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五壳蜕壳期的管理工作


河蟹五壳个体净增重量最大,尤其在今年受高温的影响,如何使河蟹五壳翻倍大,如何在河蟹最后的养殖时间里获得最大养殖效益,必须要做好五壳蜕壳期的管理工作。
1、蜕壳前的准备工作。立秋以后蟹塘的水质特别容易滋生有害细菌,河蟹刚蜕完壳,体质比较差,特别脆弱,容易被细菌感染,造成损蟹。而底部的残饵粪便,腐烂水草,耗氧严重,以及河蟹营养的积累,消化吸收等问题都会影响蜕壳。建议:一是蜕壳前后各做一次消毒;二是定期全效底改,氧化底部淤泥、有机质,减少耗氧;三是投喂高蛋白饲料,增加河蟹的营养的积累;四是饲料中拌肝胆泰乐+高稳维西+生命元,提高螃蟹体质,减少肠炎、促进消化吸收、保护河蟹内脏。
2、蜕壳期的注意事项。
一是补钙,在河蟹刚刚开始蜕壳的时候用补钙素补充水体中的钙含量,然后在河蟹蜕壳高峰期,用应激硬壳灵起补钙、抗应激的作用。河蟹补钙时间的确定是一个关键步骤。一般科学的补钙方法:一次蜕壳两次补钙,河蟹刚刚蜕壳两三天开始补第一次钙,后期等过了7-10天再补钙一次;
二是蜕壳高峰期不能使用一些刺激性大的药物,如:戊二醛、二氧化氯、氯制剂、杀蓝藻药等;
三是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做好抗应激和缺氧的预防。多备一些抗应激药物,如增氧片,底改等。同时加大夜间巡塘力度。一旦有异常问题立即咨询相关专业技术员,及时做好防范工作;
四是定期(3-5天)使用底改,改善底部环境,为河蟹蜕壳营造一个良好的底部生态环境;
五是禁止在蜕壳期间大量的水位升降。升降幅度应该控制在250px。因为水位升高250px对河蟹的压力会增加,而刚刚蜕壳的河蟹身体比较软,不适应,可能导致河蟹死亡。

相关阅读

河蟹养殖户应强化后期管理工作



河蟹养殖后期的饲养、捕捞和贮运管理好坏,对提高品质和销售价位起作举足轻重的作用,养殖者必须从各环节严加防控,后期管理尤为重要。
投饵
河蟹饲养后期,将要经过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蜕壳,壳长和体重增加幅度较大,饲料投喂要满足蜕壳和积累蟹黄、蟹膏,提高肥满度对蛋白质的需求,动物性饲料应占饲料总量的60%以上,后期应以海、淡水小杂鱼,螺、蚌、蚬肉及动物内脏、猪血等为主;植物性饲料有豆饼、、麸皮和浸泡的大豆等;并适当投喂一定量的南瓜丝、土豆片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和浮萍、蔬菜叶等青绿饲料。投喂时间应在午夜为主和上午8~9时或下午3~4时,投喂量控制在池蟹体重的5%左右,防止过多残饵败坏水质,忌投喂霉变、腐烂的劣质饵料。投喂配合饲料必须符合NY5072标准。
调水
水质要求清新、溶氧丰富,符合NY5051标准。后期换水不必太勤,水位一般稳定在1.5m左右,为了调节水质、预防病害和增加钙质,促进黄壳蟹向青、绿壳蟹过渡,可泼洒一次生石灰液,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40g左右。后期蟹池中的一些水草已变老甚至枯死,可从其它水域中捞取一些清洁、新鲜的水花生、水葫芦等投入蟹池,使蜕壳蟹更多地生活在水草上,避免多在水底淤泥中爬动,使体色变得灰黑,同时水草也有调节水质的作用。
防病害
优质商品蟹除要求青壳、白肚、黄毛、金爪外,还要求甲壳光洁,螯足、附肢完整,鳃呈乳白色、半透明状,反应敏捷,游泳爬行自如。因此,在管理上要采取积极的病防措施,控制使用药物。必须用药时要符合NY5071标准,并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后期池中河蟹个体大,善上岸,腥味重,容易引来周围的老鼠、蛇、鸟类等敌害,因而要加强巡塘,用吓赶、器械、捕捉、药物等途径消除敌害的侵袭,防止其捕食河蟹或破坏蟹的肢壳完整。同时要保持防逃设备的完好。
捕捞
池塘成蟹一般在“重阳”节后,根据上市量大小等因素适时捕捞;网围养蟹一般从十月份开始捕捞,防止造成超过捕捞季节“蟹过冬,影无踪”的事故;稻田养蟹的收获宜早不宜迟,可在收割水稻前10~15d捕蟹。捕捞可采取徒手捕捉,地笼、罾簖、抄网、丝网等工具张捕,也可采取排水集蟹法捕捉,无任采取何种捕蟹方法,都要特别小心,以免碰伤螯足和附肢。
暂养
捕起的河蟹可在蟹箱、笼或室内短期暂养,方法是将箱、笼放到预先选择好的水较深的河沟、湖泊中,用木、竹桩固定悬吊在水中,要求箱、笼底不靠泥,定期在笼或箱内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和青菜等;室内暂养每天用新鲜水喷洒1~2次即可。长时间暂养可在水泥池或土池中进行,暂养池事先必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暂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kg以内,要保持水质清新,温度高时每隔2~3d换一次水,水温低时加深水位至1.5m,暂养期间投喂适量的动植物性饵料。
包装
河蟹可用网袋、蒲包、泡沫箱等作为包装容器,运前蟹的鳃要吸足水分,保持湿润,按规格、雌雄分开盛放。如用泡沫箱包装,一般箱的规格(50×40×30)cm,底部铺上一层无毒的新鲜水草或蒲包,蟹要逐只分层平放,每箱装20~25kg,上部放少量湿润的水草后用箱盖压紧,高温时箱内要放一些碎冰。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能对河蟹造成直接和间接污染。
运输
短途运输可用自行车、摩托车拖运,远途运输可用火车、汽车,最好用保温车运输。运输途中要防止互相挤压,防止爬动,做到透气,防风,防日晒雨淋,防高温。运到目的地后,应及时散放于水泥池、水族箱中,不时淋水保湿。

