粮配方,增加营养物质给量。对于放牧饲养的妊娠母牛,多采取选择优质草场,延长放牧时间,牧后每天补饲1~2千克精饲料。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妊娠母牛过肥,尤其是头胎青年母牛,更应防止过度饲养,以免发生难产。
2、做好妊娠母牛的保胎工作在母牛妊娠期间,应注意防止流产、早产,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将妊娠后期的母牛同其他牛群分别组群,单独放牧在附近的草场。
(2)为防止母牛之间互相挤撞,放牧时不要鞭打驱赶以防惊群。
(3)雨天不要放牧和进行驱赶运动,防止滑倒。
(4)不要在有露水的草场上放牧,也不要让牛采食大量易产气的幼嫩豆科牧草,不采食霉变饲料,不饮带冰碴水。
对舍饲妊娠母牛应每日运动2小时左右,以免过肥或运动不足。要注意对临产母牛的观察,及时做好分娩助产的准备工作。
(二)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哺乳母牛就是产犊后用其乳汁哺育犊牛的母牛。近年来,随着黄牛选育改良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阿荣旗黄牛逐渐朝肉、乳方向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舍饲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母牛产犊10天内,尚处于体恢复阶段,对于产犊后体况过肥或过瘦的母牛必须进行适度饲养。对体弱母牛,产后3天内只喂优质干草,4天后可喂给适量的精饲料和多汁饲料,并根据乳房及消化系统的恢复状况,逐渐增加给料量,但每天增加精料量不得超过1千克,当乳水肿完全消失时,饲料可增至正常。若母牛产后乳房没有水肿,体质健康、粪便正常,在产犊后的第一天就可饲喂多汁料和精料,到6~7天即可增至正常喂量。
头胎母牛产后由于饲料中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精料不足,而蛋白质给量过高易出现酮病,可使血糖降低、血和尿中酮体增加。实践中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饲养肉用哺乳母牛时,一般以日喂3次为宜。
2、哺乳母牛的放牧管理由于青绿饲料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酶和微量元素,放牧期间的充足运动和阳光浴及牧草中所含的丰富营养,可促进牛体的新陈代谢,改善繁殖机能,提高泌乳量,增强母牛和犊牛的健康,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放牧饲养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放牧场设备的准备:在放牧季节到来之前,要检修房舍、棚圈及篱笆;确定水源和饮水后临时休息点;整修道路。
(2)牛群的准备:包括修蹄;去角;驱除体内外寄虫;检查牛号;母牛的称重及组群等。
(3)从舍饲到放牧的过渡:当母牛被赶到草地放牧前,要用粗饲料、半干贮及青贮饲料预饲,日粮中要有足量的纤维素以维持正常的瘤胃消化。夏季过渡期为7—8天,冬季日粮中多汁饲料很少,过渡期应10—14天。在过渡期,为了预防青草抽搐症,每天放牧2~3小时,逐渐过渡到末尾的每天12小时。
(4)由于牧草中含钾多钠少,因此要特别注意食盐的补给,以维持牛体内的钠钾平衡。补盐方法:可配合在母牛的精料中喂给,也可在母牛饮水的地方设置盐槽,供其自由舔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60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