夏季肉仔鸡的饲养管理工作重点


摘要:夏季高温对肉仔鸡的影响较大,易引发肉仔鸡出现热应激,从而使采食量下降、抵抗力降低、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了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夏季要加强肉仔鸡的饲养管理工作,加强防暑降温,合理的调整饲料,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夏季天气炎热,温度过高,是肉鸡养殖较为困难的季节,特别是对于肉仔鸡来说,极易引起鸡群出现强烈的热应激,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处在热应激下的肉仔鸡常表现出食欲不佳、采食量下降、抵抗力降低、死亡率上升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夏季肉仔鸡饲养管理工作,不但可以有效的减少热应激的发生,还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夏季肉仔鸡饲养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防暑降温,同时要合理的调整饲料配方,加强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以提高夏季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1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夏季饲养肉鸡的重点工作就是防暑降温,要避免舍内的温度过高,一般夏季室温最好保持在28℃以下,否则会导致肉仔鸡产生热应激,影响肉仔鸡的生长。要保持舍内良好的通风,当舍内的温度高于肉仔鸡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时,就将门窗敞开通风。舍内最好安装通风换气的装置,如排风扇等,这样可以增加舍内的空气流通,以降低舍内的温度。有条件的养鸡场还可以在进风口处设置湿帘系统,与通风系统相结合,可以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

夏季高温引起的热应激对肉仔鸡的危害极大,可导致采食量下降,易患多种疾病,从而导致死亡率增加,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避免或者降低高温引起热应激的发生。可以在肉仔鸡的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抗应激类药,降低肉鸡的产热量,对维持热平衡有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以及肉仔鸡的增重速度。例如,在饲料中添加阿司匹林可以显著的减轻热应激,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添加柠檬酸可以缓冲肉鸡体内血液碱性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肉鸡在热应激状态下的日增重;还可以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也可以有效缓解热应激的发生。此外,也可选用一些中草药,以起到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或者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2.合理搭配日粮,科学饲养

肉鸡舍内的温度在高于25℃时,每升高1℃,肉鸡的采食量就相应的降低1.6%,同时饲料的利用率也随之降低。所以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不可再按照原来的饲料配方来饲喂肉仔鸡,而应该对夏季日粮中的营养成分以及组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日粮中的营养物质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以满足肉仔猪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营养需求,弥补由于热应激引起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为了在夏季使肉鸡达到理想的增重效果,应该适当的增加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可以用植物性蛋白来代替动物性蛋白的,以促进肉鸡的食欲,增加采食量。饲料形态的选择可以用颗粒料,注意饲料的适口性,以保证肉鸡的采食量,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夏季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度,高温季节饲料不易贮存,所以要注意饲料是否发生腐败、变质,不可以饲喂变质的饲料。在炎热的夏季,可以适当的多喂一些青绿多汁的饲料,不但可以增加食欲,还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但是要注意不可饲喂过量,一般饲喂标准不超过喂料量的1/3。

饮水对于肉仔鸡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饮水不足会导致肉仔鸡生长发育受阻,因此,要做好饮水的供应工作,特别是在夏季,充足且清凉的饮水可以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在舍内要设置充足的水槽,并且要合理设置水槽的高度以及分布,以保证每只肉仔鸡都能喝到充足的饮水。夏季可给肉仔猪饮用凉水,每天都要刷洗和消毒饮水器具,同时要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还要保持水的供应不间断。

肉仔鸡在一天中的温度较高的时段食欲较差,采食量较少,因此,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改变饲喂时间,在夏季天气炎热时,可以选择在夜间喂料,因为晚上10点到早上6点这一时段,肉鸡的食欲较好,可提高采食量。白天则让肉鸡充分的休息。在中午温度较高的时段,可以给肉鸡多喂些西瓜皮、青菜类的多汁饲料,不但可以解渴,还有利于生长发育。

3调整饲养密度,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夏季由于舍温内温度较高,再加上鸡群的呼吸作用以及排泄,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易超标,另外,在夏季肉仔鸡的饲养密度过大也会导致鸡舍内的热量散发困难,而使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空气质量变差,这样对于肉仔鸡的生长发育极其不利,因此,在夏季可适当的降低饲养密度,并且鸡群也不宜过大,以每群300只左右为最佳。做好日常的通风换气工作,使舍内有害气体以及湿气排出。

4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夏季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在夏季蚊蝇较多,蚊蝇是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要加强环境的卫生的清理,做好蚊蝇的杀灭工作。及时清理舍内的粪污,定期将鸡舍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另外,料槽和水槽也要经常的刷洗,并定期的消毒。为了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要避免舍内湿度过高,否则会影响肉鸡的代谢,并且易滋生病菌,引发疾病。肉鸡养殖场应该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和防疫制度,并认真执行。在消毒药剂的选择上要注意选用对肉鸡刺激较小的药剂。做好鸡群的观察工作,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河蟹放苗前后养殖管理工作及注意事项



一,放苗前解毒
新塘,通过几年的养殖情况来看,农田的农药残留很重,开垦为池塘以后即使经过长时间的泡塘,土壤中的药残在放苗以后也会存在隐患。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放苗前解毒,超能解霸(3-4亩/瓶)或者降解专家(3-4亩/袋)
二,选苗试水泡苗放苗
1,选苗,选苗看色泽,淡黄色或者青灰色:看活力:看规格:看体质,底板无黑锈底板。
2,泡苗,蟹苗经过一段时间的脱水运输,活力会明显下降,虾蟹卫士泡苗可以杀灭苗体携带病菌。维能泡苗能有效增强蟹苗体质。增强抗病力,提高蟹苗成活率。
3,试水,检测水质指标是否超标,蟹苗试水24小时观察蟹苗活力,成活率。
三,放苗前肥水
1,肥水的好处,为蟹苗提供天然的开口饵料,增加水体溶氧,有效抑制青苔生长。
2,肥水组方:沃肥膏+藻倍加一组十亩浸泡20分钟
2瓶富藻ATP+1桶丰水源一组8亩分上下午使用
丰水源+藻倍加一组八亩浸泡二十分钟
3,养殖技巧要点肥水要在晴天上午
肥水5-7天后,藻类生长达到峰值,此时要适当追肥,否则水易落清。轮虫,枝角类的繁殖也是蟹苗喜食的开口饵料,放苗初期避免使用杀虫剂,定期肥水即可!
肥水避免使用鸡粪,猪粪等有机肥或者无机化肥。有机肥高温易发酵,会形成老绿水,无机肥会造成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升高。氮磷比失调会引发高温蓝藻。
用茶籽饼清过的塘要经常使用菌种调水,否则水质易浓。
四,投放螺蛳,三月中下旬投放一次,整个养殖期分三次投放,一次量不宜过大,200斤/亩
五,常见问题
螃蟹撑爪,上岸不下水,趴草头都是中毒反应,首先检查水质指标,指标正常则为药物残留。外泼解毒的同时要使用维能化水泼洒(5亩/袋)先解螃蟹体内毒素,再解水体毒素。

蟹塘放苗前的管理工作


临近放苗前期,做好蟹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在螃蟹养殖前期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做好这些前期工作,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苗种的成活率,而且也为来年拥有一个良好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放苗前期应该把握住哪几个关键点呢?
一、解毒工作必不可少
不管是新开挖的池塘还是养殖年限较久的老塘,养殖户每年都会根据自身塘口情况使用一些清塘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甲氰菊酯、有机磷等,这些清塘药物使用过后都会有药物残留现象,大部分会被吸附在土壤中,而池塘经过开垦、泡塘等工作后,其土壤中的毒性也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大量释放出来,所以做好这些解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一般在池塘上水过后,可使用解毒灵或者是水博士进行泡塘,把池塘中的毒素泡出,三天后可放水排净,若池塘中的毒素较重,可多次使用解毒灵直至毒素全部解除。避免后期因池塘毒素残留过重而影响蟹苗的成活率。
二、放苗工作须仔细
1、如何挑苗
一般挑选体色一致,体表干净,无斑点,无残肢、磨爪,活力较强的蟹苗。可打开甲壳观察肝脏颜色和肠道食线,以及饱满度,无黒鳃、烂鳃等情况则为好苗。
2、运输
运输前做好在清水中吐水工作,如蟹苗鳃部挂脏则会影响其呼吸从而导致死亡,运输时间不宜过长,可根据运输时间的长短。来调节蟹苗的干湿程度,可在运输车底部放入湿布或者是湿润的水草,来保持蟹苗的水分。
3、试水
放苗前可挑选少量无病无伤的花白鲢鱼苗进行试水,若48小时内没有死亡,则可放苗。
4、抗应激
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放苗,下塘前可进行吐水工作,可将苗袋放入水中静置1-2分钟,然后提出重复2-3次,最后在静置水中5-10分钟。下塘后可使用黄精多糖+抗激灵+应激硬壳灵全池泼洒,以减少应激反应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存活率。
三、肥水工作尤为重要
放苗前期,由于温度较低天气变化较大,较容易影响蟹苗的吃食情况以及成活率,严重时可导致蟹苗死亡。那么在放苗前期进行肥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肥水不仅能,带来良好的水色而且也能在池塘中培育出丰富的藻相,这写丰富的藻类不仅能给池塘水体带来充足的溶氧,而且也能为蟹苗提供天然的饵料。同时肥水也能维持池塘内的水体环境平衡,减少因天气变化带来的应激反应,从而提高蟹苗的成活率,增强其体质。
四、投食
蟹苗适应环境后,当水温超过4℃可以开始进行少量的开口投喂,这样都对蟹苗体能的恢复以及成活率有着很好的帮助。

牧场母牛群的繁殖管理工作技术要点


人们饲养肉用种母牛,期望母牛的受胎率高,泌乳性能高,哺育犊牛的能力强,产犊后返情早:期望产生的犊牛质量好,初生重、产奶量大,断奶成活率高。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牧场母牛群的繁殖管理工作技术要点。

1、发情鉴定

母牛繁殖活动的主要生理现象体现在发情和排卵。第一,要安排专人观察母牛的发情,及时做好发情鉴定工作,并认真记录发情鉴定结果,进而及时进行人工授精。第二,对异常发情母牛要查明原因,有针对性治疗,对不发情母牛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生殖检查。繁殖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后备母牛不见发情症状,要进行饲养管理的检查,对母牛生殖器官进行检查,确定有无异常;对于产后超过2个月未见发情的母牛,要先检查有无漏情,在通过直检确定母牛子宫是否正常。现在利用计步器鉴定母牛发情,准确率高,减少了漏情概率。对不发情的母牛,要从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着手,使其恢复性周期。第三,在配种后,观察母牛是否发情,统计30天、60天、90天和120天不返情率(不发情母牛数占配种母牛数的百分数)来估计母牛群的受胎情况。

2、人工配种

母牛配种工作基本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工作主要有母牛的饲养管理、种公牛精液的选购及配种,在最佳配种时间配种,在母牛配种后期工作也不要松懈,做好保胎工作,具体的配种管理工作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固定配种员,不要随便更换。第二,做好后备母牛的配种管理。乳用后备母牛在15~16个月体重达到375kg,体高在1.27m时可以配种;在一般情况下,地方黄牛的配种年龄为20~22月龄,改良杂交黄牛为18~20月龄配种。第三,配种员要根据母牛发情阶段,确定配种时间。第四,每次输精后必须及时填写配种记录登记表,做好配种档案的留存。

3、妊娠管理

妊娠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妊娠诊断和保胎,并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而早期妊娠诊断对母牛生产管理、减少空怀率、提高牛群繁殖率、提高牛群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母牛配种后,是否怀孕受胎,要进行妊娠诊断。进行了人工输精后的母牛一般要进行3次妊娠检查,可准确鉴定其是否妊娠。第1次是在母牛输精后2~3个月通过直检法进行鉴定;第2次在人工输精后4~5个月通过直检法进行鉴定;第3次在产前2个月进行,采用的方法是腹壁触诊法。第二,通过妊娠诊断,可确定已输精的母牛是否妊娠。对妊娠母牛,为保证母体与胎儿健康和正常发育,需改善饲养管理,及时采取保胎护胎措施,防止流产;对未妊娠的母牛则要查明原因,采取防止漏配措施,从而减少空怀,缩短产犊间距,发现有产科病要采取及时治疗,促使其再发情、再输精;对屡配不孕牛也应及时淘汰。第三,母牛妊娠后期,为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准确推算母牛的产犊期。根据预产期注意观察,减少饮水和运动,加强管理,做好分娩前各种用具和人员的准备。第四,用大型肉用牛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时,一般难产率较多,尤以初产牛较多,临产前要注意观察,及时做好助产工作。注意清洁卫生和疫病防治,搞好妊娠母牛的乳房护理。不论初产母牛还是经产母牛妊娠后期都要清洗乳房并进行乳房按摩,对于增加产后泌乳量,培育强壮犊牛,提高养牛生产效益极为重要。

4、分娩管理

分娩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犊牛的正常分娩、母牛分娩后的健康及产后生产性能的发挥和繁殖表现。管理重点是加强对临产的重胎牛和母牛产后的监护,采取合适的饲养管理措施,尽快恢复母牛体质,保证其健康,维持其旺盛的繁殖能力。具体管理措施有以下几项:第一,搞好母牛分娩产犊工作。产前5~10天,先将母牛牵出舍外,进行空圈打扫和消毒(10%~20%的新鲜石灰水喷洒消毒);临产前着重针对母牛的腹部、乳房和阴户用2%~5%的来苏儿液消毒。第二,及时查阅繁殖记录,确定哪些母牛即将分娩,以便做好接产准备。母牛分娩时,尽可能让其自然分娩,但对初产牛、胎畜过大、倒生等情况时,可辅以适当人工助产措施,使之顺利生产;助产失败者,需考虑碎胎术或剖腹产术。第三,母牛产犊后及时做好初生犊牛护理工作,如掏出犊牛鼻中黏液,扯去胎膜。对于无呼吸的假死犊牛,不要轻易放弃,可采用倒提两后肢、拍打胸部和酒精刺鼻等方法急救。犊牛出生时,分娩舍的温度应保持在26~32℃。若产房温度不够,要做好犊牛的保温工作。第四,做好奶牛分娩检查记录。第五,做好分娩后的监护工作。

(一)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妊娠后,不仅本身生长发育需要营养,而且还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和为产后泌乳进行营养蓄积。因此,要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使其能够正常的产犊和哺乳。
1、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母牛在妊娠初期,一般按空怀母牛进行饲养,到妊娠最后的2~3个月,要加强营养,这期间的母牛营养直接影响着胎儿生长和本身营养蓄积。舍饲妊娠母牛,要依妊娠月份的增加调整日粮配方,增加营养物质给量。对于放牧饲养的妊娠母牛,多采取选择优质草场,延长放牧时间,牧后每天补饲1~2千克精饲料。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妊娠母牛过肥,尤其是头胎青年母牛,更应防止过度饲养,以免发生难产。
2、做好妊娠母牛的保胎工作在母牛妊娠期间,应注意防止流产、早产,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将妊娠后期的母牛同其他牛群分别组群,单独放牧在附近的草场。
(2)为防止母牛之间互相挤撞,放牧时不要鞭打驱赶以防惊群。
(3)雨天不要放牧和进行驱赶运动,防止滑倒。
(4)不要在有露水的草场上放牧,也不要让牛采食大量易产气的幼嫩豆科牧草,不采食霉变饲料,不饮带冰碴水。
对舍饲妊娠母牛应每日运动2小时左右,以免过肥或运动不足。要注意对临产母牛的观察,及时做好分娩助产的准备工作。
(二)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哺乳母牛就是产犊后用其乳汁哺育犊牛的母牛。近年来,随着黄牛选育改良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阿荣旗黄牛逐渐朝肉、乳方向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舍饲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母牛产犊10天内,尚处于体恢复阶段,对于产犊后体况过肥或过瘦的母牛必须进行适度饲养。对体弱母牛,产后3天内只喂优质干草,4天后可喂给适量的精饲料和多汁饲料,并根据乳房及消化系统的恢复状况,逐渐增加给料量,但每天增加精料量不得超过1千克,当乳水肿完全消失时,饲料可增至正常。若母牛产后乳房没有水肿,体质健康、粪便正常,在产犊后的第一天就可饲喂多汁料和精料,到6~7天即可增至正常喂量。
头胎母牛产后由于饲料中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精料不足,而蛋白质给量过高易出现酮病,可使血糖降低、血和尿中酮体增加。实践中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饲养肉用哺乳母牛时,一般以日喂3次为宜。
2、哺乳母牛的放牧管理由于青绿饲料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酶和微量元素,放牧期间的充足运动和阳光浴及牧草中所含的丰富营养,可促进牛体的新陈代谢,改善繁殖机能,提高泌乳量,增强母牛和犊牛的健康,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放牧饲养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放牧场设备的准备:在放牧季节到来之前,要检修房舍、棚圈及篱笆;确定水源和饮水后临时休息点;整修道路。
(2)牛群的准备:包括修蹄;去角;驱除体内外寄虫;检查牛号;母牛的称重及组群等。
(3)从舍饲到放牧的过渡:当母牛被赶到草地放牧前,要用粗饲料、半干贮及青贮饲料预饲,日粮中要有足量的纤维素以维持正常的瘤胃消化。夏季过渡期为7—8天,冬季日粮中多汁饲料很少,过渡期应10—14天。在过渡期,为了预防青草抽搐症,每天放牧2~3小时,逐渐过渡到末尾的每天12小时。
(4)由于牧草中含钾多钠少,因此要特别注意食盐的补给,以维持牛体内的钠钾平衡。补盐方法:可配合在母牛的精料中喂给,也可在母牛饮水的地方设置盐槽,供其自由舔食。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1、及时观察,确认河蟹蜕壳期
(1)河蟹养殖期间,要加强对池塘的巡视工作,主要是多看池塘蜕壳区、浅水的水草边和浅滩处是否有河蟹蜕壳后的空壳。如发现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2)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的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淡,腹甲无水锈,步足柔软。
(3)看河蟹规格大小。河蟹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左右,而体重比蜕壳前增大了近一倍。在河蟹生长例行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个体大、体色淡的河蟹,表明河蟹已经开始蜕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总是在蜕壳前几天吃食迅猛,主要是为后边的蜕壳提供足够的能量,但是到了蜕壳前一两天,河蟹基本上不吃食。如发现近几天投喂饲料的剩余量有所增加,检查无蟹病发生,则表明河蟹有可能即将蜕壳。
2.河蟹蜕壳时期的管理事项
河蟹在蜕壳的进程中和刚蜕壳不久,尚无抵御敌害的能力,因此养殖过程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做好蜕壳时的保护工作。
(1)为河蟹蜕壳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其适宜的水温、隐蔽场所和充足的溶氧,池水不可灌得太多,因为水位深,蟹体承受压力大,增加河蟹蜕壳的困难,所以在建池时留出一定面积的浅水区,或适当留一定的坡比,以供河蟹蜕壳。
(2)投喂区和蜕壳区必须严格化分,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饲料,蜕壳区如果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
(3)为便于加强蜕壳管理工作,蜕壳来临前,在饲料中添加快佳钙或快补配合肝胆康和高稳易还原VC或汉宝水产专用VC,保证大部分的河蟹以良好的体质同步蜕壳,而且有必要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数量,使动物饲料比例占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饲料的喜食度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4)河蟹蜕壳时喜欢在安静的地方或者隐蔽的地方,因而在大批量河蟹蜕壳时,需有足够的水草,可以临时提供一些水花生、水浮等作为蜕壳场所,减少投喂,减少人为干扰,并保持安静,应尽量少让人进入池内,也少用捞网打苗检查,注意家禽鹅、鸭等、进入培育池,惊扰河蟹蜕壳,甚至引起死亡。
(5)蜕壳期间,保持水位稳定,经常用超浓缩PSB调节水质,一般不需换水。
(6)发现蜕壳时,需加强巡塘检查力度。清晨巡塘时,如发现软壳蟹,可以检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足水份膨胀后,自由爬动时,放入原池塘。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收取刚蜕壳的河蟹换个池塘专养。
(7)河蟹在蜕壳后蟹壳较软,需要稳定的环境,此时不能施肥、换水,饲料的投喂量也要减少,以观察为准。待蟹壳变硬,体能恢复后出来大量活动,沿池边寻食时,可以大量投喂,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高稳易还原VC+VE或新酶肽VC配合新酶肽免疫多糖和水产专用消化酶,同时定期外泼优力钙配合解毒应激灵,增加河蟹抗应激作用,强化河蟹的营养,促进生长。

夏季甲鱼淡水鱼混养的日常管理工作



鳖鱼混养是利用现有池塘经过改造后采用以养鳖为主再套养鱼的一种混养模式,要求养殖环境和水源等养殖条件须符合无公害标准要求,夏天,由于气温高,天气多变,容易造成鳖的病害发生和死亡,因此,在夏天养殖期间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尤其重要。
1、饵料投喂
在夏季高温季节要看情况适当投些饲料,鱼类主要靠池中的天然饲料,而鳖则可投喂成鳖饲料,初次投喂数量不可多,如全吃光就加倍投喂。以后看饲料被吃掉的数量适当增减。这样反复几天后,鳖就会养成到食台吃食的习惯,也基本摸清了鳖的吃食量,等正常后即可有用精养的方法以5%的幅度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增减,切勿按放养重量去推算投饲率的定量。6~9月份的旺食生长期每天上午9时、下午5时、晚10时投喂3次,保证饵料的供给,必要时可增放小鱼、虾和螺蛳。投喂量要根据水质、水温、气温和饵料种类及当天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投料后3~4小时内吃完,下次可适当增加饵料量,如投喂后当天吃不完,则应减少投量。有些地方把一些死猪死禽和动物内脏直接投到池里喂鳖,这是不可取的。因鳖在人工饲哺的情况下是不会吃这些死动物的。相反倒会败坏水质,即使要喂也应加工后与其他饲料混合做成颗粒饲料投喂。
2、水质调节
由于混养池中鱼类的放养量并不多,加之投饲较少,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水质问题。夏季高温季节的连续阴雨天,应注意经常换水。混养池巡塘时要特别注意防逃墙底部有否洞穴,进出水口栏栅有否损坏,如发现应及时修复。
3、病害防治
夏季高温,天气变化很大,有时连续阴雨天,容易造成鳖病害发生,因此在这期间要经常换水,多巡塘,发现鳖鱼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及时处理。平时可以洒些生石灰来消毒,防治病害发生。

黄鳝苗下箱后的技术管理工作



黄鳝苗下箱的成活率和开口率一直困扰着养殖户,怎样提高成活率和开口率,是现今黄鳝产业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成活率和开口率与水质、气候、下箱时间、苗种质量、暂养、运输、分级、网箱内水草、水体维护、鳝体维护、驯食观念、驯食、查箱和清理食台都有很大的关系。以下介绍鳝苗下箱后的管理工作。

1、鳝苗下箱后水体维护

关于鳝苗下箱水体维护,建议两套方案,可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任选一套。

方案一:鳝苗下箱前七天,用大北农公司生产的含有效成份30%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剂量为每亩用1袋,即500克。施药的第四天全池泼洒亿菌水圣,剂量为5亩用1瓶,即5公斤;同时施用成都芳草藻种。第七天下苗,第十一天再次施用亿菌水圣。此方案建议在没养过黄鳝的池塘使用。

方案二:苗种下箱前七天,用大北农公司生产的溴氯海因粉全池泼洒,剂量为每亩用1袋,即500克。在下箱前一天使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剂量为4亩用1瓶,即1000毫升。苗种下箱后前三天连续用聚维酮碘泼箱,剂量为6亩用1瓶,即1000毫升。三天后改用新灭灵泼箱,剂量为2亩1瓶,即500克。连用四天。此方案可在养鳝老塘使用。陈年老塘强烈建议使用S高聚碘泼箱,剂量为2亩1瓶,即500毫升。苗种下箱第十天用亿菌水圣泼箱,让有益菌占据水体,降解有毒物质,减少鳝病的发生;时同全池泼洒成都芳草的藻种,使水体迅速恢复产氧能力。

2、驯食观念

驯食要保持逐循序渐进的态度,切切不要操之过急,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切莫加大用药剂量。确保开口率达到95%。

3、鳝体维护与驯食

野生黄鳝从营洞生活到网箱生活,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改变,网箱水温的变化较鳝洞要巨烈得多,加上捕捞、运输、暂养、分级等一系列的操作,极易产生应激反应,诱发各种病害,所以鳝苗下箱后,消炎、抗应激和及时投饵极其重要。具体操作如下,鳝苗下箱第二天将鲜蚯蚓切段,混合免疫王2008、维C和肠鳃宁,放置20分钟,让药渗透到蚯蚓里,用药剂量参照产品说明书,连用五天。五天后蚯蚓打浆加鱼浆混合免疫王2008、维C、鳝用活力素和天意EM原露(水产专用型)连用七天。逐渐减少蚯蚓增加鱼浆比例。到第七天完全不用蚯蚓。十二天后逐渐添加黄鳝饲料,并且坚持使用活力素。使鳝苗下箱20天鲜料和饲料的比例达到1:1。如果只能用冰蚯蚓的,可将冰蚯蚓打浆混合面粉,稠度以下水不散为度,连用五天,基本操作同上。投喂量以第二天早晨稍剩为度。

4、查箱和清理食台

每天早上必须清理食台,舀净残饵,确保食台无异味,如果有异味,可用“底改霸王”洒食台消除。在非消毒时期,也可用亿菌水圣泼食台,消除异味。坚特晚上查箱,及时夹除上草病鳝,切不可让死鳝在网箱里腐败。如果网箱里有死鳝,黄鳝一定会出现厌食甚到拒食,给提高开口率带来障碍。


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预防秋季蟹塘底质恶化



入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昼夜温差较大,秋高气爽的天气适宜蟹虾鱼类快速生长,尤其是河蟹,在这段时间还有一次蜕壳,这次蜕壳对河蟹的规格、产量、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取得全年河蟹生产丰收的关键时期。加强日常管理十分必要,秋季蟹塘底质恶化主要有以下原因,广大养殖户要根据具体原因,做好防控措施。
一、原因
1、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为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条件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并沉积于池底,造成底泥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再迅速升高,造成池底发臭。
2、水草腐烂
蟹池中移植的水草大多以伊乐藻为主,而伊乐藻耐寒不耐高温,高温天气伊乐藻会萎缩、发黄、腐烂而引起底质恶化。
3、频繁使用化学药物消毒,对有益微生物构成极大的危害,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致使蟹池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自净功能丧失殆尽,底质日益恶化。
二、危害
造成蟹池氧气不足,PH值、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升值,导致有益微生物下降,有害细菌再大量繁殖,轻则影响河蟹蜕壳、生长,饲料效率不高,养殖成本增加,养殖风险加大,重则引发河蟹发病。
三、防控措施
渔民有“养蟹先养水,养水先改底”的说法。蟹池底质的好坏不仅影响河蟹的蜕壳、生长,直接关系到养蟹的效益。因此,加强蟹池的底质改良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对蟹池的底质加以改良。
1、根据天气、水质状况、河蟹活动情况进行合理投饵、科学投饵,饵料控制在投饵后3小时内吃完为宜。
2、每7-10天用沸石粉、底净宝等底改药物交换使用,吸附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
3、使用曝气增氧机时,应尽可能地延长开机时间,通过增氧机曝气的功能作用改善底层环境。

河蟹蜕壳期养殖户要做好哪些工作?



河蟹蜕壳——每一次蜕壳都是一次重生的过程
当河蟹体内营养积蓄到一定程度,积温足够,达到蜕壳要求,在外界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大部分河蟹开始蜕壳,每一次蜕壳对河蟹而言都是一次重生的过程。顺利蜕壳的河蟹,生长速度是成倍的往上翻。每一次生长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河蟹蜕壳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一、内服保健工作(河蟹每次蜕壳对营养的需求和体质的要求都很高,建议每次蜕壳前进行1个疗程的内服保健工作)
蜕壳前7天,内服美康1号+美康2号+美康6号1个疗程(5-7天),增强河蟹体质,提高蜕壳成活率,增加翻倍率,提高免疫力有效降低发病,促进蜕壳顺利进行。
二、杀虫消毒的工作(这部分工作要根据池塘实际情况确定,不要盲目杀虫、杀菌)
过多繁殖的枝角类容易导致池塘缺氧,其排泄物含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到河蟹蜕壳的成活率,容易导致河蟹慢性中毒、行动缓慢、鳃水肿、蜕壳不遂、软壳、上坡等情况产生,所以如有虫害发生需要尽早处理。
建议使用高效、安全的“阿斯曼”进行杀虫,如枝角类过多的可以选择两次杀虫;
杀菌工作主要是根据河蟹具体情况,如:河蟹上一次蜕壳死亡率较大的,苗种有很多烂肢、甲壳溃疡、黑鳃等细菌性感染情况的池塘需要进行消毒、杀菌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河蟹第一蜕壳,正处于气温回升细菌大量繁殖的阶段,此时河蟹体质较差,营养不足,非常容易被感染!所以在第一蜕壳前一定使用使用刺激性小、杀菌效果稳定的“优碘”或“特碘”进行杀菌。
如果池塘在晚上巡塘和清早巡塘都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枝角类,建议使用“阿斯曼”进行杀虫.
三、底质改善、水质调控工作(建议早期改底、调水频率每10-15天一次,中后期每7-10天一次)
质是与河蟹最密切相关的环境,好的底质可以为河蟹提供充足的溶氧,舒适的生长条件,控制有害菌的繁殖;底质管理跟不上,就会使河蟹生长环境缺氧,河蟹体质变差,免疫力下降,活力不好,从而有害菌大量繁殖、水质恶化,容易导致河蟹细菌性感染,发病难以控制、容易反复,底板发黑、发黄,纤毛虫爆发,严重者甚至导致河蟹经常爬坡,摄食不好,生长缓慢,影响全年的养殖效益。
建议定期使用“底康1号/底康2号+养水宝”对底质和水质进行调控和养护
底康1号:氧化分解型底改,定期使用可以分解残饵、粪便、有机质,杀灭、控制底层有害菌,除臭净化底质,同时可以提高水体透明度;
养水宝:高浓度多元有机酸、能量剂,调水、解毒、降低ph值、稳定水质,提供菌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平衡、稳定水体。
四、培藻、培菌、养水工作
河蟹养殖从最初的清水养蟹发展到现在的肥水养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带有一定肥度的水体可以使水质更加稳定,丰富均衡的藻相可以提供充足的水体溶氧,促进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转化和利用,减少天气突变、水质变化大对河蟹产生的应激性刺激,控制有害菌的繁殖速度,减少蓝藻、裸藻、甲藻等有害藻类的发生机率,大大提高河蟹养殖成功率。
北京渔美康建议你定期根据水质情况使用“肥爽2号+肥爽3号/菌美1号”培养有益藻类、菌群,调控水中菌藻平衡。
五、蜕壳时全池泼洒促长硬壳宝2次(蜕壳初期爆点撒一次,蜕壳高峰期撒一次)
促长硬壳宝:补充蜕壳所需要的硒酸盐、Vd、Ca、P、镁等营养元素,可明显提高蜕壳成活率,促进蜕壳整齐度,减少蜕壳不遂、软壳病造成的损失。
根据多年的数据跟踪显示,长期定期泼洒促长硬壳宝进行蜕壳期的营养补充,不但可以提高蜕壳成活率,还可以提高河蟹品质,更能有效的增加河蟹的厚度,提高养殖规格。
以上工作做好了,保持池塘环境良好,投饵营养全面,你的河蟹将会这样生长:
苗种100-120/斤→第一次蜕壳→40-60头左右/斤→第二次蜕壳→20头左右/斤→第三次蜕壳→1两~1两2左右/只→第四次蜕壳→2两~2两2左右/只→第五次蜕壳→3两2~3两5左右/只,200斤以上产量(此为绝大部分情况)。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28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